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1.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3
- 格式:doc
- 大小:240.50 KB
- 文档页数:4
1.1 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學案(人教版選修5)【學習目標】 1.理解自然災害的內涵及形成條件。
2.能結合實例分析自然災害災情大小及其造成的影響。
一、自然災害1.概念:自然災害是指由於①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②____________、財產損失、③____________、資源破壞等現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條件⎩⎪⎨⎪⎧ 诱因:④ 承受灾害的客体:⑤ 3.災情大小的影響因素⎩⎪⎨⎪⎧ 孕灾环境:孕育灾害的环境致灾因子: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受灾体:承受灾害的客体二、自然災害的影響1.衡量災情的標準:⑥____________和自然資源的損失。
2.災害表現 (1)人員傷亡:自然災害能造成人體死亡、傷殘等⑦________傷害以及恐慌、憂愁、痛苦等⑧________________傷害。
(2)財產損失:自然災害對財產的影響分為⑨________經濟損失和⑩________經濟損失。
(3)自然資源與環境破壞:自然災害會對自然資源和環境造成破壞,與其他損失相比,具有⑪__________和⑫____________,但影響深遠。
(4)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異:由於社會經濟發展水準⑬__________,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大洲,自然災害的⑭____________。
基礎達標練考查點1 自然災害的概念1.下列事件屬於自然災害的有( )①2010年春季,我國西南五省大旱 ②火山噴發于無人荒島 ③山洪爆發沖毀橋樑 ④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大量強輻射物質外泄,使數以百萬計的居民患上嚴重的放射病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考查點2影響災情大小的因素2.導致自然災害的災情由大到小排列正確的是()A.孕災環境:大氣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致災因數: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C.受災客體:殘障老年女性、一般老年女性、青壯年男性D.自然環境:南極大陸、亞馬遜平原、西伯利亞、馬里亞納海溝考查點3自然災害的影響3.下列現象屬於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是()A.人體傷殘、死亡的生理傷害B.造成恐慌、憂愁、痛苦等人的心理傷害C.導致商貿金融、物資生產流通的損失D.對作物、牲畜、道路、機場等造成的財產損失考查點4自然災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異4.影響自然災害危害程度地域差異的因素有()①社會經濟發展水準②災害強度大小③致災因數強弱④地質構造類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方法技巧練方法如何判斷自然災害下列屬於自然災害的是()A. 2011年4月,美國南部多州遭受數百龍捲風襲擊,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嚴重B.2011年7月23日,在溫州路段兩列火車相撞,造成重大人員死亡C.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嶺煤礦發生透水事故D.2008年6月10日,南極洲出現“冰震”方法技巧判斷某種現象和過程是否屬於自然災害,必須考慮兩個方面:一是要看其是否由自然異變引起,如大氣圈異變引起的龍捲風、颱風災害,水圈異變引起的海洋災害等。
1.2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的概念、时空分布、成因、危害,并进一步探讨预防措施。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2.了解地质灾害的概念。
2.掌握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成因、危害及关联性。
3..掌握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发生季节和地区、危害及灾害链。
2.了解生物灾害的种类、危害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世界两条主要自然灾害带,分析各大洲自然灾害的特点。
1.热带气旋(1)概念:发生在①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的②________________。
(2)形成⎩⎪⎨⎪⎧广阔的暖洋面,海水蒸发⇒充足的③ ④ 的不稳定大气层结⇒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致雨(3)分布(4)a .界定: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⑨________的热带气旋。
2.干旱 (1)干旱a .定义:因长期⑱________或⑲__________而造成空气干燥、⑳____________的一种现象。
b .成因:由较长时间的○21____________或○22______________引起。
ca .概念:在某些地区较长时段内降水○26____________,引起水分○27____________,不足以○28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29________,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b .性质:一种○30________性的自然灾害。
c .分布○31______________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32 地区旱灾最严重3.寒潮(1)概念:一种大范围○33____________活动。
(2)成因:高纬度的冷气团向○34__________方向猛烈冲击。
(3)时空分布⎩⎪⎨⎪⎧时间:深秋到○35 季节空间:北半球○36 纬度地区(4)影响:短期内气温○37________,并伴有○38________、雨雪、○39______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40______等恶劣天气。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如照片)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
2.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其程度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实例,归纳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
2.采用播放录像、收集报刊资源等,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
四、教具准备资料卡片、投影仪(片)。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不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飓风“卡特里娜”,还是带来空前灾难的巴基斯坦地震;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2019年都不会忘记“自然灾害”这个名词。
自然灾害现在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伤或流离失所并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2019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300多亿美元。
自然灾害正以它
巨大的破坏性和震撼性,让人类不得不深思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发生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5.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资料,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探究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利用媒体资料通过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辩证的看待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2.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
教学难点: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都有各自的形成原因与地域分布规律。
这一节我们将学习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都有哪些影响。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生态建设: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例如,修建水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局部地区的水循环,减轻早涝灾害的发生;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合作探究】图l、28 某河流修建水可前后径流量的变化【教师总结】通过读图,了解以下知识:修建水库能够在汛期削减洪峰,枯水期补充河流水量,起到调节径流年内分配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汛期发生洪水灾害、枯水期发生旱灾的可能和强度。
2、生态破坏: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例如,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造成水上流失和风蚀沙化,就会使洪水和沙尘暴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地表沉降、地面塌陷,并由此诱发地震或塌方;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酸雨、赤潮等。
1.1自然灾祸及其影响一、教课目的1.认识自然灾祸的观点,理解自然灾祸形成的必备条件。
2.学会剖析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
3.掌握自然灾祸对人员伤亡、财富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损坏带来的危害。
二、教课内容(一)自然灾祸观点:自然一场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富损失、社会失稳、资源损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变异作为诱因,二是要有遇到伤害的人、财富、资源作为蒙受突害的客体。
.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取决于孕育灾祸的环境()、致使灾祸发生的因子()和承受灾祸的客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孕灾环境、受灾体、致灾因子)(二)自然灾祸的影响1.人员伤亡人类在自然灾祸中除了遇到伤亡等生理伤害,同时还会因为断水、缺粮、失掉亲人、无家可归等灾祸境遇,造成惊慌、忧虑、难过等心理和精神伤害。
2.财富损失直接财富损失:自然害对作物、牲口、林木、房子、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遗迹等财富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停产歇工、交统统讯中止等致使物质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构造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称为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往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损坏(1)特色: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关于人员、财富的损失灾情来说拥有滞后性和隐蔽性,其影响范围和连续时间常常更宽泛和长久。
差别:非可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没法或很难恢复;可重生资源受灾后固然能够重生,但过程特别迟缓。
4.自然灾祸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区差别地球上不一样大洲、不一样国家,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一样地区,因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自然灾祸的影响是不同样的。
即便是同一种自然灾祸,危害程度也存在着显然的地区差别。
三、教课过程(一)自然灾祸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祸自然异变成自然灾祸的诱因,是自然灾祸发生的首要条件,自然灾祸是自然异变致使的一种结果,但并不是独一结果,其互相联系与差别以下表:异变灾祸自然自然属性权衡标准只拥有单调变化程度或强的自然属性度既拥有自然人类社会和自属性,又拥有社会然资源的损失属性关系自然灾祸系统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灾情四个因素共同构成了自然灾祸系统。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的概念、特点和类型;2.了解不同类型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和灾害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3.掌握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减灾措施。
二、教学内容1.定义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2.分类介绍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等常见自然灾害;3.讲述不同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对人类造成的影响;4.探讨自然灾害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5.研究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减灾措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2.不同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3.自然灾害防范和减灾措施。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讲授;2.互动式探究;3.案例分析。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1.概念和特点1.定义: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灾难性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其特点;2.特点:自然发生、时间性、不可预测性、区域性。
2.分类介绍1.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2.气象灾害:台风、龙卷风、洪涝、旱灾、冰雪灾、暴雨、干热风、沙尘暴等;3.水文灾害:洪水、旱灾、涝灾、渍涝等。
第二节不同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1.地质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2.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3.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2.气象灾害的影响1.地质灾害的影响相对较小;2.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3.农业、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4.环境受到破坏。
3.水文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2.农业和城市建设受到严重破坏;3.水质受到污染。
第三节自然灾害防范和减灾措施1.防范措施1.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测;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3.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2.减灾措施1.灾后重建;2.加强环境保护;3.强化公民意识和教育。
六、教学评价1.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2.能分析不同自然灾害对人类产生的影响;3.掌握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减灾措施;4.学生能够深刻认识自然灾害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自然灾害的概念、特征及类型。
2.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据表分析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2.据表分析中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
3.说出洪涝灾害的类型及含义,并能举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成因,初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及防御措施。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原因的探讨,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二)教学难点探究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方法、1.搜集有关自然灾害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并进行分类。
2.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曾经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及其带来的损失,并写好调查笔记。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初探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媒介,了解我国自然灾害情况,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
为学习《可怕的自然灾害》做好充分准备。
(二)课中探究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2008年我国自然灾害的课件:从年初的雪灾,到5.12四川汶川地震。
请学生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回答:略。
师:是啊,多么可怕的自然灾害。
灾害一旦发生,人类的家园可能在瞬间被毁灭,生命可能被无情地夺走……(板书课题)(2)展示图片,认识灾害师:课前大家搜集了表现各类自然灾害的图片,并做成了剪报或者手抄报,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灾害图片展”。
学生展示图片,作简单的介绍(可以结合具体的背景事件)。
(3)设计图标,了解灾害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可怕的自然灾害,不同的灾害有不同的特征,下面我们仿照教科书第71页的图例给这些灾害画画像吧!教师示范图例。
教师画一幅太阳照射着大地,大地都干裂了的图,并告诉学生这表示“干旱”。
教师给图编一首顺口溜:太阳高高挂,滴雨也不下,大地快冒火,渴坏了庄稼。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理解自然灾害形成的必备条件。
2.学会分析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
3.掌握自然灾害对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
二、教学内容
(一)自然灾害
1.概念:
自然一场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条件
一是要有自然变异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突害的客体。
3.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
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 )、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 )和承受灾害的客体( )三者的共同作用。
(孕灾环境、受灾体、致灾因子)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人类在自然灾害中除了受到伤亡等生理伤害,同时还会由于断水、缺粮、失去亲人、无家可归等灾害境遇,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心理和精神伤害。
2.财产损失
(1)直接财产损失:自然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
(2)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称为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特点: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其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往往更广泛和长远。
(2)差异: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可再生资源受灾后虽然可以再生,但过程非常缓慢。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地球上不同大洲、不同国家,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相同的。
即使是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三、教学过程
(一)自然灾害
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为自然灾害的诱因,是自然灾害发生的首要条件,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导致的一种结果,但并非唯一结果,其相互联系与区别如下表:
自然灾害系统
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灾情四个要素共同组成了自然灾害系统。
其中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三者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