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问题案例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案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案例一,宿舍关系紧张。
小明是一名大一新生,他和室友相处不和睦,经常发生矛盾。
室友们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与他不同,导致彼此之间的交流很少,关系非常紧张。
针对这种情况,小明可以主动和室友们进行沟通,了解彼此的需求和习惯,尊重彼此的差异。
他可以尝试和室友们一起参加一些共同的活动,增加彼此的交流和了解,建立起更好的关系。
案例二,课堂上的交流困难。
小红是一个内向的学生,她在课堂上很少发言,和同学们交流也比较少。
这导致她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很难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解答。
针对这种情况,小红可以尝试主动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多参加一些小组讨论和课外活动,增加自己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机会。
她也可以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多参加一些课外辅导班或者学习小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
案例三,社团活动中的人际关系。
小李是一个热爱社团活动的大学生,他在社团中结交了很多朋友,但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经常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和其他成员发生矛盾,或者无法有效地组织团队活动。
针对这种情况,小李可以尝试加强和其他成员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尊重彼此的意见,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也可以多参加一些领导力培训和团队合作的活动,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总结: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案例有很多种,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是大同小异。
无论是宿舍关系、课堂交流还是社团活动,都需要我们主动和他人进行沟通,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想法,尊重彼此的差异,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和组织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发展机会。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案例分析报告朱兴博(单位吉林农业大学)摘要:本案例中的来访者由于自卑,导致了人际交往障碍,并由此引发了心理问题.通过对来访者问题描述的进行分析,并对其班级和寝室同学进行访问调查,进一步了解了来访者的实际状况,经过讨论分析,作出诊断,确定来访者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问题。
在与来访者进行沟通协商后,确定了咨询方案,通过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疏导。
选用了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进行具体的帮助,让其转变观念.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咨询取得的效果是,求助者的自信心得到了的增强,人际交往有明显进展。
1、来访者基本情况:女,汉族,20岁,动物科学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预备党员。
父亲是一名高中体育教师,母亲是一名工人,家庭经济状况良好。
自入学以来性格内向,独来独往,不善于用语言与人沟通。
该名同学于近期与其代理班主任发生矛盾而于半夜私自外出宣泄情绪。
来访者精神状态正常,意识清楚,情绪低落,主动求助。
无躯体症状。
没有做心理测验。
2、主诉:进入大学学习两个多月,不善于语言沟通,喜欢用短信交流,感到周围同学不认可她,不能与人进行良好的交往。
近期发生的半夜出走的事件引起年级辅导员老师的关注,来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3、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来访者情绪低落,在谈话过程中很怕发表个人见解,在谈到她的父母亲对她的期望时,表示父亲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对她的学习要求极其严格,并在高三的时候在父亲的安排下入党。
在很多选择中无法自主,生活中大部分被学习所占据。
来访者渴望得到朋友和父母的关怀和温暖,又不知如何表达。
意识状态良好,主动求助,偶有失眠现象,无躯体症状,无泛化现象,无退缩行为,无妄想。
通过对班级和寝室同学的调查反映,该同学学习比较认真努力,不经常与同学交往,但是同学关系还可以,无矛盾纠纷发生,同寝室的同学反映有时候情绪比较低落,有时候会一个人坐着发呆,不爱说话。
也发现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但是,愿意帮助别人,如帮助同学打热水等,虽不善言谈但文笔很好,有一定的能力。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案例报告案例一:丽丽与室友的人际关系问题案例描述:丽丽是一名大学生,她在大学宿舍中与四位室友生活在一起。
起初,丽丽觉得室友们非常友好,并没有产生什么人际关系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丽丽发现自己与室友们之间逐渐产生了摩擦。
她发现与一位室友晨晨的做事方式不同,她习惯于自己处理问题,而晨晨喜欢与他人合作。
这导致了丽丽和晨晨之间的合作困难。
丽丽还发现自己与另一位室友小刚之间存在沟通问题。
小刚总是很少与丽丽主动交流,这使得丽丽感到与室友之间的关系开始疏远。
案例分析:丽丽与室友们之间出现的问题主要源于沟通和合作方式的差异。
晨晨喜欢与他人合作,而丽丽更习惯于自己独立处理问题。
这种差异导致了他们之间合作困难的发生。
在与小刚相处时,丽丽发现他很少主动与自己交流,这也加深了两人之间的疏远。
解决方案:为了改善与室友之间的人际关系,丽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沟通合作:丽丽与晨晨之间的合作问题可以通过沟通进行解决。
丽丽可以尝试与晨晨交流彼此的合作习惯和方式,寻找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合作方式。
丽丽也可以主动与晨晨协商,在合适的情况下尝试与他人合作,以满足晨晨的需求。
2. 积极主动:为了改善与小刚之间的关系,丽丽可以主动与他进行交流。
她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向小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询问小刚对于两人关系疏远的原因。
通过沟通,丽丽可以了解到小刚的真实需求,并尝试做出一些改变,以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结论:通过沟通和积极主动,丽丽可以改善与室友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助于她在大学中获得更好的人际支持和社交资源。
案例二:李明在班级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案例描述:李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班级中遇到了人际关系问题。
他在班级中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之间存在距离感,很难融入团队。
他觉得其他同学经常组成小团体,并且对他不太友好。
这造成了李明在班级中的孤立感和自卑感,影响了他的学习和情绪。
案例分析:李明在班级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团队融入度不高和他人对他的态度。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案例报告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是与同学和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于缺乏经验和未成熟的社交技巧,大学生可能会面临一些人际交往问题。
本文将报道一个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案例,以帮助其他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类似的情况。
这个案例涉及一个名叫小明的大学生。
小明是个内向而害羞的人,他很难主动与人交流。
他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里,几乎没有与同学们建立起任何的友谊。
他常常待在宿舍里,与自己独处,而不是去参加课外活动或社交聚会。
由于他的孤立,他感到沮丧和孤独。
小明的问题渐渐引起了班主任的注意。
班主任意识到小明需要帮助,便约他谈话并提供一些建议。
班主任建议小明积极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例如运动队或学生组织。
班主任还鼓励他多与同学们交流,例如主动找人讨论学校的课程或寻求学习伙伴。
班主任还鼓励小明充分利用大学提供的资源,例如辅导中心或职业咨询服务。
班主任还建议小明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展现自己友好和开放的一面。
小明接受了班主任的建议,并开始积极参与一些课外活动。
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并加入了一个学生组织。
在这些团队中,他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分享共同的兴趣,一起讨论学校的课程和其他话题。
小明开始感到更加自信和满足,他逐渐克服了之前的孤立感。
通过参与社交活动,小明的人际交往技巧也得到了提高。
他学会了如何与陌生人打开话题和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他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同时也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经历。
他发现,与人交流对于建立友谊和提升自己的学习经验非常重要。
在大学的剩余时间里,小明继续寻求机会与不同的人建立联系。
他参加了一些学术研讨会和社交活动,并与更多的人成为朋友。
他变得更加外向和开放,同时也学会了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困难。
通过班主任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小明成功地克服了他的人际交往问题。
他现在享受着与大学同学建立起的友谊,同时也在学业上有了更好的支持和合作伙伴。
小明的经历也给其他大学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自己的人际交往问题。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案例报告一、案例简介大学生作为成年人群体的一部分,面临着诸多人际交往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来自于学业压力、社交困难、自我认知不足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案例对象:小明(化名),一名大学二年级学生,性格文静内向,平时不善于与人交流。
二、案例分析小明在大学的人际交往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他因为性格内向,不善于主动与人交流,导致他在班级中没有太多的朋友。
他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但却难以向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因为他觉得自己会给别人添麻烦。
他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了怀疑,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心,无法展现真实的自我。
这些问题给小明的大学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他感到孤独、焦虑、自我怀疑、乏力等负面情绪。
这也进一步恶化了他的人际交往问题,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解决方案针对小明所面临的人际交往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增强自信心小明需要通过自我认知训练、自我心理疗法等方式,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他需要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并且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2. 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尽管小明是个内向的人,但是他需要主动参与一些社交活动,和班级同学、室友多交流。
可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社团活动,这样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拓展人脉。
3. 建立人际关系小明需要学会主动和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敢于向他人求助,无论是学业上的问题还是情感上的支持,都可以向周围的人求助。
4. 学会沟通小明需要培养自己良好的沟通技巧,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善于和他人沟通交流。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小明的人际交往问题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他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专业帮助可以帮助他更好的认识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结论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普遍存在的现象。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生本人以及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5篇篇1一、引言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过度紧张、害怕和不安,严重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本报告将介绍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分析其症状、原因及治疗方法,以期为类似患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案例描述患者小张,男,18岁,大一学生。
自入学以来,他一直感到在社交场合中无法自如地表现自己,常常担心自己的言行会受到他人的评价和嘲笑。
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他总是紧张得语无伦次,课后与同学交流时也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或做错事。
他渴望能够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往往因为过度紧张而无法如愿以偿。
三、症状分析1. 社交焦虑:小张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担心自己的表现会受到他人的负面评价。
2. 社交回避:他常常回避社交场合,不愿意与人交往,甚至在课堂上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
3. 社交尴尬:小张在与人交往时常常感到尴尬和无助,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
四、原因分析1. 性格因素:小张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容易紧张和焦虑。
2. 家庭环境:他的家庭环境较为封闭,父母对他的教育比较严格,导致他缺乏社交经验和技能。
3. 学校环境:他所处的学校环境较为复杂,同学之间的竞争和评价让他感到压力和不安。
五、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帮助小张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2.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训练,帮助小张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提高社交技能和应对能力。
3. 家庭支持:鼓励小张的家长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
六、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训练,小张的社交恐惧症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过度紧张和焦虑,能够更自如地与他人交往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他也学会了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建立了更加健康和积极的社交关系。
七、结论与建议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训练,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其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案例(通用8篇)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案例篇1案例描述江某,女,20岁,大二学生,家住汕头。
身高1.62米,躯体协调,从小无身体异常,无器质性疾病,无家族精神病史。
父母均为生意人,家境良好。
江某是家中独女,父母对其较为溺爱。
由于性格内向,几乎没有其他爱好,很少主动和人沟通交流,朋友也不是很多。
到了大学后,想尽量多交几个朋友扩充自己的人际交往圈,但因为缺乏人机交往技巧,不知如何与他人相处,时常被人误解,压力很大,导致现在和宿舍同学关系不是很好。
平时和班上其他同学接触也很少,大一下学期交了男朋友,经常和男朋友一起活动。
个人陈述:最近一周感觉特别糟糕,吃不好睡不好,心情很差。
特别不想回宿舍,一想到要面对三个舍友、面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就觉得很苦恼。
大一时因为宿舍卫生的问题我们吵过架。
我觉得她们好变态,作为女孩子竟然那么不讲卫生,宿舍的地脏了从来都不拖,所有卫生基本都是我来搞。
每次独自打扫卫生时,心里很不爽。
凭什么都指望我干活呀?我又不是奴隶。
有时我躺在床上休息,她们就不停地说话,从来都不顾我的感受。
我经常忍受不了,戴着耳机,可是还是能听到。
差不多一星期之前,我刚和男朋友吵完架心情很不好,于是把电脑音乐开到很大声,她们却指责我太吵了。
平时我都是忍着她们,我都没说过她们吵,她们凭什么说我吵?之前也会有一些矛盾,过后也都就过去了。
但是这次争吵之后,她们就不理我了。
我搞不明白,她们为什么会这样子针对我。
老师,我真的很苦恼,真不知道要怎样才能搞好宿舍之间的关系。
案例分析生理原因:没有发现该来访者生理上有何病因。
社会原因:来访者属于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对其过度宠溺,使其从小就自我为中心;在宿舍里和舍友矛盾升级,在班上也很少有朋友;在家里父母宠她,什么都以她为中心,到了学校,和父母相比,别人对她的关爱和照顾比较少,不再是众人的焦点。
心理原因:性格内向,偏执拗,以自我为中心,追求完美。
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案例篇2案例背景刘同学原住214寝室,后宿舍床位调整搬至213寝室,搬入后与宿舍同学之间相处不甚融洽,因个人习惯和性格等原因与同学关系平淡,尤其与毛同学之间产生一些误会,累积了一些矛盾。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案例报告7篇篇1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鲜血液,在知识更新、技能提升的同时,其人际交往能力也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次报告将围绕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展开,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探讨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二、案例描述张强是某大学的一名大一新生。
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谈。
在大学生活的初期,张强在学习上表现出色,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
他渴望与同学建立友谊,却因为羞涩和缺乏交往技巧而难以融入集体。
以下是对张强人际交往问题的具体描述:1. 难以主动与同学交流:张强常常独自一人在宿舍学习,缺乏与同学间的主动交流。
即使在课堂上,也很少主动发言或参与小组讨论。
2. 社交场合表现紧张:在参加社团活动时,张强总是表现得非常紧张,不敢与同学过多交流,担心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会引起他人的嘲笑或批评。
3. 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张强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往往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导致他人难以理解他的立场和态度。
三、问题分析针对张强的人际交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心理因素:张强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对人际交往存在恐惧心理。
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他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得紧张、拘谨。
2. 社交技能缺乏:张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未接受过系统的社交技能培训,导致他在与人交往时无法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
3. 环境适应问题:进入大学后,张强面临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需要适应新的社交圈子和文化。
由于缺乏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他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尤为困难。
四、解决方案针对张强的人际交往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增强自信:张强应积极参与校园活动,逐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通过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他可以在同学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增强自信。
2. 学习社交技能:张强可以参加一些社交技能培训课程,学习如何与人沟通交流、表达情感、处理冲突等技巧。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案例报告7篇篇1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鲜血液,其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环境改变、家庭背景、个性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许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遇到了种种问题。
本报告将结合一则典型案例,详细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案例描述李某,某大学大一新生。
在初入大学时,他充满热情,积极融入校园生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人际交往方面逐渐出现了问题。
他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对于同学们的言行举止十分敏感,常常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感到焦虑不安。
同时,他在与人沟通时缺乏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导致同学们对他产生了误解。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使他倍感困扰。
三、问题分析通过对李某的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过于在意他人看法: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导致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容易受到他人影响。
2. 沟通障碍:部分大学生在与人沟通时存在表达不清、缺乏自信等问题,导致沟通效果不佳,容易产生误解。
3. 社交焦虑:由于环境改变、角色转变等因素,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影响正常交往。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教育方式、个人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社交技能缺乏等。
四、解决方案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 增强自信心:大学生应正确评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
2. 提高社交技能:大学生应学习基本的社交技能,如表达观点、倾听他人、处理冲突等,提高沟通效果。
3. 拓展社交圈子: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类社交活动,拓展社交圈子,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
4. 寻求心理辅导:对于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大学生可以寻求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
以李某为例,他可以通过增强自信心、提高社交技能、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等方式来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问题。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案例报告大学生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取得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成果。
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问题和困惑。
以下是一个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案例报告。
案例一:小敏是一名大一新生,她来自一个小城市,刚来到大学,对新环境和新同学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她性格内向,不善于主动交流,因此很难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她感到孤独和无助,对大学生活产生了厌倦情绪,对学习也没有了动力。
针对这个问题,小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她的人际交往问题。
她可以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新生入学训练营、社团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与同学们建立联系。
她可以利用班级微信群等社交媒体平台,积极与同学们交流和互动。
她也可以主动与同学们一起参与课外学习,组队完成作业等,从而增加与同学们的交流机会。
案例二:小明是一名大二学生,他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感到自卑和沮丧。
他觉得自己和同学们相比没有什么特长和优势,因此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担心被嘲笑和排斥。
这导致他在班级中缺乏自信,无法与同学们建立紧密的关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明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改善他的人际交往能力。
他可以通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来培养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增强自信心。
他可以主动参与班级讨论和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互动。
他也可以寻求心理辅导师或班级导员的帮助,倾诉自己的困惑和焦虑,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以上的案例报告,可以看出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主要源于内向、不自信和不适应新环境等方面。
这些问题并非不可改变,只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来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大学生应该主动融入集体,参与各种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和关心他人,与人为善,以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
人际交往障碍案例报告
一、案例介绍
该生,女,20岁,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理学院数学教育132班的学生,家在辽宁省锦州市,单亲家庭,与母亲、姥姥一起生活。
该生从进校起就不太善于言辞,一个人独来独往,不愿与其他学生交流。
该生家里较贫困,父亲因车祸去世,花去大量医药费,母亲身体不好,无正式工作,靠打零工生活,家里还有一位年迈的姥姥。
该生单亲家庭,父亲车祸去世,这一重大生活事件在其成长经历中造成很大影响,主要是家庭情感生活不完整,父爱被剥夺。
刚入学时,同学们看他家贫困都想帮她,给她一些自己较新的衣服,她总会拒绝,就算接受了也不会穿,总穿自己的衣服,感觉她比较要强,同时内心多少有些自卑,不愿接受帮助。
该生在宿舍总是一个人去吃饭不合群,该生说自己吃不惯学校的饭,自己带咸菜在宿舍吃,由于家庭贫困,从家带箩卜当零食吃,味道挺重,宿舍同学多少有些情绪,宿舍关系处理的不好。
在班级与同学相处也不好,班级男生有时往她那个方向看一眼就大骂,觉得是在看她自己,交往能力差,家庭贫困多少有些自卑,由于不适应学校生活,母亲来铁岭在学校附近打工,陪其读书,这学期该生办理了走读,现在情况有很大改观。
该生在校一年半的时间,总是一个人,不与其他同学一块,这学期办了走读,与其母亲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中午从家带饭来学校吃,上完课就回家,不上晚自习。
2014年1月份去该生家访,在家看她与母亲关系挺融洽,也喜欢开玩笑,但与同学交往时总不能深入交往,不能有几个好朋友。
该生母亲对她特别关爱,也不主张与太多人交往,只关心学习,希望她能好好
学习,通过专升本考试,最好能够考上研究生。
该生在学校学习也特别认真刻苦,但成绩总不是很理想。
二、谈心过程
该生一进校就引起大家的注意,报到那天是她母亲陪她一起,行李特别破旧,从外相看家庭非常贫困。
在宿舍很少与其他学生交流,根据观察和学生的反映,及时与其谈心。
第一次谈话她多少有点紧张,主要从他学习入手,谈一下大学生活与高中的不同,怎样适应大学生活。
通过谈话了解到该生思想还是比较积极,只是不太爱交流,她希望在大学期间能够努力学习,争取升本,然后还怀有考研的梦想。
但是不太习惯学校的伙食,他自己说自己饭量比较大,一份饭都吃不饱,二份饭还挺贵,也不愿和别人一块吃,因为她自己从家带咸菜吃。
看到她积极的一面,从学习上鼓励她,大学多数靠自己,只要你愿意一切都不是问题。
告诉她大学同学对自己一生非常有意义,鼓励他多与其他同学交流,其他同学都很关心她,有什么事都可以跟导员反映,鼓励他多参加学生会、团委、班干的竞选,锻炼自己的能力。
工作中时刻关注他的行为,也让班级干部多关注他,有什么情况及时反映,2013年11月给该生一等助学金,从经济上给与帮助,再加上时常交流沟通,一年下来该生有很大改善,与同学的交流渐多,生活态度也变的积极,但是,还是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
在2014年4月份,在没有给任何人说的情况下,擅自离寝,一晚未归,打电话关机,母亲电话也关机,班级干部从晚上九点多找到凌晨一点,第二天上午才联系到家人,是因母亲过来看她,和母亲出去住了。
然而她自己并没有太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对同学也没有太多歉意。
大二开学,她妈来铁岭打工,进行陪读,同时给该生办了走读,在学校附近和母亲一起住。
半年来,该生状态好了很多,由于只有上课才来学校,晚自习、早操都不参与,这样与同学相处时间少了,交流起来也变得客气,对同学也亲切起来,犯错的时候明显减少,学习积极、班级活动也能正常参加,比起大一已经有了很大改观。
三、谈心效果与总结
从整个改变过程看,该生精神逐步好转,生活积极,也与同学变的融恰,该生体验到了与同学、老师、家庭正常交往的感受,重新回归集体,感到自己获得了新的人生。
该生同学的问题是一种因人际交往障碍导致社会适应功能障碍从而引发不良情绪等问题,而该生与人相处方法不当问题自己并未意识,单亲家庭及经济贫困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谈心、关注、同学帮助、经济资助等,帮助其领悟形成苦闷心情的现实原因及背后的原因,从而较好解决了其当前问题。
整体来看,该生改变较大,现在已适应大学生活,能够很好的生活,并认真学习,积极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