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阅读与欣赏校本课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7.00 KB
- 文档页数:20
[小学]四年级阅读与欣赏校本课程教案《爱的教育》引领课教学第三周教学总第 1 课时时间内容让学生在读书指导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这本书,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教学乐趣。
目标重点:让学生在读书指导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这本书,激发阅读的欲望。
重点难点难点:乐于阅读一、激情导入揭题。
1、课前导入:播放《爱的奉献》。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3、一个意大利的作家写了一本书叫《爱的教育》,我看了以后,感触很深,我把它推荐给大家看,你们想看吗,二、阅读的方法指导过渡:首先进入第一关:介绍我的书。
教 1、同学们,拿出你的书,请你说说《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作者、译者是谁,你的书是什么版本的,哪年出版的, 学2、小结:拿到一本课外读物,首先我们要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如果是外国名著,过我们还要了解翻译者是谁,这是我们读书的第一步骤。
程 3、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亚米契斯。
4、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写的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
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科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
书中讲述了发生在安利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 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5、小结:了解了课外读物的作者和译者之后,接下来就要读一读前言、编者的话或者是文章简介,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这是读书的第二步骤。
教学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一本新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反思阅读《小抄写员》教学第四周教学总第 2 课时时间内容通过对小抄写员一文的疏理,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了解叙利奥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
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教案名称: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活动促进交流和合作。
教学内容:本节课以一篇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短文为教材,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并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篇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短文,并制作相关的教学素材。
2. 打印或复制相关的练习题,以便学生课后巩固。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 老师引入课题,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你们平时喜欢阅读吗?你们喜欢读哪些书?”2. 学生回答问题,并讨论阅读的好处和重要性。
二、阅读与理解(约15分钟)1. 教师发放教材,要求学生先静读短文。
2. 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提问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如“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些什么?”、“文章中有哪些关键词语帮助你理解文章?”等。
3.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解释。
三、阅读技巧小组活动(约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练习纸,上面有几道与短文相关的问题。
3.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并回答问题,提醒他们注意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4. 教师巡视并辅导学生,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有有效的讨论和答案。
四、小组展示与总结(约15分钟)1. 学生小组内轮流派代表,将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和答案向全班展示。
2. 全班学生讨论并比较不同小组的解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3.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巧和方法。
五、课后作业(约5分钟)1. 教师通过发放练习题的方式布置课后作业。
2. 学生回答问题并将作业本上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结合阅读素材和小组活动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巧。
四年级上册校本古诗教案【四年级古诗赏析校本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诗。
(2)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3)学会欣赏古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语言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读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
(2)理解古诗中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3)学会欣赏古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语言美。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古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主题思想。
(2)互动式教学法:分组讨论、分享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古诗的美。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形式。
(2)纸质教材:提供古诗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笔记。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介绍本册古诗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学习第一首古诗《静夜思》,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朗读、背诵《静夜思》。
2. 第二课时:(1)学习第二首古诗《春晓》,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2)朗读、背诵《春晓》。
(3)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交流欣赏感悟。
3. 第三课时:(1)学习第三首古诗《登鹳雀楼》,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领略自然景观的美。
(2)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3)课堂小结:回顾所学古诗,总结欣赏方法。
4. 第四课时:(1)学习第四首古诗《望庐山瀑布》,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运用教材中的故事、课文和习题等教学资源,通过创设情境和启发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一、教学理念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读懂自己和别人的心理,掌握语言、文字、思维和创造力等素质。
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案在教学中应该使用全方位的教育方式,包括启发式教学、图片阅读、情境创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二、重视文学素质的培养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接触到文学知识,应加强对文学知识的传授和教育。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可以增加对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情节,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通过教育激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和阅读能力。
三、强化阅读能力的训练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是阅读,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有重要影响。
在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课文应该注重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对于生字、生词的学习,应引导学生掌握词义和用法,同时要求学生逐渐掌握文意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深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案的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习惯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教学,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资源的不同类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采取差异化措施,创设多种情境来促进学生阅读和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
以上是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案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中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成长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做好铺垫。
小学阅读与赏析教案教案标题:小学阅读与赏析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不同文本类型的阅读兴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分类与特点: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诗歌、小说等。
2. 阅读技巧与策略:包括预测、推测、归纳、概括等。
3. 文学作品的赏析:包括情感体验、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并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
2. 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 介绍不同文本类型的特点和内容,例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诗歌、小说等。
- 示范阅读一篇童话故事,并引导学生注意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语言运用。
3. 阅读与理解(20分钟)- 学生分组阅读一篇文学作品,并回答相关问题,检验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4. 赏析与讨论(15分钟)-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 引导学生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和语言运用,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与赏析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读好书。
- 提供一些额外的阅读材料,供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与赏析。
教学评估:1. 学生在阅读理解活动中的表现。
2. 学生在赏析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3. 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感悟的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集、寓言故事集、儿童诗歌集等。
2. 针对不同文本类型的阅读理解题目。
3. 提供学生分享的书籍和其他阅读材料。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书店,培养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3. 组织学生参加阅读比赛或文学讲座,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和知识面。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案内容和步骤可根据教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阅读文章欣赏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欣赏能力的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阅读文章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和文化背景的文章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通过阅读文章获取信息和理解文章的主旨。
2. 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等。
3. 学会对文章进行评价和批判,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2. 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不同文体和文化背景的文章。
教学准备:1. 多样化的文章材料,包括不同文体和文化背景的文章。
2. 教学辅助工具,如幻灯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阅读文章的兴趣。
2. 通过提问或展示一段引人入胜的文章开启本节课的话题。
讲解阅读策略(10分钟):1. 介绍阅读文章的基本策略,如预测、提问、概括等。
2. 解释每个策略的作用,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运用这些策略。
阅读文章(15分钟):1. 分发或投影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
2. 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并根据之前介绍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
讨论和分析(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旨、结构和语言运用等。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扩展阅读(10分钟):1. 提供其他相关的文章材料,让学生选择并阅读。
2. 学生可以继续运用之前介绍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并尝试对文章进行评价和批判。
总结和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概括学生的学习收获。
2. 对学生的阅读文章欣赏能力进行评价,并提供个别指导和建议。
拓展活动(可选):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文章并分享阅读心得。
2. 鼓励学生参加阅读比赛或写作比赛,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小学四年级阅读教案小学四年级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理解并回答课文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本。
2.图片。
3.黑板。
四、教学过程:Step 1:Warming-up1. 通过触发学生的背景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问学生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一起来分享故事。
2.将学生的介绍的故事做一个总结,然后引出新的课文。
Step 2:Pre-reading1. 导出生词 communicate 和 interesting,并教育生快速书写。
2. 提问问题为下次课的主题做多修行。
1)What does communicate mean?It means sharing ideas or feelings with others.2)What is interesting to you?I think…Step 3:While-reading1.第一遍放新课音频,学生跟读。
2. 第二遍放新课音频,学生自读课文。
3. 教师找学生板书关键句子 certificate、 each other。
4.放音频再一次,学生寻找文章中的关键句出示。
Step 4:Post-reading1.教师自问问题。
(1)Who did Steve communicate with to find more information? He communicated with his classmates in his team.(2)Who did Emma communicate with to find more information? She communicated with her teacher and her parents.(3)Can we communicate with our classmates to find more information?Yes, we can.(4)What should we do when we don't know the word?We should look it up in a dictionary.(5)Why should we ask more questions in class?Because it’s a good way to learn.(6)If we don't understand something in class, what should we do? We should ask questions.(7)What certificates does the school give?The school gives swimming and music certificates.(8)What certificates would you like to get? Why?The students’ answers are different.……Step 5:Consolidation完成相关练习。
阅读名著欣赏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四年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期,阅读名著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拓宽视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节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案,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名著的欣赏。
教学目标:1.了解名著的概念和作用;2.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并激发他们进行主动阅读;3.通过阅读名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教学准备:1.名著教材:《小王子》;2.课件:包含名著《小王子》的相关内容和图片;3.绘本、图片、PPT等辅助教具。
教学内容:引入:教师将一本精美的名著《小王子》展示给学生,并向他们介绍名著的概念和作用。
通过名著的封面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猜测故事的情节。
主体:1.了解名著《小王子》教师播放相关PPT,介绍《小王子》的作者及故事背景,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故事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阅读欣赏教师为学生分发绘本或提供电子版绘本,让学生自主阅读或师生共读《小王子》。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或任务,进行分组或个人探究,深入理解故事内涵,培养对名著的审美和思考能力。
3.角色扮演将故事情节分为几个关键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增强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4.名著创作鼓励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创作,可以绘制插图、编写故事梗概、撰写读后感等形式。
教师可以设置将学生的创作作品集结成册子或展览,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创作热情和自信心。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收获。
由学生分享对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想,引发他们对不同名著的兴趣,培养长期阅读的习惯。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结合其他名著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不同名著的主题和风格,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入的讨论,并通过讲解名著作者的背景和时代背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欣赏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语文课本阅读欣赏》——感受美文的魅力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中的情感和主旨;2. 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阅读与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技巧;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和思考。
教学重点:1. 学习阅读课文的基本技巧,如略读、细读、理解等;2. 培养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体会美文的魅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份课文的教案、PPT等教学辅助材料;2. 学生准备课文朗读练习。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呈现一幅描绘美丽风景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对美文的期待。
步骤二: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2.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和结构,引导学生细读并理解;3.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步骤三:情感体验(15分钟)1. 分析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如喜悦、伤感、温馨等;2. 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有过的类似情感经历;3. 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可以通过朗读、绘画、口头表达等方式。
步骤四:阅读技巧培养(15分钟)1.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课文的技巧,如快速浏览段落,抓住关键词语等;2. 练习使用这些技巧,并进行实际应用。
步骤五:课文再阅读(10分钟)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根据所掌握的阅读技巧进行理解;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多次,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总结所学的阅读技巧和体验到的情感;2.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评价本节课的有效性。
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分组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篇课文,并选择一种表达方式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阅读一篇自选美文,并撰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提高了阅读与理解能力,培养了表达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的乐趣。
小学四年级阅读教案教案标题:小学四年级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3.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选择适应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文章进行阅读教学。
2. 通过问答互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阅读教学(20分钟)1. 让学生有序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
2. 带领学生回答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如查字典、标记关键词等。
第三步:阅读拓展(15分钟)1. 让学生自由阅读其他相关的文章,并提出问题、发表意见。
2.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第四步: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分发阅读练习题,并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2. 分组进行小组竞赛,完成阅读任务。
第五步: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资源:1. 适合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材料(包括教材、练习题、额外阅读材料等)。
2. 黑板或白板、粉笔或马克笔。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批改学生的阅读练习题并给予反馈。
3. 小组讨论中的学生表现和分组竞赛的成绩。
4. 学生对本节课的总结和反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角色扮演、朗读比赛等活动,增强语言表达和阅读技巧。
2. 提供更多有趣和丰富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心得和推荐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