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第三章心理评估第四章社会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73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健康评估学时∕学分:60/先修课程:后续课程:适用专业:护理、助产及相关专业开课学院或教研室: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成都护理学院执笔:主审:1.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新型、交叉融合的应用学科,其理论知识丰富、临床实践性强,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行为学等学科领域。
随着整体护理和社区护理的全面展开,护士的健康评估知识与技能日显突出,健康评估在培养护理中职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地位不可替代。
健康评估是从护理的角度研究诊断服务对象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该课程的学习为过渡到临床各专科护理学课程学习,以及毕业后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1)能够解释健康评估、交谈、身体评估、黄疸等基本概念;2)能够理解健康史、症状、体征等基本理论;辨认临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3)能够阐述心理、社会、行为评估的基本内容;4)能够识别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图形特征;5)能够举例说明实验室检查的主要项目、注意事项、参考值范围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6)能够概括说出影像检查的基本知识。
(2)技能教学目标1)应用沟通交流技巧进行健康史的采集;2)学会症状评估、心理、社会、行为评估的基本方法;3)熟练运用身体评估的基本技能;4)初步学会心电图图谱识别的步骤和方法;5)独立完成系统、全面和规范的整体健康评估,书写评估记录。
(3)素质教学目标1)认同学科的专业价值,养成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人类健康问题的职业习惯,形成科学的临床评判性思维,践行“南丁格尔”的职业理念,养成献身健康事业的高尚情操。
2)坚持以评估对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同课程的实用价值,形成积极的护理专业情感和态度,树立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专业思想,以及关心、爱护及尊重服务对象的观念。
《健康评估》课程笔记第一章:健康评估概述一、引言健康评估是护理实践的基石,它涉及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全面、系统、连续的评估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识别患者的健康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及评价护理效果至关重要。
二、健康评估的概念1. 定义:健康评估是指护理人员在患者护理过程中,通过系统的观察、询问、检查和记录,收集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以识别患者的健康问题、风险因素和护理需求的活动。
2. 目的:- 识别患者的健康问题和发展趋势。
- 为制定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 评估护理干预的效果。
- 促进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三、健康评估的方法1. 询问病史:- 主诉:患者就诊的主要问题和感受。
- 现病史:患者当前疾病的起始、发展、治疗过程。
- 既往史:患者过去的疾病、手术、外伤史。
- 家族史:家族中遗传性疾病、传染病等。
- 生活方式:饮食、睡眠、运动、生活习惯等。
2. 体格检查:- 视诊:观察患者的整体外观、肤色、姿势等。
- 触诊:通过触摸来评估皮肤温度、湿度、弹性等。
- 叩诊:使用叩击法来评估肺部、心脏等器官的状态。
- 听诊:使用听诊器来听取心肺等器官的声音。
3. 心理社会评估:- 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情绪、认知、行为等心理状态。
- 家庭评估:了解家庭结构、功能、关系和支持系统。
- 社会评估:评估患者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
4.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等。
- 尿液检查:尿液常规、尿蛋白、尿糖等。
- 粪便检查:粪便常规、隐血试验等。
5. 心电图检查:- 基本知识: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和波形解读。
- 测量和正常值: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值范围。
- 异常心电图:识别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异常表现。
6.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胸部、骨骼等部位的X线摄片。
- CT扫描:头颅、胸部、腹部等部位的详细检查。
- MRI检查:软组织、神经系统等的高分辨率成像。
护理学健康评估引言概述:护理学健康评估是护理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是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患者的信息,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需求。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为了确定疾病的存在与否,更重要的是为护士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患者的机会,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护理学健康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身体健康评估1.1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触摸、听诊等方式,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身高、体重、体温、血压等指标。
1.2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手术史、家族病史等,以便更好地评估患者的健康风险。
1.3 体能评估:评估患者的体力活动能力,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运动能力等,以便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护理计划。
二、心理健康评估2.1 心理状况评估: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包括焦虑、抑郁等,以便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2.2 社会支持评估: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朋友、社区等,以便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和资源。
2.3 心理健康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史,包括精神疾病、药物使用等,以便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需求。
三、生活方式评估3.1 饮食评估: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以便制定出适合患者的饮食计划。
3.2 运动评估:评估患者的运动习惯和身体活动水平,以便提供相应的运动建议和指导。
3.3 睡眠评估:了解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情况,以便提供相应的睡眠管理措施。
四、环境评估4.1 家庭环境评估:评估患者的居住环境,包括卫生条件、安全隐患等,以便提供相应的环境改善建议。
4.2 工作环境评估:评估患者的工作环境,包括职业暴露风险、工作压力等,以便提供相应的职业健康管理建议。
4.3 社区环境评估:评估患者所在社区的环境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安全等,以便提供相应的社区健康促进措施。
五、健康风险评估5.1 疾病风险评估:评估患者患某种疾病的风险,包括遗传风险、生活方式风险等,以便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课程简介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以及医学诊断不同的整体护理评估的思维模式确认病人的护理需要、病人问题或护理诊断。
其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独立问诊和进行整体规范的体格检查的技能和方法,并能综合问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作出初步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写出完整的护理病历,同时具备监测病人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及危重症发生的能力,为过渡到学习内科护理学和其他临床护理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及其它课程的联系健康评估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护理学导论等多个医学基础及护理学基础学科密切相关,建立在医学基础学科基础上,又是内、外、妇、儿科护理学的基础,涉及的范围广,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沟通基础医学及临床护理学的桥梁学科。
三、本课程的难点和重点教学重点:第三章:症状评估第四章:身体评估(体格检查)第六章:实验室检查第七章:心电图检查教学难点:体格检查中心脏、肺部听诊、心电图四、教学方法:第一章: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介绍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结合临床案例学习第二章:问诊:采用情景模拟训练的方法,评价学习效果。
第三章症状评估多采用结合临床案例小组讨论的方法第四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讲授理论,实践示范教学,分组练习。
检测效果,比赛和平时成绩挂钩。
第四五章:心理社会评估,以自学为主,解疑的方法第六章:实验室检查知识点多,巩固记忆,多总结,教会学生会看不同的化验单。
收集有特征性的化验单。
第七章:实验室教会学生会做心电图是最基本的。
多强调正常心电图的特点,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第八章:影像学,强调做各种检查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会看简单的影像学资料即可。
第九章:临床案例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
第十章:护理病历书写。
格式注意事项讲授,布置作业,完成一份护理病历,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采用解疑方法。
健康评估1-6章复习题选择题部分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第一章绪论1.收集主观资料的方法是A.交谈B.观察C.触诊D.听诊E.查阅2.护士采集客观资料的主要方法是A.交谈B.检查身体状况C.实验检查D.心电图检查E.影像学检查第二章健康史评估1.对发热病人的询问,正确的是A.“发热前有寒颤吗?”B.“您除了发热还有哪里不舒服吗?”C.“您体温上升都在下午吗?”D.“您发热时有无头痛?”E.“您发热时有谵妄吗?”2.健康史采集错误的是A.最好病人自已叙述病史B.先问感觉最明显最易回答的问题C.避免套问提示性诱问D.语言要通俗易懂E.其他单位病情介绍作为护理诊断的主要依据3.主诉的基本内容应反映A.主要症状和发病时间B.主要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C.症状和发病时间不包括体征D.病人就诊时的症状和体征E.主要症状体征及伴随症状4.现病史内容不包括A.起病时的情况B.主要症状特点C.伴随症状D.病情发展与演变E.习惯与嗜好5.病史的主体部分是A.主诉B.现病史C.既往史D.家族史E.个人史6.护理病史采集中,正确的方法是(多项选择)A.让病人按自己的方式叙述发病经过B.在病人说不清病史的情况下可提示性诱问C.注意文化差异D.婴幼儿可向家属了解护理病史E.病人一入院就采集护理病史,然后安排其他入院事宜第三章心理评估1.最有说服力的自我评价标准是A.幸福感B.他人的评价C.与他人比较D.活动成果的分析E.高等学历2.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并反映人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是A.情绪情感 B.需要 C.人格 D.动机 E.态度3.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是A.高兴与悲伤B.激动与平静C.喜、怒、哀、乐D.快乐、悲伤、愤怒和恐惧E.高兴、悲伤、激动、平静4.病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包括A.害怕、焦虑、烦躁B.惊恐不安、犹豫、抑郁C.抑郁、犹豫、害怕D.焦虑、抑郁、担心E.恐惧、焦虑、抑郁、愤怒5.心理过程包括(多项选择)A.认知B.情绪情感C.意志D.人格E.自我6.病人自我认知紊乱包括(多项选择)A.体像改变B.社会角色改变C.生理功能改变D.自尊的消极认知E.压力的体验7.评估情绪的常用方法有(多项选择)A.医学检测法B.投射法C.会谈法D.观察法E.量表评定法第四章社会评估1.护士角色属于A.第一角色B.第二角色C.第三角色D.基本角色E.独立角色2.病人角色属于A.第一角色B.第二角色C.第三角色D.基本角色E.独立角色3.个体对角色的理解和认识是A.角色领悟B.角色实践C.角色期待D.角色准备E.角色冲突4.光环效应产生的认知偏差是一种A.社会感应的现象B.以偏概全的现象C.信息干扰的现象D.先入为主的现象E.社会适应的现象5.矩阵分析法是评估A.情绪的方法B.社会角色的方法C.社会支持的方法D.自尊的方法E.人际关系的方法6.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A.生理上的联系B.空间上的距离C.心理上的联系D.社会上的联系E.工作上的联系7.影响个体吸引力最稳定、最重要的因素是A.熟悉B.人格品质C.外貌D.相似性E.邻近8.熟悉能增加吸引力的程度,但交往的频率与喜欢的程度呈A.倒U型曲线关系B.U型曲线关系C.线性关系D.指数关系E.互补关系第五章身体状况评估第一节身体状况评估的准备与基本方法1.身体状况评估的基本方法包括(多项选择)A.视诊B.触诊C.叩诊D.听诊E.嗅诊2.深部触诊法包括(多项选择)A.深部滑行触诊法B.浅部触诊法C.冲击触诊法D.深压触诊法E.双手触诊法3.浊音可在以下哪个部位叩出A.正常肺部B.胃泡区C.心、肝被肺覆盖部分D.心、肝E.阻塞性肺气肿第二节一般状态评估1.“三凹征”见于A.气管异物B.支气管哮喘C.大量胸腔积液D.阻塞性肺气肿E.重症肺炎2.提示病情危急,常在临终前出现的呼吸改变是A.潮式呼吸B.间停呼吸C.抑制性呼吸D.库什摩呼吸E.叹气样呼吸3.理想血压是A.<120/80mmHg B.<140/90mmHg C.<130/85mmHg D.<90/60mmHg E.130~139/85~89mmHg4.下夜巡视时,发现傍晚平车入院的病人正坐在床沿上,下肢下垂,两手扶持床边,其体位是A.自主体位B.被动体位C.强迫坐位D.辗转体位E.角弓反张位5.起步时必须抬高下肢才能行走,属于何种步态A.醉酒步态B.蹒跚步态C.剪刀步态D.慌张步态E.跨阈步态6.混合性呼吸困难多见于A.喉头水肿B.重症肺炎C.喉头异物D.支气管哮喘E.阻塞性肺气肿7.成人正常脉率为A.60~100次/分B.60~90次/分C.90~100次/分D.60~80次/分E.80~100次/分8.某男性病人,因急性脑出血入院两天,连续睡眠19小时,期间呼之能醒,可进行简单对话,过后很快又入睡,此时病人处于A.昏迷状态B.昏睡状态C.意识模糊状态D.嗜睡状态E.清醒状态9.李某,男,44岁,车祸后1小时入院。
健康评估
第一章问诊
习题
稽留热是指高热,每日温差不超过1℃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高热的温度范围是39.1-41℃
体温在39℃以上,且一天内波动大,达2℃以上,此种热型是驰张热
出现黑粪提示出血量至少在多少毫升以上150ml
呕血提示胃内积血量为250-300ml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称为间歇热
“双重痛觉”是哪种疼痛的特点皮肤痛
体温维持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的范围不超过1℃,此种热型称稽留热
疼痛主要原因是肌肉缺血的疼痛类型是躯体痛
体温骤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称为回归热
体温渐升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渐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体温又渐升,如此反复多次,称为波状热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称为不规则热
大咯血是指24h咯血量在500ml以上
中等量咯血为每日咯血量在100-500ml
肠粘膜炎症、溃疡等引起的腹泻是渗出性腹泻。
《健康评估》作业题第一章绪言一、选择题1.收集主观资料的方法是A.交谈B.观察C.触诊D.听诊E.查阅2.护士采集客观资料的主要方法是A.交谈B.检查身体状况C.实验检查D.心电图检查E.影像学检查二、简答题健康评估的内容有哪些?第二章健康史评估一、选择题1.对发热病人的询问,正确的是A.“发热前有寒颤吗?” B.“您除了发热还有哪里不舒服吗?”C.“您体温上升都在下午吗?” D.“您发热时有无头痛?”E.“您发热时有谵妄吗?”2.健康史采集错误的是A.最好病人自已叙述病史 B.先问感觉最明显最易回答的问题C.避免套问提示性诱问 D.语言要通俗易懂E.其他单位病情介绍作为护理诊断的主要依据3.主诉的基本内容应反映A.主要症状和发病时间 B.主要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C.症状和发病时间不包括体征 D.病人就诊时的症状和体征E.主要症状体征及伴随症状4.现病史内容不包括A.起病时的情况 B.主要症状特点 C.伴随症状D.病情发展与演变 E.习惯与嗜好5.病史的主体部分是A.主诉 B.现病史 C.既往史 D.家族史 E.个人史二、填空题1、月经史的记录格式为()2、健康史的评估内容包括()、()、()、()、()、()、()、()。
3、特殊评估对象包括人群为()、()。
4、交谈的阶段有()、()、()、()。
三、简答题简述交谈的技巧。
四、问答题交谈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心理评估一、选择题1.最有说服力的自我评价标准是A.幸福感B.他人的评价C.与他人比较D.活动成果的分析E.高等学历2.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并反映人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是A.情绪情感B.需要C.人格D.动机E.态度3.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是A.高兴与悲伤B.激动与平静C.喜、怒、哀、乐D.快乐、悲伤、愤怒和恐惧E.高兴、悲伤、激动、平静4.病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包括A.害怕、焦虑、烦躁B.惊恐不安、犹豫、抑郁C.抑郁、犹豫、害怕D.焦虑、抑郁、担心E.恐惧、焦虑、抑郁、愤怒二、填空题1、自我概念由()、()、()、()组成。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分:,总课时:90 (理论: 74 ,实践:16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健康评估》是护理学专业的1门重要课程,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
学习健康评估的目的是能运用健康评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正确地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确立病人的健康问题,为病人制定正确的护理措施和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提供保证。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要掌握心电图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要求、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悉其他辅助检查前的准备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能独立通过问诊收集病史、独立进行体格检查,并能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做出初步的护理诊断,书写完整的护理病历。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掌握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2、了解健康评估在护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内容】1、健康评估在护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心电图检查、肺功能及内镜检查、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护理病历书写3、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授课学时】3学时。
第二章健康评估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
2、熟悉健康史的内容,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
3、了解健康资料的来源。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健康资料的来源及健康资料的类型第二节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1、会谈2、身体评估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第三节健康史的内容1、一般项目2、主诉3、现病史4、既往史5、系统回顾: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及代谢障碍疾病等6、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及生育史、家族史7、特殊情况的健康史第四节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1、护理诊断的概念2、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3、护理诊断的构成4、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5、护理诊断的思维方法和步骤【授课学时】9学时。
第三章常见症状评估【目的要求】1、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理及临床特征。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Byh14课程性质:护理学专业必修课学分数:6学分学时数:96学时适用专业:护理学二、课程地位和任务《健康评估》(Health Assessment)是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是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是一门新型、交叉融合的应用学科,其理论知识丰富、临床实践性强,涉及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行为学等多学科领域。
随着整体护理和社区护理的全面展开,护士的健康评估知识与技能日显突出,健康评估在培养护理本科学员的全面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护士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健康评估是从护理的角度研究诊断服务对象现存或潜在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健康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顺利过渡到临床各专科护理学课程学习,以及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一)知识目标掌握问诊、身体评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了解健康评估的概念、范畴和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能运用正确的资料收集方法,对不同疾病做出护理诊断;能监测病人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能运用有效沟通技术促进护患关系、加强医护合作、护护合作。
(三)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道德职业规范,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有慎独严谨的品行。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内在的关系及其主要任务和重要性;了解健康评估的起源和发展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关系,健康评估的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内在的关系及其主要任务和重要性。
三、教学时数2学时四、教学内容:健康评估的概念和重要性、健康评估的内容、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第二章问诊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问诊的概念、内容及方法,掌握常见症状的基本概念,相关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熟悉特殊情况的问诊;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以及常见症状的相关护理诊断;了解常见症状的主要病因和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