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分享--强氧化剂的危险
- 格式:ppt
- 大小:185.50 KB
- 文档页数:3
氧化剂储存安全技术要求氧化剂是一类可使其他物质氧化或者自身被还原的物质,具有强氧化性。
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对其储存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氧化剂储存安全技术要求的详细介绍。
一、储存场所选择与布局1. 储存场所应选择在远离火源、热源、易燃物、有害物质等危险品的地方,且通风良好。
2. 储存场所的温度应保持在5℃--35℃之间,以免因温度变化引起氧化剂自身反应。
3. 储存场所应设有明显的标识牌,标明“氧化剂存放区”,以便于工作人员识别和管理。
4. 储存场所须设有防火、泄漏等安全设施,以便在出现意外情况时及时应对。
二、包装容器的选择与管理1. 氧化剂应储存在质量合格的包装容器中,包装容器的材料应耐腐蚀、密封性良好,并具备抗压能力。
2. 包装容器应注明氧化剂的名称、性质和储存条件,并配有安全注意事项的标签。
3. 包装容器的堆叠应稳固可靠,避免摇晃和倒塌,以免发生泄漏和爆炸等事故。
4. 包装容器应定期检查,发现有损坏、泄漏等情况及时更换。
三、应急处置设施与措施1. 储存场所应配备应急处理装置,如喷淋系统、泡沫槽等,以应对氧化剂泄漏或着火的情况。
2. 储存场所应设有气体泄漏检测器和火警报警器,并定期检查其工作状态。
3. 储存场所应储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如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4. 储存场所应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应急事故的处置和组织疏散人员。
四、人员培训与安全意识提升1. 储存场所的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岗位培训,并定期进行安全知识的复习和培训。
2. 工作人员应具备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的技能,并能够正确判断和处理紧急情况。
3. 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应急演练,培养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4. 储存场所应张贴与氧化剂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流程等信息,提醒工作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五、定期维护与检查1. 储存场所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查,检查包装容器、泄漏控制设施、应急处理装置等的完好性和作用。
2. 包装容器的保管前后应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第1篇一、引言液态氧是一种高度活泼的氧化剂,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和腐蚀性。
在工业生产、科研实验以及医疗等领域中,液态氧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其危险特性,液态氧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阐述液态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规定。
二、液态氧的基本特性1. 物理性质:液态氧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83℃,凝固点为-218.4℃。
在常温常压下,液态氧呈淡蓝色。
2. 化学性质:液态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氧化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与某些物质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
3. 危险性:液态氧具有以下危险性:(1)易燃易爆:液态氧与可燃物接触,能迅速氧化产生热量,导致火灾或爆炸。
(2)窒息性:液态氧的密度比空气大,易在低洼处积聚,造成窒息事故。
(3)腐蚀性:液态氧对金属、橡胶、塑料等材料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三、液态氧使用前的安全检查1. 设备检查:检查液氧储存、输送、使用设备是否完好,管道、阀门、法兰等连接处是否严密。
2. 环境检查:检查工作场所通风情况,确保空气流通,无易燃易爆物质。
3. 人员检查:检查操作人员是否熟悉液态氧的基本特性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液态氧储存安全规定1. 储存容器:液态氧储存容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密封性。
2. 储存环境:液态氧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远离火源、热源和易燃易爆物质。
3. 储存温度:液态氧储存温度应控制在-183℃以下,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容器压力升高。
4. 储存量:储存液态氧的容器应严格按照设计容量使用,不得超装。
5. 储存标识:储存液态氧的容器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标明“液态氧”字样。
五、液态氧输送安全规定1. 输送管道:液态氧输送管道应采用耐腐蚀材料,确保管道密封性良好。
2. 输送压力:液态氧输送压力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避免压力过高导致管道破裂。
3. 输送速度:液态氧输送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因冲击产生静电引发火灾。
4. 输送安全距离:液态氧输送管道与火源、热源、易燃易爆物质等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安全知识前言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安全总则第一章着火爆炸与电击1.着火2.爆炸3.电击第二章化学中毒和灼伤1.化学中毒2.化学灼伤第三章实验室安全措施1.实验室安全标准2.化学药品的管理3.实验室急救药箱的配备4.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第四章实验安全操作技术1.加热2.玻璃加工操作3.常用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4.药品的正确取用和溶液的配制5.减压蒸馏和其它减压操作6.高压气体钢瓶的正确使用7.控制化学反应操作8.放射性物质的安全操作参考资料1.1.1 着火着火是化学实验室,特别是化合物合成实验室里容易发生的事故。
例如:①化学药品中有许多可燃、自燃或助燃的物质而引起着火;②加热操作不当引起着火;③电器短路引起着火等。
最危险的是那些在常温下易燃的物质。
下面介绍一下有关化学实验中常接触的一些易燃物质的有关知识。
1.1 化学易燃气体和液体易燃气体:氢气、氨气、煤气、石油气、乙炔、乙烯、一氧化碳等。
易燃液体:乙醚、二硫化碳、四氢呋喃、苯、溴乙烷、汽油、酒精、醋酸乙酯(天那水)、醋酸丁酯(稀料)、丙酮、乙醛等。
这些易燃物其所以危险,是因为这些气体或低沸点液体在室温下的蒸气浓度很大,足以着火;燃烧速度快,有的因燃点很低(如乙醚、二硫化碳、四氢呋喃等),能和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发生爆炸性燃烧。
此外,有的易燃物本身有毒,有的燃烧时能分解产生刺激性气体或剧毒气体,均威胁实验人员的安全。
对于易燃物的性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它们:(1)闪点:指该液体上的蒸气形成燃烧混合物的最低温度。
闪点在22℃以下的是危险易燃物,在22~66℃范围内的易燃物。
例如,乙醚的闪点有-45℃;二硫化碳只有-30℃,是最危险的易燃物。
(2)燃点:该物质的蒸气自动着火的最低温度。
(3)爆炸极限:该物质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极限,又分下限(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此限不着火爆炸)和上限(在空气中的浓度高于此限亦不着火爆炸)。
爆炸上下限相隔越大,说明该物质与空气混合,有一个很宽的爆炸范围,危险性就越大。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之一一、火灾的预防有效的防范才是对待事故积极的态度。
为预防火灾,应切实遵守以下各点:1、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2、废溶剂严禁倒入下水道,应倒入回收瓶内集中处理。
3、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易燃物、有机物。
4、使用氧气钢瓶时,不得让氧气大量溢人室内。
在含氧量约25%的大气中,物质燃烧所需的温度要比在空气中低得多,且燃烧剧烈,不易扑灭。
二、消防灭火万一不慎失火,切莫慌惊失措,应冷静沉着处理。
只要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一般都可以迅速灭火。
1、常用消防器材化学买验室般不用水灭火!这是因为水能和一些药品发生剧烈反应,用水灭火时会引起更大的火灾甚至爆炸,并且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用水灭火时有机溶剂会浮在水上面,反而扩大火场。
下面介绍化学实验室必备的几种灭火器材:(1)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化学实验室常使用也是安全的一种灭火器。
其钢瓶内有CO2气体使用时,一手提灭火器,手握在喷CO2的喇叭筒的把手上,打开开关,即有CO2喷出。
应注意,喇叭筒上的温度会随着喷出的CO2气压的骤降而骤降,故手不能握在喇叭筒上,否则手会严重冻伤。
CO2 无毒害,使用后干净无污染。
特别适用于油脂和电器起火但不能用于扑灭金属着火。
(2)泡沫灭火器由NaHCO3与Al2(S04)3,溶液作用产生AI(OH)3和CO2泡沫,灭火时泡沫把燃烧物质包住与空气隔绝而灭火。
因泡沫能导电,不能用于扑灭电器着火。
且灭火后的污染严重,使火场清理工作麻烦,故般非大火时不用它。
2、灭火方法一旦失火,首先采取措施防止火势蔓延,应立即熄灭附近所有火源(如煤气灯),切断电源,移开易燃易爆物品。
并视火势大小,采取不同的扑灭方法。
(1)对在容器中(如烧杯,烧瓶,热水漏斗等)发生的局部小火,可用石棉网表面皿或木块等盖灭。
(2)有机溶剂在桌面或地面上蔓延燃烧时,不得用水冲,可撤上沙或用灭火毯扑灭。
一般小火可用湿抹布、灭火毯等包裹使火熄灭。
一、氯化1、定义氯化是指以氯原子取代有机化合物中氢原子的反应,根据氯化反应条件的不同,有热氯化、光氯化、催化氯化等,在不同条件下,可得不同产品。
广泛应用的氯化剂有:液态氯、气态氯、气态氯化氢、各种浓度的盐酸、磷酰氯、硫酰氯、三氯化磷等。
2、应用氯化反应广泛应用于制造溶剂、各种杀虫剂、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3、氯化反应的危险性分析(1)氯化反应的各种原料、中间产物及部分产品都是有不同程度的火灾危险性。
如烷烃、芳烃等。
(2)氯化剂具有极大的危险性,氯气为强氧化剂,能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能与可燃烃类、醇类、羧酸和氯化烃等形成二元混合物,极易发生爆炸。
氯气与烯烃形成的混合物,在受热时可自燃;与乙炔的反应更为激烈,有氧气存在时,甚至在-78℃的低温也可发生爆炸。
(3)氯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有些温度高达500℃,甚至更高,如反应失控,可造成超压爆炸。
某些氯化反应可自行加速,导致爆炸危险。
(4)液氯气化时高热使液氯剧烈气化,可造成内压过高而爆炸。
工艺操作不当使反应物倒灌至液氯钢瓶,则可能与氯发生激烈反应引起爆炸。
(5)氯化氢吸收装置如发生故障,不能完全被吸收,大量氯化氢逸出会造成中毒事故及腐蚀事故的发生。
(6)氯气缓冲罐若不定期排放三氯化氮,可能因三氯化氮积聚造成爆炸事故的发生。
4、氯化反应的安全技术要点(1)车间厂房设计应符合国家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应严格控制各种点火源,车间内电气设备要防爆,通风良好。
易燃易爆设备和部位应安装可燃气体监测报警仪,本岗位采用自动控制、自动报警、自动泄压等方法以提高安全度,并设置完善的消防设施。
(2)最常用的氯化剂是氯气。
在化工生产中,氯气通常液化储存和运输,常用的容器有储罐、气瓶和槽车等。
储罐中的液氯进入氯化器之前必须先进入蒸发器使其汽化。
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把储存氯气的气瓶或槽车当储罐使用,否则有可能使被氯化的有机物质倒流进气1瓶或槽车,引起爆炸。
一般情况下,氯化器应装设氯气缓冲罐,以防止氯气断流或压力减小时形成倒流。
一、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储运原则是什么?1.爆炸性物品;必须专库储存、专人保管、专车运输,不能同起爆药品、器材混储混运。
搬运过程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严禁摔、滚、翻、撞和摩擦。
避免存放在高温场所。
2.氧化剂:除惰性不燃气体外,不得同性质相抵触的物品混存混运。
避免摩擦、日晒、雨淋、漏撒。
3.压缩气体和液态气体,不能混储混运,即使都是瓶装的气体或物质也不能混储混运。
易燃气体除惰性气体外,助燃气体除不燃气体无机毒品外,均不得与其他物品混储混运。
要轻装轻卸,避免撞击、抛掷、烘烤等。
4.自燃物品:单独储存,与酸类、氧化剂等隔离,远离火源及热源,防止撞击、翻滚、倾倒、包装损坏。
如黄磷应浸没于水中,三异丁基铝应防止受潮。
5.遇水燃烧的物品:包装严密,存放地点干燥,严防雨雪,远离散发酸雾的物品,不与其他类别的危险品混储混运。
如金属钠应浸没在矿物油中保存。
6.易燃液体,:单独储运,远离火源、热源、氧化剂、氧化性酸类,防止静电危害,邻近的电气设备要整体防爆。
7.易燃固体:包装完好。
轻装轻卸,防止火花、烘烤。
8.毒害品:包装严密完好,单储单运,远离火源、热源、氧化剂、酸类、食品,存放地点应通风良好。
9.腐蚀物品:容器具有耐腐蚀要求,严密不漏。
氧化性酸远离有机易燃品。
酸类腐蚀品应与氰化物、遇水燃烧品、氧化剂隔离,不宜与碱类腐蚀剂混储混运。
10.放射性物品:包装严密,内衬防振材料,装在屏蔽材料制成的容器内,严防放射线渗漏污染。
仓库须有吸收射线的屏蔽层,按卫生部门的要求建造。
二、易燃易爆化学品堆放要符合哪些要求?1.货物堆码不得超高、超宽、要做到稳固、整齐,便于清点检查。
2.堆垛要做到“五留距”,既留墙距、柱距、顶距、垛距,确保货物的安全。
3.货物堆垛底下应衬垫。
爆炸物品一级易燃液体、一级氧化剂等,不得使用水泥制品、石块以及摩擦碰击容易产生火花的材料衬垫。
4.允许露天堆放的货物堆场,要根据不同的包装和物品需要,除堆码底下有衬垫外,还要有遮盖布。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考题及答案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安全的基础知识(6题)1氧化反应中的强氧化剂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受到高温、撞击、摩擦或与有机物、酸类接触,易引起燃烧或者爆炸。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反应中的强氧化剂的是()。
A.甲苯B.氯酸钾(正确答案)C.乙烯D.甲烷2许多危险化学品进入人体内并累积到一定量时,便会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
这种危险特性属于()。
A.化学性B.腐蚀性C.毒害性(正确答案)D.放射性3《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将化学品的种类分为()三类。
A.爆炸危险、中毒危险和污染危险B.中毒危险、健康危险和污染危险C.健康危险、中毒危险和物理危险D.物理危险、健康危险和环境危险(正确答案)4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不包括()。
A.腐蚀性B.爆炸性C.扩散性(正确答案)D.毒害性5某发电厂因生产需要购入一批危险化学品,主要包括:氢气、液氨、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上述危险化学品的危害特性有()。
A.爆炸性(正确答案)B.易燃性(正确答案)C.毒害性(正确答案)D.放射性E.腐蚀性(正确答案)6根据《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危险化学品运用警示词来表现化学品的危险程度,下列属于规范中规定使用的警示词有()。
A.“剧毒”B.“危险”(正确答案)C.“警告”(正确答案)D.“警示”E.“安全”第二节危险化学品的燃烧爆炸类型和过程(7题)1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所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并非物质本身在燃烧,而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体或液体蒸气在气相中的燃烧。
下列关于液体可燃物燃烧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化分解→气化→燃烧B.燃烧→气化→氧化分解C.气化→燃烧→氧化分解D.气化→氧化分解→燃烧(正确答案)2在危险化学品的爆炸分类中,危险化学品的爆炸可按爆炸反应物质分为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和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氧化剂使用风险评估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氧化剂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于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本评估报告将主要涵盖氧化剂的性质、常见的使用方式、潜在的危险性以及风险管理建议。
2. 氧化剂的性质氧化剂是一类具有氧化能力的物质,常常用于促进或加速其他物质的氧化反应。
其特性包括高氧化能力、较高的燃烧性、易与燃料反应等。
常见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硝酸等。
3. 氧化剂的常见使用方式氧化剂在工业、实验室和其他相关行业中有广泛的使用。
常见的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作为催化剂促进化学反应;- 用于清洁、漂白和消毒;- 用于发动机燃料或推进剂;- 作为氧气剂使用于医学行业;- 用于制备爆炸物等特定应用。
4. 氧化剂的潜在危险性氧化剂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性,需要引起关注。
主要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 燃烧和爆炸风险:氧化剂具有较高的燃烧性,与易燃物质接触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毒性风险:某些氧化剂可导致中毒,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腐蚀性风险:部分氧化剂具有强腐蚀性,可能对皮肤、眼睛等造成损害;- 不稳定性:某些氧化剂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发生不稳定反应,进一步放大危险。
5. 风险管理建议为了降低氧化剂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以下措施和建议值得注意:- 确保安全储存:氧化剂应储存在专用的、密闭的储存区域内,远离易燃和可燃物质,避免直接日晒和高温;- 正确使用和操作:使用氧化剂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指南,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保护眼睛、皮肤等易受损部位;- 防火防爆措施:与易燃物质同时使用时需采取防火和防爆措施,保持通风良好,避免火源;- 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应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置,避免污染环境;- 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包括泄露、火灾、爆炸等突发情况的处理方法和紧急联系方式。
6. 结论氧化剂的使用潜在危险性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管理。
通过正确的储存、操作和处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与氧化剂相关的事故和损害。
2024年过氧乙酸的危险性及安全防____年过氧乙酸(PAA)的危险性及安全防护措施引言:过氧乙酸(PAA),又称为过氧乙酸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
它具有广谱杀菌能力,对细菌、病毒和真菌都有很好的灭活效果,同时可用于去除臭味和杀灭藻类。
然而,过氧乙酸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本文将对____年过氧乙酸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过氧乙酸的危险性1. 腐蚀性:过氧乙酸是一种具有强烈腐蚀性的化学物质。
在高浓度的情况下,它能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产生严重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能导致烧伤。
2. 毒性:过氧乙酸也具有一定的毒性。
长期接触或吸入过氧乙酸蒸汽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呼吸困难和恶心等。
3. 可燃性:过氧乙酸本身具有一定的可燃性,它的蒸汽和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在明火或高温条件下容易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4. 致癌性:虽然过氧乙酸目前没有被证实为致癌物质,但有研究表明,长期吸入过氧乙酸可能对人体产生潜在的致癌风险。
二、过氧乙酸的安全防护1. 预防措施:(1)在使用过氧乙酸之前,应对使用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防护知识的教育,使其了解过氧乙酸的危险性,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2)使用过氧乙酸时应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护目镜、防护服、防护手套和防护鞋等,以降低对人体的伤害风险。
(3)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尽量减少过氧乙酸蒸汽在室内的积聚。
使用过氧乙酸时应确保操作场所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并及时更换空气。
2. 应急措施:(1)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泄漏或溢出,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包括隔离泄漏区域,防止污染扩散。
(2)如有眼睛或皮肤接触过氧乙酸,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及时就医。
如被吸入过氧乙酸蒸汽导致呼吸困难,应立即将受害者移到空气新鲜处,并就医救治。
(3)在过氧乙酸泄漏或火灾事故中,应及时报警,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如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切勿用水灭火。
过一硫酸知识点总结1. 化学性质过一硫酸分子式为H2S2O8,其化学结构为-O-O-S(O)2-O-O-S(O)2-O-O-。
它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在常温下很容易分解。
过一硫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和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发生化学反应。
它可以氧化硫醇、双酚A和含氧化亚铁的有机物。
此外,过一硫酸也可以与硫酸钠、硫酸铁等化合物形成复合物。
2. 物理性质过一硫酸是一种无色的结晶固体,是一种强酸性物质。
它在水中易溶,但在空气中不稳定,容易分解为硫酸和过氧化氢。
过一硫酸的溶液呈酸性,可以与酸碱指示剂甲基橙产生深红色的反应。
此外,过一硫酸也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氧化剂,能够引起爆炸性反应。
3. 制备方法过一硫酸可以通过硫酸和过氧化氢酸化而成。
酸性条件下,硫酸可以和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生成过一硫酸。
这个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过一硫酸也可以通过硫酸和高锰酸钾反应制备,但这种方法需要很高的温度。
4. 应用领域过一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纺织工业中,它被用作漂白剂和去污剂。
在造纸工业中,过一硫酸可以被用来漂白纸张。
在食品加工中,过一硫酸可以被用来防腐和抗氧化。
此外,过一硫酸还被用作水处理剂和污水处理剂。
5. 安全注意事项过一硫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在操作过一硫酸时,应该遵守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避免与其它化学品混合,以免发生危险事故。
过一硫酸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吸湿并分解,产生大量热量和氧气,有引起燃爆的危险。
在储存和运输过一硫酸时,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发生意外。
总之,过一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和酸性。
它在工业生产和科研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事项,避免发生危险事故。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过一硫酸的研究,提高其生产技术和利用效率,促进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初中化学强氧化剂教案
主题:强氧化剂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什么是强氧化剂,掌握常见的强氧化剂。
2. 了解强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强氧化剂的概念和特点。
2. 熟练掌握强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
1. 强氧化剂的概念和特点
2. 常见的强氧化剂
3. 强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强氧化剂,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介绍强氧化剂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3. 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强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加深他们的理解。
4. 梳理:总结所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等方式加深印象。
5.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强氧化剂
- 定义:能够向其它物质移交氧的物质。
- 特点:常见的强氧化剂有哪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强氧化剂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强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培训危险化学品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从工业生产到医疗领域,从科研实验室到日常的家居清洁用品,都可能涉及到危险化学品。
然而,如果对这些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缺乏了解,就可能会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因此,了解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识至关重要。
一、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和分类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根据不同的特性和危险程度,危险化学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爆炸品:这类化学品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
2、易燃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且遇火源能燃烧或爆炸的气体。
3、易燃液体:闪点低于 60℃的液体,容易燃烧。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在常温下以固态形式存在,燃点较低,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接触氧化剂能引起燃烧;自燃物品在常温下无需外界火源作用,能自行发热燃烧;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有机过氧化物是含有过氧基的有机化合物,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
6、毒害品: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
7、腐蚀品: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二、常见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及危害1、硫酸硫酸是一种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它能与许多金属、有机物发生反应。
如果不慎接触到皮肤或眼睛,会造成严重的灼伤;吸入硫酸蒸气会损害呼吸道。
2、盐酸盐酸也是一种强酸,具有挥发性和刺激性气味。
它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能导致慢性疾病。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俗称烧碱,是一种强碱。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 物质安全资料表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双氧水泄漏应急救援预案1.0目的为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预防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应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双氧水泄漏的突发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化合车间双氧水泄露的应急救援。
3.0 双氧水储存罐分布情况双氧水储存罐分布情况参见《危险目标分布图》。
4.0双氧水的特性、储存、健康危害及症状4.1 双氧水的性质4.1.1 一般性质:双氧水学名过氧化氢,其水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油状液体。
是一种强氧化剂,漂白、防腐和杀菌作用强,碱性介质中作用更强。
4.1.2 毒性:双氧水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无毒的,但对皮肤、眼睛的粘膜有刺激作用,浓度低时可产生漂白和灼烧的感觉;浓度高或长时间接触时,可使表皮起泡或严重损伤眼睛;其蒸气进入呼吸系统后可刺激肺部,甚至导致器官严重损伤。
4.1.3 助燃性:任何浓度的双氧水均不可燃,但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当金属离子、酵母菌、灰尘等杂质混入后,特别是当浓度高时,易分解产生大量氧气,故而易引起其它可燃性物质的燃烧,其引燃过程中分解与氧化的结合。
双氧水较长时间与可燃性物质接触也会引起可燃物的燃烧。
4.1.4 爆炸性:由于双氧水分解能放出氧气和热量,温度和浓度越高分解越快。
一旦引发了分解,分解放出的热会使物料温度升高,更加速了双氧水的分解,产生更多的气体,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膨胀,此时容器若密闭则会产生高压,从而导致容器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