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化学第六章自测题

物理化学第六章自测题

物理化学第六章自测题
物理化学第六章自测题

第六章 化学平衡

一、选择题

1.在温度T ,压力p 时,理想气体反应C 2H 6H 2(g)+C 2H 4(g)的平衡常数K c /K x 比值为( )。

(a)RT (b)1/RT (c)RT /p (d)p /RT

2.气相反应A+B==2C+D 在298K ,恒定容器内进行,A 和B 的初始分压分别为101.325kPa ,当反应达平衡后,A 和B 的平衡分压均为1/3?101.325kPa ,起始时容器内不含C 和D ,则该反应在298K 时的K c /(mol ?dm -3)为( )。

(a)4.31?10-3 (b)8 (c)10.67 (d)16

3.标准态的选择对某些物理量有影响的是下述几组物理量中的( )。

(a)f ,μ,θ?m r G (b)m ,μθ,A ? (c) a , μθ,θ?m r G (d) a ,μ,0)/(,,=??f W p T G ξ

4.某实际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用逸度表示为θf K ,则θf K 与下述物理量中有关的

是( )。

(a)系统的总压力 (b)催化剂 (c)温度 (d)惰性气体的数量

5.反应CO(g)+H 2O(g)CO 2(g)+H 2(g)在873K ,100kPa 下达化学平衡,当压力增至5000kPa 时,各气体的逸度因子为2CO γ=1.90,2H γ=1.10,CO γ=1.23,O H 2

γ=0.77,则平衡点将( )。 (a)向右移动 (b)不移动 (c)向左移动 (d)无法确定

6.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反应达平衡D(g)+E(g)F(g),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惰性气体,则平衡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移动 (d)无法确定

7.在温度为1000K 时的理想气体反应2SO 3(g)==2SO 2(g)+O 2(g)的平衡常数

K p =29.0kPa ,则该反应的θ?m r G 为( )

(a)28kJ ?mol -1 (b)10.3kJ ?mol -1 (c)-10.3kJ ?mol -1 (d)-28kJ ?mol -1

8.已知FeO(s)+C(s)==CO(g)+Fe(s),反应的θ?m r H 为正,θ?m r S 为正(设θ?m r H 和

θ?m r S 不随温度而变化),欲使反应正向进行,则一定( )。

(a)高温有利 (b)低温有利 (c)与温度无关 (d)与压力有关

二、填空题

1.在298K 时,反应N 2O 4(g)2NO 2(g)的θp K =0.1132,当kPa p p NO O N 1242==,

反应将向 移动。当kPa p O N 1042=,kPa p NO 12=时,反应将向 移动。

2.实验证明:两块表面无氧化膜的光滑洁净的金属紧靠在一起时会自动粘合在

一起,现有两个表面镀铬的宇宙飞船由地面进入外层空间对接时它们将 (填“会”或“不会”)自动粘在一起。已知θ?m r G [Cr 2O 3(s),298.15K]= -1079kJ ?mol -1,

设外层空间气压为1.013?10-9Pa ,空气组成与地面相同,不考虑温度影响。

3.若以A 代表Na 2HPO 4,已知A ?12H 2O(s)== A ?7H 2O(s)+5H 2O(g),

A ?7H 2O(s)== A ?2H 2O(s)+5H 2O(g),

A ?2H 2O(s)== A(s)+2H 2O(g)。

三个反应各自的平衡水汽压力分别为0.02514p θ,0.0191p θ,0.0129p θ,298K 时的

饱和水汽压为0.0313p θ。现于某沙漠地区气温为298K ,相对湿度(实际水蒸气

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压的百分比值)稳定在45%,有一长期在此保存的

A ?7H 2O(AR)样品,该样品的稳定组成可能性最大的是 。

4.298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8kPa ,此时液态水的标准摩尔生成Gibbs 自

由能θ?m f G 为-237.19kJ ?mol -1,则水蒸气的标准摩尔生成Gibbs 自由能为 。

5.一个抑制剂结合到碳酸酐酶中去时,在298K 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θa K =

4.17?107,θ?m r H =-4

5.1kJ ?mol -1,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θ?m r S = J ?mol -1?K -1。

6.在1dm 3的玻璃容器内放入2.695g PCl 5,部分发生解离。在250℃达平衡,容

器内的压力是100kPa ,则解离度α= ,平衡常数K p = 。

7.温度从298K 升到308K ,反应的平衡常数加倍,则该反应的θ?m r H = (设

其与温度无关)。

8. 分解反应A(s) B(g)+2C(g),反应平衡常数θp K 和解离压p 解离的关系

为 。

三、计算题

1.已知气相反应 2SO 2+ O 2=2SO 3的标准平衡常数 K θ

c 与 T 的函数关系为:

lg K θ

c = 10 373K/T + 2.222 lg(T /K)-14.585

上述反应可视为理想气体反应。

(1) 求该反应在 1000 K 时的Δr U θ

m ,Δr H θm ,Δr G θm ;

(2) 在1000 K ,2×101 325 Pa 下若有 SO 2,O 2,SO 3的混合气体,其中 SO 2占

20%,O 2占20%(体积分数),试判断在此条件下反应的方向?

2.标准压力下,N 2O 4(g) 的解离度在60℃时为0.544,在100℃时为0.892,求

反应N 2O 4(g) = 2NO 2(g) 的θ?m r H 及θm r S ?(均可视为常数)。

A B

A (2)欲使反应向与(1)相反方向进行,T ,x A 不变,压力应控制在什么范围?若p ,x A 不变,温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若T ,p 不变,x A 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参考答案:

一、

daccccba

二、

1.右;左

2.不会(提示:因为反应Cr 2O 3(s)→2Cr(s)+3/2O 2(g)的?r G m =935.2kJ ?mol -1>0)

3.A ?2H 2O

4.-228.63kJ ?mol -1

5.-5.53

6.0.728;157.42kPa

7.52.9kJ ?mol -1

8. 33p )p 27p 4θθ=

(解离K 三、

1.(1)Δr G

m $= -10.33 kJ·mol -1 Δr H

m $= -1.884×105 J·mol -1 Δr U m $

= -180.14 kJ·mol -1

(2)Q p = 22.2 Q p > K p $

故反应自右向左进行

2. θ?m r H =57.5 kJ·mol -1 , θm r S ?=176.9 J·mol -1·K -1

3. (1)向左进行;

(2)p >4.35p θ, T <291.6K, x A >0.74

物理化学__华东理工大学(18)--单元测试卷

第十章 电化学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电池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可逆放电,则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应为 。 A :m r Δ H ; B :r m ΔG ; C :m r ΔS T 2. 适用于恒温恒压下电化学过程的可逆性判据为 。 A :W G ′≥?; B :0≤?G ; C :W G ′≤? 3. 关于阴极阳极和正极负极,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 A :电势较高的电极称为正极,反之为负极; B :在阴极上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反之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 C :正极就是阳极,负极就是阴极 4. 电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特征是 。 A :反应中吉氏函数的变化值大于系统与环境间交换的电功; B :反应中吉氏函数的变化值小于系统与环境间交换的电功; C :反应中吉氏函数的变化值等于系统与环境间交换的电功 5. 已知H 2O(l)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1285.85kJ mol ???,标准摩尔生成吉氏函数为 1237.14kJ mol ???。若采用电解的方法使1molH 2O 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且反应进度?ξ =1mol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理论上输入的电功至多为237.14 kJ ; B :理论上输入的电功至少为237.14 kJ ; C :理论上与外界交换的热量为285.85 kJ 6. 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为o o 222H ()0.5O ()H O(l)p p +→,在298K 时o 1.229V E =,则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o K 为 。 A :1.0; B :1.44×1020; C :3.71×1041 7. 若o 2{Fe |Fe}E a +=,o 23{Fe ,Fe |Pt}E b ++=,则o 3{Fe |Fe}E += 。 A :(2a -b )/3; B :(2a +b )/3; C :(a +b )/2 8. 电池反应2-20.5Cu 0.5Cl 0.5Cu Cl +++的标准电势为o 1E ,2-2Cu Cl Cu 2Cl ++=+的标准电 势为o 2E ,则o 1E o 2E 。 A :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9. 若将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写为222H (g)0.5O (g)H O(l)+→,或写为 2222H (g)O (g)2H O(l)+→。相应电池反应的电势和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分别为12E E 、和o o 12K K 、。则它们间的关系为 。

物化第六章---答案

第六章相平衡练习题 一、是非题,下列各题的叙述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纯物质两相达平衡时,两相的吉布斯函数值一定相等。() 2、理想液态混合物与其蒸气达成气、液两相平衡时,气相总压力p与液相组成x 呈线性关系。() B 3、已知Cu-Ni 可以形成完全互溶固熔体,其相图如右图,理论上,通过精炼可以得到两个纯组分。() 4、二组分的理想液态混合物的蒸气总压力介于二 纯组分的蒸气压之间。 ( ) 5、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中挥发性溶质与其蒸气达 到平衡时气相中的分压与该组分在液相中的组成成 正比。() 6、恒沸混合物的恒沸温度与恒沸组成不随压力而改变。 ( ) 7、在一个给定的体系中,特种数可以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不同,但独立组分数是一个确定的数。() 8、自由度就是可以独立变化的变量。() 9、单组分体系的相图中两相平衡线都可以用克拉贝龙方程定量描述。() 10、在相图中总可以利用杠杆规则计算两相平衡时两相的相对量。( ) 二、选择题 1、在p下,用水蒸气蒸馏法提纯某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时,系统的沸点:()。 (1)必低于373.2 K; (2)必高于373.2 K; (3)取决于水与有机物的相对数量; (4)取决于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2、已知A(l)、B(l)可以组成其t-x(y)图具有最大恒沸点的液态完全互溶的系统, 则将某一组成的系统精馏可以得到:( )。 (1)两个纯组分;(2)两个恒沸混合物;(3)一个纯组分和一个恒沸混合物。 3、已知A和B 可构成固溶体,在组分A 中,若加入组分B 可使固溶体的熔点提高,则组B 在此固溶体中的含量必________组分B 在组分液相中的含量。

物理化学第五章相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相平衡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在一个给定的系统中,物种数可以因分析问题的角度的不同而不同,但独立组分数是一个确定的数。 2.单组分系统的物种数一定等于1。 3.自由度就是可以独立变化的变量。 4.相图中的点都是代表系统状态的点。 5.恒定压力下,根据相律得出某一系统的f = l,则该系统的温度就有一个唯一确定的值。 6.单组分系统的相图中两相平衡线都可以用克拉贝龙方程定量描述。 7.根据二元液系的p~x图可以准确地判断该系统的液相是否是理想液体混合物。8.在相图中总可以利用杠杆规则计算两相平畅时两相的相对的量。 9.杠杆规则只适用于T~x图的两相平衡区。。 10.对于二元互溶液系,通过精馏方法总可以得到两个纯组分。 11.二元液系中,若A组分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那么B组分必定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负偏差。 12.恒沸物的组成不变。 13.若A、B两液体完全不互溶,那么当有B存在时,A的蒸气压与系统中A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14.在简单低共熔物的相图中,三相线上的任何一个系统点的液相组成都相同。 15.三组分系统最多同时存在5个相。 二、单选题: 1.H2O、K+、Na+、Cl- 、I- 体系的组分数是: (A) K = 3 ;(B) K = 5 ;(C) K = 4 ;(D) K = 2 。 2.克劳修斯-克拉伯龙方程导出中,忽略了液态体积。此方程使用时,对体系所处的温度要求: (A) 大于临界温度;(B) 在三相点与沸点之间;

(C) 在三相点与临界温度之间;(D) 小于沸点温度。 3.单组分固-液两相平衡的p~T曲线如图所示,则: (A) V m(l) = V m(s) ;(B) V m(l)>V m(s) ; (C) V m(l)<V m(s) ;(D) 无法确定。 4.蒸汽冷凝为液体时所放出的潜热,可用来: (A) 可使体系对环境做有用功;(B) 可使环境对体系做有用功; (C) 不能做有用功;(D) 不能判定。 5.压力升高时,单组分体系的熔点将如何变化: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不一定。 6.硫酸与水可组成三种化合物: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在p 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共存的化合物最多有几种: (A) 1 种;(B) 2 种;(C) 3 种;(D) 0 种。7.在101325Pa的压力下,I2在液态水与CCl4中的溶解已达到平衡(无固体I2存在),此体 系的自由度为: (A) 1 ;(B) 2 ;(C) 3 ;(D) 0 。 8.NaCl水溶液和纯水,经半透膜达到渗透平衡,该体系的自由度数是: (A) f = 1 ;(B) f = 2 ;(C) f = 3 ;(D) f = 4 。 9.对于下列平衡系统:①高温下水被分解;②同①,同时通入一些H2(g) 和O2(g);③H2和O2同时溶于水中,其组元数K和自由度数f的值完全正确的是: (A) ①K = 1,f = 1 ②K = 2,f = 2 ③K = 3,f = 3 ; (B) ①K = 2,f = 2 ②K = 3,f = 3 ③K = 1,f = 1 ; (C) ①K = 3,f = 3 ②K = 1,f = 1 ③K = 2,f = 2 ; (D) ①K = 1,f = 2 ②K = 2,f = 3 ③K = 3,f = 3 。 10.在下列体系中自由度f = 2的体系是:

物理化学题第八章61-80.pdf

61 对于由AgNO 3和过量的KBr溶液制备得到的溶胶以下的说法中何者是正确的 A 定位离子是Ag+ B 反离子是Br– C 扩散层带负电 D 它是负溶胶 D 由于KBr过量生成的AgBr吸附Br–而成为负溶胶反离子是K+扩散层带正电 62 对于As2S3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A LiCl B NaCl C CaCl2 D AlCl3 D As 2S3是负溶胶它的反离子正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Al3+价数最高 63 对于Al2O3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A KCl B KNO3 C K3[Fe(CN)6] D K2C2O4 C Al 2O3是正溶胶它的反离子负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Fe(CN)6]3–价数最高 64 用AgNO 3和KI过量制备的AgI溶胶下列电解质中对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A La(NO3)3 B Mg(NO3)2 C NaNO3 D KNO3 A 当KI过量时制备的AgI溶胶是负溶胶它的反离子正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La3+价数最高 65 测定不同电解质对某一浓度的Fe(OH) 溶胶的聚沉值mmol/L数据如下 1/2BaCl2K2SO4 NaCl KCl 0.205 9.65 9.25 9.00 由此得到下面的结论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A Fe(OH)3是正溶胶 B 正离子对聚沉影响不大 C 二价负离子比一价负离子聚沉能力强 D 相同浓度的KCl和BaCl2聚沉能力相似 D 带有二价负离子的K2SO4的聚沉值最小即聚沉能力最强说明Fe(OH)3是正溶胶选项A B C都是正确的相同浓度的KCl和BaCl2后者Cl–浓度比前者大一倍因此聚沉能力不等 66 测定不同电解质对某一浓度Fe(OH) 溶胶的聚沉值mmol/L数据如下 KCl KI K2SO4 KBr 0.205 16.0 12.5 9.00 由此得到下面的结论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A Fe(OH)3是正溶胶 B 二价负离子比一价负离子聚沉能力强 C 一价负离子聚沉能力排序为Cl–>Br–>I– D 一价负离子聚沉值排序为Cl–>Br–>I– D 带有二价负离子的K2SO4的聚沉值比一价离子小得多即聚沉能力强得多说明Fe(OH)3 是正溶胶选项A B C都是正确的选项D按聚沉值排序排反了 67 在Fe(OH)3Mg(OH)2As2S3和AgI制备时AgNO3过量四种溶胶中哪一个与其他三种溶胶混合时会发生聚沉 A Fe(OH)3 B Mg(OH)2 C As2S3 D AgI C As2S3是负溶胶其他三种多为正溶胶正负溶胶混合会发生聚沉 68 江河水中含有的泥沙混悬物在出海口附近发生沉淀原因有多种其中与胶体化学有关的因素是 A 盐析作用 B 电解质聚沉作用 C 溶胶互沉作用 D 破乳作用 B 江河水在出海口与海水混合海水中含大量电解质使泥沙混悬物发生沉淀

信阳师范学院物理化学上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物理化学上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5题30分) 1. 0090 下述说法中, 哪一个错误? ( ) (A) 体系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环境吸收的热量 (B) 体系温度的降低值一定等于环境温度的升高值 (C) 热力学平衡时体系的温度与环境的温度相等 (D) 若体系1与体系2分别与环境达成热平衡,则此两体系的温度相同 2. 0119 下述说法哪一个错误? ( ) (A) 封闭体系的状态与其状态图上的点一一对应 (B) 封闭体系的状态即是其平衡态 (C) 封闭体系的任一变化与其状态图上的实线一一对应 (D) 封闭体系的任一可逆变化途径都可在其状态图上表示为实线 3. 0304 某理想气体的γ =C p/C V =1.40, 则该气体为几原子分子气体? ( ) (A) 单原子分子气体(B) 双原子分子气体 (C) 三原子分子气体(D) 四原子分子气体 4. 0459 石墨(C)和金刚石(C)在25℃, 101 325 Pa下的标准燃烧焓分别为-393.4 kJ·mol-1和-395.3 kJ·mol-1,则$(金刚石, 298 K)为:( ) 金刚石的标准生成焓Δf H m (A) -393.4 kJ·mol-1(B) -395.3 kJ·mol-1 (C) -1.9 kJ·mol-1(D) 1.9 kJ·mol-1 5. 0757 理想气体的atto 循环由下面四个可逆步骤构成: (A) 气体绝热可逆压缩(B) 恒容升温,气体从环境吸热 (C) 气体经绝热膨胀作功(D) 恒容降温回到原态 该循环过程的T-S图为:( )

6. 0939 在300℃时,2 mol某理想气体的吉布斯自由能G与赫姆霍兹自由能A的差值为:( ) (A) G –A = 1.247 kJ (B) G –A = 2.494 kJ (C) G –A = 4.988 kJ (D) G –A = 9.977 kJ 7. 1027 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pV m = RT +αp,其中α为大于零的常数,该气体经恒温膨胀,其内能: (A) 不变(B) 增大 (C) 减少(D) 不能确定 8. 1218 在下列五个物理量中: (1) (?V/?n B)T,p n c b≠(2) (?μB/?n B)T,p n c b≠ (3) (?H/?n B)s,p, n c b≠ (4) (?A/?n B)T,p, n c b≠ (5) (?G/?n B)T,p, n c b≠ (A) (1)、(4)、(5) 是偏摩尔量;(1)、(3) 是化学势 (B) (1)、(4)、(5) 是偏摩尔量;(3)、(5) 是化学势 (C) (1)、(4)、(5) 是偏摩尔量;(2)、(3) 是化学势 (D) (1)、(2)、(4) 是偏摩尔量;(3)、(5) 是化学势 上述结论正确的是( ) 9. 1223恒温下,单一组分的过冷液体的化学势比其固体的化学势:( ) (A) 高(B) 低(C) 相等(D) 不可比较 10. 2396 硫酸与水可形成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三种水合物,问在101 325 Pa 的压力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物最多可有多少种? ( ) (A) 3 种(B) 2 种 (C) 1 种(D) 不可能有硫酸水合物与之平衡共存。 11. 2394 FeCl3和H2O 能形成FeCl3·6H2O,2FeCl3·7H2O,2FeCl3·5H2O,FeCl3·2H2O 四种水合物,则该体系的独立组分数C和在恒压下最多可能的平衡共存的相数Φ分别为: ( ) (A) C= 3,Φ = 4 (B) C= 2,Φ = 4 (C) C= 2,Φ = 3 (D) C= 3,Φ = 5 12. 2484 下列四个图中, 可作为水的示意相图的是:( )

物理化学第六章习题答案

第六章化学动力学 (三)计算题 1. 293K时,敌敌畏在酸性介质中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为0.01127d-1。若敌敌畏水解为一级反应,试求其水解反应的半衰期。 =ln2/ k =0.6931/0.01127d-1=61.5d 解:t 1/2 2.某人工放射性元素放出a粒子的半衰期为15h。求该试样分解速率常数和分解80%所需的时间。解: = 0.6931/15h=0.04621h-1 放射性元素分解为一级反应,k=ln2/t 1/2 t=-ln(1-x)/k=-ln(1-0.8)/0.04621h-1=34.83h 二级反应规律 3. 某溶液含有NaOH 和CH3CO2C2H5,浓度均为0.0100mol ·dm-3。在308.2K时,反应经600s 后有55.0% 的分解。已知该皂化反应为二级反应。在该温下,计算: (1) 反应速率常数? (2) 1200s能分解多少? (3) 分解50.0%的时 间?

(c A 解:(1) 反应为 NaOH +CH 3CO 2C 2H 5 → CH 3CO 2Na + C 2H 5OH 该反应为二级且初浓度相同,故有 -d c A /d t =kc A 2 , c A =c A0(1-x ), 积分后得 k = (1/t )(1/c A -1/c A0) = x /tc A0(1-x )=0.550/[600s ×0.0100mol ·dm -3×(1-0.550)] =0.204 dm 3·mol -1·s -1 (2) x =1/(1+1/ktc A0) = 1/[1+1/( 0.204 dm 3·mol -1·s -1×1200s ×0.0100mol ·dm -3)] = 0.710 =71.0% (3) t 1/2= 1/kc A0 = 1/( 0.204 dm 3·mol -1·s -1×0.0100mol ·dm -3) = 490s 4. 溶液反应 A + 2B → 2C + 2D 的速率方程为 -d c B /d t =kc A c B 。20℃下,反应开始时只有两反应物, 其初浓度分别为0.01 mol ·dm -3和0.02 mol ·dm -3,反应26h 后,测定c B =0.01562 mol ·dm -3,试求k 。 解:因为c B,0=2c A,0,所以 c B =2c A ,代入速率方程得 -d c B /d t =(k /2)c B 2 移项积分后得 k =2(1/c B -1/c B,0)/t =[2(1/0.01562-1/0.02)/26] mol -1·dm 3·h -1 = 1.078 dm 3·mol -1·h -1 5. 某二级反应 A + B → C + D 的初速率为0.10 mol ·dm -3·s -1,初浓度均为0.1 mol ·dm -3,试求k 。 解:速率 υ=kc A c B =kc A 2 k = υ0/c A,0 = 0.10 mol ·dm ·s /(0.1 mol ·dm ) = 10 dm ·mol ·s 2 -3 -1 -3 2 3 -1 -1 6. 某零级反应 A → C + D 开始时只有反应物且浓度为0.1 mol ·dm -3,反应600s 后反应物的浓度变为 0.05 mol ·dm -3,试求速率常数k 和反应的完成时间。 解: 零级反应 c A =c A ,0–kt k =(c A,0-c A )/t = (0.10-0.05) mol ·dm -3/600s = 8.333×10-5 mol ·dm -3·s -1 t =c A,0/k =0.10 mol ·dm -3/(8.333×10-5 mol ·dm -3·s -1) = 1200s 7.一种反应 A + 2B → C 的速率方程为 -d c A /d t =kc A c B 2。在某温度下,反应按化学计量比进行。试 推导出 A 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并求反应的半衰期。 解:c B =2c A ,代入速率方程得 -d c A /d t =kc A c B 2= 4kc A 3 积分得 (c A -2- c A,0-2)/2=4kt 即 -2- c A,0 -2) = 8kt 半衰期 t 1/2=[(c A,0/2)-2- c A,0-2]/8k = 3/8kc A,02

生物化学第五章生物氧化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本科)第五章生物氧化 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第一节生物氧化的方式及二氧化碳的生成第二节ATP的生成与储备第三节氧化磷酸化体系第四节其他氧化体系与生物转化 1. (单选题)关于生物氧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氧化是在正常体温,pH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B.生物氧化过程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并逐步氧化,逐步释放能量 C.其具体表现为消耗氧和生成 CO2 D,最终产物是H2O、CO2、能量 E.所产生的能量均以 ADP磷酸化为 ATP形式生成和利用参考答案:E 2. (单选题)研究呼吸链证明 A. 两条呼吸链的会合点是 Cytc B. 呼吸链都含有复合体Ⅱ C. 解偶联后,呼吸链就不能传递电子了

D. 通过呼吸链传递 1 个氢原子都可生成 3 分子的ATP E. 辅酶 Q 是递氢体 参考答案:E 3. (单选题)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链中的排列顺序是 A.Cyt b→c1→c→aa3→O2 B.Cyt b→c→c1→aa3→O2 C.Cyt b→c1→aa3→c→O2 D.Cyt c1 →c→b→aa3→O2 E.Cyt c →c1→b→aa3→O2 参考答案:A 4. (单选题)决定氧化磷酸化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ADP浓度 B.AMP浓度 C.FMN D.FAD E.NADP+ 参考答案:A

5. (单选题)肌肉中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 A.ATP B.GTP C.磷酸肌酸 D.CTP E.UTP 参考答案:C 6. (单选题)在呼吸链中,既可作为NADH脱氢酶的受氢体,又可作为琥珀酸脱氢酶的受氢体的是 A.Cyt c B.Cyt b C.CoQ D.FAD E.铁硫蛋白 参考答案:C 7. (单选题)呼吸链各成分排列顺序的依据是 A.各成分的结构

物理化学第五章自测题

第五章 相平衡 一、选择题 1.在p θ下,用水蒸气蒸镏法提纯某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时,体系的沸点: ( ) (a) 必高于 373.15 K (b) 必低于 373.15 K (c) 取决于水与有机物的相对数量 (d) 取决于有机物的分子量大小 2.在含有C(s),H 2O(g),CO(g),CO 2(g),H 2(g)五个物种的平衡系统中,独立组分数C 为( )。 (a)3 (b)2 (c)1 (d)4 3.二元合金处于低共熔温度时系统的自由度f 为( )。 (a)0 (b)1 (c)2 (d)3 4.298K 时,蔗糖水溶液与纯水达渗透平衡时,整个系统的组分数、相数、自由度为( )。 (a) C =2, Φ =2, f * =1 (b) C =2, Φ =2, f * =2 (c) C =2, Φ =1, f * =2 (d) C =2, Φ =1, f * =3 5.FeCl 3和H 2O 能形成FeCl 3?6H 2O ,2FeCl 3?7H 2O ,2FeCl 3?5H 2O ,FeCl 3?2H 2O 四种水合物,该系统的独 立组分数C 和在恒压下最多可能的平衡共存相数Φ分别为( )。 (a) C =3, Φ =4 (b) C =2, Φ =4 (c) C =2, Φ =3 (d) C =2, Φ =5 6.对于恒沸混合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不具有确定组成 (b) 平衡时气相和液相组成相同 (c) 其沸点随外压的改变而改变 (d) 与化合物一样具有确定组成 7.单组分系统的固液平衡线的斜率d p /d T 的值( )。 (a)大于零 (b) 等于零 (c)小于零 (d) 不确定二氧化碳 8.A,B 两液体混合物在T -x 图上出现最高点,则该混合物对Raoult 定律产生( )。 (a)正偏差 (b) 负偏差 (c) 没偏差 (d) 无规则 9.下列过程中能适用方程2ln RT H dT p d ?=的是( )。 (a) I 2(s) ? I 2(g) (b) C(石墨) ? C(金刚石) (c) Hg 2Cl 2(s) ? 2HgCl(g) (d) N 2(g ,T 1,p 1) ? N 2(g ,T 2,p 2) 10.某一固体在25℃和101325Pa 压力下升华,这意味着( )。 (a) 固体比液体密度大 (b) 三相点压力大于101325Pa (c) 三相点温度小于25℃ (d) 三相点压力小于101325Pa 二、填空题 1.下列化学反应,同时共存并到达平衡(温度在900-1200K 范围内): CaCO 3(s)? CaO(s)+ CO 2(g) CO 2(g)+H 2(g)? CO(g)+ H 2O(g)

物理化学第十章自测题

第十章自测题 一、选择题 1.当发生极化作用时,两电极的电极电势的变化为( )。 (a)?阳变大,?阴变小 (b)?阳变小,?阴变大 (c)两者都变大 (d)两者都变小 2.用铜电极电解CuCl 2的水溶液,不考虑超电势,在阳极上将会发生的反应为(已知 V Cu Cu 337.02=+ θ?,V O H O 23.122=θ ?,V Cl Cl 360.12 =- θ?)( )。 (a)析出氧气 (b)析出氢气 (c)析出铜 (d)铜电极氧化 3.已知V Fe Fe 440.02-=+ θ ?,V Cd Cd 402.02-=+ θ ?,将Fe(s)与Cd(s)的粉末投入含Fe 2+(0、10 mol ?kg -1)与含Cd 2+(0、001 mol ?kg -1)的溶液中,Fe(s)与Cd(s)粉将( )。 (a)都溶解 (b)Fe(s)不溶,Cd(s)溶解 (c)都不溶解 (d)Fe(s)溶解,Cd(s) 不溶 4.298K 时,在0、10 mol ?kg -1的HCl 溶液中,氢电极的可逆电势约为-0、06V ,当用铜电极电解此溶液,氢在Cu 电极上的析出电势应( )。 (a)大于-0、06V (b)等于-0、06V (c)小于-0、06V (d)无法判定 5.极谱分析仪所用的测量阴极为( )。 (a)电化学极化电极 (b)浓差极化电极 (c)理想可逆电极 (d)难极化电极 6.以石墨为阴极,电解0、01 mol ?kg -1NaCl 溶液,已知 V Cl Cl 36.12 =- θ?,02=Cl η,V O H H O 229.122 ,=+θ ?,V O 8.02=η,则在阳极上首先析出的就是 ( )。 (a)Cl 2(g) (b)O 2(g) (c)Cl 2与O 2混合气 (d)无气体析出 7.298K 时,以1A 电流电解CuSO 4溶液时,析出0、1molCu(s)所需时间约为( )。 (a)20、2h (b)5、4h (c)2、7h (d)1、5h 8.电解时,在电极上首先发生氧化反应的就是( )。 (a)标准还原电极电势最大者 (b)标准还原电极电势最小者 (c)考虑极化后实际析出电极电势最大者 (d)考虑极化后实际析出电极电势最小者 9.通电于含有相同浓度的Fe 2+, Ca 2+, Zn 2+ 与Cu 2+的电解质溶液, 已知 V Fe Fe 440.02-=+ θ?,V Ca Ca 866.22-=+θ?,V Zn Zn 763.02-=+ θ?,V Cu Cu 337.02=+θ ?,设H 2因有超电势而不析出,则这些金属在阴极析出的次序为( )。 (a) Ca → Zn → Fe → Cu (b) Ca → Fe → Zn → Cu (c) Cu → Fe → Zn → Ca

物理化学第八章练习

物理化学(二)化学动力学练习1 (2015级) 一、选择题 ( 共16题 ) 1. 反应 A k 1 B (I);A k 2 D (II),已知反应 I 的活化能 E 1大于反应 II 的 活化能 E 2,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 B 和 D 的比例? ( ) (A) 提高反应温度 (B) 延长反应时间 (C) 加入适当催化剂 (D) 降低反应温度 2. 两个活化能不相同的反应,如 E 2> E 1,且都在相同的升温度区间内升温, 则: ( ) (A) 21 d ln d ln d d k k T T > (B) 21 d ln d ln d d k k T T < (C )21 d ln d ln d d k k T T = (D) 21 d d d d k k T T > 3. 对于反应 2NO 2= 2NO + O 2,当选用不同的反应物和产物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 相互关系为: ( ) (A) -2d[NO 2]/d t = 2d[NO]/d t = d[O 2]/d t (B) - d[NO 2]/2d t = d[NO]/2d t = d[O 2]/d t = d ξ /d t (C) - d[NO 2]/d t = d[NO]/d t = d[O 2]/d t (D) - d[NO 2]/2d t = d[NO]/2d t = d[O 2]/d t = 1/V d ξ /d t 4. 反应 A →产物 为一级反应,2B → 产物 为二级反应,t 12 (A) 和 t 12 (B) 分别 表示两反应的半衰期,设 A 和 B 的初始浓度相等,当两反应分别进行的时间为 t = 2t 12 (A) 和 t = 2t 12 (B) 时,A ,B 物质的浓度 c A ,c B 的大小关系为: ( ) (A) c A > c B (B) c A = c B (C) c A < c B (D) 两者无一定关系 5. 当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 0.04 mol ·dm -3时,反应的半衰期为 360 s ,初始浓度 为 0.024 mol ·dm -3时,半衰期为 600 s ,此反应为: ( ) (A) 0 级反应 (B) 1.5 级反应 (C) 2 级反应

(完整版)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第六章答案

第六章相平衡 6.1指出下列平衡系统中的组分数C,相数P及自由度F。 (1)I2(s)与其蒸气成平衡; (2)CaCO3(s)与其分解产物CaO(s)和CO2(g)成平衡; (3)NH4HS(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与其分解产物NH3(g)和H2S(g)成平衡;(4)取任意量的NH3(g)和H2S(g)与NH4HS(s)成平衡。 (5)I2作为溶质在两不互溶液体H2O和CCl4中达到分配平衡(凝聚系统)。解:(1)C = 1, P = 2, F = C–P + 2 = 1 – 2 + 2 = 1. (2)C = 3 – 1 = 2, P = 3, F = C–P + 2 = 2 – 3 + 2 = 1. (3)C = 3 – 1 – 1 = 1, P = 2, F = C–P + 2 = 1 – 2 + 2 = 1. (4)C = 3 – 1 = 2, P = 2, F = C–P + 2 = 2 – 2 + 2 = 2. (5)C = 3, P = 2, F = C–P + 1 = 3 – 2 + 1 = 2. 6.2 常见的Na 2CO 3 (s)水合物有Na 2 CO 3 ?H 2 O(s),Na 2 CO 3 ?7H 2 O(s)和Na 2 CO 3 ?10H 2 O(s). (1)101.325kPa下,与Na 2CO 3 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水合物最多能有几种?

(2)20℃时,与水蒸气平衡的水合物最多可能有几种? 解:(1)C = S – R - R' = 2 – 0 – 0 =2 F = C–P + 1 =2 –P + 1= 3 – P ≥0,即P-2≤1,那么能与Na2CO3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水合物最多只有一种。 (2)C = S – R - R' = 2 – 0 – 0 =2 F = C–P + 1 =2 –P + 1= 3 – P ≥0,即P-1≤2,那么与水蒸气平衡的水合物最多可能有两种。 6.4 单组分系统碳的想吐(示意图)如附图所示。 (1)分析图中各点、线、面的相平衡关系及自由度数; (2)25℃,101.325kPa下,碳以什么状态稳定存在? (3)增加压力可以使石墨转换为金刚石。已知石墨的摩尔体积大于金刚石的摩尔体积,那么加压使石墨转换为金刚石的过程吸热还是放热? 解:(1)OA线——石墨和金刚石的平衡 F=1 OB线——石墨和液相碳的平衡 F=1 OC线——金刚石和液相碳的平衡 F=1 O点——石墨,金刚石和液相碳的三相平衡点 F=0 A点——石墨和金刚石的不可区分点 B点——石墨和液相碳的不可区分点 C点——金刚石和液相碳的不可区分点 (2)从相图上可直接读得,碳在25℃,101.325kPa时稳定存在的形式是石墨;

物理化学第六章自测题

第六章 化学平衡 一、选择题 1.在温度T ,压力p 时,理想气体反应C 2H 6H 2(g)+C 2H 4(g)的平衡常数K c /K x 比值为( )。 (a)RT (b)1/RT (c)RT /p (d)p /RT 2.气相反应A+B==2C+D 在298K ,恒定容器内进行,A 和B 的初始分压分别为101.325kPa ,当反应达平衡后,A 和B 的平衡分压均为1/3?101.325kPa ,起始时容器内不含C 和D ,则该反应在298K 时的K c /(mol ?dm -3)为( )。 (a)4.31?10-3 (b)8 (c)10.67 (d)16 3.标准态的选择对某些物理量有影响的是下述几组物理量中的( )。 (a)f ,μ,θ?m r G (b)m ,μθ,A ? (c) a , μθ,θ?m r G (d) a ,μ,0)/(,,=??f W p T G ξ 4.某实际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用逸度表示为θf K ,则θf K 与下述物理量中有关的 是( )。 (a)系统的总压力 (b)催化剂 (c)温度 (d)惰性气体的数量 5.反应CO(g)+H 2O(g)CO 2(g)+H 2(g)在873K ,100kPa 下达化学平衡,当压力增至5000kPa 时,各气体的逸度因子为2CO γ=1.90,2H γ=1.10,CO γ=1.23,O H 2 γ=0.77,则平衡点将( )。 (a)向右移动 (b)不移动 (c)向左移动 (d)无法确定 6.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反应达平衡D(g)+E(g)F(g),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惰性气体,则平衡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移动 (d)无法确定 7.在温度为1000K 时的理想气体反应2SO 3(g)==2SO 2(g)+O 2(g)的平衡常数 K p =29.0kPa ,则该反应的θ?m r G 为( ) (a)28kJ ?mol -1 (b)10.3kJ ?mol -1 (c)-10.3kJ ?mol -1 (d)-28kJ ?mol -1 8.已知FeO(s)+C(s)==CO(g)+Fe(s),反应的θ?m r H 为正,θ?m r S 为正(设θ?m r H 和 θ?m r S 不随温度而变化),欲使反应正向进行,则一定( )。 (a)高温有利 (b)低温有利 (c)与温度无关 (d)与压力有关 二、填空题 1.在298K 时,反应N 2O 4(g)2NO 2(g)的θp K =0.1132,当kPa p p NO O N 1242==, 反应将向 移动。当kPa p O N 1042=,kPa p NO 12=时,反应将向 移动。

物理化学练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电解质溶液 一、选择题 1. 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 mol·kg-1和0.1 mol·kg-1的两个电解质溶液, 其电阻分别为1000 Ω和500 Ω,则它们依次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B ) (A) 1 : 5 (B) 5 : 1 (C) 10 : 5 (D) 5 : 10 2. 298 K时,0.005 mol·kg-1的KCl 和0.005 mol·kg-1的NaAc 溶液的离子平均 活 度系数分别为γ±,1和γ±,2,则有( A ) (A) γ±,1= γ±,2(B) γ±,1>γ±,2 (C) γ±,1<γ±,2(D) γ±,1≥γ±,2 3. 在HAc解离常数测定的实验中,总是应用惠斯顿电桥。作为电桥平衡点的指零仪器,结合本实验,不能选用的是:(D ) (A) 耳机(B) 电导率仪 (C) 阴极射线示波器(D) 直流桥流计 4. 1-1型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作是正负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C ) (A) (A) 强电解质 (B) (B) 弱电解质 (C) (C) 无限稀释电解质溶液 (D) (D) 摩尔浓度为1的溶液 二、填空题( 共7题14分) 11. 2 分(3892) 3892 CaCl2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 分(4069) 4069 0.3 mol·kg-1Na2HPO4水溶液的离子强度是_____0.9_____________ mol·kg-1。 13. 2 分(4070) 4070 浓度为0.1 mol·kg-1的MgCl2水溶液,其离子强度为______0.3_____________ mol·kg-1。 14. 2 分(3822) 3822 有下列溶液: (A) 0.001 mol·kg-1 KCl (B) 0.001 mol·kg-1 KOH (C) 0.001 mol·kg-1 HCl (D) 1.0 mol·kg-1 KCl 其中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C );最小的是( D )。 三、计算题 1

物理化学题第八章1-20

一般认为,胶体粒子的粒径范围是 A 10–5~10–7m B 10–7~10–9m C 10–9~10–11m D <10–7m B 2 下面几种溶胶中,哪个不属于液溶胶? A 雾 B 牛奶 C 油漆 D 微小泡沫 A 雾是气体,为分散介质,属气溶胶。 3 下列物系,哪一个不属于胶体? A 牛奶 B 烟雾 C 珍珠 D 纯净的空气 D 纯净的空气为均相体系,但大气层可视为起溶胶。 4 下面几种溶胶中,哪个不属于固溶胶? A 沸石 B 珍珠 C 有色玻璃 D 烟 D 烟是固体分散在气相中,属气溶胶。 5 下面关于溶胶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 能否形成溶胶,是由物质本性决定的 B NaCl溶解度大,任何溶剂都不可能使它形成溶胶

溶胶是物质的特殊聚集状态,而非物质本性。一定条件下可为真溶液,另一条件下可为胶体。 6 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A 热力学和动力学上皆属稳定的体系 B 热力学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的体系 C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的体系 D 热力学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的体系 D 溶胶质点粒径很小,比表面很大,具有很大的表面能,因而有自发的聚集倾向,以减少体系的自由能,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但由于质点的布郎运动和扩散、质点的动电位的存在,使其不易聚集,在动力学上是稳定的。 7 溶胶有三个基本特征,下面哪一个不是? A 高度分散性 B 聚集不稳定性 C 多相性 D 动力稳定性 D 溶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高度分散性,多相性和聚集不稳定性 8 将松香的乙醇溶液慢慢滴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得到松香溶胶,这一制备方法是: A 物理分散法 B 化学凝聚法 C 物理凝聚法 D 化学分散法 C 9 下面几种制备溶胶的方法中,哪个不属于物理方法? A 超声粉碎法 B 冷冻干燥法 C 电弧法制备Ag溶胶 D FeCl3加热水解制备Fe(OH)3溶胶 D

物理化学第六章

第六章统计热力学初步 一、选择题 1. 体积为1cm3,质量为m克的单原子分子气体,在温度为T时,对一般的物理过程, 分子的配分函数为:( ) (A) × 1055(mT)3/2 ;(B) × 1020(mT)3/2; (C) × 1026(mT)3/2 ;(D) × 1049(mT)3/2。 2. 在相同条件下,对于He与Ne单原子分子,近似认为它们的电子配分函数相同且等 于1,则He与Ne单原子分子的摩尔熵是:( ) (A) S m(He) > S m(Ne);(B) S m(He) = S m(Ne); (C) S m(He) < S m(Ne);(D) 以上答案均不成立。 3. 巳知CO和N2分子的质量相同,转动特征温度基本相等,若电子均处于非简并的基态,且振动对熵的贡献可忽略,那么:( ) (A) S m(CO) < S m(N2) ;(B) S m(CO) 与S m(N2) 大小无法比较; (C) S m(CO) = S m(N2) ;(D) S m(CO) > S m(N2) 。 4. HI的转动特征温度Θr = K,300K时HI的摩尔转动熵为:( ) (A) J·K-l·mol-1;(B) J·K-l·mol-1; (C) J·K-l·mol-1;(D) J·K-l·mol-1。 5. O2的转动惯量J = × 10-47 kg·m2,则O2的转动特征温度是:( ) (A) 10K ;(B) 5K ;(C) ;(D) 8K 。 6. 单原子理想气体在室温下的物理过程,通过配分函数求过程热力学函数的变化:( ) (A) 必须知道q t、q R、q v、q n各配分函数;(B) 只须知道q t一个配分函数; (C) 必须知道q t、q n配分函数;(D) 必须知道q t、q R、q v配分函数。 7. 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无关:( ) (A) S、G、F、C V;(B) U、H、P、C V; (C) G、F、H、U;(D) S、U、H、G 8. 各种运动形式的配分函数中与压力有关的是:( ) (A) 电子配分函数;(B) 平动配分函数; (C) 转动配分函数;(D) 振动配分函数。 9. 分子运动的振动特征温度Θv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 Θv越高,表示温度越高; (B) Θv越高,表示分子振动能越小;

物理化学第十章自测题

第十章自测题 一、选择题 1.当发生极化作用时,两电极的电极电势的变化为( )。 (a )?阳变大,?阴变小 (b )?阳变小,?阴变大 (c )两者都变大 (d )两者都变小 2.用铜电极电解CuCl 2的水溶液,不考虑超电势,在阳极上将会发生的反应为(已知V Cu Cu 337.02=+θ?,V O H O 23.122=θ?,V Cl Cl 360.12=-θ?)( )。 (a )析出氧气 (b )析出氢气 (c )析出铜 (d )铜电极氧化 3.已知V Fe Fe 440.02-=+θ?,V Cd Cd 402.02-=+θ?,将Fe(s)和Cd(s)的粉末投入含Fe 2+(0.10 mol ?kg -1)和含Cd 2+(0.001 mol ?kg -1)的溶液中,Fe(s)和Cd(s)粉将( )。 (a )都溶解 (b )Fe(s)不溶,Cd(s)溶解 (c )都不溶解 (d )Fe(s)溶解,Cd(s) 不溶 4.298K 时,在0.10 mol ?kg -1的HCl 溶液中,氢电极的可逆电势约为-0.06V ,当用铜电极电解此溶液,氢在Cu 电极上的析出电势应( )。 (a )大于-0.06V (b )等于-0.06V (c )小于-0.06V (d )无法判定 5.极谱分析仪所用的测量阴极为( )。 (a )电化学极化电极 (b )浓差极化电极 (c )理想可逆电极 (d )难极化电极 6.以石墨为阴极,电解0.01 mol ?kg -1NaCl 溶液,已知V Cl Cl 36.12=-θ?,02=Cl η,V O H H O 229.122,=+θ?,V O 8.02=η,则在阳极上首先析出的是( )。 (a )Cl 2(g) (b )O 2(g) (c )Cl 2与O 2混合气 (d )无气体析出 7.298K 时,以1A 电流电解CuSO 4溶液时,析出0.1molCu(s)所需时间约为( )。 (a )20.2h (b )5.4h (c )2.7h (d )1.5h 8.电解时,在电极上首先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 (a )标准还原电极电势最大者 (b )标准还原电极电势最小者 (c )考虑极化后实际析出电极电势最大者 (d )考虑极化后实际析出电极电势最小者 9.通电于含有相同浓度的Fe 2+, Ca 2+, Zn 2+ 和Cu 2+的电解质溶液, 已知V Fe Fe 440.02-=+θ?,V Ca Ca 866.22-=+θ?,V Zn Zn 763.02-=+θ?,V Cu Cu 337.02=+θ?,设H 2因有超电势而不析出,则这些金属在阴极析出的次序为( )。 (a) Ca → Zn → Fe → Cu (b) Ca → Fe → Zn → Cu (c) Cu → Fe → Zn → C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