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中杨贵妃的形象
- 格式:docx
- 大小:21.04 KB
- 文档页数:6
《梧桐雨》和《长生殿》中杨贵妃形象的差异本文是关于杨玉环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玄宗李隆基与其宠妃杨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古代帝王妃子的故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是许多作家作品创作的题材。
从古到今,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被写成各种的版本。
如唐代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唐代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宋代的《杨太真外传》,元代王伯成的《天宝轶事诸宫调》,元代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以下简称),明代吴世美的《惊鸿记》以及洪�的《长生殿》是较为人熟悉的。
虽然各部作品对杨贵妃的描写有所不同,但是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杨贵妃有美若天仙,且擅舞蹈。
如《梧桐雨》写道:“妾貌类嫦娥”来形容杨贵妃的美色,在戏曲中多次描写杨贵妃最擅霓裳羽衣之舞“腰鼓声干,罗袜弓弯,玉佩丁东响珊珊,即渐里舞�云鬟。
施呈你蜂腰细,燕体翻,作两袖香风拂散。
”《长生殿》中用“姿容艳丽”来形容杨贵妃的美,并对杨的才华有进一步的描写。
如杨梦里听一遍就能记住音节,“幽梦清宵度月华,听“霓裳羽衣”歌罢。
醒来音节记无差,拟翻新谱消长夏”,杨写下来,传授给宫女,再让宫女传授给梨园弟子。
对杨贵妃的整个舞蹈过程有详细的描写:“【羽衣第二叠】【画眉序】罗绮合花光,一朵红云自空漾。
【皂罗袍】看霓旌四绕,乱落天香。
【醉太平】安详,徐开扇影露明妆。
【白练序】浑一似天仙,月中飞降。
(合)轻扬,彩袖张,向翡翠盘中显伎长。
【应时明近】飘然来又往,宛迎风菡萏,【双赤子】翩翻叶上。
举袂向空如欲去,乍回身侧度无方。
(急舞介)【画眉儿】盘旋跌宕,花枝招展柳枝扬,凤影高骞鸾影翔。
【拗芝麻】体态娇难状,天风吹起,众乐缤纷响。
【小桃红】冰弦玉柱声嘹亮,鸾笙象管音飘荡,【花药栏】恰合着羯鼓低昂。
按新腔,度新腔,【怕春归】袅金裙,齐作留仙想。
(生住鼓,丑携去介)【古轮台】舞住敛霞裳,(朝上拜介)重低颡,山呼万岁拜君王。
”《长生殿》详细地描写出杨贵妃跳舞的过程,表现了杨贵妃的多才多艺的,如此惟妙惟俏的描写在《梧桐雨》中是没有的。
天不老,情难绝——看《长生殿》中的杨贵妃形象作者:张鑫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3期摘 ; 要:杨贵妃的形象一直以来都是文坛上热议的话题,洪昇的《长生殿》较以往对杨贵妃形象有了新的诠释,使杨贵妃由之前的红颜祸水转变成一位为爱而痴、忠贞不渝、深明大义、敢于为爱牺牲的女英雄。
关键词:《长生殿》;杨贵妃;痴情中图分类号:I207.3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015-01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一直以来都是文坛上的热门话题。
对杨李故事的描述自中唐时期白居易的《长恨歌》便开始了,随着时代的演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形象也愈加的形象鲜明、富于变化。
徐朔方先生曾说:“杨玉环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由于受到杂剧形式的限制,在《梧桐雨》里没有得力的描写。
《长生殿》出色地弥补了这一缺陷。
”《长生殿》较前代作品在杨贵妃形象方面有了较大改变,杨贵妃由之前的红颜祸水转变为一位为爱而痴、忠贞不渝、深明大义、敢于为爱牺牲的女英雄,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长生殿》中杨贵妃形象加以探讨。
一、天生丽质、才华横溢《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五记载:初,武惠妃薨,上悼念不已,后宫数千,无当意者。
或言寿王妃杨氏之美,绝世无双。
上见而悦之,乃令妃自以其意乞为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娶左卫朗将韦昭训女。
在《长生殿》中洪昇有意剔除了杨玉环与寿王的关系,使其变得尽可能完美。
身份定格为宫女,虽然卑微,却纯净,并且极富美貌与才情,深得唐明皇的喜爱。
在《定情》中便有“昨见宫女杨玉环,德性温和,丰姿秀丽。
卜兹吉日,册为贵妃。
”此时的后宫可以说是群龙无首,而玉环年纪轻轻便能凭借着“德性温和,丰姿秀丽”而成为贵妃,统领后宫,可见其容貌与德性在当时是十分突出的。
此后《春睡》中又有“性格温柔,姿容艳丽。
温揩罗袂,泪滴红冰;薄试霞绡,汗流香玉。
”二、为爱而痴、娇痴善妒在《长生殿》中杨玉环是善妒的,而这种善妒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对李隆基爱的深沉,她向往专一的爱情,向往平常夫妻的生活,因此面对李隆基的背叛,便表现得骄纵任性。
摘要:杨玉环是剧作家洪昇塑造过的一个形象十分饱满的角色,《长生殿》里的杨玉环也是诸篇以李杨之恋为题材的戏曲作品中性格描写较为丰富的版本。
该剧中的杨玉环美丽且多才,工于心计且善妒,她的一生极尽荣华,却在死后完成了自省的升华。
本文即从以上几个方面探析《长生殿》中杨玉环的人物形象,管窥这位传奇的贵妃的一生。
关键词:《长生殿》;杨玉环;人物形象明眸皓齿今何在——《长生殿》中杨玉环的人物形象分析■ 王诏名垂中国古代文学史、戏曲史中的女性形象并不多见,杨玉环却是其中之一,常见于文人墨客笔下。
杨玉环的形象历1来颇受争议,她令人称奇,却未在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里留下身影;她是误国的皇妃,却也并非十恶不赦。
《长恨歌》里白居易开篇就以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1]为全诗定下基调,因此通篇读下来,似乎这位贵妃留给读者唯一的印象就是“美”;在《梧桐雨》里白朴又从头至尾都将杨玉环处理成一个负面的形象,她骄纵专横,甚至一面接受着唐明皇的爱一面与安禄山私通……诸篇描写杨玉环的作品里,《长生殿》可算是角度清奇,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更为饱满。
《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面的;不是固定的,而是发展的。
一、美艳多才的奇女子杨玉环的美自是人人称赞,洪昇也用了极多的笔墨甚至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杨玉环的美。
唐明皇对杨贵妃,不是日久生情,而是初见美人一见钟情。
第二出《定情》中唐明皇第一次见到杨玉环,便给了她“丰姿秀丽”[2]的评价,翌日便册封其为贵妃,之后更是称赞她的容貌“绝世无双”[2]。
唐明皇的宠爱,始于美艳的外表,而后方有日日承欢,情意渐浓。
杨玉环有两位贴身仆人永新和念奴,在两位仆人眼里,杨贵妃是“临风百种妖娆,对镜千般婀娜”[2],甚至在贵妃死后祭奠贵妃时,仍然不免“名花无恙,倾国佳人,先归黄壤”[2]的无奈与惋惜。
在第二十一出《窥浴》中,作者更是处理大胆,从偷看皇帝与贵妃沐浴的仆人视角出发,侧面写杨贵妃的美丽动人——永新和念奴从疏隙处望去,眼中的贵妃亭亭玉体、轻盈臂腕、绰约腰身、霞骨雪肌,二人不免发出相同的感慨:“休说俺偷眼宫娥魂欲化,则他个见惯的君王也不自持。
《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的文化学诠释 自唐代以来李隆基与杨玉环 的爱情故事 就是比较热门的一个创作题材习称天宝遗事。
清代以前最著名的作品有唐代白居易 的《长恨歌 》与元人白朴的杂剧《梧桐雨》。
清康熙年间戏曲舞台上出现了两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其中之一就是洪升的 《长 生殿》 比较而言洪升笔下的杨玉环形象塑造得更为鲜明动人比起以往世俗的观念 与唐诗 、 元杂剧的有关描写这部戏曲突破较大作者对杨玉环的内心世界进行了独特 的诠释使传奇表现出了较为鲜明而进步的妇女观。
本文试图对此加以分析并从文化学的角度解析这一新的戏曲现象。
一《长生殿》的作者洪升 Agt—A 是钱塘今杭州市人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 孔”康熙二十七年公元年 《长生殿》 三易其稿而成传奇不仅改变了以往李杨故事 的悲剧结局而且真实细腻地展示了帝妃的爱情生活刻画了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 杨玉环形象。
与同类题材相比洪升在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突破显现 了清人进步的妇女观一杨玉环注重真情情痴而妒突破了“三从四德”、 “夫为妻 纲”传统妇女观的束缚洪升删除了以往写杨贵妃“涉秽”的情节这一点与 《长恨 歌》 的“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描写相同但不同的是传奇强调“借 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 《长生殿》 细腻生动地写出了一个女人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她追求专一爱情 的精神痛苦。
戏曲中的杨玉环既不过问朝廷争斗也不在意家族利益却常常担心皇帝的移 情别恋甚至是情痴而妒。
她不满李隆基与虢国夫人的暧昧举动惹恼了明皇被撵回了杨国忠的丞相府。
此时杨玉环的内心极为痛苦“乍出宫门未定惊魂渍愁妆满面啼痕。
其间心事多少难论。
1 / 11”“不提防为着横枝陡然把连理轻分。
”唱词中反映了她注重真情渴望专一爱情的一面。
后因献发致歉李、杨二人重归于好。
后来当得知李隆基与梅妃旧情复燃杨玉环十分恼怒说道“唉江采苹江采苹 非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当听到万岁爷晚上已宿到翠华 西阁梅妃那里了《长生殿》几次写到她肝肠寸断的表情和动作“旦呆介”、“泣 介”、 “旦作不语掩泪叹介”并有一段唱词前腔闻言惊颤伤心痛怎言泪介把从前 密意旧日恩眷都付与泪花儿弹向天。
《杨贵妃》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杨贵妃》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杨贵妃,即杨玉环,是元代著名戏剧家白朴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的女主人公。
《长生殿》中杨贵妃的形象一、玉环的真杨贵妃在《长生殿》的初次露面是在第二出《定情》中。
(丑扮高力士,二宫女执扇引旦扮杨贵妃上)。
“恩波自喜从天降,浴罢妆成趋彩仗”,当玉环知道玄宗册封她为贵妃,无限欢喜,她和玄宗见面,反复唱到: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
这句话出现了四次,道出了玉环的最初梦想,他希望玄宗能一天喜欢她,就像玄宗给她的盟誓:朕与妃子偕老之盟,今夕伊始。
(袖出钗、盒)特携得金钗、钿盒在此,与卿定情。
玉环希望自己的爱情“情似坚金,钗不单分盒永完”,但是作为古之帝王,要皇帝专一爱一个人是很难的。
如果一个男子无法专一对待一个女子,那么女子会很失落,会嫉妒别的受宠的女子。
洪升第一次写玉环的妒是在第六出《傍讶》中:前日万岁爷同杨娘娘游幸曲江,欢天喜地。
不想昨日娘娘先自回宫,万岁爷今日才回,圣情十分不悦。
这是李、杨的第一次闹别扭。
而这一切都是一个真实女子的反应,她容忍不了对方对爱情的不专,所以她才会怄气。
玉环的第二次妒是在第十八出《夜怨》和第十九出《絮阁》。
作者运用两出的的篇幅写玉环的嫉妒和干涉玄宗。
第十八出玉环听到丫鬟说皇上已去翠华西阁了。
玉环听到丫鬟的打听,“闻言惊颤,伤心痛怎言”。
玉环想起昨日还恩爱无比,今日却寂寞空房。
她伤心,她不知君心,霎时更变。
她无法容忍,竟然第二天擅闯翠华西阁,质问玄宗。
其实玉环深知皇恩似天,说变就变,第一次因为嫉妒被玄宗迁出,她知道自己这次这么闹,也许会忍得龙颜大怒。
“媚处娇何恨,情深妒亦真”,洪�正是抛弃了传统观念对妇女之“妒”的指斥,而以对个性的关注和人情的体味为基点,去审视和描绘杨玉环之妒。
”因为她的真实,她无法克制自己。
二、玉环的美《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五记载:初,武惠妃薨,上悼念不已,后宫数千,无当意者。
或言寿王妃杨氏之美,绝世无双。
上见而悦之,乃令妃自以其意乞为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娶左卫郎将韦昭训女。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记载:甲辰,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赐衣服、宝器、酒撰甚厚。
《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摘要:洪昇的文学作品《长生殿》,向世人描绘出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洪昇的笔下,杨贵妃的文学形象得到了新的诠释,她漂亮、痴情、善良,最终得以永远和唐明皇相伴,二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获取了真正永恒的爱。
在文学作品《长生殿》里,杨贵妃和唐明皇最终得以天长地久。
本文对杨贵妃这一文学形象展开系统分析,并且梳理了有关于杨贵妃形象描绘的古代文学作品。
而且对于杨贵妃这一文学历史形象的诞生、发展、延续、变化,都一一做出了系统的分析。
力求站在真实全面的立场中,对于杨贵妃这一文学历史形象做出相对比较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长生殿;杨贵妃;爱情;形象一、绪论(一)研究意义1、作品《长生殿》概述《长生殿》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佼佼者,被誉为“近代曲家第一”。
该剧以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他们的爱情在人间发生、发展、结局,又在仙界复活并获得长生的过程,歌颂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生死不变、忠贞不渝的爱情,写出了历史的兴衰、人性的忠奸和情感的曲折,真可谓是浓缩了天上人间、生离死别的真情百态。
《长生殿》可以说是对李杨爱情故事描写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是描写杨贵妃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
它是一篇既讽刺又同情、既肯定又否定、具有双重属性的作品,这部作品一方面通过李隆基天天沉迷于酒色之中而误了朝政,最后导致国乱妃亡的惨痛结局,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告诫大家物极则反;另一方面通过对李杨爱情关系的描写肯定了他们对待爱情的忠贞,从而也寄托作者对爱情的理想。
2、众说纷纭的杨贵妃形象杨玉环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甚高,不仅因她拥有沉鱼落雁的姿色,更由于她与历史著名皇帝唐玄宗以及“安史之乱”事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关杨玉环的形象,也可谓多姿多彩。
自唐代以来,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一直就是文学创作的热门题材,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元代白朴的《梧桐雨》,以及《新唐书》等史书巨著。
从精神分析法视角解读《长生殿》杨玉环单位所在省市:海南省海口市邮编:570228摘要杨玉环是《长生殿》中的女主角,是一个形象十分饱满的角色,历史上对她争议颇多。
在剧中,她既是一个才貌双绝的佳人,又是深情妒忌的妃子。
本文即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视角对杨贵妃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剖析。
关键词:杨玉环;精神分析法;人物形象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与无意识心理研究有关的理论原则。
关于精神,有三个理念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前意识、意识、无意识。
无意识与意识有其对立性,无意识活动于心理,潜在的支配着意识,意识则抑制无意识于本能上的冲动。
弗洛伊德相对精神分析提出三重人格结构说——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人格中最早、最原始的部分。
本我按“唯乐原则”活动,它不顾一切的要寻求满足和快感,这种快乐特别指性、生理和情感快乐。
本我是本能冲动的根源,指原始的、非人格化的而完全无意识的精神层面而言。
“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它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监督本我的动静,给予适当满足。
它的作用是既坚持本我的目的,以利其冲动之实现,不让本我和这些外界规范发生冲突,于是便遵照现实原则,压抑本我的种种冲动和欲望以进行自我保存,另外也尽量使本我得以升华,将其盲目冲动、情欲引入社会认可的渠道。
“超我”是社会环境中经由奖励与惩罚的历程而建立的,是传统道德及规范的代表,如个人的行为与超我的自律标准不符,即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二、无意识状态下的“本我”——纵情声色、贪恋富贵、贪图享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是一种遗传下来的原始本能,它在“快乐原则”的支配下竭力满足本能需求的冲动。
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在受原始本能冲动的驱使的,是一种不受任何约束的欲望性满足,主要表现为对玉环“丰姿秀丽”的肉欲贪恋与“倾国之貌”的美色之恋的肤浅情感。
之后,在二人的爱情行为中,他们所寻求的是对性欲的满足,二人的爱恋是对鱼水之欢的贪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