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结构图
- 格式:pdf
- 大小:152.53 KB
- 文档页数:11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结构图1、新课标实验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都力求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新教材虽然没有用明显的文字概括每个单元的内容,但从每一单元的内容能够推测出编者的编辑意图。
第一单元人生第二单元人生第三单元四季第四单元科学第五单元亲情第六单元想像2、编排。
新教材淡化了文体的概念,每个单元以内容的相同或者相近为依归,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既有诗歌(《理想》),又有散文(《短文两篇》、《我的信念》),还有古文(《〈论语〉十则》)。
每个单元后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一个主题活动为统帅,使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互关联,互为影响,这是一个亮点。
新教材仍然传承过去那种“讲读(精读)、自读(略读)”的做法,将每个单元的自读(略读)课文用星号标出,本册有14篇略读课文。
安排了五篇古诗文,相当于一个单元。
将要求背诵的十首古诗词七年级上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一单元这就是我:自我介绍·推荐自己·模拟面试(以“这就是我”为题作文)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生活中学习使用语文·相关语文学习的讨论·相关语文学习的作文第三单元感受自然:我有一个“朋友”·走过四季·心中的美景(自拟题目作文);参考资料(告示牌、广告语、流行语)第四单元探索月球奥秘:月球奥秘知多少·观察月亮运行情况,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我是月球小专家·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故事接龙、围绕“月球”话题作文、日记记下该活动的体会;参考资料(月球的几大谜团、很多文献记载,月亮并非自古就有、与月亮相关的神话传说、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赏月佳对、月亮的美称与雅号、月球外星文明的传说、参考书目和推荐网站)第五单元我爱我家:老照片的故事(以“老照片的故事”为题作文·我家的一件珍品(自拟题目表达家庭往事)·妈妈的唠叨(模拟交谈和写信)第六单元追寻人类起源:搜集整理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并在班级讲·搜集从猿进化到人的资料完成进化表格·讨论“神创造人类”·搜集人类起源说资料并与同学交流·作文;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激烈论争、关于人类起源的两种新说法由此可见,新教材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将学生的语文学习置于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这样的背景中,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生动活泼。
初中语文思维导图大全语文思维导图大全一、语文学科语文学科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它的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的学习、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文化的传承等。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增强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语文思维导图语文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思维表达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梳理知识点、提升学习效果。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语文思维导图分类:1. 词汇思维导图:通过对词汇的分类、概念解释、同义词反义词等多维度展示,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词汇。
2. 句子结构思维导图:通过对句子结构的分析、语法成分的归纳整理,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不同类型的句子结构。
3. 修辞手法思维导图:通过对修辞手法的归类整理,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4. 文学作品思维导图:通过对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要素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5. 作文思维导图:通过对作文的开头、主体、结尾等要素进行整理,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作文结构,提高写作能力。
6. 古代文化思维导图: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代表性作品等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 现代文化思维导图:通过对现代文化的多个领域如音乐、绘画、电影等进行整理,帮助学生认识当代文化形态和表达方式。
8. 教学方法思维导图:通过对语文教学方法的分类整理,帮助教师提供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语文思维导图的优势语文思维导图的使用具有以下优势:1. 系统性: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将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分类和整理,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知识体系的结构和层次。
2. 易于记忆:思维导图采用图形化的方式展示知识,注重关键词和概念的表达,有助于学生记忆。
3. 梳理思路:思维导图的层级结构和关联箭头能够帮助学生整理思路,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4. 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思维导图的整理和分析,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课文和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知识图谱
基础知识 字音 字形 成语
病句
文言文阅读 实词
虚词 断句
句子翻译
内容理解
古诗词阅读 名句名篇默写 意象 意境
情感 文学常识
作者 朝代
作品
艺术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借代 等
表现方法:象征、联想、想象、对比、动静结合、远近结 合等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结构技巧:开篇点题、中间承上启下,结尾深化主题等
名著阅读
主要人物性格 主要事件
思想主题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
小说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主题:揭露社会现实,反映人物思想
散文
线索:人线、物线、事线、地点、时间、感情等
语言特点:语言优美
情感表达
写人、记事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故事起因、故事发展、故事
结局
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记叙顺序:顺叙、插叙、倒叙、补叙、平叙
写景、状物
说明文
说明对象、内容
说明方法 说明语言
说明顺序
议论文 论点 论据
论证
语言运用 口语交际 宣传标语
文化介绍
广告赏析及拟写 语境仿写 新闻热点
图文分析
作文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 选题作文
自由命题作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结构分析1.本单元共四篇文章,三篇史传篇幅较长,囊括了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多种要求,五首词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词作,从内容、风格、艺术上都各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2.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积累重要的文言文知识,还能够增长历史知识并受到古人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3.学习这个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去同古人作心灵对话,理解他们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历史作用,脱离特定环境审视人物的做法是缺乏取的。
树立准确的偶像观、英雄观人生观和远大抱负;协助学生学会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5.朗读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时应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
如齐读、散读、个人朗读、分组朗读等方式,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尽可能在课堂上识记相关名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6.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掌握知识,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互相质疑,“有疑而问”或是“明知故问”,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掌握文章的大意,进一步熟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1.反复地诵读,熟悉并背诵重要的篇章,提升阅读水平,学会一些阅读技巧。
理解相关作者、文体及相关知识,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水平。
3.积累古今异义词,揣摩、品味精彩文句,提升语言使用水平。
4.欣赏古代诗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5.从文章中学到历史人物的勇气、魄力和智慧,并从他们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自强不息。
三、单元教学重点1.理解一些文学常识及中国几大历史著作的相关知识。
初中部分语文知识结构示意图内容:基本(人、事、景)故事、情景、主题、思想和情感等作品构成形式:整体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综合运用议论、抒情)文体划分说明文(以说明为主,综合运用描写等)议论文(以议论为主,综合运用记叙、抒情等)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童话、神话、传记等借景抒情、叙事抒情表现方法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备注:作者表现主题方法,或称“写作手法”亦可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开篇:开门见山(点题)、总领全文(开启)等中间:承上启下(开启、小结)等文本结构局部:呼应、铺垫、虚实、抑扬、悬念、衬托、反衬、渲染等结尾:总结、深化、点睛、照应等整体:象征、对比、想象、联想、叙议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在作品中综合运用)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记叙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记叙方式:概括叙述、具体叙述描写方式:详写、略写描写描写内容:人物、景物描写角度:正面(直接)、侧面(间接)描写方法: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说明方法:作比较、打比方、作描摹、列数字、下定义、作阐释等说明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说明对象:事物、事理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主次、语言、动作、细节、心理、肖像等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心情、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细节:刻画人物性格、丰满形象作用语言:塑造形象、展示性格、反映内心、表现思想感情心理:反映性格、展示内心、立体形象、使文章更真实和完整肖像:揭示人物思想品质、精神风貌、性格特征、使人物活起来动作:显示出人物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性格特征句式特点: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叠字、叠词等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借代、反问、设问、互文语言语言特点:准确、科学(说明文体类)、生动、形象、鲜明、通俗易懂(散文文体)语言风格:自然朴素、苍劲雄健、绚丽浓艳、婉约清新等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等破折号作用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等。
初中语文知识点思维导图(基础+阅读+作文)第一部分1.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2.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3.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4.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5.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6.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7.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8.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3.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4.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5.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6.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7.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8.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9.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10.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