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生态系统的干扰与退化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4.09 MB
  • 文档页数:3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1.2 干扰生态学及学科任务
1)干扰生态学是研究各类干扰对生命系统作用规律的科学。 2)学科任务有二:
干扰类型 生物个体 种群 系统变化 群落 系统退化 机理 方式
(1) 任务一:
干扰时间 干扰强度 干扰频率
干扰方式
(2)任务二:对干扰的性质及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为
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3
四、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
1. 2. 3. 4. 裸地(barren):分为原生和次生两种; 森林采伐迹地(logging slash); 弃耕地(abandoned till, sidcard cultivated); 荒漠化弃地(desert);
14
1. 采矿废弃地(mine derelict);

干扰的类型
按干扰动因——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按干扰来源——内源干扰和外源干扰
按干扰性质——破坏性干扰和增益性干扰
2
1.1.1 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自然干扰是指来自不可抗拒的自然力的干扰作用, 包括大气干扰、地质干扰和生物干扰等等。
如火灾、冰雹、洪水冲积、雪压、异常的霜冻、 酸雨、地震、泥石流、滑坡、病虫害侵袭和干旱 等等。 人为干扰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 形成的干扰体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施加的各种 影响。
丧失、生物多样性下降、稳定性和抗逆能力减弱及生产 力下降,故又称为“受损或受害”生态系统(damaged ecosystem)。
10
二、生态系统的受损类型
1、突发性受损
时间短、速度快,局部受损严重。例:泥石 流、火山爆发、海啸等。
2、跃变式受损

生态系统受到持续干扰,最初不表现明显 损伤,破坏性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剧烈变化的 一种形式。如森林被慢慢砍伐后,山地的裸化、 石漠化等。
ຫໍສະໝຸດ Baidu11
3、渐变式受损

在强度均衡的干扰下,缓慢的、不断加重的受 损。例如:使用化肥引起的土壤退化。
4、间断式受损
生态系统因周期性的干扰而受到损害的一种形
式。如农村山林的砍伐集中于每年的秋冬季节,逐 年增加砍量超过树木的生长量时引起山林的受损。
5、复合式受损
生态系统在受损过程中,经历了两种以上的受 损形式。
第八章、生态系统的干扰与退化
第一节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退化 第三节 脆弱生态系统
1
第一节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1.1 干扰的定义: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
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超“正常”范围的波动,引起
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其结 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的现象。
例如对森林生态系统来说,人类经营利用森林,如
合理采伐、修枝、人工更新和低产、低效林份改造等一 些人为干扰,就可以促进森林的发育和繁衍、提高森林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效率。
6
干扰的生态学意义(积极)
干扰有利于促进系统的演化。如对自然林的
改造可以促进系统向顶级群落的演替。
干扰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因子。
如森林生态系统中,内源干扰主要包括树木的
倾倒、机械摩擦、种间竞争和生物相克作用等。 外源干扰的动因源于系统外部。强烈的火灾、 风暴、沙暴、霜冰、洪水、雪压、干旱和人为 砍伐、放牧等等都属于生态系统的外源干扰。
5
1.1.2 破坏性和增益性干扰
破坏性干扰:多数干扰-----导致生态系统正常结构的破 坏、生态失调和功能退化,有时候甚至是毁灭性的。 增益性干扰:干扰并不总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行为, 适度的干扰可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稳定性。
一般来说,经常处于变化环境中物种要比稳定环 境中生存的物种更可能忍受环境压力。
干扰能调节生态关系。如调节种群的密度、
改变小生境等。
7
7
干扰状况常用的概念及其含义
主要项目 1、分布 2、频度 3、重发间隔 4、周转期限 5、预测性 6、面积或大 小 7、强度值 8、严重程度 9、协同效应 定 义 空间分布,包括与地理的、地形的、环境的以及群落梯度的关系 在一个时间段内事件发生的平均次数 频度的倒数,两次扰动之间的平均时间 将整个研究区域扰动一遍所需的平均时间 重发间隔方差的反函数 被扰动的面积。该面积可以表示为每次事件的面积,每个时间段 中的面积,每个时间段,每次干扰类型的总面积,通常以总有效 面积的百分数给出。 每次每单位面积上该事件的物理力(对火因素来说,每个时间段、 每单位面积所释放的热量) 对有机体、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影响(例如被移走植物的基面积) 其他扰动对该事件的效应(如干旱会提高火的作用强度,昆虫损 害会提高植物对风暴的敏感性)
• 由剥离表土、开采的废石及低品位矿石堆积所形成的废 石堆废弃地; 随着矿物的开采而形成的大量采空区域,即开采坑形式 的废弃地; 由各种分选方法选出精矿后的剩余物的排放而形成的尾 矿渣废弃地; 开采石料而形成 的采石矿废弃地。

• •
6. 垃圾堆放场 7. 污染的水域。
15
9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退化
一、生态系统受损的表现特征

生态系统受损定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 人为干扰、或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改变), 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 生变化和障碍,并发生了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
具体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固有功能的破坏或

12
三、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物种多样性的下降
1)组成和结构发生退 化,系统成分与其结 构的改变,是系统受 损的外在表现;
2、系统结构简单化
3、食物网破裂 4、能量流动效率降低 5、物质循环不畅或受阻 6、生产力下降 7、其他服务功能减弱 8、系统稳定性降低。
2)功能受损和生态学 过程的弱化,引起系 统自我维持能力减弱 与不稳定。功能衰退 才是受损的本质。
3
A、人为干扰的主要形式
1. 对森林和对草原植被的砍伐与开垦 2. 污染 3. 采集 4. 采樵


5. 狩猎和捕捞
6. 新的形式——旅游、探险等.
B、人为干扰的特点 广泛性、多变性、潜在性、协同性、累积性、放大性。
4
1.2 内源干扰和外源干扰
内源干扰是指由内源因子对系统发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