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离体快繁
- 格式:ppt
- 大小:7.15 MB
- 文档页数:2
第三章植物离体快速无性繁殖技术和脱毒培养技术第一节、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技术一、植物离体快速无性繁殖的概念及其意义1 概念离体无性繁殖:指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植物离体培养,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遗传性一致的个体的方法,又称“离体繁殖,快速无性繁殖、微型繁殖”。
试管苗:由离体无性繁殖获得的植株称试管苗。
无性系:指有同一个体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一个群体,它们的遗传背景基本一致。
2 应用(1)用来加速难繁殖和繁殖速度慢的植物的繁殖。
(2)无病毒苗木的繁殖。
(3)用于某些杂合园艺植物的繁殖。
(4)用于需要加速繁殖的特殊基因型。
二、植物离体快速无性繁殖的特点1 优点(1)首先体现在一个“快”字上。
(2)可人为控制条件,不受大自然的干扰(3)快速培养脱毒苗。
2局限性(1)一些植物快速无性繁殖技术的某些环节还没有突破。
(2)要对其成本、技术等进行估算。
(3)随继代次数增多,培养材料的分化能力下降。
三、离体无性繁殖中器官的发生形式1 不定芽型2器官型3器官发生型4类胚体发生型5原球茎型四、离体无性繁殖的程序•无菌母株的制备•茎芽的增殖•诱导生根•炼苗•再生植株的鉴定五、植物组织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1褐变(1)褐变褐变: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由培养材料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培养材料也随之慢慢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2)克服褐变的方法选择适宜的外植体(幼嫩材料、春季取材)改善营养条件(连续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附加物2污染(1)特点:细菌污染的特点在培养材料附近出现黏液状菌斑,一般接种1-2天一5可发现。
特别应注意一种呈乳白色的细菌污染,这种细菌为芽孢杆菌,外被荚膜,耐高温,一般灭菌剂难以杀死,可随培养材料、用具传播,可出现在培养基表面,也可呈滴形云雾状存在于培养基内,发现及时淘汰,并对用过的器具严格高温灭菌。
真菌污染的特点培养基上长霉,一般接种3-5天就可先,霉的颜色有黑、白、黄等,真菌污染的特点是污染部分有不同颜色的霉菌,接种3天,有时多达10天才能表现。
第十五章植物离体快速繁殖和脱毒技术第一节植物离体快速繁殖的概念与应用一、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的概念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技术是植物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离体培养,将来自优良植株的茎尖、腋芽、鳞片、叶片等器官、组织或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以期在短期内以更快的速度获得遗传上稳定一致的大量个体。
这种无性繁殖方式与传统无性繁殖方式的区别在于繁殖速度快,不受自然的干扰,使育苗工厂化。
二、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的目的与应用前景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花卉、蔬菜、林木和药材生产,目的在于扩大繁殖珍稀植物原始材料和品种资源,繁殖经济效益高但难以繁殖的植物,繁殖和保存无病毒原种材料及销售量大而传统无性繁殖难以满足需求的植物。
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试管苗产业已经形成并在迅速发展,前景广阔。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投资少、见效快,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技术常作为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
快速繁殖也是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中间环节之一。
目前很多通过基因工程、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原生质体培养等手段获得的新品系或品种,尤其是通过营养繁殖的植物,往往需要通过离体快速繁殖技术才能使其迅速进行田间试验和生产,及早推向市场。
现在试管植物的生产已由早期的以观赏植物为主逐渐发展到果树、林木、蔬菜及某些大田作物。
第二节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程序与关键一、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的程序植物离体快速繁殖程序如图15.1所示。
图15.1 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程序示意图二、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的关键1. 防止污染,保证快速繁殖的质量和速度有无污染是影响试管苗质量好坏和整个生产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植物材料应清洗干净和进行表面消毒,接种后及时检查并弃去污染的培养物,未污染材料进行继代培养和扩大繁殖。
有时已污染的材料由于比较宝贵或认为对培养物的生长影响不大,仍继续使用和扩大繁殖,但应对污染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
污染来源主要有二:一是植物表面消毒不彻底,或是由植物材料内部的微生物随着材料进入培养过程,这些微生物一般不能通过表面消毒清除;二是在操作和培养过程中微生物进入培养器皿。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综述黄新(生物科学技术学院2021级生物技术一班)全文:植物快繁技术就是一种全新的耕作技术,就是现代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高新农业技术。
运用植物生长模拟计算机为植物创造最为适宜的温、光、气、热、营养、激素环境,使植物的生理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植物的生根基因尽快表达,从而实现植物的快速生根。
它的推广应用将会带来一次全新的育苗革命。
本文简要介绍植物快繁技术程序、相关培养技术以及植物快繁相关问题的讨论。
同时还对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
关键词:植物离体快繁、愈受伤非政府、不定芽细胞分裂、腋芽细胞分裂、愈伤组与织增殖、体细胞胚增殖、玻璃化问题、褐化问题、应用前景1植物离体快繁概况1.1研究简史离体微产卵技术的应用领域,首先应当归因于morel,他在1960年首先创建了兰花离体产卵的方法(原球茎产卵)。
目前总计有400种植物的离体产卵已获得成功,其中许多具备关键经济价值的花卉(例如兰花、菊花、石竹)、果树(草莓、无籽西瓜、葡萄)、经济作物(马铃薯、甘蔗)、林木(桉树、杨树)均已在种苗生产上广泛应用,获得了非常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国快速产卵植物的种类超过443种之多荷兰就是试管苗的生产王国1.2植物离体快繁的定义快速产卵(rapidclonepropagation):也叫做离体产卵(invitropropagation)、微体繁殖(micropropagation),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于人工培养基中,并辅以人工控制环境,使其生长出完整植株的繁殖技术。
追责植物组织培养郡新得町快繁技术的发展简史,在11世纪就发生的热处理郡新得町法,最早化解一些作物的病毒病害问题[1]。
本世纪50年代发展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郡新得町提供更多了一条有效途径。
现在植物的郡新得町技术存有多种,其中应用领域最广为的存有三种:热处理法、茎细长培育郡新得町法、抗病毒药剂法,将相同的方法结合出来应用领域效果更好。
什么是植物离体快繁技术植物离体繁殖(Propagation in vitro)又称植物快繁或微繁(Micropropagation)是指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在短期内获得遗传性一致的大量再生植株的方法。
是工厂化育苗的技术基础。
植物快繁与传统营养繁殖相比的优点:◆繁殖效率高。
生长速度快;◆培养条件可控制性强;◆占用空间小;◆管理方便,利于自动化控制;◆便于种质交换和保存。
第一、植物快繁的器官形成方式植物快繁的器官再生主要分为五种类型:1.短枝发生型2.丛生芽发生型3.不定芽发生型4.胚状体发生型5.原球茎发生型一、短枝发生型类似于微型扦插,指外植体携带的带叶茎段,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萌发,形成完整植株,再将其剪成带叶茎段,继代再成苗的繁殖方法。
能一次成苗,遗传稳定,成活率高,但繁殖系数低。
二、丛生芽发生型◆是大多数植物快繁的主要方式。
指外植体携带的顶芽或腋芽在适宜培养环境(含有外源细胞分裂素)中不断发生腋芽而呈丛生状芽,将单个芽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成苗的繁殖方法。
◆不经过愈伤阶段,后代变异小,应用普遍,也可用于无病毒苗的生产。
三、不定芽发生型◆指外植体在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形成不定芽,后经生根培养,获得完整植株的繁殖方法。
分为通过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和直接产生不定芽两种方式。
◆外植体涉及多种器官,如茎段、叶、根、花器官等。
是植物快繁的另一种主要方式,繁殖系数高。
但变异率较高,尤其是通过愈伤途径产生的植株。
红掌叶片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四、胚状体发生型◆指外植体在适宜培养环境中,经诱导产生体细胞产生体细胞胚,从而形成小植株的繁殖方法。
分为间接途径(经愈伤途径)和直接途径两种。
◆成苗数量大、速度快、结构完整。
但由于对其发生及发育过程了解不够,应用上还没有前两种广泛。
菊花花瓣体细胞胚胎发生及体胚发育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五、原球茎发生型是兰科植物特有的一种快繁方式。
指茎尖或腋芽外植体经培养产生原球茎的繁殖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