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组有关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458.50 KB
- 文档页数:2
滑轮物理知识点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如右图所示。
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2三种滑轮定义及特点(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3、动力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即s=nh。
如下图所示。
(n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3滑轮组的组装:(1)根据的关系,求出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n;(2)确定动滑轮的个数;(3)根据施力方向的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
确定定滑轮个数的原则是:一个动滑轮应配置一个定滑轮,当动滑轮上为偶数段绳子时,可减少一个定滑轮,但若要求改变力的作用方向时,则应在增加一个定滑轮。
九年级科学滑轮知识点讲解滑轮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它是一种利用轮轴和绳索的简单机械装置,可以使力量得到放大或方向改变。
在九年级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滑轮的原理、分类和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详细解释这些知识点。
一、滑轮的原理滑轮的原理可以追溯到阿基米德时代。
据传,阿基米德曾经发明了滑轮来帮助他的国王移动庞大的船只。
滑轮的原理是利用绳索将力量传递或分担到不同的方向。
当我们施加力量在绳索的一头时,另一头的绳索会带动滑轮旋转,使得重物上升或下降。
二、滑轮的分类滑轮根据其使用的方式和数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单滑轮只有一个滑轮,并且被固定在支架上。
它主要用于改变力量的方向。
复合滑轮是多个滑轮组合在一起。
它可以减少所需的力量,并且可以使重物升起的距离增加。
当组合了多个滑轮时,它们被称为滑轮组。
三、滑轮的应用滑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建筑工地上,滑轮常被使用在塔吊上,用来升降建筑材料或设备。
在舞台表演中,滑轮可以使得人们轻松改变舞台上的道具位置,使表演更具有吸引力。
此外,在机械和工业领域,滑轮也被广泛用于传输和搬运重物。
四、滑轮的力量放大滑轮可以放大施加在它上面的力量。
在使用滑轮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滑轮的数量和使用方式。
通过增加滑轮的数量,我们可以减少施加在滑轮上的力量,但是需要增加滑轮的个数。
这是因为每个滑轮都可以减少一部分施加在重物上的力量。
这种原理被称为力量分担。
通过合理利用滑轮的数量和使用方式,我们可以在减少人力的同时完成更大的工作。
五、滑轮的机械优势滑轮的机械优势表明,通过使用滑轮,我们可以减少施加力量的大小,但需要增加施力的距离。
机械优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机械优势 = 输出力量 / 输入力量。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到滑轮的机械优势可以大于1。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较少的力量来完成更多的工作。
总结滑轮在九年级的科学课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了解滑轮的原理、分类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
中考科学滑轮和滑轮组知识点总结滑轮是中考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力、重力、杠杆和机械性能等知识点。
下面是一个关于滑轮和滑轮组的知识点总结。
一、滑轮的定义和原理1.滑轮是由轮子和轴构成的简单机械,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滑轮工作时,绳子拉力和支持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二、滑轮的分类1.按轮子的数量分类:单轮滑轮和多轮滑轮。
2.按滑轮的摩擦情况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
3.按滑轮的应用分类:滑轮组和滑轮铰。
三、滑轮组的定义和原理1.滑轮组由多个滑轮组成,分为上下两部分。
2.上部分称为拉力组,下部分称为支持组。
3.滑轮组工作时,拉力组的所有滑轮的拉力大小相等,支持组的所有滑轮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4.拉力组的滑轮数决定了拉力的大小,支持组的滑轮数决定了支持力的大小。
四、滑轮组的分类1.单层滑轮组:拉力组和支持组都是单层滑轮,拉力和支持力相等。
2.多层滑轮组:拉力组和支持组至少有一个是多层滑轮,拉力比支持力小。
五、滑轮组的作用和应用1.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作用方向,使得施力和受力方向相反。
2.改变力的大小:滑轮组能够通过改变滑轮数目来改变力的大小。
3.提高机械性能:滑轮组能够通过减小摩擦力来提高机械效率。
六、滑轮组的机械优势和劣势1.机械优势:滑轮组能够通过减小摩擦力提高机械效率。
2.机械劣势:滑轮组在实际应用中仍然会存在一定的摩擦损失。
七、滑轮组的公式和计算方法1.拉力组的滑轮数目和拉力之间的关系:T(拉力)=F(物体重力)/n(滑轮数目)。
2.支持组的滑轮数目和支持力之间的关系:S(支持力)=F(物体重力)-T(拉力)。
3.滑轮组的机械优势计算公式:M(机械优势)=S(支持力)/T(拉力)。
八、滑轮组的应用举例1.吊运重物:使用滑轮组可以减小施力的大小,提高吊运效率。
2.提升井水:使用滑轮组可以减小抽水的力量,提高抽水效率。
3.支援登山:使用滑轮组可以减轻登山者的力度,提高攀登效率。
总结:滑轮和滑轮组是中考科学中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力学和机械性能等知识点。
物理知识点滑轮总结滑轮是一种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简单机械。
我们可以用滑轮来减轻重物的重量,或者改变拉力的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滑轮的应用,比如吊车、绞车、风琴、滑轮组等。
1. 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是由一块固定的轮子和一根绳子组成的。
当我们用力拉绳子时,绳子会转动滑轮,从而产生拉力。
滑轮会改变拉力的方向和大小,从而起到改变力的作用。
滑轮的工作原理基于劲度系数和牛顿第三定律。
当我们施加力量在一根绳子上时,绳子与滑轮之间会产生张力,这种张力可以使滑轮转动。
2. 滑轮的力的传递在滑轮运动过程中,力的传递是通过绳子来实现的。
当我们施加力拉绳子时,绳子会传递力量到滑轮上,从而使滑轮开始转动。
滑轮的转动会使绳子两端的拉力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力的传递。
在滑轮组中,力还可以通过多个滑轮之间相互传递,并改变方向和大小。
3. 滑轮的应用滑轮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比如,我们可以用滑轮来搬动重物,减轻重量,或者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也常常被应用在绞车、吊车、风琴等装置中。
此外,滑轮还可以被用来传递力量,比如在汽车引擎上,用滑轮来传递动力。
4. 滑轮组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简单机械。
通过改变绳子的方向,滑轮组可以起到放大力的作用。
滑轮组可以使我们更容易地搬动重物,减轻重量,或者改变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滑轮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劲度系数和牛顿第三定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滑轮的应用,比如吊车、绞车、风琴等。
滑轮组则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简单机械,可以起到放大力的作用。
通过学习滑轮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传递和改变,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
滑轮组知识点总结一、滑轮组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机械装置,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滑轮组由滑轮和绳索组成,滑轮上可以绕着固定的轴旋转。
根据绳索的绑法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改变力的方向、减小力的大小等。
二、滑轮组的作用和应用滑轮组具有以下几个主要作用和应用: 1. 改变力的方向:通过合理组织滑轮,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例如,可以将向下的力转变为向上的力,从而方便进行举重等工作。
2. 减小力的大小:通过合理设计滑轮的组合方式,可以减小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
这在吊车、千斤顶等工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增加力的大小:通过合理组织滑轮,也可以增加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
这在一些需要较大力量的工作中非常有用。
三、滑轮组的分类和结构1.按滑轮的个数分类:单滑轮组、复合滑轮组和组合滑轮组。
–单滑轮组:仅由一个滑轮组成。
力的方向没有改变,但可以通过改变滑轮的大小来改变力的大小。
–复合滑轮组:由多个滑轮组成,滑轮被分成两个以上的组,绳索穿过这些组。
复合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组合滑轮组:由多个简单滑轮组和复合滑轮组组合而成。
可以通过改变滑轮的组合方式,实现不同的功能。
2.按滑轮的摩擦特性分类:理想滑轮组和实际滑轮组。
–理想滑轮组:滑轮没有摩擦力,绳索也没有重量。
理想滑轮组可以保持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
–实际滑轮组:滑轮有摩擦力,绳索也有重量。
实际滑轮组中,力的大小会减小,而且滑轮需要施加额外的力来克服摩擦力。
四、滑轮组的原理和公式1.滑轮组的力的方向不变–单滑轮组:力的方向与施加力的方向相同。
–复合滑轮组:力的方向与施加力的方向相同。
–组合滑轮组:力的方向与施加力的方向相同。
2.滑轮组的力的大小变化–单滑轮组:力的大小与施加力的大小相同。
–复合滑轮组:力的大小与施加力的大小成反比。
–组合滑轮组:根据不同的滑轮组合方式,力的大小可以增大或减小。
滑轮组的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 单滑轮组:F = F1 = F2 = … = Fn,其中F为力的大小,F1, F2, …为各滑轮上的力。
第二讲 滑轮一、知识点1.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如图(1)所示。
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图(1)滑轮 图(2)定滑轮 图(3)等臂杠杆 图(4)h=S 2.定滑轮(1)定义:工作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如图(2)所示。
(2)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如图(3)所示)。
轴心O 点固定不动为支点,其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圆的半径r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因为重物匀速上升时不省力。
(3)特点: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
所谓“改变力的方向”是指我们施加某一方向的力(图中(3)中F 1方向向下)能得到一个与该力方向不同的力(图中得到使重物G 上升的力)。
(4)动力移动的距离与重物移动的距离相等。
(如图(4)所示)对于定滑轮来说,无论朝哪个方向用力,定滑轮都是一个等臂杠杆,所用拉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G 。
(不计绳重和摩擦)3.动滑轮(1)定义:工作时,轴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如图(5)所示)图(5)动滑轮 图(6)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 图(7) (2)实质: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如图(6)所示,图中O 可看作是一个能运动的支点,其动力臂l 1=2r ,阻力臂l 2=r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即F 1·2r=F 2·r ,得出2121F F =,当重物竖直匀速向上时,F 2=G ,则G F 211=。
(3)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重物移动距离的2倍,如图(7)所示。
对于动滑轮来说:1)动滑轮在移动的过程中,支点也在不停地移动;2)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条件是:动滑轮与重物一起匀速移动,动力F 1的方向与并排绳子平行,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4.滑轮组(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物理知识点总结滑轮与滑轮组的应用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到滑轮和滑轮组的知识。
滑轮和滑轮组是物体力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滑轮与滑轮组的原理及其应用进行总结。
一、滑轮的原理及应用滑轮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由一个可以旋转的轮轴和与之配合的轮深组成。
它可以改变物体受力的方向和大小,达到减小力的目的。
滑轮一般分为固定滑轮和移动滑轮两种。
固定滑轮:固定滑轮是指通过一个轴固定在某个地方的滑轮。
其工作原理是改变物体受力的方向,使得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施加力。
滑轮的一个典型应用是在起重机中。
当我们需要抬起一个重物时,使用起重机的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并且减小我们施加的力量。
这使得起重机可以轻松举起重物并将其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移动滑轮:移动滑轮是指通过一个轴可以自由活动的滑轮。
它可以改变物体受力的大小,达到减小力的目的。
移动滑轮的一个典型应用是在绳索拉力系统中。
例如,在登山运动中,我们常常使用绳索来攀爬陡峭的山峰。
通过使用移动滑轮,我们可以减小我们需要施加的拉力,从而节省体力和提高效率。
二、滑轮组的原理及应用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组合而成的机械装置。
它可以进一步改变物体受力的大小,增大或减小力的传递效果。
滑轮组根据滑轮的布局和数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单组滑轮、复合滑轮和阻力滑轮等。
单组滑轮:单组滑轮是由两个滑轮组成的简单组合。
通过单组滑轮,我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
单组滑轮常常被用于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比如,我们常常可以在舞台上看到一些布景被悬挂在天花板上,这就是通过单组滑轮来改变布景的悬挂方向,使其更加美观和方便。
复合滑轮:复合滑轮是由多个滑轮组合而成的滑轮系统。
通过复合滑轮,我们可以减小施加力的大小,达到节省体力的目的。
复合滑轮的一个常见应用是在吊车中。
吊车通常使用复合滑轮来支撑和举起重物。
通过使用复合滑轮,吊车驾驶员可以减小所需施加的拉力,从而使得举起重物更加容易。
初中物理滑轮组知识点总结归纳图滑轮组是物理学中常见的简化模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滑轮组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滑轮组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通过图示来更加清晰地展示。
一、滑轮组的定义滑轮组是由若干个滑轮相互连接而成的系统,用于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大小和形式的简化机械装置。
通常由滑轮、拉力、驱动力等组成。
二、滑轮组的分类1. 单级滑轮组:由一组相互连接的滑轮组成,常用于改变力的方向。
2. 复合滑轮组:由多级单级滑轮组相互连接而成,常用于改变力的大小。
3. 动静滑轮组:其中一个滑轮固定不动,称为静滑轮,其余的滑轮可以运动,称为动滑轮。
三、滑轮组的原理与特点1. 力的方向改变特点: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并使力的方向与滑轮组轴线的方向保持一致。
2. 力的大小改变特点:通过改变滑轮组的滑轮个数,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3. 力的形式改变特点:滑轮组能够将小力转换为大力,并保持能量守恒。
4. 滑轮组是理想化模型:滑轮组通常被视为没有质量、摩擦和弹性的理想滑轮,以简化实际情况的复杂性。
四、滑轮组的运动分析1. 张紧力与各部分的关系:对于自由悬吊的滑轮组,张紧力等于提起物体的重力。
2. 张紧力与拉力的关系:当滑轮组连接多个物体时,各部分的拉力相等,且等于滑轮组提起物体的总重力。
3. 沿斜面滑动的滑轮组:在滑轮组沿斜面滑动的情况下,拉力会被分解为平行于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两个分力。
五、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提升机制:滑轮组广泛应用于提升机制,如电梯、升降机等,用于改变物体的高度。
2. 自行车:自行车的链条与齿轮组合利用滑轮原理来改变速度和力的大小。
3. 吊车:吊车通过滑轮组来提升、运输重物。
六、滑轮组的简单计算1. 力的方向计算:滑轮组中,力的方向与滑轮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
2. 力的大小计算:可以利用力的大小计算公式,根据滑轮个数进行倍数关系的计算。
总结:本文对初中物理中关于滑轮组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通过图示来展示相关内容。
§12.3机械效率一、功的原理1:内容2二、机械效率1.有用功公式:W 有用=Gh (提升重物)=W 总-W 额=ηW 总2.额外功公式:W 额=W 总-W 有用=G 动h (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 额=fL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 总=W 有用+W 额=FS= W 有用/η斜面:W 总= fL+Gh=FL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 斜 面: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③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三.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原理:③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 、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绳子末端的拉力F钩码提升的高度h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注意: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是力学中的难点之一,针对有的同学对机械效率公式中各量意义理解有困难,现将有关机械效率计算的五种不同情况总结如下,以帮助同学们区别和掌握.一、斜面的机械效率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提升重物问题根据拉力F作用位置不同分为两种情况(二)水平拉动问题,也根据拉力F作用位置不同分为两种情况。
九年级物理滑轮组知识点归纳滑轮组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使用滑轮组,我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力的传递和增大。
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滑轮组的知识点扮演着重要角色。
下面,我们将对九年级物理滑轮组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滑轮组的定义和分类滑轮组是由一个或多个滑轮组成的装置,滑轮组根据滑轮的数量和摆放方式可以分为简单滑轮组和复杂滑轮组。
简单滑轮组由一个滑轮和一根绳子组成,而复杂滑轮组则包含多个滑轮和多根绳子。
二、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滑轮组利用滑轮的旋转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当我们用力拉动滑轮组中的一根绳子,滑轮转动的同时绳子产生的力也会传递到其他滑轮上。
通过合理的布置和组织,滑轮组能够使力的传递更加高效。
三、滑轮组的几种常见形式1. 单滑轮组:由一个滑轮和一根绳子组成,是最简单的滑轮组形式。
通过调整滑轮组的摆放,我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组合滑轮组:由两个或多个滑轮组合而成。
不同滑轮摆放方式会导致力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平衡滑轮组:在平衡滑轮组中,滑轮的数量相等,且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这种滑轮组的特点是力的大小和方向相等。
四、滑轮组的机械优势滑轮组的机械优势是指通过滑轮组能够使原来较小的力增大。
在滑轮组中,力的传递和力的方向改变会导致机械优势的出现。
具体来说,机械优势等于输出力除以输入力,通过增加滑轮的数量,我们可以实现更大的机械优势。
五、滑轮组的应用1. 增大力的大小:通过使用滑轮组,我们可以减少我们的力的大小,使较小的力可以起到较大的作用,这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2. 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力从竖直方向转移到水平方向或其他方向,这对某些实践活动的进行非常重要。
3. 传递力:滑轮组可以将力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实现远距离的力的传递。
六、滑轮组在工程中的应用滑轮组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起重机、吊车等装置中,滑轮组被用来传递力和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有关知识点:
(1)n —— 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2)F ——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3)G —— 动滑轮上所挂物体的重力(4)s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5)h —— 物体被提升的高度(6)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
n
1
(G 物
+ G 动)。
(当不计绳重及摩擦时)
若不计动滑轮重力........
,则有F=n
1G 物
S=nh
绳子移动的速度V 绳与物体移动的速度V 物关系:V 绳=nV 物
(7)滑轮组绕线法则:偶定奇动:使用滑轮组时,直接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为n 。
若n 为偶数时,则绳子的固定端挂在定滑轮上; 若n 为奇数时,则绳子的固定端挂在动滑轮上。
(8)动滑轮和定滑轮个数的确定:
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n 动滑轮个数
定滑轮个数
改变施力方向 不改变施力方向
n 为偶数
2n
2n 2n —1 n 为奇数
2
1
n — 21
n 2
1
n — ★ 如图,若利用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则.应考虑...物体所受的摩擦阻力.........。
★ (1)F =
n
1f 物
(2)s 绳=ns 物(3)绳子移动的速度V 绳与物体移动的速度V 物关系:V 绳=nV 物
滑轮
定义
种类
特点
实质
图例
作用
周边有槽,可以绕着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小轮
定滑轮
轴固定不动,轮绕轴心转动
等臂杠杆
能改变施力的方向
动滑轮
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能省一半力
滑轮组 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
既能省力,也能改变施力的方向
2.介绍滑轮的结构: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观察使用时的情景:a.使用时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种滑轮称为定滑轮; b.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4.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F
f 物
1.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2.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不变。
3.得出结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
4.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强调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一定要竖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比较其的大小关系。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
5.请学生进一步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会变大(动力臂变小)。
6.得出结论:动滑轮实质是一种能省力的杠杆。
三、滑轮组
1.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
2.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
(动滑轮自重不计)
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
如图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滑块A在钩码的作用下恰能沿水平面匀速滑动,那么滑块A受到的摩
擦力是( )
A.2.94 N B.1.96 N C.0.98 N D.0.49 N
1.定滑轮实质是_____杠杆,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________,但它不能_______。
2.动滑轮实质是______________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力,但_______
改变力的方向。
3.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各使用了一个滑轮。
其中甲图中的滑轮是_____
滑轮,乙图中的滑轮是_____滑轮。
4.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人对绳子的拉力是70 N,则可匀速提起_____N或_____N的重物。
5.如图所示,有四个滑轮组,若分别用来把60 N的重物提起。
在动滑轮、绳重和摩擦不计的情况下,则F1=_____N,F2=_____N,F3=_____N,F4=_____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