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敏感问题调查方法的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232.00 KB
- 文档页数:7
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技巧摘要:敏感性问题是指涉及私生活的问题以及大多数人认为不便于在公开场合表态或陈述的问题,如私人财产、作弊问题、抽烟情情况等。
进行这类问题调查时,如不注意方式、方法、措词等,就会使拒答率相当高,或者得不到真实的答案,从而导致调查失败。
在不同的情况下,调查问题的敏感性可以完全不同,某一问题是否敏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制度、文化背景、被调查对象的特征等。
如调查猪肉质量在非伊斯兰教地区就不是敏感问题,而对伊斯兰教地区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再如:对不同的调查对象, 同一问题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吸烟对成年人来说不是一个敏感问题,而当对中学生进行调查时就相对比较敏感。
另外,不同的敏感问题之间还存在程度上的差异。
关键字:问卷设计,敏感性问题,感悟思考正文:上周四,我有幸聆听了林金官教授的讲座《SRTP中资料调查方法》,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我受益匪浅。
这场讲座不仅使我对所学专业有了进一步认识,了解了数学的紧密逻辑性,还激励我重新思考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出于对大师的敬佩,我查找了有关林金官教授的资料,所以先在这里附上林金官教授的一段简介。
林金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数学会概率统计学会理事, 中国工程概率统计学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概率统计学会理事,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常务理事, 数学类核心期刊《应用概率统计》杂志编委,东南大学应用概率统计研究所所长。
2000年以来,在国内外数学和统计类核心期刊上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主持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
2003年被评为"青蓝工程"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非线性模型,统计诊断和纵向数据分析等。
林金官是一个享有无数荣耀的人,然而却非常的平易近人。
在我们都就坐安静之后,他缓缓开口,向我们热情地致谢,磁性的嗓音透出无比的自信和亲近。
市场调查中敏感性问题的处理⽅法2019-07-23如何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和准确⼀直是市场调查中的重要问题。
影响调查数据是否真实的原因很多,本⽂主要分析由敏感性问题所导致的数据失真。
⼀、敏感性问题的概念先来明确什么是敏感性问题,这有助于我们寻求处理敏感性问题的⽅法。
⼀般认为这类问题是指涉及被调查者秘密、禁忌等令其不愿回答或不愿真实回答的问题。
对这类问题的据实回答使被调查者感到缺乏安全感,这样他们对这类调查问题就变得“敏感”起来,如果被调查者认为这是敏感性问题,那么他们就会对这类问题拒答或给出虚假回答。
从敏感性问题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处理敏感性问题的关键在于运⽤有效的⽅法消除被调查者的担忧与顾虑,从⽽达到提⾼调查数据质量的⽬的。
⼆、敏感性问题的处理在市场调查中对敏感性问题的处理主要有数学和⾮数学两类⽅法,下⾯分别阐述。
(⼀)⾮数学化的处理1、剔除法。
同⼀个调查问题,有⼈敏感,有⼈不敏感,前者我们称之为敏感⼈群。
如果调查不需要收集敏感⼈群的意见,或者敏感⼈群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对调查本⾝⽆意义,那么调查者完全可以剔除掉敏感⼈群。
例如,企业对其猪⾁原料制品市场的调查中,可能就会遇到涉及民族禁忌等敏感性问题。
很明显,伊斯兰教民族在此项调查中就是敏感⼈群。
如果针对此次调查拟采取问卷调查技术,那么在调查问卷的开头就应该设计出“您的民族为___族”的甄别式问题,如被调查者为伊斯兰教民族,那么调查终⽌;如为⾮伊斯兰教民族,则调查继续。
当然,如果我们的⽬的就是收集敏感⼈群的意见,那么这种⽅法显然不适⽤。
2、匿名法。
除了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意图及承诺对被调查者提供的资料保密来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外,还可以采取在调查中不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真实姓名等⽅法,这就是通常被认为可以使被调查者获得安全感的匿名调查法。
显然这种⽅法虽然简单⽅便,但是如果调查⽬标的实现依赖于被调查者的⼀些⾝份信息,这种⽅法就不适⽤了。
3、编辑法。
编辑法是指通过精⼼设计调查问卷来降低敏感性问题的敏感度,提⾼被调查者合作程度的⽅法。
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敏感性问题指那些遵循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规定和禁忌,不能直接进行探讨和调查的问题,例如性、政治、宗教、种族等问题。
这些问题具有特殊的性质,它们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人的隐私和自尊心,而且涉及到个人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地位等,因此,研究敏感性问题需要采用一定的调查方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本文将选取相关政治方面的敏感性问题为例,研究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并提出相应的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敏感性问题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其调查方法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采用恰当的敏感性问题调查方法可以提高调查研究的精准度和可靠性,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科学和准确的参考意见,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受访者的隐私和尊严。
本研究将以相关政治方面的敏感性问题为例,研究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旨在探究如何采取合适的调查方法开展敏感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对敏感性问题调查的指导和支持。
三、研究问题1. 相关政治方面的敏感性问题有哪些?2. 敏感性问题调查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3. 相比传统调查方法,新兴科技和社交媒体是否可以更好地收集和分析敏感性问题数据?4. 在敏感性问题调查中,如何保护受访者的隐私和尊严?五、研究方法本文将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探讨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
将从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等方面获取数据,并结合案例分析、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六、研究内容与步骤1. 敏感性问题的定义与分类2. 敏感性问题调查方法的研究历程3. 敏感性问题调查的现状与趋势4. 敏感性问题调查的常用方法和优缺点5. 在敏感性问题调查中如何采用新兴科技和社交媒体6. 受访者的隐私和尊严的保护策略七、预期结果本文旨在展示敏感性问题调查的研究方法和策略,提供基于相应政治方面的敏感性问题的调查实例,帮助研究人员为敏感性问题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参考,可进一步推广敏感性问题调查方法的研究,为社会治理、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更准确、科学的数据支持,并保护受访者的隐私和自尊心。
敏感性问题的统计调查方法敏感性问题是现代社会既客观又普遍的问题,但调查者通常不愿真实作答,因此得出的数据往往带有偏差。
本文从委婉询问法、网上调查法和随机化回答技术三个方面对敏感性问题的设计进行研究。
最后本文给出了对敏感性问题调查的结论与建议。
标签:敏感性问题;随机化回答技术;Simmons模型;Mangat模型随着现代社会中一些特殊现象越来越平常,敏感性问题变得既具有客观性,又有普遍性。
敏感性问题(sensitive question),就是所调查内容涉及私人机密而不愿或不便于公开表态或陈述的问题。
这类问题涉及到被调查者隐私,若直接询问易提高被调查者警惕和反感,被调查者通常会拒绝回答,或采取敷衍、虚假回答的方式,这使得调查无法得到真实数据,给决策造成偏差。
下面我们对敏感性问题设计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1 委婉询问法在调查敏感性问题调查过程中,由于问题的特殊性,直接询问并不是最佳方式,通常提问要注意方式方法,委婉地进行表达,不会让被调查者有泄漏隐私的感觉。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1)释疑法。
在问卷开头或敏感性问题之前,要向被访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这样正规的格式有利于打消被调查者的顾虑。
(2)转移法。
即采用三人称方式提问,将敏感性问题转移到根据他人情况作答。
例如:“有些人有公交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逃票现象,您知道是为什么吗?”转移法将被调查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人或事情本身上,消除自身的心理防卫从而获得有效的答案。
(3)假定法。
即采用一个条件作为问题的前提,然后向被调查者提问。
例如:“在经济足够宽裕的情况下,您会优先购买汽车还是住宅?”2 网上敏感性问题调查法网上敏感性问题调查即利用网络,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网民进行敏感性调查,将结果作为样本来估计全体网民特征。
网上调查具备客观性和保护性两大优势。
具体步骤为[2]:(1)网上抽样。
网上随机抽样一般采用的是随机IP自动拨叫技术,随机IP 发生软件会随机产生一些IP地址,IP自动拨叫软件会利用这些IP地址呼叫、并向被调查者发送信息。
敏感问题调查方法研究综述摘要:本文梳理总结了敏感问题抽样调查方法自首次提出以来的研究成果,包括随机化回答技术和非随机化回答技术两大类,前者需要使用随机化装置而后者不需要。
不同调查模型间的科学比较是在相同保护度的前提下比较效率,或在相同效率下比较保护度,讨论了如何科学定义隐私的保护度。
最后,归纳出了敏感问题抽样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敏感性问题;随机化回答技术;非随机化回答技术;保护度一、引言在抽样调查中,经常会遇到敏感性问题,即所调查的内容涉及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而不便向外界透露的问题。
如考生考生作弊、企业偷税漏税及其数额、个人的不良嗜好或行为等等。
敏感性问题按问题指标特征可分为定性特征问题和定量特征问题两类。
定性的敏感性问题反映敏感特性的性质和类别,其调查目标是得到具有敏感特征的人在总体中的比例。
定量的敏感性问题反映了敏感特性的数值大小,其统计指标主要是均值。
定性的敏感性问题又可进一步分为二项选择(二分类)敏感性问题和多项选择(多分类)敏感性问题。
对于敏感性问题,调查中若采用直接调查的方式,很难取得被调查者的信任和配合,往往会引起被调查者的抵触而拒绝回答或故意做出错误的回答,从而大大增加调查中的非抽样误差。
因此对这一类调查必须采用经过特别设计的调查方法,以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使他们能够如实回答问题。
这种特别设计的非直接提问方式能够使得被调查者提供的信息看上去不敏感,从而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但调查者却可以从被调查者的回答中提取出所需信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外学者对敏感性问题抽样调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在我国,理论研究虽有涉及但以学习介绍为主,实践方面虽有运用但范围有限。
笔者在详细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敏感性问题抽样调查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综述,并总结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趋势,为后续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二、随机化回答技术考察国内外关于敏感性问题抽样调查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可知,最近50多年来很多学者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从随机化回答技术(Randomized Response Technique, RRT )和非随机化回答技术两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前者需要使用随机化装置而后者不需要。
敏感性问题调查的研究对于敏感性问题,被调查者往往陷入竭力避免而又不得不面对的两难境地。
理论界关于敏感性问题的研究很多,总的说来,多为设计采用随机化技术的计算模型。
本文采用多种模型阐述属性敏感性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问卷形式从形式上调查问卷可以分为访问式问卷和自填式问卷两类。
访问式问卷则是在访问或电话调查中由调查员念给被调查者听,再由调查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代为填写;自填式问卷是通过访问或邮寄,将问卷交到被调查者手中,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
比较上述两种问卷,虽然仅存在形式上的不同,但对于敏感性问题,却有着不同的功效。
访问式问卷因为由调查员代为填写,所以被调查者出于对自身敏感性特征的保护,可能不愿真实回答;而自填式问卷,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
填写内容他人并不知晓,这样就有效克服了被调查者对于敏感性问题的心理障碍。
但在设计自填式问卷中,要格外注意问卷说明的撰写。
问卷说明是在问卷开头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内容、目的及意义的简短信,既然所有的填写任务完全由被调查者来完成,那么在问卷说明中就一定要将相关事项(如填写要求、问卷回收时间、回收地点等)交代清楚,尤其应明确写出调查机构对被调查者填答内容的保密规定,如“根据《统计法》规定,我们将对您的个人情况予以严格保密”或“此次调查仅为科学研究所需,您的资料我们将予以严格保密,请您放心作答”等。
二、调查方法社会上调查的方法很多,有“面对面”的小组座谈法、深层访谈法、入户面访调查法,也有“非面对面”的电话调查法、邮寄调查法、网络调查法等。
每种调查方法本身无优劣之分,只有是否适用于调查实际情况的区别。
从敏感性问题涉及被调查者隐私、秘密的特征来讲,不适合采用群体性调查方法(如小组座谈法),较为合适采用“非面对面”的调查方法。
“非面对面”调查虽然一定程度上消除被调查者害羞、尴尬、自我防卫的状况,但也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
比如,邮寄调查法虽然具有“非面对面”、费用低廉、保密性强的优点,但因其回收率过低、时效性不强而未被广泛采用;电话调查法同样具有“非面对面”、费用较为低廉、时效性强的优点,但因其受调查员素质高低、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是否一致、问卷长短、调查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对敏感问题的实际调查中难以应用;网络调查法尽管是随互联网应运而生的新兴调查方法,具有“非面对面”、费用较为低廉、时效性强的优点,但因其受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是否一致,被调查者身份难以掌握、网络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故在实践中尚处于探索应用阶段。
不适合对敏感问题进行调查的方法有《不适合对敏感问题进行调查的方法》
近十年来敏感话题的增加使一些调查研究变得格外重要。
然而,有些调查方法不适用于调查敏感话题。
下面是几种不适合进行调查敏感问题的方法。
首先,面对面的调查是不适合对敏感问题进行调查的一种方式。
由于回答者会直接面对调查者,回答者很可能会感到压力,从而影响回答情况。
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受访者可能会害怕有些不必要的评判,从而不愿意坦诚地回答问题。
其次,在线访谈也不适合对敏感话题进行研究。
尽管存在于网络上,但有时受访者仍可能感受到压力,并不乐意公开讨论一些敏感话题。
除此之外,也不推荐进行网络调查,尤其是针对一些敏感问题的研究。
因为网络调查的受访者同时也可能是发起调查者,由于匿名性的缺失,很可能影响受访者对敏感问题作出坦率的回答。
而且,网络上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虚假回答问题,从而会对调查结果带来不利影响。
总之,要想正确地收集有效的信息,就不能采用面对面的调查、网络调查以及把面谈转移到网络上的形式。
相反,在线发放问卷是比较可靠的一种调查方法,一方面可以满足受访者的高度匿名要求,同时它也可以控制回答的全程时间以及回答的准确性,以获取更加客观准确的信息。
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敏感性问题通常是指那些涉及到个人隐私、社会敏感等话题,比如性、毒品、家庭暴力等。
这些问题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会受到被调查者的拒绝、回避等反应,进而影响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何有效地解决敏感性问题调查中的难点问题,提高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了解当前敏感性问题调查的实际难点和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调查方法。
通过本研究,有助于解决现有调查方法不够完备、样本不够随机、数据不够真实等问题,提高敏感性问题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提供科学的数据分析、决策和政策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进行:
1. 现有敏感性问题调查方法的评估: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现有的敏感性问题调查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优缺点和不足之处,为后续调查方法的改善提供参考。
2. 敏感性问题调查的实地调查:以某城市的社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探究社区居民在敏感性问题调查中的态度和行为,并深入探讨面对敏感性问题调查,如何提高居民的交流积极性等问题。
3. 敏感性问题调查方法的改进:对现有敏感性问题调查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进方向和方法,运用新的调查技术和方法,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研究预期结果
通过本次敏感性问题调查方法研究,提高对敏感性问题调查的重视和成效。
在方法上,提供更加完善科学的调查方法,提高调查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在实践上,更好地为政策制订和决策提供支撑和服务,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敏感性问题的抽样调查研究方法敏感性问题,是指机构、组织或个人由于经济、安全、形象等原因不宜或拒绝向外界透露的问题。
在进行敏感性问题调查时,如果直接向被调查者提问,往往会使他们产生顾虑而拒绝回答或不做真实回答[1]。
即使在无记名调查中,也很难打消被调查者害怕留下笔迹和某些信息的顾虑,使得研究者无法获得这一类问题的真实资料。
敏感性问题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因此,有必要为敏感性问题设计一种好的调查方法。
1. 敏感性问题的分类敏感性问题按其总体特征可分为两大类,即属性特征敏感性问题和数量特征敏感性问题[2]。
属性特征敏感性问题,是指被调查者是否具有某项敏感问题的特征,调查目的在于估计具有敏感问题特征的人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故又称为敏感性比例问题,例如调查考生是否作弊等。
数量特征敏感性问题,是指被调查者具有某项敏感性问题数额多少的特征,调查的目的在于估计总体某项指标的均值或总和,又称为敏感性均值问题,例如调查妇女婚前堕胎次数等。
2 敏感问题的研究方法2.1 随机应答技术(randomized response technique,rrt)随机化应答技术(rrt),是专门针对敏感性问题进行调查,并对总体特征进行数量推算的有效方法。
其基本特征是:在调查中使用特定的随机化装置,使得被调查者以预定的概率p回答敏感问题,最后根据概率论的知识计算出敏感问题特征在人群中的真实分布情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这一技术的宗旨就是避免被调查者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直接回答敏感性问题,从而能较好地为被调查者保守秘密,取得被调查者的信任,获得真实的资料。
2.2 敏感问题的其他调查方法:除rrt方法之外,目前比较流行的敏感性问题调查的其他方法还包括:委婉询问法,即在问卷中采用文字游戏法进行提问,通过旁敲侧击来引出被调查者的实话。
此方法能获得某个个体具有的敏感特征,但却容易招致拒绝或不真实回答[3]。
改良问卷调查法,即采用对象转移法或假定法来间接询问敏感问题,或采用封闭式无记名自填式问卷法,并在问卷后附有守密保证书或协议。
调查中敏感性问题调查方法文献综述作者:张潇睿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7期调查研究是按照调查的目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或者收集研究对象的各个特征的过程。
调查主体对特定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经过准确的归纳整理,科学的分析研究,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是科学决策的前提。
调查研究按照研究总体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所谓敏感问题(sensitiveproblem)是指设计个人、单位的隐私或利益,以及大多数人认为不便于在公开场合表态或者陈述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如灰色收入、同性恋倾向、卖淫、非婚生子、婚外性行为、家庭财产状况、吸毒等,对此类问题进行调查,若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被调查者出于保护自己隐私或者其他原因,往往拒绝回答或者故意撒谎,造成特殊的系统误差—敏感问题误差。
由此可见,对于敏感问题,必须采用特殊的科学方法,以保证调查的真实可靠。
一、国外研究随机化应答技术(RandomizedResponseTechnique,RRT)被认为是最能有效保护被调查者隐私,提高其真实回答率的一种方法。
RRT是指在敏感性问题调查过程中使用预先设定的随机化装置,使调查对象以预定的基础概率尸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回答或回答变换后的敏感问题数值,调查对象以外的所有人(包括调查者)均不知道调查对象敏感特征的真实数值或回答是针对哪一个问题,最后依据概率论原理计算出人群中敏感特征的分布。
1、Warner模型自Warner开始,国内外的统计学者沿着随机化的思路不断探寻,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提出一系列Warner模型的改进模型以及一些新的调查方法,推动了敏感性问题抽样调查的快速发展。
Warner模型是Warner在1965年提出的,设计方法为根据敏感性调查准备两个对立问题,被调查者从二者中选择一个问题作答,选中的概率可预先设置。
敏感性问题随机化抽样调查方法浅析作者:李健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李健(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摘要:随机化调查模型主要是用来解决具有敏感性数据的抽样问题.本文分别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对敏感性问题随机化调查方法的发展状况作了一个综述.关键词:敏感性问题;抽样调查;随机化中图分类号:O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1-0012-03敏感性问题是指所调查的内容涉及私人隐私而不愿或不便于公开表态或陈述的问题.例如学生在考试中有作弊现象,青少年的婚前性行为,社会上的卖淫嫖娼、赌博吸毒、偷税漏税等问题都是这一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就是敏感性调查.对于敏感性调查,如果直接提问,被调查者往往会拒绝回答,或不提供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一类调查必须采用经过特别设计的调查方法,以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使它们能够如实回答问题.这种为敏感性问题调查特别设计的技术即是随机化回答技术,其基本特征是被调查者对所调查的问题采取随机回答的方式,避免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直接回答敏感性问题,从而既对被调查者的隐私和秘密加以保护,且能获得所需的真实资料.敏感性问题按问题指标特征可分成属性特征问题和数量特征问题两类.本文将按这两类介绍一些已有的随机化调查模型.为了得到敏感性问题的可靠的样本数据,使被调查者能够很好地配合调查.Warner在1965年开创性地提出了随机化回答调查法,这种调查方法的原理是在调查中引入随机化装置,使被调查者在保证真实回答的前提下,采用随机化回答装置,既能为被调查者保护个人隐私,也能使调查者获得所需的真实信息.之后,又出现了各种敏感问题调查方法.1 定性敏感性问题随机化调查方法的发展状况Waner1965年首先引入了敏感性问题的随机化调查方法,揭开了随机化调查的序幕.之后Simmons(1967)、Mangat (1990,1994)、Kuk(1990)、Singh(2002)等一些学者进一步发展了随机化回答技术.这些学者提出的调查方法解决的是定性敏感性问题的调查,即估计总体中具有敏感特征个体所占的比例.1.1 Warner随机化模型(又称相关问题模型)其设计原则是根据敏感性特征设计两个相互对立的问题,“你有敏感属性A吗?”和该问题的对立问题“你没有敏感属性A吗?”让被调查者按预定的概率从中选一个回答,调查者无权过问被调查者究竟回答的是哪一个问题.1.3 Mangat 1990随机化回答模型Mangat(1990)提出一个具有两个随机化装置的方法.第一个装置由两条陈述组成,即(i)“我有敏感属性A”,(ii)“到第二个装置”,配置概率分别为T和1-T.第二个装置和Warner装置完全相同具有设计参数PM和1-PM.2 定量特征敏感性问题随机化调查方法的发展状况使用简单随机有放回抽样方法从N个总体中抽取n个简单随机样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估计总体中敏感问题特征量X的均值X.对于定量敏感性问题的研究,Greenberg(1969,1971)、Eichhorn和Hayre(1983)、Gupta(2002)、Bar_Lev(2004)等提出了一些可供选择的随机化调查方法.Gjestvan等人2007年提出了在效率上优于Bar-Lev(2004)模型的强迫回答模型.设X表示对定量敏感问题的回答值,S表示一个与X相互独立的正的随机数,且S的均值与方差已知,分别记为?兹,?酌2.回答者所产生的回答是敏感变量X与随机数S的乘积.调查者最终收集到的是个体关于敏感指标的扰动回答Z=XS.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使用某种随机化装置产生一个随机数S,调查者不知道被调查者产生的随机数S.这里随机数S被EH称为扰动随机变量.使用简单随机有放回抽样(SRSWR)方法从总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则样本中的第i个个体报告的回答值为zi=xisi,样本均值为2.3 Gupta扰动变量回答模型2002年Gupta等人在Eichhorn和Hayre(1983)扰动回答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可选择的随机化调查技术,在此模型下,每个个体选择如下两类问题中的一类:(a)回答者报告敏感指标真值X,2.4 Bar-Lev,Bobovitch和Boukai扰动变量回答模型Bar-Lev,Bobovitch和Boukai2004年给出一种改进的扰动回答模型,设X是所要调查的定量敏感指标,Y是一个分布已知的扰动随机变量,X与Y相互独立,P0是调查装置设计参数.2.5 Gjestvang和Singh强迫回答模型在Gjestvang等人提出的强迫回答模型中,随机化调查装置设计如下:一个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卡片的箱子,箱中三种颜色卡片所占的比例分别为p1,p2,p3,且满足条件p1+p2+p3=1,每一张卡片上都印有一个确定的数值,这个数值是由调查者设定的.在调查者不在场的前提下,每一个简单随机样本个体随机从箱子中抽出一张卡片,如果卡片的颜色是红色的,则要求个体报告敏感指标X的真值;如果卡片的颜色是黄色的,则要求个体报告敏感指标与扰动变量的乘积值XY;如果卡片是蓝色的,则要求个体报告印在卡片上的数值F.个体作出回答的分布为在所有的随机化回答技术中,个体参与调查的合作程度均依赖于调查装置对个体作出回答的保密程度,装置对个体隐私的保密性越好,个体越容易配合调查.另一方面,如果装置对个体的保护程度提高了,那么装置的调查效率就会降低.因此装置对个体的保护度与装置的调查效率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了在保护度与效率之间建立一种合理的平衡,已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作出了研究.参考文献:〔1〕Hong Zhimin.Estimation of mean in randomized response surveys when answers are incompletely truthful [J]. Model Assisted Statistics and Applications, 2006,(1).〔2〕闫在在,聂赞坎.随机化策略的公平比较[J].数学物理学报,2004(24).〔3〕洪志敏,闫在在.基于相同保护度的随机化装置效率比较[J].工程数学学报,2008(25).〔4〕冯士雍,施锡铨.抽样调查—理论,方法和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谢邦昌.抽样调查理论及其应用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敏感性问卷调查设计与概率估计敏感性问卷调查设计与概率估计引言: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
敏感性问题是指那些与个人隐私或社会敏感问题相关的问题,例如性行为、政治观点、种族等。
由于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回答者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做出虚假回答,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设计敏感性问卷调查时,需要特别注意调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并结合概率估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一、敏感性问卷调查设计1. 保证问卷的匿名性和机密性:在设计敏感性问卷调查时,首要考虑的是保证回答者的隐私权。
可以采取匿名调查的方式,即不记录回答者的个人信息,以避免回答者的担忧和顾虑。
同时,要保证数据的机密性,确保问卷调查结果不会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
2. 选择适当的问卷调查方式: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
常见的调查方式包括面对面访谈、电话访问、在线问卷等。
对于敏感性问题,可以选择在线问卷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提供更高的匿名性和隐私保护。
3. 避免过多的敏感性问题:在设计敏感性问卷调查时,应避免过多的敏感性问题,以免回答者感到不适和疲劳,从而影响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可以采用筛选和精简的方式,选择对研究目标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敏感性问题进行调查。
二、概率估计方法在敏感性问卷调查中的应用1. 基于概率估计的调查结果分析:在敏感性问卷调查中,回答者可能存在回避或虚假回答的情况。
为了准确估计调查结果,可以基于概率估计方法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回答者的回避行为模型,估计回答者对敏感性问题的回避概率,从而得到更准确的调查结果。
2. 基于概率估计的样本量计算:样本量的确定对于调查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敏感性问卷调查中,由于回答者可能存在回避和虚假回答的情况,需要通过概率估计方法来计算样本量。
通过考虑回避概率、期望效应大小和显著性水平等因素,可以确定合适的样本量,从而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