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的眼睛-主题班会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心理辅导课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美的存在,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用美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
3.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美的定义和分类2.美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3.发现美的方法和技巧4.美与心态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上一节心理辅导课,主题是“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请问大家,你们知道美是什么吗?生(回答):美是一种感觉,美是一种心情,美是一种和谐……师:很好,美有很多种,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2.美的定义和分类师:我们来了解一下美的定义和分类。
美可以分为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的美景,如山水、花草等;艺术美是指人类创造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等;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中的美好现象,如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
3.美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师:我们来谈谈美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比如,我们身边的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这就是一种美。
还有,我们的校园环境、家庭氛围,都充满了美。
生1:我觉得美就在我们的笑容里,当我们开心地笑时,那就是最美的。
生2:我认为美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中,当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尊重他人时,那就是一种美。
师:说得很好,美确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4.发现美的方法和技巧师:那么,如何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呢?这里我给大家提供几个方法和技巧:(1)学会观察: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其中的美好。
(2)学会欣赏: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特长,给予赞美和鼓励。
(3)学会感恩:我们要学会感恩生活中的美好,珍惜每一个美好时光。
(4)学会创造:我们要学会创造美,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5.美与心态的关系师:我们来探讨一下美与心态的关系。
其实,美与心态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能让我们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美。
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心理辅导课教案第一章:认识美的眼睛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美的眼睛的定义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美的眼睛的定义,美的眼睛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引出美的眼睛的概念。
1.4.2 讲解美的眼睛的定义。
1.4.3 分析美的眼睛的重要性。
1.4.4 分享一些培养美的眼睛的方法。
第二章:培养美的眼睛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培养美的眼睛。
2.2 教学内容:培养美的眼睛的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引出培养美的眼睛的重要性。
2.4.2 讲解培养美的眼睛的方法。
2.4.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培养美的眼睛的方法。
第三章:发现生活中的美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
3.2 教学内容: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方法。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实地观察法。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引出在生活中发现美的重要性。
3.4.2 讲解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方法。
3.4.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经验。
3.4.4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发现美的过程。
第四章:培养审美能力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培养审美能力。
4.2 教学内容:培养审美能力的方法。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
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引出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4.4.2 讲解培养审美能力的方法。
4.4.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培养审美能力的方法。
4.4.4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
第五章:拥有发现美的眼睛的意义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拥有发现美的眼睛的意义。
5.2 教学内容:拥有发现美的眼睛的意义。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5.4 教学步骤:5.4.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引出拥有发现美的眼睛的意义。
发现美的眼睛主题班会在每个人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
然而,我们有时候却忽视了这些美,因为我们的目光被琐事所困扰,或者被周围的负面情绪所影响。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珍惜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我们举办了主题班会,题目是“发现美的眼睛”。
首先,我们邀请了一位艺术家向同学们展示了他的艺术作品,展览了一系列描绘大自然、人物和动物等主题的精美画作。
同学们可以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加深对美的体验和认识。
接着,我们邀请了一位心理学专家来和同学们分享关于美的心理学观点。
心理学专家解释了人们对美的感受是如何形成的,并且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用美的眼睛去看待事物,这将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随后,我们组织了一个互动环节,让同学们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美好事物。
他们可以用文字、图片或者其他形式展示,让大家一起感受和欣赏。
这个环节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创造力,也有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和鼓励。
在活动的最后,我们特别邀请了一位盲人艺术家来为同学们表演。
这位艺术家以他的音乐才华和独特的艺术创作方式,向同学们展示了他从盲人视角发现的美丽。
这个表演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让同学们反思自己对美的定义和认知。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对美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学会了用美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发现日常生活中隐藏的美好。
同时,同学们也体验到了通过艺术、音乐等形式来表达美的独特魅力,这将对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日后的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将成为同学们的一种习惯。
无论是在欣赏自然风景、观赏艺术品,还是在与人交流沟通时,他们都会尽力去寻找美的存在,并且用心去欣赏。
这种积极的心态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幸福感,也能够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最后,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次班会的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用美的眼睛去看待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相信在这过程中,同学们的心灵将得到滋养,并且享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让我们一起发现美的眼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发现美的眼睛-主题班会第一篇:发现美的眼睛-主题班会高一(4)班《发现美的眼睛》主题班会一.活动目的: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中学阶段成长的经历,发现、分享身边的“美”,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从关注个人的成长发展到关注集体的发展,在班级建设中体验和收获交往、合作、管理的快乐,感知“我发现”与“集体发展”相互促进作用,尝试建立共同愿景,进一步强化积极的心理品质。
二、时间和地点时间: 2013年3月18日地点:高一(4)班教室三、准备工作:编写班会内容程序,制作幻灯片,编排节目,安排主持人两名,发言者熟悉发言内容,布置黑板。
四、活动过程:主持人:(甲)2012年9月2日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给我们每个人留下了长久的回味,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美”。
(乙)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受,去创造,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能涌现更多的“美”,同样能给我们每个人留下长久的回味。
(合)让我们携起手来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做一名“美”的学生。
(甲):美,使人举止文雅;(乙)美,使人风度翩翩。
(甲)现在,我宣布:(合)高一(4)班《发现美的眼睛》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播放音乐】(甲)同学们的歌声很动听,正如歌曲中唱到的,春天就在我们身边。
(乙)其实美就像春天一样,它也常驻我们身边。
不信你听———(诗歌朗诵——《美》——纪伯伦)(甲)美景,美德,在校园中“美”无处不在。
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学发言讨论生活中美的事物。
(结束语)(甲):同学们,你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给你一个春天。
你给别人一份温暖,别人给你快乐无限。
(乙)你给别人一份谦让,别人给你敬重万千。
你给别人一份真诚,别人给你温馨的思念。
(合)人人都来争做“美”的使者。
(甲)现在,我宣布:(合)高一(4)班“美在你身边”主题班会圆满结束!第二篇:2012发现美,拥有美主题班会策划发现美,拥有美主题班会策划班会目标:1.通过“谈美”和“发现美”两个主题让同学们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美。
发现美的眼睛主题班会在一个美的眼睛主题班会上,我们通过讨论和分享,深入探讨了发现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美的眼光。
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互相启发,收获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思考。
第一部分:发现美的重要性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发现美。
然而,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焦虑的增加,许多人忽视了身边的美景。
在这个部分,我们探讨了发现美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的生活和心态产生的积极影响。
首先,发现美能够给我们带来积极的情绪和愉悦感。
当我们欣赏到一幅美丽的画作、一首动人的音乐或者一个精心布置的花园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愉悦和满足。
这种美感能够缓解我们的压力、焦虑和疲惫,为我们带来更加美好的心境。
其次,发现美能够扩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
当我们主动去寻找美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世界上有无尽的美景和美好的事物。
这些美景和事物会启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审美、思考和表达。
通过发现美,我们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边界,变得更加包容和智慧。
最后,发现美能够培养我们的感恩之心。
生活中的美是生命的馈赠,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地去欣赏并珍惜。
通过发现美,我们将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的每个细节。
这样的心态将使我们更加快乐、健康和有爱心。
第二部分:培养美的眼光在这个部分,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美的眼光。
美的眼光是一个发现和欣赏美的能力,是一种审美的观点和理解。
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无论是一朵盛开的花朵、一个微笑的面孔还是一幅有趣的涂鸦,都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惊喜。
通过培养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关注,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和欣赏身边的美好。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用心去感受美。
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和视觉上的享受,还包括内在的感受和情感上的共鸣。
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音乐的旋律、诗歌的意境,以及艺术品的创意。
通过用心感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美的内涵。
最后,我们要善于通过摄影、绘画等方式来表达美。
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心理辅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的概念,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美。
2. 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4.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勇于展现自己的才华。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勇于展现自己。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生活中的美。
2. 准备一些关于美的故事或案例,用于引导教学。
3.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美丽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美的存在。
2. 新课导入:讲解美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美。
3. 案例分享:讲述一些关于发现美的故事,让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经历,分享给大家。
6.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拍摄照片或写一篇短文,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活动1. 分享发现:让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分享自己发现的美。
2. 评价与鼓励:对学生的发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学会发现美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享、小组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勇于展现自己。
课后,学生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素养。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美的认识程度: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学生发现美的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学生的生活态度: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评价。
九、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美的事物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 开展美的心灵成长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3. 邀请艺术家或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十、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心理辅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美,需要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素质。
3. 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提升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
2.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美。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美的感悟。
3. 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美,提升审美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美好案例。
2. 教学道具:图片、视频等。
3. 活动材料:用于体验活动的道具。
第一节:认识美的存在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
3. 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分享感受。
4. 总结:强调生活中处处存在美,需要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
第二节:培养发现美的能力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美的种类,如自然美、艺术美、人文美等。
2. 教学案例:分析一些美的案例,让学生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美。
3. 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发现和欣赏美好事物。
4. 总结:培养学生积极寻找和发现美的能力。
第三节: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内心的感受,体验生活中的美好。
2. 教学案例:分享一些让人感动的美好瞬间,如关爱、友情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体验到的美好感受。
4. 总结:教会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提升审美能力。
第四节:提高心理素质,拥有发现美的眼睛1. 导入:让学生了解心理素质对发现美的重要性。
2. 教学案例:分析一些心理素质对发现美的影响的案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4. 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提高心理素质对拥有发现美眼睛的重要性。
第五节:实践与拓展1. 导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锻炼发现美的能力。
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心理辅导课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美的存在,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2 教学方法:观察与讨论: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分享与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与他人交流心得体会。
1.3 教学内容:导入话题:引发学生对美的思考,提出课程目标。
观察练习: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其中的美。
心得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交流感受。
第二章:美的定义与标准2.1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美的定义与标准,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
引导学生思考美的多样性和主观性。
2.2 教学方法:讲解与讨论:通过讲解美的定义与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美的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美的存在。
2.3 教学内容:美的定义:介绍美的概念和定义,让学生理解美的本质。
美的标准:探讨不同文化和时代对美的标准的不同认识。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美的事物,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第三章:发现美的技巧与方法3.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技巧与方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3.2 教学方法:实践与指导: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美并分享感受。
互动与交流: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互相学习和启发。
3.3 教学内容:观察方法:教授学生观察的技巧,如关注细节、比较与对比等。
感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感官体验,如听觉、触觉、嗅觉等去发现美。
分享与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与他人交流心得体会。
第四章:培养审美情感与态度4.1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审美情感与态度,提高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从内心去感受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
4.2 教学方法:引导与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审美情感与态度,培养积极的审美心态。
情境创设: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审美情感。
4.3 教学内容:审美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情感反应,培养对美的欣赏和喜爱。
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心理辅导课教案第一章:认识美的多样性1.1 教学目标:让学员了解美的定义和多样性,培养学员对美的感知能力。
1.2 教学内容:美的概念、美的类型(如自然美、艺术美、人文美等)、美的欣赏方法。
1.3 教学活动:案例分享、小组讨论、美的欣赏练习。
第二章:培养审美情感2.1 教学目标:帮助学员培养审美情感,提升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2.2 教学内容:审美情感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2.3 教学活动:情感体验、分享个人审美经历、讨论如何培养审美情感。
第三章:发现生活中的美3.1 教学目标:引导学员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生活质量。
3.2 教学内容:生活美的来源、发现生活美的方法、生活中的美案例分享。
3.3 教学活动:观察生活中的美、小组分享、讨论如何将美融入日常生活。
第四章:培养创新思维4.1 教学目标:让学员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眼睛。
4.2 教学内容:创新思维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4.3 教学活动:创新思维训练、小组讨论、分享创新案例。
第五章:学会欣赏他人5.1 教学目标:培养学员学会欣赏他人,提升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能力。
5.2 教学内容:欣赏他人的意义、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5.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分享欣赏他人的经验。
第六章:提升自我审美能力6.1 教学目标:帮助学员认识到提升自我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方法。
6.2 教学内容:自我审美能力的含义、提升自我审美能力的途径、个人审美成长案例分享。
6.3 教学活动:自我评估、小组合作、制定个人审美提升计划。
第七章:探索艺术之美7.1 教学目标:引导学员发现艺术之美,激发艺术创造力。
7.2 教学内容:艺术美的特征、艺术欣赏的方法、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
7.3 教学活动:艺术作品欣赏、创意绘画、小组讨论艺术创作心得。
第八章:体验自然之美8.1 教学目标:让学员了解自然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8.2 教学内容:自然美的特点、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验自然之美的方式。
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心理辅导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拥有发现美的眼睛”,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美的多样性、培养审美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提高心理素质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的多样性,认识到不同形式的美存在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美好事物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审美鉴赏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美的多样性,培养审美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自然风光、艺术作品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存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美的多样性。
a. 认识美的多样性:展示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认识到美的多样性。
b. 培养审美情感:通过讨论、分享,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美的感受,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
c. 提升审美能力:分析艺术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鉴赏美。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寻找身边的美”活动,让学生用手机或相机记录下身边的美景,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4. 例题讲解:以一幅名画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艺术作品。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艺术作品,提升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拥有发现美的眼睛2. 内容:a. 美的多样性b. 审美情感培养c. 审美能力提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美”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发现的美和感受。
2. 答案示例:我眼中的美:夕阳下的校园在夕阳的映照下,校园的景色变得格外美丽。
金黄的阳光洒在绿草如茵的操场上,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
此刻,我心中的美是温馨、宁静的,它让我更加热爱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和例题讲解,让学生认识到美的多样性,培养了审美情感。
幼儿园中班发现美的眼睛教案教案主题:发现美的眼睛目标: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倾听等方式,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培养观察力、情感、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一、活动准备:1.准备一些简单的美好事物图片、环境景观照片和自然界中的美景。
2.准备一些简单的儿童音乐及乐器。
3.准备一些颜色鲜艳、造型别致的废弃物,供幼儿绘画。
4.准备一件美丽的衣物,供幼儿模仿。
二、教学过程:1.导入任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简单的美好事物图片,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倾听等方式,分享他们心目中的美好事物。
2.活动1:欣赏音乐与画美好的画任教师为幼儿播放简单的儿童音乐,引导幼儿倾听,与音乐合拍、拍手、舞动身体,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
接着,任教师鼓励幼儿用颜色丰富、戏剧性的方式画出心中的美好事物。
3.活动2:找到周围美好的事物任教师引导幼儿走出教室,在周围自然环境中找到美好的事物,如工艺品、废弃物等,让他们观察、感受,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美丽之处。
4.活动3:穿上美丽的衣服任教师拿出一件美丽的衣物,邀请幼儿一个一个试穿,感受手感、观察衣服的颜色、样式。
让幼儿体验这件衣服带给他们的美好感觉。
5.活动4:整理环境,保护环境美好任教师指引幼儿收集废弃物品,一起清理教室,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同时,可以让他们把这些废物用创意和想象力变成新的物品、工艺品,让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享受创造的快乐。
三、总结任教师可以总结活动,让幼儿反思自己在这些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感受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引导幼儿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保护环境。
并与家长分享活动的收获及启发。
四、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估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美好事物并表达的情况;2.观察幼儿对环保意识的认识和实践情况;3.观察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五、补充提醒:1.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审美特点;2.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教育,让幼儿明确对环保的责任;3.增加多样化的观察学习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发现美的眼睛》教案艺术组刘彧一·理念阐述形式是艺术作品最基本的构成因素,是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
任何作品,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形式的美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法则,根据形式美法则可以创作出颇具美感的作品。
形式美法则不是凭空创造出来,而是经过千万年人类的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总结出来的。
二·教案1·教学模式名称:五步情境导学、主体参与模式2·教学内容:形式美所具有的多种法则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3·教学目标:(1)形式美法则具有哪些内容,发现身边的形式美。
(2)让学生学会分析作品中的形式美。
(3)让学生体悟形式美、运用形式美。
4·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形式美的分类与运用5·教学用具:投影仪、课件6·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觉得在我们的五官中哪个器官是最重要的呢?”学生答:···眼睛···(请他起来回答:为什么眼睛是最美的?)老师总结:“其实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题就是:发现美的眼睛(幻灯片展现课题)“不同的形象会给我们带来不同形式的美感,那么究竟有哪些形式的美呢?”(幻灯片展示出“形式美”三个字)(二)发展(1)多样与统一的美“下面老师要带大家一起来欣赏多种多样的形式美。
”(课件展示:从水面涌起的天鹅)“多么美丽的画面呀,成群的白天鹅振翅欲飞,激起水花朵朵,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形式美呢?”······学生坐在座位上回答引导:大家看,天鹅的姿态各不相同,体现了一种变化的美,多样的美,湖水的蓝与天鹅的白,形成对比。
总结:这幅画面为我们展示了多样与统一的美。
(幻灯片上展示“多样与统一的美”七个字)(2)对称的美过渡语:“下面老师来给大家做一个手工,看看这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形式美呢?”教师剪纸(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美?”学生答:对称的美。
第1篇一、班会主题发现美,拥抱生活二、班会时间2023年X月X日三、班会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班会参与人员全体师生五、班会流程1. 班主任致辞2. 视频播放:生活中的美3. 学生代表分享发现美的故事4. 教师点评与引导5. 互动环节:寻找身边的美好6. 总结发言7. 班会结束六、班会记录(一)班主任致辞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发现美,拥抱生活”主题班会,旨在引导大家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发现美的能力,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美,无处不在,它可能隐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希望通过这次班会,我们能够共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学会用一颗发现美的心去拥抱每一天。
(二)视频播放:生活中的美播放了一段时长约5分钟的视频,展示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好瞬间,如花开花落、夕阳西下、亲情友爱等。
视频中,同学们看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感。
(三)学生代表分享发现美的故事1. 张同学分享了自己在公园散步时,偶然发现一只小鸟在树枝上筑巢,小鸟妈妈辛勤地孵化蛋,小宝宝破壳而出的感人故事。
2. 李同学讲述了在公交车上,一位阿姨主动让座给一位抱小孩的孕妇,车上乘客纷纷点赞的温馨场景。
3. 王同学分享了在学校食堂,一位同学不小心打翻了饭菜,周围同学主动帮忙捡起,大家相互帮助的感人瞬间。
(四)教师点评与引导班主任对同学们的分享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些故事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同时,班主任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美好,将美好的事物传递给身边的人。
(五)互动环节:寻找身边的美好1. 分组讨论: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美。
2. 互动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小组的发现。
(六)总结发言班主任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指出:1. 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好,我们要学会用心去发现。
2. 发现美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始终保持一颗发现美的心。
高一(4)班《发现美的眼睛》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1.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中学阶段成长的经历,发现、分享身边的“美”,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从关注个人的成长发展到关注集体的发展,在班级建设中体验和收获交往、合作、管理的快乐,感知“我发现”与“集体发展”相互促进作用,尝试建立共同愿景,进一步强化积极的心理品质。
二、时间和地点
时间: 2013年3月18日
地点:高一(4)班教室
三、准备工作:编写班会内容程序,制作幻灯片,编排节目,安排主持人两名,发言者熟悉发言内容,布置黑板。
四、活动过程:
主持人:
( 甲 )2012年9月2日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给我们每个人留下了长久的回味,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美”。
(乙)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受,去创造,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能涌现更多的“美”,同样能给我们每个人留下长久的回味。
(合)让我们携起手来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做一名“美”的学生。
(甲):美,使人举止文雅;
(乙)美,使人风度翩翩。
(甲)现在,我宣布:
(合)高一(4)班《发现美的眼睛》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播放音乐】
(甲)同学们的歌声很动听,正如歌曲中唱到的,春天就在我们身边。
(乙)其实美就像春天一样,它也常驻我们身边。
不信你听———
(诗歌朗诵——《美》——纪伯伦)
(甲)美景,美德,在校园中“美”无处不在。
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学发言讨论生活中美的事物。
(结束语)
( 甲 ):同学们,你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给你一个春天。
你给别人一份温暖,别人给你快乐无限。
( 乙 )你给别人一份谦让,别人给你敬重万千。
你给别人一份真诚,别人给你温馨的思念。
( 合 )人人都来争做“美”的使者。
( 甲 )现在,我宣布:
( 合)高一(4)班“美在你身边”主题班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