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练习二十一
- 格式:pptx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17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九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练习二十一课型:练习课课时:第3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一,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巩固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
进一步获得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
教法:组织指导练习,反馈式练习。
学法: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导学目标(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一。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有三位小朋友(小雨、小东、小亮)每人拿着一个水果,分别是香蕉、苹果和桔子。
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小亮拿的是桔子。
他们拿的各是什么水果?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小雨拿的是香蕉。
小东拿的是苹果。
小亮拿的是桔子。
解析:由“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她可能拿的是香蕉或桔子。
再由“小亮拿的是桔子”可以肯定小雨拿的是香蕉,那么小东拿的就是苹果。
2.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A、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呢?考查目的:学生利用推理,抓住突破点,以点带面,逐步解决问题,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答案:解析:先从A入手填,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4、1、3,确定A是2,进而确定A所在的行的空格应填3。
由A所在的列的第二和第四格应填1、4,确定第一行的第三和第四格分别填1、4。
B所在的行和列已有1、4、3,再确定B是2,第二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3、2,最后确定第四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1、3。
(三)1、引入课题: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学习过的简单推理。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简单推理的相关练习。
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练习二十一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完了表内乘法乘加乘减以及会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承上可以提高乘法计算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启下为今后除法的学习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做奠基。
三、教学目标熟记七至九的乘法口诀,运用七至九的乘法口诀,发现数学信息,分析信息之间的关系,并用类推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1.让学生经历思考交流的思维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难点:培养学生如何分析、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
五、教学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让学生应用乘法口诀进行基本的口算练习,对学生提出一定的速度要求。
2、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3题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集体核对。
3、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5题学生先尝试练习,教师再强调计算顺序,核对答案。
4、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2、3、6题(1) 第2题,需要直接应用乘法的含义来解决实际问题。
(2) 第3、6题是针对例5的巩固练习。
第3题重点在于让学生看懂图,并充分运用所学的运算知识加以解决。
第6题则需要学生通过实物图,加以想象,找出图中隐藏着的必要条件-每一节车厢需要用6个车轮,进而选择相应的运算解决问题。
5、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7题这个题是星号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为后面除法中的试商作准备。
以第一小题为例,思考的关键在于找出和4相乘,积最接近29且小于29的那个数。
6、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客观情况,得到的计算结果要加以验证是否符合实际。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教材第4页“练习一”3.(1)15124(2)31天,多8天(3)冬天4.(1)683312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2)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5.(1)11(2)漫画(3)多买童话书和漫画书。
7.(1)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2)星期六和星期日卖出数量较多。
在星期六和星期日多进一些《电视报》(答案不唯一)(3)星期一卖出4份,星期二卖出8份,星期三卖出12份,星期四卖出8份,星期五卖出16份,星期六卖出28份,星期日卖出24份。
教材第8页“做一做”1.(√)()()(√) 2.164 4教材第10页“做一做”1.(1)6(2)2 2.84 2教材第11页“练习二”1.()(√)() 2.33.4我的分法是:先每份放3个风车,再在每份里加1个风车。
(答案不唯一)4.(1)8(2)3 5.4 6.797.(1)5(2)38.24 49.把18个○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6个。
(答案不唯一)教材第13页“做一做”1.3 32.(1)510÷2=5(2)210÷5=2教材第15页“练习三”2.36÷2=33.10÷2=59÷3=34.612÷2=65.624÷4=6420÷5=46.6÷3=228÷4=712÷3=420÷5=47.242 48.5×6=3030÷5=630÷6=510.12÷2=612÷6=218÷3=6 18÷6=3教材第19页“做一做”1.4四46六65五 52.56543 3教材第20页“练习四”1.2 2.12412÷4=33.商是2:8÷46÷312÷64÷210÷5商是3:9÷36÷212÷4商是4:8÷212÷3商是5:10÷2商是6:12÷24.(竖排)111(竖排)23 6发现:一个数(不为0)除以它本身,商是1;一个数除以1,商为这个数。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九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练习二十一课型:练习课课时:第3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一,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巩固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
进一步获得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
教法:组织指导练习,反馈式练习。
学法: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导学目标(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一。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有三位小朋友(小雨、小东、小亮)每人拿着一个水果,分别是香蕉、苹果和桔子。
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小亮拿的是桔子。
他们拿的各是什么水果?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小雨拿的是香蕉。
小东拿的是苹果。
小亮拿的是桔子。
解析:由“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她可能拿的是香蕉或桔子。
再由“小亮拿的是桔子”可以肯定小雨拿的是香蕉,那么小东拿的就是苹果。
2.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A、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呢?考查目的:学生利用推理,抓住突破点,以点带面,逐步解决问题,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答案:解析:先从A入手填,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4、1、3,确定A 是2,进而确定A所在的行的空格应填3。
由A所在的列的第二和第四格应填1、4,确定第一行的第三和第四格分别填1、4。
B所在的行和列已有1、4、3,再确定B是2,第二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3、2,最后确定第四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1、3。
(三)1、引入课题: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学习过的简单推理。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简单推理的相关练习。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教材第4页“练习一”3.(1)15 12 4 (2)31天,多8天 (3)冬天4.(1)6 8 33 12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2)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5.(1)11 (2)漫画(3)多买童话书和漫画书。
7.(1)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2)星期六和星期日卖出数量较多。
在星期六和星期日多进一些《电视报》(答案不唯一)(3)星期一卖出4份,星期二卖出8份,星期三卖出12份,星期四卖出8份,星期五卖出16份,星期六卖出28份,星期日卖出24份。
教材第8页“做一做”1.(√)( )( )(√) 2.16 4 4教材第10页“做一做”1.(1)6 (2)2 2.8 4 2教材第11页“练习二”1.( )(√)( ) 2.33.4 我的分法是:先每份放3个风车,再在每份里加1个风车。
(答案不唯一)4.(1)8 (2)3 5.4 6.7 97.(1)5 (2)3 8.24 49.把18个○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6个。
(答案不唯一)教材第13页“做一做”1.3 310÷55=210÷22=5 (2)2 10÷2.(1)5 10÷教材第15页“练习三”2.3 6÷6÷22=33.10÷2=5 9÷9÷33=34.6 12÷12÷22=620÷55=424÷44=6 4 20÷5.6 24÷20÷55=412÷33=4 20÷28÷44=7 12÷6.6÷3=2 28÷7.2 4 2 430÷66=58.5×6=30 30÷30÷55=6 30÷12÷66=210.12÷2=6 12÷18÷66=318÷3=6 18÷教材第19页“做一做”1.4 四 4 6 六 6 5 五 52.5 6 5 4 3 3教材第20页“练习四”12÷44=31.2 2.12 4 12÷3.商是2:8÷8÷44 6÷6÷33 12÷10÷5 512÷66 4÷4÷22 10÷12÷4 4商是3:9÷9÷33 6÷6÷22 12÷12÷3 3商是4:8÷8÷22 12÷商是5:10÷10÷2 2 商是6:12÷12÷22 4.(竖排)1 1 1 (竖排)23 6发现:一个数(不为0)除以它本身,商是1;一个数除以1,商为这个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一》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加法口诀表
2.能够用加法口诀表计算简单的加法运算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加法口诀表解决问题
二、导入情境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加法口诀表,学生们围绕着课桌团成一个小团队,依次背诵加法口诀表并用手指对应添加,以帮助记忆加法口诀表。
三、学习重点
1.掌握加法口诀表中的计算方法
2.灵活运用加法口诀表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3.用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口诀表的重要性
四、学习过程
1. 认识加法口诀表
加法口诀表是一个用来帮助学生快速计算加法的工具,学生可以通过背诵加法口诀表来提高计算速度。
加法口诀表示例:
1+1=2
1+2=3
1+3=4
...
2. 练习加法口诀表
老师出示具体的加法算式,要求学生快速用加法口诀表计算,并在白纸上写下结果。
示例题目:1+2=?
解答过程:
1+2=3
3. 拓展应用
老师出示日常生活中的加法问题,并要求学生用加法口诀表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于加法口诀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示例问题:小明手里有2块钱,妈妈再给了他3块钱,他一共有多少钱?
解答过程:
2+3=5
小明一共有5块钱
五、总结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掌握了加法口诀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们要多加练习,巩固加法口诀表的记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希望本节课对于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数学学习中保持耐心和勤奋,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