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学》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20.00 KB
- 文档页数:10
盐城市大丰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
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规定位置。
一、书写(5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与运用(30分)1. 请你阅读语段“对话·大丰”,完成以下任务。
日出东方,潮落潮起。
我们和历史对话,时代的传奇里,承载.着古盐文明的厚重;我们和土地对话,用智慧赋能改变,用脚步丈量生长;我们和风景对话,用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孕育澎勃的生命;我们和大海对话,迎面而来的海风,唱响转型跨越的时代篇章;我们和未来对话,去拼搏,去感受,去开拓.,去创造。
大丰,一座生机àng然的城市!身在大丰,幸福感由然而生。
她的未来,值得热chén等待和期许!(1)【任务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àng然____热chén____(2)【任务二】给加点字标注正确读音。
承载.____开拓.____(3)【任务三】语段中划“”的句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并改正。
____改为________改为____(4)【任务四】“用智慧赋能改变,用脚步丈量生长”一句中,“赋能”和“丈量”这两个词的词性都为________(5)【任务五】如语段中所说,大丰作为一座活力四射的小城,有很多值得对外宣传的名片,请你选择其...中的某一角度..........。
......为家乡精心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 小丰与小盐正在分享自己的交友观,请你补全对话中的古诗文及文学常识。
小丰:如果时光倒流,我想与情深义重的李白交朋友,“我寄愁心与明月,①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半轮秋,②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寄情于月,遥致思念。
相学古籍《麻衣神相》(卷二)一、相骨骨节象金石,欲峻不欲横,欲圆不欲粗。
瘦者不欲露骨,肉不辅骨而骨露,乃多难有祸之人也。
肥者不欲露肉。
肥滞之人也不欲蒲,或满而盈者乃是死人之相也。
骨与肉相称,气与血相应。
骨寒而缩者,不贫则夭。
谓背额而停倔,骨寒而肩耸。
大凡物有不全,贫贱寿富天折,故曰不贫则夭。
日角之左月角之右,有骨直起为金城骨,位至三公。
印堂有骨上至天庭,名天校骨,从天庭贯顶,名伏犀骨,并位至三公。
面上有骨卓起,名为颧骨,主权势。
颧骨相连人耳,名王梁骨,主寿考。
自臂至肘为龙骨,象君。
欲长而大自肘至腕名虎骨,象臣。
欲短而细骨欲峻而舒圆而坚直而应节紧而不租皆坚实之象。
颧骨入鬓,名驿马骨,左目上曰日角骨,右目上曰月角骨。
骨齐耳为将军骨,挠日骨为龙角骨,两沟外曰巨鏊骨,额中正两边为龙角骨。
诗曰:骨不耸今且不露,又要圆清兼秀气。
骨为阳兮肉为阴,阴不多今阳不附。
若得阴阳骨肉均,少年不贵终身富。
骨耸者天。
骨露者无立。
骨软弱者,寿而不乐。
骨横者凶。
骨轻者贫贱。
骨俗者愚浊。
骨寒者穷薄。
骨圆者有福。
骨孤者无亲。
又云:木骨瘦而青黑色,两头粗大,主多穷厄。
水骨两头尖,富贵不可言。
火骨两头粗,无德贱如奴。
士骨大而皮粗厚,子多而又富。
肉骨坚硬,寿而不乐,或有旋生头角骨者,则享晚年福禄,或旋生颐额者,则晚年至富也。
诗曰:贵人骨节细圆长,骨上无筋肉又香。
君骨与臣相应辅,不愁无位食天仓。
骨粗岂得丰衣食,部位应无且莫求。
龙虎不须相克陷,筋缠骨上贱堪忧。
二、相肉肉所以生血而藏骨,其象犹土生万物而成万物者也。
丰不欲有余,瘦不欲不足。
有余则阴胜于阳。
不足则阳胜于阴。
阴阳相胜,谓一偏之相淘为阴骨为阳,阴有余神则生血,阳有余神则生气肉以坚而实直而耸,肉不欲在骨之内,为阴不足,骨不欲生肉之外,为阳有余也。
故曰人肥则气短,马肥则气喘,是以肉不欲多,骨不欲少也。
暴肥气喘。
速死之期。
肉不欲横,横则性刚而暴。
肉不欲缓,缓则性懦而怕。
人肥不欲乱纹路,路漏者近死之兆。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与教育学》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单选题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论的是_____。
A : 杜威B : 卢梭C : 赫尔巴特D : 夸美纽斯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重要教育家的思想的了解。
【参考答案】C【名师点睛】关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需要我们了解: (1) 1806 年出版了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2) 认为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3) 提出了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保堂中心;⑷以“统觉”思想为基础,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论 5 (5) 强调教学的教育性。
2、填空题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其代表作为____。
参考答案: 《民本主义与教育》3、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 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对其子女进行体操和军事训练B : 雅典教育只重视读、写、算方面的教育C : 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和“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D : 在欧洲封建社会里,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参考答案: A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CD 解析:雅典教育课程内容:智育、德育、美育。
4、单选题近代实验科学鼻祖_____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 : 培根B : 洛克C : 夸美纽斯D : 康德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5、单选题以下哪种教育形态下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_____A : 原始社会教育B : 古代社会教育C : 近代社会教育D : 现代社会教育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这两个时期的教育中,罾没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是与生产劳动相鹏的。
6、单选题近代教育史上,哪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_____A : 夸美纽斯B : 杜威C : 裴斯泰洛齐D : 赫尔巴特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漳州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悲剧一直被称作苦情戏,是一种具有某种悲剧色彩的苦戏和哀曲。
中国戏曲悲剧的冲突是评判的冲突,它主要是描绘、展开作品中的恶毁善、奸害忠、邪压正、丑贬美的苦情历程,表现审美主体对剧中的善恶、忠奸、正邪、美丑进行伦理批判,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
因此,中国戏曲悲剧冲突注重的是追求情节的曲折和任务的理想色彩。
关汉卿的《窦娥冤》中,通过窦娥为代表的善被以张驴儿、楚州太守梼杌等人的恶所毁的悲剧经历,颂扬了“六月雪”般的“感天动地之善”。
结局在悲剧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正因为中国悲剧的“大团圆”结尾与西方悲剧的“一悲到底”的不同,以至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无悲剧。
窦娥注定冤死,但在临刑前还是发出三个誓愿,抗争到底。
按西方悲剧理论,到这里戏剧就该结束,似乎这样寓意深刻,值得观众去回味和思索。
但是在中国观众看来,含冤的死者必将显灵显圣,这种信念是从“人命关天关地”出发的,三桩誓愿的应验符合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
西方悲剧不会出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团圆结局。
亚里士多德说:“悲剧的结局不应由逆境转入顺境,而应相反,由顺境转入逆境。
”斯宾格也说:“悲剧以欢乐开始,以悲剧结局。
”这些论述都证明了西方悲剧结局的特点。
西方悲剧“一悲到底”的结局与西方文化有紧密的关系,西方文化是一种原罪文化,人类终生的奋斗是为着赎罪,目的是死后回到上帝的怀抱。
人类的现世生活充满罪恶与苦难,惟有死才是解脱。
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在悲剧中即表现为“哀而不伤”。
《窦娥冤》第三折窦娥被斩,关汉卿又加了一个“平冤昭雪”,通过窦天章之手惩恶扬善,再如《赵氏孤儿》的孤儿复仇、《琵琶记》的玉烛调和、《需峰塔》的雷峰佛缘等也都是团圆结局,这已经成为中国戏曲中普遍的审美现象渗透在我们的民族心理中。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观察下列出土在同一时代的青铜器,可以推断()A.各地文明独立发展体现多元性特征B.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有文化的交流C.商周时期各地区之间交流十分频繁D.中原文明经丝绸之路传到巴蜀地区【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的图片,可知四川三星堆、湖南炭河里遗址和河南殷墟的青铜器具有相似之处,说明南北方存在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料强调共同之处,而多元性强调不同,排除A项;“十分频繁”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丝绸之路汉代才开通,排除D项。
故选B项。
2.西周将贵族集团移民至各地建国,每一分支进族人数有限,力量不足以镇服地方,王室支持以及表现此支持的政治礼仪,是他们建立统治权的业要支柱。
由此形成的文化网络,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成为各国交往的规范以及彼此认同的媒介。
据此可知,分封制()A.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力B.加剧了地方的独立倾向C.增强了民族文化向心力D.密切了贵族的血缘联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虽然分封制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动荡,但是分封制使得中原文化随着受封的人员来到了封地,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强化了地方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C项正确;分封制设立之初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排除A项;分封制设立之初强化了西周和地方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之间的血缘联系日渐薄弱,排除D项。
故选C项。
3.对于战争的看法,孟子提出“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墨子认为“春则废民耕稼数艺,秋则废民获敛”。
由此可知两者()A.对战争持反对的态度B.维护百姓的根本利益C.具有一定的民本思想D.继承和发展仁的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并结合所学可知,孟子认为是否吞并燕国取决于燕国人民是否高兴。
根据材料“春则废民耕稼数艺,秋则废民获敛”,并结合所学可知,墨子认为军队不可以在春天和秋天出征,春天会荒废百姓的耕作种植,秋天会荒废百姓的收获。
2023年全国统考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及其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教育学史上出现过主要采用类比进行论证的教育著作,其中代表作是()A.洛克《工作学校计划》B.拉伊的《实验教育学》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解析】D。
2.根据谢弗勒的分类,下列三个定义依序分别属于()(1)有人在自己的论著中将“教学相长”界定为教师的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2)在日常语言中,“灌输”通常是指不容学生质疑的单项传递。
(3)"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地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A.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B.描述性定义-规定性定义-纲领性定义C.规定性定义-纲领性定义-描述性定义D.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解析】D。
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十九大以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取得上述成绩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坚持了()A.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B.学校特色发展的指导思想C.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D.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解析】A。
4.幼儿问:“霸王龙到底有多大?”爸爸并没有直接告诉儿子相关数据,而是跟他说:“霸王龙蹲下来不仅占满我的整个院子,站起来可以高过我们二楼的窗户。
不过你放心,霸王龙钻不进来,因为它的头比我们的窗户还要大。
“爸爸的描述所蕴含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是()A.不平衡性B.顺序性C.关键性D.阶段性【解析】D。
5.斯宾塞主张,教育旨在使人掌握自我保全、谋生、养育子女、维持社会和政治关系的知识,从事闲暇活动的知识,为人的完满生活做准备。
这种教育目的的取向是()A.社会本位B.政治本位C.文化本位D.个人本位【解析】A。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27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10分)阅读绝不是附庸风雅的事,它是我们生活的A (必须必需)。
看着湖上垂柳摇yè 、红莲绽放,让人想起林徽因的“那轻,那娉婷……你是人间的四月天”;A读着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西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带给人莫名的xiá 想;读着B 。
阅读也许不能给你带来好运,但是它能让你遇见更美好。
不管生活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只要我们能朝着目标,心无旁骛,恪守时间,拥有一颗淡然的心,宽宥自己,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更好地把握人生,把握幸福……(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拼音。
(3分)摇yè娉婷xiá 想(2)为A处选出恰当的词语。
(2分)阅读绝不是附庸风雅的事,它是我们生活的。
(必须必需)(3)文中划线句有一处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2分)修改意见:。
(4)请模仿A句,在B处续写一个句子。
(3分)读着。
2.请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8分)古代文人往往在诗文中道出人间百态。
文中有美景,欧阳修寥寥数语,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呈现了琅琊山早晚的景色变化。
诗中有诗人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徜徉月下,杜甫感慨“(2),月是故乡明”,那千里之外的月亮映照着分离的感伤与思念;温庭筠亦以“(3),凫雁满回塘”抒发其无法抑止的思乡愁绪。
刘长卿一生两遭贬谪,经过长沙贾谊故居,抒发了“(4),万古惟留楚客悲”的悲哀共鸣。
李白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挫折,但并未因此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长风破浪会有时,(5)”一直激励后人砥砺前行。
诗中也蕴含着生活哲理,刘禹锡被贬官多年,心中仍存有美好念想,“(6),病树前头万木春”;苏轼在中秋夜欢饮达旦,依旧深谙“(7),(8),此事古难全”的道理。
3.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是诗歌“活动探究”单元,班级将开展以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中国古代相学十大名著算命看相古已有之,古代也有很多集大成的相学大师留下的相书,是历代相士所学习的相术教科书。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相学十大名著,希望大家喜欢!十大名著之一、《太清神鉴》中国四大相书之一,明代刘伯温编整。
太清神鉴为明朝年间广为人知的一部相书,后为历代宫廷密藏。
皇帝禁令不可外传,是各色相人高士梦寐以求的相学宝典。
皇上钦点,断人贵贱,也以此书原理作为重要佐证。
鉴从手纹、面相、骨骼等方面都加以详细分析。
还有其它相书所没有涉及到的如:姿态、眼神、气血、语气、音调、卧姿和脚步的急缓等内容。
《太清神鉴》是《四库全书·子部》所收录的四部相术学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相术学之集大成之作。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此书虽为假托之作,但书中内容多属宋代以前相书中的论述,因此对此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太清神鉴》全书共六卷,专论相法,纲目分明,结构清晰。
先总论,后分论,每篇又详分若干条目。
作者重视阴阳赋形,天地造化,五行生克之理。
相法则重骨法、气色、精神。
书中有论有歌,便于理解掌握,在我国相术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可为研究相术学思想提供参考。
为便于现代读者阅读,《图解太清神鉴》对原著进行了一定的加工处理,以供读者更好地批判研究: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太清神鉴》为底本,对其进行了精心的点校,还对古籍原文进行了白话释意,加入了简练的小标题,使其结构更加合理有序。
此外,对书中一些重要的理论方法和难以理解的文字,运用数百个插图和示意图表,进行了生动易懂的图解分析,使读者能够在畅快的阅读中了解相术学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之泉。
十大名著之二、《月波洞中记》中国四大相书之一,吴张仲远撰,是体系最为完整的相术天书。
《月波洞中记》二卷,案《月波洞中记》见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者一卷。
称老君记于太白山月波洞,凡九篇。
晁公武《读书志》亦载此书一卷,序称唐任逍遥得之于太白山月波洞石壁上,凡九篇相形术也,与《艺文略》所记并合。
江苏省南京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两千多年来,孔丘一直被世人尊称为孔子,这已是妇孺皆知的常识。
但是,孔丘为什么会被尊称为孔子呢?学者大概有两种见解。
第一种以大名鼎鼎的《论语正义》为代表,认为“子”本指男子,而孔丘是男性,所以就被尊称为孔子。
“子”的本意指婴儿,婴儿有男有女,“子”未必一定就指男子,所以“男子称子说”不可能成立。
第二种是近现代大多数学者的意见。
孔丘因道德崇高,学问伟大,所以其弟子后学都尊称他为孔子,久而久之,成为了后人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
这种意见恐怕也难成立:其一,春秋时代道德崇高,学问伟大者,远不止孔丘一人,例如孔子入室弟子颜回,虽然道德学问都非常了不起,却不能尊称为“颜子”。
根据传世文献,战国时代才尊称颜回为“颜子”,而这是违反春秋礼制的,说明战国时代周礼已荡然无存。
其二,春秋时代华夏大国的一些普通的公卿,例如鲁国的公卿“三桓”,也被尊称为“某子”,但他们并没有什么崇高的道德、伟大的学问。
所以,孔丘被尊称为孔子,“男子说”和“道德学问说”,都难自圆其说。
“子”在西周时代是对部分诸侯的贬称。
据春秋传世文献,大体上,华夏大国诸侯称“公”也称“侯”;诸侯称霸者则称“伯”;华夏小国诸侯和蛮夷戎狄诸侯,则笼统称“子”或称“男”,其中“男”爵的地位似乎更低。
蛮夷戎狄诸侯,则无论大小一律称“子”。
春秋初期出现了新情况,以文明之国、强大之国自居的华夏大国,将自己的公卿视作华夏小国之君和蛮夷戎狄之君,有提高华夏大国诸侯政治地位的意思。
尊称华夏大国公卿为“子”的最早例子是《左传·隐公四年》中卫国君子尊称该国公卿石碏为“石子”,因为石碏选择国家大义。
后来,这就成为惯例。
只要是华夏大国的公卿,不管道德学问如何,对国家有无功劳,都可以被尊称为“某子”。
孔丘虽是商汤苗裔微子之后,但早已家道中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