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8200软件使用手册Rev1.03
- 格式:pdf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78
STS8200 编程手册(Rev 1.06)目录STS8200 (I)编程手册 (I)(Rev 1.06) (I)1.用户程序运行流程及函数说明 (1)1.1.运行流程 (1)erInit() (2)erExit() (2)1.4.OnSot() (2)1.5.HardWareCfg () (2)1.6.SetupFailSite() (2)1.7.InitBeforeTestFlow() (2)1.8.InitAfterTestFlow() (3)1.9.BinOutDut() (3)1.10.OnNewLot() (3)1.11.OnWaferEnd() (3)1.12.StsGetOperatorID() (3)1.13.StsGetWaferID() (4)1.14.StsGetLotID() (4)1.15.StsGetSiteStatus() (4)1.16.StsGetDieCorXY() (5)1.17.StsGetBinDutTotalCount() (5)1.18.StsGetCurrentDutSwBin() (6)1.19.StsGetCurrentDutHwBin() (6)1.20.STSSetModuleToSite() (7)1.21.STSInitVI() (9)1.22.StsEableDVICal () (10)1.23.StsEableOVICal () (10)1.24.StsEablePVICal () (10)2.CParam (12)2.1.CParam() (12)2.2.SetDispName() (12)2.3.SetSymbol() (12)2.4.SetMinLimit () (13)2.5.SetMaxLimit () (13)2.6.GetMinLimit () (14)2.7.GetMaxLimit () (14)2.8.SetAllUnit () (14)2.9.SetUnitName () (15)2.10.SetTestResult () (15)2.11.SetResultRemark () (16)2.12.GetSitesCount () (16)2.13.GetSubUnitsCount () (16)2.14.GetDispFormat () (17)2.15.GetDescription () (17)2.16.GetTestResult () (18)2.17.GetResultRemark () (18)2.18.GetConditionsCnt () (19)2.19.GetConditionDispName () (19)2.20.GetConditionSymbol () (20)2.21.GetConditionShowKind () (21)2.22.GetConditionInputKind () (21)2.23.GetConditionDispValue () (22)2.24.GetConditionDispUnit () (23)2.25.GetTestConditionValue () (23)2.26.GetConditionSelectValue () (24)2.27.GetConditionCurSelDouble () (25)2.29.GetConditionSelectUnit () (26)2.30.GetConditionUnitSelOrder () (27)2.31.GetConditionDispTip () (28)3.DVI400 (29)3.1.DVI400() (29)3.2.ACEnable () (29)3.3.ACDisable () (29)3.4.Set () (30)3.5.SetClamp () (31)3.6.MeasureVI () (32)3.7.GetMeasResult () (33)3.8.SetRiseTime() (34)4.PVI10A (35)4.1.PVI10A() (35)4.2.ACEnable () (35)4.3.ACDisable () (35)4.4.Set () (36)4.5.SetClamp () (37)4.6.MeasureVI () (38)4.7.GetMeasResult () (39)4.8.SetRiseTime() (40)5.OVI40 (41)5.1.OVI40() (41)5.2.ACEnable () (41)5.3.ACDisable () (42)5.4.Set () (42)5.5.SetClamp () (43)5.6.MeasureVI () (44)6.FVI10A (47)6.1.FVI10A() (47)6.2.Set () (47)6.3.SetClamp () (49)6.4.MeasureVI () (50)6.5.GetMeasResult () (51)6.6.SetOutputMode () (52)6.7.PowerSupply () (52)7.CBIT128 (53)7.1.CBIT128() (53)7.2.Init() (53)7.3.Close() (53)7.4.SetCBITOff() (54)7.5.SetCBITOn() (55)7.6.SetCBIT() (55)7.7.SetOn() (56)7.8.GetBYTEStatus () (57)8.QTMU_PLUS (59)8.1.QTMU_PLUS() (59)8.2.Init() (59)8.3.Connect() (60)8.4.Disconnect() (60)8.5.SetInSource() (60)8.6.SetStartInput() (61)8.7.SetStopInput() (61)8.8.SetStartTrigger() (62)8.9.SetStopTrigger() (63)8.10.SelectArm() (63)8.12.Measure() (65)8.13.MeasureFreq() (66)8.14.MeasureDutyCycle() (68)8.15.SetSinglePulseMeas() (69)8.16.SinglePulseMeas() (70)8.17.SetScan() (71)8.18.ScanEnable() (72)8.19.ScanDisable() (72)8.20.ScanRead() (72)8.21.SinglePlsMeas() (73)8.22.MeasFreq() (75)8.23.MeasDC() (76)8.24.Meas() (77)8.25.ScanRd() (78)8.26.GetMeasureResult() (79)8.27.GetScanMeasureResult() (79)8.28.ChannelSetup() (80)8.29.QTMU_PLUS 编程范例 (81)9.ACSM_PLUS (86)9.1.ACSM_PLUS() (86)9.2.Init() (86)9.3.InitACM() (87)9.4.InitACS() (87)9.5.DisableACM() (87)9.6.EnableACS() (88)9.7.DisableACS() (88)9.8.ACSDutConnect() (88)9.9.ACSDutDisConnect() (88)9.11.ACSBusDisConnect() (89)9.12.ACSConfig() (89)9.13.ACSSineConfig() (91)9.14.ACSTriangleConfig() (92)9.15.ACSSquareConfig() (93)9.16.ACSBusSineConfig() (94)9.17.ACMLMeaDutDC() (95)9.18.ACMLMeaDutAC() (96)9.19.ACMLMeaDutData() (97)9.20.ACMLMeaDutMAC() (99)9.21.ACMLMeaDutTHD() (100)9.22.ACMLMeasDutAll() (103)9.23.ACMHMeaDutDC() (106)9.24.ACMHMeaDutAC() (107)9.25.ACMHMeaDutData() (109)9.26.ACMHMeasDutAll() (111)9.27.ACMLMeaBusDC() (113)9.28.ACMLMeaBusAC() (114)9.29.ACMLMeaBusAll() (116)9.30.ACMHMeaBusDC() (118)9.31.ACMHMeaBusAC() (119)9.32.ACMHMeaBusAll() (121)9.33.ACMGetFFTResult() (122)9.34.ACMGetFFTDataBlackmanHarris() (123)9.35.ACMGetFFTResultBlackmanHarris() (124)9.36.ACSM_PLUS模块编程样例---运算放大器的增益带宽积 (126)9.37.ACSM_PLUS模块编程样例---三端集成稳压器的纹波抑制比 (126)10.DIO (128)10.2.Init () (129)10.3.Connect() (129)10.4.Close() (129)10.5.Disconnect() (130)10.6.Open() (130)10.7.SetVIH() (130)10.8.SetVIL() (131)10.9.SetVOH() (131)10.10.SetVOL() (131)10.11.SetClockFreq() (132)10.12.SetClockPeriod () (132)10.13.SetDelay() (133)10.14.SetWaveFormat() (133)10.15.LoadPattern(单行模式) (134)10.16.LoadPattern(文件模式) (135)10.17.LoadPattern(多行循环模式) (136)10.18.EndPattern() (136)10.19.RunPattern(非循环模式) (137)10.20.RunPattern(循环模式) (137)10.21.StopPattern() (138)10.22.ReadPattern() (138)10.23.SetSync() (138)10.24.UnsetSync() (139)10.25.GetFailCount() (139)10.26.GetFailData() (139)10.27.GetSerialPatternResult () (140)10.28.LoopSet () (142)10.29.单个模块的样例程序 (145)10.30.多模块同步工作样例程序 (146)11.TRM (150)11.1.CTrm( ) (150)11.2.Init( ) (150)11.3.Trim( ) (151)11.4.ConnectPower( ) (152)11.5.ConnectRelay( ) (153)12.系统函数 (154)12.1.delay_ms() (154)12.2.delay_us() (154)13.串行测试相关函数 (155)13.1.工位串行操作宏 (155)STS 8200编程手册REV1.06 1.用户程序运行流程及函数说明1.1.运行流程基本的运行流程如下,但成品测试和圆片测试的流程稍微有些不同,圆片测试的时候会增加OnWaferEnd函数。
STS8200编程手册(Rev 1.03)HuaFeng Test &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目录1.用户程序运行流程及函数说明 (1)1.1.运行流程 (1)erInit() (2)erExit() (2)1.4.OnSot() (2)1.5.HardWareCfg () (2)1.6.SetupFailSite() (2)1.7.InitBeforeTestFlow() (2)1.8.InitAfterTestFlow() (2)1.9.BinOutDut() (3)1.10.OnNewLot() (3)1.11.OnWaferEnd() (3)1.12.StsGetOperatorID() (3)1.13.StsGetWaferID() (3)1.14.StsGetLotID() (4)1.15.StsGetSiteStatus() (4)1.16.StsGetDieCorXY() (5)1.17.StsGetBinDutTotalCount() (5)1.18.StsGetCurrentDutSwBin() (6)1.19.StsGetCurrentDutHwBin() (6)1.20.StsSetModuleToSite () (6)1.21.StsEnableVI () (9)1.22.StsDisableVI () (9)1.23.StsConnectVI () (9)1.24.StsDisConnectVI () (9)1.25.StsInitVI () (9)1.26.StsEableDVICal () (10)1.27.StsEableOVICal () (10)1.28.StsEablePVICal () (10)2.CParam (11)2.1.CParam() (11)2.2.SetDispName() (11)2.3.SetSymbol() (11)2.4.SetMinLimit () (12)2.5.SetMaxLimit () (12)2.6.SetAllUnit () (13)2.7.SetUnitName () (13)2.8.SetTestResult () (13)2.9.SetResultRemark () (14)2.10.GetSitesCount () (15)2.11.GetSubUnitsCount () (15)2.12.GetDispFormat () (15)2.13.GetDescription () (15)2.14.GetTestResult () (16)2.15.GetResultRemark () (16)2.16.GetConditionsCnt () (17)2.17.GetConditionDispName () (18)2.18.GetConditionSymbol () (18)2.19.GetConditionInputKind () (20)2.20.GetConditionDispValue () (20)2.21.GetConditionDispUnit () (21)2.22.GetTestConditionValue () (22)2.23.GetConditionSelectValue () (23)2.24.GetConditionCurSelDouble () (23)2.25.GetConditionValueSelOrder () (24)2.26.GetConditionSelectUnit () (25)2.27.GetConditionUnitSelOrder () (25)2.28.GetConditionDispTip () (26)3.DVI400 (27)3.2.ACEnable () (27)3.3.ACDisable () (27)3.4.Set () (28)3.5.SetClamp () (29)3.6.MeasureVI () (30)3.7.GetMeasResult () (31)4.PVI10A (33)4.1.PVI10A() (33)4.2.ACEnable () (33)4.3.ACDisable () (33)4.4.Set () (34)4.5.SetClamp () (35)4.6.MeasureVI () (37)4.7.GetMeasResult () (37)5.OVI40 (39)5.1.OVI40() (39)5.2.ACEnable () (39)5.3.ACDisable () (40)5.4.Set () (40)5.5.SetClamp () (41)5.6.MeasureVI () (42)5.7.GetMeasResult () (43)6.CBIT128 (45)6.1.CBIT128() (45)6.2.Init() (45)6.3.SetCBITOff() (45)6.4.SetCBITOn() (46)6.5.SetCBIT() (46)7.QTMU_PLUS (50)7.1.QTMU_PLUS() (50)7.2.Init() (50)7.3.Connect() (51)7.4.Disconnect() (51)7.5.SetInSource() (51)7.6.SetStartInput() (52)7.7.SetStopInput() (52)7.8.SetStartTrigger() (53)7.9.SetStopTrigger() (54)7.10.SelectArm() (55)7.11.SetTimeOut() (56)7.12.Measure() (56)7.13.MeasureFreq() (58)7.14.MeasureDutyCycle() (59)7.15.SetSinglePulseMeas() (60)7.16.SinglePulseMeas() (61)7.17.SetScan() (62)7.18.ScanEnable() (63)7.19.ScanDisable() (64)7.20.ScanRead() (64)7.21.QTMU_PLUS 编程范例 (65)8.ACSM_PLUS (69)8.1.ACSM_PLUS() (69)8.2.Init() (69)8.3.InitACM() (70)8.4.InitACS() (70)8.5.DisableACM() (70)8.8.ACSDutConnect() (71)8.9.ACSDutDisConnect() (71)8.10.ACSBusConnect() (72)8.11.ACSBusDisConnect() (72)8.12.ACSConfig() (72)8.13.ACSSineConfig() (74)8.14.ACSTriangleConfig() (75)8.15.ACSSquareConfig() (76)8.16.ACSBusSineConfig() (77)8.17.ACMLMeaDutDC() (77)8.18.ACMLMeaDutAC() (79)8.19.ACMLMeaDutData() (80)8.20.ACMLMeaDutMAC() (82)8.21.ACMLMeaDutTHD() (83)8.22.ACMHMeaDutDC() (85)8.23.ACMHMeaDutAC() (86)8.24.ACMHMeaDutData() (88)8.25.ACMLMeaBusDC() (90)8.26.ACMLMeaBusAC() (91)8.27.ACMHMeaBusDC() (92)8.28.ACMHMeaBusAC() (94)8.29.ACSM_PLUS模块编程样例---运算放大器的增益带宽积 (95)8.30.ACSM_PLUS模块编程样例---三端集成稳压器的纹波抑制比 (96)9.DIO (98)9.1.DIO() (98)9.2.Init () (98)9.3.Connect(不带参数) (98)9.4.Connect(带参数) (99)9.7.SetVIH() (100)9.8.SetVIL() (100)9.9.SetVOH() (100)9.10.SetVOL() (101)9.11.SetClockFreq() (101)9.12.SetClockPeriod () (101)9.13.SetDelay() (102)9.14.SetWaveFormat() (102)9.15.LoadPattern(单行模式) (103)9.16.LoadPattern(文件模式) (104)9.17.LoadPattern(多行循环模式) (105)9.18.EndPattern() (105)9.19.RunPattern(非循环模式) (106)9.20.RunPattern(循环模式) (106)9.21.StopPattern() (107)9.22.ReadPattern() (107)9.23.SetSync() (107)9.24.UnsetSync() (108)9.25.GetFailCount() (108)9.26.GetFailData() (108)9.27.GetSerialPatternResult () (109)9.28.LoopSet () (111)9.29.单个模块的样例程序 (111)9.30.多模块同步工作样例程序 (113)10.系统函数 (116)10.1.delay_ms() (116)10.2.delay_us() (116)1.用户程序运行流程及函数说明1.1.运行流程基本的运行流程如下,但成品测试和圆片测试的流程稍微有些不同,圆片测试的时候会增加OnWaferEnd函数。
https:///cs/cn/zh/view/109763561C o p y r i g h t ãS i e m e n s A G C o p y r i g h t y e a r A l l r i g h t s r e s e r v e d目录1软起动器仿真工具(STS 软件)简介 ................................................................ 31.1什么是STS 软件 ................................................................................ 31.2如何下载STS 软件 ............................................................................ 31.2.1STS 软件Windows 下载..................................................................... 31.2.2手机App 下载 (32)STS 使用介绍 ................................................................................................... 42.1电脑版STS 软件应用指南:............................................................... 41.下载并安装此软件后,在软件里输入常规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电机以及负载类型: ................................................................... 42.2手机版STS 软件使用指南 . (10)C o p y r i g h t ãS i e m e n s A G C o p y r i g h t y e a r A l l r i g h t s r e s e r v e d 1软起动器仿真工具(STS 软件)简介1.1什么是STS 软件STS 软件全称“Simulation Tool for Soft Starters ”(软起动器仿真工具),是一款可以根据您的应用,简单快速的为您推荐合适的软起动器的工具。
第一章 STS8200测试系统基础培训1. STS8200系统概述1.1 测试器件类别STS8200测试机属于大模小数类器件测试系统,主要可用于测试运放/比较器、LDO、PWM、锂电池充电/保护、模拟开关、LED Driver、双卡双待、触摸屏、FM Tuner、Class AB/D、滤波器等电源管理类以及大模小数类产品。
1.2 测试指标最大电压:±1000V;最大电流:±10A,电压精度:±0.05%;电流精度:±0.1%1.3 工作模式STS8200支持PING-PONG(STATION A与STATION B)工作模式,实现方法如下:1)配置支持STATION A/B工作模式的STS8000软件。
2)配置2块CBIT128板,且拨码为00和01。
3)配置STATION A/B的电缆和测试盒。
即2套外电缆和2个测试盒。
4)配置2块Handler接口卡。
STS8200支持TWIN工作模式,实现方式如下:1)配置2块带表贴电阻背板总线卡(SM8001),且拨码均为00和00,上下插件箱各一块,2块总线接口卡(IF8001)。
2)配置2套外电缆和2个测试盒。
3)配置2套与电脑主机连接68芯的通信电缆。
4)配置2套与Handler连接62芯的通信电缆。
5)2套电脑主机。
2. STS8200单板介绍STS8200目前共有7种常规板卡,分别为DVI400(双路电压/电流源),PVI10(双路功率电压/电流源),OVI40(八路电压/电流源),CBIT128(用户卡控制单元),QTMU_PLUS(四通道时间测量单元),ACSM_PLUS (精密交流源表),DIO(数字通道模块)。
4款浮动源表FPVI10,FOVI100,HVI1K,QVM。
2.1 板卡精度DVI400 电缆:1根电缆对应 4 块 DVI400板8 路资源,测试盒标准配置2根电缆,共引入 16 路资源。
STS8200硬件手册新版要点STS8200 硬件手册(Rev 1.01)目录1STS8200系统概述 (3)1.1STS8200系统规格 (3)1.2STS8200系统工作环境 (5)1.3STS8200系统电性能指标 (5)1.4STS8200系统构成 (6)1.4.1PC机 (8)1.4.2总线接口卡 (8)1.4.3机械手接口卡 (9)1.4.4探针台接口卡(选配) (18)1.4.5测试主机 (18)1.4.6标准测试盒 (22)2STS8200插件箱模块 (29)2.1双路电压电流源DVI400 (29)2.1.1技术指标 (29)2.1.2原理框图 (30)2.1.3应用指南 (30)2.2双路功率电压电流源PVI10 (32)2.2.1技术指标 (32)2.2.2原理框图 (33)2.2.3应用指南 (34)2.3八路电压电流源OVI40 (37)2.3.1技术指标 (37)2.3.2理框图 (38)2.3.3应用指南 (38)2.4双通道浮动电压电流源模块FPVI10 (41)2.4.1技术指标 (41)2.4.2原理框图 (42)2.4.3应用指南 (43)2.5八通道浮动电压电流源模块FOVI100 (52) 2.5.1技术指标 (52)2.5.2原理框图 (53)2.5.3应用指南 (54)2.6四通道全浮动差分电压表模块QVM (62) 2.6.1技术指标 (62)2.6.2原理框图 (64)2.6.3应用指南 (65)2.71000V浮动电压电流源HVI1K (70)2.7.1技术指标 (70)2.7.2原理框图 (71)2.7.3应用指南 (71)2.8用户板控制模块CBIT128 (74)2.8.1技术指标 (74)2.8.2原理框图 (74)2.8.3应用指南 (75)2.9精密交流源表模块ACSM_PLUS (79) 2.9.1技术指标 (79)2.9.2原理框图 (81)2.9.3应用指南 (81)2.10四通道时间测量模块QTMU_PLUS (85) 2.10.1技术指标 (85)2.10.2原理框图 (86)2.10.3应用指南 (86)2.11数字通道模块DIO (94)1.1.1技术指标 (94)2.11.1原理框图 (95)1.1.2应用指南 (96)2.1232路TRMMING板TRM (100)2.12.1技术指标 (100)2.12.2原理框图 (101)2.12.3应用指南 (101)附录A机械手/探针台接口卡信号定义 (105)附录B用户DUT卡插座定义 (106)1STS8200系统概述STS8200是为满足大模小数类芯片测试需求而设计的测试系统,系统以先进、合理的设计,优良的精度和稳定性,灵活的配置,强大的扩充能力为客户创造了其它同类系统难以达到的高性价比。
目录之公保含烟创作ESDPS 用户手册前言感谢您购置并使用睿智测绘科技开发的《工程丈量数据处置系统》软件产物.这里贡献给您的《工程丈量数据处置系统》是睿智测绘科技系列软件的一个升级产物,它是在中文WINDOWS系统下,用Visual C++6.0开发而成的工程丈量数据处置软件,该软件采用先进的面向对象编程办法,包括工程丈量范畴的12个方面,50余个模块,可在Windows95\98\2000\NT\XP\2003下运行,用户界面形象直观,软件功用强年夜、把持简便、适合测绘生产、教学及科研等各行使用.手册中的字体约定尖括号括住的斜体字(如:<示例>)暗示是菜单名或对话框中控件名;黑体字(如:示例)暗示要引起注意的内容;引号括住的字(如:“示例”)暗示是窗体名;加粗字(如:示例)暗示参考章节;加灰色布景(如:示例)暗示功用描述名;加下画线字(如:示例)暗示容易失足却又不能失足的内容.技术效劳您可以通过下述的任何一种方式享受睿智软件快捷的技术效劳电子邮件:zljqf@第一章 ESDPS软件系统概述1-1ESDPS的组成1)路途测设:路途平曲线、竖曲线、超高、加宽计算及图形报表处置.2)路途辅佐设计:单交点平曲线、切基线平曲线、复曲线、S型曲线、凸型曲线、卵形曲线.3)曲线放样:直线、竖曲线、圆曲线、虚交点平曲线、三点圆平曲线、综合曲线、S型曲线、卵形曲线、复曲线、组合线型、控制桩放样.4)公路设计:路基超高及加宽计算、路基横断面设计、公路纵断面设计、路基土石方计算、横净距计算.5)导线平差: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不定向导线6)水准平差:闭合水准、附合水准、支水准7)交会计算:前方交会、侧方交会、前方交会、边长前方交会、边角前方交会.8)坐标换算:高斯正算、高斯反算、换带计算、坐标转换.9)分幅图号:经纬度到图号、平面坐标到图号.10)面积计算:多边形面积计算.11)丈量工具箱:坐标正算、坐标反算、放样数据计算.12)等高线及土方:等高线绘制.1-2ESDPS的特点一、把持简便、快捷:各项功用把持都十分直观,易于上手.界面美观、设计合理,利于用户把持.二、强年夜图形、报表输出功用:本软件有自己的一套报表、图形输出系统,不单可以直接在顺序内输出美观的报表、图形也可以把数据输出外部应用顺序,软件支持报表输出格式为WORD、EXCEL、TXT、HTML,支持的图形输出给市为ATUOCAD(dwg)、bmp等.数据输入、显示、打印均采用标准的表格形式.三、强年夜的测绘数据处置功用本支持50余种功用的测绘数据处置,具有计算准确、计算精度初等优点.特别在路途测方面,软件更是具有高精度计算线路三维坐标的特点,软件采用先进的数学模型,以往坐标计算公式只取展开式的二、三项,在目前以曲线为主的平面设计中常常遇到年夜转角的盘旋线,近似公式难免会呈现不容无视的误差.而新的数学模型使盘旋线等精度年夜年夜提高,最多可取到展开式的80项,使盘旋线坐标计算误差趋近于0.软件可以处置路途测设中的任意曲线设计及坐标计算.本系统普遍引用与市政、测绘、路途设计等系统.四、自动记忆:本软件在封闭前对以后把持的工程类型、参数设置等都具有自动记载功用,下次调用本功用时,直接调用上次的参数,关于页面规划的改动也具有记忆功用,您只要拖动分隔条,设计出适合您自己特性的页面规划,在以后每次启动该功用时,都按所设置的页面方式停止显示,除非你再次停止设置.1-3ESDPS的运行环境1)软件环境要求把持系统:●简体中文、英文Windows98/2000/ME/XP/2003●Microsoft Word 2000或更高版本(非需要,数据输出时用到)●Microsoft Excel 2000或更高版本(非需要,数据输出时用到)●AutoCad(非需要,图形输出时用到)2)硬件环境要求最低配置●CPU:奔驰200Mhz以上●内存:32MB●显示卡:标准VGA 256色显示模式以上●硬盘:典型装置30MB●驱动器:8倍速CD-ROM以上●其它设备:声卡(非必备)建议配置:●CPU:奔驰500MHz或更高●内存:128MB以上●显示卡:SVGA 16位色以上显示模式●其它设备同“最低配置”1-4ESDPS的装置《工程丈量数据处置系统》的装置方便、复杂、快捷,根本把持如下:1、进入Windows 系统后,将《工程丈量数据处置系统》装置光盘放入光驱,运行Setup.exe;2、装置顺序开端运行,呈现《工程丈量数据处置系统》的装置向导窗口;3、装置向导准备完毕,会呈现装置初始界面;4、系统的缺省装置目录为“C:\Program Files\睿智测绘科技\esdps”,用户可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修改途径;5、确定要装置《工程丈量数据处置系统》以后,延续单击“下一步”按钮持续装置,装置整套顺序需要等待几分钟;6、装置完毕以后户弹出装置完毕确认窗口,单击『完成』按钮确认并封闭窗口.1-5启动软件装置完《工程丈量数据处置系统》以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启动:●击【开端】菜单栏选择《工程丈量数据处置系统》顺序组,然后从中选择单工程丈量数据处置系统,选项即可启动软件,如图:●装置顺序以后,系统自动在桌面上生成《工程丈量数据处置系统》的图标,点击此图标启动软件.1-6卸载软件办法一:《工程丈量数据处置系统》自己提供了卸载功用,应用它您可以方便地删除《工程丈量数据处置系统》的所有文件、顺序组或快捷方式.详细步伐是,依次单击【开端】/【顺序】/【睿智测绘科技】的顺序组,然后单击【卸载ESDPS】选项;单击【卸载ESDPS】选项以后会弹出设置卸载顺序界面;等设置装置顺序向导准备完毕,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询问您是否确实要删除《工程丈量数据处置系统》,如图:如果您选择“否”可以中断卸载,如果选择“是”,系统会弹出卸载界面,这个时候依照屏幕提示把持即可以平安、疾速地删除《工程丈量数据处置系统》;最后弹出卸载确认窗口.办法二:当然,您也可以在Windows系统的控制面板中“添加/删除顺序”选中“ESDPS”,然后点击“添加/删除”按钮,就可以完全卸载了.第二章整体介绍2-1启动ESDPS启动方式有三种◆直接在桌面上双击ESDPS图标.◆点击“开端\顺序\睿智测绘科技\ESDPS”.◆点击“”.2-2主界面ESDPS的任务环境由菜单栏、工具栏、项目任务区窗口、属性窗口、数据收支窗口、报表输出窗口、图形输出窗口等组成.如下图所示图2-1ESDPS主界面2-3工具条尽管菜单命令可以完成各种把持,其相应的快捷键也可以提高把持的效率,然则菜单命令的把持相对繁琐,快捷键有需要用户加以记忆,所以,有时候用起来还略嫌方便.而工具栏是一种图形化的把持界面,具有直观和快捷的特点,熟练掌握工具栏的使用后,任务效率将年夜有提高.图2-2 工具条新建:创立一个新项目,创立的项目类型决议于项目任务区选定的工程类型.翻开:翻开一个已有的工程文件.保管:保管以后工程文件.打印:打印以后文件内容.打印预览:预览以后报表内容或图形内容.打印:拔出一行:在以后选定行前拔出一新行.删除以后行:删除以后选定行.系统参数配置:配置系统参数计算:开端数据处置全屏:全屏幕显示以后窗口区域.查询点位信息、捕捉开关:鼠标在图形绘制的坐标点上点取获取点位信息.缩小:缩小图形.缩小:缩小图形.窗口缩小:鼠标点取区域缩小.全图显示:在图形显示窗口中全图显示所绘制图形.移动:移动图形把持.刷新:刷新以后图形.转到第一页:转到报表的第一页.上一页:报表上一页.下一页:报表下一页.转到最后一页:转到报表的最后一页.图上量距:鼠标在图形上量算间隔,支持捕捉开关.图上量面积:鼠标在图形上量算面积,支持捕捉开关.图上量方位角:鼠标在图形上量算方位角,支持捕捉开关.图上量角度:鼠标在图形上量算夹角,支持捕捉开关.2-4菜单项菜单栏包括了软件中简直所有的命令,它为用户提供了文挡把持、数据计算、窗口把持、报表把持、数据输出等一系列的功用.图2-3菜单◆文件菜单文件菜单的命令主要用来对文件停止把持,如新建、翻开、打印等.新建:创立一个新项目,创立的项目类型决议于项目任务区选定的工程类型.翻开:翻开一个已有的工程文件.保管:保管以后工程文件.另存为:将以后工程文件已新文件名保管.打印:打印以后文件内容.打印预览:预览以后报表内容或图形内容.打印设置:设置打印参数.◆编纂菜单本顺序的编纂菜单主要提供应数据输入表格的把持编纂.拔出一行:在以后选定行前拔出一新行.删除以后行:删除以后选定行.剪切:表格单位格内容剪切.复制:表格单位格内容复制.粘贴:表格单位格内容粘贴.◆反省菜单反省菜单的命令用来改动窗口和工具栏的显示方式,激活各个显示窗口等.工具栏:显示并激活工具栏状态:显示并激活状态栏工程类型:显示并激活任务区窗口属性:显示并激活属性窗口数据输入:显示并激活数据输入窗口报表显示:显示并激活报表显示窗口图形显示:显示并激活图形显示窗口◆数据处置菜单开端计算:开端停止数据处置,把处置后的后果以报表或图形方式显示在数据窗口区.系统设置:配置系统的一些参数如报表、工程属性等.◆查询放样菜单提供路途坐标、桩号查询以及路途三维模型的树立.坐标查询:通过坐标点查询桩号.桩号查询:通过桩号查询坐标点.路途透视图:树立路途的三维模型◆等高线菜单展绘高程点:读取dat格式的展点文件,并展绘在顺序主窗口的图形显示区.dat文件格式为:点名,编码,X坐标,Y坐标,Z坐标树立DTM:在展高程点处置完毕后,就可以树立DTM(三角网数字高程模型)删除单个三角形:如果树立的三角网有些三角形不契合要求则可以删除.选择此命令后,在树立的三角网中用鼠标点取需要删除的三角形,鼠标落入点必需在三角形内,且删除的三角形要在三角网边缘.绘制等高线:在DTM树立效果后,停止此项把持.执行此命令,顺序自动停止等高线的追踪,拟合,最终绘制在图形输出窗口中.绘制等深线:同等高线,只是绘制的线型分歧,等深线是以虚线的形式暗示.等高线注记:选择此命令,用鼠标在等高线上标注高程.删除等高线注记:删除所有等高线标柱.查询指定点高程:选择此命令,系统弹出一对话框,在坐标值栏输入查询点坐标或是用鼠标在图形上点取坐标点.绘横断面图:选择此命令,在图形显示窗口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拉出一条剖线,顺序弹出如下对话框,绘制出横断面图◆报表菜单报表输出到word:把计算后果数据以表格形式传送到OFFICE的WORD文档中,使用该命令请确认您的系统装置了WORD97以上的版本.当该命令被启动后顺序将自动启动WORD顺序,并把计算后果传送到WORD,用户可在WORD顺序中随意编纂计算后果.报表输出到文本文件:把计算后果数据一报表方式输出到本文文件,并保管.◆图形菜单图形输出到位图文件:顺序所绘制的一切图形都可以保管为位图文件(bmp格式).图形输出到CAD文件:顺序所绘制的一切图形都可以输出到CAD 的dwg文件格式.◆工具菜单单位换算:单位换算的一个小工具.公式计算:表达式的计算,支持常常使用数学函数及变量.全站通讯:衔接全站仪,并读取内存数据.◆帮助菜单提供详细在线帮助,以及软件注册升级等.2-5工程类型栏通过工程类型窗口选择您需要计算的工程类型,本软件分普通丈量和路途测设,普通丈量提供工程丈量的常常使用根本计算,如图2-5.路途测设提供路途路途全线三维坐标计算以及平面设计图和纵断面图的绘制.如图2-6.图2-4普通丈量,图2-5路途测设2-6根本设置栏根本设置栏提供功用模块的根本参数输入、计算器以及顺序的其它设置.注意:在根本设置窗口录入数据后请按回车键确认.图2-6根本设置栏第三章路途辅佐设计本顺序适用于路途平曲线的单交点平曲线、切基线平曲线、复曲线、S型曲线、凸型曲线、卵型曲线的设计.3-1单交点平曲线如图3-1所示,只设一个JD的平曲线称单交点平曲线.平曲线由前紧张曲线LS1、中间圆曲线LY、后紧张曲线LS2、构成.当LS1= LS2 =LS,即前后紧张曲线等长时,称对称根本型平曲线,否则称非对称型平曲线.确定圆曲线半径和紧张曲线长是平曲线设计的主要任务.思索地形、地物、设计标准及线形协调要求,半径R和紧张曲线长LS值依据分歧情况可辨别由外距E、切线长T及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支距t0、y0求得.图3-1单交点平曲线本软件的单交点平曲线设计提供由外距控制、切线长控制、支距停止曲线设计.切换到软件的路途辅佐设计模块,选择单交点平曲线,启动设计对话框如图3-2,顺序提供两种方式:先拟定紧张曲线长和满足线形协调要求.图3-2 单交点平曲线设计界面外距控制算例某公路曲线偏角实测为30°47′28″,为担保曲线内侧一楼房不裁撤,需控制曲线外距不年夜于8m.按预先选定紧张曲线长40和满足线形协调要求两种情况,顺序计算后果如下:图3-3 满足线形协调顺序输出后果图3-4 先定紧张曲线长顺序输出后果切线长控制算例某曲线偏角为26°30′27″,由于交点链距较短,为担保与前一平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需控制其切线长不年夜于97.79m.按预先选定LS 值和满足线形协调要求两种情况,顺序输出后果如下:图3-5 满足线形协调顺序输出后果图3-6 先拟定紧张曲线长顺序输出后果切线长控制算例某改建公路为应用一座旧涵,应使所设计曲线从旧涵址通过.实测该涵中心的支距t0为20.35m,y0为7.58m,曲线偏角为31°02′24″,试按预先选定LS值和满足线形协调要求两种情况求算曲线半径及紧张曲线长.顺序运行后输出后果如下:图3-7满足线形协调顺序输出后果图3-8 先拟定紧张曲线长顺序输出后果3-2切基线平曲线当路途交点因地形、地物等障碍影响在实地无法钉设时,可选择两个辅佐交点JD a、JD b,设置一条基线边,来替代一个交点敷设曲线,称为双交点平曲线.若所定半径使平曲线恰好与基线边相切,即构成图3-9所示的切基线平曲线.图3-9 切基线平曲线切换到软件的路途辅佐设计模块,选择切基线平曲线,启动设计对话框如图3-10,顺序提供两种方式:先拟定紧张曲线长和满足线形协调要求.图3-10 切基线平曲线设计界面在相应的编纂框内录入数据,选择计算方式,按计算按钮即可.计算效果在“输出后果”栏显示,如果需要输出到外部文件,请按“输出”按纽,直接输出到文本文件.算例某平曲线欲布设成切基线形式,实测JD a偏角20°58′06″,JD b 偏角18°59′40″,基线边长104.32m.试按预先选定LS=60m和满足协调两种情况求算平曲线半径R及紧张曲线长LS.顺序运行后输出后果如下:图3-11 满足线形协调顺序输出后果图3-12 先拟定紧张曲线长顺序输出后果3-3复曲线切基线平曲线可视作前后两个非对称根本型平曲线首尾衔接而成,当两个非对称平曲线半径不相等时,即构成图3-13所示的复曲线.测设时一般由设计人员先拟定约束控制较严一端的圆曲线半径RA,求算另一端圆曲线半径RB.图 3-13切换到软件的路途辅佐设计模块,选择复曲线,启动设计对话框如图3-14.软件提供前圆曲线半径可否调整选项,如果前圆半径可调整请在<前圆半径可调整>选项按钮打上勾.计算前请输入相应的已知数据,按<计算>按钮.图3-14 复曲线设计界面算例某复曲线实测JD a偏角22°37′20″,JD b偏角27°20′50″,基线边长189.16m,已确定两端紧张曲线长辨别为LS1=55m、LS2=80m,并先拟定RA=250.试按RA不成调整和容许调整两种情况求算RB值.图3-15 先定半径不成调整结图3-16先定半径可调整后果3-4S型曲线如图3-17,两个反向平曲线间无中间直线段,在HZ(ZH)处首位相衔接,这种布设线形式称S型曲线,S型曲线设计一般是先拟定控制较严的一个平曲线半径,然后依据中间直线段长度为零的条件求算另一半曲线半径.图3-17 S型曲线切换到软件的路途辅佐设计模块,选择S型曲线.软件提供前圆曲线半径可否调整选项,如果前圆半径可调整请在<前圆半径可调整>选项按钮打上勾.计算前请输入相应的已知数据,按<计算>按钮.计算后果输出可直接输出到文本文件.3-5凸曲线如图2-18,当单交点对称根本型平曲线中间圆曲线长度为零,即平曲线仅由前后紧张曲线构成时,称凸曲线.设计凸曲线一般以切线长T和外距E为控制条件反算出相应的平曲线半径R、紧张曲线长LS 两个元素.图3-18 凸型曲线3-6卵型曲线在复曲线设计中,当两圆曲线半径值相差较年夜时,标准要求在两圆曲线间拔出一段中间紧张曲线以使曲率突变,从而构成如图3-19的卵型曲线.卵型曲线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预先拟定两端紧张曲线长及一个平曲线半径后,求另一个平曲线半径及中间紧张曲线长LF.当求出LF值太年夜以致两端圆曲线容纳不下时,还要调整交点位置,计算出调整值,以失掉适宜的LF值.图3-19 卵型曲线第四章曲线放样可计算线路根本型以及一些特殊曲线的逐桩坐标以及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的放样元素,控制桩的放样.本模块除组合线型放样外的所有功用均支持批量计算,可在数据录入窗口录入多条数据,用户可选定需要计算的数据停止计算.当一行数据被选定时,会有此标志显示.为了增加数据输入行的长度便于输入,将设站情况及一些根本参数设于软件左下角根本设置窗口,请注意设置.以下是曲线放样局部的根本设置窗口内的参数说明.左边距:平曲线左边桩距中桩间隔由边距:平曲线右边桩距中桩间隔加桩:加桩号,以米为单位录入,如有多个加桩以“,”分隔.边桩位置:暗示所要计算的边桩和中桩的连线与中桩处法线的夹角.由法线顺转则为正值,逆转为负值,其设置范围为-90°~+90°°.不输默认为0.递增方式:整桩号和整桩距供选择.起算桩号:计算逐桩坐标起始桩号,以米为单位录入,不输系统默认从曲线起点开端计算起点坐标:组合线放样起点坐标起点切线方位角:组合线放样起点方位点间距:相邻两桩号间间隔置镜坐标、后视坐标:当需要用极坐标法放样时候录入图4-1 根本设置窗口4-1直线放样一、直线放样功用及适用范围本功用适用于任意直线路段的坐标计算, 支持任意加桩、任意角度边桩计算、坐标查询、桩号查询、路途透视图以及直线与直线求交.二、数据输入办法切换到软件的曲线放样模块,选择直线放样,在软件的右视图<数据输入>窗口录入数据.输入起点桩号、坐标,终点坐标坐标,输入放样桩距.如图4-2图4-2直线数据录入编纂表格时,有如下技巧:a)表格内个单位满足WINDOWS习惯,即可采用CTRL+C停止拷贝,CTRL+X停止剪切,CTRL+V停止粘贴.年夜年夜放慢了录入速度.b)如果停止表格行把持,可用工具条按钮[拔出一行]或[删除一样]停止拔出或删除一行.c)当一行有数据时,顺序自动在表格的行尾增加一行.三、数据效果输出已知数据录入完毕后,选择数据处置菜单,选择开端计算停止数据处置,也可选择工具条上的计算按钮.顺序计算完毕后生成输出报表并自动切换到报表输出页面供用户反省后果.如果需要打印输入可在报表输出页面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打印.在右视图选择图形显示可反省输出图形.图4-3 直线放样坐标输出报表4-2竖曲线放样在线路纵坡变化处,为了行车的平稳和视距的要求,在竖直面内应以曲线衔接,这种曲线称为竖曲线.竖曲线有凸形和凹形两种.竖曲线一般采用圆曲线,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相邻坡度差很小,而选用的竖曲线半径年夜,因此即使用二次抛物线等其它曲线,所失掉的后果也与圆曲线相同.本顺序采用圆曲线方式,可计算凸形和凹形两种情况.一、竖曲线放样功用及适用范围本功用适用于竖曲线(凸形和凹形)高程计算.二、数据输入办法切换到软件的曲线放样模块,选择竖曲线放样,在软件的右视图<数据输入>窗口录入数据.输入竖曲线半径、坡度i1、坡度i2、变坡点桩号、变坡点高程、点间距,如图4-4.图4-4 竖曲线数据输入注:当i 1> i 2凸曲线,当i 1< i 2凹曲线三、竖曲线放样算例设竖曲线半径R=3000m,相邻坡段的坡度i 1=3.1%,i 2=-1.1%,变坡点的里程桩号为k16+770,其高程为396.67.如果曲线上每隔10m 设置一桩,试计算竖曲线上各桩点的高程.由于两坡道的坡度均为正值,且i 1>i 2故为凸型曲线.顺序计算输出后果如下:图4-5 竖曲线计算效果4-3圆曲线放样圆曲线是指具有一定半径的圆弧线,是路途转弯最常常使用的曲线形式.圆曲线的测设分两步停止:先测设曲线的主点,即曲线的起点、中点和终点;然后在主点之间停止加密.按规则桩距测设曲线的其它各点,成为曲线的详细测设.一、圆曲线放样功用及适用范围本功用适用于任意圆线路段的坐标计算, 支持任意加桩、任意角度边桩计算、坐标查询,桩号查询、路途透视图以及直线与圆曲线求交.二、数据输入办法切换到软件的曲线放样模块,选择圆曲线放样,在软件的右视图<数据输入>窗口录入数据.输入曲线半径、转向角、交点桩号、点间距、交点坐标、ZY点方位角,如图4-6.注意:1、转向角右偏为正,左偏为负,如"34.5632"暗示右偏,"-34.5632"暗示左偏2、“角度”的输入格式以度分秒格式暗示,如"12.3456"暗示12度34分56秒,计算后果中的角度也是同样.3、“里程”的输入格式以米为单位的间隔,如:"1123.32",计算后果中里程是以"公里+米"格式暗示,如:"K11+23.32".4、曲线点名称除了特征点(详见下面的说明)外,其余按流水号排列.5、特征点注释:JD 交点ZY 直圆QZ 曲中YZ 圆直ZH 直缓 HY 缓圆 YH 圆缓 HZ 缓直 JZ 加桩.图4-6 圆曲线数据输入三、圆曲线放样算例已知交点的里程为K3+182.76,测得转角为25°48′,圆曲线半径300m,曲线左右边距都为5m,求曲线测设元素即每隔10m设置一桩的中、边桩坐标.录入已知数据,左右边距在左下角<根本参数>栏内录入相应的数据,如果需要放线角度和放线间隔则需要录入置镜点和后视点坐标,否则顺序不给予计算放线角度和放线间隔.图4-7和和图4-8辨别为此例计算后果输出报表和图形.图4-7 圆曲线坐标计算效果表图4-8 圆曲线坐标计算图形输出。
浮动源编程手册Rev1.09目录目录 (2)1.AWG (4)1.1.STSAWGCreateSineData() (4)1.2.STSAWGCreateTriangleData() (5)1.3.STSAWGCreateSquareData() (6)1.4.STSAWGCreateRampData() (8)1.5.STSEnableAWG () (9)1.6.STSEnableMeas () (9)1.7.StsAWGRun () (10)1.8.STSAWGRunTriggerStop() (12)2.FOVI100 (16)2.1.FOVI() (16)2.2.Set () (16)2.3.SetClamp () (18)2.4.MeasureVI () (19)2.5.GetMeasResult () (20)2.6.Pulse () (21)2.7.AwgLoader () (23)2.8.AwgSelect () (25)2.9.AwgRun () (26)2.10.AwgStop () (28)2.11.AwgClear () (29)2.12.SetMeasVTrig () (31)2.13.SetMeasITrig () (32)2.14.编程范例 (33)3.FPVI10 (39)3.1.FPVI10() (39)3.2.Set () (39)3.3.SetClamp () (41)3.4.MeasureVI () (42)3.5.GetMeasResult () (43)3.6.Pulse () (44)3.7.AwgLoader () (45)3.8.AwgSelect () (47)3.9.AwgRun () (49)3.10.AwgStop () (50)3.11.AwgClear () (51)3.12.SetMeasVTrig () (53)3.13.SetMeasITrig () (55)3.14.编程范例 (56)4.HVI1K (63)4.1.HVI1K() (63)4.2.Set () (63)4.3.SetClamp () (64)4.4.MeasureVI () (65)4.5.GetMeasResult () (66)4.6.SetOutputMode () (67)4.7.SetRiseTime() (67)4.8.编程范例 (68)1.AWG1.1.STSAWGCreateSineData()STSAWGCreateSineData(double *awgData,UINT dataNumber, double waveCycles, double Vpp, double DCOffset, double phase);ParametersawgDataDouble型指针,存储AWG波形数据的首地址。
STS 8200软件使用手册 (Rev 1.03)目录1 STS8200软件使用的模块 (3)2 控制台 (4)2.1 功能概述 (4)2.2 程序启动 (4)2.3 用户管理 (5)2.4 其它功能 (8)3 主界面 (10)3.1 功能概述 (10)3.2 程序启动 (10)3.3 装入测试程序 (10)3.4 执行测试 (11)3.5 数据显示 (11)3.6 实时数据统计 (12)3.7 测试选项 (13)3.8 输入lot信息 (17)3.9 其它测试中的功能 (19)4 PGSEditor使用说明 (22)4.1 界面介绍 (22)4.2 菜单功能介绍 (23)4.2.1 “File”菜单 (23)4.2.2 “Edit”菜单 (24)4.2.3 “View”菜单 (24)4.2.4 “Setting”菜单 (24)4.2.5 “Operations”菜单 (25)4.3 各模块使用说明 (26)4.3.1 “Function Editor”说明 (26)4.3.2 “Param Editor”说明 (27)4.3.3 “Condition Editor”说明 (28)4.3.4 “Load Function”说明 (29)4.3.5 “测试函数定义区”其他功能介绍 (30)4.3.6 设置工位数 (31)4.3.7 分档设置 (31)4.3.8 数据有效性检查 (34)4.3.9 根据函数定义生成VC工程 (34)4.3.10 打印相应设置 (35)4.3.11 与TESTUI的交互 (36)4.3.12 从模板生成一个新项目 (37)4.3.13 从模板生成一个新PGS文件 (38)5 校准程序的使用 (40)5.1 硬件连接与设置 (40)5.1.1 校准硬件连接说明 (40)5.1.2 校准软件设置说明 (40)5.2 校准 (43)5.3 打印与存盘 (48)5.4 校准中断与动态查看校准数据 (48)5.5 校准数据查找 (48)6数据分析与处理 (50)6.1 存盘文件的格式与内容说明 (50)6.2 运行数据分析软件 (51)6.3 打开数据存盘文件 (52)6.4 查看信息 (53)6.4.1 记录浏览工具条说明 (53)6.4.2 显示所有信息 (53)6.4.3 显示合格信息 (54)6.4.4 显示失效信息 (54)6.4.5 显示某个Site信息 (54)6.5 统计与图形分析 (55)6.5.1 统计分析 (55)6.5.2 图形分析 (55)6.6 数据打印 (58)6.6.1 打印数据表格 (58)6.7 数据输出 (59)6.8 MAPPING绘图输出 (64)7 系统信息收集与处理 (66)7.1 系统信息收集与处理模块的启动 (66)7.2 系统信息的说明 (66)7.2.1 系统信息的分类 (66)7.2.2 系统信息的内容说明 (67)7.3 系统信息窗口的显示操作 (67)7.3.1 总在最上层功能 (67)7.3.2 自动追踪最新收到的系统信息 (68)7.3.3 系统信息的显示选择 (68)7.3.4 特殊信息的显示选择 (69)7.4 系统信息的输出与保存 (70)7.4.1 系统信息的保存 (70)7.4.2 系统信息的截屏保存 (70)7.4.3 系统信息的Htm保存 (71)7.4.4 系统信息的Csv保存 (71)7.4.5 系统信息的打印输出 (72)7.4.6 系统信息的清除 (72)7.4.7 系统信息的读取 (72)7.5 模块程序的退出 (73)8 EQC(Inline QA)使用说明 (75)8.1 定义 (75)8.2 设置方法及技巧 (75)1STS8200软件使用的模块STS8200软件的操作界面主要由以下程序及模块组成:control.exe――系统控制中心Testui.exe――测试操作界面PGSEdit.dll――程序编辑工具datalog.dll――数据保存模块check.dll――自检模块dataAnalyse.exe――数据转换,分析及处理STSCAL.exe――校准工具此外还有一些与以上模块相关的库、配置文件及系统的硬件模块驱动程序,这些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软件。
2控制台2.1 功能概述控制台是系统的控制中心,它负责用户的登录、用户的管理、测试操作界面的调入、各station对测试机请求的调度与分配以及自检和校准等相关工具的调用。
控制台主界面如图 2-1所示。
使用软件系统首先需要启动控制台,即control.exe。
图 2-1 控制台主界面2.2 程序启动因为测试机是精密复杂的电子设备,必须要对使用人员加以控制,启动control.exe后,首先需要用户登录,只有授权的用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与密码才可以使用系统。
图 2-2登录界面登录成功后,系统会自动调入TestUI.exe的测试操作界面,并且自动最小化在右下角的托盘。
图 2-3托盘图标此时可以双击小图标调出control.exe控制面板,或是右键点击图标使用菜单来操作。
图 2-4右键弹出菜单2.3 用户管理点击User Manager按钮或选择相应右键菜单,会调出用户管理模块,如图 2-5所示。
图 2-5用户列表在此可以添加新用户,删除用户,改变已有用户的密码及权限的设置。
a.新加用户点击New,会弹出用户定义窗,如图 2-6所示。
图 2-6用户密码与缺省权限在此窗口中输入新用户的用户名与密码,并且为用户指定一个权限类别,用户的权限就会以此类别的缺省设置来设置,此时也可以点击Authority Detail来进行详细的权限指派。
在用户定义列表中点击Authority Detail,会弹出权限分配窗口,如图 2-7所示。
图 2-7用户权限设定左栏是支持权限分配的模块,点击每个模块,在右栏中会显示出可以定义使用权限的功能列表,选中则表示此用户可以使用此功能,不勾选则表示此用户不能使用。
右栏中各个选项的详细含义分别在第二、三、四章有讲解。
说明:在未指定用户名而点击authority detail时,则根据当前类别来指定此类别的缺省权限。
Admin用户拥有所有的权限而无须指定。
b.编辑用户在用户列表中选择一个用户并点击edit按钮,可以重新定义用户的密码与权限。
c.删除用户在用户列表中选择一个用户并点击delete,会在提示下删除某个已定义用户。
说明:admin用户不能删除,只能修改密码。
2.4 其它功能a. 调用check进行系统自检。
自检界面如图 2-8所示。
图 2-8自检界面点击Start按钮,即开始自检,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检的模块,自检完成之后的界面如图 2-9所示。
在SelfTest栏可以看到相关模块的自检结果,自检通过会显示“OK”,自检错误会显示“Fall”。
用户可以通过点击Open check result按钮查看相关模块的自检数据。
如果选中auto test when start-up选项,则每次启动控制台登录界面就会自检,如果否则不会开机自检。
图 2-9 自检完成界面b. 调用STSCAL.exe进行系统校准。
STSCAL.exe的使用方法请参考第五章“校准程序的使用”。
3主界面3.1 功能概述TESTUI.exe为测试操作的主界面,每个TESTUI.exe对应一个station。
功能主要是装入测试程序,运行测试程序,显示测试结果,进行分档统计,数据保存,同时集成了程序编辑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调用。
3.2 程序启动由control.exe的面板或右键菜单启动相应station的TESTUI.exe。
程序设置了由软件狗进行版权保护的功能,在启动时会检测是否有软件狗存在,如未插入授权的软件狗,会在标题栏给出提示(如图 3-1所示)并以demo 方式运行,在demo方式接handler/prober只能连续测试次数不超过100次,使用vhandler的模拟驱动没有限制。
图 3-1主菜单软件狗的安装使用补充说明:随软件提供的软件狗是并口型,安装时需要关闭计算机电源,装好后拧紧螺丝以防止松动。
在带电状态禁止插拔软件狗,否则会造成软件狗的损坏而导致系统不能正常使用。
3.3 装入测试程序点击按钮,从文件选择窗口中选择需要装入的测试程序(.PGS),点OK即可装入。
装入后界面显示如图 3-2所示。
按钮工具栏Site切换按钮参数信息显示区数据显示面板存盘标识区批次信息测试程序名适配器名操作员名图 3-2显示界面3.4 执行测试当程序装入成功后,可以点击进行单次的测试,或是点击进行自动测试(需正确连接handler或是prober并选择相应的驱动程序)。
一次测试完成后,测试结果会在数据显示面板上显示出来。
在自动测试进行中,点击可以中止自动测试过程。
3.5 数据显示每一次测试完成后,结果都会在数据面板上显示出来。
显示模式分为Dmode(详细模式)、mmode(多行模式)和binmode(分档显示模式),用户可以切换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观看测试数据。
其中Dmode方式显示的信息最为全面,是系统默认的显式模式。
由于8200是多site测试系统,界面上提供了多个数据显示面板以显示多个SITE的测试结果,数据显示面板默认状态为平铺方式排列,用户可以点击面板右上角的小按扭来切换成为单面板显示方式,以显示更多内容。
在单面板方式下,通过site切换按钮来切换当前需要显的面板。
3.6 实时数据统计用户可以点击工具栏的来显示测试的实时数据统计值。
窗口如图 3-3所示:图 3-3实时数据统计窗口Sum窗口显示所有site的测试数合计值,包含每个分档的统计值(分页显示software bin和hardware bin)。
3.7 测试选项STS8200软件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测试选项以满足用户在测试过程中的一切特殊需求。
测试选项对话框通过点击来打开。
(1) Test Control测试控制选项页,如图 3-4所示。
图 3-4测试控制选项Sites列表可以选择测试机可控的site,未选择的site的硬件会被屏蔽不进行测试,也没有数据显示。
Control框中各选项的含义:z Stop Test After Failed Parameter :参数失效停止测试z Enable Alarm Bin:报警档使能。
z Stop After Run:自动测试N次后停止z Stop After Continually Fail :连续失效N次后停止z Stop When Recent Yield Less Than:最近N只的良率小于a时停止。
(2) Save存盘选项页,如图 3-5所示。
图 3-5数据存盘选项各选项的含义:z Default Save Path:缺省存盘路径,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后面的按钮来重新定义缺省的路径z Save FileName:存盘文件名,用户自定义z Save All:存所有的z Save Previous:保存前N只的数据z Save data per :每隔N只保存一个数据z Auto Convert :存盘结束后自动转换格式(3)View显示选项页,如图 3-6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