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2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肺和呼吸〕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
2:了解呼吸让我们吸进空气中的氧气。
3:了解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4:能用肯定的方法测自己的肺活量。
5:了解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爱护呼吸器官。
6:本节课涉及的问题比拟复杂,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并借助直观、形象的模型来解释抽象、不易观察的事物,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理解、掌握必要的知识。
学情分析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认识呼吸,首先要认识呼吸器官,主要通过图片、模型等指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认识呼吸的意义是通过指导学生比拟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而肺则是呼吸的主要器官。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同平常的意义。
教材主要通过指导测量肺活量、制作戒烟小报,使学生懂得如何爱护呼吸器官。
教学目标1: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
2:了解呼吸让我们吸进空气中的氧气。
3:了解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4:能用肯定的方法测自己的肺活量。
5:了解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爱护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难点:精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一方面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屡次反复地测量自己的呼吸、心跳、脉搏次数,分析相关数据,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另一方面,通过认识呼吸器,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
同时,还要激发他们继续研究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说课稿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说课稿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肺和呼吸》一、说教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肺和呼吸》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认识人的呼吸器官以及知道肺的重要作用,会简单的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此外,《肺和呼吸》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空气、消化系统、对身体器官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通过课外书知道人需要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3、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大。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并且使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情感目标:1、认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
2、知道吸烟有害呼吸器官的健康,能逐步养成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行为习惯。
4、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难点: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5、教材处理及重难点突破对于教材我先从常见的呼吸现象入手,引出课题。
从问题入手,设计实验;对于简单的概念、名词放手让学生自学,最后总结学习所得,保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知道吸烟对人的危害,制作戒烟小报。
重点:通过演示试验呼出气体使燃烧的火柴熄灭,分组实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知道呼入呼出气体的不同,从而突出重点。
难点: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劲,肺活量大小是表明身体健康的一个指标。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肺和呼吸)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呼吸的过程及其作用。
2.掌握人类呼吸的知识。
3.能够正确使用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1.呼吸的过程及作用。
2.呼吸器官的组成及作用。
教学难点1.模拟呼吸的过程。
2.理解肺的组成及作用。
教学准备1.板书设计:人类的呼吸过程及器官。
2.实验器材:气球、吸管、水杯等。
3.实验药品:烧杯、热水、冷水、盐等。
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新课在学生熟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当我们跑步、打篮球、唱歌等时,我们感到什么?” “是什么部位在运动呢?”等情景,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动机,和思考的开始。
第二步:学习呼吸器官的组成1.板书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 鼻腔:滤过进入的空气并加温、加湿。
- 喉咙:过渡进入呼吸道。
- 气管:将空气输送给肺。
- 肺:吸入新鲜空气,将有害废气排出。
2.安排小组实验:利用气球、吸管、水杯,让学生自主实验,通过模拟呼吸的过程,掌握呼吸的基本原理。
学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对互相交流,锻炼了社会交往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实验中体验到自己动手探究的乐趣。
第三步:探究肺的组成及其作用1.拓展相关生词:肺泡、静脉、动脉等。
通过介绍肺泡的形态结构、静、动脉的应用等,让每个学生能够通过图解,掌握更多关于呼吸器官的相关知识。
2.安排专题实验:利用烧杯、热水、冷水、盐,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条件下,当我们呼吸时从肺部排出的气味。
并且,观察何种情况下气味更加明显。
让学生通过实验,深入了解肺的结构和自然排放废气的作用。
第四步:系统总结总结以上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情况,着重强调学过的呼吸器官的知识和实验内容,并激发他们对更深入学习的兴趣。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的板书设计、实验安排、引导学生思考等教学方式都比较成功。
在上课前,我充分准备了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安排适合学生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学过的基本概念,更好地掌握呼吸器官的知识。
苏教版科学五上《肺和呼吸》《肺和呼吸》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肺和呼吸》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向学生介绍人体的呼吸系统,重点讲解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的过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的基本原理,认识到保持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人体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呼吸原理方面,学生可能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肺和呼吸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呼吸的过程,学会观察和描述呼吸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呼吸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保持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身体健康。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肺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的过程。
2.难点:呼吸原理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呼吸原理。
2.利用多媒体展示肺的结构和呼吸过程,增强直观感受。
3.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呼吸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关注肺的结构和功能。
3.知识讲解:详细讲解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的过程。
4.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呼吸实验,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5.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探讨呼吸原理。
6.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持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肺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的过程肺泡气体交换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肺和呼吸教学目标1、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是让我们吸进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4、能用一定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5、知道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认识肺、器官、支器官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准确的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深呼吸一下。
师生共同深呼吸一次。
2、教师引导:我们刚才深呼吸了一次,吸进了很多的空气,大家知道这些吸进的空气要进入我们人体的哪些器官吗?3、出示人体轮廓图,请同学们在这幅人体轮廓图上画一画。
4、我们为什么需要不停的呼吸呢?大家来想一想。
全班交流讨论。
5、教师小结:人需要呼吸,是因为人体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一切营养物质转化为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东西,同时需要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及时排出体外,这就是生命赖以生存的新陈代谢活动。
二、研究呼出的气体1、由此看来,呼吸对我们人的生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用澄清的石灰水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引导学生仔细的看一看课本第49页的几幅插图,了解一下这个实验如何去做。
实验材料:塑料袋,石灰水。
实验的方法:先用一个塑料袋收集空气,然后在塑料袋中倒入石灰水,摇晃一下,观察它的变化。
再用另一个塑料袋收集我们呼出的气体,在里面倒入石灰水,再摇晃一下,观察变化。
比较两个方便袋里面石灰水的变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3、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适当的加以指导。
4、全班交流。
两袋石灰水发生了什么不一样的变化?5、教师总结:空气的那个袋子,石灰水是没有什么变化的,而我们呼吸呼出的气体中,倒入的石灰水,会变得浑浊,那是因为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会产生化学反应。
这说明呼吸时我们吸进的是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是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3. 理解正确的呼吸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肺的结构和功能。
2. 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3. 正确的呼吸方法。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新课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副肺部的图片或模型引入课程,激发学生对肺和呼吸的兴趣。
Step 2: 探究肺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肺的结构图纸或使用实物模型,了解肺的外观和内部结构。
然后让学生讨论肺的功能并记录下来。
Step 3: 讲解呼吸的过程和原理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指出空气通过鼻子或嘴巴进入我们的肺部,氧气进入血液,向全身器官提供氧气,同时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Step 4: 进行呼吸实验实施简单的呼吸实验,让学生明白呼吸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
可以让学生在呼吸袋中吹气然后观察变化。
Step 5: 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通过示范和练习,教导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
指出用鼻子吸气,慢慢吸气并充分利用肺部容量等。
Step 6: 小结与评价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并向学生提问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Step 7: 巩固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Step 8: 拓展活动为了扩展学生的学习,可以组织参观医院或者邀请医生来讲解相关知识。
Step 9: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Step 10: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教学设计,根据具体的情况和教学目标,可以适当修改和调整。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肺和呼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人体呼吸器官,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和呼出大量二氧化碳,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2、能运用学过的知识验证吸进气体和呼出气体的不同;3、意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吸烟有害健康,能逐步养成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演示:人体模型、课件。
分组:澄清石灰水、塑料袋或集气瓶(2个)、水槽、吸管、火柴、小木棒等。
教学过程:一、体验导入师:在上课之前我师:今天老师想了解一下,有哪些同学会游泳?请举手。
(学生纷纷举手)师:哦,大家都会游泳,同学们真了不起!学游泳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憋气,我们今天再来体验一下,好吗?们先来体验一个小游戏,好吗?生:好。
师:捂住鼻子和嘴,屏住呼吸,看谁憋的时间长。
(学生体验活动)师:能一直这样憋下去吗?在刚才的憋气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生:透不过气。
生:有点难受。
生:胸闷。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感觉,其实是和我们人体的一种活动有关,知道是什么吗?(呼吸)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体的呼吸。
板书:呼吸二、认识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师: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怎样才算呼吸一次?生:一呼一吸师:像老师一样,伸出双手,放在胸前,深呼吸一次。
有什么感觉?生:胸部鼓起来了,吸气是鼓起来,呼气时有瘪下去。
师:知道胸腔内帮助我们呼吸的器官叫什么吗?(肺)(板书:肺)师:你们认识肺是什么样的吗?谁来说说?师:出示人体模型,肺到底在胸部的什么位子,一以来看看。
并指着肺说:“这就是肺,自己在胸前指指,说说你看到的肺是什么样的,像什么?(肺有两叶)师:想想,除了肺,还有哪些器官也参与了人体的呼吸?小组讨论:人体呼吸器官还有哪些?为什么?它们的位置又在哪里呢?把讨论结果画一画。
(出示人体侧面轮廓图并提示:深呼吸一口气,自我感觉一下)小组交流:生:我们小组认为,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生:我们小组认为,空气首先从口腔到咽喉、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