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与课件:药用基础化学(上册)第二版 第13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 格式:pptx
- 大小:516.20 KB
- 文档页数:9
教学设计---氧化还原滴定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基于以上理念,并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教学内容及过程时间分配方法手段氧化还原平衡一、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得失的反应。
其中,氧化剂在反应中夺电子,还原剂失电子。
其反应方自由电极电位决定:电极电位高的物质的氧化态可氧化电极电位低的物质的还原态。
二、氧—还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K’:对氧—还反应,多可表示为:其中:O1—R1:物质1所对应的氧化态和还原态;O2—R2:物质2所对应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显然:φO2/R1>φO2/R2对物质1:其基本的电极反应(非反应中对应的实际变化)可表为:O1+n1e-R1,对物质2:其基本的电极反应(非反应中对应的实际变化)可表为:O2+n2e-R2,当所给体系处平衡时:Ci=[i ],其电极电位为:平衡时,因有φ1=φ2,由此可推得:此常数可通过()(即条件电动势)计算,,故称条件平衡常数——因考虑了反应体系各项条件的影响(如离子强度、酸度、络合剂、沉淀剂),故用K’处理氧—还平衡问题比用Φθ算出的K更准确,更符合实际——犹如络合反应中的K’MY。
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和酸碱的复分解反应和络合反应不同,氧—还反应并非通过离子间的相互吸引后重新组合,而是通过电子转移而实现,此转移往往受到各种干扰(如溶剂和各种中间体),故反应速度往往较慢,需通过控制条件增大速度,其方法有:1.增大反应物浓度:但决非增大被测物浓度,如:(被测物)增大酸度Cr2O72-+6I-+14H+2Cr3++3I2+7H2O2.升高浓度:促进各反应物分子运动,增加接触机会,通常没升温10℃,速度增大2~3倍(但有些反应不能随意升温,如I2参加的反应易造成I2的挥发,Sn2+、Fe2+易被空气中O2氧化)。
3.加催化剂:降低活化能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指示剂按变化原理不同,可分三种:1、氧化还原指示剂:本身具有氧化还原性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滴定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