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周期现象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国庆节公园、街道到处张灯结彩,彩旗招展。
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出示教材例1场景图)师:这是其中的一个美丽场景,我们一起看这个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盆花、彩灯、彩旗),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彩灯、彩旗、盆花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说一说排列的规律。
师: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二、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过渡语:你们观察得特细致,说得很好,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1、首先我们先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2、深度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等待2秒,出示要求)[生先猜一猜]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猜测就一定准确吗?还得验证?还得有理由?能把你的解决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吗?[出示要求。
]①提供充足时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决;②待绝大部分学生形成初步的理解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教师注意每个小组交流情况,发现不同的策略,协助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调整。
]3、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站在位置上口头说,教师适时展示、写算式、追问] [不打断]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随生适当板书:画图推想计算](1)画图的策略:○●○●○●○●○●○●○●○(○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2)列举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
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周期
厄尔尼诺(西班牙语:El Nino),又称圣婴现象,与另一现象南方涛动合称为ENSO。
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拉尼娜(La Nina)指的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通常发生在厄尔尼诺之后,但是不是每次都这样。
拉尼娜发生时,由于大气环流以及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明显增强,强劲的夏季风将大量暖湿空气带到内陆,使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增多。
拉尼娜造成的自然灾害损失往往要低于“厄尔尼诺”。
拉尼娜现象大约每3年~5年发生一次,但也有时间间隔达10年以上的。
拉尼娜多数是跟在厄尔尼诺(El Niño)之后出现.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
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episode)。
教案:简单的周期(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能够识别和描述周期现象。
2. 让学生掌握求一个周期的长度和周期的个数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 求一个周期的长度和周期的个数的方法。
3. 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求解周期长度: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求解周期长度的方法。
4. 求解周期个数: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求解周期个数的方法。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周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法:讲解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求解周期长度和个数的方法。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周期现象。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周期现象。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2. 多媒体课件:展示周期现象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小组合作材料:提供观察和描述周期现象的工具和材料。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周期现象。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简单的周期-苏教版一、导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周期。
2.能够简单的描述周期现象。
3.能够分辨出周期现象并简单的分类。
二、知识概念2.1 周期周期是指某一现象或物体在一定时间内重复出现或做某种变化的过程。
常见的周期现象有:1.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季、日出日落、月相变化、潮汐变化等。
2.生活中:水龙头的滴水、钟表的走时、电风扇的旋转等。
3.科学中:原子的振荡、行星的公转、电磁波等。
2.2 简单的周期简单的周期是指周期运动中物体的运动规律非常规则,整个周期中物体位置、速度、加速度变化都具有确定的数学表达式。
以运动员绕着田径场跑步为例,他的运动规律就是简单的周期:•绕完一圈后位置又回到了原点。
•运动员跑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它的变化规律也是确定的,可以用一个正弦曲线表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周期。
2.能够简单的描述周期现象。
3.能够分辨出周期现象并简单的分类。
3.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周期时,如何利用多种周期示例进行解释。
2.增强学生对周期概念及其应用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策略4.1 教学方法1.案例式学习:通过各种周期现象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和把握周期的概念和特征。
2.图表法:通过绘制图表来表示周期的特征和规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把握周期现象。
3.探究式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周期,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探究能力。
4.2 教学步骤1.讲解周期的概念和特征,通过案例让学生感受和把握周期的规律。
2.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描述周期现象和周期变化法则,分辨出周期的类型。
3.给学生布置周期观察作业,同时推荐一些周期类的视频或实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周期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能够简单描述周期现象。
2.能够分辨出周期现象,并简单的分类。
3.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感知和运用周期的特征和法则。
4.具有探究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案:《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年级:二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概念,并能找出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概念2. 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3. 应用周期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理解周期现象的概念2. 找出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教学难点:1. 理解周期现象的概念2. 找出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学生用书3. 教学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周期现象的概念,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二、探究1. 让学生观察周期现象的例子,引导学生找出排列规律。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找出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3. 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并给出正确答案。
三、应用1. 教师出示一些周期现象的图片或实例,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周期现象的概念和排列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五、作业1.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周期现象,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
2. 完成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周期现象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探究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周期现象的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探究环节在《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的教学过程中,探究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厄尔尼诺现象运行周期是多久(详细)厄尔尼诺现象运行周期是多久厄尔尼诺是一种周期性的自然现象,大约每隔7年出现一次。
科学家通过对全球气候的研究,认为厄尔尼诺不是一个孤立的自然现象,它是全球性气候异常的一个方面。
在正常年份,秘鲁西海岸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都受一股冷洋流控制,有一个范围很大的天然渔场。
一旦出现气候异常,东太平洋的冷洋流即被一股暖洋流所代替。
厄尔尼诺是热还是冷厄尔尼诺是指赤道太平洋的海水表面温度异常增温,这种局面通常会持续6至18个月的时间。
这种现象是太平洋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阶段,有时会导致全球气候的重大变化。
厄尔尼诺以其在现代气象领域的重要性而为人们熟知,但它的确切原因和起源仍然被广泛地研究和辩论。
厄尔尼诺也是熟知的气象现象之一,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自然灾害,例如干旱和洪水。
在太平洋中部,热带太平洋有时会使经度上的海水温度比较暖,而不是如预期那样凉爽。
这是由于存在一个名为厄尔尼诺南方涌流的热带太平洋振荡,它使太平洋中部的水流起伏不定。
厄尔尼诺南方涌流使原本向西流动的暖水创建了一个反向的海流系统,从而使太平洋表面水温升高。
这种变化的程度和规模可以巨大,最终被称为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对人们有好处吗暖冬能够让很多冬季作物延长生长期,获得更好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暖冬还可以确保能源消耗量的下降,因为全球能源消耗量与气温密切相关。
另外,暖冬还能让冬季交通更顺畅,减少对事故的风险。
与暖冬相反,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导致寒冬的出现。
厄尔尼诺会造成北极地区环流水平减弱和垂直增强的影响,形成大范围的南北起伏大的波动结构,从而导致大规模的寒潮。
总的来说,厄尔尼诺的出现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影响。
而厄尔尼诺对于人们是否有好处,取决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季节。
实际上,如果我们采取一些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就可以降低厄尔尼诺的影响,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和环境。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科学的方法来控制厄尔尼诺的出现或影响。
§1 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1课时)洋浦实验中学吴永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周期现象在现实中广泛存在;(2)感受周期现象对实际工作的意义;(3)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4)能熟练地判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周期;(5)能利用周期函数定义进行简单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单摆运动、时钟的圆周运动、潮汐、波浪、四季变化等,让学生感知周期现象;从数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就可以得到周期函数的定义;根据周期性的定义,再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周期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感受周期现象的存在,会判断是否为周期现象。
难点: 周期函数概念的理解,以及简单的应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
在大千世界有很多的现象,通过具体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感知周期现象的存在。
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周期性的定义,再应用于实践。
教学用具:实物、图片、投影仪四、教学思路【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海南岛非常幸福,可以经常看到大海,陶冶我们的情操。
众所周知,海水会发生潮汐现象,大约在每一昼夜的时间里,潮水会涨落两次,这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到的周期现象。
再比如,[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每经过一周就会重复,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
所以,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
(板书课题)【探究新知】1.我们已经知道,潮汐、钟表都是一种周期现象,请同学们观察钱塘江潮的图片(投影图片),注意波浪是怎样变化的?可见,波浪每隔一段时间会重复出现,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
请你举出生活中存在周期现象的例子。
(单摆运动、四季变化等)(板书:一、我们生活中的周期现象)2.那么我们怎样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周期现象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3——P4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如何理解“散点图”?②图1-1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③如何理解图1-1中的“H/m”和“t/h”?④对于周期函数的定义,你的理解是怎样?以上问题都由学生来回答,教师加以点拨并总结:周期函数定义的理解要掌握三个条件,即存在不为0的常数T;x必须是定义域内的任意值;f(x+T)=f(x)。
1.周期现象:相同间隔重复出现的现象
2.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角的分类: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4.象限角:象限角:在直角坐标系中,以x轴正半轴为始边旋转(无论逆时针还是顺时针旋转)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就叫做第几象限的角。
(落在坐标轴上的,不是象限角)
5.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法:角度值是β=k*360+α,k是整数弧度制是β=2kπ+α,k是整数
例1.在0°到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⑴-120°;⑵640 ;⑶-950°12'
例2.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
例3.已知α角是第三象限角,则2α,α/2各是第几象限角?
6.角度制:规定把周角的1/360作为1度的角,用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
弧度制:在单位圆中,长度为1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弧度角
①将角度化为弧度:
②将弧度化为角度:
例4. 将下列角度化成弧度或将弧度化为度。
⑴-130°;⑵640°;(3)5π/4
7.弧长公式:弧长等于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弧度数的绝对值与半径的乘积
例5:叙述并证明扇形的面积公式
8. 单位圆
9. 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定义
10. 特殊角的正余弦函数值
例6:tan600°的值是____________
例7:若sin θcos θ>0,则θ在第____________象限
11. 周期函数:自变量呈周期性变化的函数叫做周期函数
最小正周期:
例8.
若cos θ>0,sin2θ<0,则θ的终边在第____________象限 例9. 在(0,2π)上满足sinx >1/2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2. 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非常重要)
例10. 化简:
角度
函数
30 45 60 90 120 135 150 180 270 360 角a 的弧度 0 π/6 π/4 π/3 π/2 2π
/3
3π/4 5π/6 π 3π/2 2π sin 0 1/2 √2/2 √3/2 1 √3
/2
√2/2 1/2 0 -1 0 cos 1 √3/2 √2/2 1/2 0 -1/
2 -√2/
2 -√3/2 -1 0 1
练习: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