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考古新发现
- 格式:docx
- 大小:38.01 KB
- 文档页数:2
张献忠“宝藏”传奇新闻背景年底年初时分,关于张献忠“宝藏”的消息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一批权威考古专家聚集四川眉山市彭山区,宣布基本确定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为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张献忠“宝藏”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三百多年来,围绕它又发生了哪些故事?这里我们就为您一一道来。
关于“宝藏”的传奇,也许最能刺激人们心底某种原始的欲望,因此在全世界都大行其道。
中国的“宝藏”传奇,最有名的应该就算张献忠“宝藏”了。
这事儿后来被演绎得越来越神奇,甚至有人有鼻子有眼地宣称,这笔财富的价值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还有人演绎了这样的故事:张献忠的后人逃往海外,在印度洋上建立了国王岛、酋长国,几百年来一直没停止过寻宝行动……演绎归演绎。
真实的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张献忠确实有宝张献忠其人,大多数读者都很熟悉。
明朝末年,在延安府当捕快的张献忠参加了起义军,和李自成同属高迎祥领导。
后来,各股起义军中,只有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势力越来越大,李自成主要在北方黄河流域发展,张献忠则转头向南进攻长江流域。
1643年,张献忠攻下武昌,称大西王;1644年8月9日,张献忠攻破成都,8月16日登基成为大西皇帝,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
史料中,对于张献忠的评价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说他“嗜杀”,二是说他“掠财”。
应该说,这里有后来的统治者对“反贼”刻意抹黑的成分,但也不全是空穴来风。
据史料记载,张献忠攻下武昌后,将明朝的楚王塞进竹轿,抛入湖中溺死,自己则“尽取王宫中金银上百万,载车数百辆”。
还有人说,张献忠在四川,从各州郡的富商大贾处掠取的钱财,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拿到钱后还会杀人灭口。
同时,他还对抢掠所得财产进行严格的控制,立下规矩: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
如此一来,整个四川之财尽归张献忠一人。
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张建斌先生撰文记载了这样的说法:崇祯皇帝和张献忠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户”。
张献忠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富有——2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献忠真的有那么多金银珠宝吗?宝藏埋在哪儿导语:张献忠,人们讨论最多的除了其屠杀四川万万人以外,更多的是对于其国宝藏的猜测与探秘。
张献忠真的有那么多金银珠宝吗?这些宝贝被张献忠埋张献忠,人们讨论最多的除了其屠杀四川万万人以外,更多的是对于其国宝藏的猜测与探秘。
张献忠真的有那么多金银珠宝吗?这些宝贝被张献忠埋藏在金马河吗?张献忠于1630年参与农民起义,自号八大王。
他骁勇善战,很快就在农民军中出名了。
开始跟随王嘉胤,但是在其死后,张献忠便和李自成一起投靠了高迎祥。
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因小故开始分裂,张献忠率部攻长江流域,李自成攻黄河流域。
1644年,张献忠在四川成都建立大西政权。
两年后,张献忠死于流矢,而他所拥有的财富也在一夜之间不知去向,相传当时张献忠携带着自己所有的金银珠宝从成都南下,在四川彭山县江口镇老虎滩遭遇突袭,大量的金银珠宝也随着船队的沉没落入江中。
彭山江口镇一带自古就流传着“张献忠沉银”的故事,还有根据史料记载,张献忠兵败之地千船沉银,明清史研究学者认为,彭山江口镇很有可能是张献忠沉银之地。
但300多年过去了,张献忠的宝藏依旧是难解之谜。
2005年,彭山县城开建引水工程,一个施工队,在岷江“老虎滩”河床上用挖掘机开挖铺设管道,发现10枚银锭,银锭身上铸造时打上的“崇祯16年8月,纹银50两”字样清晰可见。
据彭山县文管部门初步鉴定,这批被挖掘出土的银锭为明代官银。
此次挖掘出土的银锭,无论从银锭本身还是其外包装,都与史料记载相吻合,从而有人相信张献忠300多年前在此沉银之说完全符合历史真实。
但随后,在2011年浙江温州金马河又传出发现大量的古钱币,一时之间网上有流传张献忠宝藏埋在金马河。
但是这些清朝乾隆和光绪生活常识分享。
明代藩王墓葬发现情况作者:张琴197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四川博物馆在四川成都凤凰山南麓发掘了明初蜀王世子朱悦熑墓,该墓由三个砖筑的纵列式筒拱券组成,全长33米。
墓内发现了五百余件各种类型的釉陶俑,有仪仗俑、武士俑、牵马俑、乐俑、侍俑、文官俑。
而这批俑现在陈列于我院的展厅中。
对如此众多的俑的随葬意义的探讨不能单纯的只研究俑,应该将俑放到墓葬中去,放到整个明代的历史背景中,同时结合其他地区明代藩王墓的情况进行研究。
然而到目前为止,考古学界对明代藩王墓葬的研究还比较少,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全国的明代藩王墓葬的发现情况,供有兴趣的同事参考,大家互相交流,一起来进行明代藩王墓葬的研究。
一、明代的分封制度洪武初年,明太祖感念宗族势力单薄,因此有意识扶植子侄,以期壮大羽翼,屏藩朝廷。
于是,他将他的26个儿子,除长子朱标立为皇太子、幼子朱楠夭折无封外,其余24子皆封亲王。
从而开启了明朝分封藩王的制度。
《明史&S226;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S226;诸王: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
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属兵部。
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
公侯大臣伏而拜竭,无敢钧礼。
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冕服视一品。
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
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为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
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其生也请名,其长也请婚,禄之终身,丧葬予费,亲亲之谊笃矣。
明朝自太祖到神宗总共有37位皇子开府京外,明朝在藩亲王前后共有266位。
这些亲王中除掉末代王、废王、南明颠沛诸王,又加上追封王和他们的世子、世孙墓,全国所有明代藩王墓大约有280座。
二、明藩王墓发现情况1、陕西省分封于陕西的王有:太祖次子秦愍王于陕西西安。
神宗五子瑞王于陕西汉中,被张献忠杀死于重庆。
解密西王赏功|张献忠沉银遗址打捞出的真相:从“稀世孤品”到一次出水200余枚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发掘区全景距今372年前的一天,张献忠率领十余万大军,将金银财宝装载于数千艘船上,仓皇顺流东下。
前明参将杨展闻讯,带兵迎战于彭山江口,纵火攻船,烧沉其舟,仿佛三国时期赤壁大战重现,张献忠部下多年所掠金玉珠宝及银鞘数千百,悉沉水底。
2017年,考古工作者对这一古战场遗址的部分区域进行了科学发掘,从而揭开了流传三百余年传说的神秘面纱。
本期推出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中国历史文物》编辑部资深编辑,历史学博士、副研究馆员霍宏伟的一篇文章:《四川彭山江口遗址出水西王赏功金银币探讨》从出水的金银币中推测当年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
▲江口遗址江底基岩冲刷槽2017年1至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四川眉州市彭山区江口镇附近的岷江河道进行局部围堰,抽干堰内江水后进行发掘。
出水遗物夹杂于砂卵石之间或分布于由砖红色粉砂岩构成的基岩冲刷槽内,有各类遗物共计 3 万余件。
其中,发现西王赏功金银币数量达到200余枚,令世人瞩目。
本文所说“西王赏功币”的概念,不是流通货币,不具有通货的性质。
就其狭义而言,性质为奖励军功的纪念章,是明代赏功内容与钱币形式相结合的产物,亦属于广义上的钱币范畴。
对于以往国内各大博物馆有关西王赏功币的收藏史、形制、性质及铸造时地等问题,笔者已做过较为系统的论述。
限于当时条件,使用资料均为传世品。
今以四川彭山江口遗址出水西王赏功考古发掘品为重点,围绕发掘品特点及其与传世品的比较、对西王赏功铜币传世品的反思、发掘品的学术价值等问题展开讨论,从而将会对西王赏功币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
▲西王赏功币出水现状之一▲西王赏功币出水现状之二▲西王赏功币出水现状之三西王赏功币学术史回顾纵观一百多年来的西王赏功币学术史,包括其发现、流传、收藏、研究的历史。
关于西王赏功币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发现者,相传为清代光绪末年的张扫巴,他在成都市上五洞桥一冷摊见到一枚西王赏功金币,以八十文购入,却将其熔化得金。
2020年4月29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第3期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完成,新发现的万余件文物再次吸引了世人目光,其中重达10斤的“蜀世子宝”金印文物价值极高。
至此,江口沉银遗址经过3次考古,已发掘文物5.2万余件。
看到这些堆积如山的宝物,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一个历史人物——张献忠。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是明末与李自成齐名的农民起义首领。
崇祯年间,他组织农民军克凤阳、焚皇陵、陷襄阳、破武昌,打了不少胜仗,为推翻腐朽的封建王朝作出了贡献。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张献忠率军进入四川,6月占领重庆,8月攻克成都,11月16日在成都称帝,取国号“大西”、年号“大顺”,自称“大西皇帝”。
1647年1月2日,张献忠引兵拒战清军,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军射杀,终年40岁。
张献忠从打进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到中箭身亡并致大西政权灭亡,前后不到3年时间,在大西皇帝的位置上仅坐了2年时间。
与李自成相比,他没好到哪儿去,两人的结局几乎如出一辙。
张献忠造反干得风生水起,一路势不可挡,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找到翻身机会,怎么到了四川就败得那么惨?张献忠的帝业为啥夭折得那么快?笔者结合多年研究,给大家作个解析。
民间的离奇传说对张献忠失败的原因,民间各种猜测很多,稀奇古怪的说法也不少,传得最邪乎的是张献忠的祖坟被人动了手脚。
传说明朝督师杨嗣昌围剿张献忠失败,导致襄阳王被农民军杀害。
杨嗣昌难辞其咎,不得不以自杀谢罪。
临死前,他给崇祯皇帝写了一道谢罪表,说:“臣不意献忠釜底游鱼,自成瓮中躄鳖,乃能突破天网,嚣张至是。
臣虽万死,亦无以谢陛下。
然窃思之:二贼之获邀天幸,屡败不死者,或其祖宗茔墓足以庇之。
愿下诏该管州县查毁,以助天讨。
”这段话的意思是,张献忠、李自成之所以侥幸逃过明朝大军围剿,多次被打败而不死,可能是祖坟埋得好,祖宗在冥冥之中保佑他们,请皇上下诏给所在州县查明2人的祖坟并将其捣毁。
这显然是一种下三滥手段,充满封建迷信色彩。
但此时的崇祯似乎对镇压农张献忠的帝业为何夭折刘励华梓潼县文昌庙里的张献忠塑像史料之窗SHILIAOZHICHUANG民起义已无计可施,竟然采纳了杨嗣昌的建议。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张献忠宝藏在水底10米处有30亿银元宝导语:“石龙对石虎,银子万万五。
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这首古老歌谣,被认定是破解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在成都流传了300多年。
1646“石龙对石虎,银子万万五。
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这首古老歌谣,被认定是破解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在成都流传了300多年。
1646年,张献忠身亡后,将劫来的金银财宝藏在成都附近某处,以石龙和石虎作为暗记。
张献忠身材魁梧,面色微黄,留着长胡子,人称“黄虎”。
1643年,攻下武昌后称帝。
次年,张献忠带兵入川,干了两件留下恶名的事,一是杀人,二是掠财。
清人《蜀龟鉴》记载,张献忠从富商大贾处掠取的钱财,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拿到钱后还会杀人灭口。
同时,他还对抢掠的财产进行控制,立下规矩: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
如此一来,整个四川之财尽归张献忠一人。
据史书记载,崇祯皇帝和他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户”。
他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炫耀自己的富有:2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瞠目结舌。
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了一下,按明末一两白银折合现在的300元人民币计算,在那个年代,他拥有相当于3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
1646年,张献忠被清军射死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
他的巨额财宝竟和他一同消逝。
据《明史》记载,张献忠在撤离成都前,让部下在锦江筑堤,抽干江水,挖出数三丈深的大坑,将财宝全数倾倒其中,再重新决堤放水,以此掩人耳目。
当地还有一个传说:张献忠兵败成都时,十几艘大船沿江顺流而下。
清军知道张献忠有大量金银要运走,于是将其拦截,当他们登上张献生活常识分享。
江底宝藏之谜——张献忠的大金印、大金锭等金银珠宝(高清)本文来源于网络▲欢迎大家进入【古玩那点事儿】视频号直播间,福利捡漏前言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共发现文物42000余件,文物种类丰富,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明清史研究领域的重大考古发现,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不仅破解了“江口沉银”的历史之谜,更是明代中晚期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最直接的展示。
此次共展出各类发掘文物500余件,包括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大西政权的金册、“西王赏功”金银币、铭刻“大西”国号和年号的银锭,还有属于明代地方藩王的金宝、金册和银册,以及大量武器、金银货币、首饰和日用器具等,第一次公开全面展示了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的考古成果。
视频来源:红星视频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明崇祯十六年(1643 年)印台长10.03厘米,宽10. 03厘米,高1. 6厘米,金印通高8.6厘米,重3195克,“5 .1彭山区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此金印是“5.1彭山区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的国家一级文物,发现时印钮与印台分离。
印面阳文九叠篆书“永昌大元帅印”印背右侧阴刻楷书印名,左侧阴刻楷书“癸未年仲冬吉日造”。
印背上装饰虎形钮。
有学者认为这是张献忠用印。
该印是江口古战场遗址发现的核心文物,对考证遗址年代和性质极为关键。
镶宝金簪首明(1368一1644年),长2.20厘米,宽2.70厘米,重8.43克。
2017年江口古战场遗址出水武冈州‘都水司正银”一百两银锭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 年)长14.2厘米,宽10. 06厘米,高7厘米,重3700克,“5 .1彭山区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此银锭是“5.1彭山区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的国家一级文物。
银锭内底錾刻铭文“征完万历二十七年分都水司正银壹百两正,万历二十七年四月口日武冈州知州应楠,史何添继,银匠王文青”都水司为明代工部所辖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司之一,掌管河渠航道、道路桥梁等事务,此银锭是都水司专项征银。
“永昌大元帅印”考摘要:2016年,江口沉银遗址文物盗挖案件破获后追缴回一件“永昌大元帅印”。
该印的虎钮及尺寸与明代和南明将军印类似,同时采用了明代官印的九叠篆文,当为明代至南明时期所制。
金印多见于明末农民起义政权中,但“元帅”为起义军最高领导者才能有的称号。
明末农民军领袖能和江口沉银遗址产生联系的只有张献忠一人,该印制作于1643年,正是大西军向南征战势力最盛之时,张献忠自封为“永昌大元帅”符合当时的形势,也表达了对政权“永昌”的期待。
关键词:江口沉银;永昌大元帅;虎钮;金印;张献忠2018年第3期(总第199期)四川文物Sichuan Cultural Relics NO.3.2018TOTAL 1992013年,江口沉银遗址发生重大的盗挖案件,部分文物流失;2016年该案破获后追缴回一件“永昌大元帅印”。
金印的发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些学者和历史爱好者在网络上也发表了看法,有学者指出该金印主人为张献忠,另外有学者认为金印属于李自成,亦有观点认为属于张献忠帐下孙可望、李定国等人。
笔者对该印章质地、形制、文字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此前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对金印主人、来源及相关历史背景进行考证。
“永昌大元帅印”的虎钮和印章在盗掘中分两次被发现,钮与印章背面四个足印正好印合,可证为同一件器物(封三∶1)。
该印用黄金制成,边长10.3、印台厚1.6、通高8.6厘米,重3.195千克。
印面用九叠篆文书“永昌大元帅印”6字,印的背面左右分别刻“永昌大元帅印”和“癸未年仲冬吉日造”(封三∶2、3;图一)。
印钮为一立虎,虎口大张,虎身前倾,虎尾向上卷曲,虎身阴刻线纹表现鬃毛和斑纹。
一金印时代江口沉银遗址目前已被确认为大顺二年(1646年)杨展与张献忠江口大战的战场遗址,文献中对这一历史事件多有记载,2017年以来的考古发掘也基本证明了遗址的性质。
江口沉银遗址发现的大量财物主要为张献忠历年征战中所获,特别是大西军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以后,陆续攻占湖北、湖南、江西以及广东、广西的北部,并于崇祯十七年入川在成都建立大西政(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图一“永昌大元帅印”拓片、钤本1.印背拓片2.印面钤本. All Rights Reserved.权,大量的财物当为张献忠在这个时间获得。
考古:研究张献忠宝藏因大学所学专业原因和工作原因。
本人从1994 年到2008 年,耗时14 年,业余时间研究和寻找张献忠宝藏。
研究途径是:张献忠在1646 年没有死亡,张献忠的死亡是清编明史的瞎扯;张献忠撤退的路线和运输方式;张献忠可选择的隐隐藏地方;张献忠隐藏地方所留下来的信息;张献忠宝藏埋藏后所遗留的信息。
[size=+0] 结论:张献忠宝藏最后是埋藏在四川省沐川县的箭板镇。
理由:箭板镇明代建筑物的规模和造价,超过全岷江可通航地方的明代建筑物造价总和,而且没有留下任何官方和民间记载;谁有此财力和必要在这里修建如此大规模的秘密建筑群?只有一位——那就是张献忠。
(由于文章分几次完成,毫无次序,也难得整理,希望朋友们谅解)箭板谜团引子:在全国所有的古镇中,沐川的箭板古镇镇,估计要算最神秘的古镇。
三宫十一庙,双龙火墙,如南树,六株排列整齐的老榕树,奇怪的户对,隐秘的巨型无字壁画,巨型石柱,穿明代官服的神龛,水下地宫,上万平方的大型精美明代建筑群,明代青花瓷片铺设的地砖等等,都没有任何历史记载,也没有功德碑之类的信息载体。
箭板镇概况——箭板镇位于乐山与宜宾交界的界河箭板河河边,距离岷江主流约7 公里,四周都是高山,可以说是一个盲肠形状,绝大多数乐山人和宜宾人,都不知道箭板镇。
一神秘的三宫十一庙。
箭板。
是一个没有历史记载的古镇。
主要建筑为“三宫十一庙”(名称当地人的叫法都不统一),处处是迷。
宫,是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或道教专用建筑物,箭板没有历史,却有“禹王宫”、“万寿宫”、“玉皇宫”三宫(据当地老人讲,三宫地下用地道相连),其中“万寿宫”的每一块青砖上都“万寿宫”三字。
三个宫中供的是明朝官服装饰的“菩萨” ,而不是皇帝或道教角色。
三宫的规模宏大,以刚解放时箭板镇的财力估计,箭板镇100 年的总产值,还不足建设费用,即使以今天的沐川县一年的财政总收入,也很难满足建设费用。
箭板仅仅是箭板河“盲肠”终点的一个偏远的贫困小镇,又不是名川大山,修建如此多的宫、庙,究竟是为什么?(解放初,箭板约有46户150多口)。
张献忠江口沉银地址_张献忠的沉银谜踪的民间故事张献忠,延安人,粗识文字,雅号静轩。
崇祯三年(1650年),张献忠在陕西延安据十八寨起义,自称;;八大王;;.崇祯十六年(1643年)5月。
张献忠攻下武昌,随即在武昌称大西王,初步建立了政权。
次年(1644年),张献忠带兵入川,并于8月打下成都,掌控四川。
攻陷成都后,甲中年(1644年)阴历十月十六,张献忠登基,在成都做皇帝,国名大西,改元大顺,建立大西政权,自称;;老万岁;;.与宝藏相关的两首歌谣张献忠的政权没能维持多久。
1646年7月,清军攻打四川,张献忠被迫撤出成都。
撤退之前,张献忠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在流经成都市内的锦江筑起高堤,但并不是为了治理水灾,而是在堤坝下游的泥沙中挖了个数丈深的大坑,将他抢来的数以万计的金银财宝埋在坑中,然后重新决堤放水,淹没了埋藏财宝的大坑,此举称为;;水藏;;.据称,张献忠曾留有一张;;藏宝图;;.他将劫掠来的金银埋藏在成都的某处,并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记。
多年来,成都有童谣唱道:;;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
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一首民间歌谣可能暗藏一个悬疑的宝藏秘密。
长期以来,多少人空怀;;买尽成都府;;的妄想,却苦于识不破这个秘密。
晚清时,有个叫杨白鹿的贡生知道了这个惊天秘密,晚年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他的好友马昆山,并把一张无价的;;藏宝图;;给了他。
马昆山禁不住心花怒放,当即成立;;锦江淘金公司;;,招收工人,又订购了金属探测器等必要设备,于1958年农历九月,轰轰烈烈大干了起来。
几天后,果真挖出一个大石牛,还挖出了大石鼓!经理宣称:;;石牛、石鼓都出来了,‘万万五’还跑得脱吗?;;不久,又传来惊心动魄的;;喜讯;;:坑旁安置的金属探测仪突突直响。
没有金银,哪来的响声?旋即,狂热的浪潮席卷整个成都。
锦江淘金公司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准备了大批箩筐扁担,订购了一部起重机,计划金银一出土,就集中人力搬运,直接缴存银行。
一、“阿波丸”号宝藏在二战沉船中,悬而未决的宝藏之谜不止一件,其中最为神秘莫测的莫过于日本“阿波丸”号的沉没了。
为了向东南亚日本占领地区的盟国战俘和侨民运送救济物资,美国同意指派一艘日本民用船只在日本至中国东北、上海、台湾航线和日本至东南亚航线运送物资而不受到盟军的进攻和检查,这艘船就是“阿波丸”号。
为了与其他船只有所区别,“阿波丸”号的两舷及烟囱上都用油漆刷上白底,中间画出绿十字。
这个标志成为“阿波丸”号的护身符。
不过,在1945年4月1日的午夜时分,白底绿十字并没有能够保佑行驶在中国福建平潭牛山岛海域的“阿波丸”号免遭美国潜艇“皇后鱼”号的袭击。
“阿波丸”号的沉没不仅造成有史以来最大的海难事故(乘员2009人中死亡2008人),而且还有可能埋藏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黄金、铂金、珠宝以及无价的文物和艺术品。
而在这些文物和艺术品中,是否包括了丢失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则成为谜中之谜。
所有与“阿波丸”号相关的证人都言之凿凿地介绍了“阿波丸”号所装载的宝藏。
据日本1979年5月2日的报道,日军陆军伍长森川加光事后回忆,在宪兵队的严密警戒下,从新加坡南方开发银行地下金库取出长宽各30厘米、高约20厘米的木箱几百件,分装26辆卡车运送到“阿波丸”号船上。
除了有可能存在的黄金、铂金等贵金属,“阿波丸”号上是否有丢失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成为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
记者李树喜在对“阿波丸”事件进行了多年追踪调查后,找到了一份国外资料。
其中明确记载,“阿波丸”号所装40箱艺术品和贵重物品中极可能包括遗失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那么,化石是怎么遗失的呢?它为什么会出现在“阿波丸”号上呢?至今仍然是一个迷!二、张献忠宝藏明朝崇祯时期,灾荒连年,颗粒无收。
张献忠率领一只由灾民组成的军队,四处抢掠明朝政府,并迅速积累起数额巨大的真金白银。
1644年,张献忠占领四川成都,建立大西国。
然而两年后,张献忠意外身亡,而他所拥有的巨额财宝,也在一夜之间不知去向。
张献忠沉银一共挖到多少财物
张献忠沉银一共挖到42000余件财物。
2016年12月26日,“江口沉银遗址”进行首次考古发掘。
2017年1月5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动。
2017年4月13日,发掘面积2万余平方米,出水文物3万余件,西王赏功币数以百计,金器数以千计,银器数以万计。
2017年5月12日,考古所有工作全部结束,考古发掘面积20000余平方米,出水文物30000余件,初步发现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的文物上千件。
2017年10到11月,新一轮发掘开展,前期规划5年内建成博物馆,成都市民或可乘船“江战”。
2018年4月,考古发掘再次出水各类文物12000余件。
张献忠沉银出土的文物:
2016年1月5日,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中心区域发现的一批珍贵文物神秘面纱揭开,除发现刻有“大西”年号的银锭及“西王赏功”金、银币外,最为珍贵的是长12厘米、宽10厘米、重730克,刻有29个字的金封册,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1984年成立,当时名为“武汉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隶属于武汉市文物管理处,编制15人,1990年增加1人,行政正科级,由武汉市博物馆筹建处代行管理。
1995年,武汉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更名为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副处级事业单位。
隶属于武汉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武汉市博物馆代行管理。
主要承担武汉地区的田野考古发掘、古代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武汉地区古代历史的研究,以及其他考古发掘工作。
2022年1月,该所与武汉市博物馆分离,成为独立法人单位,隶属于武汉市文化局。
现址在武汉市博物馆内。
有正式员工15人。
正副研究馆员5人、馆员4人、助理馆员3人。
其中具有历史学博士学历1人、硕士1人、硕士学历1人、学士2人,法学学士1人,大专以上学历5人。
武汉市优秀专家1人,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2人,市党代表、市政协委员各1人。
该所具有国家级考古发掘团体领队和文物勘探团体领队资质,具有国家级考古发掘个人领队资质的5人,文物勘探个人领队资质的7人(含前项5人)。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于1989年,是隶属于湖北省文化厅的独立法人单位,具备国家文物局认可的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格,在湖北省文化厅(文物局)的领导下,主要担负湖北省境内的文物保护、考古发掘、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维修等项工作,承担配合大、中型基本建设的文物保护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任务,组织编写考古报告,开展科学研究。
参与工程自考古所成立以来,一直把配合大、中型基本建设工程的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工作放在首位。
十多年来,相继和正在完成配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北)京九(龙)、合(肥)九(江)、焦(作)柳(州)、长(江埠)荆(门)、西(安)南(京)等项铁路工程;(北)京珠(海)、黄(石)黄(梅)、襄(樊)十(堰)、襄(樊)荆(州)等项高速公路工程;清江高坝洲、隔河岩、水埠垭等项水库工程的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研究所举办的活动介绍一、“儿童节畅游博物馆”活动6月1日,为了让小朋友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湖北省博物馆“礼乐学堂”引导亲子家庭参观《曾侯乙》《凤舞九天》等精品展览,并带领小朋友们以歌舞表演和器乐表演等形式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拉开了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序幕。
张献忠考古新发现
记者20日在现场看到,文物考古单位在岷江河道内围堰抽水,将发掘环境从水下变
成了陆地。
考古人员从“陆地”向下发掘约5米,露出了长达数百米的坚硬河床,起伏的
褐红色河床状似静止的“怒涛”,文物就散布在“波涛”凹槽中的鹅卵石和河沙之间,文
物堆积层约有2米厚。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介绍,出水文物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张献忠分
封嫔妃的金册、银册,以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银锭,戒指、耳环、发
簪等各类金银首饰和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
据介绍,仅带铭文银锭上的地名
就涉及明代的20余府、州、县。
记者现场目击了一段装有数枚银锭的木鞘出水,不少元宝状银锭仍旧反射出贵金属的
光芒;在考古发掘现场附近的工作站,记者见到部分出水文物,各类金银器物、钱币上的
文字大都清晰可辨,各种金银首饰上的花纹依然精致。
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等30多位考古学家现场考察后认为,这是中国传说中的、记载
的几处皇家藏宝中唯一被找到,且是由考古机构科学发掘出的批量宝藏;出水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种类之丰富,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对研究明代的政治史、
经济史、军事史和生活史等具有重要意义,可谓展开了一幅中国明朝晚期的社会历史画卷。
江口沉银遗址距离四川省会成都市约50公里,位于岷江主河道和流经成都市区的府
河交汇处。
据一些地方县志记载,1646年,明朝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在此遭明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沉。
当地几百年来传说不断,称有整整1000船
金银财宝沉于江底,有一句歌谣说:“谁人能识破,买尽成都府”。
然而由于并无正史记录,对于江口沉银是否存在、具体地点在哪儿,之前史学界长期存在争议。
近年来,在岷江彭山江口段河道施工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一些与张献忠有关的文物,为
破解历史之谜提供了线索。
发掘项目于2021年1月5日启动,截至3月15日已发掘面积
1万余平方米。
本次考古发掘不仅是四川首次开展的水下考古发掘项目,也是中国考古界首次在内水
区域开展围堰考古。
运用了大量新技术和最新科技手段。
此外还面向全国公开招募了志愿者,为公众参与考古提供了平台。
据了解,由于发掘只能选择在枯水期开展,距离今年发掘工作结束还有约一个月。
尽
管出水文物数量巨大,但专家认为,目前的发现可能仅为江口沉银的冰山一角。
张献忠江口沉银是真事?专家找到了关键“证据”
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将领张献忠兵败四川,曾经“江口沉银”,把大量的金银财宝沉入江底,然而具体地点却成了谜。
今年1月5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动,而在近日,考古队发现了大量文物,这使得张献忠的传说又离现实近了一步。
张献忠沉银考古现场:已有金册银册兵器出水
3月20日中午12点30分,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进考古现场之一:出水文物临时库房——江口汉崖墓博物馆看到,出水文物被整齐堆放在库房里,有金册、银册;有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