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 化学需氧量(CODcr)(张鸿玉)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2
方法验证报告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CJ/T 51-2004(6)编制人日期检测人日期审核人日期1目的验证城市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在本实验室的适用性。
2方法内容2.1范围本方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 cr )的范围为50 mg/L ~400 mg/L 。
2.2 原理在强酸性溶液中,用重铬酸钾氧化样品中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重铬酸钾量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化学需氧量。
3试剂分析所用的试剂均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3.1硫酸汞。
3.2硫酸银-硫酸溶液:于500mL 浓硫酸中加入6.7g 硫酸银,溶解后使用(每75mL 硫酸中含有1g 硫酸根)。
3.3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722O Cr K 61)=0.2500mol/L : 称取预先在180℃干燥过的重铬酸钾(12.258±0.005)g 溶于水中,移入1000mL 容量瓶,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3.4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称取49g 硫酸亚铁铵溶于水中,加入20mL 浓硫酸,冷却后转移至10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临用前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标定方法如下:吸取10.00m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于500mL 锥形瓶中,用水稀释至250mL ,加20mL 浓硫酸,冷却后加入2~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到溶液由黄色经蓝绿色刚变为红褐色为止。
记录下硫酸亚铁铵溶液消耗的体积。
计算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c=VV c 11 式中:c 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 1—吸取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 mL ;V —滴定时消耗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
3.5 试亚铁灵指示剂:称取1.49g 邻菲啰啉、0.695g 硫酸亚铁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 ,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3.6化学需氧量标准样品:(79.5±6.6)mg/L 。
化学需氧量实验报告化学需氧量实验报告引言: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被氧化成无机物所需的氧的量。
COD是评价水体或废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水样中的COD值,了解水体或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从而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
实验原理:COD测定是利用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水样中的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的过程。
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KMnO4)和二氧化氯(Cl2O2)。
在实验中,我们将采用高锰酸钾法进行COD测定。
高锰酸钾与有机物反应生成锰离子,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溶液中的高锰酸钾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COD值。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所需试剂及仪器准备齐全,保证实验环境清洁。
2. 取适量的水样:从待测水体中取适量的样品,避免污染和氧化。
3. 加入试剂:将适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加入水样中,使其完全反应。
4. 反应结束:反应结束后,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使其与未反应的高锰酸钾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
5. 滴定:用硫酸亚铁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滴定液的体积。
6. 计算COD值:根据滴定液的体积和标准溶液的浓度,计算出样品中COD的含量。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得到样品的COD值为XXX mg/L。
根据国家标准,该水样的COD值处于中度污染范围,表明该水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有机物污染。
实验讨论:1.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如滴定过程中滴液速度不均匀、试剂浓度不准确等。
这些误差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2. 实验改进措施:为减小误差,可以增加滴定次数,提高滴定的准确性;同时,对试剂的浓度进行精确测定,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3. 实验局限性:本实验只测定了水样中的COD值,未对具体的有机物进行分析。
有机物的种类和结构对COD值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才能全面评估水体的污染情况。
结论:通过本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水样的COD值,并根据国家标准对其进行了评估。
化学需氧量COD方法验证报告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是指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在化学氧化剂的作用下所需的氧化剂的总量。
COD是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很好地反映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因此,COD的准确测定对于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控非常重要。
根据COD测定原理,常用的COD检测方法有氧化剂法和光度计法。
其中,氧化剂法即采用化学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和H2O,再利用测量CO2的方法来对COD进行测定。
本实验主要使用氧化剂法对水样中的COD 进行测定,并验证其准确性。
实验材料与仪器包括:酶解仪、摇床、紫外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器等。
实验步骤如下:1.取适量待测水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稀释,保证COD测定结果在分析范围内。
2.设置酶解仪的温度和时间,将水样与适量含有氧化剂的试剂加入酶解仪中,进行酶解。
3.酶解过程结束后,将试剂混合物转移到试剂瓶中进行摇床振荡,使水样与试剂充分反应。
4.配置含有氧化剂的对比溶液。
5.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待测水样和对比溶液的吸光度。
6.根据所用试剂的浓度和试剂与水样的比例计算待测水样中的COD浓度。
为验证COD测定方法的准确性,本实验将选取一系列COD浓度已知的标准溶液进行验证。
实验结果如下:测定标准溶液的COD浓度和实际测定值如下表所示:标准溶液浓度(mg/L),实际测得COD浓度(mg/L)-,-5,4.710,9.820,19.530,26.950,47.8通过比较实测值与标准溶液浓度的对比,可计算得出实验的准确度。
本实验所得结果表明,测定的COD值与标准溶液浓度之间存在一定误差,但整体测定值与实际值相近,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因此,本实验使用的氧化剂法对COD测定是准确可靠的。
总结:本实验采用氧化剂法对水样中的COD进行测定,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通过与标准溶液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水样中的COD浓度。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是指水中可被氧化剂氧化的有机物质的总量,是评价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水样中的COD值,了解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并探讨不同因素对COD值的影响。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与试剂本实验使用的仪器有COD测定仪、电热水浴器等。
试剂包括硫酸钾、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硝基苯、硫酸铬酸钾等。
2. 实验步骤(1)取适量水样,过滤除去杂质。
(2)将滤液加入COD测定仪中,加入适量硫酸钾,使溶液呈酸性。
(3)加入硫酸铜和硫酸亚铁,进行预处理反应。
(4)加入硫酸硝基苯,进行氧化反应。
(5)加入硫酸铬酸钾,进行消除余量氧化剂反应。
(6)将试管放入电热水浴器中,进行显色反应。
(7)使用COD测定仪读取溶液的吸光度值。
(8)根据标准曲线计算COD值。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了不同水样的COD值,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水样的COD值存在差异,反映了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不同。
1. COD值与水体污染程度的关系COD值是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情况下,COD值越高,说明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越多,污染程度越严重。
因此,通过测定水样的COD值,可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2. COD值受环境因素的影响COD值的测定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氧化剂的种类和浓度等。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的条件,观察COD值的变化情况,以了解它们对COD值的影响程度。
3. COD值的应用范围与局限性COD值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水处理、工业生产等领域。
它可以作为评估水体污染程度的指标,也可以用于监测废水处理效果。
然而,COD值只能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总量,并不能准确地区分不同种类的有机物。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来综合评估水体的质量。
水质化学需氧量实验报告通过水质化学需氧量实验,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含量以及水体的自净能力。
实验原理: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是指水中可被氧化剂氧化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COD实验是通过在酸性条件下,利用强氧化性的化学剂将水中的有机物质氧化为CO2和H2O,再通过滴定法测定未被氧化的余量,从而间接反映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含量。
实验步骤:1. 取适量的水样,放入容量瓶中。
2. 加入硫酸钾和硫酸铜,作为催化剂。
3. 进行烧碱消耗实验,添加适量的饱和氯化钾溶液,使溶液呈碱性。
4. 加入氧化剂(常用的为高锰酸钾),进行氧化消耗实验,使有机物质被氧化。
5. 在反应结束后,根据反应液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氧化是否完全。
6. 用硫代硝酸钠作为指示剂,滴定未被氧化的氧化剂。
7. 记录滴定液的用量,计算化学需氧量。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得的滴定液用量,可以计算出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
根据化学需氧量的大小,可以判断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含量,从而评价水体的水质。
通常情况下,COD的值越高,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含量越高,水质越差。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化学品的直接接触和吸入。
2. 实验前要对仪器和试剂进行消毒和清洗。
3.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加入的药剂和试剂的量的准确性。
4. 滴定时要细心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确定滴定终点。
实验思考:1. COD值高的水样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影响?2. 除了COD实验,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评价水体的有机物质含量?3. COD实验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有哪些?4. 如何改进COD实验方法,提高其准确性和灵敏度?这些问题可以作为实验报告的拓展思考部分,进一步加深对水质化学需氧量实验的理解和应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目的:了解化学需氧量,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泥沙样品的化学需氧量。
二、实验原理重铬酸钾法是测定泥沙样品化学需氧量的主要方法。
经过固定处理的样品在重铬酸钾酸性介质中,将未氧化的有机物质氧化,给出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值,即实现对化学需氧的度量。
重铬酸钾法的详细原理如下:先将水质样品经过软化、去颗粒消毒处理,再在样品中加入高纯度重铬酸钾溶液并处以高温(20℃-25℃)、高压(90mB-100mB),室温下加入钼酸铵,使未氧化的有机物质氧化,最后用电极和电化学分析仪测定含盐度或电致发光管完成对未氧化有机物的测定。
三、实验原料和仪器实验原料:1、柠檬酸,稀硫酸,AgNO3,KCl,K2Cr2O7,K2MnO4,Na2MoO4;2、总离子硬度试剂,体积测量试剂,pH雪腐试剂,抗坏血酸试剂;3、磁力搅拌仪,恒温热水浴,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分析仪;4、滴定液,分析用精馏水,标准稀释液,抗蚀瓶,干净空瓶,滤纸,干净分离杯,干净蒸馏烧瓶。
实验仪器:元素分析仪,电阻温度控制仪,温度校正仪,电子天平,称量管,称量环,微量称量器,滴定管,大型百秒表,微量百秒表,离心机,吸气泵,恒压容器,蒸馏仪,洗药机,室温抗蚀瓶,发泡计,水滴定管,高倍放大显微镜,金属微量药液分析仪,气体升华仪,等温热水浴,抗磁容器,烧杯,温控仪,恒流电路,去氧仪,抗坏血酸定量测定仪,电离室温度探头,气温场强仪,恒温热水浴等。
四、实验步骤(1)选取泥沙样品,称量取2g样品,放入50mL抗磁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2)加入0.5mL高纯度重铬酸钾溶液;(3)放入恒温热水浴,用磁力搅拌仪搅拌,使溶液恒定保温20℃-25℃,高压90mB-100mB;(4)加入10mL钼酸铵溶液,搅拌,用电极和电化学分析仪测定含盐度和室温下电致发光管测定未氧化有机物的生化需氧量;(5)将计算结果转换为COD。
五、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经过上述步骤,随着增加的含盐度和室温下的未氧化有机物的生化需氧量,最终得到样品的化学需氧量(COD)。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化学需氧量(COD)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2. 掌握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操作步骤。
3. 学习利用化学需氧量评价水质污染程度。
二、实验原理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需的氧化剂量,是衡量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重铬酸钾法是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常用方法,其原理如下: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K2Cr2O7)与水样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三价铬离子(Cr3+),反应式如下:K2Cr2O7 + 8H2O + 3CnH2nO → 2Cr3+ + 3nCO2 + 2K+ + 16H+反应过程中,重铬酸钾被还原为三价铬离子,其还原过程中消耗的氧化剂量与水样中有机物的含量成正比。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电子天平、烘箱、水浴锅、磁力搅拌器、玻璃棒、滴定台等。
2. 试剂:重铬酸钾标准溶液(0.025mol/L)、硫酸(1+1)、硫酸银溶液、硫酸汞溶液、硫酸亚铁铵溶液、邻菲啰啉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4903g重铬酸钾,溶于少量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
此溶液为0.025mol/L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2. 配制硫酸银溶液:准确称取0.7495g硫酸银,溶于少量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
3. 配制硫酸汞溶液:准确称取0.17g硫酸汞,溶于少量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
4. 配制硫酸亚铁铵溶液:准确称取5.00g硫酸亚铁铵,溶于少量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
5. 配制邻菲啰啉指示剂:称取0.1g邻菲啰啉,溶于少量无水乙醇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
6. 水样预处理:取一定量的水样,加入少量硫酸,使pH值调至1.0~2.0,加热煮沸,静置冷却。
测定cod实验报告测定COD实验报告引言: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浓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COD实验是通过测定水体中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化剂量来确定水体中有机物浓度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样品中的COD值,了解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为水质评估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实验目的:1. 了解COD的定义和测定原理;2. 掌握COD测定的实验方法和步骤;3. 分析COD测定结果的意义和应用。
实验原理:COD测定是利用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水样中的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然后通过测定氧化剂的消耗量来确定COD值。
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和二氧化氯。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水样,并记录样品的体积;2. 加入适量的硫酸,以保持酸性条件;3. 加入适量的氧化剂,并进行反应;4. 将反应液进行滴定,直至颜色变淡;5. 计算COD值。
实验仪器与试剂:1. 恒温水浴槽:用于维持反应温度的稳定;2. 滴定管:用于滴定氧化剂的消耗量;3. 高锰酸钾溶液:用作氧化剂;4. 硫酸:用于保持酸性条件;5. 过硫酸钠:用于催化反应。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测定,得到了样品的COD值为XXX mg/L。
通过对COD值的分析,可以了解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及水质状况。
高COD值表明水体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可能存在污染物,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低COD值则表示水质较好,有机物的含量较低。
实验误差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例如滴定时的判断误差、试剂的浓度误差等。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增加样品的重复测定次数,提高实验操作的精确度,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校准等。
实验应用:COD测定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水质评估、废水处理等领域。
通过测定水体中的COD值,可以判断水质的好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水样中的COD值,了解了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及水质状况。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在氧的存在下被氧化分解的化学过程中所需的氧的量。
COD是衡量水体或废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掌握COD的测定方法,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水样中的有机物含量。
实验材料和仪器:1. 水样:收集自某湖泊的水样。
2. 氯化亚铁:COD测定试剂。
3. 硫酸:用于调节酸碱度。
4. 硫酸钾:用于去除水样中的溶解氧。
5. 水浴锅:用于加热反应体系。
6. 恒温水浴槽:用于保持反应温度恒定。
7. 试管:用于进行反应。
8. 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反应体系中溶液的吸光度。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水样,加入硫酸钾,封闭容器,用于去除水样中的溶解氧。
2. 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样,加入适量的氯化亚铁试剂和硫酸,封闭试管。
3. 将试管放入水浴锅中,加热反应体系,使反应进行。
4. 反应结束后,将试管取出,冷却至室温。
5.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体系中溶液的吸光度。
6.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水样中的COD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水样的COD值。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水样的COD值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表明不同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不同,反映了水体的污染程度。
而COD值的高低也可以作为评估水体治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对结果的影响较大。
例如,在加入试剂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中规定的比例加入,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反应体系的温度和时间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如果反应温度过高或反应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COD值的过高,反之则可能导致COD值的过低。
因此,在进行COD测定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水样中的COD值,成功评估了水体的有机物污染程度。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化学需氧量(COD)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 学会使用微波消解法测定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
二、实验原理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氧的毫克/升来表示。
化学需氧量可以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测定原理:在水样中加入已知量的重铬酸钾溶液,并在强酸介质下以银盐作催化剂,经沸腾回流后,将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氧化,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根据所消耗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量计算水样化学需氧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1)微波消解仪(2)酸式滴定管(3)锥形瓶(4)移液管(5)玻璃棒(6)电子天平(7)试亚铁灵指示剂(8)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9)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0)硫酸-硫酸银溶液2. 试剂:(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0.2500mol/L)(2)试亚铁灵指示剂(3)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浓度待标定)(4)硫酸-硫酸银溶液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10.00mL水样于锥形瓶中。
(2)准确加入5.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3)加入15mL硫酸-硫酸银溶液,混匀。
2. 微波消解:(1)将锥形瓶放入微波消解仪中,设置消解参数。
(2)启动微波消解仪,消解完成后取出锥形瓶。
3. 冷却与滴定:(1)待锥形瓶冷却至室温后,用45mL蒸馏水冲洗冷凝管壁,取下锥形瓶。
(2)加入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蓝绿色,再变为红褐色为终点。
4. 数据处理:(1)计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水样化学需氧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c = 0.0100mol/L2. 水样化学需氧量:COD(mg/L) = c(V0-V) / V水× 81000其中,c为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0为空白实验所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V为水样测定所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V水为水样的体积(ml)。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实验报告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测定是用于判断水体污染的一种重要指标,在水质监测工作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COD的测定是必不可少的。
本实验用标准方法,在条件可控的情况下,逐步完成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实验,并记录所得结果。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的设备主要有四套:1.烧杯:用于水样的加热及处理。
2.加标器:用于石蕊酸钠溶液的加标。
3.固定比热釜:用于吸附物及其它有机物烧蚀,让其全部挥发出来。
4.电阻加热器:用于加热石蕊酸钠,保证石蕊酸钠充分溶解。
实验操作1.样品准备:从河水或地下水取出100毫升样品,用滤纸过滤,滤网为40目,然后将样品移至烧杯中。
2.加碘:将5毫升0.1mol/L碘溶液用加标器加入烧杯中,并搅拌均匀。
3.加入石蕊酸钠:将10毫升0.1mol/L石蕊酸钠用加标器加入烧杯中,并搅拌均匀。
4.加热:用固定比热釜给烧杯加热,在实验中一共加热3次,每次加热2分钟,以保证充分烧蚀有机物。
5.加入酸性石蕊酸钠溶液:将15毫升0.1mol/L石蕊酸钠溶液用电阻加热器加热并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为60℃,搅拌均匀。
6.测量: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COD含量,测量过程中,将波长调节到660-670nm。
实验结果本实验样品COD测得结果为20mg/L。
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本实验样品COD含量为20mg/L,低于排放标准,说明水体未受太大污染。
但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环保部门的观点,宜把COD含量控制在10mg/L以下以保障水质可持续发展。
结论本实验通过标准测定方法,成功测定出样品中的COD含量,结果为20mg/L,结果偏高。
建议环保部门采取措施,将COD含量控制在10mg/L以下,以保证水质可持续发展。
本实验是用标准方法测定化学需氧量,从而判断水体是否受到污染,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为改善水质贡献力量。
它不仅可以作为对水污染的分析,还可以用来判断水质变化。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加热型化学需氧量测定仪。
3.了解有机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化学需氧量(COD)是指水样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时所需的氧化剂的量,它反映了水中有机物被氧化分解的量。
在实验室中,通常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作为氧化剂,以硫酸银(Ag2SO4)为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将水样中的有机物氧化。
根据重铬酸钾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水样的化学需氧量。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加热型化学需氧量测定仪、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硫酸银溶液、浓硫酸、实验水样。
2.将实验水样放入加热型化学需氧量测定仪中的反应瓶中。
3.加入适量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和硫酸银溶液,摇匀。
4.将反应瓶放入加热型化学需氧量测定仪中,关闭反应瓶盖。
5.设置加热型化学需氧量测定仪的加热温度和时间,开始加热。
6.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7.加热结束后,将反应瓶取出,加水稀释至约500mL。
8.采用滴定法测定水样中剩余的重铬酸钾量。
9.根据重铬酸钾的消耗量和实验数据计算出水样的化学需氧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数据记录表:水中有机物被氧化分解的量,一般来说,有机物含量越高,化学需氧量值越大。
3.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加热型化学需氧量测定仪操作简便、准确度高,是一种有效的测定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方法。
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该水样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需要采取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4.通过对比不同水样的化学需氧量值,可以评估不同水体的污染程度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对于环境监测和水处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学习了使用加热型化学需氧量测定仪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表明,该水样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需要采取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cod的测定实验报告COD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被氧化到最终产物(如CO2和H2O)所需的化学氧量。
COD是衡量水体或废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重要指标,对于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测定给定水样中的COD浓度,并探讨COD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COD测定的原理基于化学氧化反应,即将样品中的有机物氧化为CO2和H2O。
实验中通常使用高浓度的氧化剂,如高锰酸钾(KMnO4)或二氧化氯(ClO2),与有机物反应生成无机产物。
通过测定氧化剂的消耗量,可以推算出样品中的COD浓度。
三、实验步骤1. 样品预处理:将给定水样进行预处理,去除悬浮物和颗粒物。
2. 制备试剂:按照实验要求,制备适量的氧化剂溶液。
3. 反应过程:将样品与氧化剂溶液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如加热或加入催化剂。
4. 滴定终点判定:使用指示剂,如硫酸亚铁(FeSO4)溶液,滴定至反应终点。
5. 计算COD浓度:根据滴定所需的氧化剂体积和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的COD浓度。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出了样品的COD浓度。
通过与标准曲线对比,可以判断样品中有机物的含量。
实验中还可以对不同样品进行比较,了解不同来源的水体或废水的COD浓度差异。
此外,我们还可以探讨COD测定结果与其他水质指标的关系,如生化需氧量(BOD)和总有机碳(TOC)等。
五、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来源,如样品预处理不完全、滴定过程中的读数误差、试剂的保存条件等。
为减小误差,我们可以增加样品的重复测定次数,提高实验操作的精确性。
同时,对于不同样品的COD测定,也应注意其特性的差异,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和实验条件。
六、实验应用与意义COD测定在环境科学和水质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测定水体或废水中的COD浓度,可以评估水体的有机污染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来了解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以及水质的污染程度。
通过实验,掌握COD测定的方法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有机物质被氧化分解所需的氧的量。
在实验中,首先将水样中的有机物质用强氧化剂氧化分解,然后用含有过量硫酸钾的硫酸铬酸钾溶液进行化学反应,剩余的未被氧化的硫酸铬酸钾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绿色的铬离子。
通过测定未反应的硫酸铬酸钾的量,计算出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
三、实验步骤。
1. 取适量水样,用硫酸钾-硫酸铬酸钾混合溶液进行氧化分解,反应时间为2小时。
2. 将反应后的水样进行滴定,用亚硫酸钠溶液滴定至绿色消失,记录所耗亚硫酸钠溶液的体积。
3. 用蒸馏水冲洗滴定瓶,将冲洗液加入反应瓶中,加入亚硫酸钠溶液,再次滴定至绿色消失,记录所耗亚硫酸钠溶液的体积。
4. 计算出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
四、实验数据。
1. 反应前水样COD值,X mg/L。
2. 反应后水样滴定所耗亚硫酸钠溶液体积,V1 mL。
3. 冲洗液滴定所耗亚硫酸钠溶液体积,V2 mL。
4. 亚硫酸钠溶液的浓度,C mol/L。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测得反应前水样的COD值为X mg/L,经过计算得出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为Y mg/L。
根据测定结果,可以判断水样中的有机物质含量,以及水质的污染程度。
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说明实验操作准确无误。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COD测定是一种有效的水质监测方法,可以用于评价水体的污染程度。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2.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皿,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3.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有害物质的接触和吸入。
八、参考文献。
1.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2. 《化学分析实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