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2_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研究生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包括实验概述、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
一、实验概述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技术。
具体而言,本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虚拟机软件搭建一个局域网,并配置相应的网络地址和路由器,实现不同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
二、实验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技术;3.学会使用虚拟机软件搭建计算机网络。
三、实验步骤2.配置虚拟机的网络适配器,将其设置为桥接模式;3.为每个虚拟机配置网络地址,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4.配置一个路由器,并设置路由表,以实现虚拟机之间的通信;5. 在每个虚拟机上配置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比如DHCP服务和Web服务器;6.运行虚拟机,并测试各个虚拟机之间的通信。
四、实验结果分析1.通过虚拟机软件的桥接模式,可以实现虚拟机和物理主机之间的通信;2.配置网络地址和路由表后,虚拟机之间可以实现跨网段的通信;3.通过配置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可以实现不同虚拟机之间的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的访问。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的简要介绍。
通过完成这个实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实际操作搭建一个计算机网络,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这种实验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
大工20春《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答案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网络配置、数据传输、网络协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以及网络模拟软件和协议分析工具。
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网络模拟软件为 Packet Tracer,协议分析工具为 Wireshark。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包含多个子网的网络拓扑结构。
该拓扑结构包括一个核心交换机连接多个子网,每个子网通过路由器与其他子网或外网进行通信。
(二)IP 地址规划与配置为每个网络设备分配了合适的 IP 地址,并进行了子网掩码和网关的设置。
在配置过程中,注意了 IP 地址的唯一性和合法性,避免了地址冲突和网络故障。
(三)交换机配置对核心交换机进行了 VLAN 的划分和配置,将不同的端口划分到不同的 VLAN 中,实现了网络的逻辑隔离和流量控制。
同时,还配置了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和 STP 协议,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路由器配置对路由器进行了路由协议的配置,包括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如RIP、OSPF 等)。
通过配置路由协议,实现了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和数据转发。
(五)网络服务配置在服务器上配置了 DNS 服务、DHCP 服务和 Web 服务等。
通过DNS 服务,实现了域名到 IP 地址的解析;通过 DHCP 服务,为客户端自动分配 IP 地址等网络参数;通过 Web 服务,提供了网页浏览功能。
(六)网络性能测试使用 Ping 命令和 Tracert 命令对网络的连通性和延迟进行了测试,使用 Wireshark 工具对网络数据包进行了捕获和分析,评估了网络的性能和协议的执行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连通性测试结果通过 Ping 命令对不同子网的设备进行了连通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设备之间都能够正常通信,没有出现丢包和延迟过高的情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5篇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 (1) ××大学校园网解决方案一、需求分析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
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
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冗余性。
本着为学校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
具体包括下以几个方面: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FTP服务器现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资源。
可以下载和上传资料文件,访问速度可以对指定的用户进行级别的划分。
2、建设Web服务器对外实现信息发布,对内实现教学教务管理。
网站发布学校新闻、通知、学校的活动等相关内容。
实现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成绩查询、网上报名、网上评教等功能;以及教师的信息查询、教学数据上传等。
3、建设邮件服务器以满足校园内部之间和内、外网这间的大量邮件传输的需求。
4、实现内网划分多个VLAN,实现校园内不同校区,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多客户接入。
5、内部实现PC间实现高速互访,同时可以访问互联网。
网络内同一IP段内的PC机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实现高速互访,传送资料文件等,解决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之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送数据费时、费力的问题。
6、内部用户的QoS管理,实现用户的分级管理功能,对用户下载和上传做相应的带宽限制。
对校园网络中的流量实现有效控制,对校园内的重要数据量可靠、稳定的传输如:语音、视频会议等的延迟和阻塞的敏感。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提高对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性能优化等方面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环境实验在USTC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使用了以下硬件和软件设备:1、计算机:若干台配置相同的台式计算机,具备以太网接口和无线网卡。
2、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3、操作系统:Windows 10 和 Linux(Ubuntu)。
4、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Wireshark 等。
三、实验内容1、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与分析使用 Packet Tracer 软件搭建了星型、总线型、环形和树形等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对不同拓扑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包括可靠性、扩展性、传输效率等方面。
通过模拟数据传输,观察了网络拥塞、冲突等现象,并分析了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2、 IP 地址配置与子网划分在 Windows 和 Linux 操作系统中,手动配置了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 DNS 服务器。
学习了子网划分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划分不同大小的子网,提高了网络地址的利用率。
使用 Ping 命令和网络扫描工具,测试了网络的连通性和可达性。
3、网络协议分析利用 Wireshark 软件捕获网络数据包,对 TCP、UDP、ICMP 等常见协议的数据包格式和字段进行了分析。
观察了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理解了连接建立和释放的机制。
分析了网络中的广播、组播和单播通信方式,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优缺点。
4、网络性能优化调整了网络参数,如缓冲区大小、MTU 值等,观察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实施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策略,如滑动窗口机制、慢启动算法等,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对网络中的丢包、延迟和带宽利用率等性能指标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四、实验步骤1、网络拓扑结构搭建打开 Packet Tracer 软件,选择所需的网络设备和线缆。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3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网络通信原理、协议分析以及网络配置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
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中使用的软件工具包括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Cisco Packet Tracer 网络模拟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使用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构建一个包含多个子网的复杂网络拓扑结构。
在这个拓扑结构中,包括了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并配置了相应的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二)网络协议分析启动 Wireshark 工具,捕获网络中的数据包。
通过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如 TCP、IP、UDP 等的格式和工作原理。
观察数据包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关键信息,并分析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三)网络配置与管理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对计算机的网络参数进行配置,包括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 服务器等。
通过命令行工具(如 Windows 中的 ipconfig 命令)查看和验证配置的正确性。
(四)网络故障排查与解决设置一些网络故障,如 IP 地址冲突、网络连接中断等,然后通过相关的工具和技术手段进行故障排查和解决。
学习使用 ping 命令、tracert 命令等网络诊断工具,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构建了包含多个子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各个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
通过查看设备的状态指示灯和配置信息,验证了网络连接的正确性。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通过 Wireshark 捕获到的数据包,清晰地看到了 TCP 三次握手的过程,以及 IP 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分析IP协议,熟知IP协议数据包各个字段的含义与作用;2、分析IP数据报分片,熟悉IP数据包的传递方式。
二、实验设备: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安装有Wireshark、IE浏览器等软件。
三、实验原理:1、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报文说明:(1)DHCP-DISCOVER:DHCP客户端广播发送的,用来查找网络中可用的DHCP服务器。
(2)DHCP-OFFER:DHCP服务器用来响应客户端的DHCP-DISCOVER请求,并为客户端指定相应配置参数。
(3)DHCP-REQUEST:DHCP客户端广播发送DHCP服务器,用来请求配置参数或者续借租用。
(4)DHCP-ACK:DHCP服务器通知客户端可以使用分配的IP地址和配置参数。
(5)DHCP-NAK:DHCP服务器通知客户端地址请求不正确或者租期已过期,续租失败。
(6)DHCP-RELEASE:DHCP客户端主动向DHCP服务器发送,告知服务器该客户端不再需要分配的IP地址。
(7)DHCP-DECLINE:DHCP客户端发现地址冲突或者由于其它原因导致地址不能使用,则发送DHCP-DECLINE报文,通知服务器所分配的IP地址不可用。
(8)DHCP-INFORM:DHCP客户端已有IP地址,用它来向服务器请求其它配置参数2、pingPING(Packet Internet Groper),因特网包探索器,用于测试网络连接量的程序。
Ping是工作在TCP/IP网络体系结构中应用层的一个服务命令,主要是向特定的目的主机发送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报文控制协议)Echo请求报文,测试目的站是否可达及了解其有关状态。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用300字左右,描述你对IP协议的认识;IP协议,即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是互联网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定义了数据如何在互联网中传输。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
2.熟练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调试。
3.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交换机:2台•路由器:1台•计算机:4台•网线:若干•水晶头:若干三、实验内容1.搭建网络拓扑结构2.配置设备参数3.实现网络通信4.调试网络性能四、实验步骤1. 搭建网络拓扑结构•使用网线和水晶头连接计算机与交换机。
•使用网线连接交换机与路由器。
2. 配置设备参数•为每台计算机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为交换机配置VLAN,实现不同VLAN间的隔离。
•为路由器配置路由协议,实现不同网络间的通信。
3. 实现网络通信•测试计算机之间的PING操作,验证网络是否通畅。
•测试不同VLAN间的PING操作,验证VLAN隔离效果。
•测试路由器之间的PING操作,验证路由协议是否正常工作。
4. 调试网络性能•分析网络延迟、丢包等现象,找出问题所在。
•调整设备参数,优化网络性能。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搭建、配置和调试方法,加深了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需求灵活运用网络技术,确保网络稳定、高效运行。
六、实验注意事项1.在进行实验操作前,确保了解实验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免损坏设备或导致数据丢失。
2.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定,保持实验室整洁,禁止吸烟、饮食和喧哗。
3.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触电、摔伤等意外事故。
4.遇到问题,应及时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七、实验报告要求1.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总结和实验注意事项。
2.报告要求条理清晰,文字表述准确,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3.报告中所涉及的实验设备和软件,应注明其名称、型号和版本。
4.实验结果要有数据支持,可通过截图、表格等形式展示。
八、实验评价1.评价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准确描述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配置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配置方法2. 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3.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实验环境:1. 两台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2. 网线若干根3. 路由器一台4. 交换机一台5. 网线转接头若干实验原理: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一系列网络设备(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任务协作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配置包括计算机网络的连接、配置和管理。
本实验将通过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互联。
实验步骤:一、网线的制作首先,我们需要制作两根网线,用于连接路由器和两台计算机,以及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根据网线的制作标准,将网线的线序排列整齐,并用压线头压紧。
二、路由器的配置1. 连接路由器电源,并使用电脑通过网线连接到路由器的LAN口。
2. 打开浏览器,输入路由器的IP地址(通常为192.168.XX.XX),并输入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用户手册或路由器背面标签上会有提示)。
3. 配置路由器的上网方式(如拨号、动态IP、静态IP等),并设置正确的上网参数。
4. 配置路由器的DHCP功能,以便计算机能够自动获取正确的网络配置。
三、交换机的配置1. 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到交换机上,并确保计算机能够正常上网。
2. 进入交换机的管理界面,配置交换机的端口为“trunk”模式,以便计算机能够通过交换机连接到网络。
四、计算机的配置1. 确保计算机的网卡驱动程序已正确安装,并能够正常识别网络设备。
2. 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检查计算机是否可以正常连接到网络。
3. 在计算机的网络配置中,设置不同的网络适配器,以便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使用(如局域网、互联网等)。
五、测试网络连接1. 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并使用浏览器等工具测试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2.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如ping命令)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1. 实验背景计算机网络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技术和协议,并了解网络通信的原理和过程。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如下: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理解网络分层结构以及各层的功能和作用。
3. 学习网络通信的协议和技术。
4.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网络通信原理的理解。
3.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涵盖以下内容:3.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照规模和覆盖范围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详细了解这些网络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并思考何种网络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3.2 网络分层结构探究网络分层结构的原理和设计思想。
学习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并对比两种模型的异同。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各层的功能和作用。
3.3 网络通信的协议和技术学习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和技术,如IP协议、ARP协议、DNS 解析、HTTP协议等。
了解它们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
3.4 实际网络环境的配置和调试在实验室或实际网络环境中,配置和调试计算机网络。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连通性。
4. 实验步骤根据实验内容,进行以下步骤:4.1 研读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在进行实验之前,先研读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实验要求。
4.2 实验设备的准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实验软件等。
4.3 搭建实验环境根据实验要求,搭建实验环境,配置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相关软件。
4.4 实验操作和观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并不断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5 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
5.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和相关资料,了解实验要求和步骤。
在实验操作前,先做好实验环境的准备工作,确保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计算机网络实验大全第一部分:局域网组装实验实验一:常见网络设备与连接线缆介绍实验目的:了解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其特点了解常见网络传输介质及其特点实验器材: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路由器(ROUTER);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实验内容:1、集线器简介集线器的英文称为“Hub”。
“Hub”是“中心”的意思,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
它工作于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参考模型第一层,即“物理层”。
集线器与网卡、网线等传输介质一样,属于局域网中的基础设备,采用CSMA/CD(一种检测协议)访问方式。
集线器属于纯硬件网络底层设备,基本上不具有类似于交换机的"智能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
它也不具备交换机所具有的MAC地址表,所以它发送数据时都是没有针对性的,而是采用广播方式发送。
也就是说当它要向某节点发送数据时,不是直接把数据发送到目的节点,而是把数据包发送到与集线器相连的所有节点,如图一所示。
图一:集线器2、交换机简介交换机(Switch)也叫交换式集线器,是一种工作在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参见“广域网”定义)上的、基于MAC (网卡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
它通过对信息进行重新生成,并经过内部处理后转发至指定端口,具备自动寻址能力和交换作用。
交换机不懂得IP地址,但它可以“学习”源主机的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交换机上的所有端口均有独享的信道带宽,以保证每个端口上数据的快速有效传输。
由于交换机根据所传递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将每一信息包独立地从源端口送至目的端口,而不会向所有端口发送,避免了和其它端口发生冲突,因此,交换机可以同时互不影响的传送这些信息包,并防止传输冲突,提高了网络的实际吞吐量。
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通用8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篇1一学期的计算机网络课结束了,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各方面知识都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一学期计算机网络实验课总共进行了5次:第一次是关于网线制作以及相关设备的了解;第二次是关于交换机的配置问题;第三次是关于vlan的配置问题;第四次是关于路由器的配置和协议问题;最后一次是了解RIP协议和OSPF协议,以及相关的配置。
5次实验课从简单到困难,考察了计算机网络一些重要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以后详细学习计算机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次试验是制作网线。
首先是了解网线连接设备时的规则问题,我们了解到同态设备使用交叉线,异态设备使用直通线。
直通线两头都按照T568B线序标准连接,交叉线一头按照T568A线序标准连接,另一头按照T568B线序标准连接。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制作交叉线和直通线。
制作网线的过程分为这几部分:剥线排序理直剪齐插入压线检测。
每一步都很重要,稍有差错网线就不能制作成功。
组员内有人制作失败,原因是网线没有剪齐,有的线无法接触到顶端的簧片。
这个错误是不应该的,只要仔细就可以完全避免的。
然后我们又了解了制作网线所用到的一些工具,包括各种网线钳和网线,这让我们受益匪浅。
第二次实验是进行交换机的配置。
学习到有关全局模式和特权模式转换的方法、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vlan的配置问题,还有在dos命令框中输入代码进行配置的各种方法。
我们进行了划分vlan操作,删除vlan操作等,详细了解了设备各种端口的设置,还有IP住址以及住址掩码等的设置。
在这一次实验中,问题主要是在全局模式和特权模式中,有人在设置的时候没分清计算机是处于那种模式下,导致设置出现错误。
不过大家互相帮助,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这个问题没有再出现过。
第三次实验是vlan的配置。
主要内容有创建vlan,划分端口,以及各个端口的设置。
实验错误主要是出现在拓扑图连线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端口的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没有分清端口的位置,导致出错,最后拓扑图无法连通。
大一选修实验课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通过计算机网络实验的学习,使大一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网络问题的解决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计算机网络概述a. 实验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b. 实验步骤: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等方式,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c. 实验要求:准确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实验二:网络通信协议a. 实验目标:了解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如TCP/IP协议族。
b. 实验步骤:通过模拟实验、抓包分析等方式,研究网络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c. 实验要求:掌握TCP/IP协议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实验三:局域网配置与管理a. 实验目标:学习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b. 实验步骤:通过搭建局域网、配置网络设备等方式,实现局域网的配置和管理。
c. 实验要求:熟悉局域网的常用设备、拓扑结构和配置方法。
4. 实验四:网络安全与防护a. 实验目标: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防护方法。
b. 实验步骤: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攻击等方式,学习网络安全技术及防护方法。
c. 实验要求: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用防护方法。
5. 实验五:网络性能测试与优化a. 实验目标:学习网络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和优化技术。
b. 实验步骤:通过网络性能测试工具和优化方法,对网络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
c. 实验要求:掌握网络性能测试的工具和方法,能够进行网络性能优化。
三、实验要求1. 实验报告:每次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要及时撰写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和心得体会。
2. 实验操作:学生需要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工具。
3. 实验讨论: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与同学讨论,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
4. 实验考核:每次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实验考核,通过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网络问题的解决能力。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六计算机网络综合性实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六计算机网络综合性实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性实验,对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巩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原理、协议和技术的理解,以及掌握相关实验工具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完成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配置与通信实验。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在计算机上安装并配置虚拟机软件,创建两个虚拟机实例。
2. 对虚拟机进行网络配置,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
3. 使用ping命令测试两个虚拟机之间的连通性。
4. 使用telnet命令进行远程登录测试。
5. 进行文件传输测试,验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第1页/共4页三、实验步骤1. 安装虚拟机软件首先,在计算机上安装并配置虚拟机软件。
可以选择较为常用的 VMware Workstation 或者 VirtualBox。
安装完成后,双击软件图标,打开虚拟机控制面板。
2. 创建虚拟机实例在虚拟机控制面板中,点击“新建虚拟机”,进入虚拟机配置向导。
根据需要指定虚拟机的名称、存储路径和虚拟机的操作系统类型。
完成虚拟机创建后,重复该步骤创建第二个虚拟机实例。
3. 网络配置进入虚拟机控制面板,选择虚拟机实例,在菜单栏选择“编辑虚拟机设置”,进入虚拟机设置页面。
选择“网络适配器”,在右侧选择“桥接模式”,点击“确定”保存设置。
在两个虚拟机实例上都进行相同的网络配置,并确保虚拟机能够连通网络并能够获取到 IP 地址。
4. 测试连通性打开命令行界面,使用ping命令测试两个虚拟机之间的连通性。
在命令行中输入“ping [虚拟机 IP 地址]”,若出现类似于“64 字节的数据包, 来自192.168.1.100: 字节=64 时间<1ms TTL=128”的信息,说明虚拟机之间可以正常通信。
5. 远程登录测试在命令行界面中使用telnet命令进行远程登录测试。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名称:13 默认路由和特定主机路由实验目的理解默认路由和特定主机路由实验步骤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1)在本实验中的三层交换机上划分VLAN10和VLAN20,其中VLAN10用于连接校园网主机,VLAN20用于连接R1。
(2)路由器之间通过V35电缆通过串口连接,DCE端连接在R1上,配置其时钟频率64000。
(3)主机和交换机通过直连线,主机与路由器通过交叉线连接。
(4)在S3560上配置OSPF路由协议。
(5)在路由器R1、R2上配置OSPF路由协议。
(6)将PC1、PC2主机默认网关设置为与直连网路设备接口IP地址。
(7)验证PC1、PC2主机之间可以互相同信;配置PC0:IP: 192.168.1.2Submask: 255.255.255.0Gateway: 192.168.1.1配置PC1:IP: 192.168.2.2Submask: 255.255.255.0Gateway: 192.168.2.1配置交换机3560:Switch>enSwitch#conf t//初始化vlan 端口并绑定物理端口Switch(config)#vlan 1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vlan 2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erface fa 0/10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erface fa 0/20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Switch(config-if)#exit//设置vlan端口ip,子掩码Switch(config)#interface vlan 10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erface vlan 20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Switch(config-if)#endSwitch#show ip route//ospf转发设置Switch#conf tSwitch(config)router ospf 1Switch(config)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 0 Switch(config)network 192.168.3.0 0.0.0.255 area 0 Switch(config)endSwitch#show ip route配置路由器Router0Router>enRouter#conf t//设置物理端口的IP、子掩码,并开启Router(config)#interface fa 0/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02.168.3.2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nterface serial 2/0Router(config-if)#clock rate 6400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4.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f)#endRouter#show ip route//ospf转发设置Router#conf tRouter(config)#router ospf 1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0 0.0.0.255 area 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3.168.4.0 0.0.0.255 area 0Router(config-router)#end配置路由器Router1Router>enRouter#conf t//设置物理端口的IP、子掩码,并开启Router(config)#interface fa 0/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nterface serial 2/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4.2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f)#endRouter#show ip route//ospf转发设置Router#conf tRouter(config)#router ospf 1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 0.0.0.255 area 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3.168.4.0 0.0.0.255 area 0Router(config-router)#end此时,我们使用PC0 ping PC1,ping通实验总结和体会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目前网路中应用最广泛的路由协议之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是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实验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建、配置、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技能,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若干台,配置要求不低于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8GB 内存、500GB 硬盘。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网线、水晶头、压线钳等网络布线工具。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Windows Server 2019 等。
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GNS3 等。
网络管理工具:Wireshark、Sniffer 等。
三、实验内容1、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与搭建了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根据给定的需求,设计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
使用网络设备和网线,搭建实际的网络拓扑结构。
2、 IP 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掌握 IP 地址的分类、格式和表示方法。
学习子网掩码的作用和计算方法。
根据网络规模和需求,进行合理的 IP 地址规划和子网划分。
3、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
学习交换机的配置命令,如VLAN 的创建与配置、端口的设置等。
进行交换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如查看端口状态、MAC 地址表等。
4、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掌握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路由选择算法。
学习路由器的配置命令,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RIP、OSPF 等)的配置。
进行路由器的网络连接和数据转发测试。
5、网络服务的配置与应用配置 DNS 服务器,实现域名解析。
配置 DHCP 服务器,为网络中的客户端自动分配 IP 地址。
配置 Web 服务器、FTP 服务器等,提供网络服务。
6、网络安全与管理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威胁。
配置防火墙,实现网络访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