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符号学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94.60 KB
- 文档页数:2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符号阐释作者:马迎春来源:《西部学刊》2019年第06期摘要:隐喻与象征的关系一直难以区分,从结构—符号角度看,二者都是一个能指对应多个所指,认知隐喻学认为语言本质上就是隐喻的,因此,将象征纳入隐喻范畴,象征是隐喻的一种特殊形式,称为象征—隐喻。
象征—隐喻位于文学结构—符号整体不同层级上,最小文学手法、整一文学手法层级上的象征—隐喻属于局部象征—隐喻,位于文本文学手法层面的属于整体象征—隐喻。
关键词:结构-符号;象征;隐喻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6-0111-02隐喻和象征的关系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这主要是由于二者的确有太多的交叉、重合之处。
从意义生成上看,二者都是用一个事物指代另一个事物,经由联想、暗示等推导、体验出意义;从组织构成来看,二者都由本体和喻体(象征体)两个部分构成。
这就使隐喻和象征的区别十分模糊,有的学者主张象征就是隐喻,如“象征即隐喻,是一种特殊的比喻”。
[1]李健在分析姜夔《暗香》时说,“梅成为思念的象征,成为爱情的隐喻”。
[2]这是将象征和隐喻等同。
而张远山则认为“真正的隐喻即象征。
”[3]笔者从结构—符号的角度阐释隐喻和象征,力图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思路。
一、隐喻和象征从中西方文献来看,隐喻最初都是被当作一种修辞格来研究的。
在中国,宋代的陈骙最先提出“隐喻”这一术语,在《文则》中提出了“比喻十法”,隐喻就是其中之一。
他认为隐喻“其文虽晦,义则可寻”,并举例“诸侯不下渔色。
”《国语》曰:“没平公,军无秕政。
”又《左氏传》:“是豢吴也夫。
”这类表述即是隐喻。
他指出简喻“其文虽略,其意甚明”[4]。
但是陈骙所说的隐喻,实质上是通常所说的借喻,他说的简喻才是隐喻。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一书,指出譬喻(比喻)的基础是“类似点”,并将隐喻作为譬喻之一种,是比明喻更进一层的譬喻。
[5]倪宝元在《修辞》中认为:“‘暗喻’又叫‘隐喻’”。
探索研究[摘 要]蝙蝠图案是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福”文化的表现形式。
以仿古建筑恩施土司城中出现的蝙蝠图案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符号的本义学习,探究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蝙蝠纹样隐喻的应用,发现蝙蝠图案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更折射出趋利避害、追求圆满的民俗观念,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
[关键词]符号学;蝙蝠图案;仿古建筑[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34-0037-03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刘和银.从符号学角度看恩施土家族仿古建筑中蝙蝠图案的隐喻[J].天工,2023(34):37-39.刘和银 湖北民族大学从符号学角度看恩施土家族仿古建筑中蝙蝠图案的隐喻作者简介:刘和银(1997—),女,汉族,湖北恩施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间艺术理论与方法。
勤奋且聪慧的先民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体现在日常创作中,通过比喻、象征、谐音等各种表现形式,创造出很多具有吉祥隐喻的图案符号,将人们的情感与观念融入这些图案符号中。
在民间吉祥图案中最具幸福寓意的动物是蝙蝠,正所谓“悬崖多蝙蝠,往往寿千年”。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题材中,求吉纳福的装饰物为各种建筑装饰提供了更多选择。
而以蝙蝠为主体的图案纹样大多代表着“吉祥”,现代仿古建筑多采用蝙蝠纹样,它将建筑各个部位的结构特点与功能需求巧妙地融合,同时也以装饰的形式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理论基础(一)符号、符号学的概念符号是人类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它们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用来表示和传达特定的意义。
符号可以是文字、图像、动作或其他具有特殊意义的事物,它们通过人们共同的理解和接受来传递信息。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及其使用的学科,旨在探讨符号的意义、起源、演变和作用,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思维和文化的本质。
西方学术界对符号学的研究较早且研究成果相对全面,形成了更加完整的研究体系,其研究涉及符号的定义、性质、功能、意义、人类思维的符号化、符号的理解与解释、符号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符号阐释【摘要】隐喻与象征在符号阐释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符号的定义和分类,隐喻与象征的关系,符号阐释的方法等方面。
随后探讨了象征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以及符号阐释在实践中的应用。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把握,强调了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着眼于更加深入地探讨符号的多层含义,以及发展更加细致的符号解读方法。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在符号阐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理解和解读文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隐喻、象征、符号、结构、阐释、定义、分类、关系、文化差异、方法、应用、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符号阐释隐喻是一种通过比喻或暗示来传达意义的修辞手法,它将一个事物或概念转化为另一个事物或概念,从而启示出其中隐藏的深层含义。
象征则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或事物,常常代表着抽象的观念或价值。
在文本中,隐喻和象征通常相互交织,共同构成文本的符号体系。
符号阐释是一种分析和解读文本中符号使用的方法,通过对符号的解读和解码,揭示出文本的内在意义和象征符号的呈现方式。
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象征的具体意义可能有所差异,符号阐释需要考虑到这种文化差异,以充分理解符号的意义和作用。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符号的定义与分类、隐喻与象征的关系、符号阐释的方法、象征的文化差异以及符号阐释在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将更全面地理解隐喻与象征的结构,以及符号阐释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文本的重要性。
2. 正文2.1 符号的定义与分类符号是广泛存在于个体和社会之间交流和认知中的一种重要概念,它可以是具象的物体、图像,也可以是抽象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等。
在人类文化中,符号扮演着传递意义和信息的重要角色。
符号的分类通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从形式上看,符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是通过语言表达的符号,包括文字、语音等形式;非语言符号则是通过图像、手势、颜色等形式表达的符号。
热播冷评SHENGPINGSHIJIE文艺直通车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王家卫电影中的食物隐喻□郭思宇摘要:食物元素在导演王家卫的电影中被广泛运用,这些元素除了表达进食本身外,更重要的作用是以食喻人、以食喻情、以食表意。
文章着重分析王家卫电影中的食物,从塑造角色、表达情绪、推动人物关系、阐释主题几个方面分析食物的符号化作用。
关键词:符号学王家卫食物隐喻食物作为特殊符号一直存在于各类电影作品中,甚至在许多影片中作为主体出现。
近现代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对电影中的食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依据心理学、美学、电影学等理论开展相关研究,探究饮食如何充当个体情感和集体记忆的载体。
作为最偏爱物象的导演之一,王家卫构建了极富个人特色的电影符号体系,在他的电影中,作为特殊符号的食物元素被广泛运用,并成为人物精神状态的隐喻。
本文将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王家卫电影中的食物隐喻及其作用”电影符号与饮食符号学是研究符号和符号系统的一门科学”通常认为符号学的产生得益于索绪尔(Saussure)的结构主义的理论奠基”针对符号表意的过程,索绪尔从结构主义符号学出发,将符号分成了能指与所指。
所谓能指是指符号的物质方面,所指就是能指所代表的意义。
在一部影片中,所指通过能指来呈现给观众”1964年,电影符号学的重要开创者克里斯蒂安•麦茨(Christian Metz)发表长篇论文《电影:语言还是言语》,首次将索绪尔的符号学原则引入了电影的研究领域,从电影所呈现的表象去深入挖掘其外延和内涵,为电影的解读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影片由展现事物的若干影像组成,导演用其来传递情绪,表达主题”在导演创作时,这些影像进一步变成象征符号,作为承载着特定含义的具象客体。
影片完整地复制食物本身、进食方式等作为能指,通过不同的视听语言和叙事手法,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赋予了食物表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意义和潜在意义,使食物在电影中成为象征符号”进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要求之一,食物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借食物来传递导演想表达的思想,可以减少观影者认知与理解的障碍。
从符号学角度解读《希腊古瓮颂》的隐喻意摘要:在诗歌中,隐喻是一种极为常见和重要的文学现象,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同时还能导致诗歌语言的不确定性,造成一种“模糊”的效果,以及加强诗歌的情感,这些都是诗性形成的重要途径。
符号学作为一门研究意义的产生、传达和释义过程的学说,运用的学科范围非常广泛。
诗歌的隐喻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符号,因此可以运用符号学对诗歌的隐喻进行释义。
在本文中,我将从符号学角度,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希腊古瓮颂》的隐喻意进行解读,从而更加深刻地挖掘文本的内在含义。
关键词:符号学;隐喻在济慈的《希腊古瓮颂》中,抒情者采用第二人称,对古瓮进行描述。
将古瓮比作“完美的处子”,“处子”是能指符号,“古瓮”是所指符号。
在西方的传统中,常常将圆形的容器用来象征女性,因为二者都具有优美圆滑的身体曲线,而且容器在形状和功用上类似于女性的子宫,均可容纳事物,这便使得古瓮与女性具有象似性,象似性是诗歌隐喻生成的基础。
这样的象似性是基于一种物化女性和生殖崇拜的文化习惯,所形成的隐喻属于常规隐喻。
但是抒情者将古瓮看作是女性中的“完美的处子”,这种象似是超越了基于文化习惯的象似的,用“处子”的内在特质来体现古瓮纯粹洁净的特质,这是基于交感的相似,属于根植于常规隐喻的诗歌隐喻,能够强烈地体现抒情者对古瓮的情感态度。
接着说古瓮受过了“沉默”和“悠久”的抚育,显然是表明古瓮作为一件古物的特点——沉默,陈旧。
把古瓮当做一个符号,它所指向的则是古希腊这个符号,因此,这里隐喻着久远的古希腊已经逝去,与现实生活产生了距离。
因此,抒情者只能通过在古瓮形体上缭绕着的故事,来对那个时代进行探索。
这里的“铺叙”,与上一句的“沉默”形成了一个悖论,但是古瓮虽然沉默,抒情者却可以将其形体上所绘画的图案通过思想的加工来进行组织,形成一个故事,表面上是古瓮在“铺叙”故事,其实是抒情者思想活动的结果,这便是一个将符号进行符解的过程。
在这个画面中,或是人,或是神,或是在敦陂,或是在阿卡狄,他们在伴随着风笛和鼓谣的舞乐中,少女在逃躲少年热烈的追求。
网络流行语的符号隐喻解读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符号;隐喻1.引言在网络社交世界中,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思想在同一平台上汇聚摩擦,相互沟通,相互影响。
网络流行语作为特殊的语言符号,它的出现与发展以及兴盛都有其特定的蕴含意义,有些网络流行语除了了解表面意义外,其内在的隐喻意义也不可忽视。
只有明白语言符号的明示意和隐含意,才会更好的解读其意义价值,语言交流从而会更加顺利成功。
2.符号与隐喻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用符号创造文化。
人类所创造出的一种最为先进符号设计便是语言。
从符号学出发,隐喻是一种符号,隐喻潜藏在符号自身具有的某种特性中,或潜藏在其他符号标记的某种关联之中,或潜藏于与符号解释着的联系中,从图像到象征,都是语言符号最本质的现象。
莱考夫(2003)人们通过一个领域概念去理解另一个领域概念,是目标域中抽象概念到始源域中具体概念的映射。
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自有其内在含义,同时也是对另一种事物的隐喻。
符号的传递与表达,因为其特有的结构,在不同的情景中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并承载着对应的特定意义。
而在解释语言符号意义的过程中,隐喻可以解释其明示意和隐含意。
3. 网络流行语的符号隐喻解读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其产生与流行总离不开特定的现实环境。
本文从主要从历史文化隐喻,社会现实隐喻和心理情感隐喻等方面解读网络流行语的符号意义。
3.1历史文化隐喻的意义解读同一个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人们共享的知识观念、道德习俗、价值体系等。
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造成了语言使用的差异。
而中国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使得语言符号中存在特殊的隐喻意义。
网络流行语“你咋不上天呢”表示某人在某方能特别厉害有能力,超出普通认知范围,表示一种反讽与调侃。
在其表面意中,就是调侃某人思想或行为超出其常规认知范围,用非常人的上天入地能力去调侃,已达到喜剧效果。
在华夏文化中,“天”有着独特的隐喻意义,天是天道、自然、宇宙。
从古至今,中国人民就对“天”有着天然的崇拜与敬意,是民族文化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敬天祭祖也是代代相传的具有特殊含义的重要活动。
创作中的文学设备如何巧妙运用符号与隐喻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常常巧妙地运用符号与隐喻这两种文学设备。
符号是指用具体的事物或概念象征或代表某种意义,而隐喻则是通过比喻和暗示来传达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来探讨创作中的文学设备如何巧妙地运用符号与隐喻。
首先,符号在文学创作中起到了丰富和深化作品意义的作用。
作者通常会选择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来代表某种概念或情感。
比如,在《红楼梦》中,作者将贾宝玉描写成具有“草木之情”的人物,通过草木的象征意义,深化了对贾宝玉内心世界的描绘。
类似地,在《老人与海》中,海洋被赋予了宇宙的象征意义,代表了人类的命运和生死的循环。
其次,隐喻在文学创作中常常用来表达抽象和复杂的概念。
通过比喻和暗示,作者可以将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传达给读者。
比如,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通过玛丽安娜的“鱼网隐喻”揭示了人生的苦难和困境。
类似地,在《1984》这部小说中,乔治·奥威尔通过“大哥”这个隐喻形象,传达了对权力威胁和社会控制的深刻思考。
另外,符号和隐喻在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用来营造氛围和增强阅读体验。
通过选择恰当的符号和隐喻,作者能够为作品赋予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比如,在《百年孤独》中,加西亚·马尔克斯通过黄蝴蝶这一符号,创造出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类似地,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J·D·塞林格通过红色帽子这个符号,营造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反叛精神。
最后,作者在运用符号与隐喻时需要注重平衡和谨慎。
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都可能导致作品失去平衡,使得读者无法理解或接受。
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作者需要理性地判断何时使用符号和隐喻,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意图。
总之,在文学创作中,符号与隐喻是非常重要的文学设备。
它们能够丰富作品的意义,表达抽象和复杂的概念,营造独特的氛围,增强阅读体验。
然而,作者在运用符号与隐喻时需要谨慎并注重平衡,以确保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读者的理解。
艺术史论中的符号学与象征分析艺术是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人类创造。
在艺术史研究中,符号学和象征分析是两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们帮助我们理解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意义和文化背景。
本文将介绍符号学和象征分析在艺术史论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于我们理解艺术作品的重要性。
一、符号学在艺术史论中的应用符号学是一种研究符号及其意义的学科。
符号是一种代表意义的具体事物或行为。
在艺术作品中,符号被用来传递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意义和思想。
通过对符号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艺术作品所揭示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符号学对于我们理解艺术作品中的符号系统非常关键。
每个符号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艺术家通过选择特定的符号来传递他们的意图。
例如,在中国画中,竹子常常被用来表示坚韧不拔和正直的品质。
通过对这种符号的使用和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艺术家对于这些价值观的关注和表达。
二、象征分析在艺术史论中的应用象征分析是一种探究象征意义和符号隐喻的方法。
它关注艺术作品中的象征符号和符号组合,从而揭示出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通过象征分析,我们可以解读艺术作品中的隐喻和隐含信息。
艺术作品中常常使用象征性的符号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题。
这些符号可能是具体的事物,也可能是抽象的符号。
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常常出现苹果作为象征禁果和诱惑的符号。
通过对这个象征的解读,我们可以理解艺术家对于原罪和道德的思考。
象征分析使我们能够探究艺术作品中的多重意义和符号的互动。
它帮助我们理解艺术家通过符号选择和组合所传递的更深层次的信息,从而增强我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三、符号学与象征分析的重要性符号学和象征分析为我们理解艺术作品提供了一种系统和深入的方法。
通过对符号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意图和创作背后的文化语境。
这种理解有助于我们欣赏和解读艺术作品,同时也为艺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符号学和象征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比较不同文化和时期的艺术作品。
不同文化和时期的艺术作品中常常出现相似的符号和象征。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隐喻产生的符号学分析及认知机制作者:陆国君, Lu Guo-jun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上海,200433;南通大学,南通,226007刊名:外语学刊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年,卷(期):2007,(1)被引用次数:4次参考文献(11条)1.丁尔苏语言的符号性 2000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 20003.杨秀杰隐喻及其分类新论[期刊论文]-外语学刊 2005(03)4.Gibbs Raymond W The Poetics of Mind:Figurative Thought,Language,and Understanding 19945.Johnson M 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Imagination and Reason 1987koff G 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1987koff 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19808.Richards A 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 19659.Saussure Ferdinand d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198610.Taylor John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 199511.Ungerer F.Schmid H 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6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李昕《红楼梦》中人名符号的隐喻修辞认知-东京文学2009(5)本文以岳麓书社2004年出版的<红楼梦>为版本依据.人名符号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并非完全是任意的、自由的,而是受文化制约.人名符号是个人介入社会的一种修辞代码.<红楼梦>中上层人士的名字,是某种丈化含义的象征符号;下层人士的名字,是其主人本质特征的能指符号;还另有些符号性人物的名字,具有符号性隐喻象征含义.由此延伸出对隐喻修辞认知进行基础的探讨.2.期刊论文张良林.Zhang Liang-lin隐喻的符号性-外语学刊2010(6)长期以来,学者大多从修辞学和语言学角度探讨隐喻问题,却很少涉及隐喻的符号性.本文将以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为基础,深入分析隐喻在词汇和句子层次上的两级符号结构,得出隐喻符号的具体意指过程,发现隐喻符号的聚合性和组合性,并力图按照符号代表项与所指项之间意指关系的不同,将隐喻分为三类,进一步解读隐喻在符号意指过程中产生的创造性.隐喻符号性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把握隐喻生产的内在机制和动态意义增值过程,有助于了解隐喻对于语言和人类生活的创新性贡献.3.期刊论文祁文婷.蔡兰珍.Qi Wenting.Cai Lanzhen身势语符号的隐喻色彩-中国电力教育2010(18)在信息社会,符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身势语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和交际的符号,具有物质和抽象两方面的思想内涵.为了说明身势语的符号机制,需要引入隐喻这个概念.身势语表达方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时还需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这个过程正是隐喻的核心,它把熟悉和不熟悉的事物作不寻常的并列,从而加深了我们对不熟悉事物的认识.身势语的这种隐喻表达在交际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和烘托作用.4.学位论文高路基于网络界面符号体系的用户隐喻认知机理探索2009隐喻研究有悠久的历史,但一直以来它都被归类在语言修辞研究范畴之内。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符号阐释【摘要】本文围绕隐喻与象征的结构展开探讨,通过对隐喻和象征的概念、特征、作用以及联系与区别进行分析,揭示了符号在隐喻与象征中的作用及符号阐释的方法与应用。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探讨符号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方式以及隐喻与象征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对于深化文学与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拓展我们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也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隐喻与象征在人类思维和表达中的重要性,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隐喻、象征、符号、阐释、结构、重要性、联系、区别、定义、特征、作用、方法、应用、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未来、总结、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隐喻与象征是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意图具有重要意义。
隐喻和象征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存在,通过隐含的比喻和象征符号展现出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内在联系。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揭示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探索作者的意图和思想内涵。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分析在文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
隐喻和象征的作用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与符号交流中。
研究隐喻与象征的结构不仅有助于解读文学作品,还可以拓展对符号交流与意义构建的认识,对文化交流和认知心理学等领域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隐喻与象征的研究背景可以追溯至古代哲学和修辞学,隐喻与象征的讨论贯穿了文学批评史上的各个阶段。
随着文化与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隐喻与象征的探讨也日益丰富和深化。
本文将针对隐喻与象征的结构展开探讨,旨在深入分析隐喻与象征的特征和作用,探讨其联系与区别,并探讨符号在隐喻与象征中的作用及符号阐释的方法与应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隐喻与象征的结构,揭示它们在语言、文学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及影响。
The Sign Character of Metaphor 作者: 张良林[1,2]
作者机构: [1]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 [2]常熟理工学院,常熟215500
出版物刊名: 外语学刊
页码: 148-150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6期
主题词: 隐喻 符号性 符号学 创造性 意指
摘要:长期以来,学者大多从修辞学和语言学角度探讨隐喻问题,却很少涉及隐喻的符号性。
本文将以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为基础,深入分析隐喻在词汇和句子层次上的两级符号结构,得出隐喻符号的具体意指过程,发现隐喻符号的聚合性和组合性,并力图按照符号代表项与所指项之间意指关系的不同,将隐喻分为三类,进一步解读隐喻在符号意指过程中产生的创造性。
隐喻符号性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把握隐喻生产的内在机制和动态意义增值过程,有助于了解隐喻对于语言和人类生活的创新性贡献。
大众文艺摘要:电影符号学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该理论的出现是经典电影理论向现代电影理论转变的标志。
麦茨作为电影符号学的创始人,运用语言学、符号学原理对电影进行分析,创立了第一符号学:结构语言-电影符号学和第二符号学:精神分析-电影符号学。
作为台湾电影“新新势力”的创作导演,蔡明亮的作品《洞》这部影片中除了融入了导演的独特风格以外,还融汇了不少电影符号学的思想,其独特的影片结构、简约的创作手法、特殊符号的隐喻等等都在影片中有所体现。
关键词:电影符号学;麦茨;《洞》;蔡明亮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说,电影符号学属于应用符号学的一个分支,其理论基础和方法主要来源于索绪尔发展起来的结构主义分析方法,电影符号学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该理论的出现是经典电影理论向现代电影理论转变的标志。
蔡明亮作为台湾电影“新新势力”的创作导演,其影片以独特的电影风格和美学特征在影视界独树一帜,他以自身敏锐的观察力剖析社会问题,运用简约的创作手法展现对现实的批判,通过符号的隐喻暗示生活中的无奈。
《洞》这部影视作品中除了融入了导演的独特风格以外,还融汇了不少电影符号学的思想。
一、麦茨与电影符号学理论麦茨作为电影符号学的创始人,运用语言学、符号学原理对电影进行分析,以麦茨为代表的电影符号学的基本立论是:“与人们使用的口头和书面语言相比较,电影不是一种“语言”,因为它缺乏语言系统,它不能完全用日常语言的模式来对电影作出解释。
但是,从符号学对符号系统进行研究的角度看,电影毫无疑问地又是一种“语言”,也许“交流系统”比“语言”一词更贴切,因为一般说来,所有的行为(包括沉默)都可以称为交流。
”1总之电影是没有语言系统的语言。
电影符号学主要是对电影的意指系统进行分析,探讨电影深层的结构,试图揭示电影作为表意系统的内在规律。
电影符号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1964年麦茨发表的《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为开端的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模式的第一符号学,“它包含三大研究范畴:(1)确定电影符号学的性质(2)划分电影符码的类别(3)分析电影作品的叙事结构,即电影语言的系统研究。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曹保平电影中的姓名隐喻》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视觉与听觉的艺术形式,常常通过画面、音效、台词等元素来传达导演的意图和情感。
其中,姓名作为电影中人物的身份标识,往往也蕴含着丰富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曹保平导演的电影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著称,其中姓名的使用更是一种重要的符号学手段。
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对曹保平电影中的姓名隐喻进行分析,探讨其电影创作中的符号运用和人物塑造。
二、曹保平电影中的姓名隐喻1. 姓名的文化内涵在曹保平的电影中,人物的姓名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姓名往往与人物的身份、性格、命运等紧密相关,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烈日灼心》中,主人公辛小丰的姓名“辛”字,寓意辛苦、劳苦,而“小丰”则给人一种勤劳、质朴的印象,与他在电影中的形象相吻合。
2. 姓名的象征意义除了文化内涵外,曹保平电影中的姓名还具有象征意义。
这些姓名往往与故事的主题、情节、人物关系等密切相关,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因素。
例如,在《白日焰火》中,梁志军的姓名“志军”二字,象征着他对正义的追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与整个故事的主题相呼应。
三、姓名隐喻的符号学解读1. 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在符号学中,能指与所指是构成符号的两个基本要素。
能指是指符号的形式,即姓名的字形、音韵等;所指则是符号的意义,即姓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象征意义等。
在曹保平的电影中,姓名的能指与所指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
2. 符号的语境解读语境是指符号使用的环境和背景,对符号的意义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曹保平的电影中,姓名的使用往往与特定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人物关系等密切相关。
通过对这些语境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姓名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例如,在《光荣的愤怒》中,熊振国的姓名“振国”二字,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既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时代特征。
四、姓名隐喻在电影创作中的作用1. 塑造人物形象姓名作为人物的身份标识,具有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