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回归市场理性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6月起发改委取消药品政府定价作者:来源:《财经》2015年第13期尽管药价市场化改革值得期待,但改革能否成功,关键还在于配套改革能否到位。
取消政府定价只是第一步,如何走好以后几步更为重要5月5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人社部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下称《改革意见》),决定从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业内人士认为,发改委对药品的价格管制进一步松动,有利于药品买卖价格更多由市场来决定。
追溯过去,始于药品流通向社会资本(包括私人资本)全面开放的首轮药价改革以失败告终,各方自要求寻找原因。
多数舆论将改革失败的责任归咎为“改革的不彻底”。
于是,看着“流通环节吃肉而自己喝汤”的药厂,纷纷向国家施压开放药价。
政府还没来得及弄清改革失败的真正成因,在匆忙间全面开放了药价,取消了药品生产计划。
同时,又逐步限制和分批堵死了社会资本从事药品流通的通道,改由药厂与医疗机构直接进行药品供需交易。
政府的本意是取消批发流通环节,寄望由此遏制药价的疯涨。
然而,药厂生产计划一经取消,市场热销药必然供大于求,导致药厂为争抢市场份额开给医疗机构的“加价式回扣”。
药价非但未因取消政府定价改受供求关系调节而有所回落,反倒涨势更趋失控。
与此同时,受“泛市场化”歪风影响所制定的“旧医改”,促使地方财政大力压缩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正常投入,逼迫医疗机构“以药养医”成为惟一的生存之道。
无奈之下,政府从1996年起恢复了对部分常用药的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定价。
因为背不起“医药利益同盟”所炮制的“开倒车”骂名,在2000年前后,政府改“直接监管药价”为“间接监管药价”,于是才有国家发改委在此后十年间连续30余次强制药厂降低部分常用药药价。
然而,此时的“医药利益同盟”早已固化,而失败的“旧医改”又迟迟不敢果断废止,导致旧矛盾未见缓解,“降价就消失”的常用药停产消失事件频频上演,患者怨言更甚,而国家发改委则落了个两头不讨好。
2022年我国药品行业前景分析:新政策是否真的利于民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近日发布《推动药品价格改革看法》,明确从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的政府定价,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那么在取消政府定价后,“降价死”现象会否消逝?是否真的利于民?诸多问题人需要时间观看。
——药品价格会否消失上涨?在此次改革前,官方通过政府指导价(最高零售限价)来对药品价格进行管理,如今,这一价格“天花板”即将取消,民众普遍担忧:药价是否会随之消失大幅上涨?官方给出的答案是:不会。
国家发改委表示,政府综合监管有力量避开绝大部分药品交易价格特别上涨;新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可以动态调整,将对市场交易价格发挥较强引导作用。
因此绝大部分药品市场交易价格不会上涨。
但不排解部分药品价格因成本、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会有所变动。
“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药价在短期内不会消失明显上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蔡江南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医院药品的实际价格是通过集中招标选购确定的,而招标的价格一般会低于最高限价,在招标选购机制的约束下,取消最高限价对于药品的实际价格不会发生大的影响。
事实上,一些放开最高限价的地区的药价并未消失暴涨的局面。
如,江西自2022年4月1日起在全国领先全面放开省管601种非处方药品的价格,不再制定最高零售价。
一年来,江西省大部分非处方药品价格都保持了平稳运行,少数低价非处方药和保健、滋补类非处方药品价格有所上涨,个别价格较高的非处方药价格则略有下降。
——“降价死”现象会否消逝?在实施最高限价十多年的时间里,官方开展了多次降价行动,大幅下调了许多药品的最高限价,但一些药品尤其是低价药,最终却遭受了“降价死”的尴尬。
所谓“降价死”,就是只要价格主管部门一下调价格,一些药品就从市场上消逝,或者改头换面重新消失。
在此状况下,老百姓对药价的下降感受并不明显。
究其缘由,专家表示,随着原材料、劳动力和环保投入等制药成本飞涨,而低价药受到最高限价制约,价格上涨空间非常有限。
2022年我国药价市场发展趋势分析6月1日起,我国绝大部分药品取消政府定价,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由生产经营者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定价格。
但是提起药价,许多市民不由得摇头,不是觉得药价太贵,就是感觉药价乱得没谱。
最让人不明白的是,明明距离只有几十米甚至门对门,两家药店同一药品的药价就能差许多。
(《华商报》6月2日)既然已经取消了政府定价,药价当然应当由市场说了算。
现实中,同一瓶酸奶,同一碗馄饨,完全可以由于地点差异,而卖出不同的价格,药品的价格,自然也没必要强求百店同价。
同一种药在不同药店卖出不同的价格,只要在合理区间范围内变动,甚至未尝不是市场信号的体现。
不过,药品取消政府定价,其初衷当然是让药价更多地反映市场供求,并通过市场信号来调整和刺激药品的生产和供应。
然而,假如是门对门的两家药店,同一种药,只是换一个新包装,药价便立马“标新立异”,与其说是市场规律生了效,不如说暴露出药品价格的乱象。
据《2022-2022年药品零售网站(网上药店)市场讨论与投资分析告》显示,同一药品价格差异巨大,换个“马甲”便标高药价,虽然让公众困惑难懂,并非什么新奇伎俩。
早在药品执行最高限价,医院设立基本药物名目时期,换个“马甲”改个名,就始终是药品为绕过限价,屡试不爽的伎俩。
对缺乏医药专业学问的患者而言,不同价格下是否属同一种药,只能通过看包装来识别,换个包装就让人感到云里雾里。
药品取消政府定价,竟然催生换“马甲”提药价,明显有违打开市场竞争的初衷。
作为一种特别商品,药品还给市场后,同样需要以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为前提。
这也是为何即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对于药品市场仍旧有着特别的眷顾与监管。
例如,药价由市场来定,其实并非让药企和药店直接以零售的方式面对独立的公众,而是通过医保或集中选购的方式形成买家的合力,换言之,只要是公众通过医保药店购药,无论是在哪家药店,都应当是医保价格。
史上最大规模药价改革,会不会“大闹天宫”?2014年12月03日17:38来源:大河网新闻检索:核心提示|再过不到一个月,占据国内庞大药品市场份额的政府定价产品,将放开﹃计划﹄定价形式,交由市场决策。
初步估算,这将涉及2700余种药品。
11月25日,《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开始在全国8家医药行业协会内征求意见。
意见稿明确表示: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药品实际交易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
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原政府指定的最高零售限价或出厂价格。
被社会诟病许久的药物价格管理制度,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药品价格放开对市民来说意味着什么?医药价格一旦放开,药品会不会涨价成风?本期大河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史上最大规模”药价改革将启动11月25日,《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开始在全国8家医药行业协会内征求意见,限时48小时。
《意见稿》明确表示: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药品实际交易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
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原政府指定的最高零售限价或出厂价格。
而这次药价改革被称为“史上最大规模”。
《意见稿》指出,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国内药品将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而药品的实际交易价格,则交给市场竞争形成。
据了解,政府定价药品范围有六类,包括医保目录内的药品、医保目录外的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预防免疫药品、医院精神和麻醉药品、专利药品以及低价药品。
此次定价机制取消后,几类特殊的药品价格该如何把握呢?《意见稿》中也对此做了具体说明:一是医保基金支付的药品,由医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市场价格合理形成;二是专利药品(包括医保目录外的专利药品)、独家生产的中成药等市场竞争不充分的药品,建立多方参与的谈判机制形成价格;三是医保目录外的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和避孕药具,通过招标采购或谈判形成市场交易价格;四是一类精神、麻醉药品,仍暂时实行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
2015年6月1日起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今日发布公告称,发改委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决定从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担心:机制不健全导致药价上涨药价究竟该由谁来决定?有人说计划好,有人说市场好,但无论计划还是市场,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网友“髦吉吉”认为,取消政府定价,很有可能出现漫天要价的现象。
而网友“风轻云淡湘满楼”担心,放手让市场去竞争会导致恶性竞争,到头来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网友“江干区摄影师”则是担心一些百姓常用的便宜药,会不会随着市场竞争逐渐消失。
“中国的市场从来都不是真正的买卖双方的市场,公权力不干预医药市场,必将使得私权力更加疯狂地干预医药市场。
”网友“非典型elite”似乎一下就点明了以上这些担忧的症结所在。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药品行业的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网友们所担心的问题确实有可能出现。
“药品价格的根本问题是中间环节加价太多、回扣太多。
取消政府定价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如何把关中间环节,做好市场监管。
”网友“理想的味道”表示。
中经网友“和路雪”也认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定价方式,监管体系一定不能少。
当初制定政府指导价格的出发点是在保障普通百姓看得起病和医药医疗体系取得合理利润之间取得平衡,现在要取消政府定价,如果监管体系随之崩溃,那后果不堪设想。
”网友“千奇不怪”则建议,“政府应严格控制和规范药品流通环节和从严药品经营资质,规范流通领域”。
发改委回应:绝大部分药价不会上涨对于网友们的种种担心,国家发改委第一时间作出了回应。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绝大部分药价不会上涨。
这无疑是给存在种种担忧的网友吃了一颗定心丸。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进行药品价格改革的时机已成熟。
我国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并不是放弃政府对药价的监管。
取消政府定价,药价改革真正破冰2700余种药品价格步入市
场化轨道
张燕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周刊》
【年(卷),期】2015(0)19
【摘要】取消政府定价,药价改革真正破冰在经过反复讨论和长时间酝酿后,药价改革的政策终于落地了。
5月5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卫计委、人社部等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指出,自2015年6月1日起,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仍暂时由国家发改委实行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外,对其他药品政府定价均予以取消,不再实行最高零售限价管理。
按照分类管理原则,通过不同的方式由市场形成价格。
【总页数】2页(P70-71)
【作者】张燕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完善药品政府定价机制与增强政府药价调控能力 [J], 谭茂芹;彭鸿林
2.药价改革正式落地 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药价改革问题答记者问 [J], 洪鸿
3.印度药品定价局再限制52种基药价格 [J],
4.政府为何要取消药品价格管制原有定价方法存四大缺陷;放开管制后药价难现集
体上涨 [J], 曹健
5.药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研究——兼论江西药品价格改革与政策完善 [J], 李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品定价政府终放手郭潇雅【期刊名称】《中国医院院长》【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1页(P30-30)【作者】郭潇雅【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绝大部分药品取消政府定价,能否达到医、企、患、保多方共赢?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市场经济有两只手——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
如果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药品,从政府之手交于市场之手,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人社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决定从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至此,我国药价管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改革,在经过一年多的争论后终于尘埃落定。
消息甫出,立刻引来众多争议之声。
其中,约2700种药品价格会否大幅上涨与政府今后如何监管两个问题成为舆论焦点。
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表示,药品政府定价取消后,由于有医保支付标准的引导,有药品招标采购机制、医保控费机制的制约,加上政府部门对市场交易价格监测监管工作的强化,绝大部分药品的价格都不会上涨。
药价将在多方制约之下,按市场机制运行。
岭南肝病研究所所长杨炯举例说:“就拿乙肝抗病毒药物来说,其中某一类别药,全国就有二十多家企业生产,成分几乎一模一样,价格却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
一旦药价彻底放开,不少高价药反而失去了保护,很可能放低身段抢市场。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陈炅同样认为,绝大多数药品价格应该会保持稳定,但不排除部分药品(如目前价格便宜、用量少的药)因成本、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涨价,但这对医院和患者却是有利的,通过对一些利润较低的药品在价格上的刺激,激发药企生产这类药品的积极性。
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并不意味着政府对药价放任不管,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药品的方方面面都还在控制范围内,政府的职能重心将转向事中事后监管。
据了解,今后政府相关部门将建立健全药品价格监测体系,促进药品市场价格信息透明,重点做好竞争不充分药品出厂价格、实际购销价格的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引导药商和群众预期。
国家为何取消药品最高限价院系:经济管理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姓名:刘柄成学号:15991068任课教师:李菁2016年 5月 25日关键词:低价药品;取消最高零售价;低价药品清单一、国家取消药品最高限价的背景原因国内许多低价药接连出现了“一药难求”的局面,低价药现状令人担忧,其导致原因诸多,如原材料产量减少、原料药供应不足,临床用药更新换代等原因均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质量标准的提升和原材料、人工等价格的不断上涨,制药企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但在招标压价以及零售价格不能灵活上调的影响下,导致部分药品价格有少许虚低,甚至出现“中标死”等现象,在社会以及人民群众中引起了较为广的泛关注自去年 8 月广东公示基药低价目录,国家发改委紧随其后,发布了《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征求意见稿)》,文件显示,发改委在酝酿制定低价药品的明细目录,试图取消原定最高零售价,改为在“日使用费用范围”内由生产企业自主定价。
该文件一共列出 890 个品种剂型纳入低价药品清单,原定于去年底发布目录清单,但一直都被群众戏称为“传说”。
于是,在今年三月份举办的的两会期间,低价药备受关注,有代表建议,对临床常用且价格低廉的基本药物,不纳入集中采购范围,国家实行“由四统一”管理,即统一目录、统一价格、统一定点生产或招标生产、统一配送的管理,实行医保全额报销使用。
4 月,洛阳会议传出消息,国家卫计委欲缩减低价药目录品种,多数与会代表认为890 个品种剂型太多、“化药 3 元、中药5 元”的标准过高。
紧接着,8部门突发《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
《意见》对包括一批经典老药在内的常用低价药品从改进价格管理、完善采购办法、建立短缺药品储备、加大政策扶持等方面明确了保障常用低价药品生产供应的政策措施,但备受业界关注的目录清单和价格管理办法并没有出台。
日前,低价药目录终于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回归市场理性
导读:□华西都市报评论员李晓亮社评取消统一定价,不是政府撒手不管,而是行政的手不会伸过界,做到恪守行政本分,转变为药品市场竞争秩序监管者和合理价格形成机制的维护者。
行政指导,包打天下,至少在
社评
取消统一定价,不是政府撒手不管,而是行政的手不会伸过界,做到恪守行政本分,转变为药品市场竞争秩序监管者和合理价格形成机制的维护者。
行政指导,包打天下,至少在市场流通、民生经济领域,已一再被证明是不可取的。
这也是这些年,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为何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
顺着这种思路,就可以很好理解昨日的这则新闻: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会同卫计委、人社部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5月5日新华网)
评议此次取消政府定价之前,先回顾下,这个政府统一定价政策的源头。
前几年医改的各项举措之一就是公众基本用药由国家统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