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数的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26.02 KB
- 文档页数: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课时《数的认识》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读写。
- 掌握数的分类,包括正数、负数、零。
- 能够在数轴上表示数,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数的感性认识。
- 利用数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相对大小和位置。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 整数:像 -3, -2, -1, 0, 1, 2, 3 这样的数。
- 小数:有小数点的数,如 3.25, 0.5。
- 分数:分子和分母组成的数,如 1/2, 3/4。
2. 数的分类:- 正数:大于零的数,如 1, 2, 3。
- 负数:小于零的数,如 -1, -2, -3。
-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
3. 数轴:- 介绍数轴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轴是一条直线,用来表示数的位置和大小。
- 在数轴上表示数,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相对大小和位置。
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数的概念和分类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实际操作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用小石子表示数,来加深对数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 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数的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计、尺子等,引出数的概念。
2. 讲解:- 讲解整数、小数、分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3. 实际操作:- 让学生用小石子或其他物品,表示不同的数,加深对数的理解。
4. 小组讨论:- 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数的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作业布置1. 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第6单元第1课时的练习题,加深对数的理解。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77《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分数的性质,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的联系。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师:我们小学阶段所学的数主要有整数、小数和分数,上节课我们梳理了这些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整理。
二、复习整理 1、整数(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整理有关数的知识,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所用的计数方法都是满十进一的,这叫“十进制计数法” 。
谁来说说,数位顺序表。
问:我们已经知道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它们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学生可能的回答:10。
)练习(1)(第77页,下面的做一做):27046=2×( )+7×( )+4×( )+6×( ) (2)说出下面各数中“2”表示的含义。
(第78页第4题)23 0.52 32203.7练习(2)下面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四个国家,把他们的面积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
用数字序号标明它们的大小。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第78页第2题)中国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 ),而人口数居世界第一,有1295330000人,约()亿人。
问:这些数的大小该如何比较呢?(学生可能的回答: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位,整数部分的数位越多数就越大,整数部分的数位一样多,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字越大,这个数就越大……) 问:最大的整数是多少?最小的呢?师:我们学过了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谁来举例说明这些概念的意思。
练习(3)填一填(第78页第8题)问:公因数是什么含义?12和15的最大公因数呢?(学生可能的回答:两个数共有的因数叫这两个数的公因数;12和15的最大公因数是3。
)问:公倍数是什么含义?30以内4和6的最小公倍数呢?(学生可能的回答:两个数共有的倍数叫这两个数的公倍数;30以内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的认识》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整数、分数、小数等不同类型的数。
2. 培养学生对数的敏感度,提高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 通过数的认识,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数的分类:整数、分数、小数2. 数的性质:奇数、偶数、质数、合数3. 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4. 数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的存在,激发学生对数的兴趣。
2. 讲解新课:详细讲解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数的内涵。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数的运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4. 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作业评价: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生对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测试评价:定期进行数的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以上的教案中,教学步骤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步骤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掌握知识。
以下对教学步骤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教学步骤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引入新课:在这一步骤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需要用到数学的情况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数的概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数的概念,包括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各种数的概念,掌握数的运算规律,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数的概念,包括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2. 掌握数的运算规律,能够进行基本的数的运算;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数的概念的理解,特别是分数和小数的理解;2. 数的运算规律的应用,特别是小数的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PPT、教具;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讲解数的概念,包括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通过教具进行演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3. 练习:通过练习题,使学生掌握数的运算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
板书设计1. 数的认识;2. 重点内容:数的概念、数的运算规律;3. 难点内容:分数和小数的理解、小数的运算。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写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律;2. 计算题:计算一些数的运算;3. 应用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律,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分数和小数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讲解和练习。
同时,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和“教学过程”部分。
下面将针对这两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教学难点数的概念的理解,特别是分数和小数的理解自然数与整数:自然数包括所有的正整数和零,而整数则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需要强调自然数与整数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自然数是整数的一个子集。
分数:分数的理解需要从“分”的概念入手,即把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每份就是一个分数单位。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整数和分数的概念,掌握正负数的基本运算。
2. 能够运用数轴表示数,并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3. 掌握数的分类和性质,包括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整数和分数的概念2. 正负数的基本运算3. 数轴的表示和应用4. 数的分类和性质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整数和分数的概念,数的分类和性质。
2. 演示法:通过数轴演示数的关系和运算。
3.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数的性质和规律。
4.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整数和分数的概念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整数和分数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整数和分数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整数和分数的理解。
第二课时:正负数的基本运算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正负数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正负数的定义,以及正负数的基本运算规则。
3. 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第三课时:数轴的表示和应用1. 引入:通过数轴的引入,让学生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2. 讲解:讲解数轴的表示方法,以及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关系。
3.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数的分类和性质1. 引入:通过数的分类,让学生理解数的性质。
2. 讲解:讲解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定义,以及它们的性质。
3. 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的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用数码、物品、图形、动作等多种形式表示数字的方法。
2.了解数的基本概念,如位值、进位、退位等。
3.认识小数点及其使用方法,能够在数轴上表示小数。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数的基本概念。
2.小数点的认识及应用。
3.进位、退位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让学生回忆上节数学课所学的内容,例如认识整数、比较数的大小等。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数的认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2. 认识数字1.以数码表示数字。
让学生拿出纸、笔,写下1~100的数字。
通过板书等方式引导学生辨认数字、理解数码及其意义。
例如:数字“23”由2和3两个数码组成,表示20和3的和。
2.以物品表示数字。
引导学生以水杯或彩球等物品表示数字,体验数字的实物意义。
3.以图形表示数字。
引导学生以小球或小方块等图形表示数字,体验数字的抽象意义。
4.以动作表示数字。
引导学生以拍手、跳跃等动作表示数字,体验数字的操作意义。
3. 数的基本概念1.位值的概念。
板书相应数字,引导学生理解“10”的意义,介绍“个位”、“十位”等概念。
例如:数字“23”中,“3”的位值是“个位”,为10的0次方;“2”的位值是“十位”,为10的1次方。
2.进位、退位的方法。
引导学生以数字“24”为例,演示“把十位上的2进位,变成3,个位上的4退位,变成3”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进位、退位的操作方法。
4. 小数点的认识及应用1.小数点的概念。
介绍小数点的位置、作用,让学生理解小数点与整数位之间的关系。
2.小数的读法。
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点的位置读出小数。
例如:0.23读作“零点二三”。
3.数轴表示小数。
介绍数轴的作用、构造及标注方法,引导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小数。
5. 应用题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去菜市场买了2.5斤苹果和3.8斤梨,请问他一共买了多少斤水果?”“小红要在学校门口买学习用品,她所带的钱只有63.5元,请问她最多可以买哪些物品?”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用多种形式表示数字的方法,认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进位、退位的方法,了解小数点及其使用方法,能够在数轴上表示小数。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1.1《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整数和小数的认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1.1《数的认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小数,体会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认识,对数的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小数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小数时,可能会对小数的位数、小数点的作用等方面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读写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
2.教学难点:学生对小数的位数、小数点的作用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小数。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小数的特点和规律。
3.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小数的意义和应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小数。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实例,如超市商品的价格、体温计的读数等,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1 数的认识 - 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分类和性质。
2. 培养学生对数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数的概念和分类。
2. 数的性质和运算。
教学难点1. 数的概念的理解。
2. 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2. 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数的概念。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对数的认识。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数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数的分类。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符号。
2. 讲解数的分类: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等。
3. 讲解数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判断一些数的类型。
2. 让学生运用数的性质进行计算。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数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2. 强调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数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2. 提问检查学生对数的认识。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讲解数的运算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进行数的运算练习。
2. 让学生运用数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数的运算方法和运算性质。
2. 强调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数的概念、分类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学生能够运用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教学延伸1. 让学生探讨数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2. 让学生进行数的运算比赛,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数的性质和运算”部分。
数的性质和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至关重要。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的认识人教版教案: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包括数的认识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题解答。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和小数的转换,以及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重点: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购物、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数的认识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 整数的认识:讲解整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2) 分数的认识:讲解分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小数的认识:讲解小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主要包括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填空题:根据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定义,填空完成题目。
2. 选择题:根据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选择正确的答案。
3. 应用题: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答案:1. 填空题答案:根据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定义,填空题的答案为整数、分数和小数。
2. 选择题答案:根据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选择题的答案为正确的选项。
3. 应用题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应用题的答案为解答出的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的认识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数的概念,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的认识。
我们会复习整数的相关知识,如正负数、整数的四则运算等。
接着,我们将学习分数的概念,包括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加减乘除等。
我们会介绍小数的概念,包括小数的表示方法、小数的加减乘除等。
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
3. 能够运用整数、分数、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分数和小数的表示方法及其转换。
2. 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规则。
3. 运用整数、分数、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或作业纸。
3. 计算器(可选)。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数的概念。
2. 讲解:介绍整数、分数、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3. 示例:演示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练习。
5. 应用:讲解如何运用整数、分数、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数的认识2. 整数、分数、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3. 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规则。
4. 运用整数、分数、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练习题: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
2. 应用题:运用整数、分数、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练习和应用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数的概念和四则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课后,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分数和小数的表示方法及其转换在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分数和小数的表示方法及其转换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学生需要理解分数的结构,包括分子、分母和分数线,以及分数的不同表示形式,如假分数、带分数和真分数。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认识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填空。
1. 一种商品打八折销售,“八折”表示原价的()%,如果这种商品原价300元,现在便宜了()元。
2. 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5”,十分位上的数字是“6”,千分位上的数字是“8”,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是(),是一个()小数,把它保留两位小数是()。
3. 某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是12.188,这个数是(),如果把这个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则是()。
4. 5/6的意义是表示(),它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5. 把0.8扩大到它的()倍后再缩小到它的1/10恰好是80。
二、在○里填上“>”、“<”或“=”。
893○983 1.56千克○1560克
1/4吨○1/3吨 33.45○34.56
4.583○4.853 4.6元○4.50元
三、选择题。
1. 下列各数中,最接近10万的是()。
A、99908
B、100008
C、10.01万
D、9.9万
2. 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到百分位是
3.66,这个小数最小是()。
A、3.664
B、3.661
C、3.654
D、3.655
3. 如果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则新的小数与原小数之差是49.32,新小数
1
是()。
A、54.252
B、54.8
C、5.48
D、44.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