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母鸡太太和两个蛋
- 格式:doc
- 大小:382.26 KB
- 文档页数:6
小班说课稿:母鸡妈妈和两个蛋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和描述母鸡妈妈和蛋的特点;2.能够学会对母鸡妈妈和蛋进行分类;3.能够体验孵蛋的过程,了解小动物成长的过程;4.培养学生爱护生命、热爱自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观察和描述母鸡妈妈和蛋的特点;2.对母鸡妈妈和蛋进行分类。
三、教学准备1.母鸡与鸭子的画面或卡通表情;2.养殖场模型;3.模拟蛋类;4.彩色画纸、五彩笔;5.立体化玩具鸡蛋两个。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师生互动1.老师问学生是否吃过鸡蛋和鸭蛋,各有什么口味和营养价值。
2.老师引导学生谈论鸟类的种类,并让学生了解与鸟类有关的知识。
2. 导入学习1.老师介绍母鸡和鸭子的特征,并展示图片或卡通表情。
2.老师询问学生母鸡和鸭子之间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特点。
3. 案例分析1.老师出示母鸡和两个蛋的图片,并让学生描述母鸡和蛋的特点。
2.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两个蛋的不同之处,并让学生分类两个蛋。
3.老师讲述蛋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蛋的前生、生长、成熟等过程。
4. 体验活动1.老师带领学生体验孵蛋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小动物的成长过程。
2.老师让学生在彩色画纸上画一只母鸡和两个蛋,并在上面写上母鸡和蛋的特点。
5. 总结归纳1.老师提问学生,你们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有哪些收获?2.老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巩固母鸡和蛋的特点和分类。
五、课堂作业在家中找到两个球体,用彩色画纸进行装饰,并写上母鸡或鸭子的名字。
在下堂课时,学生将自己制作的小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
六、教学反思整堂课下来,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感受到了生命的魅力与自然的神秘。
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护生命、热爱自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幼儿园《母鸡妈妈和两个蛋》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母鸡妈妈和两个蛋的故事内容。
2. 学习母鸡妈妈孵化的过程。
3. 理解母鸡妈妈爱护小鸡的情感。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幼儿与同伴分享和合作的精神。
3. 培养幼儿对故事表演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梗概《母鸡妈妈和两个蛋》是一本关于母鸡妈妈孵化小鸡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只母鸡妈妈孵化的两个蛋,一个变成了小鸡,另一个却没有变化。
母鸡妈妈对两个蛋的关爱和照顾,让幼儿感受到母鸡妈妈的伟大和爱心。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母鸡妈妈孵化的过程,理解母鸡妈妈爱护小鸡的情感。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 故事书《母鸡妈妈和两个蛋》2. 母鸡妈妈和小鸡的手偶3. 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4.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3.2 环境准备1. 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2. 适合幼儿身高的小桌子和小椅子3. 展示板或黑板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邀请幼儿观察母鸡妈妈和小鸡的手偶,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知道母鸡妈妈是怎样孵化的吗?小鸡是怎么出来的?4.2 故事讲解1. 以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讲述《母鸡妈妈和两个蛋》的故事。
2.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细节,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4.3 活动一:观察和表达1. 邀请幼儿观察母鸡妈妈孵化的过程,引导幼儿描述孵化的变化。
2.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母鸡妈妈的感受,鼓励幼儿分享与家人或同伴之间的关爱故事。
4.4 活动二:动手操作1. 提供绘画材料,邀请幼儿绘制自己心目中的母鸡妈妈和小鸡。
2. 引导幼儿用彩泥制作母鸡妈妈和小鸡,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幼儿表现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讲解过程中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母鸡妈妈和两个蛋》(3)一、说故事大家好,我是小班的老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的是故事《母鸡妈妈和两个蛋》的第三部分。
在故事的第二部分中,我们了解到母鸡妈妈为了保护自己的两个蛋,不断地想着如何让两个硕大的蛋孵化出小鸡,最终幸运地找到了大手帮助自己责任的金水梁。
这一次,我们来看看故事的第三部分,母鸡妈妈与大家一同等待着两个蛋的孵化。
故事开始了……母鸡妈妈终于将自己的蛋托付给了金水梁,等待着它们的孵化。
她常常坐在窝边,把翅膀伸开,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着窝里的鸡蛋,以确保她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地孵化。
经过了数天的等待,第一个鸡蛋最终破壳而出,小鸡崭新的世界上,发出了温暖的“吱吱”声。
母鸡妈妈感受到了莫大的喜悦,尽管她输掉了她的宝宝,却看到了她这样的巨大成就感。
不久之后,第二个鸡蛋也破裂成了一个小小的“吱吱”声,小鸡走出了它的壳,拥抱着这个未知的世界。
母鸡妈妈看着自己的两个孩子一次次地成长和变化,心中充满了爱和喜悦。
二、思考与启示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希望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到母鸡妈妈的责任和爱心,以及他们在孵化鸡蛋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希望孩子们能够从母鸡妈妈身上,看到一个最纯粹、最有爱、最忠实的母亲形象,从而激发他们对亲情和爱心的认识和感悟。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面对不确定性和思考的情况,我们总可以在自己的思考和尝试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最终获得成功。
正如母鸡妈妈一样,她不断思考和尝试,最终找到了帮助自己的大手,成功地保护了自己的两个宝宝,并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
总之,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故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启示,同时也能够在思考、理解、感知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到人与生命的精髓和美好。
小班说课稿:母鸡太太和两个蛋1. 故事简介本故事名为《母鸡太太和两个蛋》。
故事讲述了一只母鸡太太拥有两个鸡蛋,其中一个是普通大小,另一个则异常巨大。
她惊讶于这个巨大的蛋,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鸡蛋。
母鸡太太决定为自己留下这个大蛋,并将普通大小的鸡蛋留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
故事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是分享和关爱的道理。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件、情节;•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理解故事中传递的价值观。
2.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通过讲解故事,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分享和关爱意识。
3. 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讲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人物;•分享和探讨故事中传递的价值观。
3.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故事中的意义;•通过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分享和关爱意识。
4. 教学准备•讲师需要具备故事讲解能力;•教室内需要投影仪和幻灯片设备;•学生需要准备纸和笔,以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5. 教学过程5.1 创设情境教师会在课堂上先与学生互动,了解一下学生对于分享和关爱两个词汇的理解和认知程度。
教师可以利用道具或幻灯片等辅助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
5.2 讲解故事在学生对分享和关爱有一定了解后,教师会进行故事的讲解。
讲解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故事情节的讲解,以及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意义。
故事可以用语言和图片配合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中的内容。
5.3 分享思考讲解故事后,教师会带领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故事的思考和感受。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的方式来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5.4 总结回顾在分享和探讨结束后,教师会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让学生再次了解到分享和关爱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多一些关心和照顾他人的行为。
6. 课后作业为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母鸡妈妈和两个蛋》(2)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母鸡孵蛋的过程,培养观察力和好奇心。
2.让幼儿学会欣赏并理解故事中所传递的母爱和家庭情感,进一步了解家庭成员和家庭的重要性。
3.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让幼儿了解母鸡孵蛋的过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趣互动,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学习故事中的语言,让幼儿理解家庭情感,培养感恩之心。
3.帮助幼儿表达感想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母鸡妈妈和两个蛋》原版故事书。
2. 一盘鸡蛋模型和几只毛毛鸡模型。
3. 美术绘制母鸡孵蛋画。
4.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会习惯性地问一下孩子们:在过去几天或过去几周里你做了什么?或家里最近有什么新鲜事?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和幼儿建立更亲近的联系。
2. 昨天的笑话(5分钟)讲一个简短的幽默故事,调动幼儿们的情绪,丰富教学气氛,比如:明天是星期六,猫咪问周六怎么填,狗狗回答:“用土搓成小球,然后一次次地向周六扔”。
让孩子们开心起来。
3. 故事学习(25分钟)1.按照故事情节,利用PPT讲述《母鸡妈妈和两个蛋》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的事件,并用相关的问题启发幼儿思考,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母鸡孵蛋的过程。
3.通过与幼儿的互动,来感受和理解母爱的意义,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重要性。
4. 学后互动(20分钟)1.故事学习后,启发孩子们绘画,画一个自己认为最能代表“母爱”的画,然后让孩子们用口语介绍他们的作品。
2.宝宝们花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的时间是什么,和孩子们分享。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堂课教学内容,回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以便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堂课教学做好铺垫。
五、教学反思1.故事本身比较简单,需要老师在故事讲解时尽可能丰富故事的细节,让孩子更好地去理解大人们的生活。
2.幼儿园宝宝比较活跃,有时候很难坐定下来听课。
小班语言《母鸡太太和两个蛋》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解析小班语言活动《母鸡太太和两个蛋》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母鸡太太和两个蛋》是一篇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语言故事,源自幼儿生活实际,讲述了母鸡太太悉心照顾两个蛋,最后孵出小鸡的故事。
这个故事既有助于培养小朋友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又能够通过母鸡太太的形象传递出母爱的伟大与付出,以及生命的诞生与成长等深刻的主题。
二、说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母鸡是如何孵出小鸡的过程,初步了解生命的孕育过程。
2. 技能目标:通过听故事,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体验母爱的伟大,激发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界的尊重与爱护之情。
三、说重难点重点在于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母鸡太太对蛋的呵护以及新生命的诞生;难点则是如何通过故事引发幼儿对生命孕育和母爱的理解,并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情感。
四、说教法与学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实物演示、互动问答等形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故事讲述和讨论中,实现自我探索和发现。
五、说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绘本《母鸡太太和两个蛋》、母鸡和鸡蛋的手偶或模型、相关的图片卡等。
2. 环境创设:布置“母鸡窝”场景,模拟故事环境,增强幼儿的代入感。
六、说活动过程1. 引入环节:展示母鸡和鸡蛋的模型,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述环节: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讲述故事,辅以图片卡或手偶表演,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故事情节。
3. 互动环节:邀请幼儿复述故事或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 总结环节: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母爱和生命孕育的感受,总结故事所传达的教育意义。
七、活动延伸结合故事内容,开展相关的生活实践活动,如观察幼儿园内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成长过程,或者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母鸡孵蛋”的手工制品等。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母鸡妈妈和两个蛋《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母鸡妈妈和两个蛋》1. 说教材1.1教材分析《母鸡妈妈和两个蛋》是一篇非常适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故事。
这个故事内容简单、有趣,以母鸡妈妈和它的两个蛋为主线,通过母鸡妈妈对蛋的期待、照顾等情节,展现了母鸡妈妈的母爱以及新生命即将诞生的美好。
故事中的角色形象鲜明,情节富有童趣,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1.2教学目标1.2.1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母鸡妈妈有两个蛋,并且知道蛋可以孵出小鸡。
- 幼儿能够学说故事中的简单语句,如“我的蛋,我的蛋”等。
1.2.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倾听故事、观看图片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观察能力。
- 引导幼儿模仿母鸡妈妈的动作和表情,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1.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幼儿感受到母鸡妈妈对蛋的爱,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 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1.3教学重难点1.3.1教学重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简单语句。
这是因为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学说简单语句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例如,在故事中母鸡妈妈说“我的蛋,我的蛋”,幼儿通过模仿可以增强语言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引导幼儿感受母鸡妈妈对蛋的爱。
小班幼儿对于情感的理解较为直观,通过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如母鸡妈妈小心翼翼地孵蛋等情节,让幼儿体会到母爱。
1.3.2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蛋与小鸡的关系。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抽象概念较难理解,蛋如何变成小鸡是一个相对抽象的过程。
教师需要通过简单明了的解释,如用图片展示蛋孵化的过程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
2. 说学情小班幼儿年龄在3 -4岁左右,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在语言发展方面,他们能够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和短句,但表达不够完整和准确。
在情感方面,他们已经开始对爱与被爱有了初步的感受。
(母鸡妈妈和两个蛋)幼儿园中班语言说课稿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母鸡妈妈和两个蛋的故事。
这个故事既有趣又充满爱心,让我们一起走进母鸡妈妈的世界吧!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母鸡是什么样子的吗?是的,母鸡有着圆圆的身体、尖尖的嘴巴和短短的腿。
那你们知道母鸡为什么会下蛋吗?其实,母鸡妈妈下蛋是为了孵化小宝宝。
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个关于母鸡妈妈和两个蛋的故事。
二、故事梗概从前,有一只母鸡妈妈,她非常勤劳,每天都忙着找食物。
有一天,母鸡妈妈在草地上找到了两个蛋,她小心翼翼地把蛋抱在怀里,心想:“这两个蛋一定能孵化出健康可爱的小宝宝。
”三、故事1.母鸡妈妈孵化蛋母鸡妈妈把蛋放在温暖的窝里,每天都守在旁边,用心孵化。
她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着蛋,不时地翻动着,让蛋里的宝宝们都能感受到温暖。
2.蛋里的宝宝们蛋里的宝宝们渐渐长大了,他们开始在里面动来动去。
母鸡妈妈听到蛋里的动静,非常高兴,她知道小宝宝们快要出生了。
3.小宝宝们出生终于有一天,蛋壳裂开了,两个小宝宝先后钻了出来。
他们湿漉漉的,眼睛还没有睁开。
母鸡妈妈用翅膀把小宝宝们紧紧地抱在怀里,给他们温暖。
4.母鸡妈妈照顾宝宝母鸡妈妈非常疼爱她的宝宝们,她给他们找食物,教他们学习生活技能。
小宝宝们在母鸡妈妈的照顾下,一天天长大。
5.宝宝们学会生活时间过得真快,小宝宝们已经学会了生活。
他们会自己找食物,会自己洗澡,还会照顾彼此。
母鸡妈妈看着宝宝们茁壮成长,心里充满了喜悦。
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
母鸡妈妈用自己的爱心和辛勤劳动,孵化出了两个健康可爱的小宝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母爱是伟大的,我们要学会感恩和珍惜。
五、互动环节1.请小朋友们谈谈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2.请小朋友们分享一下自己在家里的表现,看看谁最懂得感恩和照顾家人。
3.请小朋友们表演一下母鸡妈妈孵化蛋和小宝宝们出生的情景。
六、结束语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听了母鸡妈妈和两个蛋的故事,希望你们能从中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学会照顾家人,珍惜家人。
小班语言《母鸡妈妈和两个蛋》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解析的是小班语言活动《母鸡妈妈和两个蛋》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母鸡妈妈和两个蛋》是一则寓言故事,选自于幼儿教育读本。
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情节描绘了母鸡妈妈细心呵护两个蛋,最终孵出小鸡的过程,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亲情教育意义。
通过这个故事,旨在引导幼儿感受母爱的伟大,并初步理解生命的诞生与成长过程。
**二、说目标:**1. 情感目标:让幼儿体验并理解母爱的伟大,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 认知目标:通过故事情节了解鸡蛋孵化成小鸡的基本过程。
3. 能力目标: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习惯,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说重难点:**重点在于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母鸡妈妈的辛勤付出和母爱的伟大;难点则是通过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和感知生命从无到有的奇妙过程。
**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上,我会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实物模型展示鸡蛋孵化的过程,同时辅以多媒体动画,使抽象的生命孕育过程形象化。
在学法上,鼓励幼儿主动参与,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和理解故事。
**五、说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母鸡妈妈和两个蛋》的故事书,鸡蛋孵化过程的图片或视频,以及相应的角色头饰等道具。
2. 环境创设:模拟鸡窝场景,营造温馨有爱的学习氛围。
**六、说活动过程:**1. 引入环节:以谜语形式引出主题,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生动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情节。
3. 活动互动: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重现故事中的情景。
4. 讨论分享:围绕“母爱”和“生命诞生”的话题展开小组讨论,启发幼儿思考。
5. 总结回顾:梳理故事要点,深化幼儿对母爱与生命认知的理解。
**七、活动延伸:**课后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母爱表现,如观察妈妈照顾自己和家庭的点滴,绘制“我心中的母爱”画作,以此深化主题活动。
小班语言说课稿:母鸡太太和两个蛋一、课程目标本课旨在帮助小学生们通过母鸡太太和两个蛋的故事,学习认识和区分“家禽”和“野禽”的概念,以及认识和简单运用“一、二”等数字的概念和表达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习认识“家禽”和“野禽”的概念通过给出几组动物图片和名称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发现其间有哪些属于“家禽”,哪些属于“野禽”,并简单解释两者概念。
2.讲述故事“母鸡太太和两个蛋”教师通过讲述故事“母鸡太太和两个蛋”,让学生感受“家禽”的温馨与“野禽”的风采,并特别强调其中的“一、二”等数字。
3.学习认识“一、二”等数字的概念和表达方法通过对“母鸡太太和两个蛋”故事中数字的使用及解释,让学生理解“一、二”等数字的概念和表达方法,能够简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4.活动环节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进行模仿和表演,欣赏其他组的表演并进行点评,加深对“家禽”和“野禽”的认识和理解,并且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认识“家禽”和“野禽”概念,了解其间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一、二”等数字的表达方法和应用场景。
四、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感受“家禽”和“野禽”不同的生活习性,并体会其中的温馨与风采。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一、二”等数字概念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2.通过故事讲述和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通过小组表演和点评等活动形式,鼓励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评估1.利用故事主要情节及其中运用的数字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2.通过学生对家禽和野禽的认识和区分、小组表演和点评等方式,考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情况。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意识到在小学生们的语言启蒙阶段,通过故事和活动等形式,将数字等概念运用到情境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并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好的帮助。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最新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母鸡太太和两个蛋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导读: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重点、难点的确定非常
重要。
由于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故事教学的特点所以
我把引导幼儿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妈妈,鼓励幼儿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本课的重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唤起幼儿对母亲爱的情感,使幼儿感受到亲情是多么美好<<母鸡太太和两个蛋>>幼儿园语言教案的内容,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故事中讲述了母鸡太太为了孩子出生辛苦孵蛋,及
小鸡知道妈妈的辛苦在蛋壳谈论怎样回报妈妈,唤起幼儿对母亲爱的情感,使幼儿感受到亲情是多么美好这个故事,语言精练优美,抓住妈
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这一关在键点,根据《纲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实际、知识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
难点。
(二)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过程中,体验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2、能力目标:要求幼儿能简单地表演故事中的对话语言.
3、知识目标: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已有生活经验理解和回答问题.
(三)活动重点、难点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重点、难点的确定非常重要。
由于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故事教学的特点所以我把引
导幼儿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妈妈,鼓励幼儿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本课的重点。
由于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
思维能力为主,所以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要求幼儿能简单地学习故事中小母鸡和小公鸡的对话语言。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为了有效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所谓“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课件中的内容;“听”就是倾听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满足幼儿想说的愿望:”做”就是让幼儿表演故事中母鸡和小鸡们的语言,满足幼儿乐于表现的愿望。
这个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与一中积极的学习状态当中。
(二)学法
主要采用了“讨论交流法”、“兴趣导学法”、“综合活动法”等“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所以幼儿语言的发展在于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所以引导幼儿采用了“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吸引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所以还引导幼儿采用了“兴趣导学法”,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全体活动——全面活动——全程活动——主动活动”,提高学习的能力。
活动准备是:
1母鸡家背景图:2母鸡,小母鸡,小公鸡,鸡蛋图片和头饰:3模拟鸡蛋;4录音机,磁带;
选择以上直观教具是为了激发幼儿想象力,营造宁静温馨的氛围,起到以景激情的作用。
三、学习过程
师生的双边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
重幼儿学习知识的“过程化、经验化及主动性建构”,通过孩子的自
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解决问题。
老师做到讲得“少”一点,“引”得巧一点,让孩子学得“精”一点,“活”一点,领悟得“深”一点,“透”一点。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第一部分、(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出示母鸡家背景图)有一只母鸡今天特别高兴,,我们来猜猜为什么,好吗?老师表演歌
表演<<咯咯哒>>(5分钟左右)
老师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师:(出示母鸡家背景图)有一只母
鸡今天特别高兴,,我们来猜猜为什么,好吗?老师表演歌表演<<咯咯哒>>然后进行提问谈话:
1、刚才听着音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里让幼儿充分发
挥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引起幼儿的兴趣。
设计此步骤的依据是:
文学作品与音乐本是一家,通过音乐与故事的有机整合,深深地
感染了幼儿,以歌表演中可爱的母鸡形象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故事内容.
第二部分、模仿想象:启发幼儿学学母鸡下蛋的动作,叫声.
设计此步骤的依据是:为后面表演铺垫,母鸡下蛋的动作,叫声使
孩子们表演起来更活临活现增加表演的趣味.
(三)、听听、说说:
一、欣赏故事,记住故事主要情节;
提问“我是母鸡太太,小朋友喜欢我的故事吗?记得故事里有谁呀?”
二、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围绕重点、难点开展活动.
说说母鸡太太怎样爱小鸡,小鸡是怎样爱母鸡太太,重点鼓励孩子说说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妈妈,鼓励幼儿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设计此步骤的目的是:
1、先让幼儿完整听第一次故事,暂时不出现教具以免影响幼儿的注意力.
2、出示教具讲述第二次故事,借据教具帮助幼儿
3、在生生、师生间充分的互动中,通过互相交流和启发性语言的运用,引导幼儿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妈妈,鼓励幼儿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情感体验:”母鸡孵蛋”,带孩子一起体验妈妈爱小鸡,小鸡爱妈妈的情感.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
1、创设发展语言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有充分的表演、讲述的时间和机会,满足幼儿乐于表现的愿望。
3、用表演形式激发幼儿体验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四、教学特色
1、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多角度体现了《纲要》的精神。
2、注意将老师的“教”转为孩子的“学”,将培养孩子的能力贯穿活动始末。
3、充分利用分组教学和语言环境创设两种形式,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幼儿创造理解和表达的时间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