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路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55.00 KB
- 文档页数:6
编号无锡太湖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以及对策经管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号: 0911813 学生姓名:姚敏洁指导教师:王朝滨(职称:副教授)(职称:)二〇一三年五月摘要浙江是我国继山东、广东和福建之后兴起的第四大农产品出口省市。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的持续,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受到了深刻和广泛的负面影响,浙江省作为全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省份之一,其农产品出口同样受到了严重制约。
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浙江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状况有所好转,但是,由于复杂的整体国际环境、“后危机时代”以绿色贸易壁垒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等各方面问题和影响的存在,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仍然面临着不太乐观的发展环境和前景。
本文在阐述和分析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茶叶和水产品两大出口贸易案例的分析,对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做了总结,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科研和推广、建立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加强政府和行业主导管理、重视特色品牌的建立以及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等方面的对策,希望能够有助于促进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
关键词: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贸易壁垒ABSTRACTZhejiang is our country after Shandong, Guangdong and Fujian, the fourth largest agricultural export provinces and cities ris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crisis triggered by the global economic recession continues, by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xtensive and profound development of the export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one of the main provinces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the country's expor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lso severely constrained by. With the gradual recovery of the world economy, Zhejiang's export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has improved, however,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overall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e" post-crisis era "to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trade protectionism, the RMB exchange rate changes,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and influenc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Zhejiang Province export trade is still facing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s not optimistic and prospects.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xport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ea and water products two export trade case, summarizes faced Zhejiang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trade problems, and aimed at the issues related to strengthen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Shi Jianshe and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extens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the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leading management, pay attention to measures to establish brand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ely respond to trade friction and so on, hope can help to promote the export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the healthy, st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Keywords: Zhejia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trade; trade barriers目录第1章导论 (1)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2文献综述 (1)第2章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3)2.1浙江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 (3)2.2浙江农产品出口的产品结构 (3)2.3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市场结构 (4)第3章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案例分析 (5)3.1浙江省茶叶出口案例分析 (5)3.2浙江省水产品出口案例分析 (6)第4章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 (7)4.1绿色贸易壁垒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消极影响 (7)4.1.1削弱浙江传统农产品出口优势 (7)4.1.2影响出口产品的数量和金额 (7)4.1.3阻碍市场范围的扩大 (7)4.1.4削弱浙江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7)4.1.5增高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门槛 (8)4.2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 (8)4.3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8)4.4特色产品和品牌意识没有重视 (9)4.5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导致贸易摩擦 (9)第5章促进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 (11)5.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科研和推广 (11)5.2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 (11)5.3加强政府和行业主导管理 (11)5.4打造农产品的特色品牌 (12)5.5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12)第6章结论与展望 (13)参考文献 (15)致谢 (17)第1章导论1.1选题背景和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国赖以生存的根基。
浙江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策略研究蒋江林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浙江省农产品生产总量较大,质量优良,成为国内农产品出口中的重要力量。
然而浙江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中也存在不少显著问题,必须开拓多元出口市场,规范农产品生产质量,优化跨境电商物流体系,强化监管力度与健全监管机制。
关键词:浙江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策略前言《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要求:“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支持以及鼓励建设更多的农产品公共海外仓、海外销售基地,增加品质农产品出口数量。
” 进入新世纪后,浙江省农副产品出口总额迅速增加,从 2001 年的 29.6 亿美元快速攀升到 2017 年的 99.2 亿美元。
同一时期农产品出口总额从 15.2 亿美元提高到 25.4 亿美元。
在这十七年内,当地农产品出口总额提高了 1.67 倍,总体上出口总量保持着平稳上升的势头。
2020 年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了 1502.7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 1.7%。
浙江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浙江享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产品适种性广泛,种类繁多且达到很高的产量,不少农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例如,浙江香菇、榨菜、西兰花、花菜、杨梅等都在国内外广受欢迎。
它也是山核桃、干果银杏、香榧等农产品的原产地。
还有不少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例如茶叶、蔬菜和干果的出口数量较大。
浙江主要出口初级农产品,绿茶出口量和创汇额都超过全国半数以上,柑橘出口量多年排在全国首位,柑橘罐头出口量、蜂皇浆出口量已超过全球蜂皇浆贸易总量的 50%。
浙江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策略研究新世纪以来,浙江外向型农业发展速度加快,农产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效益逐步好转。
然而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和自身劣势,其农产品跨境电商面临着一些问题。
出口市场比较单一浙江省主要以俄罗斯、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为农产品跨境电商对象,导致浙江的出口市场高度集中,向这些国家出口的农副产品长期超过浙江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 70%。
《浙江省农产品外贸出口调研报告》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营销13-1班姓名:戴钰涛学号: 201316009任课老师:黄笛二〇一五年五月今年第一季度浙江省农副产品进出口总值40.26亿美元,同比下降0.30%。
浙江是继山东、广东、福建之后我国第四大农产品出口省市。
由于整体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后危机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等各方面的影响,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未来发展仍然面临挑战。
浙江农产品出口额逐年增加,但增速降低。
而农产品出口以农副加工品出口为主,出口产品主要为水产品、茶叶、蔬菜及水果,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在日本、欧盟、美国及韩国。
近日,美国日本等主要进口国纷纷颁布了严格的食品安全规定,加大了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管制,预计将较大影响我省的农产品出口。
浙江农业生产存在着较高的机会成本。
水稻等大宗农产品由于规模小、效益低不仅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收入增长的需要,而且不符合浙江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要求。
机械化程度较低,效率不高一直是中国农业存在的普遍问题,这就导致了我国农业竞争力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也在对外贸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由于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发达国家对汇率的施压,人民币呈现增值的趋势。
这一微妙改变使浙江农产品出口受到了一定影响,不利于农副产品的出口。
然而对于日趋复杂的出口环境,迎难而上才是解决的王道。
以茶叶为例:去年1月起欧盟各成员国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输欧茶叶的检查,增加了农药残留检测项目,造成我国多批输欧茶叶被通报。
浙江湖州检验检疫局积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立即研究分析,开展风险排查,指导企业重新评估原料基地,调整农药清单,加强源头管理措施。
二是要求企业进一步完善追溯体系,密切跟踪货物通关情况,实施主动召回制度,减少风险。
三是及时汇报浙江检验检疫局和政府有关部门,通过质检总局同欧盟交涉。
今年一季度辖区内出口欧盟茶叶止跌回升,逆市上扬。
而目前,农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也享受到了不少的优惠政策。
浙江省外贸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浙江省是中国外贸出口大省之一,长期以来,浙江省外贸出口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随着国际经贸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外竞争加剧,浙江省外贸出口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浙江省外贸出口发展,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分析。
要优化外贸出口结构。
当前,浙江省的外贸出口以传统的机械设备、纺织品、电子产品等为主,而且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应推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以及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还应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以减少对传统市场的依赖,降低市场风险。
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目前,浙江省的企业大多数没有自有品牌,并且市场推广力度相对较小。
应鼓励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要加强对外贸市场的调研和分析,根据市场需求,精准推广产品,提高市场开拓的效果。
要加强贸易便利化建设。
外贸出口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便捷高效的贸易环境和服务。
浙江省应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改革,简化贸易手续,减少贸易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还应加强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对接,提高企业对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的了解,提高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合规性。
要加强外贸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外贸出口需要具备良好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浙江省应加强对外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外贸团队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还应加强外贸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以适应外贸出口发展的需要。
浙江省外贸出口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分析来应对。
在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加强贸易便利化建设以及加强外贸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可以进一步推动浙江省外贸出口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和影响力。
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然后揭示了浙江贸易市场范围有限、出口产业结构单一、对外合作结构简单等问题,最后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扩大浙江对外贸易市场规模、加强浙江对外贸易多元发展、拓展浙江新型贸易投资方式、扶持浙江民企对外贸易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浙江;对外贸易当前,浙江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如何应对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浙江现阶段亟须解决的关键课题。
一、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经济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5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其中,进口占进出口总额的24.1%,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76.0%,分别增长35.6%、10.1%,可见浙江现以出口为主、进口为辅的经济形式来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浙江民营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76.9%,增加11.8%,比上年提升1.2%,可见浙江民营企业正在成长发展中。
机电产品出口占总出口43.3%,增长12.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总出口6.5%,增长13.6%,可见出口中机电产品仍占比较大,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较小,正在逐步提升中。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总计出口额占总出口额32.4%,增长9.2%。
现如今浙江对外贸易结构主体正向服务贸易转型。
依据浙江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36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其中,进口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33.7%,增长12.3%;出口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6.3%,增长17.1%。
二、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问题(一)贸易市场范围有限近年来,浙江出口总值逐年增加,最主要的进出口市场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其次是欧盟和北美洲,其中美国在北美地区的出口总额中占大比例。
2014-2015年浙江对亚太经合组织的出口总额急剧增加,对亚洲地区总出口额也远超其他地区,其中出口东南亚联盟占比较大,但浙江出口大洋洲地区占比最小。
新环境下浙江贸易的优化路径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浙江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区域之一,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
浙江省的外贸出口额已经在全国外贸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新环境下,浙江贸易的优化路径仍然需要探索和完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浙江贸易的优化路径建议。
一、加强市场布局和创新在新环境下,浙江省的企业需要加强对目标市场的研究和布局,并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推出具有差异性竞争力的新产品。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成为了浙江企业的重要市场,浙江企业需要积极跟进,并掌握当地市场信息,开发适合当地消费者需求和口味的产品。
二、提升贸易服务和物流水平浙江省需要加强对外贸企业的服务和支持,提高海外市场的开拓难度。
在物流方面,浙江需要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物流器具升级和数量的增加,加大物流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力度。
积极推动多种货物运输方式的合理利用,实现多式联运,充分发挥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运输方式的优势。
三、拓宽国别和产品结构浙江企业在海外市场上仍然存在主要依赖单一市场或单一产品类型的现象,这使得浙江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
因此,浙江企业需要拓宽海外市场和扩展产品结构,同时积极寻找新兴市场和新产品,提高涉外贸易的多元化程度。
四、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发展,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浙江省应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大品牌推广和营销力度,提高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五、加强多边贸易合作浙江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署,加强多边贸易合作,开展多边投资,拓宽国际市场的开发空间。
同时,浙江省应积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际T咨询机构的合作,开展国际贸易研究和信息交流,了解流行趋势和政策规划。
浙江经济在外贸中的地位得以稳固,不仅与浙江企业对市场的主动布局有关,也与国家对外贸的政策支持有关。
大纲1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1.1 农产品生产的现状1.1.1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1.1.2具有较好的政策环境和农业调整的先发结构1.1.3具有相对领先的科技优势1.1.4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1.2 农产品出口的现状1.2.1 一般贸易出口占绝对主导1.2.2 出口市场相对集中1.2.3 以初级农产品出口为主1.2.4 私营企业是出口主体1.2.5 委托代理出口和自营出口并存1.2.6 农产品出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3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1.3.1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强1.3.2农产品出口市场比较单一1.3.3 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1.3.4应对绿色壁垒的能力较弱2 技术壁垒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影响2.1绿色壁垒阻拦了浙江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2.2削弱了浙江省蔬菜传统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2.3提高了出口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门槛3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探析3.1 从政府角度进行探析3.1.1出口的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形成3.1.2贸易促进机制还不完善3.2 从企业角度进行探析3.2.1 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仍有待加强3.2.2农产品出口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3.2.3农产品加工程度低3.2.4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低3.3从外部环境角度进行探析3.3.1国外技术壁垒将对浙江省农产品出口形成长期阻碍3.3.2 国外技术壁垒是对其本国农产品的保护政策4 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4.1 建议浙江省相关部门从如下几方面采取措施4.1.1进一步强化国家标准化建设和管理4.1.2进一步完善出口农产品的预警机制4.1.3强化出口农产品的质量监督4.2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4.2.1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4.2.2 积极实施绿色营销策略4.2.3 实施品牌战略4.2.4推进科技创新, 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4.2.5 进一步提高浙江省农产品加工水平的能力4.2.6努力开拓新市场4.3 借力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重视非政府行为的作用目录1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 (4)1.1农产品生产的现状 (4)1.2农产品出口的现状 (6)1.3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7)2 技术壁垒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8)2.1绿色壁垒阻拦了浙江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8)2.2削弱了浙江省蔬菜传统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 (8)3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探析 (9)3.1 从政府角度 (9)3.2 从企业角度 (10)3.3从外部环境角度 (10)4 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1)4.1浙江省相关部门可从如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1)4. 2浙江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2)4.3借力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重视非政府行为的作用.. 14 参考文献 (15)致谢 (16)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贸易壁垒,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源源不断,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
《新阶段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问题与对策》研究综述报告关于《新阶段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问题与对策研究》内容,目前,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对此问题《新阶段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问题与对策研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1.国外研究现状Verter N.和 Belvaifov V.(2016)运用OLS回归、Granger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农产品出口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开放度与经济的实际增长势成负相关的,并且提出农产品贸易需要获得有利的平衡的话,就需要鼓励国内的一些加工工业持续发展,这样的话,才能避免一些廉价加工的农产品出口。
Mehrara M.和 Baghbanpour J.(2016)利用了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34个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制成品与经济的增长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农产品的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比较微弱。
Aydiner M.(2016)探讨了土耳其1000强出口企业出口和非出口销售对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每增加1%,就业就增加0.2%。
GozgorG.和Can M.(2016)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158个国家的出口指标进行测量,应用GMM估计,分析出出口的产品多样化对人们的gdp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产品出口的多样化与国家的收入以及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呈正相关并且出口产品集中度较高的国家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相对较高。
Xolisiwe Yolanda Potelwa 等(2016)使用引力模型对2001年至2014年南非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Jaya Jha和Terry Roe(2016)通过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国外GDP增长和实际汇率波动之间的结构性关系及外源性冲击对出IS]波动的影响分析,考察美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出1:3扩张机会。
2.国内研究现状1. 关于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的研究郑颖(2016)从地理环境这一因素对浙江省的农产品出口进行分类和剖析。
浙江省外贸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浙江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浙江省的外贸出口主要集中在轻工业、纺织服装、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等领域。
随着全球贸易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的调整,浙江省的外贸出口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此,我们需要分析浙江省外贸出口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出口规模持续增长:浙江省的外贸出口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96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
2. 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随着浙江省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出口产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
高附加值、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出口占比不断提升,而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逐渐下降。
3. 对美出口占比较高:美国是浙江省的重要出口市场之一,对美出口占比较高。
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对中国出口的限制措施给浙江省的外贸出口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浙江省外贸出口面临的挑战:1. 国际市场需求不稳定: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不稳定。
加上国际竞争激烈,浙江省的外贸出口面临着市场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等困境。
2. 贸易摩擦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给浙江省的外贸出口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导致一些出口到美国的浙江企业面临压力。
3. 企业自身竞争力不足:浙江省的外贸出口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比较高,并且大部分企业以代工为主,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
这使得浙江省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竞争压力。
1. 市场拓展多元化:积极发展新兴市场,多元化市场拓展,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通过加强对非洲、东南亚等地的贸易合作,寻求更多出口机会。
2. 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通过技术提升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3. 加强企业竞争力培育: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
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路径研究作者:泮徐亚等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12期摘要:农产品对外贸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实现手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农产品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从总体上看,浙江省农产品的贸易绩效不良,而贸易调整成本和调整压力缓慢上升,应分门别类引导浙江省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结构调整。
Abstract: The foreign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n the whole, the trade performan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Zhejiang is not good, and the cost of trade adjustment and adjustment pressure is slowly rising. The production and trad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hould be adjusted by different categories.关键词:农产品;对外贸易;调整成本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foreign trade;cost adjustment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2-0002-031 浙江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带动了中国相关的各个产业的飞速发展,浙江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状况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在中国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的同时,绿色壁垒、技术加工等各方面的问题对中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产生了冲击,而作为其中一份子的浙江农产品所受的冲击也是不可避免的。
如表1所示,自中国入市之后,2002年-2009年浙江省的农产品的进出口总额呈逐步增加状态,而进出口增长率逐年递减。
由于奥运会的契机,2008年的出口增长率为13.45%,进口增长率16.70%,而在2008年下半年出现了经济危机,从而导致2009年的农产品出口总额下降了24.21亿美元,出口增长率已亦趋于0点之下,一直下滑到了-20.50%;进口总额下降了15.33亿美元,进口增长率也下降到了-35.72%。
2010年,我省农副产品出口贸易总额80.87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22.97%。
其中,农产品(WTO谈判口径)出口总额22.30亿美元,同比增长18.21%,水产品出口总额14.34亿美元,同比增长27.96%,农副产品加工品出口总额44.23亿美元,同比增长23.91%。
从总体上看,2010年我省农副产品对外贸易恢复性增长态势强劲,统计显示,2010年出口额已超过2008年同期农副产品出口额4亿多美元。
这表明,我省农副产品出口已经恢复到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海关公布的详细数据显示,2011年浙江省外贸呈现出口稳步增长、进口快速增长的局面。
全年出口2163.6亿美元,出口值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9.9%;全年进口930.4亿美元,同比增长27.3%,比全国进口增速高2.4个百分点,全年进口至居全国第六位。
海关统计专家表示,除了2009年因金融危机影响浙江外贸进、出口均出现下降以外,这是8年来浙江省全年进口增速首次快于出口增速。
从表2可以看出,浙江省的农产品出口在2009年期间宁波的出口额是五个城市当中最多的,接着就是杭州、嘉兴、台州、舟山四个城市。
从全省看,农产品出口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我省农产品出口重点是宁波、杭州、嘉兴、台州、舟山、湖州等地区,六市地的出口额超过全省总额的80%,另四个市地的出口金额加起来不到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10%,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全省农产品出口。
2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1 农产品生产成本逐渐提高,无法占领价格优势浙江省本来山地面积大、耕地面积少,而在近10年来,全省的耕地面积数量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导致的土地流失,使得耕地面积呈现出逐渐递减的状态。
除此之外,土地酸化、土地盐碱化使得现存耕地的质量也在逐年下降。
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原本适用于密集型农产品种植的土地面积也在逐年的下降,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相关的资源来开发这一类土地,从而导致密集型农产品的成本逐渐提高。
生产成本的提高,使得农产品的价格也变得越来越高,在出口贸易中逐渐失去优势。
由于浙江省的耕地资源分散,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农村。
形成的局面是农业生产的规模比较小,无法形成大型的,集中的农业劳作。
其次,农村的农产品的种植以及加工在组织上都是比较分散的,农业的科技含量也是比较弱。
经营规模小,造成同等产量下单位投入高,即生产成本高。
除此之外,政府对于农村的农产品的生产提供的技术、资金的投资相对来说较少。
农民需要自行购买一部分农产品加工用具,导致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渐提高。
以上两项原因,导致浙江省的农产品的价格逐渐上涨,所以,在面对进出口的竞争上,浙江省的农产品在价格方面也失去了优势。
2.2 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弱,附加值低浙江省的发展主要的力量并不是投放在农产品行业。
零散的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低,加工的技术也并不是很成熟,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目前,浙江省的农产品大多以初级产品较多,加工的农产品在全部出口的农产品所占的比例较少。
浙江省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相对于其他农业发达省市来说,企业的加工技术处于低层次,更多的是模仿国外企业的加工技术我省的加工技术一直处于外企的身后,只是一味的学习,并没有自己的创新技术。
缺少核心技术的加工,导致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
导致对外贸易上农产品难以站稳脚跟。
浙江省的农产品加工不仅在技术上存在缺陷,而且在产品上也是缺少创新。
由于企业的规模较小,技术装备也相对来说薄弱;企业之间的联系相对贫乏,没有形成共同的利益集体,所以对于农产品的加工创新也是一直停滞不前,在市场上一直缺乏新型的农产品。
除此之外,浙江省的农产品缺少品牌效应,在国际上无法形成著名的农产品品牌。
相对于国外的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有很大一部分依靠的是品牌效应,而在这一方面,浙江省的农产品就缺失了这一部分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由于我省的加工业存在的一些弊端,这些年的农产品的对外贸易虽一直都有发展,但是由于整体的技术存在不足,导致浙江省的农产品的加工行业面临挑战和威胁。
2.3 农产品出口体制不完善,生产风险高首先,农产品的体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我省的农产品出口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制。
通常的是由拥有出口权的企业直接或是间接的从农村或是农户手中收购。
然后经过统一的加工以及包装,在到达出口的程序。
这样的过程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是相互分离的。
负责农产品出口的企业无法负责农产品生产,负责农产品生产的生产者无法参与产品的出口。
双方无法准确的了解到双方的各方面的信息,所以对于生产或是出口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无法找到明确的问题。
其次,国家政府对于农产品的出口仍没有明确的措施出台。
缺少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农产品的出口就缺少了法律上的保护。
假使只是淡淡的依靠外贸政策的支持,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也是面临一定的困境的。
自加入WTO以来出口商品招标收入已经逐渐减少,即使把支持重点转向农产品出口,但是缺少政策的支持,也难以提供稳定、持续、有效的环境供以其发展壮大。
此外,有关“中小企业出口促进基金”、“外贸名牌战略”等促进政策,也很少用于扶持农产品出口。
如国家支持的110个外经贸名牌产品中,农产品仅有2个。
2.4 绿色壁垒,食品安全堪忧由于浙江省的农户在种植农产品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到农药,而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太大。
许多国家的政府在日益关注环境、资源和消费者的同时,也在以维护本国消费者的权益之名设置诸如卫生检疫、商品包装等越来越多的绿色贸易壁垒。
农产品的质量难以符合国外严格的检测标准。
这使得浙江省农产品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会受到国外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
为农产品的出口又增加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3 提高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的路径探究从上面的研究不难发现,浙江省农产品的贸易绩效不良,而贸易调整成本和调整压力缓慢上升,需要分门别类的引导浙江省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结构调整。
3.1 转变种植模式,提升科技含量对于浙江省农产品种植面积越来越少的状态,浙江省除了要发展密集型农产品之外,还应该更多的开发高山农业。
使得由于耕地面减少的问题对农产品的影响逐渐降低。
在之后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要逐渐减少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种植。
除此之外,鉴于浙江省劳动力充足,更多的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
逐步转变农产品的生产模式,追求效益的方向调整。
科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力量。
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农户的能力。
利用高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以及物力,将分散的农户集中种植,形成有规模的,有组织的生产形式。
此外,需要购进更多的高新的记住设备,为农户的生产提供更多的技术保证。
从而达到降低农产的生产成本,在价格上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
3.2 加大创新力度,塑造农产品品牌浙江省的农产品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缺少品牌效应。
对此,一方面政府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大力推进农产品排效应的建设,把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作为最佳切入口和突破口。
从政策、组织、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为推动农产品品牌营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另一方面,浙江省农产品可以广泛利用基因工程等现代高新农产品生产以及加工技术优化农产品品种,发展特色农业,这是提高农产品品牌形象的基础。
顺应浙江省的特色农业,及时推出属于浙江省的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的加工以及包装,增加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吸引力,实现生产的标准化,品种优化。
3.3 完善保障机制,降低生产风险首先,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在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过程得以更多的保护,严格实施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相关条例。
目前我省在出口农产品的质量保障能力方面仍有不足,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出口农产品动植物疫情监测和安全风险监控措施,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其次,进一步完善拥有农产品出口权的企业与浙江省种植农户之间的联系,使得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加工者的信息可以得到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