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14周集体备课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9
四年级第14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内容: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活动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回答问题,并进行简单的推断和分析。
3.让学生在设计制作图表的过程中,在数据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活动准备:
让学生通过和家长了解情况等途径调查2020年1-5月份水电费情况,收集数据。
四、活动学具:档案夹、铅笔、彩笔、A4纸、橡皮、直尺。
五、活动过程:
1.收集数据:和爸爸妈妈了解家里2020年1-5月份水电费情况。
2.整理数据:用A4纸绘制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
3.分析数据:在图表下方写下,你知道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你可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4.在家里和父母分享此次活动的感想。
5.回校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如何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你可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6.教师小结本次实践活动的情况,注意事项。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写出必要的计算步骤,进一步掌握有关括号的运算顺序知识。
(二)精心编排计算题组,加强对运算顺序的体验,提高练习效率掌握运算顺序、形成混合运算能力,需要练习。
练习题不是越多越好,应该精心设计安排,以较少的题量获取最大的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练习十一和练习十二里,编排了四个计算题组,每组2道或3道混合运算题。
学生一边计算、一边比较同组的题,能够获得关于运算顺序的体验。
练习十一第2题里有两个计算题组:25×30+25×20和25×(30+20);840÷40-400÷40和(840-400)÷40。
同组两道题中,一道没有括号,另一道有括号,使用的运算顺序不同,但最后的得数相同。
在练习运算顺序的同时,渗透了乘法分配律和除法运算性质。
第5题里有两个计算题组:60÷10+120÷60、600÷(10+120÷6)和(600÷10+120)÷6;26+14×70-30、26+14×(70-30)和(26+14)×(70-30)。
同组三道题中,有的没有括号,有的有括号,而且括号的位置不同;有的没有括号,有的有一个括号,有的有两个括号。
因此同组三题的运算顺序不同,最后结果也就不同。
第10题里有四个计算题组:45+25×12和(45+25)×12;20+12+60÷3和20+(12+60)÷3;68+185÷5+32和68+185÷(5+32);800-432÷6×9和800-432÷(6×9)。
同组两道题中,一道没有括号,另一道有括号,要求“(不算出得数)直接在每组中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的□里画‘’”。
容里小学数学科四年级上学期学案(59份)主备课人张标审核人关艳娥秋游(第一课时)四年()班:姓名第14 周星期一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调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三位除以两位数,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能正确计算三位除以两位数学习过程:一、课前复习1、用竖式计算88÷44 984÷82 368÷92 989÷432、三位数除两位数,我们可以把除数看作来试商。
二、合作学习1、自学课本68页,找出下列数学信息,三年级人,四年级人,五年级人,小客车限乘人,大客车限乘人。
2、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列出算式是。
3、我们可以把除数34看作试商,估计商是。
4、用竖式计算:5、四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列出算式是。
6、用竖式计算:三、交流小结进行试商时,如果除数变大,商可能会偏,如果除数变小,商可能会偏,要调商。
四、拓展提高:(竖式计算)492÷63 233÷34 351÷58840÷35 630÷31 961÷19五、知识检测容里小学四年级共283名学生去旅游,每辆车可以坐45人,至少需要多少辆车?秋游(第2课时)四年()班:姓名第14 周星期二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过程:1、完成书本P70练一练。
先独立完成,再评讲。
注意指导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2、讲评《同步伴读》40页。
国家体育场(第一课时)四年()班:姓名第14 周星期三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感受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2、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
学习重点: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
学习过程:一、课前复习,竖式计算:378÷63 353÷34 351÷58840÷35 930÷31 961÷19二、合作学习1、自主学习课本73页,找出下列信息:国家体育场的占地面积约为,能容纳。
小班教案第十四周教案:第十四周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四周内容二、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一、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二、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一、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二、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一、教具:黑板、粉笔、课件;二、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1/4的苹果,他们一起吃苹果,还剩多少?二、例题讲解(15分钟)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通过PPT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例题:计算1/4 + 3/4 和 1/4 3/4。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通过PPT展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例题:计算1/2 + 1/3 和 1/2 1/3。
三、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教师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分数加减法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四周内容二、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异分母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一、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二、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4周第53课时教学内容:书P114~116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教学过程:一、练习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
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现。
3.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让学生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结合书中第7.8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课前参与:1.学生提前根据书中第7.8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
课中交流: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课后延伸: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
三、作业: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教学后记:第54——55课时教学内容: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试卷教学过程:一、判断题。
1.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都是锐角,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2. 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3. 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 在A、B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线段.5. 从一点出发只能画一条射线.6. 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7. 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8. 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9. 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二、单选题1. 任意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几个锐角?正确的是A.1个B.2个C.3个2. 等边三角形必定是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3. 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两个三角形应是A.完全一样的三角形B.等底等高的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4. 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锐角,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三、填空题1.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_________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______________三角形.2.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3.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4. ()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5.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之和是15米,它的底边是米.6. ()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7. ()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8. 两个底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三角形,又叫三角形.9. 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85°,这个三角形是.10.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11. 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直线()端点.12. 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个钝角,最多有个直角,最多有个锐角.13. 角》角》角》角》角14. 求出下图中各角的度数。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日期:[填写日期]
会议概述
本次集体备课会议旨在讨论小学数学课程相关内容,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促进师资间的交流与合作。
参会人员
- [姓名]:[职务/教资]
- [姓名]:[职务/教资]
- [姓名]:[职务/教资]
(按实际情况填写参会人员名单)
讨论内容
1. 本学期数学教案设计和教材选用建议
2. 数学教学难点与疑惑分享
3. 优秀案例介绍和经验分享
(按实际情况填写讨论内容)
决定事项
1. 下次集体备课时间:[填写时间]
2. 下次备课讲师:[姓名]
3. 配置数学教具:[具体要求]
4. 组织小组研修活动:[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 (按实际情况填写决定事项)
其他事项
- 提醒参会人员准备相关教材和教具
- 鼓励参会人员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教学经验- 提醒参会人员确认下次集体备课时间和地点(按实际情况填写其他事项)
下次集体备课
- 日期:[填写日期]
- 地点:[填写地点]
会议记录者:[姓名]
(记录者填写自己的姓名)
---
以上为本次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请参会人员核对并签字确认。
[空行留给参会人员签字]。
四年级数学第14周集体备课记录表蒿坪镇中心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年级主备人参与教师参与教师教案补充(扩展延伸)四年级周安芳武春艳钟艳邱芳青文成兵课题小数加减法(一)教学目标情感目标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知识目标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练习本备课过程集体备课研讨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笔算下面各题。
4257+4305 = 8350 —737 =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师: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现在来复习跟小数有关的内容。
2.填空。
(1)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部分。
3.化简下面各数。
7.150 =() 3.00 =()0.200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
1.2 =() 14 =()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二、自主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例1(1)尝试笔算6.45+4.29=10.74 6.45-4.29=2.166.45 6.45+ 4.29 - 4.2910.74 2.16(2)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3)着一位减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4)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只是要多小数点。
(5)计算:1.25+0.45 4.38-1.28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6)小结:当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现。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范文一、活动基本信息。
活动主题: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
活动时间:[具体日期和时间]活动地点:[详细地点]参与人员:小学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
二、活动目标。
1. 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2. 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探讨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活动过程。
# (一)开场(轻松幽默开场,活跃气氛)主持人(数学教研组长李老师):“各位数学大侠们,咱们今天又聚在一起开始‘华山论教’啦!看看咱们怎么把小学数学这门‘武功秘籍’更好地传授给咱的小徒儿们。
”大家哄堂大笑,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 (二)教材分析。
1. 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张老师)张老师:“我先来说说一年级的教材哈。
这一年级的数学啊,就像是给小娃娃搭积木,一块一块基础得很。
像认识数字这块,那些个1、2、3,在咱眼里简单得很,但对小娃娃们来说,就像发现新大陆。
特别是数字的书写,那歪歪扭扭的,咱可得费不少功夫纠正。
还有比大小,那些个‘>’‘<’符号,小娃娃们老是搞混,就像在玩绕口令似的。
我觉得这部分教学重点就是让孩子们能清晰地认识数字、理解数的概念,难点就是符号的运用和数字书写规范。
”其他老师纷纷点头,王老师打趣说:“是啊,我每次看他们写数字,都像看天书一样,那小指头捏着笔,写出来的数字就像在跳舞。
”大家又笑了起来。
2. 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刘老师)刘老师:“三年级可就有点小挑战咯。
这时候开始学乘除法了,就像给孩子们开了个小‘智慧迷宫’。
比如说乘法口诀,背起来容易,但在实际做题的时候,有些孩子就转不过弯来。
还有那个除法的竖式计算,格式啊、步骤啊,错得五花八门的。
我感觉教学重点就是让孩子们熟练掌握乘除法运算,难点在于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且能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赵老师补充道:“没错,就像那个应用题,问平均每个小组多少人,有些孩子就直接瞎写,根本没搞懂除法在这里的意义。
四数第14次备课共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主备人:司佳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发言材料: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材料主题: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中心发言人:思佳第1课时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显示了教材第75页的示例1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过三角形,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在图上找出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师生交流后说一说。
2.导入新课。
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它的特点是什么?在这节课中,我们将探索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黑板写作主题)二、交流共享(一)理解三角形的定义1画一个三角形。
师:大家找了这么多三角形,能想办法画一个三角形吗?一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主备人:司佳学生们在练习本上用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
2.观察三角形的特征。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观察画出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课堂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以下特点:①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②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③这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3.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老师指出,由三条线段包围的图形称为三角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分别指出三角形的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结合学生的报告,老师在三角形上标记“顶点”、“角度”和“边”。
4.完成教科书第75页的“尝试”。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说说各自对题目的理解。
蒿坪镇中心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主备人参与教师参与教师教案补充(扩展
延伸)
四年级周安芳武春艳钟艳邱芳青
文成兵
课题小数加减法(一)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
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
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
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能力目标
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
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
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
理上的联系。
知识目标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练习本
备课过程集体备课研讨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笔算下面各题。
4257+4305 = 8350 —737 =
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师: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现在来复习跟小数有关的内
容。
2.填空。
(1)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
部分。
3.化简下面各数。
7.150 =() 3.00 =()0.200 =()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
数。
1.2 =() 14 =()
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
质?
二、自主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1)尝试笔算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2)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
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
(3)着一位减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
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4)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只是
要多小数点。
(5)计算:1.25+0.45 4.38-1.28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
写吗?根据是什么?
(6)小结:当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
要对结果进行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
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现。
2、P73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
教学
反思
下节课预习
目标
备注
蒿坪镇中心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主备人参与教师参与教师教案补充(扩展
延伸)
四年级周安芳武春艳钟艳邱芳青
文成兵
课题小数加减法(二)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
.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
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
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能力目标
经历探索位数不同小数加、减
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
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
理上的联系
知识目标.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练习本
备课过程集体备课研讨
一、复习导入
二、
1、出示例2
(1)和上一例题有什么不同?
(2)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
(3)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呢?
(4)百分位上怎样计算?这里为什么可以添0?根据是什么?
(5)在小数加减法中,要想直接相加减,这两个数字得什么相同啊?
2、验证结果是否正确,怎么办?
(1)独立验算,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2)小结:小数的加减法的验算和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的。
3、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2)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的相应位置上点上小数点。
(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巩固练习:P74做一做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下节课预习
目标
备注
蒿坪镇中心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主备人参与教师参与教师教案补充(扩展
延伸)
四年级周安芳武春艳钟艳邱芳青
文成兵
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
.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
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
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能力目标
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
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法混合运算
知识目标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
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练习本
备课过程集体备课研讨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0.2+0.3 3.5+2.4 8.7-4.5 1-0.6 0.9-0.5 2.3+5.4 4.9+1 8.6-5.5
0.7+0.8 6.7+1.1 5+6.5 9.7-7
回顾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可以简便计算吗?
156+48+244 1000—356—444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你认为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之间有联系吗?有什么样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3(1)
(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2)小结:当几个小数进行连加计算时,可以把各个小数写在同一个竖式里,计算简便。
也
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出示例3(2)
(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20-6.45-8.3 20-(6.45+8.3)
=13.55-8.3 =20-14.75
=5.25 =5.25
3、小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往右
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
面的。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运算。
三、巩固练习
1、P77做一做1
2、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下节课预习
目标
备注
蒿坪镇中心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主备人参与教师参与教师教案补充(扩展
延伸)
四年级周安芳武春艳钟艳邱芳青
文成兵
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
在不同算法的比较中体会运算
定律在运算中的简化作用
能力目标
知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
运算性质也适用于小数加减
法。
知识目标
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
算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
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灵活应用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进行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练习本
备课过程集体备课研讨
一、复习迁移。
3、揭示课题:整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小数的
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吗?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
题。
二、自主探究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2+0.5()0.5+3.2
(4.7+2.6)+7.4()4.7+(2.6+7.4)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思考的
时间)
(2)把你的发现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3)组织学生进行验证。
(板书:验证)可以怎样
验证呢?师生共同计算,发现○的左
右两边相等。
(4)从这三组算式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小结: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于小数加
减法同样适用。
学生把规律读一遍。
2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三、应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一些小数
计算简便。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简便
运算。
新知应用
出示例4:0.6+7.91+3.4+0.09
1、怎样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2、汇报:
0.6+7.91+3.4+0.09 0.6+7.91+3.4+0.09
=8.51+3.4+0.09 =(0.6+3.4)+(7.91+0.09)
=11.91+0.09 =4+8
=12 =12
3、比较不同的算法,发现规律:那种方法简便?第
二种方法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证明了什么?
4、小结: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同样使用,那
么我们在进行小数计算的时候,就可以根据算式的
特点灵活的去采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1、2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下节课预习目标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