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档】高中生必备的历史知识重点总结-范文word版 (7页)
- 格式:docx
- 大小:22.66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人类活动。
2. 古代文明的起源: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文明。
3. 古代中国: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
4. 希腊城邦:雅典民主政治、斯巴达军事制度、希腊哲学与科学。
5. 罗马帝国: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结构、帝国时期的扩张与衰落、罗马法的影响。
6. 宗教的兴起与发展: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传播与影响。
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形成、领主与农奴关系、城市与商业的兴起。
2.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政治、文化与宗教影响。
3. 伊斯兰世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文化与科学的发展。
4. 中国的统一与分裂:秦汉时期的统一、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
5. 中世纪的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贸易、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三、近现代史1. 文艺复兴:起源、主要人物与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2.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95条论纲、新教的产生、宗教战争。
3. 地理大发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的海上航线、地理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4. 启蒙运动:主要思想家、启蒙思想的传播、对民主制度的推动。
5. 工业革命:起源、发展、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6. 法国大革命:起因、过程、拿破仑时代的欧洲。
7. 19世纪的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民族国家的形成、帝国主义的扩张与冲突。
8. 一战与巴黎和会:战争的爆发、过程、结果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四、现代史1. 俄国革命与苏联的建立:1917年的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2. 20世纪的科技与文化:电影、广播、电视的发明与普及、现代艺术与音乐的发展。
3. 经济大萧条:1929年股市崩盘、全球经济的影响与调整。
4. 二战与联合国的成立: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与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5. 冷战时期:美苏对峙、核武器竞赛、意识形态的冲突。
6. 殖民地解放运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篇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以狩猎采集为生。
-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人类开始定居,发明陶器,出现初步的社会分工。
2.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法老和神庙建筑。
-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流域,发明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 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吠陀文化,种姓制度。
- 古代中国文明:黄河流域,夏商周三代,甲骨文,青铜文化。
3. 希腊与罗马- 古希腊:城邦制度,雅典民主,斯巴达军事化,哲学和科学的发展。
-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帝国时期,罗马法,建筑和工程技术。
4. 宗教与文化- 佛教:起源于印度,传播至中国、日本等地,对亚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 基督教:起源于罗马帝国,成为西方世界的主导宗教,影响欧洲历史进程。
- 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
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庄园经济。
- 教会势力:教皇与国王的权力斗争,十字军东征。
2. 亚洲的帝国- 唐宋变革: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科举制度的完善。
- 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庞大的帝国,促进东西方交流。
3. 文化与科技- 文艺复兴:意大利开始,重视人文主义,艺术和科学的复兴。
-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导致基督教的分裂。
三、近现代历史1.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纺织业机械化,蒸汽机的发明。
-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化学、钢铁等工业的发展。
2. 政治变革- 法国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拿破仑的崛起与衰落。
- 美国独立战争:英国殖民地争取独立,制定美国宪法。
3. 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非洲、亚洲、美洲的殖民地化。
- 反殖民斗争:印度、中国、非洲等地的民族独立运动。
4.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冲突,导致奥匈帝国解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版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以采集和狩猎为生。
-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人类开始定居,发明陶器,出现初步的社会分工。
- 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是中国史前时期的代表性文化。
2. 夏商周- 夏朝: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
- 商朝:出现了成熟的青铜文化,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形式。
- 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宗法社会;春秋时期,诸侯割据,战国纷争。
3. 秦汉- 秦朝: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推行标准化的度量衡、文字、法律。
- 汉朝: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官方学说,开辟丝绸之路,对外交流频繁。
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争霸。
- 两晋时期,士族兴起,佛教传入中国。
- 南北朝时期,南北分裂,文化交融,科技和艺术有所发展。
5. 隋唐五代- 隋朝:隋文帝统一南北,开创科举制度。
-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国力强盛,文化繁荣,与外国交流广泛。
- 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地方割据。
二、中世纪历史1. 宋辽金元- 宋朝:商业经济发达,科技和文化进步显著,如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
- 辽、金、西夏: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宋朝并立,文化上有所融合。
- 元朝:蒙古族统治,统一中国,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2. 明清- 明朝:中央集权加强,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展示了国力。
- 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康乾盛世,但也面临着内忧外患,如鸦片战争。
三、近现代历史1. 晚清时期-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学习西方科技。
- 戊戌变法:尝试政治体制改革,但失败。
-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民主思想开始传播。
2. 中华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军阀割据,国内战乱频繁。
- 国民政府:推行国民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内战。
3.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
- 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对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影响。
- 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中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历史是高中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高考来说,历史考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科。
掌握历史必背知识点是高考复习的核心。
下面将整理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希望对高中生历史复习有所帮助。
一、人类起源与早期文明发展1. 人类的起源:直立人、直立智人。
2. 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遗址。
3. 黄河流域古代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长江中下游古代文化。
二、古代近东文明1. 近东地区的城邦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波斯文明等。
2. 法老国家的发展:早期王朝、中间王朝、新王朝。
3. 犹太民族的发展:犹太教的兴起和发展、犹太人的迁徙与传播、散居时期的犹太人社会生活。
三、古代希腊罗马文明1. 希腊城邦的兴起与争霸:阿拉戈斯同盟、伯罗奔尼撒战争、马其顿帝国的兴起。
2. 古罗马社会的基本特点:贵族制、平民制、奴隶制。
3. 罗马帝国的兴衰:奥古斯都改革、波斯战争、影响罗马帝国灭亡的因素。
四、中国古代文明1. 三皇五帝时期的远古历史:神农氏、黄帝、尧舜禅让、大禹治水。
2.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太甲、商纣王的统治、周武王的革命和西周的统治。
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诸侯国的兴起和争霸、孔子及其学说、孟子、墨子、韩非子等思想家和学派。
五、秦汉帝国的兴起与统一1. 秦始皇统一六国:秦的军事制度改革、焚书坑儒、筑长城、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
2. 西汉帝国的建立:汉高祖刘邦的统治、薄太后、文景之治等。
3. 新莽政权的建立与推翻:新莽的政治制度和政策、王莽的改革措施、赤眉起义。
六、魏晋南北朝时期1.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三国、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的兴起。
2.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变革:士族统治、九品中正制、青楼、密教的传入。
3.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佛教的起源和基本教义、佛教的兴起与发展、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播和影响。
七、隋唐帝国的建立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1. 隋朝的统一:隋文帝杨坚的统治、开封、洛阳两都、隋的军事制度和政治改革。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版)(精品)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版)(精品)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版)(精品)文档旨在为高中学生提供一个详尽而简明的历史知识总结,帮助他们复和巩固历史知识。
1. 中国古代史1.1 夏商周三代-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 商朝:商代经济繁荣,青铜器制作发达。
- 周朝:实行分封制度,分封诸侯,构建封建等级制度。
1.2 秦汉三国- 秦朝:统一六国,开创封建制度,兵马俑闻名世界。
- 汉朝:丝绸之路的建设和繁荣,科举制度实行。
-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割据混战。
1.3 隋唐五代- 隋朝:统一北方,修筑大运河,分遣制度。
- 唐朝:开放对外交往,经济繁荣。
- 五代十国: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十国指十个割据的政权。
1.4 宋元明清- 宋朝:政治稳定,科技发展。
- 元朝: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实行蒙古文化和官僚制度。
- 明朝:郑和下西洋,明代长城的修建。
- 清朝:满族建立的王朝,闭关锁国政策。
2. 世界史2.1 古代文明- 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建造金字塔。
- 希腊罗马文明:民主政治,奥林匹克运动会。
- 印度文明:喜马拉雅山脉,和。
2.2 中世纪与近代文明- 欧洲封建社会:教皇统治,。
- 文艺复兴:艺术、科学的大发展。
- 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工业化进程。
2.3 第一次世界大战- 火器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导致巨大伤亡。
- 以德国、奥匈帝国等为中心的同盟国与以英法等为中心的协约国的战争。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对中国发起侵略战争,轴心国与同盟国的全球战争。
- 原子弹的投放,加速了战争结束,重新划定国界。
以上仅为部分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更多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课程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发展,从文化传承到科技创新。
以下是对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开创了王位世袭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则建立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
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贵族的等级秩序和权力继承。
2、秦朝至清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是其核心,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汉朝在继承秦朝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央官僚体系。
宋朝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过程。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西汉时期,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了犁壁和耧车。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标志着我国耕犁技术的成熟。
此外,古代中国还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如都江堰、郑国渠等。
2、手工业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包括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生产不计成本,但产品不进入市场。
民营手工业在明朝中后期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家庭手工业则是农业的补充。
3、商业商业在古代中国不断发展,从商朝的职业商人出现,到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再到隋唐时期商业城市的兴起和坊市制度的形成。
宋朝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夜市和早市,商业活动更加自由。
明清时期,商业继续发展,出现了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1、儒家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和“礼”。
高中生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夏商周时代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建立于公元前约2070年至公元前约1600年之间。
商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之间。
周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之间。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军事剧变频繁,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
3. 秦汉时代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之间。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建立了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制定了很多重要的法律和制度。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间。
汉朝开创了汉民族的兴盛和辉煌。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当动荡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社会风气也好转,科技文化得到了较大发展。
5. 唐宋元明清时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建立于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之间。
唐朝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永熙盛世。
宋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建立于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之间。
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的发展。
6.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自1840年开始,先后发生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文化得到了较大发展。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中国迎来了新的变革时期,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民族现代化的开始。
随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成功,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
二、世界史1.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指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等一系列古代文明,这些文明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历史高中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形成起源于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等不同的时期。
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文明不断地得到发展。
2. 世界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世界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中国文明。
这四大文明古国在古代世界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3. 希腊罗马古代文明希腊罗马古代文明是世界上重要的古代文明之一,它包括了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这两个文明对世界文化的影响至今仍然深远。
4.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包括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等历史时期。
这些历史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近代史1. 欧洲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是指15世纪到16世纪之间的一场思想和文化运动。
它标志着欧洲中世纪的结束,文艺复兴时期表现为思想的解放、艺术的复兴和学术的繁荣。
2. 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是指15世纪到17世纪之间的欧洲国家进行的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大航海时代标志着欧洲的“发现时代”,也开启了欧洲对全球的殖民扩张。
3. 世界两次工业革命世界两次工业革命包括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加速发展。
4. 近现代中国史近现代中国史包括清朝灭亡、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和新中国成立等重要历史事件。
三、现代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爆发的一场世界性战争,战争导致了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的一场世界大战,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破坏和伤亡,也为世界政治格局的转变埋下了伏笔。
3. 冷战与世界格局的变化冷战是指二战结束后的东西方之间的敌对状态,冷战期间的世界格局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包括东西方的对抗、非洲和亚洲国家的独立运动以及发展中国家对超级大国的抗衡。
必修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中国古代历史-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及其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和百家争鸣现象。
- 秦朝的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法家治国思想。
- 汉朝的兴衰,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佛教的传入。
- 隋唐时期的盛世,特别是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的政治改革和文化繁荣。
- 宋元明清四朝的变迁,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和对外交流。
2. 世界古代历史-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 希腊城邦制度和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 罗马法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 基督教的产生、发展和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 伊斯兰教的兴起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教会的权威。
-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二、近现代历史1.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和列强侵华。
-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尝试与失败。
-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民主思想的传播。
- 五四运动的爆发背景和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 抗日战争的艰苦历程和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2. 世界近现代史- 欧洲的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
- 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对民主、自由思想的推动。
- 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
- 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
-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过程和影响。
- 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和美苏对峙。
- 殖民主义的解体和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
- 全球化进程和国际合作的发展。
三、历史思维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 历史发展的动力和阶级斗争的作用。
2. 历史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最好的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什么是古代史?- 古代史指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早阶段,从人类社会的出现开始到公元476年,也即西罗马帝国覆灭为止。
这一时期主要包括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等。
2.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端,从人类最早出现到约8000年前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使用简单的石制工具,居住在山洞中。
3.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古代工具文化的阶段,大约从8000年前到5000年前。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磨制工具,农业社会开始兴起,人类社会逐渐由游牧狩猎转变为定居生活。
4. 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青铜时代指的是人类熔炼并利用青铜的时期,大约从5000年前到3000年前。
青铜时代的主要特点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社会分工的加深。
- 铁器时代是指人类开始熔炼和利用铁制品的时期,大约从3000年前开始。
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农业和手工业水平得到了重大发展。
5. 古代文明- 古代文明主要指的是世界各地在古代时期兴起的具有高度发展的社会和文化形态。
主要的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等。
这些古代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都有着高度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古代帝国- 古代帝国是指在古代时期兴起的具有统一政权和强大影响力的国家。
主要的古代帝国包括:古埃及帝国、古希腊帝国、古罗马帝国、古印度帝国、古中国帝国等。
这些帝国在古代世界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古代战争- 古代战争是古代世界各国之间为争夺领土和资源而进行的战争。
古代战争的形式多样,有步兵作战、骑兵作战、海战等不同的类型。
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兵器和战争策略对后世军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古代思想- 古代思想是指在古代时期产生的哲学和思想体系。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高中生必备的历史知识重点总结
很多高中生经常抱怨历史学科难学,认为历史知识点太多记不住。
其实学习历史要注意知识与理论联系,不能纯粹的背诵单个知识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1、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
国际:英国开展工业革命。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准备侵略中国。
国内:清政府经济落后,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
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直接原因
走私鸦片: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英国借此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2、经过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扩大:1841年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清朝爱国将领海龄等抗英殉国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入侵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4)结果: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3、鸦片战争的影响
(1) 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半殖民地,是从国家主权来说。
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实际上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
是一种倒退。
半封建,是从社会形态来说。
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不断发展壮大。
客观上是一种进步。
)
(2)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前: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鸦片战争后:半殖半封社会,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包括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3) 中国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发生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中国革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为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比较:
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目标
旧民主主义革命反侵略反封建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反侵略反封建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
(4) 中国思想领域发生变化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新思潮实质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5)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列强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英法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
1856年,英俊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与请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并签订《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赔偿英法巨额白
银;③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沿江十处为通商口岸;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损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高中历史知识重点
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①精耕细作(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建设、
男耕女织的模式、农书)②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私有制)③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从生产组织形式看,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
基础;从土地制度看,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基本的土地制度;从农业生产结构看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从农耕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模式)看,借用牛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①主要成就(金属冶炼、防治、制瓷) ②发展特征:手工业发展与农业紧密结合,并且受到农业的制约;各种手工业经营形式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