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3
- 格式:doc
- 大小:573.00 KB
- 文档页数:6
冀州中学2014—2015年上学期第四次月考高三年级地理试题(文)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分数100分命题人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3题,每小题1分,共63分)2014年10月31日,是首个世界城市日,主题为“城市的转型与发展”。
1.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A.绿化面积持续减少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C.环境污染日趋严重D.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2.下列关于城市特征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人口与产业密集,集聚效应好②人口流动和职业变化非常活跃③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明显超过发达国家④城市化本质是人口由从事第一、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并向城市集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当前我国许多城市选择在远郊建造适合中低收入居民居住的经济适用房,其主导因素是A.土地利用效率B.地租支付能力C.土地价格状况D.出行交通条件下图是我国甲、乙两个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万公顷)柱状图,据此完成2题。
4.甲、乙两省区分别是A.江苏、内蒙古B.湖北、吉林C.广西、黑龙江D.湖南、新疆5.受粮食品种效益差别的影响,四大作物持续两年呈现"两增两减"格局,今年尤为突出,即水稻、玉米增加,小麦、大豆减少。
乙省区水稻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小麦,其主要原因是A.市场 B.土壤C.技术 D.政策下图为我国某农区的冬灌景观图,田间作物为小麦。
每年入冬,在日平均气温为3℃左右时最适宜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据此完成2题。
6.下列关于冬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减轻病虫危害B.保护表层土壤,减少风力侵蚀C.有利于土壤储水,防止春旱D.冬灌时间应在土壤封冻之后效果最好7.下列种植小麦的省份中,最适宜进行冬灌的是A.河北 B.青海C.吉林D.湖北与煤、天然气和核发电等传统电能制造技术相比,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不烧任何燃料,不需用水,只是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使太阳光的热能被利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它将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式。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月考试题高三地理(选修)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请您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滇中高原地势起伏和缓,春季多大风,该地区有许多这种形式的四合院住宅,如图1所示。
四合院正房有三间,左右各有两间耳房,临街一面是倒座(中国传统建筑中与正房相对坐南朝北的房子,又称南房),中间为住宅大门。
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占地很小,天井围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墙,很少开窗。
房屋以木料制成的柱梁为支架,墙体多为夯土墙。
整个外观方方整整,所以俗称为"一颗印",陕西、安徽等地区也有图1了类似建筑。
据此回答1-3小题。
1.关于滇中高原“一颗印”的设计,说法正确的是A .正方比耳房高出一个屋顶——视野良好B.耳房屋顶分长短坡,短坡向外,长坡向内——雨季收集更多雨水C.正房、耳房均向天井挑出腰檐——便于晾晒谷物D.房屋以木质柱梁为支架——适应多地震的地质条件2.外围高墙少窗,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①防风②隔热③防盗④美观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②④3.与安徽、陕西等地的“一颗印”相比,滇中高原地区的天井更小,其主要原因是A .地势崎岖,建筑用地有限B .纬度更低,太阳高度更大C .夏季高温,有利通风散热D .雨水较多,有利于防渍涝某文化广场(37°N ,105°E )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
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三)地理(答案在最后)命题:审题:得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23年12月13日至15日,山东省德州市出现降温、降水天气。
农业专家表示,这次降水对冬小麦生长较为有利,但对部分旺长的麦田来说,要注意防止冻害发生。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为了减少冻害带来的危害,德州的农民采用了熏烟的方法,其原理是()A.增加凝结核促进水汽凝结B.减弱②C.增强③D.减弱④2.依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当大气中出现浓雾时()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冻雨是大气中过冷雨滴(温度小于0℃的液态水滴)下降到近地面0℃以下的物体表面迅速冻结成冰的天气现象。
2024年2月20日至2月24日,湖北全省自北向南先后经历了降雨、冻雨再到纯雪的天气过程。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本次湖北省冻雨的天气系统主要为()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4.T0、T1、T2为湖北省某地此次天气过程中不同时间的大气温度垂直变化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T0→T1→T2B.T1→T0→T2C.T1→T2→T0D.T2→T0→T12023年12月10日,东北、华北普降暴雪。
12月8日和9日,华北地区最低均温分别是-3℃和-4℃。
下图为12月8日和12月10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5~6题。
5.12月8~10日,太原()A.风向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B.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C.9日气温骤降,出现寒潮D.10日晚发布道路结冰预警6.下列各地描述与此次天气过程相吻合的是()A.墨累—达令盆地正值小麦收获季节B.台湾海峡正遭受台风灾害C.邢台较太原地区可能会发生焚风效应D.太原温室大棚内的日温差变大下图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邢台二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2分,共70分)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M、N分别为EH、HF的中点,H日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
读图完成1-3题。
1.该地的地理纬度是A.18°34′NB.18°34′ SC.23°26′ND.23°26′S2.下列时段中,北京昼长夜短且昼越来越短的是A.EMB.MHC.HND.NF3.当M日时A.开普敦附近海上风浪较大B.该地日出正东C.我国北方秋高气爽D.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东流下图为以邯郸( 36°N, 114°E)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 Q 点地处 4°N,此刻夜半球与图示区域重叠达到最多。
读图完成 4~ 5题。
4.图示时刻A. Q 点区时为 12 时 B.太阳直射点位于东半球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夜时间 D.新一天范围少于旧一天范围5.图示日期,邯郸、 P、 Q 三地A.太阳日出方位相同 B. P 地的白昼最长C.三地日出时,地方时刻相同 D.三地中 Q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读甲、乙两地区图,回答6-7题。
6.下列有关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的比例尺较小B.乙图所示地区在甲图所示地区的东方C.甲图表示的实际范围更大D.甲到乙地区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先东南,后东北7.有关甲、乙两区域气候上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亚热带气候分布的北界比乙区域偏北B.甲区域温带气候分布的南界比乙区域偏北C.乙区域一月更加温暖的原因是该区域此时不受来自大陆冷空气的影响D.甲区域一月更加寒冷的原因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的影响读“海南年降水量分布(单位:毫米)图”,回答8--9题。
8.海南年降水量总体分布特点是A.沿海多内陆少B.西北多东南少C.南部多北部少D.东部多西部少9.海南省西部昌化拥有我国少有的热带滨海沙漠景观,其成因最可能是A.地处内陆,受大陆气团控制B.终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C.地处夏季风背风地带,降水少、蒸发强D.海水侵蚀形成读某区域气候区分布图,回答10-12题。
2015届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新课标II-3】一、单项选择题。
(共25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 图1为世界某区域某月份的气压分布略图,箭头表示风向。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B .甲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C .乙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阴雨天气D .乙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2.此月份悉尼(151°E ,34°S)的盛行风向大致是A .西北B .东北C .西南D .东南图2③处河段以下为河流中下游平原地 区,图3是河流流速与沉积物半径关系图, 某科考小组在③处河段考察测量出河水平 均流速为0.4m/s ,同时发现沉积物中有鹅 卵石堆积。
读下面两图完成3~4题。
3.推测③处鹅卵石堆积物的形成是由于 河流流速(m/s )0 2 4 6 8 颗粒半径(cm )0.000001100.0 10.0 1.00.001 0.0001 0.10.01 黏土 细砂 石块鹅卵石 砾石 粗砂 图3图2A .①处围海造陆造成的影响B .②处河道疏浚造成的影响C .④处河段溯源侵蚀造成的影响D .河流发生特大洪水造成的影响 4.推测②处的河流主要堆积物可能是 A .粗砂、细砂 B .砾石、粗砂 C .细砂、黏土 D .大小混杂图4是①、②二地高空与低空的垂直气压差分布图,回答5~6题。
图4 5.如果是热力形成的气压差,则①、②二地垂直高度上的气压分布,最有可能是b6.在图示高度范围内①、②之间的某地风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正确的是c读某区域图(图5),回答7~8题。
图5 7.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地形最为平坦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A B C D100N150N枯水期水位 国界丰水期水位 河流8.关于金边至K 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8月,水量大,自K 流向金边B .2月,水量大,自金边向流KC .2月,水量小,自K 流向金边D .8月,水量小,自金边流向K 冰川表面的气温与同海拔自由大气相比,始终处于稳定的低温状态。
六安一中2023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題2分,共44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胡焕庸线”是指我国黑龙江省黑河市与云南省腾冲县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有人把人口分布与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称为“胡焕庸现象”。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能提高“胡焕庸线”西侧人口密度的合理措施是()A.大力开发资源B.实施大规模人口西迁C.实施海水西调工程D.加强生态环境建设2.下列属于“胡焕庸线”西侧的地区是()A.松嫩平原B.太行山脉C.大巴山脉D.河西走廊3.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的是()A.巴西B.加拿大C.德国D.澳大利亚托雷斯海峡群岛地处澳大利亚东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居民人均用水量却远超澳大利亚平均水平。
在旱季,托雷斯海峡群岛利用柴油发电机供电,驱动海水淡化设备。
当地举办大型户外体育活动时,常通过洒水来除尘和降温。
下图示意托雷斯海峡群岛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托雷斯海峡群岛居民人均用水量远超澳大利亚平均水平,可能是由于()A.工业生产规模大B.追求高生活质量C.水资源极其丰富D.水资源利用率低5.托雷斯海峡群岛旱季水资源的开源方式直接导致当地()A.水污染B.大气污染C.能源枯竭D.水土流失6.为节约水资源,托雷斯海峡群岛的大型户外体育活动建议调整到()①清晨①午后①傍晚①夜间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为研究我国某地湖泊(湖面海拔1169米)的水量变化,学者统计了2012年8月1日-2013年8月1日期间湖面日蒸发量的累计值(虚线)和同期当地降水量累计值(实线),并绘制成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该湖面日蒸发量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太阳活动B.气温C.降水D.空气湿度8.推测该湖泊最可能位于()A.浙闽丘陵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藏北高原9.2012年10月~2013年6月该地降水量累计值变化小,主要原因是()A.受亚洲高压长时间控制B.台风登陆次数偏少C.受夏威夷高压长时间控制D.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小哥斯达黎加素有“中美洲花园”之称,超过25%的国土被划为国家公园;该国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附近,地形以山地为主;该国物产丰富,主要出口咖啡、香蕉等农产品;该国生产的香蕉被誉为“世界最好的香蕉”。
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三)地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是北欧维京人使用的一种航海工具,用来指引航行方向。
其原理为将木盘置于盛满水的木桶中,利用木棍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方向(木棍的高度等于其底与凹槽之间的距离)。
读图完成1〜2题。
1.某月,维京人在北欧海域向西南航行的过程中,木棍的正午影长基本没有变化,该月份最可能是A.2月B.5月C.7月D.12月2.若该月份木棍的正午影子顶端恰好与凹槽重合,则航线的纬度范围约为O N-58O N B.54°N-60°NC.58°N—66°ND.63°N-72°N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渍物或山体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因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
读图完成3〜4题。
3.堰塞体两侧的水位差可能接近米米米 D.150米4.推测选择在图示岸坡开挖溢洪道的理由A.地势低,方便引流B.坡度陡,易于施工C.土石松,容易开挖D.易于控制河水流量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地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表达正确的是A.乙→丙→丁→甲B.乙→甲→丙→丁C.乙→丁→甲→丙D.甲→乙→丙→丁6.图示地区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地壳上升运动次次次次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
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受河流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
下图为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与乙相比,甲时期河口区A.径流量大B.来沙量少C.盐度高D.水位低8.拦门沙产生的影响有A.利于海水自净B.增强航行安全C.阻碍鱼类涧游D.不利泄沙排洪北极冰融是近年来较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
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新华社2014年2月9日消息:昨天上午11:00(北京时间),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南极泰山站(76°58′E ,73°51′S )正式建成开站。
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后,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第4个科学考察站。
回答1~2题。
1、南极泰山站到南极点的最短距离约为
A.1800km
B.1900km
C.2000km
D.2100km
2、当中国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时,国际标准时为
A.2月9日3:00
B.2月8日6:00
C.2月8日3:00
D.2月9日
6:00
3.表中数据表明
A .甲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
B .乙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C .丙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D .丁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4.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 .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
B .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
C .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
D .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5.四国中人均能源消费量较为相近的一组是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甲丁
图1为某区域气温等值线图。
回答6~8题。
6.该图表示月份可能是
A . 7月
B . l 月
C . 10月
D . 5月 7.导致该月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 .海陆分布和降水 B .海陆分布和地形 C .地形和大气环流 D .暖流和地形 8.图中甲海域多雾的原因是
A .寒流流经,降温明显
B .寒暖流交汇,气温变化大
C .暖流流经,水汽充足
D .下降补偿流明显,降温快
等温线
河流
9、该区
域可能位于我国的
A 、南方地区
B 、西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西北地区
10、在图1的四地中,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在图3所示区域三种典型植被主要分布区的海拔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A 、芦苇、梭梭、红柳
B 、芦苇、红柳、梭梭
C 、梭梭、芦苇、红柳
D 、红柳、梭梭、芦苇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分)
材料一: 达尔文市被称为“澳大利亚的亚洲门户”,是重要的矿产和牲畜出口港,主要出口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其附近的帝汶海油气资源丰富,2011年5月,荷兰皇家壳牌公司计划在达尔文市西北海域部署一艘规模远超航空母舰的大船,用来建设全球首家浮动液化天然气工厂。
材料二:世界某区域简图(图7)。
材料三:达尔文市多年平均降水资料统计图(图8)。
(1)指出达尔文市作为“澳大利亚的亚洲门户”的依据。
(4分)
(2)图中K 河是外流河,请结合图8分析其成为季节河的自然原因。
(8分)
(3)你是否赞同在达尔文在海域采用“浮动液化天然气工厂”方式开发利用油气资源?说明理由。
(8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基地。
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棉花、油菜、桑蚕和水产品。
长江三角洲农业正在走出以往单一的生产功能,演变出“生态、会展和旅游”三个新的发展空间。
材料二
01002003004005001357911(mm) 月份 图
8 图7 图7
为促进上海海洋运输发展,上海跳出长江口,在距上海浦东南汇芦湖港约30千米的大小洋山建设深水港。
十—·五规划提出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协调区域发展,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区域。
长江三角洲被列为优化开发区。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地区略图
(1)评价长江三角洲发展农业自然条件。
(12分)
(2)简析上海在洋山建设新港的主要区位优势。
(6分)
(3)请简要说明十—·五规划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方向(8分)。
42.(10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旅游局将2013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海洋旅游年”,2013年1月1日,启动仪式在海南三亚举行。
蜈支洲岛位于三亚市,距市区30千米,岛屿面积1.48平方千米。
该岛拥有“清澈的海水、细软的沙滩、热情的阳光、绵延的群山、宁静的港湾……”是我国潜水观光的首选之地。
图10为蜈支洲岛景区示意图。
(1)简要评价蜈支洲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6分)
(2)指出蜈支洲岛旅游业发展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海洋环境问题。
(4分)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燕,2013年第
30号超强台风代号,于11月8日凌晨在菲律宾中部东萨马省登陆,中心最大风力达到每小时314公里。
这场台风被视作菲律宾有史以来遭遇的最强台风,级别被定为最高的5级。
(1)简析台风“海燕”的形成原因。
(4分)
(2)台风会给途经地区带来什么影响?(6分)
44.(10分)【环境保护】
材料一 大、小兴安岭林区和长白山林区通称东北林区。
东北林区是我国主要的森林分布地带和重点林区,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
材料二 整个东北现有林木已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大减少。
由于毁林速度大于造林速度,森林覆盖率大大减小,生态环境恶化,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观日岩别墅区 山景房
景区道路
海岸 服务点
< 50
住宿区
人文景观为主的景点 自然景观为主的景点 图10
(1)东北林业资源的减少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4分)
(2)东北林区在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方面要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你认为具体应做哪
些工作?(6分)
参考答案
4. A 目前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是美国,能源消耗量最大,中国次之;能源消费总量最多是乙国,其次是甲国;故甲是美国,乙是中国。
日本能源资源缺乏,但技术水平高,故单位GDP能耗最低,丙国是日本。
5. C 根据第四题的答案及表中信息可知,日本与俄罗斯能源消费总量接近;这两个国家人口相近,故单位GDP能耗相近。
6. B 根据经纬网,该区域位于北美洲,图中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由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应是冬季。
7. B 海陆同纬度等温线出现弯曲,是由于海陆分布;陆地上等温线弯曲是地形引起。
8. A 甲海域有加利福利亚寒流流经,降温作用明显。
9. D 根据图2中的信息山麓是沙漠,应该为大陆性气候,西北地区符合题意。
10. C 水分条件越好,植被覆盖率越高。
图2中丙地地势低且潜水的埋藏深度浅,水分条件比其
它三地好。
11. D 根据图3可知,红柳适宜在地下水埋深较大的地区生长,芦苇适宜在地下水埋深较小的地
区生长;结合图2,甲、乙、丙三地中,地势越高,地下水的埋深越大;故选D
36.
(1)位于澳大利亚北部,靠近亚洲;其商品出口主要面向亚洲(每点2分,共4分)
(2)K河主要靠雨水补给为主,该地区夏季盛行西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丰富,河流流
量较大;冬季盛行东南风,为从陆地到海洋的离岸风,降水稀少,蒸发很大,河流补给少,因而断
流(8分)
(3)同意(2分)
该海域油气资源丰富,开采可以增加能源的来源渠道,促进经济发展(2分);可大规模开发距
离海岸较远的海底油气资源(2分);有利于在海洋上直接将油气资源转化为液化气,对陆地环境的
污染影响较少等(2分)
不同意(2分)
建造规模远超航空母舰的大船,资金投入高,技术难度大(2分);海上气象条件复杂多变,海
水腐蚀性强,作业难度大(2分);一旦发生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环境,且油污会随着洋流扩散,
扩大污染范围,难治理等(2分)
37.(1)有利条件: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无霜期长;
河网密布,水源充足;(6分)
不利条件: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耕地资源不足;水旱灾害频发;河网密布,土地破碎,不利于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等(6分)
(2)区位优势:港区具备深水条件,距国际航线近;岛屿众多,港区发展预留空间大;腹地纵
深广阔;(6分)
(3)充分发挥沿海的地理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城市化发展,构建长三角城市带;进一步拓展交通,向立体化、高速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农业向“生态、会展和旅游”三个方向发展等。
(8分)
42.(1)蜈支洲岛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景色优美,游览价值高;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地处热带,全年均可开展海洋旅游活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等。
(2)近海海水污染加重,水质恶化;旅游开发中侵占原有防护林、湿地和滩涂等,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44.(10分)【环境保护】
(1)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针对采育失调的现状,宜合理采伐,严格控制采伐量;对过伐林区坚持只育不采,使其休养生息;积极营造人工林(植树造林);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