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方法及练习(含答案)--答题思路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16
中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论证方法讲解及练习【考点解读】★题型问法1.文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其作用。
2.文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题型分析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论证中使用的各种方法被称为“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一共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中考此类题型考查一种或几种论证方法。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纽带。
关于论证方法的作答,如果是从全文问论证方法的作用,要写中心论点;如果是从某一段或几段问,要写分论点,分论点往往在论述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句。
【技法点拨】1.举例论证:列举了⋯⋯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了⋯⋯的言论,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具有权威性,令人信服(或增强了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比喻论证:用⋯⋯比喻⋯⋯(将⋯⋯比作⋯⋯),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浅显易懂,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同时又能使文章生动形象。
4.对比论证:把⋯⋯和⋯⋯进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使论证更全面、更具有说服力。
解答时,请注意:①先说某种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即典型、有代表性、有很强的说服力)。
②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说。
③分析其作用要和论点联系起来。
常见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如下:举例论证: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观点。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逸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
【阅读训练】一、(2019 天·水市)课外阅读与理解(15 分)涵养几分静气宋威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
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论证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技巧
以下是 9 条关于论证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技巧:
1. 举例论证可别忘了呀,就像你想证明苹果好吃,直接拿个红彤彤的大苹果出来,大家一下子就懂啦!比如在说勤奋使人成功时,举司马迁写《史记》的例子,这多生动呀!
2. 道理论证就像是老师给你讲道理一样,能让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比如说到努力的重要性,引用“宝剑锋从磨砺出”,哇,一下子就厉害起来了呢!
3. 对比论证超厉害的好不好!把好的和坏的放一起,那差别不就显而易见啦!像说好习惯的重要性,对比有好习惯的人和没好习惯的人,效果多明显!
4. 比喻论证多形象呀!把复杂的东西比喻成简单易懂的,这不就容易理解啦!就好比说知识像海洋,让人一下就感觉到知识的浩瀚啦!
5. 引用论证能增加可信度呀!用名人说的话来证明,那可不得了!比如说勇敢面对困难时,引用鲁迅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哇塞,多牛啊!
6. 归纳论证,从一堆例子里总结出观点,这不就掌握规律啦!比如看了好多个成功人士都很勤奋,那就能归纳出勤奋容易成功呀!
7. 演绎论证,从一般到个别,哇,这方法也很妙呢!根据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推出具体情况,这多厉害呀!
8. 类比论证,把类似的事情放一起说,不就容易让人明白啦!比如说学习就像爬山,都要一步一步来,多好理解呀!
9. 归谬论证,通过假设错误来证明自己的对,这多机智呀!比如对方说不用读书也能成功,你假设一个没读过书啥都不懂的人成功的例子,一看就知道不对呀!
总之呀,这些论证方法都各有各的好,学会了运用它们,答题就能又准确又精彩啦!。
论证方法作用及答题技巧1. 举例论证啊,这作用可老大了!你想想看,当你说一件事的时候,举个具体的例子是不是一下子就让人明白多啦?比如说你要证明努力就会有收获,那你说“隔壁小王每天努力学习,最后考上了好大学”,这多有说服力呀!答题的时候呢,你就把例子找准找清楚,简洁明了地写出来,就大功告成啦!2. 道理论证就像是给你的观点加上了一层坚实的铠甲!它能让你的话更有深度和可信度呀。
就好比有人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就是一个很有力量的道理论证呀!在答题的时候,你得把那些深刻的道理准确地概括出来,可别弄混了哟!3. 对比论证,哇哦,这可太有意思啦!它就像把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比一比,谁好谁坏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嘛!比如说“小明好吃懒做,一事无成,而小红勤奋努力,收获满满”,这不就对比得很明显嘛!答题的时候你得把对比的点给找对喽,好好阐述清楚!4. 比喻论证呀,那就像是给你的观点披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让它变得更好理解啦。
比如说“生活就像一场旅行”,这样一说,大家不就一下子有画面感啦?答题的时候,你得把这个比喻说得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呀!5. 归纳论证,就好像把一堆小珍珠串成一条漂亮的项链!你把各种事例归纳起来,就能得出一个有力的结论呢。
比如说好多成功人士都是通过不断努力才成功的,那就可以归纳出努力很重要呀!答题的时候要把那些关键的事例都提到哦。
6. 演绎论证呢,就像是顺藤摸瓜,根据一个大前提推出一个个小结论哦。
比如说“人都会犯错,那他肯定也犯过错呀”!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紧扣前提和推理过程呀!7. 假设论证,哎呀呀,这可厉害了!你假设一种情况,然后去分析,多有意思呀!比如说“要是他当初再努力一点,现在肯定会不一样”,这种假设是不是让你能更深入地思考呀?答题的时候,把假设的条件和结果说清楚就行啦!8. 因果论证,这可是很直接的呢!就是说清楚事情的原因和结果呀。
好比“因为他努力学习了,所以他成绩很好”,这多明显的因果关系呀!在答题的时候,把因果关系理清楚,别搞混喽!我的观点就是:这些论证方法都超有用的呀!掌握了它们,你的表达和答题能力肯定蹭蹭往上涨!。
常见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
(摆事实、事例论证)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典型事例论证什么论点,论证十分具体,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的能证明论点的名人名言、为人们承认的理论,作者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
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道理论证什么论点,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让人信服。
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也叫“引证”,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引用方法多变,十分灵活。
作用: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思路: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3.比喻论证: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
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答题思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进行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
4.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
对比的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
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答题思路:从什么和什么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突出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让读者有了深刻的印象。
5.类比论证:类比论证术就是在考察两类事物某些相同或相似属性的基础上,推断出它们另外的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论辩方法。
这种论辩方法灵活机动,变幻无穷,能极大程度地表现一个人的论辩才能。
【中考】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结构、语言知识梳理(附最新例题及参考答案)壹~知识梳理~一、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使说理更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了论点。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使说理更鲜明,给人印象深刻,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
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
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
5、类比论证:就是把论证的事同另一类似的事进行比较,以这一事的正确或谬误证明另一事的正确或谬误。
★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二、议论文的结构、层次:分析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1、提出问题(引论),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
2、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运用充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
3、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部分。
也可以把议论文的结构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三、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
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立论——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
驳论——批驳错误观点,然后确立其正确观点。
贰~例题汇总~(一)2022长宁初三一模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16分)正义为什么常常被邪恶蹂躏?①有道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②但不可否认,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正义经常遭受邪恶的摧残蹂躏,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类的历史是黑暗的、残酷的、血腥的,是一个邪恶战胜另一个邪恶的轮回而已。
论证方法及练习(含答案)常见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
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典型事例论证什么论点,论证十分具体,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的能证明论点的名人名言、为人们承认的理论,作者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
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道理论证什么论点,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让人信服。
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也叫?引证?,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引用方法多变,十分灵活。
作用: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思路: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
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答题思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进行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
4.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
对比的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
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答题思路:从什么和什么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突出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让读者有了深刻的印象。
5.类比论证:类比论证术就是在考察两类事物某些相同或相似属性的基础上,推断出它们另外的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论辩方法。
这种论辩方法灵活机动,变幻无穷,能极大程度地表现一个人的论辩才能。
议论文阅读2——论证思路及结构教学目的1、明确把握议论文考点(论证思路及结构)及相应答题格式;2、真题演练,知识点学以致用,提升阅读能力。
重难点1、熟练掌握议论文考点;2、灵活运用答题格式。
一、论证思路作者在具体论述某个观点时的思维过程(三段论式)提出问题(是什么)引论分析问题(为什么)本论解决问题(怎么办)结论二、议论文结构①并列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
②递进式。
常考题型1:论证思路1.作者是如何证明论点的?2.作者第X段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3.文章/段落的论证过程是怎样的?分析思路:1.通读全文/段落,明确结构层次。
2.逐层分析(论点是什么?用了哪些论据?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最后的结论是什么?)3.结合议论文三要素进行回答,对于观点、结论之类的文字,直接引用。
答题方法:首先作者提出/表明观点......,然后.......,接着.......,最后得出......的结论。
[练习]分析下面两段话的论证思路。
1、古今中外,凡是获得重大成就的人,都具有坚持精神。
马克思为了撰写《资本论》,不顾疾病折磨、生活窘迫和反动势力的迫害,坚持写作四十年,终于完成这部辉煌居住。
数学家陈景润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数学堡垒的过程中,不怕讽刺挖苦,忍受着疾病的痛苦,在工作环境很差的条件下,夜以继日的钻研,仅他运算的稿纸就有几麻袋,有个英国数学家称赞他在数学上“移动了群山”。
由此可见,坚持是取得一切成就的必由之路。
首先,作者表明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准)然后,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例来证明观点;(具体明了)最后,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准)2、个人应该懂得畏惧。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
论证方法及作用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观点、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注: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3、对比论证。
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公文写作公文写作是指根据公务活动的客观现实和需求,运用科学的逻辑思路和写作手法完成公文的撰写。
没有一篇公文不是为了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所以公文的写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效用,对写作者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公文的现实效用成为公文和其他常见文学作品最大的区别。
部分文学作品虽然能够给我们带来思想上的启迪,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是没有一纸公文的影响力来得快,带来的波动大。
写作一篇合格的公文对于撰写人员的综合要求是很高的,因为公文写作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的脑力劳动.撰写人员往往需要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工作经验以及熟练的写作技巧。
公文写作的语言特征公文的语言是非常讲究的。
一篇公文如果没有规范的语言作为载体,那么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下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公文写作经验总结出的五个要点。
1.真实准确真实准确的用语是公文写作的底线,是一个公文撰写者必备的职业技能,也是公文写作中最重要的一点。
论证结构答题模板议论⽂阅读答题思路是什么议论⽂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本论部分常⽤的论证结构有总分式、对照式、层递式、并列式。
⽴论和驳论是针对全⽂论证结构⽽⾔的。
⽴论,就是⽂章开篇便提出⾃⼰的观点,表明⾃⼰的态度。
驳论是驳斥对⽅观点是错误、荒谬的,从⽽证明⾃⾝观点是正确的。
论证结构主要类别层进式就是后⾯的论证是在前⾯论证的基础上进⾏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的关系。
层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
这种布局的好处是能反映出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能⼒。
对照式是在阐述和论证论点时,在本论部分选⽤论据进⾏对照⽐较。
它是将论证内容构成正反对⽐或相关⽐较的关系。
具体的安排是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正反对⽐,或者⽤⼀种事物或意思与另⼀种事物或意思作⽐较。
它的好处是布局上对⽐鲜明、主次明确,论点突出。
总分式就是在论证的段落、层次结构中引⼊总说和分说关系的论证⽅法。
这种⽅法的运⽤能使论证内容纲⽬清晰,层次井然。
并列式:在论证思路中,对中⼼论点进⾏条分缕析,分解出⼏个分论点,共同来阐述⽂章的中⼼论点,这样就是并列式。
各个分论点平⾏列举,各个阐述。
并列结构的外部语⾔标志有“⾸先”、“其次”、“再次”,或“⼀⽅⾯”、“另⼀⽅⾯”,或“其⼀”、“其⼆”等。
⼏个并列的分论点的内容不可交叉,不可重复,不可包容,不可⽭盾。
议论⽂阅读理解答题思路1. 先抓住语⾔标志,辨识议论⽂的结构⽅式,即看⼀下全⽂或段落是总分总结构、分总结构或总分结构。
2. 按照第⼀步分析出的结构特点,对⽂本或段落进⾏划分。
3. 归纳出段落或层次的段意(层意)及论述要点。
4.有条理的论述论证思路。
论述时使⽤⼀些加强层次感的词语,如⾸先、其次、接着、最后等,把第三步归纳出的段意、层意或论述要点串联起来。
议论文论证方法及答题技巧篇一:议论文论证方法及答题技巧一、知识储备: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3、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论证方法的识别:事例(含概括事例) -------举例论证引名言,讲道理 -------道理论证运用比喻证明观点 -------比喻论证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议论文阅读解题技巧(附练习题和答案)No.1 议论文答题技巧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全文的灵魂。
起统帅全文的作用。
)论点要求:鲜明、正确。
鲜明:论点必须表示拥护什么,反对什么。
正确:论点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论据:作者用以证明观点的根据。
3.论证:作者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具体如下:(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例题1】有人说,现在搞四化,攀登科学技术高峰,雷锋已经不再是我们的表率了。
☐一、反向假设说理法☐反向假设说理就是列举事实论据后,从相反的方面进行假设分析,从而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关系的说理方法。
标志性词语通常为:“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 、假使…那就……☐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论点:要以榜样激励孩子☐论据:美国总统奥巴马是一个在“联合国家庭”中长大的黑人孩子,他曾经是一个“问题少年”,在他两岁时,父母离异。
但是奥巴马的母亲、外公、外婆却一直在奥巴马的面前维护他父亲的形象和尊严,并以父亲的光辉轶事激励奥巴马。
于是奥巴马的一生始终以父亲的梦想与奋斗作为动力,牢牢记住黑人也有可能逆转命运,并为之不懈努力,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也是第一位具有非洲血裔的总统。
☐试想如果奥巴马的母亲、外公、外婆一直在奥巴马的面前诋毁他父亲,如果奥巴马从小缺失这种以父亲为榜样的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动力,那么也许我们就看不到美国总统选举史上的这一奇迹了。
教育有时就是如此的简单,多励志孩子,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奥巴马的家庭教育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论点:学习借鉴要有度☐论据: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
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
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
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那么或许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
☐对下面的论据作反向假设分析:☐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
高二知识点论证方法的问法和解答高二处于新高考的前沿,慢慢在接触新的高考试题方向和题型,在讲授过程中,深刻感觉对语文知识点的概念越来越重视,也是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对知识点的认知需要不断总结和探索。
【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2.引用论证3.对比论证4.类比论证5.比喻论证6.假设论证7.因果论证8.假设论证9.道理论证【问题设置】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方法方面有哪些异同?2.材料一与材料三都在谈乡土中国的特点,论证方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4分)4.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方法总结】1.举例论证,列举……实例证明……。
2.类比论证,将……类比为……,使论证更易理解。
3.引用论证,引用……,证明……观点。
4.对比论证,将……与……进行比较,论述二者特点或对比说明……或突出……的特点。
5.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6.假设论证,运用假设,有力精准,阐释……特性或分析……。
7.因果论证,通过分析……,提示……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8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实例】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
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
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
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
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
常见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
(摆事实、事例论证)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典型事例论证什么论点,论证十分具体,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的能证明论点的名人名言、为人们承认的理论,作者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
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道理论证什么论点,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让人信服。
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也叫“引证”,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引用方法多变,十分灵活。
作用: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思路: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3.比喻论证: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
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答题思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进行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
4.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
对比的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
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答题思路:从什么和什么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突出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让读者有了深刻的印象。
5.类比论证:类比论证术就是在考察两类事物某些相同或相似属性的基础上,推断出它们另外的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论辩方法。
这种论辩方法灵活机动,变幻无穷,能极大程度地表现一个人的论辩才能。
作用:论证材料的本身的生动有趣及其哲理性,会使文章的观点鲜明深刻,而且生动引人。
论证方法练习:1.秦始皇之所以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是因为他在父亲的刻意安排下,羁留异国,饱经磨难,终成雄才大略才实现的。
世界著名文豪小仲,之所以能写出震动世界的名作《茶花女》,是因为他从父亲大仲马的身上继承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人物的能力才获得成功马的。
事实告诉我们:以本事处世,则事业可成,功名可就。
相反,身继巨富,而无本领者,则只能是事业无成,乃至国破家亡。
秦二世胡亥继承了秦始皇留下的“践华为城,因河为池,金城万里”的万世之业,可谓遗产之巨了,然而仅仅三年,便落得个“身死人手而七庙隳”的为天下人耻笑的下场。
究其原因就是胡亥自己没有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
历史上的后主刘禅及李煜不都是鲜明的例子吗?2.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
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
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3.鸟儿飞翔需要浮力,轮船在大海上航行需要动力,人要取得成功也离不开毅力。
4.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那么朋友,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又该留下点什么呢?我们应当留下青春的骄傲,寻梦的足迹;我们应当留下真我的风采与个性的张扬;我们应当留下无悔的演绎和星光的灿烂!5.意志力是成功的保证。
中国工农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令世人为之赞叹: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可是要知道,若没有遵义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就不能巩固起来,王明的左倾投降主义不知要把红军推向哪里,正是有了毛泽东坚定有力的指导,红军才能完成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略大转移。
后来,在一系列的重大事件,西安事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乃至建国后的风风雨雨,毛泽东都镇定自若,克服种种困难,化解了各种危机,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立下了汗马功劳。
6.意志力是成才的基石。
哥德巴赫猜想,被誉为“数学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为了摘取这颗明珠,著名数学家在“四人帮”横行时,不顾嘲笑和诽谤,在没有电灯的六平方米的斗室之内进行着艰苦的研究工作,他尽管重病缠身,却仍然专心致志地向“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数论的城堡挺进,终于获得了重大成就。
贝多芬,这位19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作为作曲家,他偏偏在最辉煌的时候双耳失聪,但是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凭借顽强的毅力,为我们留下了《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献给爱丽丝》等不朽名篇。
尤其是《命运交响曲》,犹如自己人生的真实写照。
7.我们知道:一棵树,根只有深深扎入泥土,树才能巍然挺立,风吹不倒,雪压不垮,酷旱不死;根,只有发达广布,树才能有充分的水分、养料,发展到枝繁叶茂,婆娑多姿。
所以深根广布,正是参天大树的挺立这本,生命之源。
因此,我想到了打好基础于成就事业的重要性。
8.基础的东西,对事物的发展壮大是至关重要的。
它是进取的动力,是事业的基石,是通往理想的阶梯,是未来成功的前提条件。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未来的一鸣惊人的演奏家,那么现在你就得不厌其烦地反复弹练那一个个单调乏味的音符,先练就娴熟的指法。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未来的书法名家,就请你先练好那一点一横一撇一捺,由楷书而行书,由行书而草书。
反之,现在不打下深厚的基础功底,一挥笔就想写出行云流水,龙飞凤舞的草书,其结果必然是毫无韵味风致,只能是信手涂画而已。
9.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飘悠悠”。
只要给你的肩头压上一副重重的担子,你就会走得更快、更稳,一步一个脚印。
矿山工人的机电钻靠后面的压力,才能钻入坚硬的岩石;钉子没有重锤敲击的力,又怎能钻进坚实的壁缝呢?陈毅老总有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有了风霜冰雪的威压凌逼,松柏才进化得凌冬不凋、青翠挺直。
物性如此,人事也是这样。
我们不要再憎恶压力、逃避压力,要积极乐观地迎接它。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世间最顽固,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自我’假如你战胜了‘自我’,便战胜了一切。
”这话确是至理名言。
这里的“自我”即指一个人自身思想、性格、品质上以及灵魂深处隐藏着的种种毛病和弱点——诸如惰性、依赖、自由散漫、贪图安逸、自卑、自负等等。
要战胜“自我”的确是不易的,除了主观的自我努力外,最有效的莫过于来自外部的压力。
10.一条河,只有不断吸收身边小溪馈赠的流水,才能惊涛澎湃,奔流不息。
一个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俗话说:人无完人。
那么人要想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就必须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
善听是一座虹桥,会缩短心与心的距离;善听是一扇窗户,会让你发现新的洞天。
11.循序渐进,是学习上的一条规律。
为什么呢?这首先是知识本身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所决定的。
任何科学,都有各自的基础知识,“高、精、尖”的知识是基础知识的加深和发展。
因此巴甫洛夫告诉我们:“你们要想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
还没有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往后的事情。
”其次,从人的认识规律看,也决定了学习必须循序渐进。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人们的认识,无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强调循序渐进的学习,是完全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
12.伟大的文学家,启蒙课是认字、写字;杰出的数学家,也必须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学起。
当我们赞赏《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不朽画幅时,可别忘了它们的作者达•芬奇拜师画蛋的经历;被誉为当代活武松的名艺人盖叫天,如果不经过撑火柴棒练圆睁、绑尖竹片练腿功的基本训练,又怎么能在表演艺术上达到如此妒火纯青的境界?13.学习知识就像盖房子一样,先要打好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
”记得《百喻经》里有则寓言,说是有个贪婪而又愚蠢的财主,羡慕人家盖的三层楼房,也照样想修一幢。
可是当工匠在地上垒砖的时候,他却发怒了:“我不要下面的两层,还是给我盖上面的一层吧!”一哂之后,不是也令人深思吗?那些在学习中好高骛远、幻想一步登天的人,不是很有一点“悬空造楼”之嫌吗?14.达•芬奇由画蛋开始练习作画而终于成为文艺复兴时的一代宗师,他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态度对我教育很大。
我自幼酷爱文学,渴望将来能成为一位作家。
但当我的作文刚刚有点进步时,就骄傲起来,对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便瞧不起了。
语文教师那细心的讲解,在我看来成了多余的絮叨。
我已不屑于写旨在练习基本功的作文了,心高气旺地做起长篇小说来。
结果当然是逃脱不了违背规律的惩罚。
失败和挫折教育了我,达•芬奇的事迹启示了我:循序渐进。
按规律办事,从“画蛋”开始!我坚信:光辉的未来,便会定如蒙娜丽莎那动人的微笑。
15.资讯时代是为能运用资讯的人而预备的。
那些把一切资料的碎片都当做资讯的人不可能正确的运用资讯;那些把一切有用和无用的东西都往脑袋里塞的人也不可能成功运用资讯。
只有对你真正有意义的资料才称得上资讯,其他的都是垃圾,只会让你更加无知。
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超载健忘症”,听完一场毫无意义的演讲,我们不仅没有记住一个字,反而连车停在什么地方都忘了。
16.歌德用了差不多半生的精力学画无成,面对人生的不断碰壁,及时调整了人生目标,在文学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
孙中山青年时悬壶行医,最后发现治一人并不能救社会,于是转而投身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伟业。
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到了正确的起点上。
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17.“尽信书,不如无书”。
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
“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
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
“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
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
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
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
“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
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18.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