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和义和团
- 格式:ppt
- 大小:468.00 KB
- 文档页数:14
关于中国近代农民阶级探索救亡道路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相关论述关于中国近代农民阶级探索救亡道路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相关论述1.农民阶级的代表:太平天国、义和团2.农民起义的大背景:(1)地主与农民阶级矛盾的激化晚清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不仅没有缓和,而且更加激化了。
清朝统治阶级重要成员曾国藩曾在一份奏折《备陈民间疾苦疏》中谈到当时民间的疾苦:“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在这份奏折中,曾国藩着重谈到了“银价太昂,钱粮难纳”、“盗贼太众,良民难安”、“冤屈太多,民气难伸”几个问题。
(2)外国的侵略激化了阶级、社会矛盾第一、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支出了巨额的军费,《南京条约》中又规定向英国赔款,迫使清政府大幅度增加了剥削程度,新增加的捐税最终都落在农民头上;第二、鸦片输入使“银贵钱贱”问题进一步加剧,农民出售农产品获得的是铜钱,交纳赋税却必须是白银,实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第三、五口通商使两广、福建、湖南、江西原来依靠内地通往广州商路谋生的成百万下层群众失去生计,这几个省份成为农民起义最猛烈的地区。
3.探索的活动与结果:以太平天国为例1金田村起义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3月,洪秀全称天王,9月攻占永安之后,封杨秀清为东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规定“各王俱受东王节制”,并颁布诏令3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上过程中得到农民的拥护,起义军不断扩大,1853年3月19日,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清政府统治对峙的农民政权。
4颁布《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5军事全盛为了巩固和扩大革命成果,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破围战,粉碎了清军对天京的包围,实现了军事上的全盛。
6太平天国的覆灭从1856年9月太平天国内部发生的天京事变开始到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太平天国实力大为削弱,直至当年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全面失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太平天国与义和团的区别真迷信与假愚昧真精明导语:过去一般著述谈到义和团,都视为晚清社会上“反洋教”斗争形成的最高潮。
但从辛亥时起,一直有人认为庚子拳民的“奉旨造反”是另有主因的。
过去一般著述谈到义和团,都视为晚清社会上“反洋教”斗争形成的最高潮。
但从辛亥时起,一直有人认为庚子拳民的“奉旨造反”是另有主因的。
近年来这种声音逐渐成了主流。
例如最近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的集体大工程十卷本《中国近代通史》第四卷,对义和团运动的整个叙事就不像过去那样前面大讲一通反洋教运动,从西林教案、天津教案、巨野教案一直带出义和团,而是从庚子前一年的“己亥建储”讲起,把戊戌政变、己亥建储、庚子国难、辛丑国耻清楚地连接成一个逻辑因果链。
戊戌政变慈禧太后镇压了康梁改革派,为了防止后者东山再起,慈禧曾动过废黜光绪帝之念,但列强既出于维护其在华利益的私心,也确实在价值观上同情变法,因而明确地干涉清朝的内政,阻止废立图谋,慈禧不得已改为立守旧派控制的储君“徐篡大统”,而国内改革派舆论则在列强支持下抗议清廷“名为立嗣,实则废立”,这就是“己亥建储”。
这一切严重激化了慈禧的反西方情绪。
但是她又不敢公然与列强决裂,于是希望借“民心”来为她火中取栗。
而义和团就是她选中的工具,“义和团之所以在那么短时间里迅速发展成长,除了官方的纵容、默许、支持外,也与官方试图将他们‘官方化’有关。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卷,365页)这就导致了“庚子国难”,并继而使列强有借口发动大规模入侵,导致辛丑国耻。
以往对义和团有两个基本评价:赞赏的说它是“反帝”的“爱国主义”壮举,厌恶的说它“愚昧”、“迷信”、“盲目排外”。
但就我看到的有限资料而言,我对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2013高考历史必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高频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例题】史学家认为:“魏源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
”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资政新篇》 C.创立拜上帝教 D.永安封王建制【解析】从材料中“十分可贵”“能上道”等信息,可知“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的主要思想是“师夷长技”,所以“这个方向”即学习西方。
结合“太平天国运动”这一信息,只有B项具有学习西方的特征。
答案为B。
【例题】一名俄国记者的报道记述了某年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场面:“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
但是团民们仍然挥舞大刀长矛,高喊‘义和拳!红灯照!’向车站前进。
”这一年是A.甲午年 B.戊戌年 C.庚子年 D.辛亥年【解析】据材料中的“团民”“义和拳”“天津火车站”,可以确定其反映的是1900年义和团在天津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情景。
1900年,义和团运动由山东、直隶发展到京津地区。
运用所学知识可得出1900年是庚子年:其一,八国联军侵华被称为“庚子之变”;其二,1901年为辛丑年(《辛丑条约》),根据天干地支的顺序,得出1900年为庚子年。
答案为C。
【归纳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落后性1.太平天国政权的腐朽和封建化——政治上的落后性。
2.维护小农经济、实行平均主义——经济上的落后性。
3.将帅不和、固守孤城——军事上的落后性。
4.摒弃传统文化,强制推行拜上帝教——文化上的落后性。
高频考点辛亥革命【例题】 20世纪初期,一位在中国的美国游客给家人的信中说:“您不用担心我,我们受到的保护很好,叛乱者肯定会胜利,大家都这样认为,因为所有的士兵都正在变成叛乱者。
我很幸运能目睹一场真正的战争。
”信中“真正的战争”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秋收起义【解析】根据时间20世纪初期排除A;武昌起义符合材料中“所有的士兵都正在变成叛乱者”的条件,因为武昌起义的参加者为湖北新军,故C正确;而黄花岗起义的参加者主要是革命党,秋收起义的参加者主要为农民,排除B、D。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相比有什么不同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在清朝腐朽的统治之下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次的起义活动。
下面是分享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相比有什么不同,一起来看看吧。
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在清朝腐朽的统治之下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次的起义活动,这些起义不管成功与否其目的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反抗这种被压迫的现象。
而在这许多次的运动之中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是比较著名的了,虽然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之下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是本质却都是以农民为主要力量的起义活动。
那么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呢?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的,首先这两次运动都是以农民为主体力量的,而且都是用暴力的方式进行抵抗和战斗,但是同时也都暴露出了很大的局限性。
也正是因为这些本身就存在的局限性才让这两次运动都以失败作为了结局,虽然结果是失败了可是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还是存在的,而且这两次运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西方国家侵略的步伐。
但是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还是有许多不同点的。
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并不相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候战争刚刚过去,而国内的矛盾却开始出现了空前的强烈。
然而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却是因为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发生,义和团运动发生还是因为西方国家的侵略问题。
另外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义和团主要的矛头还是指向了西方帝国。
太平天国运动时间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战争,这场战争从1851年1月11日开始一直持续到了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运动时间长达14年之久。
在这14年中太平天国的将士们在与清军的对峙中英勇奋战,但是最终在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镇压之下,这次运动以失败告终。
虽然这次运动失败了,但是却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和帝国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时间从1851年1月11日开始。
洪秀全经过长期的准备,在这一天集合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国号为太平天国,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
关于中国近代农民阶级探索救亡道路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相关论述1.农民阶级的代表:太平天国、义和团2.农民起义的大背景:(1)地主与农民阶级矛盾的激化晚清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不仅没有缓和,而且更加激化了。
清朝统治阶级重要成员曾国藩曾在一份奏折《备陈民间疾苦疏》中谈到当时民间的疾苦:“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在这份奏折中,曾国藩着重谈到了“银价太昂,钱粮难纳”、“盗贼太众,良民难安”、“冤屈太多,民气难伸”几个问题。
(2)外国的侵略激化了阶级、社会矛盾第一、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支出了巨额的军费,《南京条约》中又规定向英国赔款,迫使清政府大幅度增加了剥削程度,新增加的捐税最终都落在农民头上;第二、鸦片输入使“银贵钱贱”问题进一步加剧,农民出售农产品获得的是铜钱,交纳赋税却必须是白银,实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第三、五口通商使两广、福建、湖南、江西原来依靠内地通往广州商路谋生的成百万下层群众失去生计,这几个省份成为农民起义最猛烈的地区。
3.探索的活动与结果:以太平天国为例1金田村起义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3月,洪秀全称天王,9月攻占永安之后,封杨秀清为东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规定“各王俱受东王节制”,并颁布诏令3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上过程中得到农民的拥护,起义军不断扩大,1853年3月19日,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清政府统治对峙的农民政权。
4颁布《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5军事全盛为了巩固和扩大革命成果,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破围战,粉碎了清军对天京的包围,实现了军事上的全盛。
6太平天国的覆灭从1856年9月太平天国内部发生的天京事变开始到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太平天国实力大为削弱,直至当年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全面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的反抗与探索高二历史组闵青松【课标阐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课标解读:1.了解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过程及影响2.分析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结果及失败原因3.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4.认识农民运动在革命时期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及发展历程、结果及失败原因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容、意义及评价了解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并与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比较探究2.过程与方法: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相关材料,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无法独立完成中国革命任务和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通过学习使学生关注农民问题,加强学生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及革命纲领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认识农民运动在革命中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过程】导入:多难的民族必将产生雄健的精神,在屈辱中站起来的才是真正的巨人。
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
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都是十分重要的力量。
在近代中国,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的农民阶级是怎样担任起近代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这一任务的?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一、兴起的背景展示材料: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要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比较表(第三课时)
试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答:相同点:
①所处时代:都发生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前期;
②运动主体:都是以农民群众为主;
③领导者:农民阶级;
④斗争方式:斗争武装斗争为方式的农民革命运动;
⑤组织形式:都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群众,都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⑥结果及原因:都是由于农民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下失败的。
⑦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不同点:
①时代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其爆发的根因;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民族矛盾是其根本原因。
试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答:相同点:①所处时代:都发生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前期;②运动主体:都是以农民群众为主;③领导者:农民阶级;④斗争方式:斗争武装斗争为方式的农民革命运动;⑤组织形式:都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群众,都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⑥结果及原因:都是由于农民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下失败的。
⑦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不同点:①时代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其爆发的根因;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民族矛盾是其根本原因。
②矛头所向:太平天国要推翻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③持续时间和波及范围:义和团运动持续时间14年(1851—1864),波及范围大半个中国,转战18省;义和团运动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主要在山东、京津地区活动,时间和范围不如太平天国运动。
④组织的严密性:太平天国有严密的组织(拜上帝会和太平军军事编制),有公认的领袖,组成领导核心;义和团组织松散,没有公认领袖,缺少统一指挥。
⑤斗争水平:太平天国有明确的革命纲领,斗争水平高,其《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革命的思想结晶。
义和团没有纲领,斗争水平低,被清政府利用。
⑥对外关系上:太平天国领导人吸收基督教的合理成分,形成拜上帝教,组织动员群众,太平天国有平等的外交思想,有灵活的外交策略,主张向西方学习,《资政新篇》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义和团盲目排外,不能区分资本主义侵略和外来的先进文明,具有明显的反资本主义的落后性。
⑦指导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借助西方基督教理论,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义和团信封神袛,持符念咒,设立神坛拳厂,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