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经济发展史》中考专题复习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46
NO 2015年月日第周星期第 2、3 节课题第二轮专题复习(二):中外经济发展史课型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弄清中外经济发展的知识线条2、理解:经济发展演变过程的基本规律。
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人类经济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也是划分社会经济发展时代的物质标志;2.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这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3.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联合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都是规避经济危机的有效办法。
教学重点中外经济演变发展的知识线条。
教学难点经济演变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具准备课本相关书影、知识表格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知识梳理知识线条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⑴1、战国:秦国商鞅奖励耕战,生产粮帛多者,免除徭役;禁止弃农经商。
2、西汉: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鼓励农耕;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4、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保证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
6、明初:明太祖采取鼓励垦荒,减免赋役。
⑵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的进步春秋以前→石器。
春秋→铁农具和牛耕;战国→铁器牛耕推广。
三国→翻车、唐朝→曲辕犁、筒车。
⑶农农作物培植、推广、引进1、农耕时代: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粟、蔬菜。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两汉:稻麦种植推广,北方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也开始种稻;南方普遍种稻。
3、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
4、唐代以前,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并不明显。
唐朝茶叶成为商品。
5、明代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蔗和甘薯。
⑷水利工程兴修和大江大河治理1、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隋朝大运河;元朝对隋朝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裁弯取直”。
2、黄河治理:大禹治水;武帝治黄、元朝治黄。
⑸生产技术提高与经验积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的生产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世界史专题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史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概况时期经济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14-16世纪) 14、15世纪,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首先在意大利产生,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中期-18世纪末)①16世纪,英国成为资本主义暴发户②17—18世纪欧美出现了向资本主义迅速过渡的总趋势;亚洲主要封建国家闭关自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封建制度束缚下发展缓慢)③英国“珍妮纺纱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④1875年,改良型蒸汽机(瓦特发明)投入使用⑤18世纪晚期,工业革命向西欧、北美扩展。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初-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①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了蒸汽时代②开始采用大机器生产的工业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为更广泛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改革以及进步思潮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七十年代-1918)①19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具体发明要识记)②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19世纪晚期的垄断组织,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列宁)③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严重的不平衡(美德后来居上,英法衰落,俄日崛起)④大战期间,亚非国家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春天)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和经济危机时期(1918-1939)①一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日本也是大战的受益国②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24-1929年都进入相对稳定的经济恢复发展时期③1929-1933年资本主义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迫使各国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以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但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