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科室的现状-浙二骨科
- 格式:ppt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10
骨科学科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科学科是医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发展与壮大。
随着医学技术和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骨科学科在治疗和研究各种骨骼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骨科学科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来探讨骨科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一、骨科学科的发展历史骨科学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人类的早期发展阶段,人们对骨骼的认识主要是通过狩猎中观察动物骨骼,以及直接观察人类的遗骸。
古代的医学家和外科医生都对骨骼有着一定的了解,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骨折治疗。
到了中世纪,骨科学科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欧洲,一些著名的医学家和外科医生开始进行更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关于骨骼结构和功能的理论。
一些手术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包括骨折的治疗和骨髓炎的手术等。
19世纪以后,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骨科学科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一些先进的手术和治疗方法被引入到骨科学科中,比如骨科手术、关节置换和骨折复位等。
一些重要的骨科学家和医学家也相继涌现,为骨科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医学技术和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骨科学科的未来展望将会更加广阔和光明。
在未来,骨科学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1. 生物材料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生物材料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生物材料的植入和移植将会成为治疗骨折和骨缺损的重要手段。
2. 个性化治疗:随着基因技术和精准医学的发展,个性化治疗将成为骨科医生的重要选择。
通过对患者基因组的分析和研究,医生可以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最佳的治疗方案。
3. 机器人辅助手术: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辅助手术将在骨科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手术具有更高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4.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骨科医生教学和手术的重要工具。
骨科疾病的新突破骨科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骨科疾病的新突破:骨科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自古以来,骨科医学一直致力于治疗与研究各种骨骼相关的疾病。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骨科医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为千千万万的患者带来新希望。
本文将介绍骨科疾病的新突破以及所涉及的前沿领域。
第一部分:骨科疾病的治疗创新1. 骨科手术技术的进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骨科手术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创新。
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和三维打印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骨科手术更加精确、安全、恢复时间更短。
比如,附件骨折的治疗通过内固定术和复位手术显著提高了治愈率。
2. 骨骼替代材料的革新传统骨骼替代材料存在一些缺陷,如移位风险、感染等。
而新一代的人工骨材料,如生物陶瓷、生物降解材料和骨性融合材料,在提供骨骼支持的同时,更好地模拟和促进骨骼再生。
这些革新的材料为骨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第二部分:骨科疾病的研究前沿1. 骨关节炎研究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热点。
研究人员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揭示了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并提出新的治疗靶点。
此外,干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等新兴疗法,也为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2. 骨质疏松症研究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尤其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研究人员不仅探索了在维持骨骼健康方面细胞和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还开发出一系列新型药物,如抗破骨细胞药物和骨重建激素等,有效地减缓了骨质疏松的进展。
第三部分:展望与挑战骨科医学研究在新突破中展示出无限的潜力,然而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1. 个体化治疗的需求每个患者的骨科疾病都有其独特性,因此针对个体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实现个体化治疗,医学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患者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2. 跨学科合作的必要性骨科疾病的治疗与研究需要跨学科合作,涉及多个领域,如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等。
骨科调研报告骨科调研报告引言骨科是医学领域中研究和治疗骨骼疾病和损伤的分支学科。
近年来,骨科领域发展迅速,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骨科的发展现状及最新技术进行调研,为医学领域的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一、骨科的发展现状目前,骨科的发展向多学科融合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骨科主要关注骨骼的修复和重构,而现代骨科除了关注骨骼外,还注重和其他学科的合作,如影像学、生物力学、材料科学等。
这种融合使得骨科治疗更加精确和个体化。
另外,骨科的手术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微创技术的应用使得手术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患者的恢复期也大大缩短。
骨科手术的成功率也随之提高。
二、最新技术及治疗手段1. 三维打印技术三维打印技术是一种将数字化模型转换为实际物体的制造技术。
在骨科领域,三维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制作个性化的假体、植骨板等器械。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适应患者的特殊情况,提高手术效果。
2. 运动康复治疗运动康复治疗在骨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特定的运动训练和物理疗法来加速康复过程,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协调性。
运动康复治疗对于骨折、关节置换等手术后的康复十分重要。
3. 神经肌肉康复技术神经肌肉康复技术是一种通过刺激周围神经和肌肉,增强肌肉活动和恢复运动功能的治疗手段。
这种治疗技术在骨科领域广泛应用于脊柱损伤、关节损伤等病症的康复治疗中,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虽然骨科领域取得了许多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骨科医生的数量仍然不足,导致患者的就医时间较长。
其次,骨科治疗费用较高,有一定的经济负担。
此外,一些骨科手术的难度较大,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四、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解决骨科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加大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增加骨科医生的数量,缩短患者的就医时间。
其次,在技术方面,鼓励和支持骨科医生参与科研和创新,推动更多的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骨科康复现状与发展研究骨科康复是指针对骨科疾病或手术后的康复治疗,通过物理治疗、功能训练、药物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骨骼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骨科康复领域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骨科康复的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一、骨科康复的现状1. 骨科康复设施的建设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各级医院纷纷建立了骨科康复中心,配备了先进的康复设施和设备,提供了良好的康复环境。
许多医院还拥有一支专业的骨科康复团队,包括康复医师、理疗师、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服务。
2. 康复治疗技术的进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骨科康复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运动治疗等手段已经成为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些新的康复技术也不断涌现,如电子康复、虚拟现实康复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3. 康复医学的发展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康复理论和方法也不断涌现。
康复医学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还包括了心理康复、社会康复等内容,注重全面提升患者的身心健康。
1. 技术的不断创新骨科康复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医疗器械和康复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创新,将为康复治疗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基于人工智能的康复机器人、电子康复产品等,将为骨科康复提供更便捷、精准的治疗方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未来的骨科康复将趋向于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高康复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跨学科合作骨科康复本身就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未来的发展将更加强调跨学科的合作。
医学、工程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将紧密合作,共同研究骨科康复领域的问题,为康复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4. 康复服务的普及化随着医疗资源的不断扩大和健康知识的普及,未来骨科康复服务将更加普及。
外二科(骨科)创建于1992年,是我院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科室内分为创伤、手外科组及脊柱、关节、骨病组,年手术量近1000例,年住院病1800多人次,拥有一支业精技强的专科团队,多名技术骨干均在区内外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与区内多家医院交流合作,脊柱、关节、创伤、手外、显微外科等多项技术处于县级医院领先水平,紧追区内外前沿,近年来开展一系列新手术及新项目多达10余项,能熟练开展高难度的骨科手术,如颈椎病颈椎损伤前后路手术、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退行性腰椎疾病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翻修术,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严重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及断指断肢再植等,部分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区内二级医院先进水平,2004年率先在县内开展颈椎及胸椎前路手术,2011年在县内首次成功开展断指再植手术、人工动静脉内瘘术。
2011年5月,全国最高龄108岁的股骨颈骨折女病人在我科成功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并顺利恢复行走。
我科作为县内南河区域最大的骨科中心,担负着本地区域各类突发、特重大交通事故的急诊救治工作,成功实施了多起重大、群发创伤患者的救治工作。
在国内医学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在同等医院中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
脊柱关节外科: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脊椎骨折等手术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开展了大量胸腰椎骨折经前后路内固定术、颈椎病前路及后路手术、脊柱结核、胸椎管肿瘤手术治疗等高难度手术。
全麻下闭合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是治疗老年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特色项目。
关节损伤、骨关节疾病为研究重点,人工关节置换术为骨科特色,每年完成50多例全髋关节置换术。
对中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病、肩关节损伤等均取得满意疗效。
创伤骨科:骨折治疗经验丰富,广泛应用于各类骨折、脱位的治疗,如四肢骨折的髓内钉固定、骨外固定、微创钢板内固定、关节镜下的关节内骨折的复位固定等技术的应用,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骨科年终总结:2023年骨科科研成果实现了医患共赢。
第一、科研成果丰硕在2023年,骨科专家们持续进行了不少科研探索,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严谨的实验,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工作。
通过近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意识到了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的潜力。
因此,在过去一年中,我们采用3D打印的技术,制作了一些极度复杂的骨骼结构,不仅优化了临床手术方案,而且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并且减少了手术时间,最大化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另外,我们还同样关注传统手术方法的改进。
针对亚洲地区常见的髌骨不稳定病例,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供了新的手术方案。
这项技术涉及到的关节镜内置入的支架,在抢救和修复髌骨功能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患者的康复期时间也有显著减少,更加符合当下快节奏生活的需求。
此外,我们还通过在骨科领域中引进技术的方式,对临床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重点关注疾病的根本原因。
我们通过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推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上。
堪称这个领域里的一次创新性尝试。
总体上来说,在2023年里,我们的骨科专家们在不断地进行着高质量和科研探索,推出了众多深受认可的成果,并让医学界一步步的迈向了一个更加光明和美好的未来。
第二、提高医疗质量李总年初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大大促进了病人的满意度。
我们在这一理念的激励下,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技能和专业素养。
通过这一年严谨的训练及多年的经验积累,我们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通过严谨的手术流程、患者关注和环境卫生保护,在医患之间不断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让病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好的体验,社会信赖感也大大提升。
同时,我们不断鼓励患者接受早期的康复运动,这种疗法贯彻“无药可医,手法可治”的做法。
这一疗法已经被多个相关行业证明其效果,并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赞誉。
我们强调患者疾病的体验感和预期结果,发扬“态度决定一切”的裁定灵魂精神,使患者在被诊断出来的时候就能够迅速地摆脱疾病的困扰,同时强调早期的康复训练,杜绝了病情接受诊治之前就进一步加重。
浙二骨科半个世纪的博施济众——记严世贵主任领导的浙江
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骨科科室
孙继文
【期刊名称】《《科学中国人》》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鸾翔凤集,浙医二院骨科聚集了一大批国内、省内知名的骨科专家。
50多位临床医生中,有9位博士生导师.11位硕士生导师.教授以及主任医师15名,副主任医师7名。
这些在骨科临床上久经磨练、医术纯熟的资深专家,为全国各地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总页数】5页(P40-43,1)
【作者】孙继文
【作者单位】本刊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781
【相关文献】
1.多模式镇痛是加速康复外科疼痛管理的发展趋势——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严世贵教授 [J], 潘锋
2.浙二骨科半个世纪的博施济众——记严世贵主任领导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骨科科室 [J], 孙继文
3.中西医结合精于辨证手法矫治脊柱病——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骨科主任医
师李可畏 [J],
4.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辽宁省中医研究院探索中药化疗热疗并用的非手术低害治癌的新方法——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主任医师周文波 [J],
5.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辽宁省中医研究院师从名医健脾化湿辨治2型糖尿病——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主任医师江红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科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医疗产业的不断发展,骨科技术也呈现出飞速的发展。
从传统的骨质增生、切除、积骨症的手术方式,到现代的微创手术、人工关节置换和骨生成技术,这些技术的推出,让骨科手术变得更加安全、精准和有效。
一、骨科技术现状目前,我国骨科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手术器械、手术技术还是医疗设备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在手术器械方面,骨科专用钻、骨锯、骨夹等手术器械已广泛使用,这些器械的采用,让手术更加精准和高效。
在手术技术方面,骨科专家采用的微创手术技术,不仅能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还可以使患者的恢复时间更短。
在医疗设备方面,高精度医疗影像技术的引入,使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病情,为骨科手术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骨科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骨科技术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骨科技术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也将被广泛应用到骨科医疗领域中。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医学图像和数据,准确地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为骨科医生提供临床决策支持。
2. 骨科3D打印技术的应用3D打印技术的出现,让骨科手术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
使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出精准的人工关节模型,让医生提前进行手术模拟,并在手术时进行精细的操作。
此外,骨科3D打印技术还可以制造出个性化的植入物和手术器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3. 生物技术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也将被广泛应用到骨科领域中。
生物技术可以通过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干细胞技术等手段,改善骨疾病的治疗效果。
4. 运用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虚拟与增强现实技术将可以在骨科手术中提供可视化的指导,让医生更好地了解手术部位,减少手术风险,同时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手术的过程和效果。
综上所述,骨科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未来将会在人工智能、3D打印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骨科专业重点科室发展计划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需求日益增长。
骨科作为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守护人民骨骼健康的重要使命。
为进一步提升骨科专业重点科室的综合实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制定本发展计划。
二、现状分析1. 学科优势:我院骨科在关节置换、创伤修复、矫形外科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
2. 设施设备:拥有国际先进的骨科诊疗设备,如关节镜、C臂X光机、导航系统等,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3. 科研教学: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为骨科临床技术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作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骨科在培养骨科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 国际合作:与国际知名骨科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了科室的国际影响力。
5. 发展瓶颈: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骨科在人才储备、技术研发、科室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发展目标1. 学科地位:争取到2025年,将骨科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骨科重点科室。
2. 人才培养:培养10名以上的骨科领域杰出人才,充实人才队伍。
3. 技术创新:开展5项以上新技术、新项目,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4. 科研教学:承担10项国家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00篇。
5.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知名骨科医疗机构的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四、具体措施1. 人才引进与培养: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骨科专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2. 技术创新与研发:鼓励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购置先进设备,为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提供硬件支持。
3. 科研教学改革:优化科研教学体系,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教学水平。
4. 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扩大国际合作领域,提高科室的国际知名度。
5. 科室管理优化:完善科室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骨科的调研报告骨科的调研报告摘要:骨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研究并治疗骨骼相关疾病。
本文通过对骨科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市场调研,对骨科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为骨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一、骨科的概述骨科是医学领域涉及到骨骼系统的疾病,包括骨折、骨肿瘤、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研究与治疗。
骨科涵盖了骨骼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人体的骨骼结构、骨骼生长发育、关节功能等。
骨科通过手术和非手术医疗手段来治疗骨骼相关的疾病,旨在恢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骨科的现状目前,骨科在医疗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科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同时,骨科的治疗手段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被更加精准和微创的技术所取代,例如关节镜手术、植入物等。
这些新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
骨科医生的工作也更多地涉及到团队合作,与影像科、康复科等专家进行联合诊疗。
三、骨科的发展趋势未来,骨科的发展趋势将会偏向于个性化和精准化治疗。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生物材料制作等手段,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也将会推动骨科的发展,提高疾病的预测和诊断能力。
另外,随着3D打印技术的逐渐成熟,可以为骨科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植入物,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
四、骨科存在的问题在骨科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骨科医生的数量和技术水平不均衡。
一线城市骨科医院的医生和设备水平相对较高,但是在农村和边远地区,骨科医生严重匮乏,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其次,骨科设备和物资的供应链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保证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安全。
最后,骨科的科研和学术交流还不够活跃,需要更多的研究机构和学术会议来推动骨科学科的发展。
五、建议和对策为了进一步促进骨科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首先,加大对骨科医生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设立奖励机制和提供更好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骨科工作。
•熊炎主任医师好评:100%热度:487擅长:关节运动损伤或退变的微创治疗,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沈炜亮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好评:99%热度:119擅长:肌腱病!尤其擅长“微创”治疗:“肩袖损伤”和“肩周炎”引起的肩痛!及“交叉韧带”和“半月板/软骨”引起的膝痛!!强调进行个体化识别,系统评估及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疗,尤其“肩关节镜微创修补肩袖损伤治疗”具体包括:运动医学&关节外科&再生医学:1. 肌腱病&肌腱/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2. 再生治疗技术(细胞治疗)与传统微创技术(关节镜)相结合治疗难治性运动性损伤(肩关节脱位、前交叉韧带撕裂、半月板损伤、软骨局部缺损等)和老年性骨关节病(冈上肌腱大块缺损、肩周炎,髋/膝骨关节炎)!•王卫副主任医师好评:67%热度:75擅长:腰突颈椎病骨关节炎肩周炎运动损伤(半月板损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等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赵腾飞好评:100%热度:43擅长:颈椎、腰椎疾病、多发骨折,脊柱创伤、感染,脊髓损伤等•师永祥副主任医师好评:---热度:270擅长:脊柱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脊柱脊髓损伤、腰腿痛等)的诊治。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手术。
骨质疏松的防治•杨光副主任医师好评:---热度:33擅长:关节、运动医学•蒋利锋副主任医师好评:---热度:81擅长:髋膝骨关节炎、滑膜炎,运动系统疾病如肩关节疼痛,肩袖损伤,肩周炎,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颈肩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创伤性骨折等•林鹏副主任医师好评:---热度:18擅长:从事骨科临床10余年,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侧弯、四肢骨折和骨肿瘤相关疾病的诊治;擅长严重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及微创治疗。
•齐义营副主任医师好评:---热度:8擅长:熟悉创伤、关节、脊柱专科等骨科常见病的诊治,主要从事关节软骨的研究.•史明敏副主任医师好评:---热度:34擅长:擅长疾病:半月板撕裂、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肩袖损伤、髋膝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
附二院骨科学科建设回顾
徐华梓
【期刊名称】《温州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8(028)004
【摘要】在庆祝温州医学院建院四十周年之际,回顾我科的发展历程,深感党的
改革开放政策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
1982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创立,由原白求恩门诊部和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合并组建成附属二院骨科。
当时有骨科医师十人,分骨创伤和骨病二个专业组,设病床40...
【总页数】2页(P272-273)
【作者】徐华梓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4
【相关文献】
1.学科立院人才强院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市立二院学科建设年暨首席质控师制度启动 [J],
2.山西医大二院以学科建设助推综合服务能力提升 [J], 任晓辉
3.浙二骨科半个世纪的博施济众——记严世贵主任领导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骨科科室 [J], 孙继文
4.浙二骨科半个世纪的博施济众——记严世贵主任领导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骨科科室 [J], 孙继文
5.回顾与展望:面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20周年暨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回顾与展望论坛会议综述 [J], 曹峰;谢矜;彭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