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毒理学基本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133.50 KB
- 文档页数:15
公卫执业医师之卫生毒理学重点(总3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单元卫生毒理学基本概念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
毒理学的职能主要有二:①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性质;②评价有害作用在特定接触条件下发生的机会。
目的:为制订防止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危害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毒物、毒性和毒性作用(一)概念1.外源化学物、毒物和毒性(1)外源化学物、毒物外源化学物是存在于人类的环境中,可由外界环境通过一定的途径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并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
外源化学物、化学物和外源化学毒物在此具有相同的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在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使二者之间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剂量。
只要达到一定数量,任何物质对机体都具有毒性。
Paracelsus说:化学物质本身并非毒物,只有在一定剂量下才变成毒物。
毒性还与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途径和频率有关。
按化学物的用途及分布范围,可将毒物分为:工业毒物、环境污染物、食品中有毒成分与添加剂、农用化学物、嗜好品与日用化学品、天然毒素、医用药物、军事战剂、放射性核素等。
(2(3)中毒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根据病变发生的快慢,中毒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
2.有害作用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又称为毒效应或损害作用,是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损害作用具有下列特点:(1)机体的正常形态学、生理学、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影响,寿命可能缩短。
(2)机体功能容量降低或机体对外加应激的代偿能力降低。
(3)机体维持稳态能力下降。
(4)机体对其他某些环境因素不利影响的易感性增高。
(二)研究方法也称为整体动物试验。
毒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卫生毒理学(Health /hygienic Toxicology)是利用毒理学的概念和方法,以预防医学角度,研究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可能接触到的外来化合物对机体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学科。
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也是毒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2、毒理学(Toxicology)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及其毒作用机制的科学。
3、现代毒理学:是研究外源性有害物质(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及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进行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科学。
其基本任务是发现毒性、探讨机制、有效预防和科学管理。
4、现代毒理学依据其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可分为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三个分支领域。
5、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指利用毒理学原理及方法,研究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对其毒性进行描述及鉴定。
6、机制毒理学(medchanistic toxicology):是在毒性鉴定基础上,采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方法及其他研究方法,在细胞和分子层面上对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机制及调控机制进行的系统研究。
7、毒理学研究方法:实验研究(体内实验、体外实验)和人群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毒性临床观察、志愿者试验)。
8、Paracelsus提出所有物质都是毒物,不存在非毒物质,剂量决定一种物质是毒物还是药物。
9、意大利医生Pamazzini被誉为职业医学的创始人。
10、近代毒理学之父Orfila。
11、美国于1906年通过第一部《美国食品与药品法》。
12、1937年发生磺胺导致患者急性肾衰竭和死亡的“磺胺事件”。
13、毒理学展望:⑴从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⑵从整体动物实验到替代实验;⑶从毒性定量描述到毒理作用机制探讨;⑷从构效关系到毒性预测;⑸从危险度评定到危险度管理;⑹从现代毒理学到系统毒理学。
一外源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
3.剂量-效应和剂量-反应关系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化学物的剂量越大, 所引起的量反应强度应该越大, 或出现的质反应发生率应该越高。
这俩关系被视为受试物与机体损伤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重要证据。
4.剂量-效应和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以表示效应强度的计量单位或表示反应的百分率或比值为纵坐标、以剂量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
(1)直线(2)抛物线(3)S形对称非对称(4)U形剂量-效应和剂量-反应关系的比较曲线量反应质反应应用个体群体基础毒理与分子生物作用统计学理论中段斜率机制相似的斜率相等易感性分布斜率位置个体易感群体性中位易感性(5)低剂量兴奋效应一些有毒物质, 在高剂量时产生有害效应, 而在低剂量时却具有某些兴奋效应, 一些非营养性的有毒物质, 在高剂量时产生有害效应, 而在低剂量时却具有某些兴奋效应, 也会使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呈U形、倒U形、J形等。
(二)剂量-反应关系研究的意义①确认该效应是化学物的毒性反应②剂量-反应的信息可确定平均(中位数)反应③剂量-反应曲线的斜率提示危害程度和有效剂量范围④剂量-反应曲线左侧的形状可能表示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极易感的亚人群。
⑤以特定的终点反应的平均值和范围可对不同化学物进行定量比较, 特别是如果在类似条件下收集的信息。
⑥从剂量-反应数据可能得到未观察到效应水平(NOEL)或未观察到有害效应水平(NOAEL), 也可得到基准剂量。
这些参数可用于安全性评价和危险评定。
【例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卫生毒理学研究任务A.对外源化学物进行毒理学评价和危险评定B.研究机体中毒机制C.保护高危险人群D.为制定有关安全限值提供科学依据E.研究预防和治疗化学物中毒的措施[答疑编号700846010201]【正确答案】C【例题】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引起损害作用的固有的能力是A.毒效应谱B.毒素C.毒物D.毒性E.中毒[答疑编号700846010202]【正确答案】D【例题】毒效应谱包括A.负荷增加B.亚临床变化C.死亡D.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E.以上都是[答疑编号700846010203]【正确答案】E【例题】以下关于靶器官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化学物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B.毒效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毒物在靶的浓度C.甲基汞的靶器官是脑组织D.靶器官中毒物的浓度一定最高E.骨骼不是铅的靶器官[答疑编号700846010204]【正确答案】D【例题】以下不是毒理学研究方法的是A.数理统计法B.整体实验法C.体外实验法D.人体观察法E.流行病学研究[答疑编号700846010205]【正确答案】A【例题】气溶胶包括A.气体、蒸汽、烟B.蒸汽、烟、雾C.雾、烟、尘D.气体、雾、尘E.雾、烟、蒸汽[答疑编号700846010206]【正确答案】C【例题】吸收入血的外源化学物的量为A.暴露剂量B.潜在剂量C.应用剂量D.内剂量E.靶剂量[答疑编号700846010207]【正确答案】D【例题】关于剂量-反应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确认化学物毒性B.可确定平均反应, 给出易感性范围C.对不同化学物进行定量比较D.确定基准剂量, 为危险度评价收集资料E.确定何种暴露途径危害更显著[答疑编号700846010208]【正确答案】E四、时间-反应关系在毒理学中, 时间-反应关系涉及多个方面, 如在某一固定剂量时, 毒效应发生的时间过程, 或对于相同的效应,时间与剂量的关系。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基本概念及沿革一、基本概念军事卫生毒理学(military hygienic toxicology)是一门研究军事毒物及相关环境因素对机体的有害作用、作用机理及为促进部队指战员健康提出防治措施的科学。
军事卫生毒理学来源于毒理学,是毒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毒理学从发展过程分为经典毒理学和现代毒理学。
经典毒理学(classical toxicology)是研究化学物质的测定、事故、特性、效应和调节的中毒有害作用机理和保护作用的一门学问。
主要研究内容是外源性化学物的有害作用及机理。
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毒性的质和量的评价(或评定)。
所谓质的评价是指引起有害作用的能力,而量的评定是毒物的剂量效应关系等;其二, 研究在一定条件下的作用机理。
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是研究环境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毒作用性质、量化机理和防治措施的一门科学。
包括毒性作用机制、毒素和毒性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分级、各种应用毒理学如军事毒理学、卫生毒理学和机制毒理学为制订法规、申报药品和保健食品提供必备的权威性研究资料及环境因素的危险性评价。
比如,环境污染物、食品、食品资源、食品添加剂、劳动和军事环境中接触的各种形式的环境因素, 以及特殊环境下的不利影响。
军用战剂、核素、微波、激光、次声等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如细菌毒素、动物毒素、植物毒素、病毒、有害基因活性产品等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和防治措施等都是现代毒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现代社会中,人们也利用毒理学知识,对毒物具有选择性毒性研制开发抗肿瘤、灭害除草等药物。
军事毒理学(military toxico1ogy)是利用毒理学的概念和方法,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军队平战时环境因素和军事作业中外源化学物特别是化学武器的有害作用及机理、防治和急救措施的科学。
简言之,它主要研究卫生学范畴的外源化学物和生物物理因素的有害作用、机理和防治措施, 属于毒理学的一个分支,与卫生毒理学的研究内容在军事环境因素上有交叉。
卫生毒理学(简称毒理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外源物的有害作用,它是由古代毒物学发展而来的一门学科。
历史上毒理学构成了治疗学和实验医学的基础;而在本世纪,随着消化吸收生物学、化学、数学及物理学许多分支的知识和技术而使其本身继续得到发展;其中,安全评价及危险评估构成了它的新的重要内容。
所以,它与法医、临床医学及环境科学三个领域有密切联系。
毒理学作为一门医学分支学科,在保护人类健康,促进人类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毒理学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基础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为毒理学提供了物质、理论和技术支撑的有利条件,但同时毒理学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如化学产品急剧增加、某些方法和技术还有待改进,不能适应发展需求。
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积极创新,继续保持和发扬我们中心的毒理学优势,使毒理学在保护人类健康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卫生毒理学专业的毕业生要在机遇和挑战中正视就业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好规划。
卫生毒理学——第一章 绪论毒理学、卫生毒理学、外源化学物的定义毒理学 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
但近年来,随着客观的需要,毒理学的研究范围已扩大到各种有害因素如放射性、微波等物理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对机体损害作用及其机制,不只限于化学物质。
现代毒理学是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科学。
毒理学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即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卫生毒理学是与公共卫生工作有直接联系的各个毒理学分支,包括环境毒理学、工业毒理学、食品毒理学、农药毒理学、放射毒理学等的基础和总称。
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任何一种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对机体有害的,卫生毒理学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和产生毒性作用的条件,阐明剂量-效应(反应)关系,为制订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外源化学物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外来化合物并非人体的组成成分,也非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也不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但它们可由外界环境通过一定的环节和途径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机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
毒理学研究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 采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信息。
就药品和食品添加剂而言,这些信息可能仅限于对人类的影响。
然而,工业毒理学工作者不仅要研究工业化学物对人类的危险度,而且要研究这些化学物对鱼、鸟等动植物及其他可能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因素的潜在影响。
另外,描述毒理学研究还为化学物的毒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线索,通过形成假设为发展机制毒理学作出贡献。
机制毒理学 研究重点是化学物对生物体产生毒作用的细胞、生化和分子机制。
机制研究结果在应用毒理学的许多领域非常重要。
卫生毒理学――第十一章管理毒理学概述一、基本概念(一)危险度与安全性1.危险度(risk)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2.安全性(safety)指化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不引起机体出现损害效应的概率。
3.可接受危险度(acceptable risk)指公众和社会在精神、心理等各方面均能承受的危险度。
见表11-1。
就特定化学物质引起的具体疾病而言,即使从未接触过该化学物的人群中也可以出现一定比例的患者。
当接触人群中的发病率与非接触人群相比基本一致或略有增高时,即可将该水平的发病率是为这种化学物质所致人体检看个危害的可接受危险度。
4.实际安全剂量(virtual safe dose VSD)指与可接受危险度相对应的化学毒物的接触剂量。
如上例,则表示在此剂量下,致癌物和致畸物引起人群中的肿瘤发生率或畸胎发生率分别不会超过10-6和10-3。
5.ADI:acceptable daily intake,每日容许摄入6.MAC: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最高耐受剂量(二)危险度评价危险度评价(risk assessment)是在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毒理学试验、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等多方面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化学物损害人类健康的潜在能力作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对环境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与分析,进而判断损害可能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目的是确定可接受的危险度和实际安全剂量,为政府部门正确的作出卫生和环保决策、制定相应的管理法规和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危险度评价程序(一)危害认定目的是确定待评化学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与机体接触后,能否产生损害效应;效应的性质、特点和强度如何;化学毒物和损害效应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在进行研究之前,首先要获得足够的相关科学资料作为依据,这是认定的基础。
如待评化学物的资料----化学结构、理化特性、用途、使用方式及范围、环境中的稳定性及活性;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毒理学试验资料等。
卫生毒理学(简称毒理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外源性物质的危害。
它是从古代毒理学发展而来的一门学科。
毒理学在历史上形成了治疗学和实验医学的基础。
本世纪,随着生物、化学、数学、物理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消化吸收,学科不断发展,其中安全评价和风险评价成为其新的重要内容。
因此,它与法医学、临床医学和环境科学密切相关。
应用程序要求。
1.根据目前的数据,大多数其他学校都接受交叉考生。
具体要求请查看各学校招生简章,或咨询公共卫生研究院。
2.具有本科文凭/应届毕业生/硕士毕业文凭者可报考。
具体要求请查看各学校招生简章,或咨询公共卫生研究院。
3、升学考生需符合一定条件,具体查看招生简章,具体查看各学校招生简章,或咨询公共卫生研究院wxho:gwkywx。
就业方向。
1、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2.卫生监督中心。
3.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中心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
4.制药公司药物毒理学研究室。
5.普洛斯化验所。
6.卫生行政。
7、海关检验检疫和环境保护局。
8.攻读博士学位或出国深造。
问答。
问:健康毒理学专业接受在职考研还是非全日制考研?答:你可以申请拥有健康毒理学硕士学位和兼职名额的学校。
这些学校一般招收健康毒理学领域的兼职硕士。
他们可以兼读研究生,也可以兼读。
他们被要求查看每所学校的招生简章或咨询公共卫生研究所。
问:有健康毒理学硕士学位吗?答:健康毒理学:是一级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04)的专业名称,一般是血硕的专名。
在这个方向上也有专门的硕士,统称为公共卫生硕士。
但需要注意的是,健康毒理学(理学硕士)文凭上有具体的方向,但理科硕士文凭上写的是公共卫生硕士。
在录用方面,比如参加公务员考试,有些单位可能只招收学历硕士,但在普通企业面试中,专业硕士和学历硕士没有区别。
同时,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如果交叉考生将来想考上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请考虑硕士学位,因为只有公共卫生专业才能录取公共卫生从业人员。
第一单元卫生毒理学基本概念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
毒理学的职能主要有二:①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性质;②评价有害作用在特定接触条件下发生的机会。
目的:为制订防止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危害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毒物、毒性和毒性作用(一)概念1.外源化学物、毒物和毒性(1)外源化学物、毒物外源化学物是存在于人类的环境中,可由外界环境通过一定的途径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并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
外源化学物、化学物和外源化学毒物在此具有相同的含义。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在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使二者之间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剂量。
只要达到一定数量,任何物质对机体都具有毒性。
Paracelsus说:化学物质本身并非毒物,只有在一定剂量下才变成毒物。
毒性还与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途径和频率有关。
按化学物的用途及分布范围,可将毒物分为:工业毒物、环境污染物、食品中有毒成分与添加剂、农用化学物、嗜好品与日用化学品、天然毒素、医用药物、军事战剂、放射性核素等。
(2)毒性是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
(3)中毒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根据病变发生的快慢,中毒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
2.有害作用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又称为毒效应或损害作用,是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损害作用具有下列特点:(1)机体的正常形态学、生理学、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影响,寿命可能缩短。
(2)机体功能容量降低或机体对外加应激的代偿能力降低。
(3)机体维持稳态能力下降。
(4)机体对其他某些环境因素不利影响的易感性增高。
(二)研究方法1.体内试验也称为整体动物试验。
实验多采用哺乳动物,常用8种:大鼠、小鼠、家兔、豚鼠、仓鼠、狗、雪貂(白鼬)和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