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民乐三中赵小燕)
- 格式:docx
- 大小:9.19 KB
- 文档页数:3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作者:董向东来源:《甘肃教育》2011年第24期在陇西县紫来学校的一次普通课外活动时间,一座普通的教室里飘出来这样一首歌:“爸爸不在家,妈妈也不在家,出门在外忙务工呀,把我独自留下。
白天我想爸爸,夜里我盼妈妈,梦里我找爸爸,醒来我念妈妈……”这座教室,是紫来学校为留守儿童办起的“留守儿童之家”。
而这首歌,是学校老师自己创作的,题名为《留守儿童之歌》。
在紫来学校,每一个留守儿童,他们都会唱这首歌。
听过这首歌的人,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孩子稚嫩的红脸蛋,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令人心颤的声音,更不会忘记孩子们流下的一行行泪水。
他们想爸妈,而一首《留守儿童之歌》,唱出了他们内心深处对父母的思念和对亲情的渴望。
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的,正是紫来学校这个大集体。
制度建设:给孩子搭建温馨的平台据2011年3月陇西县紫来学校的一份材料显示,该校现有留守儿童243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4.1%。
其中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73人,父母单亲外出的170人。
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亲情,紫来学校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生病得不到很好照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2008年5月,在陇西县妇联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支持下,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
同年12月8日,紫来学校创建了定西市第一个省级“留守儿童之家”,副省长张晓兰等省、市、县领导亲临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出席揭牌仪式。
省移动公司积极赞助,配置了价值2万多元的液晶电视、电脑、电子琴、课外书籍、文体器材等。
还为紫来学校每个学生争取到了保额为10万元的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明亚天使守护基金”保险卡。
市、县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赠送了电脑桌、电视柜、文体用品等设备。
为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功能和作用创造了物质条件。
从此,在陇西县紫来学校,留守儿童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在那里,他们可以和父母通电话、网上视频,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和伙伴们做游戏,下象棋。
关爱留守儿童托起明天太阳和县沈巷中学李军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父母为了谋生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了可观的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却把他们年幼的子女留在了农村家里,导致孩子与父母相伴的时间极少。
这些孩子成为新世纪青少年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很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年老体弱,文化水平低下,常常对孩子放任自流,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是明天的太阳。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
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班主任,我与班里的三十多名留守儿童朝夕相处,感受着他们的快乐和哀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着关爱留守儿童、提高教育效果的方法手段。
实践证明,留守儿童最缺少的是关爱,对他们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也是关爱。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是这样关爱留守儿童的:一、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留守儿童离开父母后,就产生了亲情离散的孤独感,常使他们情绪低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这时,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这些儿童在学校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并从中找回失去的温馨和安全感,将合理调整其心理状态,促使其积极地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
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关爱,拥有爱心的班主任才能赢得学生信任,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工作中,我给予那些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我用自己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期待,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
我们班的沈有芳同学,父母去广州打工了,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
第一次开家长会时,看到别人的父母或者监护人都来了,而自己的爷爷虽然答应来开会,却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来时,她伤心地哭了。
举办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活动
用心灵感受温暖,让生活充满阳光。
10月10-12日,桃园小学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活动。
为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消除“留守儿童”远离家长造成的孤寂、失落、焦虑等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小学教师姚春燕给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并作了《点燃希望之灯》的报告,报告活动将以现场讲座为主,结合交流、互动、游戏等形式,引导留守儿童释放负面情绪、接纳现状、改变自身心态,健康快乐成长。
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感恩,学会自我宣泄,勤奋学习,不断进步。
金安区翁墩乡桃园小学翁世超
2012-10-15
2。
让留守儿童心中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发表时间:2019-06-28T10:54:55.960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作者:段媛媛[导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外出务工人员急剧增加,在给每个家庭带来不菲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学校、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这些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愈显突出,从而产生学习、情绪、交往方面等心理问题,本文就如何构建农村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健康,谈几点个人看法。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丹凤中学幼儿园在许多偏远的农村里,有这样一群孩子,在他们刚降生嗷嗷待哺需要被父母呵护、疼爱的时候,需要被管教的时候,在一切他们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却不在身边。
他们的父母为了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远离家乡外出谋生。
因此这群孩子也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
外出务工人员急剧增加,在给每个家庭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学校、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这些学生心理上不平衡而产生学习、情绪、交往等心理问题。
这既影响了学生健康、活泼地发展,又给社会进步带来了的隐患。
在此,结合教育工作实践,我就如何构建农村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健康,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特征:1、惟我独尊型。
这类学生由于从小缺少管教,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心目中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
不关心集体,不爱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学习成绩不能上升,不热心公益活动,组织能力差、自控能力弱。
2、沉默寡言型。
这类学生不善与人交流,沉默寡言,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
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学习成绩不能上升。
3、奇特怪异型。
这类学生思想古怪,想法诡异,不大合群,独来独往,言谈行为举止与同龄孩子相差甚大,经常无理取闹,并有暴力倾向。
二、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问题:(一)学校管理难。
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而爷爷奶奶们只是抱着让他们吃饱穿暖、不出事的态度来管教他们。
南阳理工志愿者暑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义务支教行动作者:赵迅魏三军宋弘鞠晓敏姚梦瑶来源:《中国经贸》2019年第12期为加强了解我国乡镇地区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状况以及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南阳理工艺术设计学院暑期志愿服务队于6月24日抵达南召县留山镇进行为期五天的义务支教活动。
活动内容主要围绕绘画课程、心理辅导以及才艺表演等展开。
6月24日上午8点,西北校区艺术设计学院八号教学楼举行了“关爱留守儿童,义务支教行动”活动出征仪式。
启动仪式出席的领導老师有南阳理工学院校团委副书记郭兴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宋祖建、党委副书记赵全儒、团委书记宋弘、团学办副主任张颖、辅导员袁思源、及指导教师高伟信、丁勇、王彦超等。
当天经过三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南阳理工艺术设计学院“关爱留守儿童,义务支教行动”实践团一行十六人终于抵达了本次暑期实践目的地—南召县留山镇中心完全小学,开展志愿者义务支教实践活动。
每一节课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审美是重要的。
爱心支教同时也是一种爱心的传承,是责任感一种体现。
志愿活动期间艺术设计学院师生指导完全小学的学生们进行才艺汇报表演。
现场的掌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活动结束后,师生们一起合影留念。
在过程中,志愿者与孩子们相伴而行,给孩子们介绍大学生活,解答疑惑,在沟通交流中,孩子们渐渐打开了心扉,和志愿者们交换联系方式,结下美好情谊。
艺术设计学院此次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为支援地方教育,为偏远地区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丰富小学生的课堂生活,安排丰富多彩的绘画及心理辅导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和绘画中获得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与当地小学加强交流,以促进共同提高。
参加支教活动的鞠晓敏同学告诉记者,在很短的时间里也许我们不能给他们带去很多知识,不能培养他们高超的技能,但是我会用最多的微笑撑起孩子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虽然本次支教只有几天,但是志愿者为学生们带去知识的同时,更是用行动为孩子们种下对未来的憧憬之梦,在这方淳朴的山水之间,志愿者卸去了身心的劳累,也都在期待着明天的到来,为山里的他们送去光明与希望。
给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当前,留守儿童这群特殊的群体在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得不到父
母的关爱和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情感的缺失使他们的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导致他们严重缺失感恩心理,这些孩子大多存在自卑、孤僻、悲观、我行我素、抑郁性、攻击性强、缺乏安全感等情感障碍。
作为一名班主任,接触了这类儿童,亲身感受了教育这类儿童的复杂性、艰巨性与重要性。
下面就本班留守儿童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及对策
案例1:张娅丽,父母双亡,学困生,靠穷困的爷爷、奶奶抚养,强烈
的自尊心,使他在同学面前觉得抬不起头来。
案例分析:了解情况后,原来张娅丽生活在一个交通闭塞的小山村, 八岁时,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亡后,爷爷奶奶年迈,只能靠几百元的低保供张娅丽上学,长期得不到母爱与父爱,得不到亲情温暖的张娅丽总是封闭自己的心灵,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性格变得特别郁闷,不善于与人交流,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看到其他女孩子穿新衣、卖小吃时,自己也想要但又没钱,慢慢的她变得很自卑,沉默寡言。
对策:针对张娅丽出现的问题,我对她进行爱心教育,在生活上,周末经常带她回自己家,和她一起做饭吃,主动与她谈心,聊自己的烦恼, 谈理想,想方设法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量帮助她形成真确的人生观念、健康的心理。
在学习上,让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帮她
辅导作业,我在课堂上尽量多鼓励她,表扬她,引导她。
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怀让她明白自己没有被抛弃、被遗忘,她经常拖交或不交作业,终于有一次她按时完成了,字也写的比较好,我便抓住此机会在班上表扬她,并要求全班同学要学习她认真书写的态度,在我的鼓励下,她学习有了信心, 作业书写也越来越认真,我对她说,如果你这样坚持下去,你的进步会越来越快。
当国家实行两免一补”和“营养餐”的政策时。
我是第一个考虑到了她,使她第一个享受到国家的两免一补”及“营养餐”的优惠政策, 她生活上有了一定的保障,后来我渐渐的发现她在性格上越来越开朗,学习上也有了信心,直到现在她从没拖交过作业。
案例2 :王磊,父母离异,爷爷、奶奶照顾孩子,常欺侮同学(用刀子划人家),原因是:同学们常常笑他,他一见同学笑就生气。
案例分析:原来王磊父母离异后,他就这星期跟着妈妈过,下星期就跟着爸爸走,不安定的生活,没有温暖的日子,又怎么能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呢?长期的压抑、单调、苦闷的家庭生活使他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 面对学习上的困难,王磊采取消极态度,甚至自暴自弃,陷入恶性循环, 他学习上自叹不如,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逃学等现象。
他们在同学笑时,也不会大笑,甚至觉得同学都是在笑他,和大家在一起时, 也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因此,常欺侮同学,用刀子划人家,而此时奶奶含泪说:“这个孩子我们操碎了心,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难管,现在我们都不敢骂他,更不说是打他了。
”原来,王磊在奶奶面前说:“你再打我,
我就死了算了”。
平时讨厌参加运动会和文艺演出,很害怕去人很多的地方。
对策:针对王磊出现的问题,我首先找到了他的父母进行谈话,让他们了解孩子在学校及心理变化上的各种表现,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让家长首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让他们尽量在生活上消除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家长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在学习上,我尽量帮助他,闲暇之余还为他补补功课,与他谈心,帮助他搞清楚了同学们为什么笑?笑什么
内容?从而使他认识到也有个别同学的笑不怀好意,但大多同学的笑是善
意的,另外,告诉他笑是人的权利,不可能制止别人笑的权利,从思想上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让他搞好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改掉欺负同学的习惯,渐渐地,也有同学和他一起玩耍、交朋友了。
我还告诉他,只要肯努力,学习成绩一定能提上去。
在一次偶然的谈话中,我发现他对画画很感兴趣,就让他报了学校组建的书画兴趣小组,让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并鼓励他好好练习,将来也许会成为一名书法家。
他高兴极了,露出满脸
笑容。
从那以后,他就开始练字,写字有了明显进步,庆十一”期间,班
上举行书法比赛,他的作品名列班级前茅。
同时被评为学校书法之星”。
他得到了读书以来的第一张奖状,当他领取奖状时,双手捧着奖状真是笑的合不拢嘴。
二、反思: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高度重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于不同性格的留守儿童,
要用不同方法来缓解其心理问题,如:建立档案、家访谈心、开设讲座、开展咨询、引导保健、感恩教育等应用多种教育方法去研究,去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想方设法,寻找策略。
人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怎能让这样美丽的花朵凋凌?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
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善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用心去关爱他们,用情去感动他们,用爱去温暖他们。
使他们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明净的天空,在美好的花季放飞理想和希望,最终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面对留守儿童,请多运用一些教育智慧,给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让他们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