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课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0.50 KB
- 文档页数:10
细胞培养技术教案
一、课程名称:细胞培养技术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细胞培养的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
3. 了解细胞培养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细胞培养的定义和意义。
- 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培养基、血清、细胞因子等。
- 细胞培养的方法: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细胞系建立等。
2. 细胞培养的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
- 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细胞接种、细胞传代、细胞冻存等。
- 细胞培养的注意事项:无菌操作、培养环境、细胞状态等。
3. 细胞培养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细胞培养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 细胞培养在疾病模型建立中的应用。
- 细胞培养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2. 实验操作演示。
3.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五、教学要求:
1. 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细胞培养的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
3. 了解细胞培养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测试。
2. 实验操作考核。
3. 课程论文。
七、教学材料:
1. 教材:《细胞培养技术》。
2. 实验材料:培养基、血清、细胞株等。
3. 参考资料:相关研究论文、学术期刊等。
初中生物教案《细胞与组织》教案:细胞与组织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掌握细胞的分裂过程及其意义。
3.掌握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4.了解多细胞生物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细胞的分裂过程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1.掌握细胞的分裂过程及其意义。
2.了解多细胞生物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教学准备:1.教科书、黑板、笔等。
2.细胞和组织的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并提问学生“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你们知道细胞有哪些结构和功能吗?”引导学生回忆。
然后教师出示一张细胞的示意图,让学生发现细胞的基本结构。
Step 2. 展示并讲解细胞结构(15分钟)教师展示细胞和组织的模型或图片,并逐一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细胞膜、细胞核、质体、线粒体等。
教师可以结合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Step 3. 细胞的分裂(20分钟)教师讲解细胞的分裂过程,并引导学生了解细胞分裂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通过将黑板上的分裂过程图示给学生看,让他们根据教师的讲解,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
Step 4. 操作练习(20分钟)教师出示细胞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练习题,回答相关问题。
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细胞的实验操作,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形态,并进行细胞计数。
Step 5. 多细胞生物的组织(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多细胞生物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并通过展示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组织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特点。
Step 6. 课堂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细胞的结构和分裂过程进行探讨。
然后,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强调和总结。
Step 7.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展示生物的层级结构图,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和组织在生物的层级结构中的地位。
高中生物组织培养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细胞组织的培养过程,并掌握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
实验材料:
1. 细胞培养皿
2. 细胞培养液
3. 细胞培养基
4. 显微镜
5. 细胞培养箱
6. 组织样本(如鸡胚)
7. 吸管、移液器等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细胞培养皿清洗干净,备好细胞培养液和细胞培养基。
2. 将组织样本放入细胞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细胞培养液。
3. 将细胞培养皿放入细胞培养箱中,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让组织样本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
培养。
4. 每天观察组织样本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状态和细胞形态的变化。
5. 在培养一定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组织样本的细胞结构,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情况。
6.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组织培养的原理和意义。
实验评估:
1. 观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态度。
2. 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解释和总结。
3. 提出对组织培养技术的改进建议。
拓展实验:
1. 尝试用不同的细胞培养液和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比较不同条件下细胞生长的差异。
2. 探究不同因素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如温度、光照等。
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注意操作技巧。
2.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和实验台清洗干净,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3. 在实验中要保持实验思维,勇于探索和创新。
组织细胞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组织细胞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26990214课程名称:组织细胞培养技术英文名称:Cell and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开课学期:第二学期授课对象:统招硕士开课院系:基础医学院开课教研室:病理学与法医学教研室学时:40 (其中理论学时:20 实验学时:20 )学分:0.5课程类型:公共选修课(公共必修课/选修课/专业课)选用教材:自编教材《组织细胞培养技术》主要参考书:⑴鄂征主编. 组织培养和分子细胞学技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⑵施新猷主编.实验动物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
大纲编写人员:张宏颖副教授一、课程目的与任务组织细胞培养技术是研究组织和细胞的技术方法,被培养的组织和细胞也是实验研究的对象。
本课程是医学临床与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公共选修课程之一,在医学各专业高级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系统介绍了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有关的概念、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和关键技术,及其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转基因动物技术的概念、研究进展、技术方法、建立方法、应用及前景展望。
旨在提升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适应未来学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系统地论述了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简要介绍了转基因动物技术及应用。
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组织细胞培养的操作过程,了解各种操作的基本原理;有判定细胞生长好坏和是否发生污染的能力;熟悉体外培养细胞的生存条件、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和与此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细胞培养的最新动态和研究进展,了解转基因动物技术的概念、研究进展、技术方法、建立方法、应用,并能自行根据需要设计实验,运用所学技术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系统利用专业知识的综合素质。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4.5学时)目的与要求1、掌握组织培养基本概念;了解对组织培养的评价;熟悉对组织培养工作者的要求和工作方法。
高中生物第十六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生物学基本知识。
3. 理解细胞的生物学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4. 能够进行细胞实验和观察。
二、教学重点: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生物学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细胞的功能和互动关系。
2. 掌握细胞实验和观察的技巧。
四、教学内容:1.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的功能:新陈代谢、分裂、运输、感知等。
3. 细胞的生物学基本知识:原核细胞、真核细胞、质体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参与细胞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细胞的结构,引起学生对细胞的兴趣。
2. 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讲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并解释其功能。
3. 进行细胞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胞实验和观察,增强他们对细胞的理解。
4. 总结与讨论: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讨论细胞的生物学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细胞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细胞的理解。
2. 口头提问:通过口头提问,测试学生对细胞的知识掌握情况。
3. 听课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染色液等。
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九、作业布置:1. 完成细胞实验报告。
2. 阅读相关科普文章,拓展对细胞的了解。
十、教学反思:1. 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胞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细胞工程》教案教案:细胞工程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理解细胞工程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3.掌握细胞工程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
二、教学内容1.细胞工程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细胞工程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3.细胞培养技术和操作方法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以“你了解过细胞工程吗?”为题,通过提问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2.知识点讲解(30分钟)(1)细胞工程的概念和发展历程通过PPT讲解,介绍细胞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包括细胞工程的起源、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以及相关的重要突破和应用领域。
(2)细胞工程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通过PPT讲解,介绍细胞工程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组织工程、干细胞研究、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3.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提供相关的细胞工程应用案例,如人工皮肤的研发、肝脏组织工程的应用等。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这些案例的实现原理、技术路线和可能的应用价值。
4.实验设计(30分钟)教师结合细胞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设计一个以细胞培养为基础的实验项目,如培养细胞株观察其生长情况或进行细胞转染实验等。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条件等,并总结预计可能的结果和结论。
五、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强调细胞工程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向往。
六、课后作业学生根据实验设计的内容,进行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
要求报告中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结果和结论,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七、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检测学生对细胞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八、教学资源1.PPT课件2.实验室设备和材料3.相关的细胞工程案例资料九、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讲解细胞工程的概念和应用,结合实验设计和案例分析,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实验教案实验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的配制、灭菌与仪器操作培训实验二植物的离体培养实验三植物离体培养中的形态观察和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实验四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配制灭菌与仪器操作培训实验五鸡胚原代细胞的培养实验六动物细胞的传代培养实验七动物细胞的冻存与复苏实验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的配制、灭菌与仪器操作培训【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植物组织常用培养基的组成、配制与灭菌方法。
培养基能够提供植物生长、繁殖所必须的各类营养物质,以及生长因子,是开展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植物的种类不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需要的培养基的种类也各不相同。
【实验用品】1.实验用具:电子天平、烧杯、量筒、三角瓶或培养瓶、移液管、药匙、玻棒、pH试纸、吸耳球、牛皮纸、皮筋等。
2.药品:蔗糖、琼脂、0.1mol/L NaOH、0.1mol/L HCL、各种培养基母液、激素母液【内容与方法】1.分组配制培养基激素用分析天平称取生长素或细胞分裂素50-100mg。
生长素用少量95%的酒精或0.1mol/L 的NaOH溶解,细胞分裂素用0.1mol/LHCL加热溶解。
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配制成0.5-1mg/L的溶液。
∨激素﹦∨配制×培养基中所要求的激素浓度÷激素母液浓度2.湿热灭菌培养基称取规定数量的琼脂,加水到培养基最终容积的3/4,水浴或电炉使之加热溶解。
根据配方要求,把按顺序量取的各种母液以及称取的蔗糖,都加入煮好的琼脂中,然后加水定容。
用0.1mol/L的NaOH或者HCl调pH。
分装培养基,包好或盖好,标明编号。
121℃(103kPa)灭菌15-20min。
3.作好植物组织培养的各项准备工作制备无菌水:121℃ (103kPa) 灭菌40min;配制0.1% HgCl2溶液(放置棕色瓶中);准备接种用培养皿、金属器械等用具。
注意:1.实验前1天,无菌培养室每天都要用0.2%的新洁尔灭拖洗地面—次,超净工作台台面每次实验前要用75%酒精擦洗。
细胞培养的技术教学设计介绍本教学设计旨在向学生介绍细胞培养的技术。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技术步骤和应用领域。
本教学设计适用于生物学、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教学目标- 了解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步骤。
- 掌握细胞培养实验中常用的培养基和培养器具。
- 熟悉细胞培养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 了解细胞培养在生物研究和医学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 细胞培养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细胞培养的种类和分类- 细胞培养的应用领域2. 细胞培养的技术步骤- 细胞的分离和传代- 细胞的培养和增殖- 细胞的检测和分析3. 细胞培养的常用培养基和培养器具- 培养基的成分和配制方法- 培养器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4. 细胞培养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室操作的基本规则和流程- 细胞培养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室安全事项和个人防护措施5. 细胞培养在生物研究和医学应用中的重要性- 细胞培养在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细胞培养在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步骤。
-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细胞培养实验操作,培养细胞并进行观察和分析。
- 讨论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细胞培养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估- 课堂提问:经常性向学生提问,检查他们对细胞培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细胞培养实验的报告,评估他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参考资料- Alberts B, Johnson A, Lewis J, et al.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4th edition. Garland Science, 2002.- Freshney RI. Culture of Animal Cells: A Manual of Basic Technique. Wiley-Blackwell, 2010.以上是细胞培养的技术教学设计的简要概述。
九年级生物细胞与组织的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了解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以及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特点;3. 掌握细胞的组织和器官的层级关系;4. 能够描述和解释一些常见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重点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特点;3.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特点;4. 细胞的组织和器官的层级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资料;2. 教学素材:细胞和组织的示意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点整理;3. 学生学习材料:复习资料、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细胞的示意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研究细胞。
【知识讲解】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幻灯片资料,教师介绍细胞的一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特点教师结合示意图,讲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特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能够理解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3.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特点教师介绍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特点,比较两者的异同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出细胞壁和叶绿体。
【案例分析】教师分发细胞和组织的案例分析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提醒学生注意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涉及的组织层级和器官层级。
【知识梳理】教师利用幻灯片整理细胞和组织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复习和梳理学过的内容。
通过问答的方式,巩固学生对细胞和组织的理解。
【展示和分享】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一份细胞和组织相关的展示和分享活动,可以是PPT、海报或其他形式。
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内容,并向同学分享相关的知识点。
【巩固练习】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拓展活动,如阅读相关科普书籍、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技能。
3. 熟悉细胞培养的常用仪器和材料。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 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2. 细胞培养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准备:1. 实验教材、细胞培养操作手册。
2. 细胞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显微镜、培养皿、移液器、无菌操作工具等。
3. 细胞培养液、培养基、抗生素、血清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入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什么是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有哪些应用?二、基本原理1. 介绍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包括细胞生长、分裂、代谢等过程。
2. 解释细胞培养的目的和意义。
三、基本操作技能1. 无菌操作:讲解无菌操作的重要性,演示无菌操作的基本步骤。
2. 细胞培养操作:讲解细胞培养的基本步骤,包括细胞复苏、传代、冻存等。
四、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细胞培养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解答。
第二课时一、实验结果观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2. 观察细胞形态、生长状态等,分析实验结果。
二、讨论与总结1. 学生讨论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无菌操作、温度、湿度等。
2. 总结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和前景。
三、课后作业1.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2. 查阅资料,了解细胞培养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技能: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无菌操作、细胞培养操作等技能。
2. 实验结果分析:考察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考察学生对细胞培养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基本技能。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优化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课程教案分享: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案例讲解导言生物学是指研究生物体及其相互关系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其内涵包含了多样性、相互作用、进化和适应性等。
而生物学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生物学或进一步攻读医学或生物科学的必要前提,更是一种较为全面的自然科学。
在生物课程的教学中,神经元和细胞、遗传学、免疫学等学科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其中,细胞学更是贯穿整个课程的核心。
教学目的细胞培养实验是细胞学领域一个常见的实验技术,使用这种技术,我们可以在实验环境下研究细胞的许多功能和过程。
这一实验的教学目的包括:1.理解细胞培养的重要性和运作原理;2.学习如何准备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3.学会样本准备和理解细胞培养的基本技能;4.掌握无菌操作和安全措施。
教学过程实验材料1.细胞培养基(DMEM);2.无血清胎牛血清(FBS);3.法尼迪胆红;4.表面活性剂(如Tween 20);5.96孔板。
步骤1:样品收集洗涤细胞样品及其培养。
为保证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必须使用无菌技术并避免感染风险。
在进行收集样品作业前,务必洗手及其消毒,并在时期内保持反复按照。
此外,需要准备完整的实验平台及其消毒设备,如消毒液、眼罩、手套、口罩等。
步骤2:试管准备收集样品后,需要将其移动至已经清洗和消毒的环境中。
此时,必须通过微生物循环柜和干燥器来消毒以及干燥工具和表面。
之后,Proceed to add the culture medium, FBS,and penicillin-streptomycin combination.在处理试管时使用无菌循环柜,紧挨着清洁过的手套将保存期点的细胞样品注入,使其均匀分布于试管中。
步骤3:细胞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其细胞的生长状况和替换细胞培养基。
此外,还需要为细胞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环境因素。
在这些位置,需要进行的步骤如下:1.使用微量注射器在试管里添加保护培养基和抗生素,确保细胞的生存和稳定;2.在试管上方贴上无菌膜,不仅可以保护试管和培养基,还能增加细胞的纯度和稳定性;3.将试管在配备好了的細胞培養箱中放置,在恒温孵育器上设置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供应,确保试管保持稳定和深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能够进行简单的细胞培养实验。
教学重点:1. 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
2. 细胞培养的操作步骤。
3. 细胞培养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细胞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2. 细胞培养的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细胞培养器皿(培养皿、移液枪、吸管等)3. 细胞培养液、抗生素、胎牛血清等试剂4. 光学显微镜、倒置显微镜等观察设备5.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介绍细胞培养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培养技术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
二、讲解细胞培养原理1. 介绍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如细胞增殖、分化等。
2. 讲解细胞培养的条件,如温度、pH值、气体环境等。
三、讲解细胞培养操作步骤1. 准备细胞培养液,包括培养基、抗生素、胎牛血清等。
2. 灭菌操作,确保培养环境的无菌性。
3. 接种细胞,将细胞接种到培养皿中。
4. 放置培养器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气体环境。
5. 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四、讲解细胞培养注意事项1. 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 控制培养条件,确保细胞生长良好。
3. 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培养条件。
第二课时一、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细胞培养实验,按照讲解的操作步骤进行。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实验观察与记录1. 学生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
三、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细胞培养技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有较深刻的理解。
2. 学生能够熟练进行细胞培养实验操作。
3. 学生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总结实验经验。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了解细胞培养技术在科研、临床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