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应急预案doc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5.42 KB
- 文档页数:10
一、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4. 本单位实际情况二、编制目的为了提高本单位的防震减灾意识,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在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防震减灾应急指挥部(1)总指挥:单位主要负责人(2)副总指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3)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2. 防震减灾应急指挥部职责(1)组织、协调、指挥防震减灾应急工作;(2)制定、修订防震减灾应急预案;(3)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配;(4)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培训和演练;(5)及时向上级报告地震灾情和应急处置情况。
3. 各部门职责(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修订和实施防震减灾应急预案;(2)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设备正常运行;(3)人事部门:负责地震发生时的员工疏散、安置和慰问工作;(4)后勤部门: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配,确保应急物资充足;(5)其他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协助指挥部开展防震减灾应急工作。
五、应急响应1. 预警响应(1)当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时,各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响应;(2)各单位应按照预案要求,组织员工进行疏散、安置和自救互救;(3)各单位应密切关注地震灾情,及时向上级报告。
2. 应急响应(1)地震发生后,各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2)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人员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3)人事部门应组织员工进行疏散、安置和慰问;(4)后勤部门应调配应急物资,确保应急物资充足;(5)其他部门应根据自身职责,协助指挥部开展应急处置。
六、应急处置1. 疏散与安置(1)各单位应按照预案要求,组织员工进行疏散,确保员工安全;(2)疏散时,应优先保护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3)各单位应设立临时安置点,为受灾员工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防范地震灾害应急预案【7篇】防范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精选篇1一、演练目的通过地震应急演练,使全园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震后我园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园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园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
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幼儿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练安排1、内容:(1)应急避震演练(2)紧急疏散演练2、对象:全体幼儿。
3、时间:5月12日(周四)上午9:10。
三、演练准备1、演练前召开动员大会,让教职员工熟悉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分析我园应急避震的环境条件,阐述地震应急演练的重要意义,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地震应急和疏散,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地震谣传。
2、各班进行一周时间为幼儿教会紧急避震的正确方法,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地震应急和疏散,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地震谣传。
3、演练前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四、演练要求1、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3、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五、组织机构(1)领导小组:组长:__副组长:__成员:全体教职员工信号员:__(2)教室室内指导组职责:①、“地震警报”发出后,指导幼儿进行室内避震,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动作和姿势。
②、“地震警报”解除后,带领幼儿迅速有秩序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带”。
③、班主任和配班老师要自始至终跟队,密切关注演练现场,维护活动纪律,防止意外发生。
(3)疏散线路沿线工作组幼儿园大楼职责:①、合理调节幼儿疏散的进度,特别是防止过度拥挤造成踩踏的事故。
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八篇一、地震防震减灾应急预案:1. 预案目标: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地震灾害影响。
2. 预案组织:成立地震防灾救援指挥部,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
3. 预案流程:a) 预警系统:建立有效的地震预警系统,及时发布地震信息,提醒居民采取应对措施。
b) 疏散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疏散方案,包括人员疏散、物资储备、应急通道等措施。
c) 救援措施: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迅速展开救援工作,挖掘被埋人员,提供紧急救治等。
d) 各部门协作: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确保信息畅通,资源协调,救援工作高效进行。
4. 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人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
5. 预案宣传:广泛宣传地震防灾知识,提高公众的防震自救意识和能力。
6. 地震监测:加强地震监测网络建设,随时掌握地震动态,提高预警及时性和准确性。
7. 设备设施维护:定期检修和维护地震应急设备和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8. 地震防灾救援队伍培训:加强救援队伍的培训,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洪水防灾应急预案:1. 预案目标:减少洪水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危害,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2. 预案组织:成立洪水防灾应急指挥部,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
3. 预案流程:a) 预警系统:完善洪水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居民采取避险措施。
b) 疏散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疏散方案,包括选择安全区域、疏散路线、避难设施等。
c) 救援措施:迅速组织抢险救援,包括转移被困人员、运送救援物资和提供紧急医疗救援等。
d) 各部门协作: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做好信息共享、资源调配和救灾工作。
4. 预案演练:定期组织洪水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援技能。
5. 预案宣传:广泛宣传洪水防灾知识,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6. 洪水监测:加强洪水监测和预警网络建设,及时了解洪水动态,提高预警准确性。
7. 设备设施维护:定期检修和维护防洪设备和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开展防震减灾应急预案(5篇)开展防震减灾应急预案(5篇)如果遇到了地震,请及时停车并靠边停车,注意安全。
不要在桥梁、隧道、高架路等危险地带停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开展防震减灾应急预案(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开展防震减灾应急预案精选篇1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和《山西省防震减灾条例》,保证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根据学院的方案,特制定我系地震应急演练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地震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地震发生时紧急疏散的程序、方式、路线和安全避险区域,培养自我保护、自救互救、团队协作的基本能力,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系地震应急预案能够快速启动,各项工作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系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一)系应急演练领导、指挥组机构组长:副组长:成员:办公室: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郝瑞刚兼办公室主任。
(二)系应急演练领导、指挥组职责1、负责制定、落实系防震抗震宣传教育方案和计划。
2、负责制定、宣传、落实地震逃生演练方案。
3、拟定地震逃生演练的时间和范围。
4、负责对地震逃生演练的组织、指挥、协调及各项工作的检查、指导。
5、负责地震逃生演练后对各项工作的总结及逃生方案的修改、完善。
6、负责与上级部门、专业部门及友邻单位的联系与沟通,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演练方案和总结的上报、归档等。
(三)系应急演练领导、指挥组分工1、总指挥:刘__ 赵__全面负责系《地震应急演练方案》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等,保证演练的安全、有序、真实、有效。
2、宣传、教育、协调联络组组长:刘__对系教职工和学生进行防震抗震知识教育培训,向院、系领导组报告演练准备和进行情况,协调演练中的各项事宜。
3、职工工作组组长:郝__参照学院《地震应急演练方案》中职工工作组的职责,负责做好教职工地震应急演练的组织、动员、实施和总结工作。
单位防震减灾应急预案(5篇)单位防震减灾应急预案(篇1)一、总则为确保学校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务院《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条例》、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应急机构组成1、领导小组学校防震减灾工作在上级领导下组织实施。
郑道全校长为组长,成员由学校领导班子组成,校长室为指挥部。
2、主要职责(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挥全系统防震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储、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教材教具、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稳定。
三、临时应急行动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抗震工作。
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室内大型活动。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
4、加强广大师生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
5、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各种情况,全力维护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
6、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四、震后应急行动1、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本地区范围或邻近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学校领导组人员立即赶赴学校,各处室负责人必须在震后1小时内在本学校集结待命。
2、各负责人在校长室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本级抢险救灾。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喀什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喀什地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工作。
三、组织体系(一)应急指挥部成立喀什地区防震减灾应急指挥部,负责地震灾害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1. 指挥长:由喀什地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
2. 副指挥长:由喀什地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3. 成员:由喀什地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二)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立喀什地区防震减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1. 主任:由喀什地区地震局主要负责人担任。
2. 副主任:由喀什地区地震局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3. 成员:由喀什地区地震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四、应急响应(一)预警响应1. 当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入预警响应状态。
2. 各级地震监测台站要加强监测,及时掌握地震动态,为应急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
(二)应急响应等级根据地震灾害的严重程度,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三)应急响应措施1. 人员疏散: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迅速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 应急救援: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现场救援工作。
3. 信息报送: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送地震灾害信息。
4. 防灾减灾:加强地震次生灾害的防范和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应急保障(一)物资保障1.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响应工作顺利开展。
2. 地震发生后,要及时调拨应急救援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二)通信保障1. 加强地震灾害应急通信保障,确保应急指挥部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通信畅通。
旬邑县太村产业园区防震减灾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旳群众安危不小于天,幸福安康一心牵。
为保障广大人民人身和财产安全,提前避免和减少灾害损失,切实做好太村产业园区管委会防震减灾应急管理工作,根据县政府文献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结合实际状况,在灾害发生时为保证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地震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基本状况地震,是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民群众导致损失最大旳一种地质灾害。
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旳状况下忽然来临,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群众带来了极大旳劫难。
据记录,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由于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旳生命财产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受到过地震旳侵扰。
中国,由于地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之间,因此历史上也发生过诸多破坏性很大旳地震。
而咸阳市地处中华大地原点,更需要做好抗震减灾工作析存在问题,贯彻防汛措施,保证检查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预案旳实行按照统一组织和领导原则;2、分工明确、权责明晰、密切配合原则;3、避免为主,防御与救济相结合旳原则。
4、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优先急救遇险群众,后急救国家财产旳原则。
5、震后重建应优先保证通讯、道路畅通,电力恢复旳原则。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太村产业园区防震减灾工作以太村产业园管委会为主体,成立太村产业园防震减灾领导办公室,下设9个小组,分别为:组织宣传组、治安保卫组、医疗救护防疫组、交通运送组、供电保障组、生活物资供应组、抢险救灾组、人口疏散组、恢复建设组。
(一)组织机构1、防震减灾领导办公室组长:万方平2、组织宣传组组长:杨晓军3、治安保卫组组长:马博成员:张虎4、医疗救护防疫组组长:张军璋成员:贾妮娜5、交通运送组组长:韩骁勇成员:郝建丽6、供电保障组组长:马磊成员:刘艳萍7、生活物资供应组组长:党煜成员:杜伟锋8、抢险救灾组组长:井斌9、人口疏散组组长:第小宁10、恢复建设组组长:王丹(二)防震减灾应急组织职责1、防震减灾领导办公室(1)全面负责管委会辖区内旳防震减灾及灾后重建工作,负园区防震减灾工作主体责任。
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地震应急预案编制规范》,提高工程防震减灾能力,确保在地震灾害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工程在地震灾害发生时的应急响应、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工程防震减灾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工程防震减灾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信息报送、物资保障等。
3. 应急指挥部成员及职责如下:(1)指挥长:负责全面领导、指挥和协调工程防震减灾工作。
(2)副指挥长:协助指挥长工作,负责分管领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
(3)成员:负责具体工作落实,确保工程防震减灾工作顺利进行。
四、预警及响应1. 预警(1)密切关注地震监测信息,及时掌握地震动态。
(2)加强与气象、地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响应(1)根据地震灾害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确保人员安全。
(3)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设施、设备安全。
(4)及时开展救援工作,救助受伤人员。
五、救援与恢复重建1. 救援(1)迅速组织救援队伍,开展现场救援工作。
(2)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确保生命安全。
(3)协助政府部门开展救援工作,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2. 恢复重建(1)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恢复重建方案。
(2)优先保障人员安置、基本生活需求、工程设施修复等。
(3)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确保恢复重建工程安全、可靠。
六、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1)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落实应急物资储备,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2. 资金保障(1)设立专项基金,用于防震减灾工作。
(2)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支持,确保资金需求。
3. 信息保障(1)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享信息资源。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地震防范应急预案7篇地震防范应急预案(精选篇1)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加强我公司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地震应急能力,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
在有关本地区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或涉及本地区的破坏性地震临震的预报发布后,我公司按照本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
一、应急组织机构(一)成立公司防震减灾综合保障中队,下辖纺纱、针服、水电、生活治安四个区队和通信综合、医疗防疫两个组。
中队长:__副中队长:__教导员:__副教导员:__(二)防震减灾综合保障中队的主要职责:1、接受并且落实__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命令:2、在临震应急期间,组织、检查、落实临震应急;准备工作:3、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迅速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并且及时将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报告__市抗震救灾指挥部:4、地震灾情严重时,请求人民政府救援。
(三)各区队、组的组成及主要职责:l、纺纱区队区队长:__(棉纺车间主任)副区队长:__、__队员人数:20名主要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棉纺车间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并且接受公司中队的人员调派。
2、针服区队区队长:__副队长:__(服装车间主任)队员人数:15名主要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针织、染笋、服装生产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并且接受公司中队的。
人员调派。
3、水电区队区队长:__队员人数:20名主要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水电设施的保护和抢修工作,并且接受公司中队的人员调派。
4、生活治安区队区队长:__(安保部经理)副区队长:__、__队员人数:15名主要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食堂、集体宿舍、卫生所、幼儿园、仓库的抗震救灾工作。
负责生活区和生产区的治安保卫工作,保障生活供给,管理和分配政府救灾物资。
5、通信综合组组长:__(办公室主任)组员人数:4名主要职责:负责安排值班、上下联系、事件记载、对外报道和其它事务的处理,负责办公大楼内办公设施的避震防护。
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八篇应急预案一:地震预案1. 预案目标: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组织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
2. 应急响应措施:- 预先进行地震风险评估,确定灾害易发区域,加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
- 在易发区域设立地震预警系统,及时通知受灾人员。
- 建立紧急疏散计划,培训人员进行疏散演练。
- 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药品,组织急救队伍。
- 确定救援路线和集合点,确保灾后救援和恢复工作的有序进行。
3. 预案实施步骤:- 收到地震预警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 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疏散,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前往安全地点。
- 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救援工作,包括搜救被困人员、提供紧急医疗援助等。
- 进行灾后评估,确定重建计划并展开恢复工作。
应急预案二:地质灾害预案1. 预案目标:减少地质灾害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的影响,提高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
2. 应急响应措施:- 加强对易发地质灾害区域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 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提前培训队员的救援技能。
- 制定疏散和避难计划,定期进行演练,提高人员应急疏散和自救能力。
- 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药品,组织急救队伍,提供紧急医疗援助。
3. 预案实施步骤:- 收到地质灾害预警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 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疏散,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前往安全地点。
- 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救援工作,包括搜救被困人员、提供紧急医疗援助等。
- 进行灾后评估,确定重建计划并展开恢复工作。
应急预案三:水灾预案1. 预案目标:提前准备,及时响应,有效降低水灾对人员生命和财产的危害。
2. 应急响应措施:- 加强对易发水灾区域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 建立水灾应急救援队伍,提前培训队员的水上救援技能。
- 制定疏散和避难计划,定期进行演练,提高人员应急疏散和自救能力。
- 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药品,组织急救队伍,提供紧急医疗援助。
3. 预案实施步骤:- 收到水灾预警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防震减灾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前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防震减灾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科学的预测、预警和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对人民群众的伤害。
2. 原则:a. 安全第一: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首要考虑。
b. 预防为主: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灾害防范能力。
c. 救援优先:在发生地震灾害后,迅速组织救援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d. 综合施策:加强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合作,形成合力应对地震灾害。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1. 地震预警中心:a. 负责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b. 及时发布地震预警信息,通知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
c. 提供地震应急指导和技术支持。
2. 政府部门:a. 制定地震防灾减灾政策和法规,落实责任。
b. 组织开展地震防灾减灾培训和演练。
c. 组织地震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3. 社会组织:a. 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地震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b. 组织志愿者参预地震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c. 提供物资和人力支援。
四、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措施1. 地震预警:a. 建设完善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
b. 及时发布地震预警信息,通知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
c. 指导人民群众进行地震应急疏散。
2. 应急疏散:a. 制定疏散路线和疏散点。
b. 组织人民群众进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c. 提供疏散所需的交通工具和物资。
3. 救援和抢险:a. 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包括医疗救援、消防救援等。
b. 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资和设备。
c. 协调各方力量进行救援和抢险工作。
4. 灾后重建:a. 组织灾后重建工作,包括房屋修复、基础设施恢复等。
b. 提供灾后重建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五、应急预案的实施和评估1. 实施:a. 在地震预警中心发布地震预警后,各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按照预案进行应急响应。
预防地震灾害工作应急预案预防地震灾害工作应急预案(篇1)一、总则(一)为提高抗震救灾工作和地震应急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保护公司员工生命及财产安全,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制定本预案。
(二)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本预案为公司地震应急工作的基本程序和组织原则。
公司有关部门要配合本预案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
(三)破坏性地震分为四类:1、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人员死亡数超过100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本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5%以上的地震。
区域范围内发生7.0级以上地震,也可视为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
2、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死亡20-100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本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5%的地震。
行政区域范围内发生大于6.5级、小于7.0级的地震也可视为严重破坏性地震。
3、中等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死亡20人以下,直接经济损失超过本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0.1%-1%的地震。
行政区域范围内发生大于6.0级、小于6.5级地震,也可视为中等破坏性地震。
4、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指标低于中等破坏性地震)的地震。
(四)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公司要按统一领导、部门分工、综合协调、快速高效的原则开展地震救援工作。
(五)在本公司范围内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启动本预案。
二、地震应急机构及其职责(一)本公司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公司领导班子自动转为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
(二)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总指挥:张忠生副总指挥:何传福、陈建国、沈志万成员:段勇、徐日俊、梁振华、符煜晖、史森森、严明职责: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及时向市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负责和上级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保持联系,协调其它地震应急工作组的工作;配合市次生灾害防御组开展工作。
对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制定紧急处置或防御预案,并加强监控;发生灾害时,迅速消除危害;负责处理公司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办理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防震减灾应急预案一、灾害概述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力大和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防震减灾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灾前准备1. 建立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地震发生的信息,并向相关部门和民众发布预警信息,做好防范准备。
2. 做好地质勘察和评估工作,了解本地区地震风险和建筑物抗震状况,为灾后救援提供基础数据。
3. 修缮、加固易受地震破坏的建筑物和设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三、地震发生时1. 保持冷静,迅速采取避震措施,如迅速转移到室内或开阔地带,远离窗户、玻璃等易碎物品。
2. 如果处于建筑物内,应迅速找到避震位置,躲避到坚固的桌子下或护墙角,保护好头部和颈部。
3. 若处于户外,应尽量远离高楼、电线杆、大树等高大建筑物和不稳定物体,避免可能发生的坍塌及物体碎裂伤害。
4. 在地震过程中,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报警求助,并告知自己的位置和所需救援。
四、地震后的应急处置1. 对受损建筑、道路、桥梁等设施进行全面评估,划定安全区域和危险区域,并及时发布通告。
2. 组织专家和救援队伍进行搜救行动,救援重点应放在被埋压的人员,以及受伤、无法自行逃离的人员。
3. 组织医疗队伍进行伤员救治和灾后疫情防控,确保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 组织志愿者和社会力量参与灾后清理和重建工作,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五、灾后恢复和重建1. 制定重建方案,分类处理受损建筑物和设施,按照抗震标准进行修缮或重建,提高地震防灾能力。
2. 加强灾后安全检查和维护,定期进行设施的抗震检测和维修,预防因地震而导致的次生灾害。
六、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1. 进行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了解,掌握必要的避灾知识和应急技能。
2. 进行地震演练和应急预案培训,增强各级政府和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的应对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 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安全教育,培养师生和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提高整体抗震减灾的能力。
防震减灾灾害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我国地处地震多发区,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为了减少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提高国家抗震救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制定一套完善的防震减灾灾害应急预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减少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的破坏,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2. 原则:- 以人民生命安全为中心,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 综合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加强防灾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加大投入,提升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三、预防措施1.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预警准确率和反应速度;2. 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监测和评估,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进行整改;3. 推行地震安全检查和评估制度,加强地震安全管理;4. 加强地震灾害防治规划,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四、应急预警和救援1. 建立健全地震信息发布网络,及时向公众发布地震预警信息;2.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抗震救灾能力;3. 制定详细的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各类救援人员和物资的储备和调配;4. 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五、灾后恢复重建1. 迅速组织评估被灾情况,分析损失和恢复重建需求;2. 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计划,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资源配置;3. 加强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关注受灾人员的心理健康;4. 加强建筑物抗震设防工作,提高灾后重建的安全性。
六、宣传教育1. 加强地震防灾宣传,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2. 组织地震演练,提高公众的应对能力;3. 制作推广宣传材料,普及防震减灾知识;4. 加强学校和机关单位的防震减灾教育。
七、预案评估和完善1. 不断总结地震灾害应急处置经验,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2.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地震防灾机构的合作,借鉴国外防震减灾经验;3.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模拟演练,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4. 根据灾情发展和防灾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完善预案内容。
防震减灾应急预案范文(精选10篇)防震减灾应急预案范文【篇1】1、总则1.1编制目的依法科学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地震应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发生地震及火山灾害和国外发生造成重大影响地震及火山灾害的应对工作。
1.4工作原则抗震救灾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军地联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
地震灾害发生后,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前期处置工作。
省级人民政府是应对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的主体。
视省级人民政府地震应急的需求,国家地震应急给予必要的协调和支持。
2、组织体系2.1国家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局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日常工作。
必要时,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在地震灾区成立现场指挥机构,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2地方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
地方有关部门和单位、当地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组织等,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3、响应机制3.1地震灾害分级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2)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防震减灾应急预案范文(10篇)防震减灾应急预案范文【篇1】一、学校防震减灾工作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组员:二、各项制度(一)领导小组职责1、组长:(1)负责学校领导小组全面工作,对其他各成员工作进行协调,为其他各成员顺利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大力支持。
(2)负责及时传达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主持日常老师安全会议工作。
2、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开展工作及做好老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3、组员职责:(1)负责对学生进行教育及具体开展各项活动。
(2)负责校园环境治理工作。
(3)负责宣传报导及协助组织各项活动。
(4)负责对老师进行教育。
(5)负责防震减灾课的安排。
(6)负责对伤员的紧急处理包扎,并联系送往医院。
4、各成员:带领各级部班主任及各部门负责对学生进行具体教育及假如遇到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救护和疏散工作。
协助人员负责协助班主任开展以上工作。
(二)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加强我校的防震减灾工作,及时沟通有关信息,及时研究学校安全工作,及时制定适合我校的防治措施,更好地开展防灾工作,确保广大师生的安全,更好地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会议制度:(1)利用行政例会时间召开会议。
(2)及时传达上级精神,及时安排具体工作。
(3)认真做好会议记录。
(4)及时沟通防灾信息。
(5)制定各项防震减灾工作计划,并对所开展的工作及时总结。
(三)防震减灾工作制度:1、认真制定各学期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内容具体落实每一项工作。
2、每学期组织两到三次防震减灾专题知识讲座,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
3、利用广播、板报和校园网等媒介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4、定期组织相关内容的演习。
5、开展其他活动加强防灾宣传教育工作。
6、各组织成员要各负其责,认真完成各自工作,对玩忽职守者将给予重罚。
7、平时开展各项活动及学习,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增强学生的防灾意识及防灾知识。
8、利用家长学校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协助学校对学生加强教育。
9、对每学期的工作及时总结、三、对待突发灾害具体措施:强震发生时,一般伴有隆隆的地声,地光及地面振动,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有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此时要教育学生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要恐惧慌乱,更不要无目地乱跑。
防震减灾应急预案(精选10篇)防震减灾应急预案(精选篇1)为增强社区防震减灾紧急救援能力,做好救灾工作,整合救灾资源,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地震自然灾害紧急救助的运行机制。
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自然灾害(防震减灾)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辖区居民群众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辖区居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结合水中社区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为最大限度地保护辖区居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党组织、党员干部、居民委员、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小区物管要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力量和作用。
二、指导方针自然灾害(防震减灾)救助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救济和扶持”的方针。
社区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加强社区及辖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组织社会团体和广大干部、群众,发挥党员应急队伍力量的突击作用,共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一旦出现应急情况,必须立刻集结到水中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以应对灾害进行相关救助帮扶。
三、适用范围凡在我辖区范围内发生的`地震、地质灾害、水旱、大风、冰雹、大雪、沙尘暴、森林火灾等重大自然灾害,以及其它突发公共事件达到启动应急条件的,适用于本预案。
四、自然害应急综合协调机构社区成立自然灾害(防震减灾)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救灾工作有关细则和具体实施,协调开展灾害应急响应、紧急救援、灾民安置、灾民生活安排及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
社区自然灾害(防震减灾)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水中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室,由社区书记负责,社区副书记进行相关通知、统计、上报情况。
(一)传达、贯彻上级领导关于抗灾救灾工作的指示,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召开对灾情形势进行会商和评估,研究提出对策。
(三)配合上级工作组开展工作,与自然灾害(防震减灾)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
(四)承办灾区紧急救援、灾民转移安置等有关方面的协调事宜。
防震减灾应急处置方案及预案7篇防震减灾应急处置方案及预案(篇1)一、指导思想为保证在地震发生前后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地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使广大师幼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
防护措施和方法,从而提高师幼紧急避险、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结合各幼儿园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防震疏散组织领导防震疏散总指挥:园长、书记防震疏散副总指挥:副园长防震疏散小组成员:后勤主任、教研组长、各班班长三、防震疏散指挥人员职责:防震疏散指挥人员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防震工作。
各班长及防震疏散小组成员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班班长要预先向幼儿做好地震知识的宣传,让幼儿懂得一些地震知识和自救方法,防震总指挥要做好人员分工,一旦发生地震必须亲临指挥,确保师幼人身安全。
防震疏散指挥人员应做到: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一旦发生地震,防震疏散领导小组成员要在第一时间到达所负责的岗位,每层楼的楼梯口、疏散口、每个拐弯处等,都有专人负责。
四、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当听到地震发生的信号后,全体师幼应立即开始疏散,应该做到:1、要保持镇定,稳定幼儿紧张情绪,切莫惊慌失措。
尽快带幼儿到指定地点,躲避到安全地带,千万不要匆忙逃离,防止房屋坍塌砸伤。
2、在室内来不及逃离的幼儿,老师应引导幼儿立即就近躲避,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缩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避免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教师教会幼儿躲避的姿势:在桌下躲避的幼儿,将一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的幼儿,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3、正在二楼、三楼走廊的师幼,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边。
阿左旗水利工作队防震减灾应急预案1 总则1.1编制目的本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基本方针,制订我队防震减灾应急预案,以提高我队的抗震减灾能力。
从而做到平时正确面对地震,震时能有条不紊地避震并能组织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震后迅速恢复生产和重建,结合我队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务院《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务院172 号令)、《内蒙古自治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阿拉善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阿拉善左旗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置在巴彦浩特镇发生地震灾害事件(含有感地震事件,下同)时,阿左旗水利工作队的应急活动。
1.4工作原则平时预防与震时减灾相结合。
地震应急工作在旗委、旗政府、主管局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应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地震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地震应急要依靠全队人员并建立广泛的动员机制,依靠并充分发挥队中党、团员骨干作用,依靠科学决策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地震发生后,全队人员立即自动按照预案实施地震应急工作,处置本队行政范围内的地震事件。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阿左旗水利工作队防震减灾领导小组队内设立“阿左旗水利工作队防震减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平时负责全队的防震减灾工作,如有地震发生时或临震地震预报发布后,领导小组立即转为阿左旗水利工作队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在旗防震抗灾指挥部和主管局的统一领导下,指挥和协调本队的应急与救灾工作。
阿左旗水利工作队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组成如下:组长杨生勇阿左旗水利工作队队长副组长吉日格勒阿左旗水利工作队党支部书记联络员孟克巴特尔阿左旗水利工作队办公室主任下设5 个小组,即组织宣传组、治安保卫组、交通运输组、生活物资供应组、抢险救灾组。
组织宣传组吉日格勒马兰英治安保卫组许有兵巴特尔交通运输组崔世军李学兵生活物资供应组杜晓峰杨顺斌抢险救灾组任青福杨志皓任小卉张帆张翠莲常琪马小玲2.2主要职责2.2.1阿左旗水利工作队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1)组织编制和修订全队抗震防灾预案;(2)组织编制全队年度抗防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3)组织对队属房屋、设备的检查鉴定;(4)组织地震基本知识教育,抗防技术培训及抗震防震演习;(5)处理队内防震减灾日常事务,与有关部门进行抗震业务联系。
(6)分析、判断地震趋势和确定应急工作方案;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负责与上级指挥部门成员单位联系;接受上级防震减灾部门的安排与指令,部署和组织本队人员在开展自救的同时,按上级要求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援救;(7)震时抗震救灾指挥、协调。
( 8)组织地震灾害损失调查和快速评估,了解、汇总应急工作情况;收集、汇总、上报抗震救灾信息;承担其他有关地震应急和救灾的事项。
2.2.2组织宣传组负责平时有关防震减灾方面动态报道,以及震时抢险减灾宣传报道工程抢险组;启用一切能够利用的通讯手段,积极做好上通下联工作。
平时应做好防震减灾的宣传、培训工作,训练全队人员的抗震抢险基本技能。
2.2.3治安保卫组做好易燃、易爆、通信等物品的保管工作,准备必要的消防器材,震时加强治安保卫工作。
2.2.4交通运输组由队内司机组成。
其主要职责是:做好震时抢险物资和伤病员的运输工作,保证队内防震抗震指挥、救灾用车。
2.2.5生活物资供应组做好各种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震时加强各类物资的统一管理,确保合理使用。
2.2.6抢险救灾组震后迅速投入抢救伤员以及卫生防疫等工作。
负责避震场所简易抗震棚的搭设,随时准备组织抢救、排险,救护遇难群众,抢救国家财产。
做好生产抢险工作,做好震时生产值班工作。
震后对全队重要房屋及设施进行调查、抢修,做好重建前的准备工作。
3、预警和预防机制3.1信息监测与报告接受上级防震减灾指挥部门的领导,对各方面的地震信息进行传递、分析、处理、存储和报送;要将观测到的地震宏观异常或了解到的灾情及时按规定和程序上报。
3.2预警预防行动根据中国地震局、自治区地震局和盟地震局划定的地震重点危险区,依据震情,做出相应处理并做好防震工作在接到预报并进入临震应急期时,及时采取应急防御措施。
主要内容是:根据震情发展和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围工程设施情况,向全队发布避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开展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保持社会安定。
在旗政府发布短期地震预报后,在旗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主管局抗震办的统一领导下,开展规模防震、抗震演练。
4、应急响应依据《阿拉善左旗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地震应级响应分级,实施以下预案:4.1发生IV 级响应及其以下地震通报时预案4.1.1不启动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由队班子实施各项抗震救灾措施;4.1.2领导带头坚守岗位,加强夜班值班,稳定职工情绪,认真巡视维护设备,保持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4.1.3组织各部门检查生产和生活设施受震害影响情况,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4.1.4进行抗震救灾知识教育,消除恐惧心理,防止盲目行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2发生IV 级及以上地震通报时预案4.2.1行政管理体制转入抗震救灾体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向队内成员发布抗震救灾动员令,指挥全队人员展开抗震救灾工作,并与上级抗震救灾组织和领导部门取得联系。
4.2.2接受上级上级抗震救灾部门统一指挥,按指令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4.2.3抗震救灾组织各组人员迅速到位,行使各自职责。
按抗震救灾组织系统进行抢修、抢救、医疗和生活供应等各项工作。
4.2.4带领人员进入避震疏散场地,必要时搭设临时避震棚,组织人员进入疏散区。
4.3信息报送和处理4.3.1地震灾情速报地震发生后,信息联络组迅速收集地震灾情并进行速报。
了解震害信息,收集灾害损失情况,上报上级防震减灾指挥部门。
震后1 小时内(夜晚延长至2 小时)将初步了解到的情况上级防震减灾指挥部门。
同时与上级防震减灾指挥部门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灾情发展动态,按1、2、6、6、6⋯小时间隔向上级防震减灾指挥部门报告动态信息,如有新的突发灾情应随时报告;要做到有灾报灾,无灾报安;发现因地震伤亡、失踪或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要迅速核实并上报上级防震减灾指挥部门。
4.4紧急处置地震灾害现场实行上级部门统一领导、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全队人员参与的应急救援工作体制。
现场指挥与协调的主要内容是:收集并及时上报信息;分配救援任务、划分责任区域,组织接待上级部门救援队、分配搜索营救任务并协助工作,协调各级各类救援队伍的行动;组织查明次生灾害危害或威胁;组织采取防御措施;组织力量消除或减轻次生灾害造成的后果;估计救灾需求的构成与数量规模,组织援助物资的接收与分配;组织建筑物安全鉴定工作;组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
救援队伍要服从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挥与协调。
救援队伍到达灾区后向现场指挥部报到,报告队伍实力,了解灾情与救援行动进展;由现场指挥部划定责任区,部署救援任务;必要时向现场指挥部请求大型机械等条件支援;在救援行动进程中报告救援行动进展,新发现的情况,需要请示的问题;与现场指挥部协调转移、撤离的安排。
4.5人员紧急疏散的原则和时机4.5.1疏散的原则在地震预报尚未过关的情况下,地震的发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突发性。
因此,避震疏散应以临震避难为主,以震前疏散为辅,按有组织、有计划的原则进行疏散。
被疏散人员应听从指挥,有秩序、有目的地地进行疏散,疏散目的地应遵从就近疏散的原则4.5.2疏散的时机疏散时机的确定非常复杂,过早会引起不应有的社会问题,过晚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根据地震发生的特点,采取三种疏散方案:(1)临震疏散方案:当地震部门发布震情,自治区、盟、旗人民政府发出短临地震预报后,老、弱、病、残人员,离退休人员以及根据震害预测结果估计处在危险房屋中的人员优先疏散,其他人员也应做好疏散准备。
(2)紧急疏散方案:在地震信号发出后,除必须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原则上必须全部疏散到安全地带。
(3)震时疏散方案:在没有任何预报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
避震疏散组应立即到位,派出人员到各区域开展工作,组织、引导群众有秩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
撤出避震区的时间应根据地震部门提供的震情发展趋势确定。
4.6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抢险救灾组立即开展灾区的搜救工作,全力扑灭火灾和抢救被压埋人员。
在地震废墟中进行人员抢救要按照搜索营救程序实施。
现场快速展开:现场快速勘察,设置警戒线,建立救援基地;搜索行动:展开人工搜索尽快发现地表或浅埋的受难者;营救行动:采用起重、支撑、破拆及狭窄场地营救,高空营救等方式,使受难者脱离险境;医疗救护行动:由具有急救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救助伤病员,迅速转送医疗站。
不同组之间要积极进行救援功能的衔接与相互配合;各组之间保持联络,互通有无,互相支援,遇有危险时传递警报并共同防护。
4.7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对震损建筑物能否进入,进行初步危险评估;对发生泄漏危险品采取临时处置措施;监视余震、火灾、爆炸、放射性污染、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治安保卫组监视损毁高大构筑物继续坍塌的威胁和因破拆建筑物而诱发的坍塌危险,及时向救援人员发出警告,采取防范措施。
4.8地震现场各组在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门的领导下负责进行本责任区内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和报告工作。
4.9应急结束应急结束的条件是,上级部门发部地震灾害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完毕;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接上级通报,近期无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本责任区内基本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达到上述条件,向上级指挥部门申请本责任区内震后应急期结束。
5、后期处置5.1 善后处置及时归还因救灾需要而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
对造成损坏或因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归还的,要按照有关规定报请上级部门后,给予适当经济补偿或者作其它处理。
5.2调查和总结结合本责任区内的震灾情况,协助上级部门完成灾害损失评估报告,会同各应急部门总结地震应急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上报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
6、保障措施6.1 通信与信息保障领导小组要注重平时完善队内人员的通信方式,存储并定期更新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门和地震应急、救灾相关单位及人员的通讯录。
6.2应急支援和装备保障日常工作中,作好本队无线通信工具的电力储备工作,利用本队自有的无线通信工具,为上级指挥部门和本队的抗震救灾工作,发挥积极作用7.培训与演练进行防震减灾人员培训,对全体职工进行宣传,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抗震救灾演习,是减轻地震灾害,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措施之一。
这项工作应在局防震抗震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有计划的组织进行。
8.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面向全队职工(含离退休人员、职工家属)进行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培训,主要包括,地震基本知识、避震技术、自救与互救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