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水技术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26 MB
- 文档页数:35
矿井防治水的措施矿井防治水的措施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矿井的开采数量不断增加,矿井防治水变得越来越重要。
矿井防治水的目的是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有效地降低煤矿生产中的返水和灾害事故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预防措施1. 防汛准备即在矿山降雨季节来临前,对矿井进行仔细检查,确保矿井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对汛期防洪物资进行补充,对洪水灾害点进行加固,加强预防和应急措施,做好应变准备。
2. 矿井出水量控制在矿井开采初期,为了达到预制采煤和封闭采煤,应该及时采取矿井出水量控制措施,以早期有效地控制矿井水毁矿采场的发生。
3. 采取及时措施缓解矿井内水压力。
采取增加矿井大小和深度,减轻矿井内水压力的措施,可以减少矿井水灾害的发生。
二、善后处理措施1. 雨水渗透和喷水措施在雨季和水灾发生时,利用大喷水装置或喷淋装置迅速清洗矿井排水系统,避免管道堵塞,及时清理和疏通排水渠道,保持矿井排水正常运行。
2. 将矿井水利用起来。
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一直是我国煤炭工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矿井水利用方案应该既考虑利益的最大化,也考虑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矿井水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用水,一些矿井水统一收集处理后可以供给周边农村及工业、生活用水。
3. 有效地阻止矿井水进入地表水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地表水的成本尽可能低,并且在可控条件下将成本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可以采用泵站、拦截坝等方法有效地阻止矿井水进入地表水。
当然,矿井防治水的措施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需要公司负责人的注意和协助。
我们需要不断的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新型的矿井排水技术,为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煤矿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煤矿工作面防水安全技术措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煤炭开采过程中会涉及到水文地质条件,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手段来预防和控制工作面的涌水、渗水等水害事故,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煤矿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的具体内容。
一、地质勘探及水文地质估测在煤矿工作面建设前需对施工地点进行地质勘探,了解基本的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评估开采区域涌水量、涌水情况、水源位置等,制定相应的防涌水措施。
这一步操作至关重要,其结果直接影响后续的煤矿安全生产。
二、煤矿井下渗水预测通常情况下,地质勘探已经预示了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重大的渗水隐患。
为保障井下矿工的安全和煤炭的生产,必须通过技术手段对井下的渗水量、渗透性等进行预测,以确定渗水的来源和分布规律。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使矿工预先掌握井下煤层渗流情况,以方便随时采取对应的对策。
三、工作面防涌水技术1. 适量封孔防水针对井下涌水的情况,煤矿可以通过封孔防水来改善局面。
具体说,煤炭开采工作面集中封闭可能渗漏存在的孔洞、裂缝和裂隙等,防止地表和井下水源渗透进入工作面。
这种方法在保证煤炭生产的同时,也能改善井下水文地质环境,减轻煤矿灾害风险。
2. 压地宝注浆技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石层内部的差异性,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裂隙,伴随着井下涌水情况。
为此,可以通过采用压地宝注浆技术,将地面上的预混泥浆注入裂隙,让水凝结在其中,从而达到防渗透目的。
这种方法不仅减轻了井下涌水的压力,同时还提高了地质力学的机械强度,有利于矿井的安全稳定。
四、总结煤矿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是保障煤炭生产安全的关键性环节,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
通过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估测等手段,可以提前预测井下的渗水情况。
此外,适量封孔防水、压地宝注浆技术等方法也是解决井下涌水问题的有效手段。
只有在加强技术创新,采取严谨的操作流程,才能减轻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障煤炭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煤矿防治水知识引言煤矿防治水是煤矿安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煤矿地下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水灾是煤矿事故中常见的一种灾害形式。
所以,了解煤矿防治水知识对于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正常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煤矿防治水的相关知识。
煤矿防治水的意义煤矿的工作面通常位于地下,地下水是煤矿的共同问题。
首先,地下水会对矿井进行浸泡,导致岩层松弛,使矿井的稳定性下降;其次,地下水也可能引发煤尘爆炸和瓦斯爆炸,进一步加剧矿井安全的风险;此外,地下水还会影响煤矿的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效率。
因此,煤矿防治水具有重要的意义。
煤矿防治水的方法探测地下水在煤矿防治水工作中,首先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探测,了解地下水的分布和水位。
通常采用的探测方法有井下及井上探测。
井下探测是指在地下坑道中使用地下水测量设备,如水位计和流量计等,进行地下水的实时监测。
井上探测是指在矿井装置离心泵和设备,将地下水抽出到地面进行检测。
通过探测地下水,可以及时了解矿井地下水的情况,为后续的防治水工作提供依据。
矿井排水矿井排水是煤矿防治水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矿井排水可以通过井下排水和井上排水两种方式进行。
井下排水是指在矿井井下设置排水泵,通过抽水将地下水排出矿井,达到控制矿井地下水位的目的。
井上排水是指将地下水从矿井抽出后,通过输送管道将地下水排至外部环境,以保持矿井地下水位的稳定。
矿井排水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矿井的安全和生产能力,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沉降孔出水矿井沉降孔是为了控制井下地下水位而设置的孔洞。
矿井沉降孔可以通过井上排水方式进行排水。
沉降孔出水是指通过沉降孔将井下的地下水排出,以维持沉降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矿井沉降孔出水需要选择合适的排水设备并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以确保沉降孔的排水效果和矿井的安全。
煤矿防治水的难点和挑战煤矿防治水工作面临着许多难点和挑战。
首先,煤矿地下环境复杂,地下水的分布不均匀,地下水的来源也多样化,需要准确掌握地下水的情况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煤矿防治水细则目录1-3第一章总则3-8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8-19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19-25第四章井下探放水25-46第五章矿井防治水技术46-48第六章露天煤矿防治水48-50第七章水害应急处置50-72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事故,保- 1 -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等,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煤炭企业、煤矿和有关单位的防治水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根据不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
煤矿必须落实防治水的主体责任,推进防治水工作由过程治理向源头预防、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井下治理向井上下结合治理、措施防范向工程治理、治水为主向治保结合的转变,构建理念先进、基础扎实、勘探清楚、科技攻关、综合治理、效果评价、应急处置的防治水工作体系。
第四条煤炭企业、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煤矿应当根据本单位的水害情况,装备满意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手艺人员,配齐专用的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部队,储备需要的水害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
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的煤矿,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装备防治水副总工程师。
第六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联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 2 -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探放水制度、重大水患停产撤人制度以及应急处置制度等。
煤矿主要负责人必须赋予调度员、安检员、井下带班人员、班组长等相关人员紧急撤人的权力,发现突水(透水、溃水,下同)征兆、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淹井等重大险情,立即撤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一、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1、工作面概况11071 工作面位于 11 采区东翼上部其次区段, 11071工作面对应地面有箕啊、铁李村,地面标高+112m-+119m。
11071 工作面西起 11 采区上山煤柱,东至铁李正断层,上部为 11031 工作面采空区,下部为 11111 工作面采空区,为“孤岛”采煤工作面。
11071 风巷走向长 1312m,11071 中巷走向长 1541m,11071 机巷走向长 1568m,上下两部份在切 1 测点联合开采形成一个大的工作面。
下部切眼平均采长 162m,上部切眼平均采长 165m,联合后工作面平均采长 327 米,风、中、机巷和切眼均沿二 1 煤层顶板布置,工作面西部巷道方位 104°,中部调向位置以东巷道方位 89°, 11071 风巷顶板标高为-358.530m~ -341.740m,最大高程差为 16.79m;11071 中巷顶板标高为-397.812m~ -373.125m,最大高程差为 24.687m;11071 机巷顶板标高为-433.809m~ -406.325m,最大高程差为27.484m。
工作面采煤面积418545.64m2,煤层倾角平均 12°,平均煤厚 3.98m,计算二 1 煤层地质储量 228.22 万吨。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厚综合机械化采煤。
2、地质构造11071 工作面煤层赋存比较稳定,地质条件相对简洁。
煤层走向 81°~107°,煤层倾角10°30′~14°。
该工作面风、中、机巷揭露状况为西部煤层较厚,中东部煤层较薄,上部煤层整体较厚,下部煤层整体较薄, 11071 工作面东部构造的影响,使煤层顶底板发生不同程度的起伏变化,下切眼向西 100 米范围内煤层整体较薄( 2m)。
11071 工作面东部为铁李正断层,走向 116°~296°,倾角 67°,落差23~26m;上切眼向东约 30m 处为FS7 判断断层,断层落差 0~11m,倾角 65°。
煤矿防治水技术措施煤矿水害是与瓦斯、煤尘、顶板、火灾等并列的五大灾害之一,其严重程度仅次于瓦斯列第二。
随着开采深度和开采条件不断变化,特别是兼并重组后,由于地质资料不清,煤矿受采空区、古空区、奥灰水威胁越来越严重,给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煤矿水害已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关键问题,所以,搞好水害防治是我矿的重点工作。
一、矿井水害类型造成矿井水害的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空水。
按照水源把矿井水害分成以下几种:(一)地表水水害:主要水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江河、水库、沟渠等);(二)老空水水害:主要水源为古井、小窑废巷及采空区积水;(三)孔隙水水害:主要为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孔隙水、流砂水和泥砂等。
(四)裂隙水水害:主要为砂岩、砾岩等裂隙含水层的水;(五)岩溶水水害:主要为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的太原群薄层灰岩岩溶水等;二、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现状煤矿水害与其形成的条件有直接对应关系。
矿井充水三个条件。
即“矿井充水三要素”包括充水水源、涌水通道和充水强度(涌水量)。
(一)水文地质探查技术1、水文地质试验技术水文地质试验技术的基本方法是以水文地质理论为基础,以水文地质钻探、抽(放)水试验、底板岩石力学试验为主要手段,探查含水层及其富水性、主要含水层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等。
2、地球物理勘探技术(1)地震勘探:包括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查明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查明区内幅度大于5米的褶曲和直径大于20米的陷落柱;探测采空区和岩浆浸入体。
(2)瞬变电磁探测技术:是地面探测含水层及其富水性、构造及其含水情况,老窑及其积水多少的主要手段。
(3)高密度高分辨率电阻率法探测技术:是地面及其地下洞体的首选方法。
(4)直流电法探测技术:属于全空间电流勘探,可在地面及井下使用。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巷道底板富水性探测;底板隔水层厚度,原始导高探测;掘进头和侧帮超前探测,导水构造探测;潜在突水点、老窑积水区、陷落柱探测。
煤矿防治水基础技术知识引言煤矿防治水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水灾事故是煤矿事故的主要类型之一,严重威胁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的连续性。
为了有效防治煤矿水灾事故,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技术知识。
本文将介绍煤矿防治水的基础技术知识,包括地下水位的测定方法、煤层水的排放和排水技术、煤矸石库区的治理方法等。
地下水位的测定方法煤矿获取地下水位信息是进行防治水工作的基础。
常用的地下水位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 缺口法缺口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定地下水位的方法。
它通过在地下水位下钻取一个小孔,然后观察孔内的水位与地面之间的差距,来确定地下水位的高度。
2. 地下水位计地下水位计是一种常用的地下水位测定工具。
它由玻璃水管和一根导管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在管内形成稳定的液柱,从而测量地下水位的高度。
3. 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是一种精确测量地下水位的工具。
它通过感应地下水压力变化来确定地下水位的高度。
压力传感器具有高精度、反应迅速等优点,适用于复杂的地下水位测定场景。
煤层水的排放和排水技术煤层水是指存在于地下煤层中的水。
煤层水的排放和排水是煤矿防治水的重要内容。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煤层水排放和排水技术:1. 煤层水井排放技术煤层水井排放技术是一种将煤层水通过钻井排放到地面的方法。
它通过在煤层中钻探一条或多条水井,将煤层水从井口抽出,然后通过管道排放到地面。
煤层水井排放技术具有排放量大、操作方便等特点。
2. 煤层水开采技术煤层水开采技术是一种将煤层水通过开采井(矿井)提取到地面的方法。
它通过在煤层中开采井眼,利用抽水机将煤层水抽到地面。
煤层水开采技术适用于煤层水压力较高的情况。
3. 煤层水封闭技术煤层水封闭技术是一种将煤层水封闭在煤层中,防止其涌入矿井的方法。
它通过在煤层中设置封闭井眼,利用封堵材料将煤层水封闭在煤层中。
煤层水封闭技术适用于煤层水压力较低的情况。
煤矸石库区的治理方法煤矸石库区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堆放区域。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随着煤炭产业的不断发展,煤矿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水是煤矿生产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如何防治水的安全事故是煤矿安全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的相关知识,以期对煤矿安全监管和实际生产有所帮助。
煤矿水安全概述煤矿地下水体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与煤层地质构造和矿井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水文地质体系。
地下水的渗透和流动会影响煤矿开采的安全和生产效益。
同时,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破坏,地下水会受到破坏和扰动,进而可能引发水灾事故。
因此,科学合理地防治水灾事故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煤矿水安全地质特征煤矿地下水体受煤层地质和矿井工程活动的影响较大,其地质特征也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化性。
一般来说,煤矿地下水具有以下特征:1.水文地质复杂性。
由于煤层下覆和下伏地层及构造的复杂性,地下水的分布、类型和运移规律也相对复杂。
2.水资源丰富。
煤层储水量较大,由于煤层产生的固定水和可透水性差的差异水共同进入煤层系统并受地质构造和地表降雨的影响,形成了煤矿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
3.潜在危险性。
煤矿地下水在采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地面塌陷、煤矿地下水爆炸等。
同时,堆放的矸石、煤渣、固体废弃物等也会产生渗漏水,进一步增大了水灾事故的风险。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为了防止煤矿灾害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
以下是相应的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1. 计算水流量和含水量在采空区涌水和井下水灾的预防中,为了掌握水流量和含水量等水文地质参数,需要进行水文地质预测。
应用水资源计算,预测和控制采空区或工作面的涌水量;采煤过程中,对于底板、煤层和顶板的水文地质参数和涌水走向,都需要计算涌水量和含水量等参数。
2. 煤矿排水技术对于采空区、井下涌水和废弃矿井的积水等问题,需要进行排水处理。
煤矿排水技术也是煤炭生产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的目的是在不降低采矿效率的前提下,排除井下水体以及矿顶上的外来水,以维持井下的干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