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淀粉酶实验(借鉴文章)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7
唾液淀粉酶实验过程唾液淀粉酶,听起来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精灵,在我们的口腔里悄悄施展着神奇的法术。
今天,就来和大家唠唠探究这个小魔法精灵的实验过程。
我们就像一群侦探,要把这个隐藏在唾液中的小家伙给揪出来好好研究一番。
首先得收集唾液啊,这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个奇特的“唾液制造机”。
腮帮子鼓鼓的,就像一只贪吃的小仓鼠,在嘴里积攒着那珍贵的唾液。
可别小看这唾液,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里面可是住着淀粉酶这个厉害的角色呢。
然后呢,我们拿出准备好的淀粉溶液,那淀粉溶液白白净净的,就像一碗毫无防备的“食物”等待着淀粉酶这个小怪兽去攻击。
把唾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像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开始了。
淀粉酶这个小战士像疯了一样冲向淀粉这个大阵营。
我们把混合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就像是给小战士们搭建了一个舒适的战场。
这个温度很关键啊,要是太冷了,淀粉酶就像被冻僵的小可怜,动弹不得,那这场战斗就没法好好打了;要是太热了,又像把小战士们丢进了火焰山,直接被烤得失去战斗力。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我们就像等待开奖的彩民一样,心里充满了期待。
这个时候,我们拿出试剂来检测反应的成果。
如果反应成功了,那淀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从原本的大分子变成了小分子,就好像一个巨人被切成了一个个小矮人。
要是没成功呢,那就是淀粉酶这个小战士偷懒了,或者是遇到了什么强大的阻力。
可能是温度这个捣蛋鬼捣乱了,也可能是唾液的量不对,就像厨师做菜盐放多放少了一样,一点点的偏差就可能让整个菜的味道完全不同,在这里就是让整个实验失败。
在这个实验里,每一个步骤都像是走钢丝,必须小心翼翼。
从收集唾液的怪模样,到混合溶液的紧张期待,再到等待结果的焦急,就像一场充满未知的冒险。
而唾液淀粉酶这个小小的东西,在这场冒险中成为了主角,它的一举一动决定着实验的成败。
就像一个小小的国王,主宰着自己的那片微观世界。
虽然这个实验看起来有点繁琐又有点搞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发现微观世界里隐藏的巨大奥秘,就像在一个小小的洞穴里发现了无尽的宝藏一样令人兴奋。
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广西医科大学11级17班1组黄爱春黄燚燚程邦李定使摘要: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测量pH对酶活力影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pH 对酶活力的影响。
影响酶反应活力的因素很多,影响胞外酶的因素主要包括PH 值、温度和金属离子、抑制剂及其他小分子,以及酶浓度等因素。
在温度、酶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酶的活力在最适pH处达到最大,远离则变小。
在底物过量的条件下,相同时间内,在温度、酶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接近最适pH的反应体系中消耗淀粉的量最大,剩余淀粉与过量碘液生成的颜色越浅,吸光度越小,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出各管的吸光度后,取处于升高与降低趋势之间的较小吸光度范围对应的pH值即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
关键词:淀粉酶、活性、温度、吸光度前言:生物体内一切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有酶在起作用,生命不能离开酶而存在。
酶量与酶活性的改变都会引起代谢的异常乃至生命活动的停止。
由于酶的独特的催化功能,使它在工、农业和医疗卫生等领域具有重大实用意义。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及其不需要在高温、强酸、强碱条件下作用的特点是普遍化学催化反应所无法比拟的。
其研究成果给催化理论、催化剂的设计、药物的设计和作用原理的了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遗传和变异等方面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和新的概念。
正文:一、材料与方法仪器:吸量管(5mL,1mL),试管,试管架,小烧杯,722型分光光度计,恒温箱,吸耳球试剂:0.01mol/L碘液,0.2mol/L磷酸氢二钠,0.2mol/L磷酸二氢钠,淀粉溶液,唾液,蒸馏水方法:相同时间内,在温度、酶浓度相同、pH不同的条件下,酶的活度不同,水解的淀粉量不同,剩余的淀粉与过量碘液生成的颜色不同,通过测量吸光度,得出酶的最适pH范围。
实验步骤:1、缓冲液的配制:2、唾液淀粉酶的获取:先喝口蒸馏水,将口中食物残渣漱净,然后口中含一口水,做咀嚼运动2分钟即可.3、淀粉用量确定:4、唾液淀粉酶稀释倍数确定:5、最适pH确定以A660为纵坐标,pH为横坐标作图二、结果与讨论用量(ml)讨论:本实验中,当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大时,淀粉被分解的最多,剩余的底物的量最少,A值最小,过酸或者过碱均会影响酶的活性,使之分解的底物减少,A值增大。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摘要:唾液淀粉酶是一种能够水解淀粉质的酶,其活性可以被观察到并测量。
本实验对不同浓度淀粉溶液和唾液的淀粉酶活性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将结果图表化。
实验结果表明,唾液对于淀粉的消化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本实验为淀粉酶活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验目的:1.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活性2.测量不同浓度淀粉溶液中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实验原理: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水解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活性来决定反应的速率。
当反应物浓度大时,酶的饱和度高,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浓度的淀粉溶液,如0.1%,0.5%和1%的淀粉溶液。
2.将淀粉溶液加入至离心管中,注入相应的唾液分别混合,并在室温下保存10分钟。
3.加入2ml的止血液,并室温下放置5分钟后停止反应。
4.将反应液室温下放置1小时,直到淀粉水解反应结束。
5.分别加入2ml的卡球蓝液,并室温下抖动管子,使卡球蓝充分混合后,观察颜色变化。
6.将各离心管中的反应液,吸取至比色皿中,并读取各样品的OD值。
实验结果:样品编号淀粉溶液浓度(%)OD值1 0.1% 0.1272 0.1% 0.1303 0.5% 0.1904 0.5% 0.1925 1% 0.2406 1% 0.241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淀粉溶液浓度越高,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也越高,这与理论原理相吻合。
同时,样品1和2以及样品3和4的数据相近,表明了实验具有一定的重复性。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唾液淀粉酶对于不同浓度淀粉溶液的消化,得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这为淀粉酶活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
报告编号:YT-FS-5572-78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互惠互利共同繁荣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
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
酶在一定范围的PH 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
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加碘后:蓝色紫红色暗褐色红棕色黄色三、试剂与器材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效果,并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麦芽糖是一种具有甜味的物质,而淀粉本身无味。
当淀粉遇到碘液时,会变蓝,而麦芽糖不会。
因此,通过观察淀粉与碘液反应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淀粉是否被唾液淀粉酶分解。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材料:馒头碎屑、唾液、清水、碘液、试管、玻璃棒、37℃温水2. 实验器材: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将馒头碎屑加入试管A,加入2ml唾液,加入适量清水作为对照,充分搅拌。
2. 将馒头碎屑加入试管B,加入2ml清水,作为对照组。
3. 将试管A和B放入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
4. 将水浴后的试管A和B取出,分别滴加碘液。
5. 观察并记录试管A和B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试管A(唾液组):滴加碘液后,颜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
- 试管B(清水组):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说明清水没有消化淀粉。
2. 实验分析- 试管A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了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颜色不变蓝。
- 试管B中的淀粉没有经过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仍然保持原状,因此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从而使得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结果分析过程中,要结合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4.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八、实验拓展1. 探究不同浓度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 探究唾液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
3. 探究唾液淀粉酶在不同pH值下的活性。
4.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其他多糖类物质的消化作用。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3篇An experimental report on salivary amylase activity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3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文档2、篇章2: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文档3、篇章3: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文档篇章1: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文档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
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
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
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加碘后:蓝色紫红色暗褐色红棕色黄色三、试剂与器材篇章2: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研究摘要: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很多,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催化作用;淀粉酶具有高度专一性,其活性受温度、pH值、激活剂及抑制剂、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产生唾液淀粉酶的量不同,活性强弱也有差异。
唾液淀粉酶实验报告唾液淀粉酶实验报告引言: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较小的分子,为消化系统提供能量。
本实验旨在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及其受到的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1. 淀粉溶液2. 唾液样本3. 碘液4. 试管5. 恒温水浴6. 酒精灯7. 显微镜8. 盖玻片实验方法:1. 取一定量的淀粉溶液倒入试管中。
2. 加入一滴碘液,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记录下颜色。
3. 将一定量的唾液样本加入另一个试管中。
4. 将两个试管放入恒温水浴中,保持温度恒定。
5. 同时开始计时,每隔一分钟,分别取出两个试管中的溶液滴在盖玻片上。
6. 用显微镜观察滴在盖玻片上的溶液,记录下观察结果。
7.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条件下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及讨论:在初始状态下,淀粉溶液的颜色为深蓝色,加入碘液后,颜色变为紫黑色。
这是因为碘液与淀粉反应生成了淀粉碘复合物,导致颜色变化。
在观察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实验中,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滴在盖玻片上的溶液逐渐变浅,最终变为无色。
这说明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较小的分子,从而使溶液中的淀粉含量减少。
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
当温度较低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低,反应速率较慢;而当温度较高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高,反应速率较快。
这是因为温度能够影响酶的构象和分子振动,从而影响酶的活性。
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也受到pH值的影响。
在中性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而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低。
这是因为酶的活性受到pH值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破坏酶的构象,从而降低酶的活性。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较小的分子。
2.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活性越高。
3.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到pH值的影响,中性条件下活性最高。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篇一: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
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
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
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加碘后:蓝色紫红色暗褐色红棕色黄色三、试剂与器材篇二: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研究摘要: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很多,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催化作用;淀粉酶具有高度专一性,其活性受温度、pH值、激活剂及抑制剂、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产生唾液淀粉酶的量不同,活性强弱也有差异。
关键词:淀粉酶;活性;温度;抑制剂;激活剂;专一性2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因素(一)实验目的观察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观察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人唾液中淀粉酶为α-淀粉酶,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
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经过一系列被称为糊精的中间产物,最后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
变化过程如下: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麦芽糖、葡萄糖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遇碘后分别呈蓝色、紫色与红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不变色。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创新实验生物创新打大赛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作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讲课人:分水乡郭球生物创新打大赛实验或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该实验位于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该实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都有关,从而理解口腔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
生物创新打大赛实验原型实验通过模拟淀粉在口腔中的一系列变化,来探究淀粉在口腔中变甜的原因。
实验中设置了两个变量:唾液和馒头的切碎、拌匀,从而验证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的分泌及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都有关。
生物创新打大赛不足之处:在以前我所做的多次演示实验中,实验组很难成功,几乎每一次在试验组的试管中滴碘液时,仍变成较浅蓝色,主要是唾液与淀粉的反应不充分。
教材中所写5至10分钟时间里很难完全消化馒头碎屑。
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难以有说服力。
生物创新打大赛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我将实验改成两组对照试验,第一组将实验材料改成易与唾液充分混合的面粉,第二组通过是否充分搅拌馒头碎屑来模拟口腔中牙的咀嚼、舌的搅拌等物理性作用对淀粉消化的影响,用以告诉孩子吃饭时要细嚼慢咽的道理。
生物创新打大赛实验主要材料:消毒棉、烧杯、馒头、面粉、卷纸筒、试管、小刀、玻璃棒、解剖盘、碘液、热水、试管架、水槽、温度计、生物创新打大赛实验原理:1、淀粉是馒头和面粉的主要成分。
淀粉分解后形成麦芽糖。
2、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3、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在37℃左右发挥最佳。
生物创新打大赛装置说明匙面粉并进行充分搅拌;在2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放入一匙面粉并进行充分搅拌第一组:在1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放入一头碎屑并进行充分搅拌;在4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放入等量馒头碎屑但不进行搅拌第二组:在3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放入馒生物创新打大赛实验过程:1、用凉开水将口漱净,用一次性杯子喝一口清水,在口中含3-5分钟,然后吐入小烧杯中,依次循环,累积8至10毫升唾液。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正式版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正式版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
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
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
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加碘后:蓝色紫红色暗褐色红棕色黄色三、试剂与器材——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广西医科大学11级17班1组黄爱春黄燚燚程邦李定使摘要: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测量pH对酶活力影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pH 对酶活力的影响。
影响酶反应活力的因素很多,影响胞外酶的因素主要包括PH 值、温度和金属离子、抑制剂及其他小分子,以及酶浓度等因素。
在温度、酶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酶的活力在最适pH处达到最大,远离则变小。
在底物过量的条件下,相同时间内,在温度、酶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接近最适pH的反应体系中消耗淀粉的量最大,剩余淀粉与过量碘液生成的颜色越浅,吸光度越小,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出各管的吸光度后,取处于升高与降低趋势之间的较小吸光度范围对应的pH值即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
关键词:淀粉酶、活性、温度、吸光度前言:生物体内一切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有酶在起作用,生命不能离开酶而存在。
酶量与酶活性的改变都会引起代谢的异常乃至生命活动的停止。
由于酶的独特的催化功能,使它在工、农业和医疗卫生等领域具有重大实用意义。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及其不需要在高温、强酸、强碱条件下作用的特点是普遍化学催化反应所无法比拟的。
其研究成果给催化理论、催化剂的设计、药物的设计和作用原理的了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遗传和变异等方面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和新的概念。
正文:一、材料与方法仪器:吸量管(5mL,1mL),试管,试管架,小烧杯,722型分光光度计,恒温箱,吸耳球试剂:0.01mol/L碘液,0.2mol/L磷酸氢二钠,0.2mol/L磷酸二氢钠,淀粉溶液,唾液,蒸馏水方法:相同时间内,在温度、酶浓度相同、pH不同的条件下,酶的活度不同,水解的淀粉量不同,剩余的淀粉与过量碘液生成的颜色不同,通过测量吸光度,得出酶的最适pH范围。
实验步骤:1、缓冲液的配制:2、唾液淀粉酶的获取:先喝口蒸馏水,将口中食物残渣漱净,然后口中含一口水,做咀嚼运动2分钟即可.3、唾液淀粉酶的稀释:4、唾液淀粉酶稀释倍数的选择:根据颜色的深浅,最后我们组选择了1:5 的稀释倍数的唾液淀粉酶。
唾液淀粉酶实验过程唾液淀粉酶这玩意儿啊,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工匠,藏在我们的口腔里,今天咱就来好好折腾折腾它,看看它到底有多神奇。
咱先准备材料,就像要搭建一个魔法舞台一样。
淀粉溶液,这是我们的主角原料,就像是白色的小雪花堆积在一起,等着被淀粉酶这个小工匠雕琢呢。
还有碘液,那颜色就像神秘的紫药水,感觉充满了未知的魔力。
当然不能少了我们自己嘴巴里的唾液,这唾液就像是自带魔力的小水滴,里面住着淀粉酶这个小精灵。
把唾液收集起来的时候可搞笑了,就像自己是个小怪物在积攒特殊的魔法药水。
然后把唾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在一起,就好像是一场奇特的会师。
淀粉酶小精灵一看到淀粉这个大雪山,估计兴奋得不得了,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接下来就是等待,这个过程就像是等待一场魔法慢慢生效。
我都能想象到淀粉酶在里面忙得热火朝天,像一群小蚂蚁在搬巨大的糖果一样,把淀粉这个大块头一点点分解。
过了一会儿,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啦。
我们滴入碘液,这就像是给这场魔法表演来一个大揭秘。
如果淀粉没有被分解,那碘液就会让它变成深蓝色,像突然被施了黑暗魔法一样。
可要是淀粉酶成功了呢,那溶液就不会有那么深的颜色变化,就像淀粉酶这个小工匠成功地把淀粉这个大怪物给打败了,还把它拆成了一堆小零件,碘液这个检查员都挑不出啥大毛病了。
这实验有时候还会出些小岔子呢。
就像淀粉酶小精灵突然罢工或者迷路了一样。
可能是温度不合适,就好比小精灵怕冷或者怕热,温度太高或者太低,它就躲起来不干活了。
这时候溶液就还是会被碘液变成深色,就像小精灵失职后,淀粉这个大坏蛋又开始耀武扬威了。
不过啊,当一切顺利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像是发现了一个隐藏在身体里的超级魔法。
唾液淀粉酶这么个小小的东西,居然能有这么大的能耐,就像一个小不点有能举起大象的力量一样不可思议。
这个实验就像是一场微观世界里的小闹剧,而我们是这个闹剧的导演和观众,看着淀粉酶这个小主角在舞台上尽情表演它的分解绝技。
做这个实验就像是开启了一场奇妙的微观冒险,让我们看到了身体里那些小小的东西有着大大的本事,感觉就像发现了身体里一个秘密的魔法世界,有趣极了。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 掌握实验操作步骤,观察淀粉遇唾液后的变化。
3.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主要存在于唾液中,具有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作用。
淀粉遇碘后呈现蓝色,当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后,碘与葡萄糖不发生反应,因此淀粉遇唾液后的溶液颜色会发生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淀粉溶液、唾液、碘液、蒸馏水、试管、移液器、滴管、烧杯、酒精灯、温度计、pH试纸等。
2. 实验仪器:恒温水浴锅、显微镜、离心机、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将淀粉溶液、唾液、碘液、蒸馏水等实验材料准备好。
2. 分别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2、3号。
3. 向1号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和2ml唾液,3号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和2ml蒸馏水。
4. 将3支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持恒温。
5. 5分钟后,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碘液。
6. 观察并记录3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7. 分别将3支试管取出,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1号试管(淀粉溶液)加入碘液后,溶液呈蓝色,表明淀粉未被唾液淀粉酶水解。
2. 2号试管(淀粉溶液+唾液)加入碘液后,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最终呈无色,表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
3. 3号试管(淀粉溶液+蒸馏水)加入碘液后,溶液仍呈蓝色,表明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唾液淀粉酶具有催化淀粉水解的作用,而蒸馏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此外,pH值、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淀粉溶液与唾液的混合比例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本实验中,淀粉溶液与唾液的比例为1:1,此比例较为适宜,能够较好地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 实验过程中,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一定影响。
本实验中,实验温度为37℃,这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有利于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唾液淀粉酶最适ph实验设计咱今天就来讲讲唾液淀粉酶最适 pH 实验设计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唾液淀粉酶啊,就像个小机灵鬼,在不同的 pH 环境下表现可不一样呢!咱做这个实验,不就是为了找出它最喜欢、最能发挥本事的那个pH 值嘛。
咱先得准备好各种材料和器具呀,这就好比战士上战场得拿好自己的武器。
什么试管啦、滴管啦、各种不同 pH 的溶液啦,一个都不能少。
然后呢,把唾液淀粉酶弄出来,这可得小心点,别弄得到处都是。
接着就开始实验啦!把不同 pH 的溶液分别装进那些小试管里,再往里面加上等量的唾液淀粉酶,就像给它们安排了不同的任务。
然后呢,就把这些试管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让它们好好反应一段时间。
这反应的过程就好像一场看不见的比赛呀,唾液淀粉酶在不同的 pH 环境里努力表现自己。
过了一段时间,咱就得去看看它们的成果啦。
怎么看呢?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检测反应的程度,看看哪个 pH 下它最厉害。
你想想啊,如果 pH 不合适,那唾液淀粉酶可能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发挥不出啥作用;但要是 pH 刚刚好,嘿,那它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活力满满地干活呢!这多有意思呀。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可千万要仔细哦,不能马虎。
就像走钢丝一样,得小心翼翼的。
一个小失误可能就会让整个实验结果变得不靠谱啦。
咱做这个实验不就是为了更了解唾液淀粉酶嘛,知道它在什么情况下最厉害,以后就能更好地利用它呀。
这就好像你知道了一个人的喜好,就能更好地和他相处一样。
而且这个实验也不难呀,只要咱认真去做,肯定能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
说不定还能有新的发现呢,那可就太有成就感啦!总之呢,唾液淀粉酶最适 pH 实验设计就是这么个有趣又有意义的事儿。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通过它咱能学到好多知识呢。
大家都动起手来,一起去探索这个神奇的小世界吧!。
生物实验探究报告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000字左右(文章一):探究实验报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探究实验报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一)、提出问题:吃馒头或米饭的时候,如果咀嚼的时间长了,会觉得有甜味,而馒头和米饭里面并没有放糖,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哪种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的呢?(二)、做出假设:馒头或米饭中的成分主要是淀粉,淀粉是没有甜味的。
咀嚼馒头或米饭的时候,主要发生的变化是馒头或米饭被嚼碎了,和唾液混合在了一起,是否是唾液的作用导致米饭或馒头中的淀粉变成了别的物质,因此馒头或米饭变甜了呢?(三)、设计实验方案:(1)、根据假设,要模拟人的口腔中的环境,如口腔中(人体)的温度,唾液等,以及能检验淀粉是否发生变化的装置和药品等。
还要设计一个对照组,即除了要检验的因素(唾液)不同外,其他实验因素完全相同,从而检验出是否是唾液的作用导致。
(2)、材料用具:淀粉、试管、烧杯、温度计、碘液、清水、开水等。
(四)、实施实验方案:实验组:漱口,取唾液,将适量唾液装入试管,加入淀粉糊,混合均匀对照组:将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装入试管,加入淀粉糊,混合均匀(五)、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组的混合液不变蓝,说明已经没有淀粉,对照组的条件和实验组的变蓝,说明有淀粉,两组的唯一区别是实验组的混合液中有唾液,说明是唾液使淀粉发生了变化。
(六)、得出结论:唾液中的物质可以使馒头或米饭中的淀粉变成有甜味的物质,比如可能是变成了糖等。
(文章二):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班级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日期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 实验目的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材料用具:一次性漱口杯、凉开水、脱脂棉、小烧杯、量筒2支、试管2支、试管架、1%淀粉溶液(煮沸配制)、滴管、碘液、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铁架台、火柴(或恒温水浴锅)实验步骤:1.准备①用凉开水将口漱净②收集唾液:口含一团脱脂棉,片刻后用镊子将脱脂棉取出,将其中的唾液挤到小烧杯中备用2.设计并实施实验③用量筒分别量取2ml淀粉溶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④用量筒分别量取2ml清水和2ml唾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⑤充分振荡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水浴约5—10分钟,同时取出两支试管,稍冷却⑥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加2滴碘液,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3.记录实验记录实验结果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5.结束实验整理和清理实验仪器和实验台实验报告:(文章三):七年级生物实验_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年级:七年级(一)、教学目标(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
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
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
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加碘后:蓝色紫红色暗褐色红棕色黄色三、试剂与器材0.5%淀粉溶液,碘液,PH=3.8,6.8,8.0缓冲液,1%CuSO4溶液,0.9%NaCl 溶液,2%H2O2溶液,铁粉,生马铃薯糜,熟马铃薯糜,玻璃匀浆器,比色板,恒温水浴箱,三用水箱,制冰机。
四、操作步骤1.唾液淀粉酶的制备每人取一个干净的小烧杯,先用自来水漱口,将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清除,干净。
然后取蒸馏水约20ml含入口中,做咀嚼动作了3~4min,以分泌较多的唾液。
将口腔中的蒸馏水吐入干净的小烧杯中,此即为稀释的唾液淀粉酶液。
2.酶的高效性及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①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取3支试管,编号:编号 1 2 3PH=3.8的缓冲溶液3 --PH=6.8的缓冲溶液- 3 -PH=8.0的缓冲溶液-- 30.5%淀粉溶液 1 1 1唾液淀粉酶液 1 1 1将上述各管溶液混合后在37度水浴中保温5min检查淀粉水解程度每隔1min,从2号试管中取出溶液置于白瓷板上,用碘液检查淀粉水解程度,待溶液不再变色时,从水浴中取出所有试管向各管均加入碘液1~2滴,摇匀观察,记录并解释现象②温度对酶的影响:取3支试管,编号:编号 1 2 3 唾液淀粉酶液0.5 0.5 0.5 PH=6.8的缓冲溶液1 1 1 0.5%淀粉溶液ml 1 1 1反应温度(度,10min)0 37 100取出试管,并将在沸水浴中处理的试管用冷水冷却,然后向各管中滚圆碘液1~3滴。
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的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思路,并完成设计报告。
2.掌握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熟悉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实验原理
1.酶促反应速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激动剂和抑制剂等。
上述诸因素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速度的影响,可用定性或定量的反应来观察。
利用碘与淀粉机器不同程度纾解产物反应的颜色,来衡量酶促反应的速度的快慢。
蓝色—紫红色—黄色,颜色由蓝变黄,表示酶促反应速度由慢到快。
此为定性观察。
2.进一步利用郎伯—比尔定律来判定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
由于在被水解的程度也不一样。
当唾液淀粉酶不能将完全水解时,淀粉遇碘呈蓝色,吸收波长位于660nm处。
不同PH环境中唾液淀粉酶与淀粉的反应程度不同,吸光度值也不同。
因此,通过测量660nm处的吸光度值,可以了解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吸光度最小的溶液其PH即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
实验器材
仪器材料:方盘,试管架,中试管,毛刷,吸耳球,玻璃铅笔,小烧杯,白瓷板,坐标纸,漱口杯。
0.1ml、0.5ml、1.0ml、2.0ml、5.0ml、10.0ml刻度吸管,胶头滴管,37 C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电磁炉。
试剂药品:0.02%淀粉溶液. 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0.2mol/L 磷酸氢二钠溶液碘液;称取碘1g,碘酸钾2g,溶于300ml蒸馏水中。
实验步骤:
1、缓冲液的配置
pH 0.2mol/L 0.2mol/L
NaH2PO4(ml) Na2HPO4(ml)
5.7 93.5
6.5
5.8 92.0 8.0
5.9 90.0 10.0
6.0 8
7.7 12.3
6.1 85.0 15.0
6.2 81.5 18.5
6.3 7
7.5 22.5
6.4 73.5 26.5
6.5 68.5 31.5
6.6 62.5 3
7.5
6.7 56.5 43.5
6.8 51.0 49.0
6.9 45.0 55.0
7.0 39.0 61.0
7.1 33.0 67.0
7.2 28.0 72.0
7.3 23.0 67.0
7.4 19.0 81.0
7.5 16.0 84.0
7.6 13.0 87.0
7.7 10.5 89.5
7.8 8.5 91.5
7.9 7.0 93.0
8.0 5.3 94.7
2、唾液的取法:
(1)先给备取者一杯纯净水让其漱口,将漱口液吐掉,再将一块消毒脱脂棉球用镊子放在备取者的舌下,过大约半分钟至一分钟,备取者感觉棉球湿透,用镊子将棉球取出,置于烧杯中,倒
入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将棉球取出,即制成唾液实验备用液。
(2)让备取者下嘴唇抵住干净的杯子口,在备取者眼前放上一些话梅,这时,备取者的唾液会不停地流出来。
(3)准备一个干净的杯子,用手扯住嘴角,等待大约2分钟后,就可以获得唾液。
实验方案
(1)唾液的稀释:取10支试管,分别编上号00~09
编号0 1 2 3 4 5 6 7 8 9 唾液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蒸馏水 4.9 9.9 14.9 19.9 24.9 29.9 34.9 39.9 44.9 49.9 (2)最适唾液稀释倍数的选取
取上述稀释的唾液各1ml,分别加入另取的10支试管中,分别编上A~J号的试管里,向10支试管内同时加入1ml的0.02%的淀粉溶液,振荡混匀后放入37 C恒温水浴几分钟后取出,滴加1~2滴碘液,振荡混匀,观察颜色,选取颜色变为淡黄色最快的一支,记录其稀释倍数,作为下面实验的最适唾液稀释倍数。
(3)最适PH的测定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PH
颜色
A660
A660
PH
实验结果
最适PH=?
实验分析
思考题
1)本实验为什么要寻找较合适的唾液稀释倍数?
答:为了跟好的找到唾液淀粉酶的合适浓度,是的最后测定的最适PH精确。
2)在研究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是,前提条件是什么?答:温度,底物浓度,酶浓度保持恒定。
3)所测吸光度中,吸光度值最小溶液所对应的PH一定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吗?
答:不一定,最适PH值应当是根据A-PH的图来确定,图的最
低点为最适PH,不一定就是所测最小的吸光度值。
4)总结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分光光度计时要调零
②反应时必须是在37℃的水浴中。
参考文献
常东胜,潘洪明医学化学实验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