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变动成本
- 格式:ppt
- 大小:269.00 KB
- 文档页数:7
管理会计习题:变动成本法及本量利分析练习题及答案习题一:假设某企业7月份生产A产品1,000件, 发生的直接材料费10,000元, 直接人工费4,000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6,00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为8,000元; 尚未分解的半变动成本(混合材料费)为6,000元。
原来预计在这笔半变动成本中, 单位变动费用为3元, 固定费用为2,000元。
此外,A产品没有期初、期末在产品,所以本期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记入本期的产成品。
另设A产品7月份的销售额为800件(产销不平衡),单位售价为45元。
问:1、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分别是多少?(混合成本按预计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比例进行分解)。
2、假设下月的有关成本资料及产量都不变,而销售量为1,200件,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又分别是多少?解:①首先要将半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解率=混合成本总额/采用的分解标准总额=6,000÷(2,000+1,000×3)=1.2 也就是说,每一元预计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应该负担1.2元的混合成本。
所以,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金额应该等于预计的固定成本额乘以 1.2; 混合成本中的变动成本金额应该等于预计的变动成本额乘以1.2。
即: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1.2×2,000=2,400元混合成本中的变动成本=1.2×(1,000×3)=3,600元②其次,应该计算变动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总额=10,000+4,000+6,000+3,600=23,600元单位变动成本=23,600/1,000=23.6元本题中,由于不涉及推销和管理费用, 所以变动成本总额就等于变动生产成本总额了;同理,固定成本总额也等于固定生产成本总额。
固定成本总额=8,000+2,400=10,400元单位固定成本=10,400/1,000=10.4元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净利的差额为2,080元,即未销售出去的200件产品所负担的固定成本额(200×10.4=2,080元)在完全成本法下被记入资产负债表,而在变动成本法下,这部分固定成本额全部记入收益表,减少了当期的税前利润,从而使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比按固定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少2,080元。
1、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
C、在各种产量水平下保持不变正确答案:C2、单位价格上涨而其他因素不变,则()。
D、保本点和保利点降低,安全边际上升,利润增加正确答案:D3、企业在存货上耗费的总成本不包括()。
C、销售成本正确答案:C4、当企业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企业不应该接受追加订货的情形是()。
C、追加订货的贡献毛益高于减少的正常收入,但余额少于追加的专属成本正确答案:C5、销售预测的趋势平均法()。
C、能够消除一些偶然的因素正确答案:C6、有关变动成本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B、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不受产量的影响正确答案:B7、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自动延伸,使预算期永远保持在一年的预算称为( d )。
D、滚动预算正确答案:D8、责任会计的主体是()。
B、责任中心正确答案:B9、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单位贡献边际率分别为15%和20%,销售比重分别为40%和60%,则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综合贡献边际率为()。
C、18%正确答案:C10、当企业的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应不继续生产某亏损产品的条件之一是()。
B、该产品的单价小于单位变动成本正确答案:B1、财务会计的主要报告对象是()。
A、投资者C、债权人D、潜在投资者E、政府机关正确答案:ACDE2、成本按性态划分包括()。
C、固定成本D、变动成本E、半变动成本正确答案:CDE3、评价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指标包括()。
A、安全边际量B、安全边际额C、安全边际率正确答案:ABC4、特别订货定价决策中的有关成本包括()。
A、增量成本B、专属成本D、机会成本正确答案:ABD5、影响人工效率差异的因素主要包括()。
A、加工设备的完好程度B、工人的劳动生产率D、动力供应情况正确答案:ABD1、现代管理会计的特征在于以预测决策会计为主,以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为辅。
()正确正确答案:正确2、通常我们所讲的降低固定成本总额就是指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
判断题1.财务会计主要以整个企业为核算对象,而管理会计既涉及整体又涉及局部。
()答案:正确2.单位变动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加而减少。
()答案:错误3.销售预测中的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因数分析法属于定量分析法。
()答案:错误4.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产品成本的构成、存货计价、盈亏计算等三个方面的不同。
()答案:错误5.企业处于保本状态时,安全边际率0,保本作业率等于1。
()答案:正确6.在产品生产决策中,可以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的大小作为择优的标准。
()答案:正确7.企业为了扭亏为盈,凡是亏损产品都应停产。
()答案:错误8.只要固定成本不等于0,经营杠杆系数恒大于1。
()答案:正确9.在滚动预算中预算期是连续不断的,始终保持一定期限。
()答案:正确10.成本中心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可以按实际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
()答案:错误1.成本性态分析中高低点法的优点是计算精度高,缺点是过于计算过程过于复杂。
()答案:错误2.导致两种方法分期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答案:错误3.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固定成本越高,保本量越大。
()答案:正确4.成本预测是其他各项预测的前提。
()5.在管理会计的调价决策中,如果调高价格后预计销量超过利润无差别点的销售量,那么就应当进行调价。
()答案:错误6.在建设期等于零时,则长期投资项目的投资职能采取一次性投入方式。
()答案:错误7.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利润表构成了整个的财务预算。
()答案:错误8.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中,计算价格差异的用量基础是实际产量下的实际耗用量。
()答案:错误9.确定最优生产批量时,考虑的相关成本有调整准备成本、储存成本和生产中的变动成本。
()答案:错误10.著名的管理学家西蒙首次提出“战略管理会计”一词的年限是1981年。
()答案:正确1.为保证管理会计信息质量对决策有用,通常要求将有关的未来信息估计误差控制在决策者可以接受的一定可信区间内,这体现了可信性原则的可理解性要求。
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规模或
生产要素的改变而引起的成本的变动。
它是企业在短期内进行生产扩张或收缩时所面临的成本变化。
单位变动成本又分为平均变动成本和边际变动成本。
平
均变动成本是指当企业的生产要素发生变动时,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情况。
边际变动成本则是指当企业生产规模发生一个单位变化时,所引起的总成本变化。
单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密切相关。
固定成
本是无论生产规模如何变化,都不会发生变动的成本,例如租金、折旧等。
变动成本是与生产规模和生产要素的变动相关的成本,例如原材料、人工等。
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全面成本法、边
际成本法和平均成本法。
全面成本法是将企业的总成本除以产量得到平均成本,然后再计算出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成本法是指单位产量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平均成本法是指分析单位产量的变动,根据单位产量的增加或减少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计算出单位的平均变动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化对企业的决策起到重要的影响。
当
单位变动成本较低时,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反之,当单位变动成本较高时,企业则应该考虑减少生产规模或调整生产要素的使用,以降低成本。
总之,单位变动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规模
或生产要素的改变而引起的成本的变动。
它是企业进行生产扩
张或收缩时所面临的成本变化,对企业的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并掌握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方法和变化规律,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变动成本法的计算公式
1.变动成本总额的计算公式:
变动成本总额=直接材料变动成本+直接人工变动成本+制造费用变动成本
直接材料变动成本=(期末存货-期初存货)×直接材料单位成本
直接人工变动成本=(期末产量-期初产量)×直接人工单位成本
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期末产量-期初产量)×制造费用单位成本
2.直接材料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
直接材料变动成本=(期末存货-期初存货)×直接材料单位成本
其中,期末存货为期末损益表中的成本部分中所列的直接材料存货金额,期初存货为期初损益表中的成本部分中所列的直接材料存货金额,直接材料单位成本为单位成本,即单位直接材料的价格。
3.直接人工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
直接人工变动成本=(期末产量-期初产量)×直接人工单位成本
其中,期末产量为期末损益表中的产量,期初产量为期初损益表中的产量,直接人工单位成本为单位成本,即单位直接人工的价格。
4.制造费用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
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期末产量-期初产量)×制造费用单位成本
其中,期末产量为期末损益表中的产量,期初产量为期初损益表中的产量,制造费用单位成本为单位成本,即单位制造费用的价格。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确保所使用的单位成本是有效的,即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综上所述,变动成本法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变动成本总额的计算公式以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计算产品或服务的变动成本,从而进行更精确的成本管理和定价决策。
管理会计计算题1.假定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其有关资料如下:生产量2000件,销售量1800件,期初存货0件,边际贡献率60%,原材料6000元,计件工资4000元,其他变动性制造费用每件0.4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2000元,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每件0.2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为300元。
要求:1)根据给定的边际贡献率确定售价2)用两种方法计算单位产品成本3)用两种成本编制损益表4)说明两种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不同的原因1)单位变动成本=(6000+4000)/2000+0.4+0.2=5.6元/件单价=5.6/(1-60%)=14元2)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6000+4000)/2000+0.4+2000/2000=6.4元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6000+4000)/2000+0.4=5.4元3)---利润表单位:元4)因为完全成本法在期末存货中句含固定生产成本200 元(2000/2000)*200,其销售产品成本就比变动成本法下销售产品成本少200元,故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多200元2. 已知:某企业本期有关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5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4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4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1000元。
期初存货为零,本期生产量1000件,销售量600件,单位售价40元。
要求:分别按两种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 (1) 单位产品成本; (2)期间成本; (3)销货成本; (4)营业利润。
3.某企业保本点的月销售额为50000元,在其他指标不变而固定成本增加5000元时,为了实现保本需要增加销售额8000元。
要求计算:(1)原固定成本总额(2)贡献边际率(3)变动成本率1)因为保本点的销售收入=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变动前:50000=原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变动后:50000+8000=原固定成本+5000/边际成本率则固定成本=31250元2)由前述方程组,则贡献边际率=62.5%3)变动成本率=1-变动成本率=1-62.5%=37.5%4.甲产品单位售价为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1元,固定成本为450元。
多种产品单位成本的计算公式
产品单位成本可以通过不同的公式来计算,具体的公式取决于产品成本的构成和计算的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产品单位成本的公式:
1. 总成本法:
产品单位成本 = 总成本 / 生产的产品数量。
总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和间接费用等。
2. 变动成本法:
产品单位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直接变动制造费用。
这个公式只考虑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变动成本,不考虑固定制造费用和间接费用。
3. 加权平均成本法:
产品单位成本 = 生产部门的总成本 / 生产部门的产量。
这个公式适用于多个产品同时生产的情况,将生产部门的总成本平摊到各个产品上。
4. 标准成本法:
产品单位成本 = 标准成本 / 实际产量。
标准成本是根据生产过程中的标准成本制定的,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来评估生产绩效。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计算产品单位成本的公式,选择合适的公式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和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各种成本的分类和分配方法,以及对成本的核算和管理要求。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第八章成本管理本章考点习题精讲考点一: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考点二:多种产品本量利分析考点三:标准成本差异分析考点四:作业成本法考点五:责任中心业绩考核考点一:单一产品本量利分析【例题·计算题】甲企业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2018年度该产品的销售数量为1000件,单价为18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固定成本总额为3600元。
甲企业要求2019年度的利润总额较上年度增长12%。
假设单价和成本性态保持不变。
要求:(1)计算2018年公司实现的利润额。
(2)计算2018年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
(3)计算2018年的安全边际量和安全边际率,并评价公司经营安全性。
(4)假设其他因素不变,预计2019年销量增长10%,2019年销量的敏感系数为多少?(5)假设其他因素不变,预计2019年单位变动成本增长10%,2019年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为多少?(6)评价销量和单位变动成本哪个更敏感。
【答案】(1)2018年度利润额=1000×(18-12)-3600=2400(元)(2)2018年度保本销售量=3600/(18-12)=600(件)保本销售额=600×18=10800(元)(3)安全边际量=1000-600=400(件)安全边际率=400/1000=40%公司经营处于安全范畴(4)利润总额=1000×(1+10%)×(18-12)-3600=3000(元)利润增长率=(3000-2400)/2400=25%销量的敏感系数=25%/10%=2.5或:销量的敏感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这里注意利用简化式计算经营杠杆系数的时候使用的是基期的数据销量的敏感系数=经营杠杆系数=[(18-12)×1000]/[(18-12)×1000-3600]=2.5(5)利润总额=1000×[18-12×(1+10%)]-3600=1200(元)利润增长率=(1200-2400)/2400=-50%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50%/10%=-5(6)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的绝对值大,所以单位变动成本对利润的影响更敏感。
单位变动成本是什么意思单位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总额与该时期营业收入之比,它反映了这种生产规模扩大对应于营业收入增加的比例关系。
用公式表示为:单位变动成本=固定资产(不包括自然损耗)+流动资产(不包括存货和预付款项)-营业收入根据上面公式可知,当“流动”不变时,即“单位”不变,则提高某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缩小相同销售额所占用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份额;降低某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扩大或者延长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的使用周期。
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单位变动成本,实际上也就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每个工作日的平均直接费用,即完成某件(次)产品所消耗的费用。
那么这些产品的变动成本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知道,无论采取哪种生产方法,都会发生生产活动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并且伴随着各种形态的价值转移。
但由于这些物化劳动或活劳动的数量往往很难确切地计算出来,因此在实际核算中,常把那些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材料、燃料等视同消耗性生产要素而直接计入到最终产品中去,也正因为如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将其称为“单位”变动成本。
而把除去单位变动成本后的余额叫做不变成本。
通俗讲,就是:若固定成本为零,不管你花多少钱买来原材料和人力资源,都只能按照你账面上的数字进行核算。
假设这笔投资有10万元,前5年没有任何利润分配,等于没赚钱,现在想分红,怎么办?如果一下子分掉7万元,还剩2万,利润率超过20%,怎么样?那2万还是得分啊!虽然亏了3万块,但账面上还留有3万块,利润仍然有8%,这里面的学问太深奥了。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影响盈利水平的东西呢?“单位变动成本”给出了答案。
根据新制度中准则第六十三条规定,“存货发出成本”,是指存货发出时的实际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其他成本)。
因此,理解什么是存货发出成本至关重要,弄清楚它,你就明白为什么需要对外报送利润了。
此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是:1.理解不是死记硬背。
单位变动成本的公式单位变动成本是企业管理和成本核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简单来说,单位变动成本就是每生产或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发生的变动成本。
咱们先来讲讲单位变动成本的公式哈,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总额÷业务量。
这公式看起来简单,可在实际运用中,那作用可大了去啦!就拿我之前工作过的一家小工厂来说吧。
那是一家生产文具的厂子,主要产品是笔记本。
为了弄清楚生产成本,我们就得算清楚单位变动成本。
厂里生产笔记本需要用到纸张、油墨、装订用的线等等材料,这些就是变动成本。
比如说,一个月下来,纸张花了 5000 元,油墨2000 元,装订线 1000 元,总共的变动成本就是 8000 元。
这个月生产了 4000 本笔记本,那单位变动成本就是 8000÷4000 = 2 元/本。
知道了这个单位变动成本有啥用呢?用处可大啦!比如说,销售部门在给笔记本定价的时候,就得考虑单位变动成本。
如果定的价格比单位变动成本还低,那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而且,在做生产决策的时候也很有用。
假如订单量突然增加了,我们马上就能算出需要增加多少变动成本,心里有底,决策就不会盲目。
再比如说,在做成本控制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单位变动成本的构成,来看看哪些部分还有降低的空间。
像纸张,如果能找到更便宜但质量差不多的供应商,那单位变动成本不就降低了嘛。
还有啊,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一起,可以帮助我们算保本点。
啥是保本点呢?就是企业不赚不亏的那个业务量。
比如说,我们这个小厂,每个月固定成本是 5000 元,单位变动成本是 2 元/本,笔记本卖5 元一本。
那保本点就是 5000÷(5 - 2)= 1667 本。
这就意味着,每个月得卖出去 1667 本笔记本,才能不亏本。
总之,单位变动成本这个公式虽然简单,但是真的能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很多帮助。
只要我们善于运用,就能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科学合理,提高效益,少走弯路。
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厂子,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都得把成本算清楚,而单位变动成本就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环。
保本变动单位成本计算公式在企业经营中,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了解和掌握成本的计算方法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本变动单位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从而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决策。
本文将介绍保本变动单位成本的计算公式,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保本变动单位成本的概念。
保本变动单位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后,为了保持盈亏平衡所需要增加的成本。
它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增加产量而必须增加的成本,是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
保本变动单位成本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从而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决策。
二、保本变动单位成本的计算公式。
保本变动单位成本的计算公式为:保本变动单位成本 = (总固定成本 + 预期利润) / 产量。
其中,总固定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随产量变化而固定存在的成本,包括房租、折旧、管理人员工资等;预期利润是企业在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后所希望获得的利润;产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
三、保本变动单位成本的应用。
保本变动单位成本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从而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通过计算保本变动单位成本来评估生产规模的扩大对成本的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销售策略。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产品的保本变动单位成本来评估产品的盈利能力,从而决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策略。
四、保本变动单位成本的影响因素。
保本变动单位成本的计算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总固定成本、预期利润和产量三个方面。
1. 总固定成本,总固定成本是保本变动单位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
总固定成本越高,保本变动单位成本就会越高,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的成本来增加产量,从而保持盈亏平衡。
保本点最低单价计算公式
保本点就是一个金融企业亏损和盈利的分界点。
对保本点分析的意义就在于界定公司处于这个分界点的业务量,以此来安排公司生产经营生产。
保本点计算公式:
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又因为: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贡献毛益则,上式又可写成: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益
盈亏平衡点收入=年固定成本总额÷(1-变动成本率)
其中,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100%则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变动成本率)×100%
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变动成本费用是指随生产量(或者产量单位)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费用,主要分类有原材料费用、劳务费用和制造费用,还包括运费、办公工具等费用,以及一些开支、出差和宣传费等。
具体包括:
1. 直接变动成本,指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原材料和劳务费用,例如:水、电等能源费用;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等。
2. 间接变动成本,指与生产过程有关,但不易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例如:维修费、检验费、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
此外,变动成本也称“变动费用”,是指企业因生产、经营而必须支出的随产量(或随时间)而变化的费用,这种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常常在实际生产过程开始后才需支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可咨询财务领域的专业人士。
1.已知:某公司只销售一种产品,2008年单位变动成本为16元/件,变动成本总额为64000元,共获税前利润18000元,若该公司计划于2009年维持销售单价不变,变动成本率仍维持2008年的40%。
要求:(1)预测2009年的保本销售量;(2)若2009年的计划销售量比2008年提高8%,则可获得多少税前利润?解:(1)∵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率=16/40%=40(元/件)∵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量=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64000/16=4000(件)∵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即:I=px-bx-a∴固定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税前利润a=px-bx-I=40×4000-64000-18000=78000(元)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78000/40-16=3250(件)(2)2009年的销售量比2008年提高8%则:2009年的销售量=4000×(1+8%)=4320(件)税前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40-16)×4320-78000=25680(元)2.已知:某公司2008年销售收入为200 000元,销售成本为180000元,其中固定成本80 000元,若2009年计划增加广告费8000元,产品单价仍为40元/件。
要求:(1)预测2009年该公司的保本点;(2)若2009年计划实现目标利润100 000元,则目标销售额应为多少?解:∵销售收入=单价×销售量∴销售量=销售收入/单价=200 000/40=5000(件)∵变动成本=销售成本-固定成本=180000-80000=100000元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100 000/5000=20(元/件)∵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即:x=a/p-b已知2009年计划增加广告费8000元,广告费是酌量性固定成本固定成本=80000+8000=88000(元)∴保本量=88000/40-20=4400(件)保本额=保本量×单价=4400×40=176000(元)(2)保利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88000+100 000)/(40—20)=9400(件) 保利额=保利量×单价=9400×40=376000(元)3、某公司本年度的简略收益表如下:销售收入: 600 000 减销售成本(其中变动费用360 000元) 660 000 净损失 60 000 若该公司总经理认为:如果计划期间增加广告宣传费60 000元,产品销售量即可大幅度增加,公司就可转亏为盈,该建议已获董事会批准。
预计的目标利润=(30-20)×100000-200000=800000(元)(1)销售量的敏感程度销售量=100000×(1+10%)=110000(件)利润=(30-20)×110000-200000=900000(元)利润变动百分比=(900000-800000)/800000=12.5%销售量的敏感系数=12.5%/10%=1.25(2)销售单价的敏感程度单价=30×(1+10%)=33(元)利润=(33-20)×100000-200000=1100000(元)利润变化的百分比=(1100000-800000)/800000=37.5%单价的敏感系数=37.5%/10%=3.75(3)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程度单位变动成本=20×(1+10%)=22(元)利润=(30-22)×100000-200000=600000(元)利润变化百分比=(600000-800000)/800000=-25%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25%/10%=-2.5(4)固定成本的敏感程度固定成本=200000×(1+10%)=220000(元)利润=(30-20)×100000-220000=780000(元)利润变化的百分比=(780000-800000)/800000=-2.5%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2.5%/10%=-0.25 。
通过各因素敏感系数的简化公式可以看出。
单价敏感系数=(ΔEBIT/EBIT)/(ΔP/P)=(Q*ΔP/EBIT)/(ΔP/P)=Q*P/EBIT=基期销售额/基期EBIT销量敏感系数=(ΔEBIT/EBIT)/(ΔQ/Q)=(ΔQ*(P-V)/EBIT)/(ΔQ/Q)=基期边际贡献/基期EBIT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ΔEBIT/EBIT)/(ΔV/V)=Q*(-ΔV)/EBIT/(ΔV/V)= -Q*V/EBIT= -变动成本额/基期EBIT从简化公式可以看出,分母是相同,比较分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