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的作用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推拿作用原理推拿,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手法按摩和压迫穴位,以调整人体气血,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推拿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中医疗法,其作用原理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释一下。
首先,推拿作用原理的第一点是通过按摩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
按摩穴位可以刺激周围的经络和穴位,从而促进气血在经络中的畅通运行。
这样可以达到调整气血平衡,疏通经络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效果。
其次,推拿作用原理的第二点是通过按摩刺激穴位,调整脏腑功能。
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功能与经络相通,通过按摩穴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脏腑的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
这样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效果。
再次,推拿作用原理的第三点是通过按摩刺激穴位,舒缓肌肉和神经。
按摩穴位可以刺激周围的肌肉和神经,舒缓肌肉的紧张,缓解肌肉的疲劳,舒缓神经的紧张,缓解神经的压力。
这样可以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各种疲劳和紧张,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效果。
最后,推拿作用原理的第四点是通过按摩刺激穴位,调整气血状况。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通过按摩穴位可以调整气血的状况,增加气血的供应,改善气血的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效果。
综上所述,推拿作用原理是通过按摩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舒缓肌肉和神经,调整气血状况,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效果。
推拿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中医疗法,其作用原理是非常科学的,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和保健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因此,推拿在中医疗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希望大家能够更加了解推拿的作用原理,从而更好地利用推拿来治疗疾病和保健。
•推拿手法产生疗效的主要因素,一是手法的“质量”,二是施行手法部位的经络与穴位的特异作用。
因此,从整体上说,推拿是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后,通过手法的力学效应和生物学效应发挥治疗作用。
具体来说,一方面,推拿手法应力的直接作用发挥了活血化瘀、理筋整复、矫正畸形、纠正人体骨关节与软组织解剖位置错位等局部治疗作用;另一方面,手法动态力的波动信号,可通过经穴一经脉一脏腑的传导通道,激发起人体阴阳、五行及经络系统平衡、生克与补泻的整体动态调控能力,反射性地影响营卫、气血、津液、脑髓、脏腑以及精神、情志等的生理活动和病理状态,从而起到平衡阴阳,调整经络、气血与脏腑功能的作用。
•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由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物质与功能,即阴和阳构成的。
当阴阳双方处于相对动态平衡状态时,人体的生命活动便处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如因六淫、七情或跌仆损伤等因素的作用使阴阳的相对平衡状态到破坏时,就会导致一系列“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如盛则热、阴盛则寒,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等,临床可表现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多种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病症。
•推拿治病遵循“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原则,根据辦证分型,术者采用轻、重、缓、急、刚、柔等不同刺激量的手法,使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壅滞者通之,结聚者散之,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病在半表半里者和而解之,以调整人体阴阳失调的病理状态,从而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达到邪去正复之目的。
•如应用轻柔缓和的一指禅推法、揉法与摩法,刺激特定的募穴、背俞穴及其他配穴,能补益相应脏腑的阴阳虚损状态;使用力量较强的摩擦或挤压类手法,则能祛邪泻实;对阴塞虚冷的病症,则要用较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手法在治疗部位上进行较长时间的操作,使患者产生深层的温热感,起到温阳益气的作用。
此外,轻擦腰部,能养阴泻火,以清血中虚热;自大椎至长强轻推督脉,可清气分实热,若在同一路线上重推督脉,则能清热凉血,以泻血分实热。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亦具有浓厚的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手法的概念手法是指利用肢体的某一部分通过其在肌肉、关节、骨骼表面运用各种术式或互相协调操作,达到对患者进行检查,治疗康复和保健的作用。
手法医学的概念:研究手法在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及保健中的临床应用操作技巧和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
推拿的作用原理:1、调节神经机能2、促进血液、淋巴液的循环3、加速修复损伤的软组织、4、有利于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艾条的作用:温经散寒祛风、行气活络、活血止痛、升阳举陷、补虚固脱。
用于风、寒、湿痹痛、痿证、虚寒咳喘、泄泻、胃脘冷痛、遗精、阳痿等。
灸法的作用:灸法对心脑血管病变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艾灸是通过灸法可能有促进肾上腺活动的作用腧穴经络而起作用,同时能提高免疫功能,可能是灸疗治疗肿瘤的主要机理,而且灸法具有调整内脏活动功能的作用。
针灸的作用1、疏通经络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针灸通过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排除致病因素,治愈疾病。
同时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2、扶正祛邪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体内体外环境的适应力,祛逐致病因素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3、调和阴阳促进人体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拔罐的作用:1、促进人体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
2、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调理气血;3、协助诊断;4、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体内体外环境的适应力,祛逐致病因素;5、提高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
推拿出科个人小结
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物理刺激,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在我学习推拿的过程中,我对推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以下是我对推拿的个人小结:
1. 推拿的原理和效果:推拿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经络、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
2. 推拿的适应症:推拿适用于各种疼痛症状,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也适用于一些慢性病,如失眠、消化不良等。
此外,推拿还可以改善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3. 推拿的预防保健作用:推拿不仅适用于治疗疾病,也可以用于身体的保健。
通过定期推拿,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整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4. 推拿的注意事项:推拿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才能进行,不可随意操作。
在推拿过程中,需要注意术中手法的规范、力度的控制,以及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工作。
对特殊人群,如孕妇、老人等,要格外小心,避免因错误操作造成不良后果。
总的来说,推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治疗各种疾病,还可以预防保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
践中,我将继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推拿技术,为更多的人带去健康和舒适。
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对推拿作用原理的认识推拿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病目的。
也就是说:医生通过手法所产生的外力,在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上做功,这种功是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运用各种手法技巧所做的有用功,从而起到各种不同的治疗作用。
推拿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是治疗多种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于推拿治疗原理,祖国医学早有明确的阐述。
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也不断地运用现代医学观点对其加以分析和探讨。
一、现代医学对推拿作用原理的认识(一)推拿对皮肤的作用直接接触皮肤的摩擦类手法,可以清除局部衰亡的上皮,改善皮肤的呼吸,有利于汗腺和皮质腺的分泌,并使皮肤内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物质,这种物质能够活跃皮肤的血管和神经,使皮肤的血管扩张,改善皮肤的营养,增强皮肤深层细胞的生活能力,从而使皮肤变得光泽美丽而富于弹性。
同时,由于皮肤血管的扩张,皮肤单位面积通过的血液循环量增加,从而皮肤的温度也会相应地升高。
(二)推拿对肌肉的作用推拿可增强肌肉的张力和弹性,使其收缩机能增强和肌力增加,因而有利于肌肉耐力的增强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如对疲乏的肌肉推拿五分钟后,它的工作能力要比原来提高3-7倍。
有人将猴子的坐骨神经切断,致使其腓肠肌萎缩,然后做推拿对照,结果推拿组与未推拿组的肌肉恢复有明显的差异,推拿组肌肉恢复较好。
在临床实践中,有人通过一些因外伤所致的“废用性”肌肉萎缩病例的治疗观察,发现推拿不仅能防止或减轻肌肉萎缩,并且还能使其恢复到原有的形态和功能。
另外,还有人观察到,在紧张的体操活动后引起的肌肉水肿、僵硬、紧缩和疼痛,用轻微的推拿(摩擦、推压、揉捏等),或用力的推拿(捶击、切击、拍击),能很快地消除这些现象。
推拿能使肌肉中闭塞的毛细血管开放,因而被推拿的肌肉群,能获得更多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物质,增强肌肉的潜在能力。
(三)推拿对关节、肌腱的作用推拿可使关节周围的血液和淋巴循环增强,韧带的弹性和活动性增强,从而就有可能消除关节滑液停滞、淤积及关节囊肿胀、挛缩的现象。
推拿按摩是什么原理,作用是什么?推拿的临床疗效是通过推拿手法的作用来实现的。
推拿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道理,就是推拿的作用原理。
推拿是在人体的特定部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包括特定的肢体被动运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手法产生疗效的影响因素,一是手法的“质量”;二是受术部位的经络与腧穴的特异作用;三与受术时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有关。
推拿手法对伤筋的作用原理中医所说的“筋”、泛指肌肉、肌腱、筋膜、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椎间盘、关节软骨盘、脂肪垫等软组织,伤筋是指以上组织的损伤,大致相当于软组织损伤。
经筋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共有12条,它们各起自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部,有的进入胸腹,但并不与脏腑直接络属。
筋附于骨,《素问·五脏生成篇》有“诸筋者皆属于节”之说。
筋的功能,正如《素问·痿论篇》所言,是“主束骨而利机关”。
筋主要有支持、维系、联络、运动和保护等作用。
1舒筋理筋舒筋理筋包括推拿手法的舒筋缓急和理筋整复两方面作用。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记载筋伤的变化有“筋强、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热,以及表里虚实,并所患之新旧”的不同。
肌肉软组织受到伤害性刺激后,在发出疼痛信号的同时,还会引起保护性的肌肉收缩、紧张乃至痉挛,出现筋结、条索等形态学改变,日久不愈,会发展成挛缩。
古代有筋聚、筋粗、筋急、筋缩、筋挛、筋短之称。
经筋不同于经脉,并非中空的管道,所以治疗经筋病证重在一个“松”字。
推拿有明显的舒筋缓急作用:一方面可运用拔伸手法,拉长紧张、痉挛的肌肉而直接缓解肌痉挛;另一方面,可通过刺激压痛点消除痛源而间接解除肌痉挛。
如《按摩十法》提出:“筋缩不舒宜多伸。
”常用的舒筋手法有㨰法、拔伸法、按压法、拿法等。
理筋整复是推拿治疗伤筋的特色所在。
伤害性外力所致筋断、筋走、筋翻、筋转等都是筋离开了正常位置,属于“筋出槽”。
理筋散结就是针对“筋出槽”和筋结等病理改变而设,即治筋。
常用推拿手法及运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和要求】:在掌握推拿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推拿手法的操作和要领,并结合在人体各部位的具体运用,为使用推拿疗法常见病提供技能上的保证。
【实验原理】:推拿的作用原理(推拿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推拿的理论、手法及其作用于穴位上防治疾病的学科)一.疏通经络(推拿手法可以直接刺激穴位或作用于筋络,激发和推动经气运行)二.行气活血(通过机械刺激直接作用于体表特定地位或腧穴行气运血,或通过经络系统调整脏腑推动气血运行)三.舒筋缓急(常用衮法、按压法、拿法)四.调利关节(常用衮法、抖法)五.补肾益气(常用摩法、擦法)六.调理肠胃(常用一指禅推法、顺时针摩法)七.养颜美容(抹面之法可用于面部美容)八.养生保健(具有除老去烦防治疾病功效)【实验内容】一.摆动类手法练习[目的要求]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摆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摆动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1.一指禅推法(其接触面积小,深透度较大,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理气消积,健脾和胃的作用):a指峰推b指面推c偏锋推2.衮法(接触面大,具有舒筋活络,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筋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3.柔法(动作轻柔,具有宽中理气,消积导滞,舒筋活络,温通气血的作用):a大鱼际揉法b小鱼际揉法c掌根揉法d掌揉法e单指揉法f双指揉法g三指柔法h肘揉法j前臂揉法k屈指揉法二.摩擦类手法练习[目的要求]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摆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摩擦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1.推法(单方向的直线推,能舒筋活络,行气止痛,能增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2.摩法(环形有节律的抚摸,理气止痛,消积导滞,健脾和胃,调理肠胃蠕动)3.擦法(直线往返摩擦,能温通筋络,祛风散寒,止痛,调理脾胃,行气活血,消肿散结)4.抹法(动作轻柔,能清醒头目,疏肝理气,消食导滞,解除痉挛)5.搓法(动作轻快,能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疏肝理气,放松肌肉)三. 挤压类手法练习[目的要求]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振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振动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推拿的作用四个原理
推拿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原理:
1. 经络通络原理:推拿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改善气血循环,促使气血畅通,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2. 祛风除湿原理: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调节体温和湿气的代谢,改善湿气和寒湿等淤积引起的症状,如关节疼痛、肌肉僵硬等。
3. 调整阴阳平衡原理:推拿按摩穴位和经络,可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促进人体内脏功能的平衡运行,改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系统的功能。
4. 疏通经气原理: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和揉捏穴位和经络,刺激经气的畅通,消除气滞、血瘀等异常状态,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身体健康。
推拿的作用原理
推拿手法通过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而对机体生理、病理产生影响。
概括起来,推拿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通达表里,贯穿上下,像网络一样,通布全身,将人体各部分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
它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具有“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作用,以维持人的正常生理功能。
当气血不和,外邪入侵,经络闭塞,不通则痛,就会产生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
推拿手法作用于经络腧穴,行气活血,散寒止痛。
其中的疏通作用有两层含义。
首先,通过手法对人体体表的直接刺激,促进了气血的运行。
其次,通过手法对机体体表作功,产生热效应,从而加速了气血的流动。
二、理筋整复,滑利关节
筋骨、关节是人体的运动器官。
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才能确保机体筋骨强健、关节滑利,从而维持正常的生活起居和活动功能。
筋骨关节受损,必累及气血,致脉络损伤,气滞血瘀,为肿为痛,从而影响肢体关节的活动。
推拿具有理筋整复、滑利关节的作用,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手法作用于损伤局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消肿祛瘀,理气止痛:二是推拿的整复手法可以通过力学的直接作用来纠正筋出槽、骨错缝,达到理筋整复的目的:三是适当的被动运动手法可以起到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的
作用。
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全过程,是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盛衰消长的结果。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机体有充分的抗病能力,致病因素就不起作用;“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疾病之所以发生和发展,是因为机体的抗病能力处于相对劣势,邪气乘虚而入,从人体后天之本来看,脏腑的功能,与人体的正气有直接关系。
中医的脏腑,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脏腑有受纳排浊、化生气血的功能。
当脏腑功能失调或衰退,则受纳有限,化生无源,排浊困难,从而正气虚弱,邪气壅盛。
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在体表上的相应经络腧穴,可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手法对脏腑疾病的治疗有三个途径:一是在体表的相应穴位上,施于手法,是通过经络的介导发生作用的:二是脏腑的器质病变,是通过功能调节来发生作用的:三是手法对脏腑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手法操作要辩证得当。
推拿手法通过对脏腑功能的调整,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有利于激发机体内的抗病因素,扶正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