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西安交大) 第一章 导论、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657.50 KB
- 文档页数:7
燃烧学导论以下为各章需要掌握的内容,请对照讲义和课本做好复习工作。
第1章 引言z 世界总能源的80%来自于燃烧矿物燃料,绝大部分大气污染物和CO 2也源自于燃烧。
z 燃烧研究的目标:开发替代燃料;研制高性能燃烧器。
第2章 化学反应热力学z 摩尔百分数、质量百分数、及两者间的相互转换z 化学反应当量比,分压法配制预混气体z 化学平衡条件,化学反应平衡常数,Le Chatelier 原理z 绝热燃烧温度的计算第3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z 质量作用定律z Arrhenius 定律z 化学反应活化能与反应放热量z 碰撞理论z 准稳态近似(QSSA),部分平衡(PE)z Lindermann 理论z 链分支反应z H 2-O 2系统:反S 型曲线,I ,II ,III 三个爆炸极限第4章 控制方程z 输运现象:扩散系数定性推导;Lewis 数;分子扩散速度,Fick 定律z 连续方程,动量方程,组分方程,能量方程z 等压假设z 守恒标量方程,耦合函数z 一维问题的简化方程第5章 层流预混火焰z 缓燃波(deflagration) vs. 爆震波(detonation),一维分析, 瑞利(Rayleigh)关系, 兰金-雨贡纽(Rankine-Hugoniot)关系z火焰厚度: Le D M T ==//αδδ,该式的物理意义为... zMallard and Le Chatelier 理论(热理论),掌握分析方法 z一维层流预混火焰的定性分析(热质理论) ,掌握分析方法 z一维层流预混火焰详细理论分析:Theory of Zeldovich, Frank-Kamenetskii & Semenov z 层流火焰速度的定义:n U S S L ⋅−=)( z影响层流预混火焰速度的因素 z 最小点火能(MIE, Minimum Ignition Energy),临界熄火距离第6章 层流扩散火焰z 守恒标量(Coupling Function)方程, 混合物分数z 从0(氧气侧)到1.0(燃料侧)变化 z 扩散火焰中Y F ,Y O ,T 随混合物分数z 的分布z 扩散火焰的绝热燃烧温度z 一维稳态静态扩散火焰, 掌握求解解法:1), 混合物分数法Mixture Fraction Formulation ;2), 耦合函数法Coupling Function Formulation ;3), 反应面法Reaction-Sheet Formulation 。
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新年快乐《燃烧学》复习题参考答案集2009 / 1 / 9 第一章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1、什么叫燃烧答燃烧标准化学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的广义定义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2、什么是简单反应、复杂反应答简单反应由反应物经一步反应直接生成产物的反应。
也叫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不是经过简单的一步就完成而是通过生成中间产物的许多反应步骤来完成的反应其中每一步反应也称为基元反应。
3、浓度和化学反应速度正确的表达方法答浓度单位体积内所含某种物质的量 1.分子浓度ni Ni /V Ni为分子数 1 /m3 2.摩尔浓度Ci Mi /V Mi 为摩尔数mol / m3 3.质量浓度ρiGi /V kg / m3 4.相对浓度摩尔相对浓度x i N i /N∑n i /N∑C i /C∑p i /p 质量相对浓度fG i /G∑ρi /ρ 化学反应速度通常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消耗的燃料量或者氧量来表示。
化学反应速度既可以用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来表示也可以用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但均取正值。
W±d C / dτ 4、质量作用定律的适用范围试用质量作用定律讨论物质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答①反应应为简单反应②严格讲质量作用定律仅适用于理想气体。
③对于多相反应仅考虑气相物浓度对于固相或液相物质蒸汽分压不考虑。
按质量作用定律如果反应方程式是aAbB 简单反应则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AB成如下关系W kAaBb 即当温度不变时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与该瞬间各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例如果该反应按照某化学反应方程式一步完成简单基元反应则每种反应物浓度的方次即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反应比例常数。
5、什么是反应级数反应级数与反应物初始浓度以及半衰期之间的关系如何答化学反应速度表达式中浓度指数之和nαβ就是反应级数。
反应级数与反应物初始浓度无关。
燃烧学习题参考答案喝水不忘挖井人2 / 25 由于w -dC/dτkCn 可推得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6、常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的反应级数值的范围是多少燃料反应级数煤气轻油重油煤粉 2 1.52 1 1 7、试用反应级数的概念讨论化学反应是速度、燃尽时间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高等燃烧学李晓东 第一讲:导论第二讲:主要介绍化学热力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动力学的基础知识;第三讲:将对燃烧物理学基本方程进行分析,重点介绍斯蒂芬(Stefen)流和相分界面上边界条件,以加深对燃烧反应边界条件的认识第四讲:经典的燃料的着火理论,内容包括经典的热力爆燃理论,点火理论和强迫着火理论。
第五讲:火焰传播理论,主要介绍正常火焰传播和火焰稳定的基本原理及这一理论用于燃烧稳定的方法的理论基础;课程内容第六讲:湍流燃烧理论与模型,这是目前发展较快的新的理论成果,介绍经典的表面皱折和容积燃烧两种湍流燃烧模型;第七讲:液体燃烧的燃烧理论,除了介绍经典的油滴蒸发燃烧的理论,如Stefan流等的影响等。
第八讲:讨论煤的热解和燃烧的理论,内容包括煤的热解、挥发份的组成和燃烧、热解动力学、煤的加热和着火、煤的着火模式理论、碳球的燃烧、煤燃烧过程、煤的燃烬及煤粉火焰传播等理论;第九讲:针对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进行介绍。
岑可法等著,高等燃烧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傅维镳等著,燃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参考书目第一讲导论为什么学习燃烧学?火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燃烧现象无处不在燃烧是化学发展的主线燃烧是能源贡献的主要方式燃烧是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燃烧的定义燃烧—燃料和氧化剂两种组分在空间激烈地发生放热化学反应的过程燃烧的两个特征:发光、发热燃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的综合过程,它包括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扩散、预热、着火以及燃烧、燃烬等过程燃烧科学的发展简史燃烧是物质剧烈氧化而发光、发热的现象,这种现象又称为“火”“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类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和动物分开”火的使用是人类出现的标志之一第一次产业革命(18 世纪60 年代)在英国出现,其标志就是蒸汽机的产生,这是人类在火(燃烧)现象的长期知识和经验积累的结果火是神的贡献,是普鲁米修斯为了拯救人类的灭亡,从天上偷来的在我国,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更为切合实际和动人但这些离火的本质相距甚远对火的认识十七世纪末叶德国化学家贝歇尔(J.J.Becher)和斯塔尔(G.E.Stahl,1660~1734)提出燃素论解释燃烧现象一切物质之所以能够燃烧,都是由于其中含有被称为燃素的物质一切与燃烧有关的化学变化都可以归结为物质吸收燃素与释放燃素的过程燃素论燃素逸至空气中时就引起了燃烧现象,逸出的程度愈强,就愈容易产生高热、强光和火焰。
燃烧学复习大纲《燃烧学》考研复习大纲1.教材徐通模主编,《燃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2.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2.1学习目的燃烧是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的二级学科之一。
本文主要研究燃烧反应过程中的各种强放热反应,即流动、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的综合现象。
学习的目的是了解燃烧现象的本质、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燃烧过程的发展变化规律,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掌握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和固体燃料燃烧过程的原理和研究方法。
2.2基本要求(1)能够从理论上准确地认识燃烧现象,了解燃烧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
(2)掌握对燃烧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对物理过程进行数学处理的基本方法。
(3)学会研究燃烧过程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能够初步利用一些经典实验研究燃烧过程的方法。
(4)了解燃烧理论和燃烧研究方法的新发展。
3.复习内容3.1燃烧化学基础(1)化学动力学基础:基本反应,质量作用定律,阿累尼乌斯定律,反应级数,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特点(2)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分类和特征(3)链式反应:支链反应、直链反应3.2燃烧物理基础(1)传质学基础:费克扩散定律,直角坐标系传质学方程(2)流体力学基础:直流自由射流、旋转射流和直流交叉射流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特性3.3气体燃料的燃烧(1)预混可燃气的着火和自燃理论:绝热条件下和非绝热条件下非稳态着自燃理论(2)预混可燃气体的点燃理论:无穷大平板点燃理论――零值梯度理论(3)层流火焰传播:火焰传播速度的概念和理论(4)湍流火焰传播:湍流火焰传播模型的分类和主要特征(5)扩散火焰:扩散火焰的概念和火焰长度理论(6)射流火焰:自由射流、旋转射流和直流交叉射流火焰的特点(7)火焰的稳定性:工业火焰稳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4液体燃料的燃烧(1)液体燃料燃烧特性(2)斯蒂芬流(3)单液滴蒸发理论(4)单液滴燃烧理论(5)液雾燃烧的理论基础(6)液体燃料的燃烧组织3.5固体燃料的燃烧理论(1)煤的热解过程分类及其特点(2)碳的燃烧化学反应:碳燃烧的非均相化学反应理论、扩散燃烧区和功率燃烧区和过渡燃烧区理论(3)炭球燃烧速率和燃尽时间:纯炭球化学反应速率和燃尽时间理论(4)煤颗粒燃烧过程:含灰炭球燃烧速率和燃尽时间理论(5)煤粉气流的燃烧过程:煤粉燃烧特点,煤粉燃烧组织理论基础3.6燃烧污染物的生成和控制(1) nox的形成机理与控制(2)sox的形成机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