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小小运动会 1教案 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北师大版一年级《小小运动会》数学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图形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综合活动课。
该课通过小小运动会的情境,综合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渗透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思想。
并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平面图形制作奖杯;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生团队合作与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本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一、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乐学、爱学。
本课按运动会的开幕→比赛→发奖→回家四个环节,用主持人“机灵狗”串成活动情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出“看开幕表演发现图形”、“看比赛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赛结束制作奖杯”、“运动员回家估算乘车问题”等四大环节,让学生自始自终置身于运动会情境中,积极而又自然的参与每个环节的学习,真正的感受生活,体验数学。
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与竞争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既能为学生提供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与平台,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是“生生互评”,让学生在解决了运动场上的数学问题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互相评价;第二次是“利用图形制作奖杯”,根据各种图形,团队先设计构思出奖杯,然后分工贴奖杯。
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面大,考虑问题策略多样化,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更加生动活泼的参与学习。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生活“数学化”数学于现实,扎根于现实。
本课教学的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渗透着生活问题数学化。
如运动会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用它来作为知识的切入点,学生就会感到数学知识就在他们身边;如“乘车问题”,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他不仅会觉得有趣,而且会有成功感。
教学目标1.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利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对图形的认识,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教学设计(一)活动一:争取门票,参观运动会(口算练习)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运动会吗?今天,老师就想带你们去看看动物们的运动会,不过在去之前,你们要先过一关,即争取拿到门票才可以参加。
口算:32-8 45-15 63+8 5+29 18-9 25+7 8+36 34-9 55+45 34+18(口算之后,请学生讲一讲计算100以内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 (用争取门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活动二:观看开幕式,辨认图形师:同学们的口算真不错,还提出了要注意的地方,大家都顺利地拿到了门票,好,现在我们就去观看动物们的运动会吧!1. 出示动画的开幕式情境图:鞭炮声——小鸟、蜻蜓、蜜蜂组成的图案——动物运动员有序地进场。
2.学生讲讲看到什么:蜻蜓围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蜜蜂围成了一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兔子有18只,小狗有34只,松鼠有9只,猴子有27只。
(模拟的开幕式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他们的目光是那么专注,看得那么认真,所以要他们回答看到什么时,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
)(三)活动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师:同学们看得很认真,收集了很多信息,请你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可以吗?1.小组合作以2人为一组进行合作:一人提问题并记录(贴图加字的方法),另一人解答(说算式并写算式)。
5分时间,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提的问题多且又能正确解答。
2.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作出评价。
)如:师小结:我们刚才从动物运动会的开幕式上辨认图形、提问题并解决问题,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看、多想,那么你的数学会学得很棒很棒。
(四)活动四:动手操作,设计奖杯师:你们看,动物们的比赛可起劲了,他们正在进行一些什么项目的比赛?生:小兔在赛跑,小狗在比赛跳绳,小猴在比赛爬树,松鼠在进行跳远比赛。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小小运动会》说课稿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图形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综合活动课。
该课通过小小运动会的情境,综合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渗透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思想。
并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平面图形制作奖杯;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生团队合作与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本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一、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乐学、爱学。
本课按运动会的开幕→比赛→发奖→回家四个环节,用主持人“机灵狗”串成活动情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出“看开幕表演发现图形”、“看比赛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赛结束制作奖杯”、“运动员回家估算乘车问题”等四大环节,让学生自始自终置身于运动会情境中,积极而又自然的参与每个环节的学习,真正的感受生活,体验数学。
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与竞争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既能为学生提供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与平台,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是“生生互评”,让学生在解决了运动场上的数学问题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互相评价;第二次是“利用图形制作奖杯”,根据各种图形,团队先设计构思出奖杯,然后分工贴奖杯。
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面大,考虑问题策略多样化,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更加生动活泼的参与学习。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生活“数学化”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
本课教学的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渗透着生活问题数学化。
如运动会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用它来作为知识的切入点,学生就会感到数学知识就在他们身边;如“乘车问题”,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他不仅会觉得有趣,而且会有成功感。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小小运动会》说课稿一年级小小运动会说课稿:如下一、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乐学、爱学。
本课按运动会的开幕→比赛→发奖→回家四个环节,用主持人“机灵狗”串成活动情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出“看开幕表演发现图形”、“看比赛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赛结束制作奖杯”、“运动员回家估算乘车问题”等四大环节,让学生自始自终置身于运动会情境中,积极而又自然的参与每个环节的学习,真正的感受生活,体验数学。
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与竞争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既能为学生提供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与平台,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是“生生互评”,让学生在解决了运动场上的数学问题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互相评价;第二次是“利用图形制作奖杯”,根据各种图形,团队先设计构思出奖杯,然后分工贴奖杯。
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面大,考虑问题策略多样化,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更加生动活泼的参与学习。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生活“数学化”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
本课教学的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渗透着生活问题数学化。
如运动会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用它来作为知识的切入点,学生就会感到数学知识就在他们身边;如“乘车问题”,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他不仅会觉得有趣,而且会有成功感。
这些都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充分尊重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小小运动会》说课稿一年级小小运动会说课稿:如下一、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体验数学数学教学要充沛思索先生的身心开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无情味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乐学、爱学。
本课按运动会的开幕→竞赛→发奖→回家四个环节,用掌管人〝愚钝狗〞串成活动情形,贯串于整个教学进程中,引出〝看开幕扮演发现图形〞、〝看竞赛提效果和处置效果〞、〝竞赛完毕制造奖杯〞、〝运发动回家预算乘车效果〞等四大环节,让先生自始自终置身于运动会情境中,积极而又自然的参与每个环节的学习,真正的感受生活,体验数学。
二、在小组协作的进程中学会团队协作与竞争协作交流是先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协作学习既能为先生提供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与平台,又能培育先生的团队协作肉体与竞争看法。
本课的教学,我布置了两次协作学习,第一次是〝生生互评〞,让先生在处置了运动场上的数学效果的基础上协作交流,并相互评价;第二次是〝应用图形制造奖杯〞,依据各种图形,团队先设计构思出奖杯,然后分工贴奖杯。
在这些活动进程中,先生参与面大,思索效果战略多样化,协作学习促进了先生愈加生动生动的参与学习。
三、在处置效果的进程中表达生活〝数学化〞数学来源于理想,扎根于理想。
本课教学的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浸透着生活效果数学化。
如运动会是先生亲身阅历过的,用它来作为知识的切入点,先生就会感到数学知识就在他们身边;如〝乘车效果〞,生活中经常遇到,先生运用数学知识处置这一效果,他不只会觉得幽默,而且会有成功感。
这些都是充沛应用先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引导先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处置身边的数学效果,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效果,了解数学在理想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充沛尊重先生,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先生。
在引导先生观看小植物的竞赛时,经过情境的再次创设先生力争下游提出一系列的数学效果,处置效果时充沛尊重先生的集体差异。
让先生自主选择独立处置,在汇报交流时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使每个先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决计,又充沛开掘了每个先生的潜能。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小小运动会”教学设计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利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图形的认识,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解决开放性问题时,如何设置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习用具(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六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图片.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出示主题图1)导入:今天森林王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你们想看看吗?(1)师:瞧,运动会开幕了,运动场上多热闹啊!有那么多小动物都来参加运动会,你能说出哪些小动物参加了运动会吗?(2)师:在蔚蓝的天空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一般先说出天空中的鸟类和昆虫的名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它们所组成的图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让学生边说边到前面指一指.)[点评] 通过欣赏美丽的造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3)师:天空中这么美丽,运动场上更是沸沸扬扬,看小动物们都在进行哪些项目的比赛?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有18只小兔跑步,34只小狗跳绳,9 只袋鼠跳远和27只小猴子在爬树.)师:通过看图观察,能提出什么问题?生: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参加了这次运动会?生:小狗比小猴多几只?生:袋鼠比小兔多几只?生:小兔和小猴共有多少只?学生边提问题老师边出示.[点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问题的意识,并进一步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活动二:通过动物跳绳比赛的情景,创设开放性的问题.小兔也想来出题可以吗?小兔说:小狗跳了16下,我比小狗多跳34下,同学们猜一猜我跳几下?(师边说边将小狗教具贴于黑板,下面写16下,在小兔教具,下写多34下.)生:小兔跳了50下.师:你怎么知道呢?生:因为小兔比小狗多跳34下,16+34=50所以小兔跳50下.师:如果小兔跳50下那他还可以怎么说?生:小狗跳16下,小狗比我少跳34下,我跳多少下?(在小兔下面写50下)2.师:小袋鼠也参加了跳绳比赛,它也想让大家猜一猜它跳了几下,你猜猜,它有可能怎样说?小组讨论看那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多最妙?生:我跳得比小狗多一些比小兔子少很多,我跳得比他们俩的总和还多6,请问我跳了几下?我跳的刚好是小兔比小狗多的数猜猜我跳几下......。
2024年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小小运动会》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数》,详细内容包括:《小小运动会》情境创设,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的数概念和运算策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通过运动会主题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数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小运动会课件、计算器、数字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小运动会的课件,引导学生关注运动会中的数学问题。
2. 新课导入:结合课件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100以内加减法。
a. 通过观察运动会图片,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b.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100以内加减法的算式,并讲解运算规则。
c.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100以内加减法,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7. 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板书设计1. 小小运动会2. 内容:a. 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b. 例题及解题思路。
c. 课堂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23 + 45 =2) 78 36 =3) 89 + 11 =4) 64 27 =b. 应用题:小小运动会上,跳绳比赛有30人参加,踢毽子比赛有20人参加,两项比赛一共有多少人参加?2. 答案:a. 1) 68 2) 42 3) 100 4) 37b. 50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小小运动会》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认识图形》中的《小小运动会》。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过观察小小运动会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三种平面图形,并能够运用这些图形进行简单的组合和创意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这三种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图形进行创意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及其区分。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点,能够运用这些图形进行创意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小运动会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卡片。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小运动会的课件,展示各种运动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物品。
2. 新课导入(10分钟)(1)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在画纸上用彩笔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
5. 小组合作(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张画纸,利用剪刀、胶棒和彩笔,创作一幅以小小运动会为主题的图形画。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6.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各小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每组作品进行评价,强调优点,指出不足。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并标注名称。
2. 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特征用简练的语言写在黑板两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创作一幅有趣的图形画。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小小运动会1、教学主要内容:一年级下册第68-69页。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了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小学一年级学生虽然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但对形象生动的刺激有好奇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内容分析《小小运动会》是在学生学习了图形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综合活动课。
本节课旨在通过“小小运动会”这一活动情境,综合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即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和图形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意识,也渗透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思想。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把活动课与复习课有机地整合,让学生在有趣的现实活动中整理复习有关的知识。
4.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小小运动会”综合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和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发展性目标:(1)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发现数学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发展空间思维,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增强与他人交流的合作意识。
三、情感性目标: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积极参加体育煅炼的思想,树立起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情超和民族自豪感。
5.教学难点分析: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6.教学课时:一课时7.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活动一:导入新课,闯关入场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儿举行吗?(北京)你们喜欢看运动会吗?今天,李老师就带你们去观看一场不一样的运动会,是小动物们举行的小小运动会(板书课题),2、(出示课件)大家看,这就是运动场的入口处,只要你们答对机灵狗出的题目,就可以进去观看比赛了。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小小运动会》说课稿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图形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综合活动课。
该课通过小小运动会的情境,综合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渗透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思想。
并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平面图形制作奖杯;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生团队合作与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本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一、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乐学、爱学。
本课按运动会的开幕→比赛→发奖→回家四个环节,用主持人“机灵狗”串成活动情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出“看开幕表演发现图形”、“看比赛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赛结束制作奖杯”、“运动员回家估算乘车问题”等四大环节,让学生自始自终置身于运动会情境中,积极而又自然的参与每个环节的学习,真正的感受生活,体验数学。
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与竞争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既能为学生提供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与平台,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是“生生互评”,让学生在解决了运动场上的数学问题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互相评价;第二次是“利用图形制作奖杯”,根据各种图形,团队先设计构思出奖杯,然后分工贴奖杯。
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面大,考虑问题策略多样化,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更加生动活泼的参与学习。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生活“数学化”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
本课教学的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渗透着生活问题数学化。
如运动会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用它来作为知识的切入点,学生就会感到数学知识就在他们身边;如“乘车问题”,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他不仅会觉得有趣,而且会有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