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文稿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
《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本组课文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获得语文的综合素养。
二、学生分析: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关注的热情,对于本组课文学生是有学习的欲望的。
但学生的关注只会停留在表面,因为学生不会想得那么深入,学习本单元,除了引导学生热爱自然,还要激发学生学习会理性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要保护大自然,探索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有效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服。
因此,要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进行语言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加强与科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也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设想:1、加强学科整合意识,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2、通过师生共同查找有关人类与自然联系的资料,深入感受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并从自然中受到启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一思想。
3、创设情境,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综合素养。
4、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文章,更深刻地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学习目标: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能会写会运用31个词语,会读会认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电子教案钟山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总第1课时课题备课人教学目标9.自然之道执教人课时数2第1课时1.掌握本课生字词。
2.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2.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
课前布置学生自学生字词;略读全文,粗知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调整修订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一、导入,引出“道”。
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
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
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
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
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
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
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
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
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析文识“道”。
1.明确学习任务。
A.自读全文,运用自己熟悉的方法理解文中的字词。
B.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生自读课文,合作交流。
3.师检查自学情况,引导交流。
4.生交流自己的学文感受及质疑。
5齐读全文。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自然之道()A、路B、道理C、方法D、说愚不可及()A、达到,比得上B、趁着,乘C、和,跟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焦急()留心()若无其事()颓丧()情愿()响彻云霄()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小事一()幼龟一()生物学家一()沙滩一()向导一()呼喊一()帽子一()饱餐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板书设计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教师随笔钟山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总第2课时钟山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总第3课时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4篇有叙事性的记叙文,也有说明文,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理解、发现了受到启示。
同时开展学生的观察、想像等思维品质。
对于这样一些常识味很浓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什么呢?如何开展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才能的培养呢?采用何种方式指导阅读比拟适宜呢?〔一〕加强课前指导,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需要动机,需要情境。
因此,老师的“导”延伸到课前,对指导和调控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为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说明文《蝙蝠和雷达》之前,有必要先指导学生查找关于蝙蝠与雷达的资料,同时要教给学生分析^p 、整理资料为己所用的方法。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把搜集到的书面材料或图片展示到班级墙报上,供同学们互相阅读……学生查找资料的预习无疑能为课堂更好地学习创造出一种浓浓的学习气氛,而学生阅读相关的资料,更是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形式,充分表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培养和进步学生独立阅读、获取信息的才能。
本单元中的其它课文,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以级综合性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二〕发挥老师的组织、引导功能。
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把自己查找到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当中去,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有深度和广度。
例如《蝙蝠和雷达》中,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是理解本文的难点。
但假如老师引导学生联络以前学过的课文《回声》去理解,再结合课前学生查找的相关资料,小组讨论,画示意图理解等方法,这个难点便可较好地解决。
有学生提出疑问时,就会有学生主动地根据自己对蝙蝠与雷达的理解作解答或补充。
这样,问题于学生,解答也回归于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高涨。
这也正好表达了《语文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才能”。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与解读一、整体解读单元要求,确立单元教学目标1、单元要素及呈现(1)单元人文要素: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本单元以“诗歌”为主题,还设计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2)单元阅读、写作要素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这个单元的诗歌,以学生熟悉的“自然”为中心意象,展现了现代诗歌饱含感情、想象丰富、语言表达独等特点;“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对现代诗的这些基本特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帮助学生将零散模糊的认知清晰化,初步了解了现代诗的一些特点。
不仅诗歌的特点,而且诗歌表达的情感,都是通过朗读感受、体会的。
这个单元的《短诗三首》《绿》《白桦》的课后题、《在天晴了的时候》的阅读提示都有朗读诗歌的要求,“综合性学习”中还以小贴士的方式提示了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以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诗歌情感。
②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这个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要求“根据需要收集材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这是对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语文要素“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的巩固和提升。
这次综合性学习依托课文学习展开,与阅读教学相辅相成,分布推进:《短诗三首》课后“活动提示”是这次综合性学习的启动阶段,要求学生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收集喜欢的现代诗,做一个摘抄本,工整地抄诗,注意写清楚作者和出处;《白桦》的课后“活动提示”是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推进阶段,要求学生当个“小诗人”写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并注意分行,学会与同学交流;“综合性学习”是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根据需要整理材料。
③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这实际上是“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阶段,要求同学们通过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等方式展示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成果。
2、每一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围绕“诗歌”这一主题,这个单元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中外现代诗歌作品。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主题为“家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共安排了4篇课文,分别是《小英雄雨来》、《尊严》、《“诺曼底号”遇难记》和《古诗两首》。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既有感人至深的故事,也有意境优美的古诗,既能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家乡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他们对于文本中的情感表达、人物描写等细节之处的理解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还需加强,他们对古诗的意境和韵律的感知能力有待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本课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尊严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本课词语造句。
2.教学难点:对于文本中情感表达、人物描写等细节之处的理解;古诗的意境和韵律的感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欣赏教学法:通过欣赏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课件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古诗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4.生字词卡片5.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你知道怎么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吗笛声“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聂守信小时候受老木匠的笛声吸引,跟随老木匠学吹笛的故事。
表现了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一起看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自主理解“渴慕、茫然假设有所失、莫逆之交〞等关键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体会老木匠那神奇、美妙、变化多端的笛声中走进聂守信的心声,并通过想像聂守信和老木匠的对话,进一步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3、体会本文中首尾照应表达方式的特有韵味。
教学重点:通过对描写老木匠笛声的语句的品读,以及对聂守信心理活动的揣摩,引导学生由笛声走进心声,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教学难点:想象聂守信向老木匠拜师学艺的过程,加深对聂守信的认识。
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收集有关聂耳的生平介绍。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听,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出示介绍我国民间乐器——笛子的一段话,让学生边欣赏笛声,边自读感受。
笛是我国最古老、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
笛子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很强,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急促、跳跃的旋律,都有其独到之处。
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能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2、板书课题:34 笛声3、齐读课题。
4、认识首尾照应的写法。
出示句子: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找一找,这两句话在课文的哪里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发现交流、随机板书:老木匠聂守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由老木匠的笛声到老木匠和聂守信的共同笛声,中间发生了什么事通过刚刚的朗读,同桌讨论完成这个填空:课文主要写了聂守信小时候被,随后跟随区校本培训展示课,最后两个人成为。
笛声老木匠聂守信莫逆之交2、理解:“莫逆之交〞(板书:莫逆之交)三、走进笛声,感悟心声。
1、走进笛声快速默读课文2-6节,用直线划出描写笛声的句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任教年级:授课教师:XXXX实验学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有人说我会写, 只是我觉得没必要写, 所以不写教案, 这样时间长手生, 真的去写教案, 说不定也是漏洞百出。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万年牢一、自学1、通读课文,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
2、质疑问难, 师生共同讲座解决。
3、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列出一个写作提纲)二、默读思考1、故事围绕着哪一件事展开?2、课文中三处出现“万年牢”这个词语, 想想分别是什么意思?三、讨论交流上述问题四、动笔写一写人物评价1、对“父亲”的赞美。
(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2、老板的生意经。
(这种生意经好不好, 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学生完成这一书面作业后交流, 相互评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2:尊严尊严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深刻体会尊严的含义。
德育目标: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时刻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 做有尊严的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放映课件)有这样一个年轻人, 他曾经和一群逃难者来到一个小镇上。
年轻人衣衫褴褛, 面容憔悴, 疲惫不堪, 此时, 他是多么希望能够美美的吃上一顿饱饭啊!可是, 当杰克逊大叔递给他食物时, 年轻人却坚持先劳动再吃饭。
二十_大王——哈默。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4篇文章有叙事性的记叙文,也有说明文,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了受到启示。
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等思维品质。
对于这样一些常识味很浓的文章,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什么呢?如何开展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呢?采用何种方式指导阅读比较合适呢?(一)加强课前指导,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需要动机,需要情境。
因此,教师的“导”延伸到课前,对指导和调控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为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说明文《蝙蝠和雷达》之前,有必要先指导学生查找关于蝙蝠与雷达的资料,同时要教给学生分析、整理资料为己所用的方法。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把搜集到的书面材料或图片展示到班级墙报上,供同学们互相阅读……学生查找资料的预习无疑能为课堂更好地学习创造出一种浓浓的学习气氛,而学生阅读相关的资料,更是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形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单元中的其它课文,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以级综合性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二)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功能。
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把自己查找到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当中去,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有深度和广度。
例如《蝙蝠和雷达》中,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是理解本文的难点。
但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回声》去理解,再结合课前学生查找的相关资料,小组讨论,画示意图理解等方法,这个难点便可较好地解决。
有学生提出疑问时,就会有学生主动地根据自己对蝙蝠与雷达的了解作解答或补充。
这样,问题来源于学生,解答也回归于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高涨。
这也正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第五小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表(单元)博乐市第五小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表主备人辅备人备课时间2017.3.7科目语文单元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以“大自然的启示”编写的。
《自然之道》遵循大自然的规律;《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育我们合理的规划,利用土地;《蝙蝠和雷达》教育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的启示》教育我们要学会从自然界中获得发明与创造。
本组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会写26个生字,会认30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思维的品质。
3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阐述的道理。
教学思考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默读和自学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问题解决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诵读,质疑探究等多种手段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 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究科学精神。
课时划分9自然之道(2课时)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2课时)11、蝙蝠和雷达(2课时)12、*大自然的启示(1课时)语文园地三(4课时)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研讨记录: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
《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张敏:《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本组课文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获得语文的综合素养。
韩玲美:本组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取材。
启示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保护好生态平衡,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二是要从大自然获得启示,从而进行发明创造。
第1课时9 短诗三首教学内容:9 短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3.了解诗歌的特点,能和同学交流“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给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的特点,能和同学交流“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给自己的感受。
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第2课时9 短诗三首教学内容:9 短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精读后面两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收集现代诗,摘抄到摘抄本上。
3.背诵三首诗。
教学重点:1.精读后面两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收集现代诗,摘抄到摘抄本上。
教学难点:背诵三首诗,理解第3首诗中两处“风雨”的不同。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第3课时10绿教学内容:10 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中的“绿”为什么会按着节拍飘动。
4.结合“阅读链接”,交流不同文笔的“绿”带给我们的感受。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体会诗中的“绿”为什么会按着节拍飘动。
2.结合“阅读链接”,交流不同文笔的“绿”带给我们的感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第4课时10绿教学内容:10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为何所有的“绿”都“按着节拍飘动”。
3.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宗璞笔下的“绿”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为何所有的“绿”都“按着节拍飘动”。
教学难点: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宗璞笔下的“绿”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5课时11白桦教学内容:11白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白桦。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四班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5篇老师要擅长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认真的争辩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格外重要的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四班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期望对您有所挂念。
欢送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四班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猫教学目标: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性〞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抓痒、踩印、梅花〞等13 个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宠爱的局部。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体会文中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宠爱之情的。
4、产生认真观看事物的爱好和宠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中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宠爱之情的。
2、产生认真观看事物的爱好和宠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词新词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爱好导语:(拿出一本卡通书多啦A梦)这本书你们都宠爱看,谁能告知我这本书的主角是谁(生答:大雄和机器猫)。
没错,除了大雄外就是那只可爱而且无所不能的机器猫,但是它不是真实的猫,现在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猫(课件呈现猫的图片)。
今日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他养的猫。
板书:猫(齐读)二、初读课文,把握生词新词1、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宠爱的方式自同学字2、反应自学状况:a. 指名读生字,卡片演示生字b. 请同学上台听写c. 点评并重点讲解:“凭〞字上半局部是“任〞最终一笔稍短;“贪〞字上半部不能多加一点写成“令〞,“痒〞偏旁不是“广〞,“辟〞字的左边不是“启〞。
d. 辨析多音字:“的〞、“和〞、“了〞,让同学读出他们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拼音。
三、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a.词语质疑任凭:不管,无论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忧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屏:抑制凝:留意力集中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布满活力。
东障中心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东障中心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东障中心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东障中心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东障中心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东障中心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东障中心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东障中心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东障中心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东障中心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东障中心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东障中心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东障中心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东障中心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东障中心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东障中心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东障中心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东障中心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东障中心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东障中心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41。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组织编写教学内容,其中包括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以及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
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选编本组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本组四篇课文有叙事性文章,也有说明性文章。
有的是讲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有的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在实施教学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联系以前所学过的“保护环境”等相关专题课文,在教学内容上统筹安排,把“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有机整合起来;2.要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3.学生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或发明,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
他们的发现或发明可能是前人已经有了的,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实践所得,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新意”,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4.本组多篇课文涉及到一些科学常识,在课上,对这些科学常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要依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要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课。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课时,“我的发现”与“日积月累”1课时,“综合性学习”与“展示台”2课时。
东莞市光明小学集体备课记录卡学科语文年级四 2018 年3月 14 日课题 8 自然之道第一、二课时中心发言人邓成娇东莞市光明小学集体备课记录卡学科语文年级四 2018年3月 4 日东莞市光明小学集体备课记录卡学科语文年级四 2018年3月 4 日课题 10 蝙蝠和雷达第一、二课时中心发言人邓成娇东莞市光明小学集体备课记录卡学科语文年级四 2018年3月 4 日课题 11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中心发言人邓成娇东莞市光明小学集体备课记录卡学科语文年级四 2018 年3月 4日课题《语文园地三》第一至四课时中心发言人邓成娇。
单元第三单元单元解读本单元主要由《短诗三首》《绿》《白桦》和《在天晴了的时候》4首诗歌组成。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说话训练,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为他们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2.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3.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教学重难点1.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2.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突破措施通过有梯度、有层次地探究式学习,读出节奏,感受现代诗的音乐性;读出想象,体会现代诗的艺术性;读出情感,感受现代诗的人文性,在反复朗读中发现现代诗的特点。
注意读写训练。
学习现代诗的特点,将诗歌的特点落实到笔端仿写现代诗,鼓励孩子大胆创作,激发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入到生活中。
课时划分9短诗三首 2课时10绿 2课时11白桦 2课时12在天晴了的时候 1课时综合性学习 1课时园地三 2课时课题9短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8个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4.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课程整合点与主题丛书第三本整合。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揭题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冰心先生的三首短诗。
(板书课题:繁星)齐读课题“繁星”。
解释“繁星”,指导书写“繁”字。
简介作者。
二、初读诗诗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2.学习会写字:指导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