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殖配套课程 (14)
- 格式:ppt
- 大小:837.50 KB
- 文档页数:20
辅助生殖技术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又称助孕技术,是近代医学发展中治疗夫妇不孕的高新技术。
广义的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
第一节人工授精一、概念: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将丈夫或供者的精子注入到女性生殖道内,包括阴道内、宫颈内、宫腔内、输卵管内、甚至卵泡内,以帮助不孕不育夫妇获得妊娠的一种助孕方法。
第一节人工授精二、历史:200年前,John Hunter 用注射器将一位尿道下裂的丈夫的精液注入妻子的阴道内怀孕,从此拉开了人工授精技术的序幕;美国的William Pancoast于1884年首例报道供精人工授精受孕;Bunge和Sherman1953年报告第一例冷冻精子人工授精的成功;第一节人工授精三、分类按精子来源:夫精人工授精供精人工授精第一节人工授精按精子注射部位:阴道内人工授精★宫颈内人工授精★★宫腔内人工授精输卵管内人工授精卵泡内人工授精第一节人工授精四、人工授精的原理正常情况:数亿精子----15~50个左右到达壶腹部宫颈管及其粘液栓第一节人工授精主要原理:通过人工的方法帮助精子越过宫颈粘液的屏障,增加女性生殖道内精子的数量、活力和形态,克服功能性的影响精子到达受精部位的因素。
人工授精可以使宫颈或宫腔内的精子浓度大大提高,而到达输卵管壶腹部的精子数也会增多,从而增加受孕的机会。
第一节人工授精人工授精的施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足够数量和活力的正常精子;2、正常的排卵;3、至少一条输卵管通畅和功能正常;第一节人工授精为了提高受孕率,可以采用医疗的措施强化这三个条件——例如:中西医治疗提高精子的质量和数量促排卵药物诱导排卵输卵管的矫正手术等。
第一节人工授精五、人工授精的方法(一)卵子的准备1、自然周期人工授精基础体温B超监测(估算排卵时间)尿LH测试宫颈粘液评分将精子在最接近排卵的时间注入女性生殖道内。
辅助生殖技术教案教案标题:辅助生殖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辅助生殖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发展历程;2. 掌握不同类型的辅助生殖技术及其适应症;3. 理解辅助生殖技术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伦理意识。
教学重点:1. 辅助生殖技术的定义和原理;2. 不同类型的辅助生殖技术及其适应症;3. 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
教学难点:1. 辅助生殖技术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2. 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辅助生殖技术相关的案例和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相关图片或提出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他们进入辅助生殖技术的话题。
知识讲解(15分钟):1. 定义:简要介绍辅助生殖技术的概念和定义。
2. 原理:讲解辅助生殖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体外受精、试管婴儿等。
3. 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辅助生殖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代孕等,并讲解各种技术的适应症和操作过程。
案例分析(20分钟):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析。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并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 这个案例中使用的辅助生殖技术是什么?2. 这个案例中使用辅助生殖技术的原因是什么?3. 这个案例中使用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有哪些?讨论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
引导学生总结不同辅助生殖技术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相关的伦理问题。
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辅助生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应对相关的伦理问题。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辅助生殖技术的短文,包括对其发展历程、适应症、伦理问题等方面的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辅助生殖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发展历程,掌握不同类型的辅助生殖技术及其适应症,并培养了对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的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辅助生殖技术教案模板教案标题:辅助生殖技术教案模板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向学生介绍辅助生殖技术,包括其定义、种类、应用领域以及伦理和法律问题。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辅助生殖技术的原理和现状,并能够分析和评估其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教学目标:1. 了解辅助生殖技术的定义和种类;2. 掌握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领域;3. 分析和评估辅助生殖技术所涉及的伦理和法律问题;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辅助生殖技术的种类和应用领域;2. 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分析和评估。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2. 辅助生殖技术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幻灯片、视频等;3. 学生讨论和辩论的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统计数据或图片,激发学生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伦理和法律问题的思考。
知识讲解:(15分钟)1. 定义辅助生殖技术,并简要介绍其种类,如体外受精、代孕等;2. 介绍辅助生殖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不孕症治疗、遗传疾病筛查等。
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其中涉及的伦理和法律问题;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汇报,并展开全班辩论。
概念澄清:(10分钟)根据学生的讨论和辩论,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澄清,如道德、伦理、法律等。
伦理和法律问题的评估:(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评估这些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总结和拓展:(10分钟)总结辅助生殖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伦理法律问题,并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相关议题。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辅助生殖技术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差异和限制;2. 学生可以就某个具体的伦理或法律问题撰写一篇论文或进行小组辩论。
评估方法:1. 学生参与讨论和辩论的表现;2. 学生对案例分析和伦理法律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的提出;3. 学生论文或辩论的质量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