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概论
- 格式:pptx
- 大小:7.84 MB
- 文档页数:25
书法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为了进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提高学生对书法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尤其是毛笔书写技能,为进行职校语文教学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和学习,使学生对书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并较为熟悉、流畅地书写中国汉字,提升艺术素养和人文境界。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1 章书法概论(理论讲授 1 学时):了解书法的含义、历史、特征和性质等。
讲授内容: 1.书法的定义2.书法的历史3.书法的特征和性质重点:书法的定义、书法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书法的特征和性质。
书法作品欣赏:欣赏部分书法家的作品,提高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第2 章颜体楷书(理论讲授 1 学时):了解颜体楷书的基本特征。
讲授内容: 1.颜真卿简介2.颜体的特征重点:颜体的特征。
难点:颜体的特征。
书法作品欣赏:欣赏部分书法家的作品,提高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第3 章笔法(理论讲授 1 学时):了解颜体楷书笔法的基本特征,掌握“点、横”基本笔画的书写技巧,培养细致的观察、模仿、创造能力,锻炼毅力和耐性。
讲授内容: 1 .点的写法2.横的写法重点:点、横的写法。
难点:点、横的正确用笔第4 章笔法(理论讲授 1 学时):了解颜体楷书笔法的基本特征,掌握竖、撇基本笔画的书写技巧,培养细致的观察、模仿、创造能力,锻炼毅力和耐性。
讲授内容: 1 .竖的写法2.撇的写法重点:竖、撇的写法。
难点:竖的写法,尤其是悬针竖写法。
第5 章笔法(理论讲授 1 学时):了解颜体楷书笔法的基本特征,掌握捺、钩基本笔画的书写技巧,培养细致的观察、模仿、创造能力,锻炼毅力和耐性。
讲授内容: 1 .捺的写法2.钩的写法重点:捺、钩的写法。
难点:捺的写法,尤其反捺的写法。
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一)课堂讲授1.教学方法: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其他类型的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代书论集萃目录:1、书论导读1(1)秦汉部分2秦:李斯《论用笔》2汉:崔瑗《草书势》3汉:许慎《说文解字序》3汉:赵壹《非草书》4汉:蔡邕《九势》、《笔论》4(2)魏晋/南北朝部分5钟繇《用笔法》5成公绥《隶书体》6卫恒《四体书势》6索靖《草书状》7卫铄------卫夫人《笔阵图》7王羲之《自论书(传)》8羊欣9王僧虔《笔意赞》10(3)隋唐/五代部分11欧阳询《八诀》11虞世南《书旨述》12李世民《王羲之传论》13张怀瓘《书断》14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20孙过庭《书谱》21(4)宋代部分23米芾《海岳名言》23欧阳修《试笔》24苏轼《论书》24黄庭坚《论书》27赵构《翰墨志》29(5)元/明部分30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30董其昌《画禅室随笔》31祝允明《奴书订》33徐渭34傅山35(6)清代部分36刘熙载:《书慨》36包世臣:《艺舟双楫》37何绍基37李瑞清4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42于右任432、书法述要44书法的欣赏513、学古编534、海岳名言575、笔髓论586、墨影禅心597、寒山帚谈64权舆一64格调二68学力三71临仿四74用料五76评鉴六78法书七81了义八82附录:金石林绪论84 8、广艺舟双楫88原书第一(88)尊碑第二(90)购碑第三(90)体变第四(93)分变第五(93)说分第六(95)本汉第七(97)传卫第八(98)宝南第九(99)备魏第十(99)取隋第十一(100)卑唐第十二(101)体系第十三(102)导源第十四(103)十家第十五(103)十六宗第十六(104)碑品第十七(105)碑评第十八(105)余论第十九(106)执笔第二十(106)缀法第二十一(108)学叙第二十二(109)述学第二十三(110)榜书第二十四(110)行草第二十五(111)干禄第二十六(112)论书绝句第二十七(114)历代书论书论导读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书论学习笔记一、论书法之本质与功能1、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
——蔡邕《九势》①肇——起始、起源。
②阴阳——指自然界万事万物中内含的两大对立面。
我国古代哲学认为阳动阴静、阳刚阴柔、阳实阴虚等等,宇宙中无物、无时、无处不包含着这种对立统一。
在书法中表现为黑白、刚柔等等。
③蔡邕(132-192)字伯喈,陈留人。
东汉末年书法家、音乐家、文学家,也是我国最早的书法理论家。
【按】蔡邕的九势是古代书论中最早对书法形势美进行研究的著作、它启发我们:书法形式美。
美丽除去其造型特点外,打动人心的根本原因在于“肇于自然”的“阴阳”,即相反相成的黑白对比。
书法中的阴阳——黑白的相互对立,牵制,衬托,消长等,这一对矛盾的发展变化,构成了书法艺术美的基础。
蔡邕的“书肇自然”说,又是从哲学的角度,支出客观自然是书法的本源,同书艺“发于心源”说相对应,至今仍在中国艺术和美术史上闪耀着光彩。
2、书者,散也。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也。
蔡邕《笔论》①散——自己不拘束自己。
《荀子*劝学》:“不隆礼,虽察辨,散儒也。
”注云:散,谓不自检束。
②须入其形——必须将人或自然的某种形态化入其中。
【按】蔡邕给书法下了个定义——“散”,即“不自检束”。
“不自检束”则可进入抒情状态。
书法具有抒情的功能,这是书法作为艺术的先决条件之一。
同时,由于书法艺术以来自自然形象却又远离了自然形象的字体造型,抽象线条作为艺术材料,所以:“为书之体,须入其形”,每一个字或笔画似乎都成了有生命的个体,“若左若行”、“若愁若喜”,他们被赋予作者的生命和情感。
于是,那些“纵横有象”的线条、图案。
变作了一种容纳作书者丰富感情并向欣赏者传递某种情感的艺术形式。
3、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义以见其志,览之即令了然。
中国书法讲义什么是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使用毛笔和墨汁在纸上书写汉字,表达情感和思想。
它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并且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中国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时期,这些刻有汉字的古代骨骼和金属器皿是最早的书法作品。
随后,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书体相继出现,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风格和特点。
这种书法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中国书法的特点和价值中国书法注重笔画的形态、结构、韵律和平衡。
每一笔都要求有力度、速度和节奏上的变化,这使得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此外,书法也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练书法可以培养专注力、耐心和艺术感悟能力。
中国书法的流派和名家中国书法有着丰富多样的流派,如汉隶、唐楷、宋真草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流派代表人物。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米芾等,他们的作品对后世的书法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研究中国书法的方法研究和练中国书法需要时间和耐心。
以下是一些研究中国书法的基本步骤:1. 了解不同的书体和书法流派;2. 研究基本的笔画和构图规则;3. 借鉴名家的作品,模仿其风格和技巧;4. 参加书法班或请教书法家进行指导;5. 坚持每天练,逐渐提高技巧和理解。
结语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而精美的艺术形式,它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才华。
通过研究和欣赏中国书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价值观,并且培养自己对艺术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现在就开始研究中国书法吧!参考文献:- 张如梦, 中国书法发展史概论, 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1996. - 吴可熙, 书法的艺术, 北京出版社, 2008.- 蒋勋, 书法的智慧,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书法艺术论文范文2篇书法艺术论文范文一: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 [8]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
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 [9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
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
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 [8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
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
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
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
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对书体,“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
”对笔画,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形容点画的词语有:“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点,如高峰坠石”等等。
《书法艺术》说课稿一、学情分析:书法是中小学生们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多的一个门类,九年义务教育中对书法的涉及也很少,有些也只是普通的写字课而已。
因此导致学生们对书法概念、书法范畴、书法特点的认识不够。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堂已经让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美术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我们学校是老区中学,学生特点:学习态度认真,性格活泼、开朗,有较强的求知欲。
有一定书法技法学习基础,每年学校举办“百人现场书法比赛”为其创造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特点本节课参考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书法课本教材。
“书法概论”这一课是书法模块第一课,是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总的概述。
有助于初中学生对日后的书法鉴赏与技法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2、整合内容,突出书法的文化与精神内涵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认识书法的本质特征与价值,我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书法的主要特点重点讲解书法的文化与精神内涵,体现出书法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书法艺术”的相关概念以及中国书法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书家作品分析,名言的解读,提高学生的概括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掘书法艺术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难点重点:重点:理清“中国书法”的相关概念,掌握中国书法的特点。
难点:在中国书法的特点中充分发掘文化与精神内涵。
三、教学、学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播放视频故事和图片展示,引发学生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2、读讲结合,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欣赏书法作品,让学生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
3、比较分析、加深体会。
通过书法名词的对比,东、西书法发展对比,让学生认识其发展现状。
四、教学过程1、视频叙事,激趣引入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这个环节播放一段纪录片中的片段,故事讲述的是:“2003年四月,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在期盼和等待着,他们甚至有些焦灼和激动,因为他们将要迎接的是一件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艺术瑰宝,为了这件宝物,上海博物馆历尽艰辛,矢志不渝,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出资450万美元,把它从美国购回,其实这件令人牵挂不舍的稀世之宝,仅仅是几卷薄薄的纸,纸上也仅仅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中国汉字。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汉字书法是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
广义的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书法一般多指后世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等内容。
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等。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大大增加,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雕刻刀、雕刻机等都可以运用。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书法的内容,建议查阅书法理论书籍或相关文章。
书法艺术赏析论文范文2篇书法艺术赏析论文范文一: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8] 。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
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9 ]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
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
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8 ]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
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
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
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
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对书体,“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
”对笔画,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形容点画的词语有:“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点,如高峰坠石”等等。
隶书书体概论隶书从文字学角度讲,经历了从书体到字体再到书体的发展过程。
战国时期是隶书书体的萌发时期;秦代至西汉是隶书书体成为隶书字体并逐渐替代篆书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传播媒介和载体;东汉是隶书字体和书体的共融时期,隶书作为字体仍是东汉社会的主流文化的象征,成为东汉艺术的重要象征,完成了隶书的审美艺术的转换阶段。
魏晋以后,隶书作为字体逐渐沉淀,逐渐丧失其主流文化的地位,被楷书所替代,但作为书体仍在发展演变,尽管这种发展演变是曲折的,有盛衰的,但基本没有改变它在书法艺术中占有的一席之地。
隶书书体的发生和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时期:隶书的形成时期;隶书的发展兴盛时期;隶书的衰退式微时期;隶书的复兴时期。
第一节隶书的形成隶书的形成,大约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草篆阶段;第二阶段是隶化阶段。
草篆是孕育隶体的母体,虽然其字体结构仍是大篆,但字势已渐变为扁阔而趋向横势,笔画已露出波动的运动感,已有明显的笔画之间的映带势态,初步构成了笔画化的趋向。
这类书迹,例如:《侯马盟书》1965年12月在山西省侯马市原晋围都城新田遗址出土,朱墨书玉、石片、片形大小各异,字数少则10余字,多则200余字,已可读识的有近700片。
多数学者认为是公元前497年——公元前489年之间的盟书,主盟人即是晋国六卿之一的赵鞅(赵简子),属春秋晚期之物。
盟书手迹,点画流动,落笔重收笔轻,侧锋入笔略带扁方形,状如魏晋行书的入笔运锋法,收笔出锋尖锐,略似钉头鼠尾,圆转处运笔饱满。
《温县盟书》,1979年在河南温县出土,也是晋国遗书,也是玉石片,时代与《侯马盟书》相近。
该书体比《侯马盟书》还要草率,有明显的连笔,急速之态似是匆忙中的行为,体势也较宽博。
《战国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楚缯书》),1934年长沙楚墓中发现,现在美国。
该帛画书并存,中央书迹两段共约750字,四周彩绘图像大多是动植物,配写标题说明文共250余字,共计1000多字。
郭沫若对此说:“体式简略,形态扁平,接近于后代的隶书。
书法64种子字教学计划English Answer:Instruction Plan for Teaching the 64 Calligraphy Seed Characters.Introduction:Chinese calligraphy, an ancient art form with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is a multifaceted discipline that combines art, poetry, and philosophy. It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has been embraced by many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foundation of calligraphy lies in the mastery of 64 fundamental characters, known as the "seed characters". These characters represent the building blocks of all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are essential for developing a strong foundation in the art form.Objectives:This instruction plan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guide for teaching the 64 calligraphy seed character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plan are:1. To introduce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Chinese calligraphy.2. To teach the 64 calligraphy seed characters, including their structure, stroke order, and meaning.3. To develop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and artistic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calligraphy.4. To encourage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self-expression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calligraphy.Materials:1. Calligraphy brushes (various siz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