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和热环境设计报告,生态节能共5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2.51 MB
- 文档页数:24
建筑物理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室内热环境对比实验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我们知道影响室内热环境的主要因素是室外气候状况,但对于同一栋楼房中不同的楼层、不同的朝向,同一套间内不同朝向的房间,在相同的室外气候条件下,尤其是在室外恶劣气候条件下,其室内热环境参数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本实验将这种差异量化,从这些差异值中寻找经济适用的解决办法。
二、实验仪器温湿度自记仪、黑球温度计、电子微风仪三、实验实施步骤(一)布置测点1、选择测试房间选择同一栋建筑不同楼层和不同朝向的房间。
拟选择建筑物理实验室(位于综合实验楼二楼)和该综合实验楼顶层的另一房间、以及建筑物理实验室对面的房间(朝向不同)。
2、布置测点测点布置在房间正中距地面1.5米高的位置。
其他测点若干个,沿房间纵、横轴每2米一个设置若干个测点。
并于外墙内表面距窗台下300㎜处布置一附加测点,测量外墙内表面温度。
3、绘示被测房间画出被测房间的平面图、剖面图,标明基本尺寸及测点位置,并说明墙体材料厚度,门窗材料尺寸。
(二)测量参数1、测量温度、湿度测量距地面1.5米高空气的温度、湿度,整点开始测量,时间间隔为0.5小时。
2、测量风速测量测点距地面1.5米高的风速,时间间隔为0.5小时。
(三)数据整理1、整理每隔0.5小时的温度、湿度、风速数据2、绘制温度/时间、湿度/时间曲线图3、在曲线图上附注各测点的平均风速四、结论根据所测数据,分析造成不同楼层,不同朝向的房间的热环境状况差异的原因,进行对比分析,并思考解决的方案,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提供方案设计和选型依据。
实验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测量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是建筑设计工作者在进行建筑热工设计时所需掌握的重要热工指标之一,对于实际建成的建筑物,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热阻)不仅与组成的材料导热系数有关,而且与其构造,材料含湿态,砂浆性能和砌筑质量等有关。
因此要鉴定一幢建筑物的热工性能时,通常采取实测手段,而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测试是主要的内容之一。
2024建筑环保节能实践总结报告(通用3篇) 2024建筑环保节能实践总结报告(篇1)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因此,推广建筑环保节能实践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建筑环保节能实践的不同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建筑环保节能实践的领域建筑环保节能实践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使用等。
这些领域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环保节能实践体系。
三、节能建筑设计实践节能建筑设计是建筑环保节能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建筑师在设计时可以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减少对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的依赖,从而降低建筑能耗。
此外,建筑师还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建筑设计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四、绿色建筑材料实践绿色建筑材料是建筑环保节能实践的重要支撑。
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可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担,同时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例如,使用绿色混凝土、环保装饰材料等,不仅可以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
此外,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资源回收利用也是绿色建筑材料实践的重要方向。
五、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践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建筑环保节能实践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利用建筑废弃物,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将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将其转化为再生资源,如再生混凝土、再生砖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减少施工现场的废弃物产生。
六、建筑节能改造实践建筑节能改造是建筑环保节能实践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
例如,对建筑的门窗、墙体等进行保温、隔热等改造措施,可以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和隔热性能,从而降低建筑的能耗。
建筑能耗、碳排放及可再生能源分析报告(初步设计阶段)一、设计依据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3.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4.《广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15-515.《广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 15-133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7.《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 449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9.《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10.《建筑幕墙》GB/T 2108611.《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 5116112.《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T 710613.《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14.《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76215.《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76116.《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14551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1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1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134820.《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221.《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 5080124.《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20325.《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 5136626.《建筑碳排放计算导则》(试行)(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1年12月发布)25.《广东省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BJ 15-7526.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2.建设地点:3.建筑功能:4.项目用地面积:m25.项目建筑总面积:m2,其中地上:m2,地下:m26.总平面图、建筑效果图三、节能设计概况1.总平面布局情况(简述项目总体布局,工程楼栋数量构成、各栋单体建筑朝向等)2.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措施及建筑热工性能指标2.1 说明屋面节能设计情况(屋面形式、保温措施、参数要求)2.2 说明外墙节能设计情况(外墙构造、墙材类型参数、保温措施类型、参数)2.3 说明外窗节能设计情况(外窗构造、型材、玻璃、各朝向窗墙比)3.给水排水节能设计3.1 简述用水水源、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情况,充分利用当地水源及排污处理系统,节约运行费用3.2 说明节水设施(卫生器具及配件,如龙头、水嘴、马桶、小便器、水池水箱溢流报警、用水点超压减压阀等);3.3 说明供水节能措施(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节能型供水设备的选用情况、用水分项计量)3.4 雨水利用情况(透水地面、雨水回用系统)4.电气照明节能设计4.1 照明节能设计指标(主要房间、场所照度值、照明功率密度、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照度均匀度)4.2 节能设备(灯具、变压器、疏散指示灯、室外路灯)4.3 节能系统设置(停车库、公共走道、楼梯间等公共区域的照明控制方式、BAS系统、能耗监测)5.通风与空调节能设计5.1 节能型设备(空调系统类型及冷热源系统、机械通风产品的能效等)5.2 自控设计(空调设备的集中监控、能量统计、运行控制、调节)5.3 计量四、房间设计参数1.室内房间设计参数本项目设计建筑室内房间设计参数按照《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附录C取值。
重庆市德远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市德远蔬果加工物流配送中心初步设计(绿色建筑专篇)建筑物理环境分析报告编制单位:重庆巴蜀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甲级A15000290)编制日期:二○一五年七月建筑物理环境设计(1)建筑布局与室外风环境设计1)整个项目采取自由式建筑群布局,单个建筑为点式建筑,进深小,建筑中采用通透式布局,具有连续开敞空间,夏季引风进入场地内,增强建筑内部自然通风。
项目内各建筑朝向接近南北朝向,夏季有利于利用全年主导风向,实现夏季良好的自然通风。
2)本阶段设计中,核算外窗面积占地板轴线面积的比例,对外窗面积不满足要求的房间采取机械通风措施,并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完成设计。
本项目主要功能房间为办公室,大部分功能房间均设置有外窗,外窗面积占地板轴线面积的最小比例为2%(不满足开窗面积比的房间详见4.1.4),其余房间均能满足8%的标准要求。
3)采取上述措施后,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风速低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超过5Pa,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
4)针对于建筑内部的“内区”房间,采用机械通风系统,机械通风系统的形式为墙式通风器、窗式通风器,通风器的安装配置由专业厂家综合确定。
通风器的运行时间为非空调采暖季节的8:00~22:00,在空调采暖季节根据建筑内房间的实际运行情况确定。
通风器的配电由电气专业配合确定,通风器的大小选型由暖通专业根据实际需求计算确定。
5)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40%,保证良好的自然通风。
6)室内的自然通风次数可大于2次/h,过渡季典型工况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达到2次以上的房间比例达90%以上。
(2)建筑视野与光环境设计1)建筑外窗的高度为2.4m,大部分房间的开窗面积占地板轴线面积的8%以上,且室内工作人员与室外有良好的视野,自然景观好。
2)建筑主要功能房间与周边建筑距离大于18m,开设外窗的卫生间,窗底离地超过1.8米,可防止视线干扰。
建筑热环境优化设姓名:樊潇学号:201106532 计指导老师:卢玫珺经典案例热环境分析1.诺曼·福斯特2.托马斯·赫尔佐格3.查尔斯·柯里亚(印度气候环境)4.杨经文(马来西亚气候环境)解读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被誉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是国际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之一。
因其建筑方面的杰出成就,在四十多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几乎获得了建筑界所有重要的奖项和荣誉。
迄今为止,他已经获得280多项奖励,并在50多次在国内国际的设计竞赛中胜出。
建筑设计理念——1、重视高技∙诺曼·福斯特对技术十分重视,他执着的在他的大量设计作品中实践着,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于工程中,并将他的观点表述出来。
他一直认为:“技术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反技术如同向建筑即文明本身宣战一样站不住脚”。
∙在诺曼·福斯特这一代大师手里, 更新、更高的技术就成为一种手段, 一种更为先进的新观念, 通过它们去创造和实现人类与自然合谐的生活环境。
他曾说:“高技术不是其本身的目的,他是实现社会目标和更加广泛的可能性的一种手段。
高技术同样关注砖瓦砂石乃至木材和手工活。
”建筑设计理念——2、生态思想(more with less——1922——富勒)∙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空中花园∙建筑遮阳。
∙高效节能的外窗和幕墙系统。
∙地下蓄水层的循环利用。
建筑设计理念——3、尊重历史文脉∙既不向传统妥协、简单地模仿其风格或形式, 又不过分张扬、漠视城市文脉;既自然融洽地植根于当地的环境, 又恰如其分地展示了自我的时代风采, 为城市空间的交响曲增添了新的华彩乐章。
建筑设计理念——4.“弹性空间”∙如同柯布西耶的第一代“居住机器”一样,柯布西耶对自由平面的阐述是,要完美的适应他们预订的功能。
∙福斯特的主张,可称“可变机器”或“弹性空间”,也就是所设计的建筑必须是可变的且能适应将来发展的。
最常见的是采用先进工程技术的大跨结构、不封闭的空间和无障碍的巨大区域。
建筑节能计算分析报告书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建筑节能进行计算与分析,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建议,以指导建筑节能工作。
本报告从建筑节能的概念入手,介绍了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现状2.1 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建筑节能是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建筑节能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通过合理的建筑节能措施,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居住舒适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建筑节能的现状目前,建筑节能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
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经济激励措施等。
此外,各类建筑节能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如保温材料的改良、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应用等。
3. 建筑节能计算与分析方法在建筑节能计算与分析中,主要涉及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3.1 能耗模拟能耗模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建筑物的能耗情况,从而评估建筑节能效果。
通过对建筑物的热传导、传热、换热等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可以预测建筑物的能耗情况,并优化建筑的设计和使用。
3.2 能源分析能源分析是通过对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进行统计和分析,来评估建筑节能效果。
通过对建筑物的能源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可以发现能耗的热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3 经济分析经济分析是通过对建筑节能投资和收益进行估算,来评估建筑节能效果。
通过综合考虑建筑节能的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和节能收益,可以评估建筑节能的经济可行性。
4. 建筑节能计算与分析案例分析本报告选取了某个具体的建筑项目作为案例进行建筑节能计算与分析。
通过对该建筑项目的能耗模拟、能源分析和经济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4.1 能耗模拟结果通过能耗模拟计算,我们得出了该建筑物的能耗情况。
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发现该建筑物存在能耗较高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建筑节能设计报告书居住建筑-规定性指标被动建筑目录1 建筑概况 (4)2 设计依据 (4)3 有关说明 (4)4 工程材料 (4)5 围护结构作法简要说明 (5)6 体形系数 (7)7 窗墙比 (7)7.1 窗墙比 (7)8 屋顶构造 (7)8.1 平屋面 (7)9 外墙构造 (8)9.1 外墙相关构造 (8)9.1.1 热桥柱 (8)9.1.2 保温外墙 (8)9.1.3 热桥梁 (8)9.2 外墙平均热工特性 (9)10 梁柱构造 (10)10.1 热桥柱 (10)10.2 热桥梁 (10)11 凸窗板 (11)11.1 凸窗顶板 (11)11.1.1 凸窗顶板构造一 (11)11.2 凸窗侧板 (11)11.2.1 凸窗侧板构造一 (11)11.3 凸窗底板 (11)11.3.1 凸窗底板构造一 (11)12 挑空楼板构造 (12)13 分户楼板 (12)13.1 分户楼板1 (12)14 分户墙 (12)14.1 户间隔墙构造一 (12)15 楼梯间隔墙 (13)15.1 楼梯间隔墙构造一 (13)16 外窗热工 (13)16.1 外窗构造 (13)16.2 平均传热系数 (13)16.3 各朝向外窗传热系数 (14)16.4 平均遮阳系数 (14)16.5 外遮阳类型 (16)16.5.1 平板遮阳 (16)16.5.2 自定义遮阳 (16)16.6 平均遮阳系数 (16)17 通往封闭空间的户门 (17)18 通往非封闭空间或户外的户门 (17)19 天窗 (17)19.1 天窗K (17)20 可开启面积 (17)21 屋面内表面最高温度 (17)22 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 (18)23 结露检查 (18)23.1 环境参数 (18)23.2 检查项(最不利构造) (18)23.2.1 梁柱:热桥柱 (18)23.2.2 热桥梁:热桥梁 (19)23.2.3 屋顶:平屋面 (19)24 外窗气密性 (20)25 规定性指标检查结论 (20)1建筑概况2设计依据1. 《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71-2014)2.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3.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4. 《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4年版)5.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3有关说明1. 本建筑节能计算方法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 本建筑节能设计取值依据《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71-2014);3. 当节能设计中规定性指标有一项或若干项不达标时,依据《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4年版)和《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71-2014)进行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判断;4. 通过本次节能设计,使本建筑达到或超过《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71-2014)规定的节能65%水平。
建筑物理环境与设计作业姓名:姜亚兰学号:201106323专业:建筑学指导老师:卢玫珺生态节能建筑案例分析★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梅纳拉商厦★新加利福尼亚科学研究中心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1.项目概况:本项目地处原上海市静安区,市中心的静安雕塑公园内。
公园被山海关路、石门二路、北京西路、成都北路围合,自然博物馆就在这公园的中北部盘旋升起。
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和定位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建筑功能,努力把上海自然博物馆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博物馆,是我们在思考和力图解决的重要课题。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建设是关系到百年大计的事业,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要为后代人的发展需要留下空间,也是一座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人们目前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街与资源、降低能耗是每一个国家面临的巨大挑战,建筑能耗占总能源的四分之一,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到三分之一以上,尤其是公共建筑能耗巨大。
作为一个以“分析自然奥秘、展现自然与人和谐与矛盾、激发人类对自然的好奇心与责任感”为主题的建筑项目,上海自然博物馆将不仅通过展品和科普活动发挥教益作用,更应该在自身场馆建设中集成与博物馆建筑特点相适应的生态技能技术,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上海自然博物馆大量使用建筑节能技术,并以可战士的方式呈现,使建筑形态本身和建筑节能技术的使用成为展示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最大限度的体现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
2.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设计思路:由于上海位于长江三角区,而长江三角地区的特征为水热同季,湿润多雨,但变率稍大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绿色建筑设计中,应该重点考虑如何降低夏季制冷能耗;由于雨量充沛,场地雨水综合管理也十分重要;详细分析该地区的年风向,将确定自然通风设计的开窗面积和开窗。
上海市的气候属于夏热冬冷,同时又具有常年高温、太阳辐射不强等特点。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气候的特点,结合世界上最先进的整合技术工具来进行绿色生态建筑整合设计。
建筑节能报告分享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报告背景与意义 (2)1.2 报告编制依据与范围 (3)1.3 报告主要研究内容 (3)二、建筑能耗现状分析 (4)2.1 全球建筑能耗概况 (6)2.2 国内建筑能耗现状 (6)2.3 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7)三、建筑节能技术进展 (9)3.1 外墙保温技术 (10)3.2 双层钢化玻璃 (11)3.3 绿色建筑材料 (12)3.4 高效空调系统 (13)3.5 其他节能技术 (14)四、建筑节能案例分析 (16)4.1 国内典型案例介绍 (17)4.2 国外典型案例介绍 (18)4.3 案例分析与启示 (19)五、建筑节能政策与标准 (20)5.1 国家层面节能政策 (21)5.2 地方层面节能政策 (22)5.3 建筑节能相关标准 (24)六、建筑节能未来发展趋势 (25)6.1 新型节能材料的发展 (26)6.2 智能化建筑与节能 (27)6.3 建筑节能的政策走向 (29)6.4 公众参与与建筑节能 (30)七、结论与建议 (31)7.1 结论总结 (33)7.2 建议提出 (34)一、内容概要本报告旨在深入探讨当前建筑节能领域的最新进展、技术革新与市场趋势,以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报告首先回顾了建筑节能的发展历程,随后详细分析了当前市场上主流的节能技术和策略,包括建筑外包装、高性能窗户、高效照明、暖通空调系统等,并对这些技术的性能、优缺点及适用场景进行了全面的比较。
报告还探讨了建筑节能在政策、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影响,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通过收集和分析全球范围内的成功案例,报告旨在为建筑行业提供实用的节能解决方案和建议,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报告内容丰富,涵盖了建筑节能领域的多个关键方面,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建筑节能最新动态的窗口。
1.1 报告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建筑节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点关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