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建筑入口广场景观设计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628.74 KB
- 文档页数:4
初探现代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摘要:本文首先介绍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功能及构成形式,然后分析了现代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最后阐述了现代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策略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功能1.1商业功能。
商业建筑以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为最终目的,其入口空间首先承担商业功能,其空间形式也应充分体现商业建筑的特点。
商业建筑内部商品琳琅满目,一些顾客为了节约时间,并不愿在众多商品中穿梭,因此入口空间就成为备受欢迎的场地,商家充分利用这部分空间,为顾客整理出不同类别商品,举行一些促销活动,从而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进而促进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1.2过渡功能。
建筑的本质是为人提供舒适的活动空间,“人”成为空间设计的关键所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需求也随之提高,商业建筑入口空间作为商业空间和社会街道的过渡空间,为消费者进入商业建筑提供过渡与转换的心理需求,使得购物活动愉快进行。
这种过渡空间可以通过入口广场、入口顶面处理、构架设计等手段起到过渡作用。
1.3交通功能。
商业建筑是人流车流需求量很大的一类建筑类型,交通组织尤为重要。
入口空间的合理设计,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集散空间和缓冲空间,还可以缓解交通压力。
1.4景观与文化功能。
入口空间除满足基本功能之外,也承担着一定的景观与文化功能。
比如雕塑、喷泉等艺术小品的设置,不仅可以增加商业氛围,还可以增添商业建筑的艺术品质,凸显其文化特质,同时也能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
这一功能充分迎合现代人的消费趋向,在悠闲的逛街过程中愉快的消费。
2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构成形式2.1入口广场。
设置入口广场形成开放性入口空间,不仅解决了疏散问题,还为消费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商业氛围。
这是大型商业建筑出入口空间的基本构成形式。
2.2檐廊。
檐廊空间是一种由建筑外檐出挑加列柱所形成的半开敞式自由空间。
大型商业综合体入口形式分类及经典案例分析(2013-12-108:33:05)[发送到微博]分类:未分类标签:大型商业综合体商业综合体入口形式经典案例分析 |商业综合体入口典型形式归纳入口空间对于商业建筑消费人流的贡献作用不可估量,将建筑入口形式处理和建筑整体的关系作为出发点,分类探讨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建筑综合体入口设计方法,总结归纳出三种主要形式即:焦点式、局部式、整体式,下文即从这个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1.焦点式“焦点式”建筑入口形式顾名思义就是将入口设计为建筑立面的突出性要素。
常采用“解构”设计手法,以入口雨棚、立柱等功能性构成要素为载体,采用精致化、艺术化或适度夸张的处理形式,结合结构、构造和材料方面的技术通过建筑手法,并结合夜景照明以及其他装饰性元素,凸显建筑主题及商业业态特性。
焦点式建筑入口有以简驭繁、以简胜繁、以少胜多之妙。
典型的案例如:西单大悦城购物中心(图1.1-1.3)。
本案例中入口采用了比较大尺度的雨棚,并精心的设计和雕琢,辅以醒目的主题LOGO本身形成了极具广告效应的建筑个性语言,夜景环境下配合多种形式的照明效果,更是锦上添花成为西单商圈醒目的建筑名片。
此类入口具体表现形式不一而足,图1.4-1.5为国外商业建筑入口形式实例,其手法是通过打破雨棚和立柱的常规组合形式,巧妙的变异,使之具有了鲜明的形式美,形成了建筑立面的视觉焦点。
2.局部式“局部式”是针对整个建筑形体的某一部分形体,通过建筑构成元素或建筑形体间的刻意性组合和夸大性表现形成视觉中心,从而明确地提示建筑入口。
局部式第一种常见形式为构成要素组合法,可以凭借柱子、遮阳板、挑梁、异形屋面板、异形女儿墙等元素,运用穿插、搭接、悬挑、支撑、形变等手法或混搭组合。
此类案例如:华润凤凰汇购物中心入口(图2.1-2.3)。
建筑师在沿街的室内步行街主入口刻意通过通高的柱子与贯穿建筑立面的挑板在主入口上方的屋面形成冲撞,并运用醒目的色彩加强冲撞的结合面,实体建筑外幕墙后退,将这个建筑构件冲撞的矛盾点扩大成为室内外过渡的灰空间,建筑入口空间浑然天成而趣味回荡,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南京浦口常发广场Nanjing Pukou Often Square景观方案设计Landscape plan design景观分区景观总图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又阴雨绵绵;夏季炎热;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春秋短、冬夏长,雨水充沛。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浦口区位于南京市西北部,是国家重要医药基地,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教基地,辐射苏北、皖东等地区的城市副中心,与六合区共同构成南京江北新区。
浦口区地势错落有致,自然景色静谧秀丽,旅游产业发达,老山南北,长江环绕其前,滁河逶迤其后,江滁平原坦荡低平,“一代草圣、十里温泉、百里老山、千年银杏、万只白鹭、十万亩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对浦口旅游特色的生动概括。
气候温和湿润,生态环境多样性四季分明,四季植物各具特色文化的传承区位分析LOCATION ANALYSIS浦口区六合区江宁区栖霞区玄武区烟花台区SITE交通区位青奥公园南京西站地铁二号线号线新街口长江玄武湖功能区位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审计学院浦口区四中浦口区中心医院新城总部大厦青奥公园凤凰山公园同心佳园城南新村江佑铂庭康华新村SITE商务办公人群本地居住人群时尚消费人群追求满足基本使用人群分析USING POPULATION ANALYSIS距离划分人群划分三餐 午间休息个性化 私密性优美的休憩空间被动选择解决三餐交流洽谈空间午休空间日常采购餐饮休息散步看护小孩室外活动舒适安全趣味多样性安全的环境舒适的环境休憩停留空间趣味空间逛街购物休闲娱乐健身美容周 末9:00-22:00吸引个性特色体验舒适主动追求独立的交流空间舒适的环境独具吸引力的商业品牌特色环境和街区不一样的空间体验便捷性 平价提升企业形象的办公环境下午茶 商务洽谈工作日9:00-18:00周 末9:00-22:00需求项目需求特征需求层次人性化空间特色空间距离小于2km步行<30分钟使 用 人群总结CONCLUSION自然环境条件和南部有环境优美的滨江,引导本案生态亲人的商务环境的营造。
83总体布局和空间特征“前入口广场—步行街主街—中央下沉庭院”这是一组从开端,发展,到高潮的空间序列。
前广场是连接外部城市区域和商业建筑群的入口开放空间,其平面呈扇形,较为开敞,长宽约95x80m 。
喷泉和大台阶置于步行街开口的南北两翼,限定开口前院,前广场和主街之间形成了“开敞——封闭”的过渡感受。
步行街主街是一“条状”动态空间。
南北商业建筑外立面是高12m 的平行竖界面,使空间极具方向感。
主街有三段尖拱顶界面,行人能感受到哥特教堂般的向上空间动势。
中央下沉庭院是一“面状”静态空间。
建筑外立面形成的连续竖界面给人强烈的围合感,站在院中能感受到一张“虚拟顶界面”带来的场“效应”。
主街狭长,幽暗,中庭圆整,敞亮,前后空间互为参照、相互烘托,到达中庭时,行人情绪达到高潮。
景观空间要素、尺度和空间感受具体分析1、前入口广场光谷前入口广场的“地面特色光带”具有有向性。
白天呈浅蓝色图案,夜晚有发光的视觉效果。
光带可对行人产生向入口流动的暗示,同时兼具“光之谷”的意味。
喷泉将水以“线”的方式呈现,体现了水的可塑性。
其直径约12米,圆心竖直上涌的水柱是立于空旷空间中的竖向线要素,水的流动性和声响使景观环境显得生机勃勃,唤起人们参与其中的欲望。
大台阶是很受欢迎的休息空间,游人选择坐在台阶上休息的行为体现了“了望-庇护”心理。
2、步行街主街富有重复韵律的柱子和棕榈树排列成长达150米的两列,柱间存在视觉上的张力,产生一种虚的、多孔的、非连续的平行“竖界面”的存在感,将主街空间再限定形成中央较宽的和两侧较窄的三股狭长的空间流,人流与空间的方向相吻合。
3、中央下沉庭院中央下沉庭院的设计利用座椅、地面高差、铺装图案、树木、水景等要素调,体现了对贴近人的微观尺度的关注。
底面下沉0.9m 形成了多层次的空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且兼具看台功能。
地面铺装变化丰富,圆形放射状无向性图案将中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设计特点——以武汉市光谷步行街前入口广场至中央下沉庭院部分为例□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侯晨摘要关键词本文选择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设计策略作为研究对象,以武汉市光谷步行街前入口广场至中央下沉庭院部分为例,对设计中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
附件4 万达广场景观设计导则1)总体要求商业广场景观设计是商业建筑外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衬托商业气氛,通过合理、人性化的设计,营造商业建筑的室外场所。
这是检验景观设计的最主要标准,也是业主审查景观设计的依据。
设计方应着重考虑如下内容:(1)使用功能:商业景观设计的核心是广场设计。
步行街出入口位置要有大型集散广场,根据对广场的区位分析和地块分析得出的主要人流、车流方向确定主次广场,主广场应预留足够场地,以满足大型商业活动使用要求。
考虑到各业态定期或不定期的促销活动,因此,在各业态的主入口和公共区不应布置阻挡人流的固定设施,另外还要考虑物业公司组织的大型促销活动的场所和需求(包括预留水、电、通讯等)。
此要求需在方案设计阶段单独阐述其设置位置、设置原则以及保证措施。
考虑室外步行街开放的时间段及主要消费人群的活动取向;形成户外休闲活动空间为主的景观空间,在室外步行街局部放大区域预留商户开展户外经营活动的场所,同时预留移动设施供围合空间使用。
所有室外空间必须满足消防安全功能需求。
(2)交通组织:参考交通评估报告,依照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并结合各单体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从住宅和商业两方面确定机动车、非机动车、消防动线、人流、物流等流线组织,合理确定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地面停车场的出入口(包括各主力店的地上、地下卸货口,卸货区,装卸货物的时间,出租车等候,餐饮娱乐停车区,商务办公停车区)及公交站台设置等等。
交通分析需要在方案阶段对各流线进行阐述。
需考虑集中的非机动车停放范围。
需考虑酒店的车流动线,同时考虑酒店前广场,大巴停放处的位置及流线,酒店物流动线及后勤通道等。
方案深化签批后需在两周内提供酒店大巴和中巴转弯轨迹图(根据万达提供的转弯半径模版)。
所有商业广场的景观设计都要考虑如何与城市交通的顺利接驳,强调与城市的完整融合,即进入广场的方式要满足可达性和可视性,这是商业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通过与城市人行道斑马线、天桥、公交车站、出租车站、地铁站等的完美结合,吸引人流顺利达到广场。
城市入口景观设计初探摘要: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所谓“城市建设,路先行”,许多城市的入口已经向外蔓延到了高速公路的出口地段。
这些地段过去多为村庄、农田,道路景观质量低下,不能满足其作为城市认知要素的要求,因而需要进行景观设计。
另外,由于城市入口地段道路有着不同于一般城市道路的种种景观特点,其景观设计也有着独特的内容与重点。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城市入口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入口;景观设计1、前言城市入口是城市的门户,是城市与外部环境的连结点,是人流与物流的必经通道,它和城市的道路、广场、街区等一起组成城市的空间体系,对城市景观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城市对外展示风貌的窗口,同时,也能直接反映出城市的特色,是一张城市“名片”。
2、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设计类型2.1色块景观型一些研究资料表明:对于交通性的城市出入口道路,观赏者速度较快,在这一状态下,人对城市出入口道路与显现景观的认识只能是整体和轮廓的特征,这部分景观设计要求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化具有整体感。
以人民大街为例,玉龙路——东风路段是新建道路,长度为6.37km,交通流量以车行为主,限速60~70km/h。
根据相关研究,当车速为每小时72km时,人的视觉焦点为370m。
所以,此段的景观采用色块景观型设计类型,重复的韵律节奏具有一定的观赏效果,目的是能够显现城市的美观大方。
植物选择了深绿色的油松、云杉,嫩绿色的国槐、白腊,红色的五角枫、蒙古栎,黄色的金叶国槐、金叶榆,低层次的植物有丁香、红王子锦带、连翘开花灌木及地被花卉进行阵列规则式的种植,从城市入口进入本市,可以看到不同色块的景观,使驾驶者舒适、怡然。
2.2都市风情景观型都市风情景观型是将现代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去,将行道树、树池与沿街背景建筑物相协调,充分考虑道路使用者(汽车、自行车、行人)的视觉要素,增加道路景观的个性化和城市特点,展示城市风情和文化背景。
人民大街东风路——煤城路段,长度为3km,道路两侧均为住宅和商业网点,此段对现有绿地及景观点进行细腻的景观提升。
设计赏析商业街景观设计也可以很惊艳商业街景观是街道路⾯,街道设施和周围环境的组合体,如今商业街不再只是狭义的买卖商品进⾏货物流通的场所,⽽是更注重综合,使商业街成为⼈们社交、娱乐和休闲的公共场所。
在现代的商业街设计中更强调空间的体验性,使⼈们在享受购物快感之时更重要的是享受这种现代商业空间所带来的新奇有趣的体验。
景观是⾃然和⼈类社会过程在⼟地上的烙印,它不是纯粹的⾃然空间,⽽是复合的。
步⾏商业街景观别于其他的景观,它是动态的四维空间景观,具有时空连续性的韵律感和美感。
步⾏商业街把街内外不同的景点组成了连续的序列,同时本⾝⼜成为景观的“视线⾛廊”和“⽣态⾛廊”。
景观设计⼈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的市场信息及跨学科知识,研究⼈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及⼼理等要求,从形式美感、空间美感、时空美感和意境创造中去进⾏步⾏商业街景观设计。
01设计分析【交通分析】1.运动与通路:设计中充分考虑⼈的运动⼼理,把紧张的运动与放松的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沿河散步道给⼈们提供⼀个可以曲折,延长的运动线路,放松休闲的观赏景观。
采⽤坡道设计,提供带轮的步⾏交通,使设计更加⼈性化。
确定适当距离的关键不仅是实际的⾃然距离,更重要的是感觉距离,通过景观节点的设置,景观设施来丰富⼈们的视觉感受,单调平直呆板的街道虽然很短,⼈的⼼理感受距离却很长。
2.⼈车分流:通过竖向的变化,使⾏车道路与⼈⾏处于不同⾼差,⼈在商业街的购物会感觉安全,真正营造⼀个休闲,⾃由徜徉的街道环境。
【空间分析】商业街的主要特点是因商业店铺的集中⽽形成了室外购物、休闲、餐饮等功能空间,基于商业街的店铺特⾊,决定了其设计的核⼼就是让空间有⽤⽽舒适。
根据调查,⼀般商业街的尺度,都控制在8-12m左右,⽽这⼜是针对两侧都是店铺的商业街,单侧式商业街则是在商业建筑前约19m宽的范围内,要满⾜停车,⾏车,还有步⾏的功能,所以商业街前⾯的步⾏街尺度定为5m 宽,⼜考虑到车⾏对⼈流的影响,利⽤竖向⾼差的变化将其划分成两个不同的空间。
广场商场园林设计方案广场商场园林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1.1 改善城市环境:通过设计使广场商场成为城市的地标,提高城市形象和美观度。
1.2 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创造一个适合人们休憩和娱乐的场所,提供各种设施和服务。
1.3 增加商业价值:通过设计吸引更多的人流和客户,提高商场的经济效益。
二、设计要点2.1 建筑外观设计:在建筑外墙上采用现代风格的设计,利用各种材料和色彩,打造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建筑外观,增加视觉效果。
2.2 空间布局设计:结合商场的功能和使用需求,合理规划广场和商场的布局,创造多样化的空间和景观,增加人们的互动和舒适感受。
2.3 植物景观设计:选用各种具有观赏性和适应性的植物进行景观设计,在广场和商场内外设置花坛、绿化带等景观设施,增加绿色和自然元素。
2.4 设施设备设计:设置舒适的休息区、游乐设施、餐饮区、健身区等设施,提供便利和娱乐选择,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2.5 照明设计:采用合理的照明设计,打造夜间美景,增加广场商场的夜间亮度和吸引力。
三、设计方案3.1 广场设计:设计一个开放的广场,采用铺装材料和造型多样化的地面,创造丰富的水景和景观,提供供人们游玩、休息和互动的空间。
3.2 商场入口设计:商场入口使用玻璃幕墙和现代造型,提供光线充足的宽敞进入通道,同时设计一个引人注目的商标标识。
3.3 植物景观设计:在广场和商场内外设置各种花坛、绿化带和草坪,选用四季常绿和花卉进行布置,使整个广场商场充满绿色和生机。
3.4 设施设备设计:设计一个集休闲、娱乐、购物和运动的综合区域,设置舒适的休息区、游乐设施、餐饮区和健身区等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5 照明设计:采用照明柱、景观灯和地灯等多种照明设备,增加广场商场的夜间亮度和美感。
四、预期效果4.1 城市环境改善:通过设计的实施,提高城市形象和美观度,给人们带来愉悦感受,改善城市环境。
4.2 人流增加:通过吸引更多的人流和客户,提高商场的经济效益,增加商业价值。
浅析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的空间设计【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得到了极大提高,城市在不断发展同时也逐渐走向了拥挤化。
因此低下商业建筑入口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重要特征,是地下商业空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城市空间和低下商业空间实现相互衔接的支点。
本文也就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特征与设计原则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入口设计原则一、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特点地下商业建筑入口在城市中随处可见已经成为当前城市的重要特征,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地面面积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保护人们安全疏散由于地下建筑的特殊性使其与地上建筑在预防和抵御相比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去特有的封闭式的地下空间环境却须具有紧急疏散群众,救援救灾、防火救火的重要预警作用。
另外由于地下商业建筑一般都处于人流比较集中的地带,因此对其人口和出口的设置就必须科学合理,尤其是安全出口在数量上以及合理度上必须满足其拥有的社会功能。
在安全出口的宽度应与所服务的面积上要与最大人流密度相适应,确保群众在安全允许的时间内全部快速通过。
2、缓解交通运输压力当前城市越大的显得拥挤,人流大和交通堵塞成为大城市的重要特点,也因此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就成为了集散人流、转换方向及过渡空间的交通枢纽点,其建筑的出入口也就是地下和地上交通空间系列的首要要素,是把外部空间引向内部空间进行过渡的开端,同时也是把内部空间向外部空间过渡的结束,具有强烈的组织空间能力。
3、激发与诱导顾客的作用当期随着社会不断的开放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使得许多的商家也将关注点投向了地下商业建筑上,在其入口我们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向人们传递着其商品信息。
在设计上包含了各自的独特性以吸引人流,诱发人们前去购物,这是在发挥视线诱导的作用。
一般而言都会在入口建筑的顶部放置巨大的广告图片以及一些霓虹灯店牌或者是其他形式的标志物,向远处的顾客或游人或国过往的人流展示地下商业建筑的特性,建立起更早的视觉反应和认知信息。
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流线及入口设计要点分析摘要:购物中心入口是顾客与商业建筑直接发生关系的首要地方,顾客流线众多,流动频率高,是商业购物中心的主要功能流线。
入口的设计质量关系到顾客对该建筑的第一印象及购物舒适度。
关键词:购物中心;入口设计一、商业入口位置选择1、商业外部交通类型购物中心的外部交通可以分为三大类型:轨道交通系统,车行系统和步行系统。
购物中心与城市交通的衔接是至关重要的。
商业繁荣的首要条件就是顾客能够方便快捷的进入购物中心,只有走进来,才能留的住。
购物中心这一类商业建筑功能复杂,人流量大,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
因此,必须将购物中心的外部交通组织纳入到城市交通的大背景中去考虑,既要保证购物中心的人流进入顺畅,也要减小城市交通的压力。
1)符合人的活动规律:研究拟建地段的人群活动规律与特性,并对人的心理进行分析。
2)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设计研究应结合城市交通设施,运用一体化设计理论,将城市交通路线纳入到购物中心交通体系中是项目获得大量持续人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3)与交通节点接轨: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商业中心的出入口也要力求与地铁口、城市公交站点等其它城市交通换乘设施保持彼此间的通畅与便捷,使访客能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到达商业目的地。
香港很多购物中心就是与城市地铁口结合打造的,比如太古广场,时代广场,沙田购物中心等,集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多功能于一体,满足消费者出行方便的需求。
此外,也可以将换乘设施以枝干状的方式深入商业区域内部,与商业活动路线自然交汇,达到吸纳人气的目的。
比如香港朗豪坊,虽然不和旺角地铁站接口,但出了地铁口多条道路可供选择,每条步行十多分钟便到达。
对购物中心而言,外部接口的设置直接影响了购物中心内部的人流推动结构,直接决定了购物中心内部各楼层的经济效益。
2、购物中心人流推动结构我们从理论上,可以将购物中心的人流推动结构分为两种:单一人流推动结构和复合人流推动结构。
购物中心外部推动结构单一人流推动结构就是指外部接口位于购物中心的单一楼层。
第4期(总第240期)规划设计■基于场所精神的商业广场设计与研究——以商丘市帝壹茂时代中心商业广场为例高英(福建省惠和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11)摘要商业广场是现代城市生活中最具人气、活力、吸引力的公共空间,优秀的商业广场设计不仅能满足市民的消费、休闲、娱乐、文化需求,同时还代表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在城市个性、地域文化表达和城市认同感上起着重要作用。
以商丘市帝壹茂时代中心商业广场景观设计为例,从场所精神角度出发,介绍了城市背景、历史文脉、地域文化等外在环境及边界、铺装、节点、标志物、植物等内在空间,探讨了商业广场场所精神的营造手法。
关键词商业广场;场所精神;场所要素;多元化0引言随着中国步入新时代,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于商业广场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商业广场不再是传统的搭载购物建筑的场所,更是承载着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精神生活领地。
然而,诸多城市为追求城市形象的提升,盲目引进一些大型商业综合体,从而导致商业广场设计上存在缺乏个性特色、地域差异、忽视城市文化、缺乏可识别性等问题,使其难以满足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高的景观审美及精神需求吐商业广场作为连接商场与城市街道的过渡空间,具有组织交通与商业活动、改善城市环境与维护城市形象的重要作用。
因此,营造景观优美且蕴含场所精神的商业广场逐渐成为景观设计的重点。
1场所和场所精神理念场所是有意义的空间,当空间从文化、历史、活动和特定的地域中获得意义时.才能称之为场所。
场所精神最早起源于拉丁文“Genius Loci”,古罗马人认为,任何独立存在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守护神,它赋予人和场所生命,自生至死伴随人和场所,同时决定他们的特性和本质叫挪威著名城市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茨冋在1980年提出了场所理论,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以现象学为基础进行的理论研究,将场所的结构——空间与特性顺延下去,分别对应两种精神属性:方向感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