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西亚
- 格式:ppt
- 大小:18.50 MB
- 文档页数:35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三节西亚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西亚石油在世界中的地位、分布及输出路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增强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西亚动荡不安的局势,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
【教学重点】(1)本来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西亚石油资源的地位、分布和输出路线。
【教学难点】西亚因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丰富的石油资源而成为世界热点地区。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图片: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伊拉克战争中受伤平民;战争使伊拉克平民背井离乡(学生观看图片)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这个地区为什么长期成为世界热点地区?过渡:这个地区是西亚地区。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西亚地区,首先来学习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
相信学完本节课内容,同学们会对西亚有所了解。
二、新课学习(一)探索一:重要的地理位置(1)古代丝绸之路:西亚自古就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陆地要冲,是古代著名的陆上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活动:1.找出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等国。
(学生读图找图)2.找出西亚所联结的大洲和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学生读图找图,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明确:联结三大洲:亚洲、非洲和欧洲;联系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
3.填写下列海峡所沟通的海洋。
(2)五海三洲两洋之地:西亚地处亚、非、欧三洲的交界地带,介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之间,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阅读: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又称海湾,它的沿岸和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波斯湾海上的唯一出口是霍尔木兹海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西亚》同步练习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西亚国家与我国陆上领土接壤的是( )A.阿富汗B.缅甸C.伊朗D.哈萨克斯坦2.近年来,由于国际粮价高涨,西亚人口又飞速增长,许多国家在海外租用农田,其主要原因是( )A.西亚地区水源和耕地极度缺乏B.帮助较穷的发展中国家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改善农业技术C.国内缺乏足够的劳动力D.便于本地区的粮食出口,赚收外汇3.从气候、地理位置考虑,下列哪个国家应该成为西亚海外租用农田的首选国( ) A.美国B.印度C.挪威D.加拿大4.下列海峡、运河中,地处亚非两洲之间的是( )A.马六甲海峡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直不罗陀海峡5.西亚着名的灌溉农业区是( )A.恒河平原B.土兰平原C.印度河平原D.美索不达米亚平原6.西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伊拉克B.伊朗C.沙特阿拉伯D.科威特7.沙特阿拉伯的首都是( )A.巴格达B.利雅德C.德黑兰D.在马士革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亚的是( )A.沙漠广布B.森林茂密C.气候干旱D.高原为主9.西亚地区周围的“五海”中不属于海洋的是( )A.黑海B.阿拉伯海C.里海D.红海10.西亚地区处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重要国际航线上,沟通这两大洋的咽喉是( ) A.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B.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C.巴拿马运河、土耳其海峡D.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11.关于西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濒临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B.两河流域是指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C.死活盐度高达32%,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D.国家都属于阿拉伯国家12.西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草原气候B.温带沙漠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13.下列地区中宜建海水淡化厂的是()A.波斯湾沿岸B.马来群岛C.塔克拉马干沙漠D.撒哈拉沙漠14.被伊斯兰和、基督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地”的是()A.开罗B.耶路撒冷C.麦加D.佛教15.关于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说法正确的是()A.储量占世界80%以上B.产量占世界50%以上C.出口量占世界90%以上D.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6.下列宗教不发源于西亚的是()A.伊斯兰教B.犹太教C.基督教D.佛教17.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把哪个城市定为首都()A.大马士革B.贝鲁特C.耶路撒冷D.利雅得18.下列地理事物是西亚地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是()A.石油B.长城C.耶路撒冷古城及城墙D.空中花园19.阿拉伯人属于()A.混血人种B.黑色人种C.白色人种D.黄色人种二、综合题20.读“西亚石油产区图”,回答问题。
第七章第三节西亚1、西亚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五海是指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之间;三洲是指地处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的交界地带;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2、土耳其海峡沟通了地中海和黑海。
3、霍尔木兹海峡沟通了波斯湾和阿拉伯海。
4、霍尔木兹海峡是世界上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被称为“世界油阀”。
5、伊朗首都德黑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6、西亚地形特点:以高原为主,地表沙漠广布,平原面积狭小。
7、西亚两条著名河流是位于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其流经地区被称为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
8、西亚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9、西亚的河流稀少,水资源短缺,但是石油资源丰富。
(淡水比石油还宝贵)10、畜牧业是西亚的传统经济部门,著名的畜产品有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羊羔皮,阿富汗、伊朗的羊毛地毯。
11、西亚的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绿洲,原因是有河水灌溉,地形平坦。
12、枣椰树是热带和亚热带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被称为“头长在火中,脚浸在水中”。
伊拉克是世界上著名的椰枣生产国。
13、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叫两河平原),是西亚主要的灌溉农业区。
14、以色列农业节水技术主要有两点:①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和滴灌技术,②充分开发水源,利用微咸水和废水灌溉。
15、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
埋藏浅、易开采、成本低、油质好。
16、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地区,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简称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
17、沙特阿拉伯是西亚面积最大、石油产量最多的国家。
18、西亚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
19、西亚石油输出的三条主要路线:①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③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中国、日本。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认识大洲第六章:复导航1.结合地图等资料,掌握亚洲、欧洲、非洲和南、北美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等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3.结合相关图文资料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4.掌握南、北美洲的地形和气候差异及对河流的影响。
知识清单:一、亚洲及欧洲1.“亚细亚”和“欧罗巴”⑴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北部深入内陆,南部延伸到南海。
因此,亚洲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隔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⑵欧洲的地理位置:欧洲地跨亚欧两大洲,西、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大西洋、北冰洋和地中海。
东与亚洲相连,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
2.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⑴亚洲地形: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高,低。
⑵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⑶气候多样的亚洲:亚洲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气候分布最广的地区。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
这里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洲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巨大的海陆差异,是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⑷欧洲气候类型:以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降水均匀)和大陆性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为主。
4.大河众多的亚洲⑴亚洲的河流①主要河流: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湄公河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我国境内称澜沧江)。
②主要湖泊: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里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咸水湖——死海。
③河流特征:一是水量丰富,二是洪水频发。
亚洲中部有两条著名的内流河——额尔齐斯河和贺兰山南麓的塔里木河。
5.亚洲的人口和国家⑴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
是世界上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欧洲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老龄化。
初中地理湘教版西亚教案
首先,让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西亚的位置和范围。
指导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地图来了解一个
地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然后,让学生找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和重要的
宗教城市,了解这些城市在西亚地区的重要地位。
接着,让学生找出西亚地区的临海、海
峡和运河,分析这些水道对西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然后,让学生分析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等方面
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西亚地区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让学生了解西亚地区
的资源优势和劣势,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引导学生关注西亚地区的石油
资源、水资源等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最后,让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
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使学生认识到伊斯兰教在
西亚地区的重要地位,了解西亚地区的宗教文化。
同时,引导学生尊重各种宗教信仰,培
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了解西亚地区的基本情况后,能够运
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宗教城市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劣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使学生认识到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培养学生的民
族团结意识。
2017-2018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西亚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40分)1.西亚的石油主要分布在( )A. 地中海沿岸B. 红海及其沿岸地区C. 黑海及其沿岸地区D. 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2.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 )A. 里海B. 死海C. 贝加尔湖D. 洞庭湖3.西亚石油资源主要储存在()A. 地中海沿岸B. 红海沿岸C. 波斯湾及其沿岸D. 阿拉伯海沿岸4.下列不属于西亚地区焦点问题的是()A. 东西方交通要道B. 丰富的石油资源C. 主要是白色人种D. 匮乏的水资源5.关于西亚的农业,说法正确的是A. 地势平坦,沃土千里,耕地广阔B. 畜牧业是许多国家传统的经济部门C. 大多数国家都发展灌溉农业D. 节水农业主要就是漫灌6.世界面积最大的咸水湖是()A. 里海B. 黑海C. 死海D. 地中海7.地图上有一地区一段时期以来战事不断,有人说他是为“油”而战,有人说他是为“水”而战,还有人说他为了“宗教”而战,这个地区是()A. 中东B. 东南亚C. 欧洲西部D. 南极地区8.中东地区许多国家过去比较贫穷,而现在不少国家一跃成为世界上的富裕国家,其致富原因是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 )A. 森林资源B. 金属矿产资源C. 煤炭资源D. 石油资源9.读中东地区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e(1)该地区对外输出的全球性商品是( )A. 铁矿石B. 石油C. 煤炭D. 小麦(2)该全球性商品输往我国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A. 高铁运输B. 公路运输C. 管道运输D. 海洋运输(3)国际足联确定了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举办时间,比赛首次放在冬天举行,时间从11月21日到12月18日,持续28天。
冬季在这里举办世界杯的主要原因是( )A. 冬季战争结束,政府有时间组织世界杯活动B. 夏季气温过高,不宜举行足球比赛C. 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夏季忙于在清真寺做礼拜D. 冬季绿树成荫,空气质量好10.中东地区储量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A. 石油B. 煤C. 铁D. 天然气11.据中东位置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中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枢纽地位B. 中东地处亚、欧、美三大洲,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枢纽地位C. 中东地处南、北美、非三大洲,沟通北冰洋和大西洋枢纽地位D. 中东地处亚、欧、大洋洲三大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枢纽地位12.人们叫它“海”,但它不是“海”,而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的是A. 黑海B. 红海C. 地中海D. 里海13.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三节《西亚》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2.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3.了解西亚的宗教、人种等社会经济概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填图及探究活动,增强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探究科学问题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西亚也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是犹太教、基督教的发源地。
2.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
(二)教学难点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方式一以西亚地区的资源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图片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
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西亚地区的位置和农牧业状况,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西亚丰富的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
穿白袍的阿拉伯人、波斯湾、大型油轮、超豪华的酒店,这些都在彰显着西亚的繁荣与特色。
现在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西亚,去认识神秘的阿拉伯人和丰富的石油资源。
导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方式二(复习提问)西亚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重要性?西亚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回答:西亚是什么人种?信仰什么宗教?说什么语言?引入阿拉伯国家。
导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一、世界石油宝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熟悉本节课学习内容。
教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除了看中西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外,他们把自己的势力扩张到这里还有什么企图呢?学生:是为了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
教师:这些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呢?学生:波斯湾沿岸。
教师:好,现在我们就共同探究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
探究活动1材料1:目前,波斯湾地区探明的油田近500个,其中包括20多个特大型的油田。
《第三节西亚》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与西亚地区相邻的国家是:A. 印度、巴基斯坦B. 俄罗斯、蒙古C. 越南、老挝D.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2、以下哪个国家属于西亚地区:A. 中国B. 日本C. 巴西D. 以色列3、以下哪个国家属于西亚地区?A. 日本B. 俄罗斯C. 印度D. 土耳其4、西亚地区的主要宗教是什么?A. 佛教B. 基督教D. 伊斯兰教5、以下哪个地区不属于西亚地区?A. 阿拉伯半岛B. 土耳其C. 澳大利亚D. 伊朗6、西亚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以下哪种?A. 温带海洋性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C. 热带沙漠气候D. 寒带气候7、下列关于西亚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 西亚地区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小部分位于西半球B. 西亚地区气候类型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C. 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D. 西亚地区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较高8、以下哪个国家位于西亚地区,且是中东地区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成员国?()A. 俄罗斯B. 美国C. 伊朗9、西亚地区的气候特点,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B. 雨量稀少,干旱严重C. 温差较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D. 部分地区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 10、以下哪个因素对西亚地区石油资源分布的影响最大?A. 地理位置因素B. 气候因素C. 地质构造因素D. 历史文化因素11、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西亚地区?A. 伊朗B. 印度C. 以色列D. 沙特阿拉伯12、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以下哪一项描述不正确?A. 石油产量高B. 石油出口量大C. 经济依赖石油出口D.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非沿海地区13、西亚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 热带雨林气候B. 温带海洋性气候C. 热带沙漠气候D. 寒带气候14、以下哪项不是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的原因:A. 地质构造复杂,油田分布广泛B. 地处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储量巨大C.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D. 油田开采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15、西亚地区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A. 石油B. 天然气C. 金属矿产D. 非金属矿产16、下列哪个国家不属于西亚地区?A. 伊朗B. 土耳其C. 埃及D. 以色列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关于西亚地区的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时区【学情分析】: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
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板书】:开学第一课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方法:与学生课聊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①预习并认真听课②及时完成作业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趣味提问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2) NBA直播的时间差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目标三:了解地方时的概念方法:提问引导法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活动题”2)提问:为什么会有地方时的产生?(人们习惯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的12时,依据太阳高度确定各个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3)提问:由上面的知识,地球有360°经度,地方时是不是就有360个呢?(引导学生思考时区的划分: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准;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 1 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